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城之戀讀后感(通用24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傾城之戀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傾城之戀讀后感 篇1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誰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流蘇并不覺得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點。她只是笑盈盈地站起身來,將蚊煙香盤踢到桌子底下去”。
——《傾城之戀》
這是在這篇文章甚至說在張愛玲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仿佛有無盡的宿命在里面,是不是只有在這樣的一種無奈的情況下,白流蘇與范柳原的愛情才有她們的安身立命的地方呢這種相依相偎是不是又是真正的愛情呢也許愛情在他們之間,更像一場游戲,兩個人的交易。
流蘇是一個堅強的女子,在壓抑,畸形的生活環境里,選擇了出逃。她大膽地頂著眾人的唾棄與前夫離婚,這是她的勇氣。可同時,她始終是一個在經濟上柔弱、無助的女子,逃離的方式只能是依靠男人來尋找自己的棲息之地,于是她必須妥協。現實與性格間的矛盾,讓她不得不學會算計。不幸的命運讓她學會保護自己,卻又讓她這份簡單、真摯的情感徘徊在疑慮、猜忌、金錢、責任、虛榮之上了。但這又怎能怪她呢她承認柳原是可愛的,給了她美妙的刺激,但是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經濟上的安全。說到柳原,他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青年時期同樣有著一段不愉快回憶的他性格怪癖,無意于家庭。對于愛情他根本無法駕馭,無法給予對方承諾和信心。也許或者說一定,他曾經只是把流蘇看作是那很多個里面的一個,新鮮過后,各拍兩散,責任不需要,愛情只是調劑,而流蘇也自然知道這一點,“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該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還長著呢!”流蘇的心中,自然是知道柳原的,她也明白只有這場關于這個城市的劫難才成全了她們。戰爭帶來的是殘缺,可為流蘇和柳原帶來的卻是一嘲圓滿”。偶然的傾城,讓他們拋卻了所有,讓他們從捉迷藏式的精明走到沖破一切的結合——流蘇得了名份,柳原也甘愿擔起了責任。戰爭讓人變得真實。死亡下,忽然感覺瞬間的變化即是煙消云散、陰陽相隔,容不得你有半點猶疑,因為生死只在頃刻,金錢、權利、美色等等都不重要了,能抓住的只有現在,只有身邊尚存氣息的他(她)。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是這樣的選擇。
范柳原到最后一刻也還是清醒的,“現在你可該相信了:‘死生契闊’,我們自己哪做得了主……”一個善于低頭的女人,也許終會成為一個安分的妻。讓他在勞累和放縱之余有一個去處。男人的歸宿最終只是一個女人。
喜歡小說中的一段話:“流蘇到了這個地步,反而懊悔她有柳原在身旁,一個人仿佛有了兩個身體,也就蒙了雙重危險。一顆子彈打不中她,還許打中他。他若是死了,若是殘廢了,她的處境更是不堪設想。她若是受了傷,為了怕拖累他,也只有橫了心求死。就是死了,也沒有孤身一個人死得干凈爽利。她料著柳原也是這般想。別的她不知道,在這一剎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
兩個人之間那一絲絲的溫情,在一瞬間,讓時間成為永恒。這一刻交織的情感該是幸福存在的道理吧。如果這可以叫愛情,那么就算是吧。可我更覺得這是一種悲涼。假如沒有戰爭,兩人將依然活在自己背負的殼中慢慢前行,誰也不會為對方付出真心。他們會按自定的生活軌跡走下去,看似豐盛,卻是蒼白悲哀。
初讀時,總覺得悲劇是女人的。現在方覺得,悲劇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一個大變故改變了一切,但如果是為了成就這樣一段戀情,代價未免太大了,而且這樣的偶然性幾近為零。
這樣的愛情,或許只能童話中存在。
傾城之戀讀后感 篇2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寫于1943年的上海,這本書似乎和教學沒有太大關系,但是,我之所以寫這本書的讀后心得其實是個人覺得這本書的文學價值有,而現在的社會對于文學的美感似乎不太去重視,讓我覺得其實在看一些教條式的書籍后,應該也要再回味一下中國文學之美。雖然,這是屬于白話式的小說,但不可否認,張愛玲在人性上細膩與別出心裁的刻畫與時代意義有其可讀性,否則也不會造成一股風潮及許多人潛心的研究。從大學時期我就愛看張愛玲的書,并偶爾會回味一下,她的作品對我的確是造成不小的影響,尤其是在對文學的欣賞與感動方面,而她對于人性(尤其是對女性)的深入分析,在當時也帶給我不少的沖擊。以下就這篇傾城之戀,它的創作背景作一簡單介紹:張愛玲出生于封建式的望族家庭,她的生活便是成長在父權制度底下,1943年,就是很接近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那時候很多中國地區陷入戰爭的局面,可是上海沒有,這時候的張愛玲就是在上海,遠離這種戰局,也讓她有機會去回顧中國社會的父權真相,更使她有機會可以暫時避開父權的支配,那傾城之戀就是在這種恍如切斷心理的狀態下釀造產生的。
故事大綱是:女主角是白流蘇,男主角是范柳原,白流蘇是個離了婚的女人,她在守舊的白公館里沒有地位,后來為了替自己爭一口氣,白流蘇便搶走了原先要介紹給妹妹的范柳原,后來兩人在一起,可是他們對愛情抱持著不同的看法,在沒有繼續下去的動力時,因為戰爭踏上婚姻這條路。關于這篇文章有幾個部份我先講一下:像白公館代表的是舊日的一切,包括生活方式。像書一開始就有提到像他們的時鐘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從這邊就可以看出來它是一種很守舊、很舊日的。跟當時的中國其實是很像的!另外,張愛玲在描寫男女感情是很含蓄美感的,和現在的文學所描寫的是差異很大的,例如像在描寫范柳原的動心時。從三奶奶講的話可以看的出來:「三奶奶嘆了口氣道:『跳了一次說是敷衍人家的面子,還跳第二次第三次!』」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說范柳原對白流蘇有一見鐘情的感覺,我跟妳跳了一次舞還會想跟妳跳第二次第三次,就表示我對妳其實是有感覺的。這種寫法多么的含蓄,一個「愛」字都沒有提到,可是,從一些事件的敘述卻可以描寫出人心中感情最細膩的部份,真的是很令人佩服!
文章的最后有講到范柳原和白流蘇要結婚,可是在最后說:「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么圓滿的收場!胡琴還是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我不知道大家看到這邊會有什么感覺?我覺得她可能想要表達結婚不代表幸福吧!到最后一定還是有挫折!所以張愛玲可能是個悲觀主義者!愛有一天可能還是會變習慣吧!到最后兩個人在一起可能就是習慣而已,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還是會有危險。
我覺得念完這一整篇我會覺得說流蘇和范柳原一開始都沒有真心的感覺,后來是因為一場戰爭讓他們的感情開始有那種「患難中見真情」的感覺。它最后說:「到處都是傳奇,不見得會有這么圓滿的收場。」我覺得是其實這種故事很多,譬如說:丑小鴨變天鵝、麻雀變鳳凰。不一定每個人都有那么圓滿的結局,后面又說:「在萬盞燈火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很像在比喻說在這么多盞燈、這么多的故事,這種故事可能不斷地上演類似的情節,可是卻有很多蒼涼的故事在這中間發生,她的意思好像就是說這種情節一直在上演,可是圓滿的卻沒有幾個。但就是要珍惜眼前這一刻!
在這篇文章當中白流蘇生命的轉折出現在她果敢的離家出走,有一段描寫白流蘇的長相、她看鏡子的動作以及胡琴咿咿呀呀的拉著,訴說的都是一些忠孝節義的故事,跟她都不相關了!我覺得這就意味著她要跟白家有所區離,她要跨出去追求她自己的世界,在她和范柳原相處當中雙方都若即若離,我看到的資料是說因為他們兩個都怕輸!范柳原怕輸掉他自己的自由;白流蘇怕輸掉一生。因為在那個時候對一個女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能否找一張長期飯票過著安穩的生活,白流蘇一開始便是抱持這種想法,他們兩人最怕的是怕對方知道自己緊張對方。我們現代女人對愛情的態度,在戀愛當中,妳是否也會怕輸掉什么?
所以,看她的作品雖然會讓人感受一些人生中淡淡的悲哀,但是也非常值得人去深省的!
傾城之戀讀后感 篇3
有人說張愛玲的小說除卻《傾城之戀》以外,都是悲劇的尾巴。在我看來,《傾城之戀》雖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緣,但實則以世俗的表象虛掩了真正的悲涼,越發比悲劇更像悲劇。
愛情總是發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間。各自為了捍衛那一點自由或者追逐物質上的算計相互著不妥協。當終于有一天,精神上的追求再尋不到現實的依托時,兩個人方始彼此親近。但究竟與愛情不大相干了。這時候各自面對的人兒都成了種類物,可以替換的。若是換了些時候,換了個光景,他對面興許是另一個女人,她對面也興許是另一個男人。
白流蘇是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在那樣曖昧的時代和同樣曖昧的舊上海,離婚恐怕還是要受道德譴責的。白公館無疑是守舊的,他們“用的是老鐘。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白公館有這么一點像神仙的洞府:這里悠悠忽忽過了一天,世上已經過了一千年。可是這里過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離了婚的白流蘇,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應錢財盤剝凈盡之后,她在家里的存在無疑成了拖累和多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個男人的懷抱以外,再無其他。寂寞倒是其次。
范柳原,一個海外歸來的浪子,本是無根的浮萍,四處飄搖。加上生活的紙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腳底下的泥”。愛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內心深處是渴望安穩的。
這樣的兩個各懷鬼胎的人遇到一處,展開了一場相互試探的愛情攻防戰。白流蘇的目的顯而易見,她希望他能承諾她一紙婚姻。一個男人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個女人,心里必定會沉潛下來很多東西,也就是白流蘇期翼的那一點點“真”,或許仍是無關愛情的。
這便是她為何一再矜持,不想經他的激將,“自動投到他的懷里去”的原因。在連續的試探之后,流蘇沒有尋到半點進展,索性有些氣急敗壞,遂惱了起來:“你干脆說不結婚,不完了!還繞得大彎子!什么做不了主?連我這樣守舊的人家,也還說‘初嫁從親,再嫁從身’哩!你這樣無拘無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誰替你做主?”接著更是賭氣狠下心來從香港輾轉回到上海。家里是早容不下她的,這次又加上了的惡名。可見她不惜為爭取婚姻冒了極大的險。此時,心跡更是表露無疑,思忖再尋個職業,也怕自貶了身價,被柳原瞧不起,“否則他更有了借口。拒絕和她結婚了。”權衡的結果是:“無論如何得忍些時”。這是在和自己打賭。她并不見得有多大勝算的把握。如果柳原還再來找她,就算贏了一步,這是她此時的底線。果然,過了些時日,香港來了電報。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許多,也將自己放開了些,同他上了床,雖然不見得是主動,但也并沒有拒絕。然而,此時,“他們還是兩個不相干的人,兩個世界的人”。
