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快樂讀后感
在賞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快來參考讀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快樂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快樂讀后感1
錢老的書中總是透露著幽默和睿智。需要用心來細細地品味文章的深層次的涵義了。因為真正的智慧不是直白,它需要細細品味,像酒一樣,越品越感受到它的真實。同時也能體會到智慧的深邃。《論快樂》就是這樣一篇充滿了智慧的文章。文中對"快樂"從幾個方面進行了詮釋。首先說它是易逝的,再說"永遠快樂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實現,并且荒謬地不能成立"接下來又向讀者闡明快樂是人生存下來的催化劑;然后又說明快樂其實是精神層次上的感受;最后作者堅定地認為"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這里前面的"快樂"意味著物質上的享受,而后面的"樂觀"這個精神意義上的涵義才是作者所認為的真正的快樂。而這句話也是文章的主旨。 掩卷沉思,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看到的、面對的、經歷的、回想的大多數是拼搏時的艱辛,失敗時的痛苦。而成功時的快樂則是奮斗過后的一個界碑,那只能是一瞬間的感受,進步的人在快樂瞬間過后,便會越過這個界碑,朝下一個目標前進。在前進的過程中又將會面對艱辛和痛苦。而不求上進的人雖然可以躺在功勞簿上享受著"快樂",但那也會是短暫。
錢老在文章的末尾寫到,"是的,這有點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價。這是人生對人生觀開得玩笑。""矛盾"這個概念小而理解就是對不相容的事物的一種描述,大而解釋則又是一個深奧的哲學命題。哲學的偉大之處就是它能將不管多大的問題給簡而化之,用一個概念就概括了,但同時又神圣得讓人不敢去觸碰。由此可見,世間萬物都處在矛盾之中,哲學也不例外。那與快樂相矛盾的事物是什么呢?痛苦、絕望似乎都不能很好地來概括,因為快樂本身就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誰能給出快樂的具體概念呢?"一切快樂的享受都是屬于精神的。"他反對將"快樂分肉體的和精神的兩種",并且認為"這是最糊涂的分析",由此就遞進得到了"人生雖不快樂,但仍然樂觀"這樣一個論斷。這與錢老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有很大關系。
再想想我們,物質上的富裕并沒有給我們帶來多少快樂。
仔細想想,恐怕是物質上的富足導致了精神上的空虛。那么這些是誰的責任呢?是社會,還是我們自己呢?都有。
論快樂讀后感2
《論快樂》是每周一讀中第五單元:道德與倫理中的一篇文章,作者錢鐘書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記得師范初涉《圍城》的時候,就深深喜歡上了這位睿智的老人,工作以后又將它認真細致地重讀了一遍,加之年齡的增長,就愈加能從他的幽默灑脫的文筆中領略他的個人魅力。
《論快樂》也是這樣一篇充滿他智慧的小短文,廣博深湛,俯仰拾掇,字字珠璣。文中對“快樂”從幾個方面進行了詮釋。首先說它是易逝的,“歡娛嫌夜短”;再說“ 永遠快樂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實現,并且荒謬地不能成立”;接下來又向讀者闡明快樂是人生存下來的催化劑;然后又說明快樂其實是精神層次上的感受;最后作者堅定地認為“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這里前面的“快樂”意味著物質上的享受,而后面的“樂觀”這個精神意義上的涵義才是作者所認為的真正的快樂。而這句話也是文章的主旨。
