數學教學反思筆記(通用10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么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學反思筆記(通用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教學反思筆記 篇1
4月中旬,我有幸參與了縣上的送教下鄉活動。本次活動的主會場在中心小學舉行,而看課活動的主要形式——同課異構,更是讓我們基層教師從中獲益匪淺。通過我鎮的教師和縣上的名師同上一節課,讓我們看到了名師的風采,從她們身上學到了備課、上課的技能,同時也深深的體會到了我們和名師之間的差距。
看課中,自己的感受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我們的課堂為什么效率低”“我們的課堂能不能達到較高的層次”一直縈繞這我,而這些思考,也一直伴隨我回到了單位。可能是第一節看的是數學吧,所以縣上王老師和我鎮的張老師同上的數學三年級下冊《比一比》給我留下的印象較深,感悟也叫頗多。為了更好的說明上面的兩個問題,以及今后我們的課堂應當怎樣去做,接下來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實效性談一談自己不成熟的見解。
怎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提高我們的備課上課能力呢?
一、直面學生的數學現實——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即:多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設計教學。找準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捕捉教學的生長點。使教學目標切合實際。
解決策略:
1、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確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課前調研
2、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基礎上。 ——抓準切入點
3、教學實際要關注讓學生親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親歷過程
二、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
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對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這個學習情境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挑戰性的。
解決策略:
1、有思維價值的數學活動情境。
2、美麗的童話情境。
3、思維認知沖突的問題情境。
4、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習情境。
5、源于數學知識本身的問題情境。
三、選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親歷數學化的過程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使學生有機會真正經歷“數學化”。因此,應采用多種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探究學習、合作交流中學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在親歷數學化過程中嘗試多種體驗。
解決策略:
1、想辦法讓學生對探究合作學習產生需要。
2、營造探究、合作學習的人際氛圍,鼓勵獨立思考、交流、質疑、共同討論,激發探究合作學習的熱情。
3、探究學習良好情境,有明確的探究目標,有具有挑戰性、具有價值的探究合作學習的問題。
4、在“組內異質、組際同質”分組原則基礎上,實行動態編排小組,打破組內長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則處于從屬地位狀況,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樹立形象,給每個人提供發展進步、改變自我的機會。
四、抓好雙基、適度訓練——促進數學知識的'內化
抓住數學概念的本質教學是數學教育永恒的話題。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無疑要對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給予重視。數學概念是支撐數學大廈的根基,數學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廈的保證。因此,知識必須到位,能力必須訓練。抓好雙基義不容辭。當然,“數學雙基的要求應該與時俱進地調整和豐富,不能盲目地打基礎,形成“花崗石的基礎上蓋茅草房”的局面。沒有基礎的創新是空想,沒有創新的基礎是盲目的。我們應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融合于教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數學思維訓練的過程之中。”
解決策略:
1、給數學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數學基礎知識定好位,打好樁。
2、根據數學知識的縱向發展,幫助學生將它連成“知識鏈”;通過橫向溝通,幫助學生將它連成“知識網絡”;再經過數學思想方法的提煉,形成立體的知識模塊。
五、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捕捉巧用教學資源—— 激活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發展
課堂教學活動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組織、有步驟、有計劃的一項復雜的心理活動和智力活動過程。提高它的實效性必須有教師課前的周密策劃,即準確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教學預設是教師發揮組織、引領作用的重要保證。
課堂教學活動是面對著不同個性的生命體,它又該是充滿活力的生成的過程。教學活動正是“靜態預設”在課堂中“動態生成”的過程。精彩的生成正是源于這高質量的精心預設。所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注重生成。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實施中,寬容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機智篩選課堂生成,從而達到巧妙運用生成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
解決策略:
1、精心預設——準確把握教 全面了解學生
有效開發資源 適時準確評價
2、關注生成——寬容地接納生成 理智地認識生成
機智地篩選生成 巧妙地運用生成
以上是我對如何提高數學課堂實效性的笨拙見解,我想,如果教師在備課和上課中如果能夠做到“教學風格樸實一點;基訓練扎實一點;教學容量厚實一點;學生思維活躍一點;教學方式靈活一點”那么我們學校的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也會“高”!而我們的教師也會“名”!