她決不會就此放棄,因想:“沒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長期抓住一個男人,是一件艱難的、痛苦的事,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此時柳原給了她房子和花費錢財,至少她可以真正地脫離了白公館。物質上的滿足,讓她對婚姻的追逐暫時置后,且說“管它呢!”。到底她是不愛他的,她只承認“柳原是可愛的……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經濟上的安全。”長久以來的疲于應付,也只是為了“取悅于柳原”。如今目的已經實現了大半,至少實現了曲線救國。
范柳原早猜準了白的心思。開始就問“你愛我么?”流蘇的回答他自是不肯相信。“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么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墻……如果我們那個時候在這墻根底下遇見了……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對生活,他比她看得通透。愛情原不是你我能做得了主的。虛偽的東西來得并不可靠。“我犯不著花了錢娶一個對我毫無感情的人來管束我”,這話聽起來再直接不過。如此犧牲了自由和金錢換來的婚姻代價太大,對他來說“那太不公平”。在他看來,結果只能有一種,那就是要等到地老天荒的時候才能有分曉。然而流蘇并不懂得他,因此他才說“我要你懂得我!”。
也有人說,范柳原同白流蘇調情不過是為了男人的征服欲,因為她善于低頭,容易掌控。這種說法是立不住腳的。憑范柳原的經驗,玩弄女人于掌骨之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更何況他從來不缺少女人。薩黑荑妮就是一例。他并不滿足于這些,他在長久的游戲中早將生活堪破。煙花雖然極盡絢爛,總是稍縱即逝的,隨后是更廣闊的岑寂。他渴望安穩,渴望實在的溫暖。這是他的理想,盡管此時并不切近。因此,他可以不在乎流蘇的過去,不在乎她是否完美,單只看到她“善于低頭”。但是,這遠遠不夠。
終于,那場戰事催化了結果的到來。“流蘇擁被坐著,聽著那悲涼的風。她確實知道淺水灣附近,灰磚砌的那一面墻,一定還屹然站在那里。風停了下來,像三條灰色的龍,蟠在墻頭,月光中閃著銀鱗。她仿佛做夢似的,又來到墻根下,迎面來了柳原。她終于遇見了柳原。”“在這動蕩的世界里,錢財、地產、天長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這口氣,還有睡在她身邊的這個人。”此時,她終于真正的靠近他,有些懂得他了。一瞬間,他們達到了某種契合。“他們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這種彼此妥協終究是短暫的,后面掩著的平淡、瑣碎、粗鄙的生活留給觀者的是一串省略號。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這里只強調了“她”,范柳原依然堅守著自己的生命哲學,這一場轟炸不過是炸毀了他心中的浮躁和他的煙花夢。生死契闊,在死亡邊緣存活下來的人,也許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強烈地意識到,沒有比一雙手更實在的東西了。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是這樣無奈的選擇。
“但是在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誰知道是什么因,什么果?誰知道呢,也許就是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也許流蘇是幸運的,一場陷落讓她等到了一個男人,一段婚姻。然而這終究是偶然的,正如張愛玲所說“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么圓滿的收場。”一個女人,把命運當作賭,想來沒有什么比這更可悲的了。
范柳原到最后一刻也還是清醒的,“現在你可該相信了:‘死生契闊’,我們自己哪做得了主?……”一個善于低頭的女人,也許終會成為一個安分的妻。讓他在勞累和放縱之余有一個去處。男人的歸宿最終只是一個女人。初讀《傾城之戀》時,總覺得悲劇是女人的。現在方覺得,悲劇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傾城之戀讀后感 篇4
《傾城之戀》給人的印象,仿佛是一座雕刻精工的翡翠寶塔,而非莪特式大寺的一角。
——傅雷
時間從指縫流過,訴說前人的硝煙戰火,回首處卻是一片心慌失措。
小時的自己,愛看《紅樓夢》,常常喜歡上那個明亮、潑辣而又現實的王熙鳳。
時光是漏下的沙,恍惚之間,心境已全然不同。
與《傾城之戀》偶然的一次邂逅,讓我無法自拔地愛上了張愛玲,也深深地迷戀了柳原與流蘇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我歆羨她冷漠、曖昧的文字,難以忘懷書中一場場繁華落盡之后的曲終人散,難以忘懷書中每一份悲傷落寞之下超載時空的極致的艷美……
我猶記得在很多個夜闌人靜的時刻,昏黃的燈光下,濃濃的奶香中,走進《傾城這戀》,走進舊上海,解讀人心,最后抱著那本書安恬地入睡。很多次,都在夢中看到一個縹緲的身影,纖細的手指,窈窕的身材,綽約的豐姿,一襲旗袍,傾倒眾生。我無法看到她動人的面容,但能夠感覺出,好就是流蘇。
醒來后,我就不自覺回味她的身影,回想著流蘇與柳原的傾城之戀。一個是大家閨秀,一個是歸國游子,他們有著不同的驕傲,對愛情也有著不同的理解。一個圓滑老練,一個工于心計;一個想要擁有平靜安定的家庭,一個只想求得風花雪月的浪漫。兩人恰似命中注定地相遇,周旋著,而又深愛著對方,碰撞出愛的火花,無可救藥地締造了一段傾城的神話。
寶絡天真無真善良,不矯揉造作,一雙大眼睛水汪汪的靈動而又可愛;流蘇的那些嫂嫂們。
傾城之戀讀后感 篇5
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與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緣是劫。
——題記
她是一個自私的女人,他也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白流蘇,范柳原。只為生存的本能,只為本能的趨利避害,物質的、情感的,這是天性!
柳原對流蘇說,有些話不只要背著你說還要背著自己說,自己聽著都覺得怪難為情的,譬如說我愛你,我一輩子都愛你!這是他們第二次見面。我愛你,說地這般容易,愛是如此的輕易,廉價,我冷笑。他就是那么,玩世不恭,放任。他真的就那么無所謂嗎?也許哪天就不愛了,可他不管,有什么辦法,他自己也無法,他是多么的輕狂啊,也許他根本就習慣了這種不正經。
白流蘇,一個離異的女人,兄弟姐妹眼中的累贅,在那個家里她不過是一只寄生蟲,令人生厭的!只要還有一絲希望她就該緊緊抓住,不是么?她也的確如此做了,不管她是否喜歡他,她都要努力嫁給他,她不想再淪陷在整日的冷嘲熱諷中,而且范柳原可以給她絕對的優質生活。
畢竟,她雖已不是花季少女,卻依然美麗、惹人,她還有被愛的資本。對,只是被愛,一個沒有能力去愛的人妄想什么愛人,妄想什么真正的愛情呢?似乎一張美麗的容顏是一場愛情必不可少的前奏,同樣是籌碼!如若她天生一張丑陋的臉,柳原還會在第一次見面就注意到她嗎?更別說喜歡別說愛了,就好像東施永遠不會被一見鐘情。即便她有一顆善良真純的心靈,即便她的靈魂純潔到透明,看來愛情還是需要一點看似庸俗的基礎,比如美麗的容顏,比如金錢。至少他們是,卻也無可厚非。
無疑,一開始,她成功了。
在初次見面的舞場,她毫不顧忌的與范柳原跳舞,詩禮之家又如何,大家閨秀又怎樣,至少這讓她覺得自己是存在的,重復的日子即使過一萬年,一億年,也不過是一天。罵吧,不管多么難聽刺耳,不在乎了,早已習慣,攪了妹妹的事又如何?何況這也只是他們刻薄她的借口,她無心。閑言碎語夾著擠兌厭惡毫不意外地砸向她,仍舊,狠狠地。冰涼的心絲絲顫抖,后歸于平靜。而范柳原開始注意她了,她該冷笑,笑范柳原抑或是…新生活似乎就要開始了,雖然范柳原的話那樣潦草輕浮,沒關系,她只需要一份不錯的生活,屬于自己的生活,她只要他娶她。
世情薄,人心惡,真真冷到骨頭里了,即便兄弟姐妹之間,父母子女之間,也只剩下了自私。自私,嫉妒,彼此傷害,本能的自我保護,然后更大的自私著,直等著那份本該是世間最溫暖的愛被徹底瓦解。
舞場中自由歡快的舞步徹底撕毀了這份本就不多的家庭溫暖,或者只能稱之為血緣關系吧。親情于流蘇已然是一種悲劇,近乎荒誕,她已徹底的無望,可悲的是這同時也是現實。不僅流蘇的親情,有些時候,有些感情,突然就幻化為殤,在還來不及作出反應的時間里,悄然消散,化于云端水煙中,只留下一個略帶嘲笑的影子,你甚至會懷疑它是否真的存在過。
流蘇就只剩自己了。
她要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了,這幸福于她而言不過是擺脫那窘迫的不幸罷了。當徐太太邀她一同去香港時她答應了,沒有猶豫,她料到該是柳原要她去。事實也的確如此,她真聰明!
在香港的一個多月,柳原帶著她幾乎玩遍了整個香港,他們一起去海邊,一起去都市,把足跡留在了愜意的風中,也留在了那象征著繁華的都市喧囂里。幾乎是形影不離的夫妻了!在飯店,當鄉音縈耳的時候,她該聽到其中夾雜著的愛。柳原愛他,我想一開始就是吧。盡管如此,我還是如此厭惡他的輕薄,厭惡他像喝白開水一樣的說我愛你。于他來說也實在不公,受過傷害的人對感情總是敏感懼怕的,不想開始不想認真,不敢輕易付出自己的全部,只能用戲謔的語氣,在半真半假中試探,用放任來掩飾,在自我保護中煎熬別人也煎熬自己。
正是你儂我儂,柳原與流蘇卻突然鬧了矛盾,這似乎是所有故事發展的必然規律。
就在流蘇打算回上海的前一個晚上,電話突然響起:我愛你,柳原說,掛掉;再響起:我還沒問你是不是愛我?流蘇:你該知道我為什么來香港。“我知道,可我就是不肯相信,你不愛我,流蘇。”“怎見得我不?”“詩經上說,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我看來這是最悲哀的一首詩,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我們偏要說一生一世不分離,我們哪里就能做的了主呢”“你就直接說不結婚不就完了?還得繞個大彎子,什么做不了主?”“你不愛我,你有什么辦法,你能做的了主嗎?”“你若真愛我,還顧得了這些?”“我沒那么糊涂,我犯不著花錢去一個對自己毫無感情的人管著我,那樣太不公平,對你也是,當然,也許你不在乎,根本你以為婚姻就是長期賣淫。”流蘇不等他說完便狠狠地掛掉電話,電話不斷響起,流蘇不想去接,又顧忌吵到別人,只好拿起聽筒撂在床單上,聽筒里傳來柳原的聲音,淡淡地,“你那邊能看得見月亮嗎?”流蘇卻忽然哽咽起來,委屈。
她需要依賴,她愛柳原的愛,也不得不為自己找尋一個經濟保障,這是她的無奈也是她作為女人的悲哀。可她也確確實實的'愛著柳原,她有什么奈何,關于柳原,她知道,他愛她,可他不要半點責任與他相干,他要自己主動投懷送抱,即便將來被拋棄,自己也絕怨不得柳原。流蘇打定主意回上海,即便她愛柳原也不要這么卑微,這么輕易就讓柳原得逞,她要柳原心甘情愿娶她,她絕不會自掉身價,自毀尊嚴。同樣的自私!柳原那邊還在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許久許久地沉默之后電話輕輕地被掛斷。
第二天,他們照常的打招呼,照常地玩了一整天。似乎什么事情也沒發生過,流蘇更加確定昨晚就是一個夢,這個夢輕輕的,好像一陣微風就能把它吹散。
流蘇又回到了那個家,柳原送的她。她有些許的失敗感,可她等待著更大的成功,雖然她也不能完全確定,她在等待。白公館大概無趣的發霉了,流蘇的事情很快就傳得沸沸揚揚,他們又在努力思索該用怎樣的語言來表達他們對這個女人的鄙夷與不齒,可他們還沒意識到這個女人的不知廉恥于他們而言何嘗不是一料調味劑,這群無聊的人!