快樂是什么?這個不知問和被問過多少遍的問題如今仍反復出現在我們面前。有人從字面上直譯快樂,就是很快的,值得我們高興的事,的確是這樣。在很多場合上我們會對自己的親人,朋友發出誠摯的祝福,祝他們快樂,而且是很貪婪的希望他們每天都快樂,但現在看來,也許這真的只是一種愿望,快樂是一種奢侈品:“‘永遠快樂’這句話,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并且荒謬得不能成立。快過的決不會永久”。也終于知道我們為什么會毫不憐惜地把‘快樂’這個詞大方的送出去。錢老有他的解釋,我也有我自己的理解。當然他總能給我帶來許多新的啟迪,并使我受用終身。雖然他在文章中也沒有給快樂下明確的定義,但是他說了這么一句,“一切快樂的享受都是屬于精神的。”他反對將“快樂分肉體的和精神的兩種”,并且認為“這是最糊涂的分析”,由此就遞進得到了“人生雖不快樂,但仍然樂觀”這樣一個論斷。正如他所說屬于精神的,快樂其實是一種心理感受。要不要快樂由你自己決定。懂得快樂、善于快樂實在是一種智慧、一種氣度、一種氣魄。有人說,快樂有時就像在天上飛的風箏一樣,雖然有時你看不見它,但線在你手中,它不會飛遠,只要你愿意,快樂就會隨時圍繞著你,直到永遠。擁有了一顆快樂的心,你就知道,快樂是無處不在的。有人說痛苦。其實痛苦和快樂原來是一對孿生兄弟,不同的只是在于你的選擇。就好像冬天和夏天一樣,如果你選擇夏天,認為夏天會給你帶來快樂,然而冬天定會來臨,它并不會給你帶來不幸和痛苦,只是你選擇了夏天而拒絕了冬天,所以才有不幸和痛苦的產生。其實,不管是夏天或冬天,對你來講都沒關系,不同的只是你的感受。
快樂,每個人都經歷過,(讀書筆記 ) 只是那種感覺太短暫,有時候會讓我們忘記在那段時間里的我們,只因為她短暫,讓我們還來不及享受,只有回味的權利。也是因為短暫讓我們覺得我們沒經歷過,所以會有很多人抱怨上帝眷顧自己,因為自己不快樂。其實快樂和機遇是一樣的,在每一個人的手里握著,只是有的人把握得住,所以他們覺得很快樂,而有的人不知道這個道理所以總是埋怨別人的不是,老師給自己制造苦惱殊不知,快樂已經和他丟棄的時間一樣溜走了。
對于我們這代80后,對快樂的感受一定和錢老所在的年代大不相同。當我終于理解父母的指責源于他們的愛時,我會快樂;當得知自己暗戀了好久的心上人同樣也暗戀我的時候,我會快樂;當和朋友通宵聊天喝酒狂歡的時候,我會快樂;當找工作處處碰壁突然有人告訴我“你被錄取”的時候,我會快樂;當上網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帖子或博客點擊率大增的時候
我會快樂……其實快樂很簡單,就在于你會不會滿足。人家說,知足者長樂。
在我眼里,快樂真的是很容易很簡單的,和朋友在一塊聊天,和家人一起吃飯,一直存在的就是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有時候哪怕得到別人的稱贊也會覺得很快樂。由此看來快樂是很容易得到的,所以在我的快樂觀里,快樂其實是很容易的,只要你有積極的生活態度,遇到不幸的事不要一味的去想,而是化悲痛為力量,去獲取人生的真諦。
一個人的快樂與否大部分決定于自己,只有少部分在別人手中,所以我們有權利也有義務把握好自己手中的那一份讓自己快樂的活著,這樣不僅會使自己快樂,在你操縱自己手中的這份權力的同時,你也把別人在你手中掌握的快樂給散發了出來,自然而然,他們也會由被動為主動的去操縱去參與快樂。
快樂是簡單又不簡單的東西,其主動權在每個人的手中,所以我們要努力的去尋求而不是一味的抱怨。
論快樂讀后感3
錢老的書中總是透露著幽默和睿智。記得高中時捧著《圍城》,幾個同學看的時候笑得抱成一團。《論快樂》是錢老《寫在人生邊上》小集。中的一篇文章,我在中學的時候就讀過。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看到的,想到的跟以往是大不相同的。因此,現在再重讀這篇文章時,感覺也是跟原來不同的,絕不是原來單純地覺得好笑。現在則會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文章的深層次的涵義了。因為真正的智慧不是直白,它需要細細品味,像酒一樣,越品越感受到它的真實。同時也能體會到智慧的深邃。《論快樂》就是這樣一篇充滿了智慧的文章。文中對“快樂”從幾個方面進行了詮釋。首先說它是易逝的,“歡娛嫌夜短”;再說“永遠快樂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實現,并且荒謬地不能成立”;接下來又向讀者闡明快樂是人生存下來的催化劑;然后又說明快樂其實是精神層次上的感受;最后作者堅定地認為“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這里前面的“快樂”意味著物質上的享受,而后面的“樂觀”這個精神意義上的涵義才是作者所認為的真正的快樂。而這句話也是文章的主旨。
掩卷沉思,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看到的、面對的、經歷的、回想的大多數是拼搏時的艱辛,失敗時的痛苦。而成功時的快樂則是奮斗過后的一個界碑,那只能是一瞬間的感受,進步的人在快樂瞬間過后,便會越過這個界碑,朝下一個目標前進。在前進的過程中又將會面對艱辛和痛苦。而不求上進的人雖然可以躺在功勞簿上享受著“快樂”,但那也會是短暫的瞬間,因為歷史的車輪在滾滾向前,社會在進步的過程中就像一個篩。把落伍的給清理出去。這個時候,他還能快樂嗎?