數學教學反思筆記 篇2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而在現實課堂中有的教師要求學生依靠單純的記憶、模仿、訓練只是有利于學生應試,而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判斷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發展幫助很小,更談不上創新思維的培養了。下面就本人的教學實踐和聽課后的收獲淺談一下對高效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重學習環境,讓學生參與數學
高效課堂教學必須強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廢除了學科中心論,確立了數學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體現數學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重視數學與學生生活、自然和社會的聯系;體現了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倡導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二、 重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近數學
1、創設生活情境:數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強化感性認識,從而達到學生對數學的理解。例如,教學數學廣角,我就設計了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用小石頭來引入課題,小石頭是學生們平常愛玩的小玩具。我讓他們感覺到,他們的小游戲都可以跟數學有關。
2、創設故事情境:學生都很喜歡聽故事,而且可以從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數學啟示。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 ,我就設計了老師去旅游時看到猴子,編了一個小猴子給媽媽分餅吃的故事。故事給我們帶來一個問題,然后用問題引出了課題。學生興趣倍增。主動參與課堂學習。
3、創設挑戰性情境: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導疑、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創設游戲情境:學生集中注意的時間較短,穩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較差,教師可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在游戲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進行學習,以延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及增強學習效果。
5、創設發現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并不是都讓學生去發明創造,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去獨立思考去發現,這種發現本身就是創造。例如,在教學體積時,我利用學生學過的課文《烏鴉喝水》,并動手拿一個瓶子根據課文故事情節,做一個實驗給學生看,讓學生以看到的現象發現規律。
6、創設實踐情境:適時、適度創設實踐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個生動有趣、富有挑戰性和實際意義的問題情境,可以巧妙地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得學生對新知識滿懷無比強烈的求知欲。
三、 重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數學
思維往往是從人的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而動手實踐則最易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新知識、理解新知識和掌握新知識,讓學生如同“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一樣,“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發展思維能力。
四、重生活應用,讓學生實踐數學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總之,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數學教學反思筆記 篇3
泰戈爾有一句名言說得好"我們把世界看錯了,卻反而說世界欺騙了我們"。我們面對的是少年兒童,是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個珍貴的生命,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愛他們。
1、和諧課堂,快樂學習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園地,教師工作的根據地,我們應該重視課堂教學。把和諧帶入課堂,使課堂充滿活力。只有在寬松、平等、和諧、生動、充滿活力的氛圍,才能誘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創造思維。教師的教學藝術不僅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應把愉快與熱情傳給學生,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心情愉快充滿激情地投入數學學習中去。
2、生活課堂,更有意義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與生活永遠無法割舍。離開生活的數學是蒼白無力的。數學只有在實踐中得以延伸。生活是數學的生命之源。
教師應盡力創設情景、創造條件,將課堂與學生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加強感知,激發思維。如我們學習《四邊形》一章中,判斷“等底等高的兩個平行四邊形拼在一起還是平行四邊形”咋一看沒錯。但通過實踐動手操作就會發現“等底等高的兩個平行四邊形拼在一起不一定還是平行四邊形”。
3、靈活課堂,輕松學習
學生不是學習機器,教師應合理科學安排。改變超強度、大題量、機械訓練,用時間加汗水提高成績的陳舊做法,要提倡精講精練。只講思路、講方法、引導自己去發現、去探索,把學生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把思維過程還給學生,培養激勵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如教學“一個鈍角中去掉一個銳角,剩下的是什么角”就不能固定一個答案。再如估算“390×15”答案可以是7800,也可以是8000。凡事不可一概而論,要學生靈活掌握及運用。而實際生活中如“四年級同學去秋游。每套車票和門票49元,大約準備多少錢?”算式49×104這里49看作50,但104則看作110不能看作100,這樣才合理更實際。
面對應用題不得死板硬套,應掌握方法,有些題有多種解法。有的題可從問題著手,有的題則從已知條件著手。只有掌握了方法,舉一反三,就可做到輕輕松松學好數學。
