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物簡史》有感
讀《萬物簡史》有感1
《萬物簡史》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奧秘,在這一段段令人咋舌的文字的背后,是無數個科學家們為追求自然真理的付出。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隨著作者,一同在萬物歷史的長河中遨游著。
書中回溯了科學史上那些偉大與奇妙的時刻,引用了近年來發現的最新科學史料,幾乎每一個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驚人:宇宙起源于一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奇點;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變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坦博士拉火山噴發,噴涌而出的熔巖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10萬人的生命;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
而那些沉迷于科學的科學家們也是千奇百怪: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了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只是看看會有什么事情發生;富蘭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里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地步……
在此之前,我也讀過許多科普名著,但是它們都比不上這一本書,我認為《萬物簡史》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科普類曠世巨著。作者比爾·布萊森用幽默風趣的寫作手法,寫下了一段段精彩的文字,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不像是在枯燥乏味地瀏覽書中的故事,而像是在與作者對話,加入了“比爾·布萊森旅行團”跟著導游乘坐時光機,目睹了歷史上偉大的一幕幕,進行了一次別樣的穿越旅行。文章描寫細膩,把每一位科學家的外貌,動作描寫得格外細致,把每一個偉大的瞬間都用慢鏡頭的形式呈現在讀者的眼前,讓我讀得流連忘返,最后使大家不禁發問:“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我想,這應該就是作者的初衷吧!
正如作者所說:“一個星球,一次試驗。”世間萬物大概都是造物者的杰作吧,讀了這本書,我好像置身在歷史的長河中,去領略這引人入勝的試驗。
讀《萬物簡史》有感2
我們人類到底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會有各種各樣的動物、植物?為什么會有天文、氣象、宇宙?這些問題我不知道問過媽媽多少次,可每次媽媽的回答都不能讓我滿意,心里一直有疑惑。這些問題在今年的暑假里,我終于領悟了,因為我讀了《萬物簡史》這本書!
《萬物簡史》是一部有關科學發展史的書,作者比爾布萊森用幽默風趣的手法描繪出了天下萬物在發展過程中的許多奧妙。從宇宙大爆炸,到黃石火山近幾次的大規模噴發;從觀察檢測曼森隕石坑,到探索史前動物的生活……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鮮!感覺自己仿佛穿越了時光隧道來到了上億年前:灼燙的紅巖地上,爬滿了無數只能用顯微鏡才看得見的單細胞生物!我又進入了侏羅紀——瞧!龐大笨拙的梁龍正在啃食桫欏綠油油的葉子;馬門溪龍正轉著它那小小的腦袋,尋找食物……更讓我忘不了是書中那些科學小故事:科學家林奈把部分動物的名字起成了生殖器的名字;當你睡在床上時,其實有200萬個螨蟲在吃你身上掉下來的碎皮屑!俄國人從1970年開始朝地下鉆孔試圖發現地心的秘密, 20年的鉆孔只不過深入地下12公里,離地心還有5800公里……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我以前總是認為自己生活在地球上是多么的無憂無慮,有用不完的各種資源。原來不是這樣的。書中不止一次的說到“地球是幸運的”,因為我們生活在太陽比較穩定的時代——壯年的紅巨星這一段時期,自身有大量的物質可以讓它以每秒鐘大約400萬噸的速度自由持續的揮霍,用來維持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長和生存。特別是地球上恰好有水的存在,才有了生命。可是地球上的水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如果人類還是象現在這樣揮霍資源,那么若干年后的地球會不堪想象。看了這本書,我明白了,節約用水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保護環境,節約用水,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絕不再浪費一滴水!從此,在學校或是公共衛生間,我看到有人不關水龍頭,就馬上跑過去關上,并且給那些不注意的人講節約用水的道理。在家里,媽媽洗菜時有個習慣,總是先用淘過米的水浸泡下,再用清水沖洗,沖洗后的水再收集起來,可以洗抹布、拖把等等;我還從報紙上收集了一些節約用水的小竅門:在馬桶里放兩塊磚,可以減少排水量;煮過面條的水,可用來洗碗筷,去油又節水;養魚換的水拿來澆花,能促進花木生長等等,于是我經常提醒媽媽也這樣做。特別是我們隔壁的王奶奶家,更是節水的典范呢!他們家里放著一只大大的儲水桶,專門收集“廢水”再利用。洗過菜的水還要洗好幾樣東西,把洗過臉的水再拿來洗腳,最后是倒進抽水馬桶沖廁,特別節約用水!如果每戶人家日常都這樣做的話,我想全世界每日可以節約下來的水量簡直是不可估量的呀。
總之,這本書讓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更懂得了保護地球,保護環境,保護大自然是多么重要,同時也激發了我對科學的熱情和去探究這奇妙的未知世界的興趣,這也是我更加努力學習的動力!
讀《萬物簡史》有感3
從古到今,我們一直在科技的道路上探索。縱觀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視科技的發展?回首過去,看四大發明,獨具鰲頭;看天文歷法,為之驚嘆;覽趙州拱橋,設計精妙;窺《本草綱目》,東方巨典;眺絲綢之路,發展經濟;端青花瓷,揚名海外。是的,沒有科學,我們哪來今天的幸福生活?沒有科技發展,我們哪能坐上高鐵出行?沒有科技進步,我們哪能吃到雜交二號?