錢老在文章的末尾寫到,“是的,這有點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價。這是人生對人生觀開得玩笑。”“矛盾”這個概念小而理解就是對不相容的事物的一種描述,大而解釋則又是一個深奧的哲學命題。哲學的偉大之處就是它能將不管多大的問題給簡而化之,用一個概念就概括了,但同時又神圣得讓人不敢去觸碰。由此可見,世間萬物都處在矛盾之中,哲學也不例外。那與快樂相矛盾的事物是什么呢?痛苦、絕望似乎都不能很好地來概括,因為快樂本身就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誰能給出快樂的具體概念呢?錢老在文章中也沒有給快樂下定義,但是他說了這么一句,“一切快樂的享受都是屬于精神的。”他反對將“快樂分肉體的和精神的兩種”,并且認為“這是最糊涂的分析”,由此就遞進得到了“人生雖不快樂,但仍然樂觀”這樣一個論斷。這與錢老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有很大關系。舊中國,內憂外患,人民生活水平極其低下。而像錢老這樣的知識分。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空有一身的才能卻不能得到施展。在當時,錢老等一大批的知識分。高舉民主救國的旗幟,傳播先進的文化,用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救國的斗爭中去,雖然生活上境遇很差,但他們是樂觀的,在斗爭中他們實現了自己的價值,看到了國家、民族的希望。此時的他們一定是快樂的。
再想想我們當代的大學生,物質上的富裕并沒有給我們帶來多少快樂,因為在大學生中流行著“郁悶“這樣一個字眼。我想,接受著高等教育,生活上無憂無慮的天之驕。們;未來國家、民族的棟梁們,理應是這片土地上最富有激情、最富有活力的群體,何苦要天天發出“郁悶”這個聽起來不快樂的詞語呢?
仔細想想,恐怕是物質上的富足導致了精神上的空虛。那么這些是誰的責任呢?是社會,是家長,還是我們自己呢?都有。社會的大氣候會影響我們的思想,家長望。成龍的心態會讓我們這些度過了高考獨木橋的大學生有種優越感。但說到底還是我們自己,上了大學后沒有了父母在身邊,沒有了中學時老師的管教,學業的輕松讓我們不禁覺得飄飄然。有同學沉迷于花前月下,有同學沉迷于網絡游戲,有同學沉迷于吃喝玩樂。雖然這些都是少數,但他們卻讓其余的多數在心態上發生了變化。他們會認為,“他們活得多瀟灑,多快樂,我們這樣可真是郁悶。”但是想想,他們那是真正的快樂嗎?真的是永久的快樂嗎?
對于我們當代大學生,什么才是真正的快樂?西方有句諺語“智慧是快樂的源泉”。要想擁有快樂,我們就要先擁有智慧。應該時刻保持刻苦努力地學習,書本中的知識被你掌握了就是智慧。智慧是快樂的源泉,要最終感受到快樂就要去用自己的力量去奮斗,在奮斗的過程中你也會遇到痛苦,但那是得到快樂的必經之路,因為尋找快樂,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事物是矛盾而統一的,在奮斗中慢慢地體會尋找快樂的激情,為了快樂,讓我們去奮斗吧!