4、幽默課堂,充滿活力
一個有幽默感的人,定受大家的喜愛,幽默驅趕煩惱,帶來歡笑。學生也喜歡有幽默感的教師,在教學中恰倒好處的'課堂幽默,完全可驅趕學習的疲勞,活躍課堂氣氛。同時能開拓學生思維的敏捷和判斷力,能進一步融洽師生關系。如一次一學生在課堂老往后轉,還不時說話,我看了他幾回,他仍然旁若無人視而不見,我不動聲色走到他身前,話鋒一轉提高嗓門對著他說“你屁股上按了滾珠兒啥”從來沒有聽過這句話的同學一下全樂了全變精神了,看著這位同學會心地笑。接著我意外發現這下所有的學生都聚精會神地聽,仿佛一下精神百倍。此時此刻我頓時明白,幽默讓我讓學生得到美的體驗,感受到幽默的魅力。
總之,數學教學充滿學問充滿魅力,數學課堂更是魅力無窮。教師只有做有心人,善學善鉆善創新數學課堂就會生機勃勃,課堂會更精彩。
數學教學反思筆記 篇4
一、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
1、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采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如初一數學的第一章,讓學生以給定圖形(兩個圓、兩個三角形、兩條平行線段)為構件,構思獨特且有意義圖形,并寫一兩句詼諧的解說詞。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先個人設計,發揮想象,然后同桌交流、小組交流,最后由教師匯總全班同學中的優秀作品展示評獎。如“戰車”、“風箏”、“夕陽夾山、倒影入溪”、“一個人、一座山、一個太陽”等等許多意義豐富的圖形,其構思之巧妙,想象之豐富,語言之詼諧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學們體會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樂趣。
2、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的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的向上攀登。如在初一數學(上)線段的長短比較時,我一開始設計詢問學生平時如何比較身高,并請兩個同學演示。再讓學生仿照比身高方法來比較兩支筆的長短,由此引導學生找到比較兩條線段長短的方法。這樣學生很容易理解了這個問題。在學習角的大小比較時,不再需要我的引導,學生從線段的比較中又找到了角的比較方法。
3、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如在初一數學立體圖形時,我讓學生分組動手制作多面體的展開圖,在學生制作時我觀察各組制作過程,并參與到他們的制作過程中,在和他們的交流中我了解了他們在制作時的所思所想。個別存在的問題給予個別解決。在講如何判斷正方體的展開圖時,我先是傾聽學生們的方法,然后讓幾個有代表性、思維方法好的學生進行講解。這樣,我在教學中也學到了許多知識,同時縮短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學生把我當成了他們學習的伙伴,愿意與我進行探討、互相交流。
二、教學中要“用活”教材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明地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
1、教材不等于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大于教材。教學內容的范圍是靈活的,是廣泛的,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要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的材料都可作為學習內容。教師“教教科書”是傳統的“教書匠”的表現,“用教科書教”才是現代教師應有的姿態。例如初一數學這是一個有關形狀體積變化的問題。教材中只是作為一個練習題出現并沒有類似例題,我針對這類問題設計了一節課。課上我沒有急于讓學生馬上去做,而是找來兩只一大一小的兩只圓柱形的杯子,一只杯子中盛滿水,開始做實驗。通過實驗引發了學生探索欲望,學生根據實驗情況找到了解決此題的幾種方法。再比如講解P15,問題2儲蓄中的利息和利息稅問題。我在教材的基礎上設計了幾個實際生活中碰到的問題讓學生課前到銀行去詢問和調查,課上同學們展示了自己的調查成果,用實例引發了學生學習欲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2、充分利用教材開創自由空間。過去的教和學都以掌握知識為主,教師很難創造性地理解、開發教材,現在則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編入了一些讓學生猜測和想像的內容,以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各種不同的思維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學生自由閱讀的欄目以及課題學習。對于這些知識我把它們改成學生課外學習研究材料,讓學生通過詢問、調查、閱讀有關書籍和上網查閱等多種渠道搜集有關這些知識資料并通過書面形式打印出來供全班同學閱讀。這樣做既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
三、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向外的生長,而不是由外向內的灌輸,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就此進行教學。這段話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掌握了這個標準以后,我在教學中始終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了解他們已知的,分析他們未知的,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的、教學方法。
四、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科學的評價每一個學生
新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
1、評價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發展。淡化考試的功能,淡化分數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話成為歷史。
2、評價學生應該多幾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評價的標準,評價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來量,肯定會把一部分有個性發展的學生評下去。
3、評價中應遵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生在這種只有更好的評價激勵下,會不斷的追求,不斷的探索和攀登。這才是評價的真正目的。
以上幾點是我在新教材的教學實踐和學習時的心得。新課程改革已全面展開,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應該盡快成長起來,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難,要不斷學習、反思,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驗,在實踐中去感悟新課程理念,讓實踐之樹常青。
