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讀后感
慕名讀完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這是一本描述上個世紀70年代一位農村青年高加林的愛情和人生的曲折故事。傳說當年馬云就是看這了這本書后,覺得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就那么幾步,如果不把握住可能必將平庸一生,于是毅然決定職去大學老師的工作,下海創業。
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有理想,有才華的農村青年,不甘于像他的父輩那樣在農村一輩子與土地打交道,他向往城市,向往外面的世界,他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可他的民辦教師職位被村領導的孩子擠掉了,他不得不又重回農村勞動,可他心不甘,他內心里已經脫離了泥土的味道,增添了城市文明的氣息。但是在那個時代,他又得認命,沒有關系,沒有后門,只能做一輩子的農民。他很掙扎,他知道需要接受現實,但是內心里又不想放棄夢想,內心里矛盾重重。一個處于轉型期民主法制不健全的社會,個人的權利很難得到保證,個人實現的夢想就會增加重重的障礙,當實現夢想的成本變得無比巨大時,我們當然會選擇放棄,接受現實。這就是人生的境況,也許在他最后經過了一圈的折騰之后,回到農村接受命運的安排時,但我相信,他的內心深處仍然保持著對城市的向往,當路邊走過幾位從城市里的客人,當城里人的打扮深深刺痛他的眼球時,他的內心仍然會掠過一絲絲不安和躁動。夢想的力量的巨大的,現實也是要接受的,如何妥協,如何堅持,兩者比例的不同,夠成了我們不同的人生。
高加林還是幸運的,在他經受事業上的打擊時,一個純真,樸實、善良的農村姑娘巧珍深深的愛上了她,在他內心最為脆弱的時候,巧珍用無私的愛溫暖了他的心靈。他同樣也愛著巧珍,他相信自己作為農民可以和巧珍很好的相愛和生活在一起。但是命運畢竟又一次考驗了高加林,讓他輝煌騰達了一次,他想起了之前在學校,更加有文化,更加和他談得來的黃亞萍,他也相信,如果他和黃亞萍在一起,他們會有更多相同的生活背景,有更多共同的語言,會有更廣闊的.事業發展空間。高加林含淚與巧珍分了手,選擇了黃亞萍。兩個不同性格,背景的女人,高加林在做出選擇時,也遵守了自己的內心,也理性思考了結果。故事這如果樣發展下去,可能會是美好的結局,也不會有任何的悲劇色彩。 但是,總有一方深深受到了傷害,巧珍的無償付出受到了傷害,黃亞萍的未婚夫張克南受到了更深的傷害,對于張克南,我有時還覺得更加的感同深受。他們倆因為愛,選擇了默默的退出,成全幸福的一對。這四人之前的愛情糾葛都是真情,沒有哪方比哪方更高級,哪方比哪方更純潔,他們的選擇或是勇敢的追隨自己的內心,與對方在一起;或是接受對方不愛自己的現實,成全他人的幸福。有情人最后不能在一起,是一種遺憾;有情人成全他人在一起,更是一種大度。愛情的世界,沒有正確與錯誤,任何的結果都是合理,走到了最后,路能走成什么樣,都是未知,需要我們的內心去探索,真誠的面對自己的內心,接受自己的內心。也許正是出于未知,構成了這個世界中最神秘,最讓人期待、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吧。
小說中有一句話給我印象深刻:生活對于她這樣的人總是無情的。如果她不確立和堅定自己的生活原則,生活就會不斷地給她提出這樣嚴峻的問題,讓她選擇,不選擇也不行!生活本身的是無所不在的上帝,誰也別想擺脫它。我們都在矛盾中決策自己的人生和愛情,你堅定了自己的原則了嗎?
【人生讀后感】相關文章:
《人生》讀后感12-12
人生-讀后感03-23
《人生》讀后感09-12
人生讀后感04-06
人生讀后感【精選】03-30
《人生》讀后感07-17
人生讀后感06-15
《人生》讀后感范文04-21
《人生》的讀后感范文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