論快樂讀后感4
《論快樂》是錢鐘書的第一本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中的一篇。文中作者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反復闡述了對快樂的種種理解。文章不僅文采斐然,議論也深入淺出,活潑靈動,通篇蘊含著濃郁的幽默與睿智。而且這種幽默并不是那種沒有半點營養的滑稽,作者可以說是以一種幽默的情趣,為文章披上一件微笑的外衣,讓人笑過之后又讓人沉思良久,再三咀嚼回味……
在我看來,快樂實在是個是個平凡的東西,因為每個人都有追求它,享受它的'權利,我們也確實都在追求它,享受它。千百年來,中國的騷人墨客盡是詠些離愁別緒,懷才不遇的東西,愣是沒讓“快樂”染上些文人的雅氣。但錢鐘書卻在快樂前加一個論字后,好像將本是通俗的東西文學化了,就像是一首打油詩經大師之手后立馬變成了古體詩,頓時讓人覺得深刻了不少。作者站在人生的邊上談論人生的大問題,但卻字字珠璣,大放智慧的異彩,自然地把讀者引入一個廣闊無垠的人生天地,給予我們豐富多彩的人生啟迪。
曾經讀到過這么一段話:“死亡才是真正的永恒。人類千方百計地追求永生,一旦真正達到永生便會發現,這永生不過是物質的長存,精神卻無法一成不變地存在。”生命如此,快樂亦如斯。錢鐘書開篇另辟蹊徑,從法語、漢語、德語的精微之處分析入手,提出“快樂”的“快”說明“樂”不能持久,“快”意味著人生一切樂事都短暫難留,“歡娛嫌夜短”啊。在生活中,人們也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快樂的時光特別容易過去。“永遠快樂”是古往今來人們一直的期待和祝福。
但錢鐘書的《論快樂》卻告訴我們:“永遠快樂”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并且“荒謬得不能成立”。因為苦難和荒誕才是人生的本質——“我們只是時間消費的籌碼,活了一世不過是為那一世的歲月充當殉葬品,根本不會享到快樂。” 有快樂就意味著有快樂過后的冷清,寂寞;有了繁華也就意味著有繁華過后的凄涼。于是乎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沒有了永恒,能永恒的惟有痛苦,猶如作者說:“只要一個失眠的晚上,能使你嘗到什么叫永生的滋味。”
不過,錢鐘書接著又告訴我們:人生雖痛苦,卻并不悲觀。因為“它終抱著快樂的希望”;因為“精神是一切快樂的依據。”“從此痛苦失掉它們的可怕,肉體減少了專制。精神的煉金術能使肉體痛苦都變成快樂的資料。于是,燒了房子,有慶賀的人;一簞食,一瓢飲,有不改其樂的人;千災百毒,有談笑自若的人。”他覺得:快樂是一種心境,擁有了快樂的心境,就擁有了永久的快樂。在文中錢鐘書舉了穆勒對“快樂”的說法,從對立面的角度論證自己的觀點。“穆勒曾把‘痛苦的蘇格拉底’和‘快樂的豬’作比較。” 即把快樂分為肉體而和精神兩種來談,而錢鐘書則反對這一種說法,他認為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的。
盡管快樂的原因是肉體上的物質刺激,但如果精神不痛快,“那時刻的靈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見東西,撕去皮的傷口怕接觸空氣,雖然空氣和陽光都是好東西。”惟有精神上的愉快才能使人真正得到快樂,如果精神上不愉快,那么再美味的食物也食之無味,在漂亮的花朵也熟視無睹。所以說“發現了快樂由精神來決定,人類文化又進了一步”,也就是說人懂得了怎樣使自己快樂,發現了精神是一切快樂的源泉,于是便懂得自得其樂。佛家亦有云:“快樂即在你心中”,故快樂是精神上的,是人的一種心態。
接著錢鐘書又用了一系列的事例來說明這一點,他說,世人懂得了快樂是一種心態后,于是便有人從苦中作樂,從病痛里濾出快活來。如蘇東坡就 說:“因病得閑殊不惡,安心是藥更無方”,還有諾凡利斯、羅登巴煦、白洛柯斯等人都能把忍受變為享受,這是精神對物質的最大勝利,所以保持快樂的心態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我們都希望快樂地活著,但不要指望有這種美事,人只能總是痛苦而偶爾快樂地活著。面對這樣的人生,我們只有時常保持快樂的心態才能把人生過出美好的滋味來。
論快樂讀后感5
像快樂這一司空見慣的感情,在錢鐘書的筆下也能博古通今,左右逢源。他類征連引、縱橫比照,在貫通古今中外之間,挾春秋之筆意、詩話之征言、老吏之判筆、老叟之睿智,移情于談藝,泄憤于講史,抒懷于論世,對古今中外之世道、人心、文化,進行了一次總挖掘,升天入地,追古索今,既有神仙之樂,又有鬼魅之痛,既有暫得之快,又有永逝之苦。在文明人的生活中,既有身體的困倦,更有精神的痛苦。但“人生雖不快樂,而仍能樂觀”,如果“有人能苦中作樂,從病痛里濾出快活來,使健康的消失有種補償”,那么“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于物質的大勝利”。盡管這也許是自欺欺人,但也未嘗不是一種智慧與灑脫。
“精神的煉金術能使肉體痛苦都變成快樂的資料。”《離騷》、《史記》、《紅樓夢》、《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巨著,還有其他人的豐功偉績又何嘗不是痛苦者的凄然一笑,痛苦的大樹上結出的碩果呢?