數學教學反思筆記 篇5
這是孩子們所接觸到的第二個練習,目前最大的困難還是孩子們無法理解題意——當然是少數孩子了。
在這個練習中所涉及到的知識點,除基數和序數這個知識尚且有孩子的確無法理解過來外,其他知識點都是掌握了的。可是做出來效果并不理想,即使我一邊講解一邊請孩子們做,還是有18人出現了錯誤。其中一(6)班我采取講完一頁后請孩子們來做,結果出錯的有10人;一(5)班改變策略,講一題,做一題,還是有8人出現了錯誤。
6班的孩子主要出錯在第10題,在比較大小時,所選用的數據不是從上面的小動物中選取的,還有一個孩子的錯誤是第3題。題目要求看數涂色,結果這孩子把這個數都看成了序數,涂3個涂了第3個。這個知識點始終是孩子們難以理解掌握的知識點。5班的孩子有大部分出錯在第6題。書上只有幾個數據和幾個框,聰明的孩子一下就看懂了,就是將上面的數據根據框框中間的符號填到相應的框里。可是因為我所選擇的數據不是書本上的數據,居然有5個孩子就是將上面的.數據抄了下來,也不看中間的符號,結果是可想而知了。
本練習的難點是第9題,講解前,我特地將題目抄在了黑板上(目前多媒體還沒有到位),一個詞一個詞教孩子讀,并連成句子再讀,幫助理解題意,請孩子們上來做,示范,效果相對要好些,但是還是有2-3人出錯了。今天下午6班有一節數學活動課,主要就是請孩子們復習鞏固了5、4的組成及序數和基數的區別。可是5班因為沒有活動課,只能將其放到下一次課中去了。
一直在期待孩子們能獨立解題的時候,雖然知道急并沒有用。
數學教學反思筆記 篇6
這一學期,我擔任七年級一個班級的數學教學。轉眼間,一個學期就要結束了。本學期經XXX校長的帶領下,在全校范圍內大力提倡并實施了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隨著新課改步伐加快推進、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深入實施,通過多次觀摩學習、聽專家講座,我逐漸對高效課堂這一先進的教學模式產生了濃厚興趣并逐步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來。雖然還有很多不足的方面值得思考,但也有不少收獲。課堂教學是新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創造思維是新時期教學的重要目標,這也意味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關注每一位學生,它要求教師必須用心施教,而不是做“傳聲筒”。這給我們以往不利于創新教育的教法敲響了警鐘,同時也為我們今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
一、必須更加注重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對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就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本學期,XX副校長到我們學校來并擔任了七年級的數學教學,每天的坐班時間,他都和老師們一起在辦公室里探討怎樣教好學生。在不斷的交流探討中我逐漸懂得:在教學中只有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才能進一步了解其思維水平,考慮學習新知識的基礎是否夠用,以及用什么樣的教法來完成數學活動的教學。比如在學習七年級《認識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這一課時,根據初一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從圖片欣賞出發,以感受、觀察、概括、操作、歸納的探究式學習方法為主。動手實踐,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這樣,才能取得教學的最佳效果。
二、必須更加注重學生的思維結構
學生的思維水平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上是不相同的,盡管初中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有所先后,但總的趨勢是一致的。一是應當讓學生學會逆向思維。與由條件推知結論的思維過程相反,先給出某個結論或答案,要求使之成立各種條件。比如給出一個行程問題,我們列出一個方程來;反過來,假如給出一個方程,就能編出一個行程方面的.題目。二是應當讓學生學會造例型思維。某些條件或結論常常要用例子說明它的合理性,也常常要用反例證明其不合理性。根據要求構造例子,往往是由抽象回到具體,綜合運用各種知識的思考過程。三是應當讓學生學會歸納型思維。要讓學生學會通過觀察、試驗,在若干個例子中提出一般規律。四是應當讓學生學會開放型思維。即只給出研究問題的對象或某些條件,至于由此可推知的問題或結論,由學生自己去探索。我想,只要教師能夠牢牢把握住學生的思維特征,并在教學中結合教材特點,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思維活動的教學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必須更加注重積極的教學策略
在以往教學中,有時候我們講得很多,卻阻礙了學生的思考,阻礙了學生探索性學習的發生,這種教學不是有效教學,更不是高效課堂。隨著新課改推進步伐不斷加快,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實施不斷深入,對于教師來說這既是一種挑戰,更是一次機遇。如果要牢牢把握機遇,個人認為教師必須更加注重積極的教學策略。
1、監控自己的教學,調控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當學生出現與課堂教學不一致的行為時,我們應當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適宜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并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2、給學生預留充分的思考空間。放手讓學生學數學,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這是我們教師必須要做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從課堂中去體會數學的魅力和活力。
3、提倡學生的質疑精神。筆者認為,讓學生在課堂中互相質疑,這一過程中蘊含的教育價值是多向的,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是有利的。
4、注重學生學習活動的發揮。這堂課有哪幾項活動,怎樣安排,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怎樣指導,怎樣與學生互動,在活動中怎樣進行評估和調控等等應該是教師著重考慮的問題。
5、充分備課與課后教學反思緊密結合。大量的資料表明,很多優秀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進行了大量的教學反思。怎樣把課前備課和課后反思相結合,不光是我們要進行研究的問題,同時這也是一個創新。
反思自己一學期以來的教學工作,成功的地方有很多,存在問題的地方也不少。作為教師我們必須順應教學發展形勢,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充分吸收先進教學模式、教育理念中對自己的學生適用的“養分”,愛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斷采用各種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魅力,從而使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創造,也使自己逐漸成長為一名無愧于學生、無愧于自己、無愧于時代的人民教師。
