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旅游景點實踐報告
認知旅游景點實踐報告
導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篇關于認知旅游景點實踐報告,希望能幫到大家!
明知需伴著灼熱的陽光,迎著40多萬人流,終于還是決定去參觀世博。不僅僅是因為學校布置的實踐報告的作業,也是因為這千年難遇的在上海舉辦的世博會,既然已經開在自家門口,如果不去,豈不是白白浪費了這次盛會? C片區是整個世博會的精華之處,但實在是礙于人山人海的排隊“攻勢”,于是退而求其次,轉戰浦西的展區,這兩片區域多是中國的一些特色產業,例如國家電網館、中國鐵路館、中國人保館、船舶館、航空館等。
從5月1日世博會開館起,公交車、軌道交通上就不斷介紹園區內各個館的精華所在,早在張南線上就對船舶館“一見傾心”,恢弘大氣的外觀建筑,館內海藍色的場景布置無疑使我眼前一亮,所以幾乎沒有猶豫,選擇從西藏南路的2號口進入世博會,第一個見到的館就是船舶館。可是,介紹中所說的鄭和下西洋的船只竟然只是擺在展館門口的四艘大約只有原船大小百分之一的模型,難免有些失望。進入館后,更是和想象中的大有差距,正中是現代船支的巨型桅桿,沿著觀光電梯向上,四周是用投影儀投在墻壁上的海底圖案與介紹中似乎是里立在潛艇中,視線投向海洋的震撼感不能夠同日而語。也許入口處的桅桿,出口處宛若船艙一般的電梯口、圓形海底投影、凹進墻內的船只影響的是想要給游客以身處船艙的身臨其境之感,但也許是處理的手法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實在是沒有什么美好的回憶,似乎是在看一個船模展而非身處在一片汪洋之中。
行至D片區,原本是心心念念要去參觀太空家園館,同樣也是受了宣傳片的誘惑,可是看著隊尾處,排隊等待時間4小時的指示牌,還是果斷的放棄了對探索神秘太空的渴望,四個小時的排隊等待也許會耗掉了所有參觀的耐心。也曾經聽人提起過,國家電網館名符其實,進去參觀游覽真的會被“電”到,沒有猶豫,雖然也要排上一小時,但其中的精華之處,堪稱世界第一,美輪美奐的“720度魔盒”絕對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從一樓至二樓,是一條通往未來世界的“電流隧道”,在緩緩上升途中,真正“感受”特高壓電網將西部電能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東部城市的歷程。”
既是亮點,“魔盒”自然而然不會令人失望,由96塊LED屏構成720度六面體,身處其中,似乎正隨著這個空間“上冰山下火海”。電流穿梭,高速旋轉,直轉得頭暈目眩,應接不暇,隨即深入地表,穿越過灼熱的地心巖漿,似乎這火熱的漿水挾著千軍萬馬之勢正撲面而來,突然畫面一轉,碧藍色的海水從腳底一涌而上,瞬間沒過頭頂,也不知是否是心理因素,這一剎那,到當真是有一閃即使的窒息之感,隨即,海水翻騰,旋成螺型,宛如水中龍卷風一般,低頭,立刻暈眩,似乎正被卷入那個碧藍色的斡旋之中。幾乎是要挑戰觀眾的適應及反應能力,耳邊竟轟然而起電閃雷鳴之聲,循聲仰首,入目是數條猙獰的銀色劃破黑色夜幕,伴著藍光無規則的轉動,一躍而向太空,靜謐的夜空,繁星點點,只聞身邊一片驚嘆之聲。只有幾秒的停頓,畫面中漾起緋紅,順著光線望去,只瞧見艷色的太陽從身側緩緩升起,能夠清晰的瞧見光球層和色球層,柱狀的耀斑升騰而起,
清晰可見。日漸近,多數人在驚呼的同時,都不由自主地遠離一步。我心下慶幸,幸好沒有挨著那面墻而站,才可以如此清晰地用鏡頭記錄下這一刻的絢爛。日愈近,我們似乎融進了那片艷色之中,隨著紅色光束聚攏,流轉,終是又回到了身處的地球之中,我們似乎駕著飛鳥,從風車中穿行而過,越過群山峻嶺,掃過草長鶯飛的草地,看著蜻蜓在頭頂翩翩起舞,隨著急速的瀑布沖向海面,一時失重的感覺席卷而來,雙腿發軟,從海底一溜而過,重回連綿青山,竟能夠清晰地看見宛若橫臥著的巨龍一般的長城。穿透地表,在地球的那一頭已是深夜,黑色的夜、瑩色的城市輪廓,疾馳落下的滿月,乘著時空機器,似是去往未來,從未見過的建筑升騰、下落、自相組合,仿佛見證了基因重組的過程一般。每一個劃分出的空間里,有人站在各種各樣位置,好像是有磁鐵的吸力一般,六個面均是行走自如,不受重力控制。周圍的景象又是一秒瞬變,快的目不暇接,音波上下起浮,綠色的光束扭轉、彎曲、纏繞、爆炸,藍色光球大小不一,又是一道銀色光芒,將魔盒內映射的猶如白晝,不自覺地閉眼,再度睜開時,又融入了星空之中。“快看底下。”游客驚喜的聲音,只見一個藍綠色中夾雜著白色霧狀的球體從我的腳底緩緩行過,又從右手邊的墻面升起,那是地球!四分半鐘,在這個六面體里,我似乎穿越了整個地球,俯仰天地,穿梭古今。
直到最后,我才明白了這個“魔盒”的真正意義,不禁為我曾經選擇地理作為加一課程而感到汗顏。原來它是用象征性的手法描述地熱能、水能、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以自然和諧的方式送入城市,使未來城市生活空間發生變幻和關聯,使人們快捷溝通,心情愉悅,激發觀眾憧憬未來更便捷、更智慧、更環保的生活,升華共筑綠色地球的美好愿景。可惜,只注意到了這些奇幻美景,卻忽略了它的真實意義。