輕輕松松而有意思地活著,不要指望有這種美事,人只能痛苦而有意思地活著。只要是人絕少有愿意無意思地活著,這就注定了痛苦的人生,猶如田震在《執著》中所唱:“我想超越這平凡的生活,注定現在漂泊”。我想,漂泊可以是暫時的,但痛苦卻是一輩子。人生是痛苦的,只有意思到這一點,才能更好地正視眼前的困難,并克服它,而有意思地活著!
《論快樂》是對人生哲理的深澈闡發,其高深之處吾恐難以盡解。但其對我還是有很大的現實意義,非常值得吾輩細細品味!
論快樂讀后感6
20xx年01月15日 讀完《論快樂》這篇文章,讓我對快樂這個平時看來很普遍的名詞又多了一份認識。
有人從字面上直譯快樂,就是很快的,值得我們高興的事,的確是這樣。在很多場合上我們會對自己的親人,朋友發出誠摯的祝福,祝他們快樂,而且是很貪婪的希望他們每天都快樂,但現在看來,也許這真的只是一種愿望,快樂是一種奢侈品:“‘永遠快樂’這句話,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并且荒謬得不能成立。快過的決不會永久”。也終于知道我們為什么會毫不憐惜地把‘快樂’這個詞大方的送出去。 快樂,每個人都經歷過,只是那種感覺太短暫,有時候會讓我們忘記在那段時間里的我們,只因為她短暫,讓我們還來不及享受,只有回味的權利。也是因為短暫讓我們覺得我們沒經歷過,所以會有很多人抱怨上帝眷顧自己,因為自己不快樂。其實快樂和機遇是一樣的,在每一個人的手里握著,只是有的人把握得住,所以他們覺得很快樂,而有的人不知道這個道理所以總是埋怨別人的不是,老師給自己制造苦惱殊不知,快樂已經和他丟棄的時間一樣溜走了。
再者,快樂在不同人的眼里也是不一樣的,對名利看中的人在自己得到更高的權利時,會覺得這是快樂的時刻;對成績看中的人而言對自己取得高分就是一種滿足,一種快樂;對于唯利是圖的人來說,哪怕得到一丁點好處也會沾沾自喜;在無私的人看來,能幫到別人那就是一種幸福。這樣看來快樂并不是完全褒義的,有些人的快樂并不能為所有人所接受。
快樂的確是好東西,他會讓人們去不斷追求,在追到并享受之后,又會去找尋新的快樂,與其說是一種繼續不如說是一種彌補,彌補之前未能好好擁有,但是,人們卻未發現其實每一個快樂的過程我們都享受了,只是因為太短促,會讓我們覺得我們好似沒有珍惜,也許這就是快樂存在的意義,他讓人們不斷擁有又不斷追尋,讓人們對它變得貪婪,就好像是一種人生目標,當我們實現一個夢想時,會很快樂,但無論什么樣的夢想都回過時,所以我們會重新加快腳步,尋求下一個理想,換句話說就是尋找下一個快樂。 在我眼里,快樂真的是很容易很簡單的,和朋友在一塊聊天,和家人一起吃飯,一直存在的就是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有時候哪怕得到別人的稱贊也會覺得很快樂。由此看來快樂是很容易得到的,所以在我的快樂觀里,快樂其實是很容易的,只要你有積極的生活態度,遇到不幸的事不要一味的去想,而是化悲痛為力量,去獲取人生的真諦。 一個人的快樂與否大部分決定于自己,只有少部分在別人手中,所以我們有權利也有義務把握好自己手中的那一份讓自己快樂的活著,這樣不僅會使自己快樂,在你操縱自己手中的這份權力的同時,你也把別人在你手中掌握的快樂給散發了出來,自然而然,他們也會由被動為主動的去操縱去參與快樂。
快樂是簡單又不簡單的東西,其主動權在每個人的手中,所以我們要努力的去尋求而不是一味的抱怨。