數學教學反思筆記 篇7
“左右”這節課是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位置中的一個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上下、前后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能用“左右”來描述物體的位置,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左右的相對性是本課的一個難點。本節課我遵循了一年級兒童的認知規律,以游戲貫穿整個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建構新知。
反思“左右”這節課,我覺得有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第一,在認識“左右”時,我從學生找自己身體中的左和右的游戲進入,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學習的過程,這樣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悟,體會到了自己身體上的數學。同時,通過讓學生互說如何確定自己的左右,這樣學生獲的了大量感性材料,初步認識左、右的基本含義。接著又從學生自己及身邊的學生入手,讓學生用左右來描述自己的鄰居,感受左右,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反應能力。
第二,在教學左、右相對性時,我巧妙地設疑讓學生們判斷我舉的是不是右手,這樣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思考;接著我讓學生舉起右手與我進行比較,我適時提問:是不是你們舉錯手了?你有什么辦法說服大家?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最后通過我的轉身結論得到了驗證。通過總結,學生明白:面對面站著,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最后我通過讓學生握手和實踐活動走樓梯,幫助了學生進一步體驗左右的相對性,訓練了學生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本課的不足之處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傾聽的能力還有待提高,課上有些學生是只顧急著發表自己的意見,還有的在用手比劃難以和大家交流。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我們今后還需有意培養其這方面的能力。
數學教學反思筆記 篇8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數學學習是中學生增長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廣闊天地。而數學學習方法指導是教育者通過一定的教育途徑對學習者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誘導、診治,使學習者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靈活運用于學習之中,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的方法。
長期以來,對教師教學的要求強調領會教學大綱、駕馭教材較多,因此教師鉆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學生思維活動較少,因而選擇適合學生認知過程的教法也少。學生對知識的獲得一般都要經過主動探究,小組合作,主動建構過程。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讓感到數學好學,把學數學當成一種樂趣,真正做初中數學的小主人。然后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分層次、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掌握各種學習方法。使我們的學生能夠主動地、獨立地學習,達到新課程要求標準。具體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是長期艱巨的任務,抓好學法指導對今后的學習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引導學生預習,細心讀教材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往往不善于預習,也不知道預習起什么作用,預習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問題和疑點。在指導學生預習時應要求學生做到: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別重視課堂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讀書的方法,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新學一個章節內容,先粗粗讀一遍,即瀏覽本章節所學內容的枝干,然后一邊讀一邊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內容的重點、難點所在,對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記號。然后細細的讀,即根據每章節后的學習要求一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掌握本節知識的概貌。二細讀,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復閱讀、體會、思考,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記號,以便帶著疑問去聽課。方法上可采用隨課預習或單元預習。預習前教師先布置預習提綱,使學生有的放矢。實踐證明,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能逐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加強互助學習,共同提高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差生的自信心外,更應該充分利用優等生這個教育資源,進行好生差生配對,這也是合作學習的一種方式,它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關注了差生的發展,構建了團結,合作共同發展的良好的,和諧的學習環境。同時它也彌補了教師課后輔導時間不足的缺陷。
三、課內重視聽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初中新生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率下降,因此,重視聽法指導,使他們學會聽,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