和“魔盒”一起旋轉,我似乎也變成了宇宙能量的一部分。
一路向西,前往世博會博物館。在這個展館中,我看到了以往各屆世博會的展品,甚至包括1853年紐約世博會奧蒂斯的電梯,1862年倫敦世博會蒸汽火車愛迪生發明的白熾燈,1876年美國費城世博會的貝爾電話、電報機,陶瓷、玻璃制品,各國召開世博會時的油畫畫像,反映當時盛況的投影幕布,歡呼雀躍,灑落彩帶,栩栩如生。各屆世博會的標志性建筑,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1851年倫敦世博會的水晶宮,菲爾斯的摩天輪,1900年法國巴黎世博會埃菲爾鐵塔,原子結構,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等,小巧精致。只可惜,其中大部分展品都是文物真跡,明令禁止拍照攝影,唯恐會破壞了色澤的艷麗和飽滿度,只能將之留在腦海之中。一路穿行,似乎也穿越了時空,1851到2010年,短短半個小時的游覽,時光飛梭160年。
作為D片區的主題館,城市足跡館成為我此次世博會浦西之行的最后一站。
與其他參觀過的展館而言,城市足跡館無疑是其中最有價值的展館,整個展館分成四個展廳,序廳、城市起源廳、城市發展廳和城市智慧廳,每一層都有自己的主題和想要表達的意向。隨著指示,仿佛親眼看見一片荒蕪中是如何聳立起高大的城堡和城墻,見證了時間長河中城市的發展和更替。
水晶玻璃營造的城市分際線,將序廳和外界徹底分隔開來,仿佛進入了時空回廊。
通過敦煌的壁畫、文物以及由真人演奏的編鐘古韻描繪了東方的理想幻城,在西方的古代城堡中,我看到了由模型構造的西方理想城市,以中線作軸,左右對稱,藍色的頂,雪色的墻。
2樓,是城市起源廳,入口處的兩河曉星絕對奪人眼球,三分鐘循環播放的有關城市崛起的影片竟是在壽山石切片裝飾的寶石墻面上緩緩道來,隨著影片的進展,通過大型氣壓式升降模型可以觀看兩河流域最早的城市——美索不達米亞的烏爾城的塔廟、集市、王宮、住宅和城墻先后一一升起,演繹出最古老的城市格局,栩栩如生,驚呼聲連連。展館中“眾神之城”展區著重展示世界各地早期人類祭祀與城市守護神,通過三維影像和凹鏡成像技術,多元地演繹了埃及、印度、瑪雅等文明時期城市的崛起。
“眾神之城”通過影像投影、凹鏡成像、文字瀑布、古城噴繪和精彩文物多元演繹中國、兩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代瑪雅城市文明的守護神。
展館內還重現了特洛伊戰爭時的場景,巨型木馬,士兵,矛、盾、戟、側翻的戰車,甚至凌亂的珠寶首飾、器皿、斷壁殘垣以及骷髏、白骨,在黃、紅、綠、藍四色的光線變化下,真實恢弘,如臨其境。尤其當馬背和馬腹幾扇小門開啟,七名古希臘“戰士”,彎弓指向觀者,幾乎嚇得面容慘白、驚聲尖叫。完全演繹了戰爭對城市的毀壞。
城市發展廳無疑是城市足跡館的精華所在。
“海峽勝景”,“三朝帝都”,“城市之光”,“雪域之城”,“達芬奇與城市設計”,“街城疊影”,“宮城情懷”每一個展館都不是用一兩句話就能夠描述得清楚的,層層疊疊,每個展品都精致華美,價值連城,宛若一幅幅的圖卷,在我的面前展開,領著我深入歷史腹地,看著古代城市發展、繁榮,看著那些理想幻城一步一步變成現實。要經過多少年的沉淀,多少次的失敗和毀壞,才能成為如今我們生活著的世界?
在“城市智慧”展廳中,“機器人卓別林”寓意著“摩登之城”的夢想早已實現,也展示出人們一邊創造更多機器,一邊又生活在被機器“扭曲”的城市里。 其中最大的亮點是用新技術展現“浪跡三千,扶搖九萬”的京杭大運河全景及沿河城市風光。大運河蘊藏著數不盡的故事和歷史,全景展示突出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運河城市的繁榮。我曾經到京杭大運河流經不同區域的老式房屋中駐足,房屋的風格不同,講述著“共飲一河水”的差異化生活。
一日的世博之行到此也算是畫下了一個完美的句號,或許行進的館不算多,但我更傾向于“質”而非“量”,與其一個一個館的去敲章填滿世博護照,不如安心下來仔仔細細地觀察每個館的特色和亮點。
此行不得不說收獲頗豐,雖說世博會從某種角度上而言,只是一個級別不怎么高的展覽會,它畢竟不能和專業的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相提并論,甚至說差距甚遠,但好就好在世界各地的展品都匯總到了這一個小小的區域之內,雖不能深入挖掘每一段歷史,卻能以最快的速度曉其皮毛。
作為一名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知識面要廣,務須需專業,要能夠深入每個景點的細節,從游客的角度,而不是一個導游的角度去分析每一處景觀。細節決定成敗,也同樣決定了能不能引起游客的好奇心。
【認知旅游景點實踐報告】相關文章:
企業認知實習報告02-28
自我認知報告范文04-27
企業認知實習報告02-28
企業認知實習報告02-28
企業認知實習報告02-28
企業認知實習報告02-28
企業認知實習報告02-28
企業認知實習報告02-28
企業認知實習報告02-28
企業認知實習報告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