論快樂讀后感7
很多時候我們會對自己的親人,朋友發出誠摯的祝福,祝他們快樂,而且是很貪婪的希望他們每天都快樂,永遠快樂,但現在看來,也許這真的只是一種愿望,快樂是一種奢侈品:“永遠快樂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實現,并且荒謬地不能成立”。終于知道我們為什么會毫不憐惜地把‘快樂’這個詞大方的送出去。
快樂是易逝的,“歡娛嫌夜短”;快樂是人生存下來的催化劑,“快樂的引誘,不僅像電兔子和方糖,使我們忍受了人生,而且仿佛釣鉤上的魚餌,竟使我們甘心去死”;快樂其實是精神層次上的感受;最后作者堅定地認為“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這里前面的“快樂”意味著物質上的享受,而后面的“樂觀”這個精神意義上的涵義才是真正的快樂。
掩卷沉思,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看到的、面對的、經歷的、回想的大多數是拼搏時的艱辛,失敗時的痛苦。而成功時的快樂則是奮斗過后的一個界碑,那只能是一瞬間的感受,進步的人在快樂瞬間過后,便會越過這個界碑,朝下一個目標前進。在前進的過程中又將會面對艱辛和痛苦。而不求上進的人雖然可以躺在功勞簿上享受著“快樂”,但那也會是短暫的瞬間,因為歷史的車輪在滾滾向前,社會在進步的過程中就像一個篩子,把落伍的給清理出去。這個時候,他還能快樂嗎?
現在在80后90后學生中流行 “郁悶“這樣一個字眼。為什么接受了高等教育,未來國家、民族的棟梁,理應是這片土地上最富有激情、最富有活力的群體,何苦要天天發出“郁悶”這個聽起來不快樂的詞語呢?無非是物質上的欲望導致了精神上的空虛。那么這些是誰的責任呢?是社會,是家長,還是我們自己呢?都有。社會的大氣候會影響我們的思想,但說到底還是我們自己,當看到有同學沉迷于花前月下,有同學沉迷于網絡游戲,有同學沉迷于吃喝玩樂。雖然這些都是少數,但他們卻讓其余的多數在心態上發生了變化。他們會認為,“他們活得多瀟灑,多快樂,我們這樣可真是郁悶。”但是想想,他們那是真正的快樂嗎?真的是永久的快樂嗎?
對于學生,什么才應該是真正的快樂?西方有句諺語“智慧是快樂的源泉”。要想擁有快樂,就要先擁有智慧。應該時刻保持刻苦努力地學習,書本中的知識被你掌握了就是智慧。智慧是快樂的源泉,要最終感受到快樂就要去用自己的力量去奮斗,在奮斗的過程中你也會遇到痛苦,但那是得到快樂的必經之路,因為尋找快樂,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事物是矛盾而統一的,在奮斗中慢慢地體會尋找快樂的激情,為了快樂,大家去奮斗吧!
【論快樂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快樂》閱讀答案03-23
博弈論之讀后感04-16
蘇軾《賈誼論》讀后感范文07-07
矛盾論讀后感800字04-16
《史學方法論》的讀后感04-18
《人口論》讀后感作文700字07-14
《老人與海》讀后感:論英雄01-11
《快樂王子》英語讀后感09-01
關于歐洲作品的作文:國富論讀后感01-16
歐洲話題作文:培根人生論讀后感500字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