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后要及時復習不留疑點。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盡量回憶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勤于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講,應造成不懂即問的學習作風,對于有些題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解出,應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題目,盡量自己解決。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絡,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聽教師講課要重點突出,層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滿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講授時間,使學生聽之有效。這樣,讓學生抓住重、難點,沿著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來聽課,不僅能提高聽課效率,而且能使其由“聽會”轉變為“會聽”。
四、指導學生思考
數學學習是學習者在原有數學認知結構基礎上,通過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新的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由于這種工作最終必須由每個學習者相對獨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對學生要進行思法指導,教師應著力于以下幾點:使學生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在思維方法指導時,應使學生注意:多思、勤思,隨聽隨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膽提出問題;善思,由聽和觀察去聯想、猜想、歸納;
五、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難免的,但不是爛做搞題海戰術,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學生課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書面作業,忽視必要的鞏固、記憶、復習。以致出現照例題模仿、套公式解題的現象,造成為交作業而做作業,起不到作業的練習鞏固、深化理解知識的應有作用。
在作業書寫方面也應注意“寫法”指導,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要規范、條理要清楚。對于一些易錯題,可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腦興奮,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實踐證明:越到關鍵時候,你所表現的解題習慣與平時練習無異。如果平時解題時隨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時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六、指導學生記憶。
教學生如何克服遺忘,以科學的方法記憶數學知識,對學生來說是很有益處的。初中新生由于正處在初級的邏輯思維階段,識記知識時機械記憶的成分較多,理解記憶的成分較少,這就不能適應初中學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視對學生進行記憶方法指導,這是初中數學教學的必然要求。
教學中,首先要重視改革教學方法,拋棄滿堂灌,以避免學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于結合數學實際,教給學生相應的方法。總之,對初中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必須與教學改革同步進行,協調開展,持之以恒。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絡,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同時要理論聯系實際,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以上這些只是我個人在從事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點心得體會,說出來,與大家共勉。
本人在上學期不斷地摸索和學習中進行教學。認真回顧上學期的教學工作,現對自己的觀點和做法進行重新思考,將反思所得總結如下:
第一,摒棄舊的教學觀念,建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改變了自己在以往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角角色:將要講述的內容為自己編好“劇本”,然后自己在講壇上盡情演繹,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現在是給學生編好“劇本”,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境,在學生課堂上充當主角,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演繹,自主、合作地獲取知識。
第二,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要讓學生演好主角的角色就必須為學生設計好適合學生演繹的劇本。因些,本人認真鉆研教材,為集體備課和學習材料的設計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三、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課標努力提倡的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要及時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差別,不挖苦、不譏諷,相反在問題情境的設置、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中,都要盡可能讓全體學生能主動參與,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或有能者有大作為,小能者有小作為的練習。如在七年級第二學期,學完“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后要求學生完成一些給出方程編寫聯系實際的應用題,并讓學生交流評議,這樣有能者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理解不深者也可以仿照例題的背景通過借鑒書本完成。
第四、在課堂教學上突出了精講巧練,做到堂上批改輔導和及時的反饋。由于人數較多,新學生的數學層次參差,有針對性的輔導還不完善。另學生學習的參與度還可以提高,體現在小組討論、新知識的舉例交流等合作學習,今后還可適當增加。七年級的學生學習方法較單一,可加強學法的指導。