流蘇已經沒有精力去理會這些事情,卻不料想因此而堵上了他們的嘴,直過了一個秋天,也許對流蘇來說不止一個秋天,柳原終于來電,要流蘇來港。這次,她決定了,她要離開那個家,永遠。
終于,流蘇還是做了范柳原的情婦,她知道他一早就認定自己逃不出他的掌心,她輸了!柳原給流蘇租了房子后便準備著去英國,留下流蘇一人。看著空蕩蕩的房子,流蘇哭了,可她又放肆地笑了,悲涼地,無拘無束地,這里的女主人是她,是她!可這見不得人的日子終有一天會逼瘋自己吧,暫且不想,難得清靜,就這樣吧。
沒過多久,炮聲卻忽然響了,流蘇再顧不得多想什么,一切來的太突然,生命也變得脆弱清晰起來,在這種動蕩不安的恐懼里,流蘇突然發現一切都變得不真實起來,什么錢財、地位、天長地久都變得虛無起來,當柳原趕回來的時候,她才覺得實實在在地抓住些什么。炮聲依舊不斷,在奔波逃命的船上,柳原嘆息道:“這一炸,炸斷多少故事的尾巴”流蘇也愴然:“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結束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還長著呢。”兩人突然大笑起來,情勢越發緊張,生死一線的時候,他只有她,她只有他。他們早已將對方的自私看的透徹透明,然而,彼時彼刻,那份隔閡就那么自然消散了。再沒有她,再沒有他,只有他們。
香港淪陷了,也終于停戰了,柳原與流蘇,相對無言,只剩下心系彼此的默契。一切復歸于平靜,生活繼續著。他幫她挑水掃地,她為他洗衣做菜,儼然一對平凡的夫妻。
“我們什么時候結婚呢?”柳原問流蘇,問的稀松平常,流蘇低下了頭,眼淚瞬間流了下來。她何曾敢奢望與柳原結婚,她早已將這份心愿藏在那一飲一啄的小小幸福里,而今,當這份心愿實實在在地呈現在她面前時,她還是無法自已地感動流淚,在那些許酸澀里,她終于看到等待已久的真切而又巨大的幸福。這一次,流蘇笑了,真正舒心的笑。
似乎香港的淪陷成全了流蘇的愛情,可她只是一個小小的她,并不覺得自己有什么微妙之處值得老天似這般天翻地覆。且付之一笑,管他什么因果,在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誰又能說得清呢?回想曾說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多么幼稚,當生命垂危的時候,我們是多么渺小,未來是多么的不可知,我們如何就敢狂言要生生世世暮暮朝朝。曾經的流蘇,將自己圍得密不透風,不肯低下高傲的頭,不允許絲毫的差錯,算來算去,患得患失,終究未算到結局,驀然回首,才發現幸福是如此之近。
依稀記得一首詞: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詞很美,可詞只是詞,愛情本不需要天翻地覆吧。
傾城之戀讀后感 篇6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一部非常偏愛的小說,張愛玲的愛情故事基本都很蒼涼,除了這部。在《傾城之戀》里,從腐舊的家庭走出來的流蘇,實在是相當厲害的人物,有決斷,有口才。張愛玲很偏愛這個角色,給了她一個圓滿的結局,有時候我們寫小說,看小說往往能夠找到自己的影子,這時的我們多了一份憐憫在里面,張愛玲可能也是如此吧。張愛玲所寫的人生就是與對的人和錯的人的相逢。
白流蘇出生在舊時大戶人家,她的婚姻是包辦的,她只能被動接受這段婚姻,嫁給了一個富商唐一元少爺,他游手好閑,嗜賭成性,甚至還有家暴,于是她忍無可忍提出離婚。在那個封建年代離婚怎么可能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啊,周遭的壓力,家里的冷嘲熱諷,排擠到最后的自我放棄,流蘇都忍下來了,他勇敢的捍衛自己,為自己爭取人生,逃離魔爪。
離婚之后的白流蘇回到白公館,流蘇被兄嫂哄騙沒了積蓄,兄嫂們開始露出真面目,惡語相向,流蘇去找母親求助,母親不肯當她的救命稻草,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流蘇明白了家里沒有她的容身之地。流蘇的前夫后來死了,家里人還要求她為前夫守節,流蘇拒絕在當傀儡。流蘇要求再嫁,家里人當她是一個笑話。流蘇明白了只要靠自己才能活下去。
范柳原的出現,改變了流蘇的命運。他倆相識于一場舞會,流蘇的美麗,溫柔吸引著范柳原。范柳原邀請流蘇跳舞,流蘇沒有拒絕。范柳原請徐太太幫忙邀請流蘇去香港見范柳原,流蘇同意了。可是流蘇到了香港發現范柳原只是一個周旋于女性的鉆石王老五,流蘇不想只是作為他的一個女伴,于是默默的回了上海。兩人在心理上勢均力敵,互不示弱。
流蘇不是一個膚淺的人,她有思想,她知道她想要干什么,懂得分寸,很有智慧。于是第二次范柳原再次邀請她時用了乞來港三個字,足以證明她在范柳原心中的地位不可估量。這不僅僅是文字上的示弱,在心理上的示弱和重視也表現了以后。
張愛玲心目中的女性是獨立的,成熟的,不依靠別人的,懂得為自己爭取幸福的。不管是舊時代還是新時代,女性都有獨立,自立,為自己而活才是一個新青年。
傾城之戀讀后感 篇7
認識張愛玲是一個偶然,但看到她照片的那一剎那,便立刻被她獨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她的文字和她的身世,都一樣令人心疼。她只是一個普通的民國女子,卻在上海這個繁華的城市譜寫了一曲曲蒼涼的歌,至今仍記得她的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邂逅張愛玲,邂逅一場如夢繁華。
翻開《傾城之戀》的扉頁,映入眼簾的是一張照片,張愛玲(1920~1995)。這只是一張小小的黑白照,卻依然掩蓋不了照片上女子的光芒。她有姣好的容顏,微卷的短發,一襲旗袍襯托出她的高雅。她的眼睛向上張望著,我懂得她的寂寞和悲涼。愛玲寫小說,寫別人的故事,可以輕易左右故事里人物的命運,唯獨不能把握她自己的。這便是身為作家的她的悲哀吧,在很多小說里都能看到她自己的影子,也看到她生命的結局。人生就是一本打開的書,我們在其中,永遠無法預知結局。
比起《金鎖記》的無盡黑暗,《花凋》的凄涼,《傾城之戀》可以說是愛玲的小說中結局較為圓滿的一篇了。但張愛玲生命中的傾城之戀,依舊給我們留下無邊的悲涼。小說集《傳奇》出版時,扉頁上印了一段畫龍點睛的話:書名叫傳奇,目的是在傳奇里面尋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面尋找傳奇。張愛玲本身的身世和經歷都堪稱是一場傳奇。她出生名門,祖母是李鴻章之女,但她的童年卻是黑暗的。這也是她愛上胡蘭成的原因。因為相知,所以懂得,他懂得她家族高貴背景下的悲哀,懂得她的寂寞,她也只愿意抓住眼前的一切,其他的長遠之事不愿多想。而《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背景和她又是如此的相似。
同生在沒落的家族,流蘇是家里最小的女兒,是白家的六小姐。她與第一個丈夫離婚后,輾轉七八年一直沒有再嫁,在家中被幾個哥哥逼迫,早就在白家沒有地位。正是這樣一個弱女子,卻不甘于人生就此平凡,毅然和徐太太到香港去接受命運的安排。這一次賭,流蘇明白,若輸了,名聲掃地,若贏了,可以就此出盡心中的抑郁。香港戰火紛飛,愛情之花在戰火中盛開。流蘇和柳原在被炮轟塌的墻邊緊緊相擁。“別的她不知道,在這一剎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香港的陷落成全了這段“傾城之戀”,胡琴伊伊啞啞道著說不盡的蒼涼故事。
流蘇是勇敢的女子,敢于為自己的人生博弈。正如夏洛蒂·勃朗特筆下的簡·愛,她矮小、不美,但她追求平等,最終找到自己的幸福。在舞臺前看她們演繹人生的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勇氣為自己而戰?很多人都平平庸庸過了一輩子,抱怨自己命不好,其實根本原因是出在沒有拼搏的膽量。
七堇年在《塵曲》中寫道:“我們仍需共生命的慷慨與繁華相愛,即使歲月以刻薄與荒蕪相欺。”是花,總要燦爛地開一回。不要畏懼前方的困難,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拼搏,讓生命之花更加絢爛。邂逅張愛玲,邂逅一場繁華。
傾城之戀讀后感 篇8
“傾城之戀”是一個浪漫而又溫文爾雅的名字,情節動聽而又近人情,笙簫一般吹奏出流蘇與柳原之間的浪漫往事,闡述了二人心中蘊出的朦朧的愛情觀,一段生動曲折的傳奇經歷使流蘇從一個封建腐舊的家庭邁向了上層生活的臺階,就在二人的愛情愈演愈烈的時候,張愛玲將筆鋒用力一轉,劃破了紙頁上寫滿了二人的故事。
香港一戰,人們全然忘卻了那些所謂“浪漫”的往事,這犀利的一筆甩出了點滴墨水,見到窗欞上,浸破了那依舊上演著朦朧劇情的窗戶紙,這薄薄的一層紙絮后,人們看到的是一對自私的情人沉溺于愛情而不顧國家安危,香港的淪陷,使流蘇得到了她想要的一切:“愛情”、富貴、身份,但并沒有使她的人格得到升華,她依舊是她,即使她認為她已是社會的上層人物,但她的思想依舊流轉那個別了一把生了銅銹的鎖的腐舊屋舍內,她并沒有走出來。她悄悄地燃起一息燭光,墻上的影子依舊是柳原的,她夢寐以求的那個男人,她終于得到了,雖然是被香港戰亂影響后改變的柳原,但付出的代價,卻是傾國傾城。
好一般生死契闊的傾城之戀!好一個舊社會的殺手作家——張愛玲!
傾城之戀讀后感 篇9
利用寒假,我讀了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這一本短篇小說。張愛玲是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生于上海,原籍河北豐潤。1921年生于上海,1922年遷居天津,1928年搬回上海開始研讀《紅樓夢》《三國演義》。1930年改名張愛玲,1939年考進香港大學,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開始投入文學創作,兩年后,發表《傾城之戀》《金鎖記》。1995年逝世于美國洛杉磯公寓,享年七十四歲。
這本短篇小說對我印象深刻,尤其是白流蘇柔弱卻又強悍的矛盾性格讓我琢磨不透。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白流蘇是家里的老六,她跟當代的其他女性一樣,順從了母親的安排,成就了自己的第一段失敗的婚姻。不幸的婚姻,頑劣粗暴的丈夫,使她迫不得已回到了娘家,卻得不到大家的關心與愛護,相反,卻把她當做嘲笑的對象。
白流蘇,我認為她是一個有反抗精神的女人,但是面對現實和家人的冷酷,她只能靠自己。她決定嫁個男人,生存下去。范柳原的出現,給了流蘇一線生機。他的財富是令人羨慕的,他的外貌是迷人的,兩人因為妹妹的相親而相識。從此,流蘇開始了新的生活。
白流蘇存在的價值完全依賴于身邊有沒有男人,有怎樣的男人。所以,白流蘇的搶婚和去香港,其實都是一種迫不得已的無奈。
起初,她似乎不愛他吧。即使是愛了,這愛的成分中,一半是來自經濟上的安定,另一半是為了擺脫家庭。她要的,其實只是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的婚約,一個可以托身的家。就是因為她什么都沒有了,所以她將自己賭了出去。“她決定用她的前途來下注。如果她輸了,她聲名掃地,沒有資格做五個孩子的后母。如果賭贏了,她可以得到眾人虎視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凈她胸中的這一口惡氣。”
范柳原,因為父母婚姻問題導致的對建立家庭不抱希望的公子,對白流蘇似乎有那么幾分真情真愛。畢竟他在商場和交際場上混的很好,真正的愛情,似乎不該過多地被使用。他一切挑逗詞的背后,都是精心的算計。他也絕對沒有想過要給她一個名分或者家庭,他想要的只是她,一個真正的中國女人的愛,一個自己喜歡的女人的愛。
一個自私的男人,一個自私的女人,都在為自己精心地盤算著,都在試探著對方對自己真心。
可是,日本人的戰火在此時燒到了香港。白流蘇現在的這一段,與她的過去毫不相干,她甚至不知道她將怎樣繼續她的生活,因為這么多年來,她所僅有的一點學識,全是應付人的學識,現在,似乎全都用不上了。可是,就在這時,范柳原出現了。一時間,兩個人擁抱在一起,沒有了情婦之間的曖昧,像一對重逢的夫妻。這似乎就是真正的相愛。“在這一剎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他們也終于意識到,在這動蕩的世界里,錢財、地產、天長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這口氣,還有睡在她身邊的這個人。他們把彼此看的透亮,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生活個十年八年。”
看到這里,我感到很欣慰。無論怎樣的開始、怎樣的過程,經炮火這一轟炸,白流蘇和范柳原終于得到了一個平凡的歸宿。
合上書本,禁不住去想,兩個自私的人,因為一場戰爭終于安分了下來。但是十年八年以后的事,又有誰知道呢?
于是,我明白: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我們越忙著去做,越會有種排斥感,必須在適當的時候,不經意間完成。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給我一種說不出的喜歡的感覺,讓人不禁想到,在如今這個社會中,只能靠自己。
傾城之戀讀后感 篇10
中華上下五千年,史書記載著沉默的年代,激情的年代,建設的年代,崩潰的年代,其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已定的命運,只是來這世上演完自己的一出戲。多少英雄豪杰,帝王將相,傾國美人在演完自己那出戲后完美謝幕,隨江水東去,再不回頭。
其中民國絕對是一個出傳奇的年代,時代的齒輪吱吱作響,張愛玲曾這樣絕望地形容民國“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張愛玲還有她筆下那一個個傾國傾城的人,在戰亂、疾病、封建束縛、人情淡薄中不甘的活著。她們是時代的產兒,但轟轟烈烈的時代大改革中她們淡然處之,那是一種既來之則安之無可奈何的處世哲學,對于她們來說抓住自己的幸福都已經是不容易的事,何來更多?
