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現代課程觀》讀后感1150字
1、關于“后現代”的劃分
西方人喜歡“四”,為什么?因為“四”代表著邊與角的和諧。也代表著一個時代。那是一個被多爾稱為“前現代”的時代。它的核心理念是“宇宙核心觀”即:人們與自然和諧共存。時間是:有歷史記載--17、18世紀的革命時代。
隨之取代的是一種數字與機械的宇宙學。代表任務:伽利略、牛頓。牛頓最有名的一本書《原理》。這些原理之首便是“萬有引力”。引力等于兩個物體相乘除以之間距離的平方。于是牛頓相信,數學、科學能夠發現所有,而所有也在那里靜悄悄地等著你去發現。于是,以數學、科學為主的時代誕生了!多爾稱其為現代。當時,人們對所有都進行了試驗研究。例如:鏟煤工人研究鏟的長短粗細以及手握的位置還有每次鏟煤量的多少和兩次鏟煤的間隔時間來確定怎樣做是最有效率最省力的。教學中,測量拼寫詞匯的記憶數目,以確定多少時間里孩子記憶的效果最佳。那個時代,誕生了無數科學家。其中最有名的是--愛因斯坦。他是這種觀念的忠實奴仆。他說:上帝不玩摔子。即:這個世界原有秩序,不存在隨意性。
然而,當戰爭的車輪滾滾碾過,炮聲敲打著人們脆弱的心臟時。科學家們發現:為什么科學創造的一切精密的東西卻未能阻止戰爭、阻止通貨膨脹?
終于,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故事”與“精神”讓西方哲學家、思想家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將科學的理性與邏輯+故事的想像力與文化+精神的感覺與創造性想結合起來。這就是“后現代”時代。
2、現代課程觀的特點:
(一切就在那里,等著我們去發現,去靠近)
舉例:a、孩子需要用科學對其進行“管理教育”,通過“程序”在造就許多“產品”。
b、用“科學”對孩子的錯誤進行解剖,分析起起因、過程、結果。它只看到孩子的`錯誤,沉迷于錯誤中,抹殺了孩子的優點。
3、后現代課程觀的特點:
(一切就在那里,當我們靠近時,一施加外力,它將開始運動,動得你無法預見他會怎樣。)正如:赫爾克里特說:“兩次跨入同一條河流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一切都在變化。
a、理解與收獲:閱讀文本:我們應該這樣:讀課文,等一下說說你的收獲與疑惑吧!當孩子交流時,你只能夠參與,不能做出評論。如果,你對文章有自己獨到的理解,那么你可以提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而且,當你覺得有些是孩子可能需要關注的地方,你可以適當施加一些外力:我覺得這的作者在用詞中形成了一定的風格,那么在你的外力作用下,孩子開始關注作者文筆,或者他已關注了,只是到這時候才意識到。那么他與你就在一起“跑步”了。這是皮亞杰的跑步理論。當然,如果回到現代,那就是計算個人跑步頻率、阻力的問題了。不存在對個人意識的喚醒。
這是一種轉變雙方過程的活動。(文本與作者、教師與學生都是如此)
b、混沌至清晰:后現代課程觀認為,混沌是一種最美的狀態。就像黎明前的黑暗一樣。我個人對這一點有很多親身感受:作文從二年級開始訓練,點子很多,資料積累也很多。講不出什么大道理,只有很多操作實踐。然而一直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怎樣才能理出一條作文教學可行之路呢?終于,有一天發現作文原是讓學生呈現自我意識變化的手段。拓寬視野與俯視內心同樣重要。于是,在感受周圍與發現自我中進行了一系列的交流。個性就是這樣被挖掘與尊重的。
“迷人的想像王國,那里沒有人擁有真理,而每個人都有權利要求被理解。”
這就是后現代課程觀。
【《后現代課程觀》讀后感1150字】相關文章:
論教學觀的后現代轉換論文參考06-21
小議后現代管理的和諧觀及啟示論文10-17
觀各類學科課程教學反思07-01
試論體驗的課程理解觀的構建論文05-04
后現代的鳥窩散文08-23
堅持正確的價值觀課程教案03-30
新課程與教學價值觀的重建論文04-20
關于活動課程建設的認識觀報告11-19
莊子與現代和后現代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