第五、改變單純以成績高低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的傳統評價手段,逐步實施多樣化的評價手段與形式: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又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角色上、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師生的評價體系上都發生了根本的轉變,這都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只有在教學的實施中,不斷地總結與反思,才能適應新的教學形勢的發展。因此,我覺得要想教好學生就要做到:
1、傾聽學生說,做學生的知音。
2、相信學生能做好,讓學做,獨立思考、獨立說話,教師要誘導發現,凡是學生能做的不要包辦代替。
3、放下老師的“架子”和學生交朋友,來一個變位思考,讓學生當“老師”。
4、教學上掌握好“度”及時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用書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務于學生又要使不拘一格;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尋求規律的教學。這樣,不僅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探究規律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總之,今后我會更努加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滿著求知欲和表現欲。
數學教學反思筆記 篇9
1、教學設計首先要關注、了解教學的對象學生,了解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與要學習的新知識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樣。只有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才能確定哪些知識應重點進行輔導,哪些知識可以略講或不講,從而抓準教學的真實起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環節。
2、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多變的動態過程,每個教師在課前都不能預測課堂上學生的反映和突發的種種"意外"。而在實際教學中,經常遇到教師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如今天這節課,教師如果在課前能夠盡可能考慮出現的問題,就不會出現上課過程的'尷尬。因此,教師在教學前不僅要廣泛的收集材料,精心設計出一套具體可行的教學方案,而且要在每個教學環節有多個方案,以便對付各種各樣的教學意外事件。各個教學環節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反映、課堂變化情況靈活調整,使教學路徑彈性可變,這樣,一旦在課堂上遇到"意外"也不至于束手無策。
3、加強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必須根據個人不同情況,進行學習、補充、提高,不斷深入地提高綜合素質能力及知識水平,這是上好課的前提,也是教師應具備的最低素質要求。教師應全面不斷地深入學習,更新思維理念,改善知識結構,提高綜合應用能力,才能更有助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數學教學反思筆記 篇10
扇形統計圖是在學生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之后,在小學階段學習的最后一種統計圖。它的特點和作用是本節課的重點。
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統計方法。然后,出示例題透過提問發散性問題來激活學生思維。如:“從這幅圖中你能想到什么”學生回答五花八門,多是膚淺的問題,但參與面很廣。之后第二次提問:“從這幅圖中你還能想到什么”學生的回答轉向一些具體問題。
最后,我出示自學討論題:
1、從圖中你明白了哪些數學信息?
2、圖中的整個圓表示什么?每個扇形分別表示什么?
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交流和討論中,使學生真正地讀懂扇形統計圖。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透過扇形的大小來反映各個部分占總體的百分之幾。如果要更清楚的了解個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系,能夠用扇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能夠讓一些雜亂無章的數據變得清晰透徹,使人看上去一目了然,便于觀察。學生在落實知識目標的同時,潛力目標也得到提升。
在鞏固運用階段,我設計了三道練習題。是思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
通過調整后的課堂實踐,我最大感受是:
1、本堂課力爭做到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由“傳授知識”轉向“引導探索”,由“要我學”轉向“我要學”。“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領導者。”將課堂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參與知識的構建。
2、“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從創設情境、探究學習一向到布置作業等環節,處處聯系學生日常生活實際,既提高了學習興趣,也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使學生不僅僅在學數學,也在用數學。
3、運用探究法。探究的方法屬于啟發式教學,探究學習的資料以問題的形式出此刻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活動、多思考,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引導學生收集資料,獲取信息并合作交流。
4、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直觀生動,增加了課堂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
總之,教學流程的再設計上實現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潛力”的目的,在本節課多次實踐中力求實現關注活動中的每個細節,讓學生成功的親歷知識構成、發展、應用的過程,創造性實現預期目標。
【數學教學反思筆記】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反思03-19
職高數學教學反思03-19
時間與數學的教學反思03-19
數學的教學反思大全03-19
數列數學教學反思03-20
蘇教版數學教學反思03-20
我與數學教學反思03-20
職教數學教學反思03-19
數學教學之方程教學反思03-20
數學廣角集合的教學反思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