一座城,整個香港的陷落成全了一個叫做白流蘇的女人。她不是個愛落淚的人。可是,蚊香、孤單、顫動的月光,與她的跳動的心,會和在一處,讓她一次又一次不知不覺的把淚逼出來。離婚回到娘家是另一個身份,不同于未出閣的小姐受萬千愛戴,她是人人可以踐踏的污泥。美麗年輕的女人不會甘心任人欺負,她要報復,即使她失去所有至少她還有美貌和不甘。她對妹妹的相親對象范柳原示好,對這個愛玩的放蕩不羈貴公子用的不是嬌媚討好的低俗招數,是忽遠忽近間隱隱散發的女性魅力的本能。在范柳原成功被她吸引后,接著她奮力一搏,跟徐太太來到香港。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去做范柳原的情婦了,但每個人都帶了上流社會的面具,維持那可憐的高貴和吃人的禮數,自欺欺人地“賣掉”她。甚至在白流蘇第一次從香港回來后,那些骨肉之親還感覺到賠了夫人又折兵,打下牙和著血往肚里咽的委屈,以至于范柳原讓白流蘇再次去香港時,一家人可以說是感覺占了大便宜急急忙忙送白流蘇再次去香港。在香港,他心底雖然喜歡白流蘇,但他不肯直認,裝作漫不經心,他的似問非問,她的似答非答,將兩人的關系保持在一個若即若離的狀態。直到香港的淪陷,他不必再為外在的一切斤斤計較,把真心全盤交出,然后,她勝利了。
白流蘇嫁給范柳原,意味著白流蘇成為法律上的范太太,意味白流蘇是一筆巨額財產的第一順位繼承人,意味著她給那些曾經在她困難時對她冷嘲熱諷的人一個大大的嘴巴子。對于社會來說,離婚的女人“圓滿的收場”最好也莫過于此了吧。可是“柳原現在從來不跟她鬧著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
范柳原說過“中國女人呢,光是坐著,連發胖都不肯發胖——因為發胖至少還需要一點精力。懶倒也有懶得好處!” 白流蘇是個典型的中國女人了,她有蚊香、孤單、顫動的月光和她跳動的心就夠了。
畢竟,回憶往事,早已無法言說;處身現實,卻是滿目瘡痍。
傾城之戀讀后感 篇11
一個大都市的顛覆成全了一個女子夢寐以求的婚姻,然而這場坎坷的婚姻不過是一個蒼涼的悲劇。
都不過是自私的人,一個自私的男人,一個自私的女人,一個為了征服對方,尋找刺激,一個為了經濟需求,擺脫周圍的嘲諷,都不過是可憐的人,一個可憐的男人,一個可憐的女人,受迫于這兵荒馬亂的時代,一邊保留著自己的自私,一邊又渴求著對方的一些真心。
在那個沒有燈,沒有人聲,只有莽莽的寒風的死的城市里,就像范柳原所說的一樣,什么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他們在這墻根底下遇見,都對對方存了一點真心。在這動蕩的世界里,錢財,地產,天長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靠得住的,只有自己的這一口氣,和身邊的這一個人,他們居然在這一刻,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得到僅僅的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成為一對平凡的真正的夫妻。
最終他們結婚了,兩個人一路走來,都得到了當初執著的東西,卻似乎都失去了更值得珍惜的,曾近短暫擁有過的東西。范柳原將他的甜言蜜語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把流蘇真正當成了自家人,當成了妻子,然而流蘇依然悵惘,她悵惘的,正是她失去的,那一點愛和真心。悲劇,是一個人的悲劇,也是兩個人的悲劇。
傾城之戀讀后感 篇12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讀張愛玲的書就是讀她的人、她的人生。《傾城之戀》這本書我在讀的過程中并沒有多大感觸,直到我放下書細細回想是才頓悟過來。傾城,傾城,本就是一個讓人誤會、讓人遐想的詞,我以為會是怎樣的一個風華絕代的女子才能稱得上她如此的贊美(傾城本是形容女子容貌姣好,另所有人傾倒。漢武帝劉徹的妃子李夫人有’一顧傾人國,再顧傾人城’之稱,傾城引申形容美好、獨一無二的事物)但正以為執筆人是張愛玲,恰恰又因為是她。偌大的白家館,在夜晚的時候總是給人一種空洞寂寥的感覺,時不時傳來一兩句咒罵聲,更是讓人徒生孤寂感。流蘇就是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祖輩的繁華落幕之后,留下的除了僅剩的族產更多的是大手大腳驕奢安逸的生活習慣,于是,如所有人所想,家道沒落,哥哥嫂嫂卻還那樣過著活。那樣封建的大家庭,可想而知,像流蘇那樣的女子是絕對奉行”女子無才便是德”,流蘇原本也以為自己會像自己的母親那樣在適當的年齡由家里人作主出嫁,然后相夫教子,四世同堂,一生就那么過了,她想,沒有愿不愿意,自己是應該那么過的。流蘇出嫁了,然后又離婚回家了。
這本書在流蘇結婚后的生活是沒有筆墨的,完全的是靠從別人的對話中想象其中的情景。對方是大戶人家、紈绔子弟,結婚并不能讓他收了性子,婆家人不管,流蘇也沒法管,也許是因為她看慣了自己哥哥的生活,就覺得那是正常的了,反正家是被敗光了,本來這是事情的正常發展過程,但是流蘇的悲哀之處在于婆家的人卻把敗家的責任歸咎到她身上,在悲憤之下,流蘇離婚回家了。沒想到的是回到家的流蘇不僅要忍受離婚的痛苦還還要承受娘家人的責怪甚至嫌棄。帶回家的嫁妝被哥哥用光了,卻被哥哥嫂嫂說成是自己賴在家里,吃家里的,用家里的,甚至也把家產敗光的責任推到她身上,這讓流蘇情何以堪。“我用了你幾個錢?你住在我們家,吃我們的,用我們的,從前還罷了,添個人不過添雙筷子,現在你去打聽打聽看,大米是個什么價錢,我不提錢你倒跟我提起錢了”這是流蘇三哥說的,“自己骨肉,照說是不該提錢的,但是提起錢來話可就長了,我早就跟我們家老四說過,我說老四,你去跟三爺說說,你們做金子,做股票,不要用六姑奶奶的錢沒的沾了晦氣,她一嫁到婆家,丈夫就變成了敗家子,回到娘家來,眼見娘家就要敗光了,天生的掃帚星”看看,這是流蘇四嫂當著流蘇的面說的,生生分出了你、我們。但是沒有人站出來為流蘇說一句話,流蘇是一個人在這個家里生活著。流蘇的前夫死了,婆家人希望流蘇回去守喪,這是流蘇斷不能答應的,但是她的哥哥嫂嫂卻想借這個機會讓流蘇離開這個家,少一張吃飯的嘴,流蘇反對又引來上面的話。
流蘇想:“這個家,我是待不下去了。”流蘇就是在這樣的情景下遇到范柳原的。范柳原出生在英國,在當時所有人眼里他是一個瀟灑多金的男人,徐家太太為白家七小姐介紹的,流蘇跟著去了,流蘇所慶幸的是,風流前夫什么都沒給他留下,卻讓她這個封建小姐學會跳舞。在那個舞廳,她和他跳了一次舞,流蘇想:“我要抓住這個男人。”因為那個家她是真的待不下去了。所以,在徐太太問她愿不愿意一起去香港是,流蘇想了想,點了頭。所以,當流蘇在香港遇到了范柳原是,流蘇也是不驚訝的。是的,范柳原對流蘇產生了興趣。看書的時候我一直以為流蘇和范柳原之間是愛情,可是現在我知道,那不是。流蘇不愛范柳原,生活沒有給她時間去想愛這個東西,她需要一個人給她一個家,給她一個可以容得下她的地方,給她一個可以給她安全感的地方,范柳原出現了,所以流蘇抓住了他,僅此而已;范柳原也不愛流蘇,在英國出生的他對祖國的一切事物都有一種特殊的情感,他想要一個純粹中國的女人,有中國的味道,流蘇就是那樣的女人。在淺水灣的日子是流蘇所未曾經歷的。他們一起跳舞,一起吃飯,一起出游。范柳原給流蘇介紹她未見過的花,范柳原為流蘇唱歌。范柳原說:“有人善于說話,有人善于笑,有人善于管家…你善于低頭。”范柳原說:“我自己都不懂得我自己,但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范柳原說:“不吃醋的女人大抵是有些病態的。”范柳原說:“我愛你…我忘了問你一句,你愛我么?”