在我們這個錯綜復雜的世界里,每個事物隨著科技都在潛移默化的變化著。輕輕翻開這部書,輕盈跳躍的小字符門帶我穿越了時光隧道,來到了上億年前。這是一部有關現代科學發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勝的書,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風趣的筆法,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所發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收入筆下。驚奇和感嘆組成了本書,歷歷在目的天下萬物組成了本書,益于人們了解大千世界的無窮奧妙,掌握萬事萬物的發展脈絡。
書中回溯了科學史上那些偉大與奇妙的時刻,引用了近年來發現的最新科學史料,幾乎每一個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驚人:宇宙起源于一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奇點;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變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坦博士拉火山噴發,噴涌而出的熔巖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10萬人的生命;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學的科學家們也是千奇百怪: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了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只是看看會有什么事情發生;富蘭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里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地步。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萬物簡史》的作者在書中介紹了大至宇宙,小至微粒子的許許多多匪夷所思的現象。
感謝《萬物簡史》的作者比爾?布萊森以生動活潑,幽默輕松的語言把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史產生的歷程展現在讀者面前,同時也將近現代自然科學史巧妙地鑲嵌在其中,讀來令人頓生“閱盡世間萬物萬象,縱橫上百億年上億萬光年”之感。難怪北大前校長許智宏教授在書中的序言中說:“十分樂意向中國的廣大讀者推薦這本妙趣橫生有令人大開眼界的書,希望它能喚起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在他們的心里播種下熱愛科學的種子。”我是一名從小熱愛科學的`青年學生,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真正的記住的知識并不多,我一路驚嘆和感嘆于大自然的種種神奇和奧妙,我與生俱來的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想象力不斷被激發出來。
當然,還要感謝作者和我們分享關于某些科學家的令人詫異又忍俊不禁的奇聞軼事。
《萬物簡史》大大的拓展了我的視野,它引領我去探索宇宙,地球,生命和人類的產生,變化和發展的進程,它使我感受到宇宙,地球,生命和人類的種種偉大和神奇,它讓我對人類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充滿敬意。
《萬物簡史》喚起了我對生命的崇敬之情。生命在它長達四十多億年的時間里,雖然歷經無數艱難險阻和滅頂之災,但是卻能繁衍生息代代相傳,她的光輝史不得不使我從心底升起敬畏和崇敬之情。”
事物的發展和完善是靠著許多人努力奮斗來完成的。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要努力學習科技知識,發明創造更多更好的事物。
讀《萬物簡史》有感4
“生命是一團原子的化裝舞會”,“我們在宇宙的存在是個奇跡”——《萬物簡史》
合上比爾.布萊森的巨著《萬物簡史》,讓我感到意猶未盡,讓我不禁感嘆生命的可貴,存在的美好。心中,無限欣賞,贊嘆......這是一本為萬物寫史,為萬物立傳的書。這本書運用了幽默易懂的語言,講述了現代科學的發展;從浩瀚的宇宙到微觀的粒子,再到幾乎難以解釋的生命及人類誕生和發展奇跡......
在生存空間上,從地球最深的海溝底部到最高山頂,已知生命全部生存范圍寥寥無幾,與浩瀚的宇宙相比,微乎其微。對于包括人類在內的陸地生物而言,就更少了。地球對生命已經很和氣,放眼看看宇宙其他地方,一片死寂。總之,生命在茫茫宇宙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她需要一連串永無休止的好運方能誕生。
生命如此來之不易,值得我們好好珍惜。某小學生因考試成績不好后自殺;某中年海歸博士因工作不順,事業挫折自殺......這一樁又一樁的學歷,讓人看了也不免惋惜。他們不懂生命之貴,遇到重重困難,就輕易放棄了希望與奮斗的動力。對于這些人,我多希望他們能看看路邊石縫之間的小草,看看荒漠中的地衣,學習他們的堅韌,感受他們強烈的求生欲望。你在回頭看看生命進化的歷程,人類血染的歷史,你就會明白人之為人的幸運了!
看完厚厚的《萬物簡史》,作為人類之一的我,覺得自己十分幸運——一切都恰到好處,在茫茫宇宙中,在無邊無垠的時間長廊里,不早不晚地趕上了這一場的生命盛會;同時,我特別感恩生命,給予我所有的一切。知足,珍惜著現在的一切。不論生活給我帶來多大的挫折,我也會昂起頭,對他們說:“這,是生命的贊禮,是對生活最好的回應!”
【讀《萬物簡史》有感】相關文章:
讀《萬物有靈》有感04-12
《萬物簡史》學生讀書筆記01-24
讀《魔戒》有感04-11
讀《飄》有感05-26
讀《活著》有感05-26
讀《簡愛》有感05-20
讀《童年》有感05-15
讀《曹操》有感04-24
讀《看見》有感04-22
讀《母愛》有感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