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在云端》讀后感范文
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稱,第三次工業革命將是“云革命”。何為“云革命”?我不是專家,也不是學者,難以下出精準的定義,但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速度與快捷。那將是一個被數據充斥的時代。
“云”意味著無拘無束,飄忽不定,來無影去無蹤。不過,我不喜歡這種抓不住的東西,盡管馬克思說,“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工業革命給我的印象一直是泛著耀眼紅光的鐵水“嗞嗞”地流著;滾燙的爐火似野獸般地把火星拋出;或是金屬味濃厚的機械有節奏地轉動著。
而《未來在云端》說,工廠里會變得罕有人煙,所有工作將由機械完成。本是以蒸汽與電力為區別的一二次革命,現在和所謂的“第三次革命”比起來,真是天壤之別。不難發現,科技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要,而且轉變方式已經到達以科技為核心的演變,背后推動這一切的力量是什么?我認為,是人們對更高水平的生活永遠的追求與渴望。
不過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人們通過“工業革命”以及科技所達到的進步是怎樣的進步?
我記得看過一幅畫:畫的是一個家庭聚餐,畫面上是滿臉無奈和不解的爺爺奶奶,和全部低頭關注手機的晚輩。“低頭族”是一個正在不斷擴大的集體。無可厚非,手機讓我們得到許多東西,同時也失去許多東西。八卦、資訊、游戲可以有很多,親人之間的交流與情感卻不是想想就有的。
一次有個同學一本正經地和我說:“如果把我的刪了,微博取消關注,通訊錄扔掉,手機號碼刪掉,你就再也找不到我了。”確實,我似乎可以隨時找到我想找的人,可其實我隨時找不到那個人。我可以通過手指接觸到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殊不知我摸著薄薄的屏幕,陷入了數據的海洋。
因為人們依賴上了科技,所以打破了現實與虛幻的平衡。人應該具有的獨立性——不受任何所造之物的束縛正在失去。科技也是一個泥潭而不是火箭!科技也是酒而不是水!
人活著需要與其他生命接觸,需要把他人納入自己的世界中來。在這個方便快捷的時代,我的意志,我的需要,我的喜歡所有與我自己有關東西可以一個人完成,不需要其他任何人來幫助或輔導。自己將成為一個封閉的個體。當個人化達到極致時,這個世界將沒有他人,只有數據。
放眼過去。在遠古時期,先祖面對自然的偉力,感嘆造物過于偉大,自己過于渺小。于是努力改變交通工具,改善文化文明的傳播方式,提高吃喝住睡的質量,加強生產力,讓世界變小。當我們用手指敲開一扇扇門之時,我們以為可以輕松地把世界掌握在手中,但在我看來,是丟棄了關注自己身邊的人與事的精力,而把更遠更虛幻的東西放到重要的位置。一個人的容量是有限的,“舍得”一詞是存在的。是近是遠,選擇權在自己,往往人們因為“喜新厭舊”的丑陋習慣選擇了遙遠的虛幻。
再看現在。政治上層結構需要建立在經濟基礎上,而經濟需要科技支持,90年代克林頓政府以“科技”發展經濟,創造了美國另一個經濟輝煌,說明了科技對經濟的作用之大。然而,人們的生活不僅只需要二者,這個社會需要一種通透的熟悉感與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文化維系著。特殊的機構如國家機關,科學研究所需要最先進的裝備儀器可以理解,也是必需的。
但若把龐大的數據化系統放入社會中,這涉及到的不再是工作與科技范疇了,還有社會的文化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接下來的發展趨勢等等,這可不是單單用快捷就能解決的.。數據是沒有感情的。在幾十年前,經濟科學是要大力發展,在發展之中,丟失的東西是需要找回來的,因為過去的品質之所以存在肯定它們存在的理由,允許它們存留至今。
而現在,就是把它們找回來的時候。這些迅速方便的工具能讓我們活得省力省時,也讓我們活得孤單。網絡掩蓋了真實身份,降低了言語的代價,放低了言語的門檻,導致真真假假,是是非非,全然不知。幸福,信任,和諧,可能正在漸漸遠去。不是說科技發展會使人類退化成獨居的不語者,而是說此種覆蓋和取代的速度已經超過了人類的適應能力。是不是該放緩腳步,讓我們好好想想,在高技術高質量的生活中,那種孤獨感與抓不住腳踏實地的感覺會是怎樣的漩渦呢!
我們要蘇醒!擺脫科技給我們的依賴,做一個完整健康的自己。請逃離這孤島時代,回歸原本真實樸素的生活。
【《未來在云端》讀后感】相關文章:
火云端讀后感09-13
讀火云端讀后感03-29
《云端的孩子》讀后感500字09-25
云端情散文04-22
《在云端》經典英文臺詞05-23
我家在云端散文11-03
云端的風景散文10-03
《云端上的琴聲》讀后感范文500字12-06
在那云端的幸福詩歌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