流蘇其實一直在等范柳原說:嫁給我吧。可是他不說,他說:我愛你。卻不曾說過關于結婚的任何。范柳原是不愛流蘇的,他只想和流蘇,甚至他想流蘇做他的情人,可是流蘇玩不起,她28了,她怕了,這個世界讓她沒有安全感,她真的是急需一個家。終于,流蘇受不了回到了上海,可是那個家哪還容得下她,哥哥嫂嫂們因為她攪了七小姐的婚事更加變本加厲地責罵她。所以,當范柳原發來僅僅只是希望她回香港的電報時,流蘇收拾收拾,登上了去香港的船。范柳原來碼頭接她。流蘇站在船頭看著細雨微茫的岸邊舉著傘的范柳原想:算了吧,算了吧,情人就情人,只要給我一棟房子,就這樣跟他過吧。范柳原低下頭在流蘇耳邊說她的綠色雨衣像一只瓶:藥瓶…你是醫我的藥。流蘇紅了臉,這是屬于他們的溫情。流蘇真的就那樣過起了生活,她有了一棟房子,卻還是一個人。范柳原曾在淺水灣對流蘇說:“這堵墻,不知為何竟讓我想起地老天荒這一類的詞語…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都毀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就剩下這堵強,流蘇,如果我們在這墻跟遇見了…流蘇,或許你會對我有一點點真心,我會對你有一點點真心。”沒想到他的一句玩笑話竟成了真,戰爭開始了。流蘇等到了來尋她的范柳原,戲劇性的他們又回到淺水灣逃難。也算是在一起經歷了生離死別,也算是在那個時候身邊只有對方可以依靠。戰爭過后,看著僅剩的那堵強,看著這個傾毀的城市,他們竟然說不出話來。范柳原不再是那個身負家資的范柳原,他也要開始關心白菜多少錢一斤,今天有沒有肉吃這樣的小事;流蘇也不再是那個流蘇了,他們之間少了那么一點點距離感。范柳原看著洗衣的流想:我需要一個妻子了。范柳原建議在報紙上登結婚事宜,流蘇又哭又笑。到最后他們還是沒有愛,有的只是那么一點點真心。結局是這樣說的:流蘇還是有一點迷惘。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是為了成全她,成千上萬的人死去了,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傳奇里的人物大抵如此,到處都有傳奇,可是結局未免有此圓滿。范柳原和流蘇只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對,甚至是庸俗的。
一座城市的陷落成全了他們。所以我說正是以為是張愛玲,傾城,傾城原來是這個意思,怎能不讓我們失笑,張愛玲用“一座真正城市的傾毀”顛覆了以往傾城的含義,傾城之戀自然不再是我們所想的那個美好的意思,張愛玲用這個故事諷刺了很多人心中美好的愛情故事,因為她不相信愛情。張愛玲出生在大官宦之家這樣的出生讓她對于大家庭的興衰看得很透徹,那種大家庭的利益斗爭、寡情殘酷也是見多了,所以流蘇在白公館的生活的描述對于她來說是游刃有余,她也更難理解流蘇那種無容身之處急需一個人給她一個家的心情。寫出這樣一個故事更大的一個原因是張愛玲不相信愛情。那種“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我永遠愛你”、“生生世世”對她來說是不可能的,張愛玲的所有小說都是以黑色為基調,淡淡的悲傷,其中從未出現堅貞不渝的愛情故事,唯一感人至深的“半生緣”結局卻讓人唏噓,可見張愛玲對于愛情是多么的絕望。當然這跟她個人經驗有很大關系,張愛玲對自己與胡蘭成的愛情說:“在愛情面前,我卑微地低到土里,開出花來”,她也曾坦誠地說過:“盡管我在愛里,但我不相信愛情。”所以我說,讀張愛玲的書,就是在讀她的人,她的人生。
傾城之戀讀后感 篇13
那一日,在世人稱為天下第一峰的落天崖上,她坐在那最高峰的頂端,看著那天空,笑了。夜幕下,觀漫天星辰,望人間煙火,在獨屬于我一方的天地,賞花賞月賞流年,說的就是這樣吧。 突然,從一旁的草叢里鉆出來一個人。只見此人頭發凌亂,衣裳破裂,整個人狼狽不堪,但那雙眸子,卻亮如星辰,只是,被仇恨所覆蓋了。
她起身,看著他,居高臨下,壓迫著那人,她問道:“你是何人?”他雙眼暗淡下去,:“我是誰?呵呵,我只是一個可有可無,連仇都不能報的人罷了。”那一瞬,她居然覺得她的心在痛,很痛很痛痛得她無法呼吸,她看向他,道,:“為何?”“當朝皇帝滅了我家,我卻反抗不了,荒唐吧?呵呵。”他的神情無比落寞。“不,連眾弱以示一強,連橫法。當今皇帝昏庸無道,好酒色,皇朝?呵!早已名存實亡!報仇嗎?我幫你!”她對他道。“連橫法?好主意!但你幫不了我,你只是女子,無權無勢,又以何來幫我?”他聽了她的話,道了聲好,但他又道。“在下云翼宮,毒醫琴仙——雪無影!”她對著他,報出自己的名號。他見她如此爽快,也道:“在下風云樓——鳳離殤。”夜幕下,少年少女牽起了彼此的手,天下雙雄,第一次,合作!這也為他們的愛奠定了基礎。兩顆心,那么近……
傾城之戀讀后感 篇14
至今沒理解,究竟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他們的愛情,還是因為要成全他們的愛情,一個大都市傾覆了。白流蘇和范柳原就這樣靜靜地將一曲傾城之歌,淌過山川河流,掠過白云蒼狗,直至回到你我身旁,淺淺吟唱……
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其中故事的開始與結束似乎總是給人一種簡單又復雜的錯亂感。情節不過就是深宅大院里優雅沉靜、美麗孤寂的寡婦白流蘇與歷經世事、縱情聲色的花花公子范柳原之間的愛情,兩個人通過使用各種心理戰術,上演彼此猜疑、暗自較量的情感戰術之后,換來了相守一生的人生落幕。很多人會感嘆故事結局的圓滿,白流蘇得到了自己心心念念期待著的婚姻,范柳原也得到了白流蘇的陪伴與相守。但是細看、細品,卻發現其中不乏美好背后的哀傷,一段愛情的開始,不是兩個靈魂間的欣賞與愛慕,反而只是女方為了生計、為了逃離當下的窘境,反而只是男方為了欲擒故縱,為了等待對方的投懷送抱,正因為如此,他們才選擇要開始這樣的一段感情,是因為他們彼此需要這段感情,需要這段感情帶來的好處。說到底,這就像一場博弈,目的是各取所需,人總是在接近幸福時倍感幸福,在幸福進行時卻患得患失。一段感情缺少了真誠,也就缺少了純粹,于是,故事的結尾這樣寫道,“柳原現在從來不跟她鬧著玩了,他把這些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這段話未免不流露出了些許苦澀與無可奈何。一段婚姻到頭來,是你不再對我袒露真情,是我對你也不再動聲色。也許,大概,傾城之戀的傾倒眾生只是美在其表,而其內卻只剩下了充斥著無聲無息的靜謐蒼涼……所以啊,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么圓滿的收場。一座城的淪陷并不是成全了誰,反倒是埋葬了誰的愛情。
時光里的愛情兜兜轉轉到現世,2020年的世界顯得格外艱難,前段時間的武漢疫情突發,其嚴重地干擾到了全國公民的生產、生活。無數白衣天使奔赴疫情第一線、國家領導的精準施策、科學專家的盡心敦促、舉國上下齊心協力共同打響一場疫情阻擊戰,如今,疫情已經被很好地控制住了,防疫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這期間,涌現了許許多多感人的事跡,每每念及,一幕幕動人情景便在腦海揮之難去。武漢29歲醫生未發出去的婚禮請柬還靜靜地躺在他辦公室的抽屜里,受疫情感染的朱爺爺,還在期待著早日康復看望再也回不來了的老伴……這仿佛就是現世的傾城之戀,聽聞愛情,十有九悲,一別兩寬,卻只徒留一生的遺憾與割舍不下。
在武漢疫情突發期間,考慮到疫情的嚴峻,自身的責任,29歲的彭醫生毅然決然地推后了與未婚妻定于新年正月初八完婚的決定,甚至約定好,疫情不結束,婚期不履行。彭醫生夜以繼日地工作,搶救病患,始終戰斗在第一線,不幸的是,他在搶救病患過程中被感染,不久便進了重癥監護室,僅僅過了二十天,彭醫生因搶救無效,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而婚禮的請柬,還是那樣靜靜地躺在他的辦公桌里。對于未婚妻的承諾,他再也無法履行,他們曾經試過的婚紗、共同去商定好了的婚禮現場,瞬間就成了泡影。是啊,疫情快結束了,但是你再也回不來了。
68歲的朱爺爺,由于家人共同的一次聚餐,一家十幾口人便感染上了七人。他和老伴由于年紀大了,抵抗力弱,在醫院接受治療了很久,遲遲未康復。而他不知道的事,他的老伴,因為自身患有嚴重的心血管及肝臟疾病,早于他蘇醒之前已離世。而朱爺爺,清醒了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給老伴,問問她的身體情況,卻再也無法收到回復。病房里的醫生,為了穩定爺爺的情緒,只好騙他說,奶奶的手機不小心弄壞了,她現在還在監護室,因為疫情原因,要與大家隔離,誰也不能進去看望,所以朱爺爺必須要好好接受治療,康復了才可以去見奶奶。朱爺爺果然像受到了激勵一般,每天積極配合治療,但是卻從來沒有放棄詢問奶奶的下落,有天實在憋不住了,請來了記者,朱爺爺一筆筆地在小紙條上寫下了奶奶的名字,他和記者說,老伴的皮膚很白,他們都是知識份子,彼此的感情很好,一輩子都是平平凡凡,日子過得勤勤儉儉,他知道老伴身體毛病多,抵抗力不好,所以很擔心她,希望記者可以去打探一下奶奶的消息,要是有了消息還麻煩盡快告訴他,他好安心。可是爺爺卻不知道,奶奶再也回不來了,甚至來不及互道一聲再見。
實愛情沒有固有的模樣,也沒有所謂的驚天動地,也不知道什么樣的愛情算得上傾城傾世。可能,愛情就像彭醫生與未婚妻,我們彼此相愛,我們彼此信任,我們也彼此尊重,愛情是我尊重你有你的職責與使命,愛情是我愛你,我才要站到你的背后,守護這個世界,也同樣才能守護你。愛情就像朱爺爺與奶奶,我們共渡了大半輩子,你是我呼吸著就放不下的牽掛,我們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曾經,只愿還能與你攜手走完這平凡中還能擁有彼此的余生。
傾城之戀,情到深處,是各自傾心,彼此掛念,彼此同行,彼此期待來生,而來生依然是你。
傾城之戀讀后感 篇15
許久之前,就看過《傾城之戀》了。也許,是把張愛玲的作品悉數看盡了的。只是,看了就忘的毛病,讓我對它們并不存多大的印象了,只差把書名都給忘了。
這次,卻又陷落進去了。這次,起源卻不是《傾城之戀》這部文學作品本身,而是因了一部由它改編的電視劇。多少有些曲折的意味,兜兜轉轉卻仍又繞回原處。
寂靜的夜,看著他們演繹幻想。白流蘇身著淺粉色的長袍睡衣,撫著頸頰幽幽守候。一場又一場的空,滿滿地溢出來。緩慢極致的節奏,悠揚舒緩的配樂,沒有胡琴咿咿呀呀的隔世蒼涼,卻多了情愫的暗自流動。她靜靜往那一坐,戲全在那些個倉惶濕熱的呼吸、極力抑制的渴望、自持之下的緩慢步調、欲訴卻似啞了般的咽語半喉、猝然回醒的猩紅臉頰與難以掩飾的失望之中。隔壁,范柳原一身白袍睡衣,枯坐電話旁側。月色泛華,夜卻如此漫長。一道墻壁,平白制造出幾多的憂愁,折磨了一雙精打細算情感的男女。最后一夜,白流蘇終就崩塌了無望守候,破滅了空寂幻想。電話線拔出,她徑自切斷幾夜的守望,空泠泠地落荒而逃。范柳原卻終于拿起身側的電話,對著沒有應答的話筒,低低徐徐地告訴她,我想到你的房間,看看月亮。無法到達的聲音充斥在流蘇耳畔,她聽到了,也聽不到了。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不太適合的說法,卻有那么一絲意味在其中,似乎有別于原著描摹的那幾分市儈,多了一番真實的渴望與按捺。老派人的矜持穩重與過來人的直截了當,兩者矛盾交雜,對情感的盤計卻迫得他們原地踏步,誰也沒能戳破那層薄薄的窗紙。
傾城之戀讀后感 篇16
張愛玲的名字早就聽過,但沒怎么看過她的作品,我只能說自己真的是沒什么文化,以前很多著名的作家作品,直到現在才有機會真正的去看過一些,且還有一大部分還沒看過。
就像魯迅一樣,一些出名的作品早就在我們初高中的課本上出現過,但仔細想來,也不知道具體是出自哪一部作品,都是一些雜亂精彩的節選。
