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課》教案設計
《最后一課》教案設計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最后一課》七下,希望本篇文章對您學習有所幫助。
《最后一課》七下
1.通過聽讀,了解小說的主要情節。
2.抓住重要語句理解其深刻含義
能力目標
1.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寫法。
2.學習本文出色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引導他們創新寫作。
3.環境描寫對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情感目標
1.通過對小弗郎士與韓麥爾先生兩個人物形象的分析,激發學生高度的愛國熱情,并激勵學生認真學習,準備將來為祖國的建設作貢獻。
【重點難點】
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課前后的變化,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情、動作所表現出來的愛國感情。
2.《最后一課》的情形與平時上課不一樣的具體表現
3.文章中重要語句含義的分析和文章中處處照應。
【教學設想】
1.反復閱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文章,能夠梳理清楚小說的情節結構。側重品味小說語言、揣摩人物心理,領會小說的思想內涵。
2.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1.同學們,當中國加入世貿、足球圓夢、申奧成功那一刻到來的時候,所有的華夏兒女無不熱淚盈眶,歡呼雀躍。為什么?因為我們流淌著一樣的民族熱血,擁有著一樣的民族感情,熱愛著擁有同一個名字的祖國。愛國主義包含著榮譽感、自豪感、捍衛民族尊嚴與領土完整等情感。可你們是否知道,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也是愛國的表現,特別是在主權遭侵犯、國土遭踐踏的時候,這種感覺才最強烈。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后一課〉。(板書課題)
2.都德(1840~1897),法國19世紀的著名小說家,早期代表作品有長篇自傳體小說《小東西》。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以后,都德應征入伍,后來曾以戰爭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圍》、《最后一課》等。
3.背景:1870年,普魯士入侵法國,爆發了普法戰爭。但由于法國政府當時執行了一條賣國主義路線,戰爭失敗后簽訂和約,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割讓給普魯士。普魯士政府占領后,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自己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準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后一課》這一短篇小說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
從普魯士軍隊占領法蘭西國土的那一刻起,法蘭西人民就奮起反抗。法國作家都德也參加了這場戰爭,并以淪陷后的阿爾薩斯的學校被迫停教法語改教德語為題材,通過最后一堂法語課的描述,表現了法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
4.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
①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描寫來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②分類:按篇幅、容量分長篇、中篇、短篇、小小說(微型小說)。
③小說要素:
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細節描寫
環境--社會環境:交待時代背景
自然環境:交待人物活動的時、地、景,烘托氣氛,表現人物性格、感情
情節--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二、整體感知
1.小說重點寫法國阿爾薩斯地區被德國普魯士軍隊占領以后,侵略者強迫當地學校改教德語的事件。反映了淪陷區的法國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意志,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2.最后一課和平日上課的情形有怎樣的不同?
氣氛:平時――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
今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整個教室都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氣氛。
學生:平時――課前學生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
今天――課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教師:平時――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平時我遲到,會遭到韓麥爾先生的責罵。今天――踱來踱去,胳膊底下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今天遲到,老師卻很溫和地叫我快坐好這一部分通過對比渲染了教室不平常的嚴肅、悲憤氣氛。說明最后一課引起學生、老師以及鎮上人們的強烈震動和他們對最后一課的無限珍惜。吸引讀者,引人入勝,為下文作了必要的準備。
3.本人主要寫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這是本文的兩個主要人物,課文正是通過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中見聞與感受以及韓麥爾先生的高度民族責任感來表現法國人民深厚愛國熱情的。
4.品讀小弗郎士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
①從貪玩、不愛學習到熱愛語法(1-4、14、17)
②從怕老師到理解、同情并敬愛老師(1、10、24)
③從幼稚不懂事到熱愛祖國(3、12、21)
作者運用第一人稱,對小弗郎士的描寫重點運用了心理描寫的手法,寫出了小弗郎士情感變化的波瀾起伏。從幼稚、貪玩疑惑、詫異難受、懊悔悲憤、懂事,充滿愛國主義思想感情。感情的變化,推動情節的發展,突出了主題,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上課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態度是:害怕考問,決定逃學。到了學校后,見到教室氣氛如此肅靜,感到十分詫異。待到聽了老師的一番話之后深為自己從此不能學習法語而難過,為自己從前的荒廢學習而悔恨。
這段從害怕法語到熱愛法語的心理變化,實質上是一個人對于即將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同時,還與韓麥爾先生以及小鎮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關。在這樣一個帶有濃厚愛國主義氛圍的影響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著、影響著,這種合力形成了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
小弗郎士在小說中有貫串故事情節的作用。其次,小弗郎士還起到了深化小說主題的重要作用。
5.小說是從小弗郎士的視角來敘述的。衣著、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
①韓麥爾先生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
韓麥爾先生在上最后一堂法語課時,穿上節日盛裝,是為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②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這句話的含義是:民族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標志。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敗普魯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③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聽到鐘聲臉色慘白,是因為鐘聲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語課結束的時間已經到了,從此將和祖國語言告別。小弗郎士從韓麥爾先生慘白的臉色感受到他對祖國的熱愛,對失去祖國的痛苦心情。韓麥爾先生的愛國精神,使小弗郎士覺得他的形象高大了。小弗郎士感到韓麥爾不僅是一位法語教師,而且是一位愛國志士。
④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寫完之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
韓麥爾的舉止和表情一方面表現他對祖國必勝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現他面對祖國被占領的殘酷現實陷入了極大的痛苦之中。
5.小說以我的見聞感受為線索安排情節。
《最后一課》的情節一般分為三個層次:上學路上、最后一課、宣布下課。其他分法上學路上上課之前上課經過和宣布下課四部分;又如分為上課前和上課時兩部分。
第一部分(1~6)寫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上學路上)
第二部分(7~23)寫韓麥爾講授最后一課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轉變。(上課)
第一層(7~10)寫上課前教室里異乎尋常的情景。
第二層(11~16)寫韓麥爾先生宣布上最后一課后,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鎮上
人對這最后一堂法語課的紀念。
第三層(第17~23段),寫最后一課的動人情景。
第三部分(24~29)寫韓麥爾先生臉色慘白是他內心無比悲痛的表現。
6.環境描寫
①天氣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
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門時所見到的場景,包括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點明了《最后一課》的具體時間和時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會環境描寫,它真實而又十分簡練地交代了國土已被侵略軍所占領,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殘酷的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②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
布告牌上貼著的雖然只是一張公文,但它威力極大,逼迫人們不得不法執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導致了"最后一課"。
③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
鴿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現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和平、自由的渴望。
④教室和韓麥爾先生小院的描寫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后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舍。
三、課堂小結
1.小說在藝術上有兩個值得特別注意的地方。一是巧妙的敘述視角。二是生動的人物、場景、細節、心理描寫。
2.運用了小中見大的藝術方法,他選擇了日常生活的一個場景──小學校里的一堂課來表現法國東部的阿爾薩斯與洛林兩省被割讓給普魯士這一痛心的歷史事件和人民悲痛的感情。
【課后反思】
【《最后一課》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讓心飛翔教案設計01-24
教案設計:破釜沉舟07-19
《天窗》優秀教案設計06-08
《楊氏之子》教案設計02-11
認識南瓜教案設計02-11
白帆音樂教案設計01-25
食物的變質教案設計02-23
《多彩的拉花》教案設計02-25
斜拋運動教案設計04-19
《平面向量》教案設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