下面的這段話,我想你肯定也讀過: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這是出自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里面的一句話。
不過這一部小說我還沒看過,我看的是在kindle里下載的一本張愛玲部分比較經典的一些小說合集。如《第一爐香》《傾城之戀》《金鎖記》等等,她寫的大部分都是短片小說,其中以《傾城之戀》這部作品最為出名。
張愛玲寫的小說大部分都是關于愛情的,就比如《傾城之戀》,一聽名字給人感覺講的就是一部轟轟烈烈的愛情。確是講的是愛情,但也并沒有那么轟轟烈烈,所謂傾城之戀正如表面意思一樣,是發生在一個倒塌城市下的愛情故事,那個城市就是香港。
其實故事也特別的簡單,講的就是,一個有錢的花花公子,想勾引一位離過婚的良家婦女的故事。這個花花公子名叫范柳原,這個良家婦女名叫白流蘇。
白流蘇已經離婚了七八年,自從離婚后一直在娘家住著,這個娘家是一座公館,大家應該知道,以前的公館其實就是土豪住的地方。公館里人多嘴雜,流蘇畢竟是嫁出去的人,住久了就被一些哥哥嫂嫂嫌棄排擠,流蘇也很想趕緊離開這里,既然要離開,對于以前的女人來說,結婚當然是找一個歸宿的好辦法了。
白流蘇有個妹妹,還未出嫁,托媒人介紹了范柳原。第一次見面的時候,范柳原請客,在一個類似酒吧的地方,妹妹害羞就帶上了流蘇還有她的七大姑八大姨。
因為范柳原是個花花公子,還是個留學生,吃完飯后就想跳舞。這些七大姑八大姨都沒人會跳,妹妹也不會,就只有流蘇會跳,就這樣流蘇和柳原有了第一次互動。
柳原平常在國外待久了,初次見流蘇的時候感覺她有一種中國女性傳統的美,一點點楚楚可憐樣,一點點婚后女人的韻味。柳原其實在心里有點喜歡上她了,便主動邀請流蘇去香港玩。流蘇沒想到,自己離婚這么多年了,還有男人會對自己感興趣,而且還比自己年輕,又有錢。其實她一直都有再婚的想法,現在有了這個機會便想搏一搏,于是就答應了去。
但柳原可不這么想,他就是想玩她,想把她當做情人,到了香港之后,柳原陪她各種玩,但就是一直不接近她。每天帶她進進出出后,大家就開始叫流蘇為范太太,這個事也被傳到了公館里。其實這是范柳原的一種手段,他心里其實明白流蘇是想找他結婚來的,但他就是不想跟她結婚想玩玩她,想讓流蘇變成自己的情婦。
同時她心里也明白,流蘇沒那么好泡,雖然離過婚,但畢竟也是有錢人家的孩子,身份擺在哪里。所以就想出了這么一個手段,在別人眼里他們兩個人都玩的很好,每天一起在一個酒店里進進出出,自然會被人發現誤認為已經發生了什么,可他卻又不做出實際行動去娶她,這樣在別人的眼中,流蘇就已經成為了他的情婦,到時候也就自然而然了。
可是流蘇沒那么簡單,她發現柳原的這個目的后,直接回到了上海,她就是不想成為他的情婦,她要的是跟他結婚,即使回到家后被別人各種歧視也依然堅持著,因為她心里知道,既然他還沒有得到她,那么某一天,范柳原肯定還會帶著更好的議和條件來找她的。
過一段時間后,柳原確實來找了她,不過那時候香港剛好又淪陷了。
傾城之戀讀后感 篇17
是夜,窗外小雨淅瀝,屋內卻十分安靜。我拿出《傾城之戀》,再讀。
一直覺得張愛玲是個清冷的女子,用一雙冷寂眼神看世間所有繁華熱鬧,寫感情總是毫不留情地剝去種種溫情的外表,直接暴露出人的本然,沒有任何修飾。讓人看了頓生悲涼。《白玫瑰與紅玫瑰》中那段最為經典的話語“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朱砂痣。短短幾十字,就揭示了男人一切真情下的本質。她就是這樣一個女子,把殘忍的話語放在淡淡的哀愁中,然后再不經意的說出來,讓你覺得悲涼卻又拿她毫無辦法。
而《傾城之戀》恐怕是張愛玲筆下唯一溫暖而瑣碎的愛情故事了。《傾城之戀》這個故事發生在香港,講述了出身沒落之家的白流蘇,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身無分文,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看盡世態炎涼。偶然一次機會她認識了瀟灑的單身漢范柳原,便拿自己當做賭注,遠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愛情,想要爭取一個合法的婚姻地位。兩個情場高手斗法的場地在淺水灣飯店,原本白流蘇似是賭輸了,但在范柳原即將離開香港時,日軍開始轟炸淺水灣,范柳原折回保護白流蘇,在香港陷落的一剎那,兩人才得以真心相見,許下天長地久的諾言。
白流蘇是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她在白公館的地位微乎其微。張愛玲雖然沒有直接描述白流蘇與前夫的生活狀況,但從眾人口中旁敲側擊。當得知前夫逝世時,大家勸她回去,白流蘇先是淡淡道:“離過婚了,又去做他的寡婦,讓人家笑掉了牙齒!”三爺勸說:“六妹,話不是這么說。他當初有許多對不起你的地方,我們全知道……”從這里可以看出,白流蘇在前夫家是不幸的。這段婚姻的失敗不是不幸,而是脫離虎口。回娘家也是理所當然的依靠。但她并沒有從家人那里得到安慰,他們甚至把她當作恥辱的典范,把她捻出去都嫌浪費工夫。其中還有一句“白公館里對于流蘇的再嫁,根本就拿它當一個笑話,只是為了要打發她出門,沒奈何,只索不聞不問,由著徐太太鬧去。”可見,她在娘家中已經絲毫沒有地位,這些親人比陌生人還要可怕。女人最苦莫過于在外面受了傷害投靠最親的人卻遭到拋棄,而且把她當作笑料。
范柳原是一個海外歸來的浪子,本是無根的浮萍,四處飄搖。他的對生活對愛情的態度都比較悲觀,他不相信愛情,卻又渴望愛情。雖然有些人評論他,認為他很蔑視愛情,蔑視一切,可是,我覺得這是他長期以來的性格和習慣而形成的,正因為飄泊不定,他應該是更希望得到愛情,更渴望愛情。在他遇到白流蘇之前,他確實對女人當成腳下的泥,可是在他遇到白流蘇之后,我覺得他已經有很大的轉變。雖然他還是那么輕佻,讓人誤會白流蘇就是他的情婦,雖然之前他對白流蘇的拒絕也放棄過,但后來,到戰亂,他還回來保護他自己心愛的女人,還在戰亂與她登報結婚,可見,他是真心愛護白流蘇的。
徐太太是這部小說中讓我覺得比較溫暖的一個人。在那種年代,每個人都吧倫理道德看得很重,白流蘇在家里地位卑微,被人恥笑,可是,她是真心憐惜她,為她找一個好人家。雖然后來接她去香港都是范柳原的主意,不過可以看出她是個善良熱心的人。
其實,初看《傾城之戀》是五六年級的時候,那個時候高年級的學長學姐之間流行張愛玲的書,為了趕“潮流”,我也存了好久的零花錢去書店買了《傾城之戀》。但是當時看《傾城之戀》什么都不是很懂,就只是看故事,只知道女主角是白流蘇,男主角是范柳原,白流蘇是個離了婚的女人,她在守舊的白公館里沒有地位,后來為了替自己爭一口氣,白流蘇便搶走了原先要介紹給妹妹的范柳原,后來兩人在一起,可是他們對愛情抱持著不同的看法,在沒有繼續下去的動力時,因為戰爭踏上婚姻這條路。之后隨著年齡增長,慢慢的懂得了很多,后來了又看了幾遍這本書,也漸漸的看到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東西。
愛情總是發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間。就這樣,兩個各懷鬼胎的人遇到一處,展開了一場相互試探的愛情攻防戰。白流蘇的目的顯而易見,她希望他能承諾她一紙婚姻。一個男人。而柳指望的是那個安穩于是兩人各自為了捍衛那一點自由或者追逐物質上的算計,相互不妥協。當終于有一天,精神上追求再尋不到現實的依托時,兩個人方始彼此親近。
末一段中張愛玲說:他收起了他的甜言蜜語把它們留給別的女人,這是好現象,說明在他眼里已經把她當作自己人,名正言順的妻子。如此悵然的結局不無對愛情的挪揄嘲諷。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是這樣的選擇。
范柳原到最后一刻也還是清醒的,“現在你可該相信了:‘死生契闊’,我們自己哪做得了主?……”一個善于低頭的女人,也許終會成為一個安分的妻。讓他在勞累和放縱之余有一個去處。男人的歸宿最終只是一個女人。
初讀時,總覺得悲劇是女人的。現在方覺得,悲劇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傾城之戀讀后感 篇18
這兩天花吊頂了點時間看亦舒的《傾城之戀》,之前沒注意我國的文學類,一直比較多的關心國外的文學類。《傾城之戀》里邊敘述了絲帶和范柳原的一段愛情小故事,一直危害最刻骨銘心的愛情小故事是《傲慢與偏見》。中國式家庭的感情是不是和國外不一樣呢?終究我國的一些意識和之前,非常是國外的之前不一樣。我遭受非常大的沖擊性,盡管小故事不長,但話里通常有話。
1、婚姻觀古典愛情,高度重視結果;現代愛情,高度重視全過程二者有正反兩面。古代愛情是一種固執的追求完美,追求完美平平淡淡;現代愛情沒有爸爸媽媽過多的干預。古典愛情,必須門不當戶不對為前提條件;現代愛情來匆匆忙忙去匆匆忙忙,無法留住大家長期凝望的目光。即便感情在不一樣的時期有不一樣的特性,但不必覺得大家就務必依照標準辦。以便區別,二種意識變大了在其中的的區別。(東西方也是有區別)《傾城之戀》變大了在其中的一些危害。面包與感情?面包通常在當代日常生活不用太過高度重視,反倒當代日常生活的人卻太過高度重視面包。《傾城之戀》在小故事的上半部分注重的是感情,后半一部分注重面包。辨證的剖析二者的關聯。我們在全過程中的情況下全心全意感受全過程,以最后結果為目地,那大約是古典愛情和現代愛情的圓融融合。精神實質戀情,重視的是結果;實際戀情,側重的是全過程。假如現代愛情是感情中式快餐,吃了就走,那樣的感情是逃避責任的。盡管人生道路是個嘗試錯誤排錯的全過程,可是一旦評定了一種關聯,就有著這一關聯產生的愉快。日常生活不但是由反面構成,了解它的背面是應當的。
2、感情與實際不會太難發覺,在范柳原在三次打電話給絲帶后,絲帶早已愛上了范柳原。絲帶也了解范柳原的愛情是精神實質戀情,必須的是毫無疑問的是范柳原是一個有擔負的人。(好像范柳原有風流史)她們中間的關聯是根據一些方式層遞的。例如語言技巧,心理狀態揣摩。感情是不是必須這種附加的小學要素來建立?盡管我覺得不用,而且感覺它是虛華。而好像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方式變成必需品。最終,她們評定她們中間的關聯是在戰爭以后。她們在戰爭以后把另一方看作是唯一。我很疑慮,要是沒有戰爭的產生,那麼這一段感情是不是有變淺的概率。假如變淺的,她們的運動軌跡就發會出現非常大的不一樣。用事兒來證實一段感情,是一個說動自身的托詞么?絲帶是的——我那么覺得。要了解一個人的有木有擔負,是不是一定必須一些方式,換句話說一些事兒?可能在我的觀念里,過多故事或是片面性。我覺得最直接的溝通交流,是最好是的方式。感情,真情、友誼、感情這些。感情的存有不用證實,由于感情并不是一門填滿客觀的課程。
3、體會我念完了《傾城之戀》。“熱血傳奇里的感情大抵如此”是不是小結了整文?大家中間的感情添加了十分多的其他成份,最后也但是重歸到非常簡單的感情。現實生活中不容易出現那么多的美若天仙的狀況,感情仍然存有。還是這句話:絢麗多彩歸入平平淡淡。
傾城之戀讀后感 篇19
我想許多女人都喜歡張愛玲的文字吧。走進她的文字,如同進入千年古井。幽深,寧靜,只是深井冷清,寒意太盛,悲涼得讓靠近的讀者都不禁沉重。
高中時有一陣,隔壁文科班的女同學每次見了面都問:最近看了張愛玲的書沒有?好奇之余,去書店買了兩厚本。文字確有大家之風,簡煉,華美,冷靜的張揚,浸透骨子里的悲涼。十多年下來,時常翻著卻一直沒有看完,也懼于這種悲涼不想看完。
張愛玲的文字總是于鮮活華麗中透著悲涼,她筆下的生活有時是一襲華美卻爬滿虱子的衣袍,有時如同她筆下的茉莉香片,鮮活的冒著陣陣熱氣,熱鬧的飄著淡淡香氣,喝下一口卻是濃濃的苦澀。而傾城之戀,該是這眾多苦澀的茶中較可口的一杯,或許更像紅茶,有著濃濃的香味,少了鐵觀音的苦味,香醇無澀,在寒冷的冬日是可以暖胃暖心的。
這一篇是張愛玲的小說中為數不多的以喜劇結尾的愛情故事,雖然透著蒼涼的質疑和無奈的唏吁。秋日下午,啜一口清茶,又捧起這本多年前的舊書,翻到寫有“傾城之戀”的這一頁。一頁翻下去,再翻下一頁,如同翻動著張愛玲筆下的人生。突然想起在文字里老道深刻否定愛情的張愛玲在現實中卻還是中了胡蘭成的毒,成為低到塵埃里歡天喜地的一朵小花。低到塵埃里開出的花該是卑微而脆弱的,所以張的內心應該是非常柔軟的,本人也并不像她的文字中表現的那么練達老道,所以,所以這篇傾城戀事也許是比較接近現實中她的愛情背景和理想愛情吧。
沒有人懷疑張愛玲的文字是一朵艷麗到極致的花朵,它的光芒和神彩足以令其它的花朵黯然。她的文字像是呈現給讀者的一場紛呈話劇,即便是其中的一兩句話,一兩個詞語所呈現的藝術火花和人生哲理也足以令人震憾,令人回想思索良久。傾城之戀也不例外,在張的描述下,這不是一場簡單的愛情故事,她以獨特的視角看著這場戰火之戀,以獨有的筆調在愛情的長線中編織著每一個展示人性的結,以人情刻畫世情。即便只把它當成一個純粹的愛情故事,也不是不可以令人感動的。
多年前看過邵氏拍的黑白電影《傾城之戀》,文藝氣息太濃,臺詞經典唯美卻不夠生活化,繆蹇人扮演的女主角平淡得有些木訥,柔順內斂有余,嫵媚精明不足。流蘇流蘇,本就是一種漂亮的裝飾物,隨風飄擺,不安份的,動蕩的,卻也是精致美麗的,引人遐想的。這樣的流蘇確是少了很多韻味。后來看陳數和黃覺的電視版《傾城之戀》,有幾分驚喜。電視版的要好看得多。少了文藝氣,多了電影中沒有演繹出的人物的精明和人物之間的曖昧。陳數也給白流蘇增添了一份嫵媚靈動和知性優雅,外在的嬌柔風情,內心的迂回婉轉,都展現得淋漓盡致,沒有辜負我們這些看過數遍原著的觀眾。此劇后來拿了大獎,似乎在我意料之中。
淪陷一座城,成就一段情,這是一個足以打動世間女子的愛情故事。愛情的力量與傾城的力量擰在一起,又因為在一座城淪陷的出口處才找到愛情的活路,又怎能不讓人震憾。性格怪癖放蕩不羈的范柳原,對塵世的一腔熱血已隨摯愛洪蓮的香消玉殞而成為死灰,當遇到嫵媚優雅卻會低頭的白流蘇時又確是動了真心。起初,不過是兩個平凡的男女,一個害怕失去自由的精明的有錢男人,一個經濟不能獨立想抓牢一個男人讓自己一生無憂的聰明的離婚女人,在半明半暗中試探,走近,曖昧,各自獨立而各懷算計,互相吸引卻并未將真心交付對方。
然而,在香港淪陷之時,在特殊的時期兩人無所顧慮的我心換你心,兩心徹底靠攏。當范于戰火紛飛之中向白大聲求婚時,這種真心得到了最響亮的確定。這就是很多人所渴望的幸福吧,或者說是所渴望的愛情。一邊是戰火紛飛,一邊是兩不相棄,從此不必猜忌,從此一切了然于心,坦然相見。兩個人之間的絲絲溫情,在那一瞬間滿溢,從此時間成為永恒。那一瞬的美好讓讀者如我也感動和連流不已。很多人說白是幸運的,在當時那個年代,這種幸運更加明顯。幾乎是帶了一點女權主義色彩的幸運。
可是,我以為,愛情終究是一時一刻的產物,再震憾人心,再堅定與強大,也許,仍然與永恒無關。用超越時間來要求愛情,也是一種過度的索求。曾經以為公園里牽手漫步的白發老翁和老嫗是因為愛情的力量才如此天長地久。生活告訴我們,并不是。清韻自生清歡,但即便經歷過傾城之戀也未必可以相守到老。如果能夠相守到老,只有那種化學質變的短期的兩情相悅也遠遠不夠。從現實而真實的角度來說,范柳原和白流蘇在傾城之際,執子之手,成說生死之時,傾城之“戀”其實已經到此為止。如同物理學中的能量轉換,機械能轉換為內能,愛情之“戀”于其時已得到升華,以另一種感情而存在,成就了愛情之后的另一種幸福。這已經是一種的結局,也是一種盛極而淡的規律。如同我們看著太陽東升西落,海潮潮起潮落的時候,會驚覺世間一切都一如尋常,從來都如此規律,不曾改變。
即使是這樣感天動地,曲折迂回才完成的愛情,張愛玲也是固執的悲涼著。她在結尾輕輕的說: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么_的收場!胡琴還是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這樣讓人感動讓人震憾的傾城之戀,驚世的愛情傳奇,在世間是非常罕有的。而在張愛玲看來,這樣的經典傳奇仍然是不安全不確定的,還有著許多未知的蒼涼的可能。溫暖的故事之后,張愛玲仍然覺得人生是無奈的,世態是炎涼的,有很多地方需要質疑的,大有一言難盡之感,于是索性說,不問也罷。
她始終忘不了人生的悲涼,始終一邊在平凡的熱鬧中冷靜的祈禱著溫暖故事,一邊在想象和等待著人生中無數場將要到來的悲涼。這是張獨有的深刻,正是這種深刻與異常的冷靜讓她的文字有著獨特和非凡的藝術魅力。何況花開花落,陰陽盈虧原本也是人生的一種真實和客觀。我突然想到,如果,如果洪蓮死而復生,范與白又會是何種結局呢?我想那一定不是一個好的愛情故事了。范與白的愛情是靠著一場千年難逢的傾城事故來成全的,也許是經不起那一種最直接的考驗。誰又知道呢。那是另一個故事了,悲或喜,又是另一場冷暖了。
今時游走在張愛玲筆下民國的時空里,那種悲涼與無奈的氣息仍然濃烈而真切自另一個時空悠悠傳來。不過,時代在變著,今時的女人們只需要記著傾城時的那份真就好,我們珍惜著人生中每一場_的收場就好。翻過了一頁,自然會有下一頁。“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傳奇也在傾城之時真實的存在著。那個渴望溫暖的滄桑的聰明男子,那個善于低頭的含蓄的風_女子,在一份以傾城巨大代價換得的幸運與平靜里相守著,相伴到老,當然是一場不壞的人生。幸運不外如是。男人與女人大概也就如此,人生大概也就如此。
傾城之戀讀后感 篇20
深色的天,幾顆星子孤寂的掛在那,一閃一閃的,清冷的月光懶懶地透過玻璃窗,似不經意間映出桌上的那本《傾城之戀》,白流蘇的命運便在這略帶傷感的意境中漂浮。張愛玲,那個生活在最繁華的地方,又最優雅的女作家……我輕嘆一口氣,向窗外看去,星光點點的天空之下,艷俗的霓虹燈光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慢慢地流動,恍惚間,那動蕩的上海劃過眼前……
一直覺得張愛玲是一個清冷的人,用一雙冷寂的眼看待著世間所有的繁華,總是毫不留情面地剝開感情溫情的外表,露出丑陋的本質,正如《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那句話:“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致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短短幾十個字,暴露了男人無情的本性,這個女人就是這樣,總是在不經意間說出人世間最殘忍卻又最真實的話語,在她面前人與人之間最為溫暖的感情,只不過是利益的表達,冰冷的交易,各取所需罷了,冰冷,又讓人無法掙扎。
那《傾城之戀》也應是愛玲冰冷的筆下,唯一真實而又瑣碎的愛情吧。但,這段愛情的背景,卻也是在那個動蕩不安時代,那個生死未知的年代。
故事從香港開始,來自上海的封建時代的白流蘇,經歷了一次讓人窒息的婚姻,身無分文,無依無靠,在親戚間備受譏諷,早就看盡世態炎涼的她,無意間認識了黃金單身漢或者在現在稱為“鉆石王老五”的范柳原,為了自己的利益,流蘇孤注一擲拿自己的青春當做賭注,奔赴香港,為了博取范柳原的愛情,要爭取一個真正平等的婚姻。兩個自私的人在不斷地進行較量,最后誰先動心?我不是很懂。但是我知道,故事的最后,流蘇和柳原結婚了,兩個原本沒有心的人走到一起了,他那所有的俏皮話也說給其他女人聽了。
這可能是這個故事的一個完美的結局了吧,但不知為何,我的心里仍然有著無名的悲涼,可能是因為書中那時不時的景色?還是那蕭蕭的古琴?無從回答。
對于流蘇,不知該如何形容她,只知道她是美的,正如書中形容的那樣:”那嬌脆的輪廓,眉與眼,美得不盡情理,美得渺茫。但最讓范柳原動心的不是她的美貌,而是流蘇有著東方女性那一低頭的溫柔。”在白流蘇身上,我更多地看到的是她對范柳原的經濟依附關系,流蘇的再嫁,結果也無非是換了一個枕邊人,這與她第一次的婚姻沒什么不一樣。這其中的原因,我們都明白,流蘇從小生活在那個“男人為天”的環境里,這樣的理念讓她不得不想著依附男人,流蘇明白,女人只不過是男人的附屬品,所以她小心翼翼,步步為營,這之間,卻又透露出民國封建時期女子那無盡的悲哀。
范柳原,他是個著名的風流浪子,但誰都不會想到,在他那風流的外表之下,他又是一個孤獨地的人,他有著更為寬闊的思想深度,表面看似的無情,但是這只不過是他在這個聲色犬馬的社會的一個偽裝。他實際上也對于“一生一世雙人”的愛情故事有著無限的向往,他的人生的態度只不過是他面對這無情無義,荒誕社會的一種諷刺和挑戰。作為社會的“逆行者”,他不被塵世所困擾,仿佛是魏晉南北朝“自由戀愛”的續寫,穿越了時光的隧道從魏晉到達民國,然而卻遭遇了更為糟糕的回報,他的四處留情仿佛是對女性卑微性格的嘲諷,更像是對于無法得到而“毀天滅地”的報復。
這是一個動聽而又庸俗的故事。在《傾城之戀》里,從腐舊的家庭里走出來的流蘇,戰爭的洗禮并不能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圣人,但是戰爭卻影響了范柳原,他轉向平凡而又充實的生活——結婚了。但結婚并不使他變為圣人,放棄以前的作風和生活。因而柳原與流蘇的結局,雖然多少是圓滿的,但卻仍舊是庸俗的;但,這也是生活的發展必然趨勢。換句話說,這,就是命。
喜歡愛玲帶著宿命的味道說著: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誰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這更讓這個女人身上披上了神秘的面紗。
柳原曾對流蘇說道:”這堵墻,不知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類的話。……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么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墻。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墻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白流蘇和范柳原這對庸俗而又真實的男女,在戰爭兵荒馬亂中,命運的齒輪轉動把他們聯系在一起,一堆普通的男女,卻在此時懂得了“愛”。當看到柳原在電話里對流蘇說出:”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時我忍不住哭了,這不是一份現在小說里的曠世奇戀,生死相依,它很真實,真實到讓人心碎,沒有那么多甜言蜜語,更多的是一股揮之不去的淡淡哀愁。
小說中,一句經典的話如今被人引用:“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但就是這一對自私的人兒,成就了一段愛情。或許,這就是張愛玲期待的愛情吧,“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過著如同閑云野鶴般的日子,做一對“平凡的夫妻”,與心中的那個他。“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但也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要求,對愛玲來說,也只是奢望,不過是鏡花水月罷了。她是一個清冷孤傲的女子,但她也有愛的時候,雖然,這一切只是那小美人魚那翩翩起舞的舞步,雖看似美麗、輕盈,但卻每走一步都有在刀尖上行走的痛。最終化為泡影……后來呢?后來啊,在大難來臨的時候,為了自己的命,胡蘭成跑了,他不要張愛玲了。
緩緩低下頭,脖子竟有些酸痛,滿眼炫目的光晃得我睜不開眼。我還是在窗前,《傾城之戀》仍然放在桌上,我走過去,發現書的下面有著我謄抄的一句話“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能寫出這樣的話,得是多大的悲哀啊!生命有著美麗的外表,但內層卻讓人失望透頂……我抬頭望,天邊只有那和90年前一樣的月亮,冷冷的面向人世間的一切悲歡離合。但愿,愛玲在其他的世界,能夠遇到那個真正懂她愛她的人吧!
愛玲啊,祝福你!
傾城之戀讀后感 篇21
時隔七年再讀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果然別有滋味在心頭。
以三十多歲的女人心態,才能感受到白流蘇絲絲入扣的暗戰。在愛情的道場里,男女雙方誰都不可走錯一步,否則,不僅自己萬劫不復,還葬送了愛情的機緣。
初讀《傾城》只看到了白流蘇的矜持和克制;后看電視劇,又被陳數演繹的白流蘇深深折服,迷戀萬分,著迷于女人的靜美與雅致。心心念念要怎樣才能修煉成那樣靜若仕女臨壁,動若清風拂面的女子。欣之,羨之,愛之,慕之,心馳神往……
今日再讀《傾城》,才看清白流蘇那靜宛下的躁動,自持下的不安。原來女子要想得到一分屬于自己的愛情,是要花費巨大的心思和念想,運用多少純真和狡黠,展現無與倫比的美麗與自信,彰顯足夠的耐力與自持。不,這些還不能夠!還要冒著交付一顆飽含深切愛意的心卻終將被戲弄的巨大風險。
成年后的愛情是多么的艱辛啊,難怪長大了都對愛情退避三舍。如果可以不要愛情,還是不要的好吧,相對于人生其他必需品,愛情著實過于奢侈。付出與收入不成比例,投資風險未知,不符合大眾的心理預期,不到情不自已,不去追求。
“白流蘇心里想著:你的理想是一個冰清玉潔而又富于挑逗性的女人。冰清玉潔,是對他人。挑逗,是對于你自己。如果我是一個徹底的好女人,你根本就不會注意到我。”
經歷過的女人,看男人才會如此透徹;看愛情不再心存幻想,而是用心經營和獲取。而女孩子不是這樣,她們總是自恃年輕貌美,驕縱索取。男人們對她們也是嬌慣不已,因為知道不會被她們俘獲,淪陷。
男人在遇到愛情的時候總也像個孩子。范柳原就是這樣,試探著、掙扎著、再三的考量著愛情。“我自己也不懂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我!”好虐心的要求。認識自己恒艱,被人認識就更難了。可我們總期望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可以無條件的愛自己,信任自己,和自己堅定的站在一起,一直……那樣,人生就不會孤單了。可一直尋求,一再失望,久而久之就麻木了,放棄了。一旦遇到,反而懷疑了……
“她累的很,取悅于柳原是太吃力的事,他脾氣向來古怪;對于她,因為是動了真情,他更古怪了”。
沉溺愛情的男女,都是有病的,患得患失。全心去愛總擔心受傷;有所保留,又與真情相違。愛情不是自來水,擰擰水龍頭,可以隨意控制流量。愛情是洪水猛獸,不來則已,一來就把整個自己撲倒,湮沒了。我們就是愛情的溺水者,掙扎著,抗拒著,卻又不可抵抗的沉淪其中,一不小心萬劫不復。
《詩經》上有首詩“生死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說這話的,不是人之將死,就是存心欺騙的。
生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得我們支配。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像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
愛情不是消失在長久的朝夕相處中。大多是死在剛開始的懷疑、試探、考驗、不信任中。一旦彼此看得透徹透亮,僅僅一剎那的徹底諒解,也能夠彼此在一起和諧生活十年八年。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子”如果沒有兵荒馬亂的時代,沒有炮火橫飛的戰火,他們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真正放下心里的藩籬,輕易且珍惜的接納對方。只有面對災難時,我們才會倍感愛情的難能可貴。平日的歲月,我們大多會覺得它暗藏陰謀甚至殺機。
傾城,方得成就一樁愛情。能肩并肩相對,就不要咫尺天涯;能深情相擁,就不互相埋怨。
傾城之戀讀后感 篇22
《傾城之戀》是由張愛玲所著的愛情小說,也是她作品中較為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
本書是一個動聽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傾城之戀》里,從腐舊的家庭里走出來的白流蘇,香港之戰的洗禮并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范柳原,使他轉向平實的生活,終于結婚了,但結婚并不使他變為圣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是一篇探討愛情、婚姻和人性在戰亂及其前后,怎樣生存和掙扎的作品。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本名張煐。1920年0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麥根路313號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張愛玲的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張愛玲一生創作大量文學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故事發生在香港,上海來的白家小姐白流蘇,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身無分文,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看盡世態炎涼。偶然認識了多金瀟灑的單身漢范柳原,便拿自己當做賭注,遠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愛情,要爭取一個合法的婚姻地位。兩個情場高手斗法的場地在淺水灣飯店,原本白流蘇似是服輸了,但在范柳原即將離開香港時,日軍開始轟炸淺水灣,范柳原折回保護白流蘇。狂轟濫炸,生死交關,牽絆了范柳原,流蘇欣喜中不無悲哀,夠了,如此患難,足以做十年夫妻。
舊式大家庭是張愛玲本人最熟悉的場景。“深愛只是為了謀生”這種冷酷的婚戀觀,跟她的父母婚姻陰影有關。幼年的父母離異、家族的敗落都給她的心靈造成極大的創傷。她從父母親族身上,看到了更多舊式婚姻的蒼涼。作品中的女性幾乎很少是追求自身價值的強者,他們找不到自我的存在,也極少擁有過純真浪漫的愛情。她們的愛情婚姻純粹是謀生手段,是求生的籌碼。
因此可以說,在《傾城之戀》中,張愛玲雖然以白流蘇得到婚姻這樣圓滿的結局作為收筆,但絲毫沒有削弱小說的悲劇性,反而讓人感到更加濃重。有讀者評價說,我讀張愛玲的作品,就像聽我喜歡的音樂一樣,張愛玲的作品不是古典音樂,也不是交響樂,而是民謠流派,可以不斷流傳下去的。
傾城之戀讀后感 篇23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迷上了張愛玲的作品,尤其是她的《傾城之戀》。
記得初讀時,略過字里行間的一篇篇小故事,感覺似乎有點晦澀難懂,感嘆最終的凄美愛情。再讀本書時,我已邁入大學大門,我仿佛從書中看到了張愛玲的影子;該書所講述的其實恰是它情感世界的縮影,反射著她自身的愛情觀。"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張愛玲在《傾城之戀》里反復吟詠的一句話,它不僅僅表達了張愛玲最高的感情理想,也是所有女生對感情的最高憧憬。的確,所有的女人最終都希望和自己的愛人踏進婚姻殿堂,幸福生活,白頭偕老;正因為只有婚姻能代表這個男生是真的愛自己,它是男生對一個女生最高的承諾。
該書講述了女主角白流蘇和男主角范柳原的愛情故事。白流蘇,一個離過婚的女生。在那個曖昧的時代和同樣曖昧的舊上海,離婚是要受道德譴責的。范柳原,一個海外歸來的浪子,本是無根的浮萍,四處飄搖。加上生活的紙醉金迷,便把"女生看成他腳底下的泥"。感情和婚姻原是他不堅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內心深處是渴望安穩的。一次偶然的機會,白流蘇與范柳原兩個各懷鬼胎的人遇到一處,展開了一場相互試探的感情攻防戰。白流蘇的目的顯而易見,她期望他能承諾她一紙婚姻。之后,白流蘇,她的出路,除了另一個男生的懷抱以外,恐怕再無其他了。一個女生,把命運當做了人生的賭注,看來似乎沒有比這更悲催的事了……
看似最終經歷戰爭,最終他們在一起了,可以說白蘇是幸運的,一場陷落讓她等到了一個男生,一段婚姻,但畢竟是偶然的;然而,該小說看似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緣,但實則以世俗的表象掩蓋了真正的悲涼與凄慘。正如張愛玲所說“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會有這么圓滿的收場”。
故事中,張愛玲在原本蒼涼的基調上又刻畫了一位悲慘的女性,基于對“過渡階段新時代女性”生存狀況的不滿,基于對文化敗落命運的思慮,把筆下的每一位女性都推向了絕望的端頭,命運使得她們無法掙扎,不得不低頭,看似自愿其實無可奈何的往下跳!
有人說,《傾城之戀》就是張愛玲自身愛情觀的縮影。有人曾說張愛玲筆下的愛情都充滿著算計;所謂的傾城之戀,無非是兩個人各自的謀生過程,在這期間,充斥著滿滿的算計和心機與及博弈,最終,白流蘇得到了想要的婚姻,范柳原得到了向往的自由;他們間的點滴,看似就是一場交易,婚姻與自由之中,兩者都沒有愛情。
然而,我想這何嘗又不是張愛玲其自己的愛情縮影,大概她可能極度缺乏安全感,想要在通過這些來獲取些許安全感,以此寬慰自己。
傾城之戀讀后感 篇24
“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被毀掉了,什么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墻。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墻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柳原說的這番話,原來是他們愛情的讖言。多驕傲的人啊,非得要等到文明被毀掉,什么都完了的時候,才肯透露出自己對對方的愛。
白流蘇,一個結過婚,卻未得到真正的愛的窮遺老的女兒;范柳原,一個人人傾慕,卻也未得到真愛的富家庶出子。兩個內心孤單得要死的人,遇到了一起,自然會產生別樣的情愫,然而雖然他們內心孤獨,卻要裝得很驕傲,這是他們武裝自己的方式。他們就像是兩只刺猬,拔了刺,又害怕受傷;不拔刺,又永遠無法真正的靠近。所以他們就只有這樣若即若離著,生怕自己受到一點點的傷害。流蘇,太想太想結婚,她急切需要經濟的保障,她所有的本事是應付人的本事,她深諳自己應該保持怎樣的狀態來使柳原對她保持不滅的興趣,她有著她的矜持,她有著她最美的姿勢——低頭,而當她低下頭的時候,心卻高昂著。柳原也是個固執的孩子,他明明愛流蘇,卻不敢真正的大聲說出來,最多在無法壓抑的時候,望著窗外的白月亮,在電話中低訴,我愛你,同時乞求流蘇的愛,何其卑微。所以流蘇以為這是個夢,想必柳原也愿意流蘇把這當成是夢,所以當白天到來的時候,他們一如既往的保持著自己驕傲的姿態。
流蘇要回上海,以此表明她的矜持和高貴,柳原卻也不強留,因為他拿穩了她跳不出他的手掌心去。兩個人,誰也不肯退一步,在不是百分百確定對方是真愛自己的時候之前,他們絕不讓自己吃半點虧,可天知道,愛情這樣的東西,你不付出,又怎么聽得到回聲。只是一個秋天,流蘇覺得自己老了兩年,自尊、愛情和家庭使她不堪重負,她哭了,發現有些東西忍無可忍。在細雨迷蒙的碼頭,柳原說:”你就是醫我的藥瓶。”她紅了臉。這樣的別離讓兩個人都有著無法承受的思量,在那個夜晚,柳原在流蘇的房間看月亮,更想看透的是流蘇的心。終究還是他們還是在那樣的夜晚,昏昏的吻到另一個世界。
柳原要去英國,流蘇決定在香港等他,在一幢由她主宰的房子里等待她的愛人,她用一周的愛情下了賭注,流蘇骨子里好賭。然而,戰爭的炮火卻響起,在生命都受到威脅的時刻,她束手無策,她的本事可以對付人,但是對付不了戰爭,她只是一個軟弱的很的女人。在她最軟弱的時候,柳原出現了,回到了所愛的女人的身邊,他要保護她,在槍林彈雨中,他們彼此才發現,在這一剎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他們對于彼此透明的很,彼此了解彼此的每一點想法,一個本是自私的男子,一個本事自私的女人,然而終究是遇上了這樣的對方,使得自己不得不放下假惺惺的防備,用真心握住彼此。
殘酷的戰爭成就了流蘇和柳原美滿的愛情,這樣的想法是流蘇的,也是張愛玲的,驕傲的人其實不是流蘇和柳原,而是張愛玲自己,創作出這樣的小說,本身就只要張愛玲可以做到,只有她才是如此的驕傲。在我看來,張愛玲最經典的照片,就是那張穿著旗袍,微微叉腰,昂著頭的那張黑白照片。那樣的姿態是完完全全屬于張愛玲一個人的姿態。驕傲和孤獨相互映襯,一種曠世而孤立的感覺。小說中的流蘇和柳原,是驕傲的擺弄著愛情,然而,他們的這樣的虛張聲勢的驕傲,卻更讓我感覺到他們內心的不安和卑微,因為覺得自己的卑微,而不甘于卑微,所以裝作很驕傲,直到遇見一個正真對的人,才卸下了防備。張愛玲又何嘗不是?一個驕傲的才女愛上一個多情的男人,最后自己卻弄得傷痕累累。晚年的張愛玲,遠居異國,過著近乎隱居的生活,最后孤獨的安靜的離開我們。她的一生,沒有經歷她筆下那樣美麗的愛情,她所苦苦追尋的美麗的愛情只能停留在筆墨之間,在她的文字里,她給自己營造了最美的愛的世界。流蘇的愛情可以說是張愛玲自己所期盼的吧,只是流蘇成為了張愛玲的理想,她自己的愛情沒有的得到成全,那些傾國傾城的人都是傳奇,不是自己的事兒。
我想,這樣的傾城之戀也絕對不是我的事兒,我遇不到,也擔當不起,今天是5.12周年祭,回想去年的今天,那樣的災難,有沒有鍛造一段傾城之戀呢?但是試想,無論是誰,也不愿花這樣的代價來成全一段愛情。
文盡于此,而意味無窮。《傾城之戀》,我喜愛的小說,我喜愛的張愛玲,卻是我承擔不起的愛情。
【傾城之戀讀后感】相關文章:
《傾城之戀》讀后感04-09
傾城之戀讀后感04-19
《傾城之戀》的讀后感09-24
傾城之戀摘抄04-05
傾城之戀 張愛玲11-05
傾城之戀張愛玲09-08
張愛玲傾城之戀09-08
張愛玲《傾城之戀》09-08
梁實秋的傾城之戀08-25
張愛玲傾城之戀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