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寫水調歌頭讀后感17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寫水調歌頭讀后感1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寫水調歌頭讀后感 1
一段千古流傳的佳話,一幅清靜幽涼的美景,一份在外游子的思戀,一腔精忠報國的熱血,在此盡顯,隱藏著一種復雜,一種深邃……
一,明月幾時有
這也許是一種抱怨吧。明亮的月亮什么時候才會有呢?這也許是上天注定的,也許現在沒有明亮的月光指路,但我們心中必須有必勝的信心,黑暗只是暫時的,而光明是無止境的!
不知不覺就到了初二,整天泡在書本中,鉆在題海中,一不留神就迷路了,常常不知這樣是為了什么,到了期末,也就是一張試卷,中考,不是一張試卷嗎?……我感到厭煩,困倦,可憐的寒窗苦讀何時終了啊?
二,我欲乘風歸去
多么美好啊,有輕風做伴,飛往美麗的月球,去一睹清靜幽涼的`美景,躲避人世間的喧囂,一個人獨自享受,何嘗不是一件樂事?
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賦予了自己沉重的壓力,在壓力中幻想倒可以解脫,我向往美麗的月球,不用在書本中深鉆細研,眼里只有美麗的風景,只有屬于自己一個人的小天堂。
三,何似在人間
一個巨大的轉折!我不能相信一個郁郁不得志的臣子能如此樂觀,哪里比得上人間呢?為什么?難道我的幻想就在這一刻必須破滅嗎?
我不相信命運,也不相信真理,我只相信自己,但這次我不得不相信真理,因為我想起了我的親人,我的同學,我的老師,還有那些默默關心我的人,我不能離開他們,我的天堂需要新鮮的活力,人間有真情,冷清的月亮,哪里比得上溫暖的地球?和我溫暖的家?
四,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這是不變的真理。俗話說,天底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沒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一些挫折,隨著年齡的增長,獲得了很多,同樣也失去了很多,其實我們并不必在意,不必煩惱,應該為自己的日益充實而高興。
初二的我更加注重自己的感情,稍有挫折就用眼淚發泄,現在才明白那是懦弱的做法,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壓。我失去了童真,但我獲得了啟迪我人生的知識,在獲得面前,我的奉獻顯得微乎其微,那么,還有什么好悲傷的呢?
五,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多么富有哲理意味啊。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賞這美麗的月光,這是作者樂觀情感的抒發,也隱隱包含著對弟弟的思念,對家鄉的思念。
此刻,我不再幻想,我要在自己前進的道路上立下無數的。旗幟,我不會退縮,更不會放棄,我要笑著面對路中的挫折。即使我有一天離開了我的家鄉,我的心會永遠牽掛著故鄉的土地,有朝一日,定會重返!
寫水調歌頭讀后感 2
我們學校剛剛舉行了一場詩歌朗誦比賽,雖然比賽結果還未知曉,但我還是很高興,因為我覺得每次上臺的都是人生中的一個經歷,是經過無數準備后的一個挑戰,通過這次比賽,我也對蘇軾的《水調歌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蘇軾是宋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我國古代有著多種藝術才能和革新創造精神的'杰出作家,對后世影響很大。《水調歌頭》是一首世代相傳的“仲秋詞”,是作者任密州知縣時寫的,這時,蘇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離開朝廷來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經整整五年了。政治失意加上妻子亡故,弟弟遠在他鄉,詩人內心十分苦悶,于是詢天問月來排解憂愁。
讀過這首詞,我感受到了很多,不愉快的事也隨之消散。人生難免有愁,愁是越想越愁,何不學習蘇軾賞月消愁。皎潔的月光會照到你的內心深處,帶走你的愁苦。你也會享受到擺脫愁苦的輕松之快。李白喜好“舉杯消愁”,我想回味《水調歌頭》是最好的消愁法。
寫水調歌頭讀后感 3
每當我讀起蘇軾的《水調歌頭》時,我都會深有感觸。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首詩寫出了蘇軾對弟弟的思念之情。由此,我也想起了遠在常州打工的哥哥——趙琦。
我和哥哥相差十歲,他和我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記得我四歲那年,我和哥哥在看電視,我喜歡看動畫片,哥哥喜歡看體育比賽,我們倆愛好不同,兩人搶起遙控器來,哥哥一急,他隨手一甩,把正好在吃的方便面作料撒到我的眼睛里,我哇哇哭喊著去找奶奶:“奶奶,我的眼睛看不見了。”奶奶一邊安慰我一邊用清水洗凈了我的雙眼。等我媽媽回來后我把事情的經過跟媽媽講了一遍,媽媽把我拉到跟前,告訴了我和哥哥的`關系。原來,我哥哥不是我媽媽親生的,他是我爸爸和前妻的孩子。媽媽還教我凡事讓著哥哥一點,因為他很可憐,從小就被他媽媽拋棄了。從那以后,我不再和他搶東西了,等我家條件好了一點后,又添了一臺電視機。媽媽常說親情是很可貴的,我們能在茫茫人海中相遇是一種緣分,我會永遠記住這句話。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但愿美好的情景長留人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擁有這一輪明月。這么美妙的詩句,難怪會千古流傳呢!
寫水調歌頭讀后感 4
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深深的寫著他的懷念,想著家人、皇帝的憂愁,通通映襯在這首詩上,最后兩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句,更是顯得凄涼啊!回憶著以前家人一起團聚的日子,現在在這里孤零零的一人,也只能在中秋,跟家人同時看著那顆又圓又皎潔的月亮。但雖然同時看著月亮,卻相隔兩岸,不免感到惆悵。
中秋節,農歷十五日。中秋節就像過年一樣,家人團結在一起,一起在那又圓又大的`月亮下,一起烤肉、吃柚子,還一起欣賞月亮。而看到那皎潔得月亮,不禁讓我們想起了月亮種種的傳說,嫦娥奔月、吳剛砍樹、玉兔搗藥等傳說,我們不妨停下腳步,仰望月亮,說不定可以看到吳剛努力的砍伐著樹木,玉兔“咚咚咚”的搗著藥呢!
如今中秋節又到來了,家家戶戶都高興得買柚子、準備烤肉用具,又在那又圓又大的月亮下,一起吃烤肉、吃柚子,高高興興的團聚一起賞月;全家團聚,宛如過年除夕一起吃團圓飯一樣,團聚一堂,大家有說有笑的,這樣的日子并不多,但只要好好珍惜,會得到很多快樂。比起蘇軾來,我們的中秋不是比他好多了嗎?
寫水調歌頭讀后感 5
我翻開課本,重讀了《水調歌頭》一文。這篇課文雖然極為簡短,但給我的印象卻極深。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透過這幾句詩,我似乎看到了蘇軾臉上的憂愁,他痛恨朝廷之中那種官官相護、勾心斗角的黑暗生活,又想念七年沒見面的弟弟。然而面對這種事情,蘇軾并沒有怨天尤人,卻能把心事托付于明月,寫出許多瑰麗雄偉的詩句,使后人感慨萬千。蘇軾這種“不以已悲”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蘇軾不僅具有“不以已悲”的態度,而且還具有樂觀向上的人生精神,這種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發揚。“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就是說,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悲、歡、離、合,月亮同樣不會長久完美。這句詩體現了詩人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其實,無論處在逆境也好,順境也好,我們都應該像蘇軾一樣,具有這種樂觀的'態度,環境的締造是人為的,而自身對待人生的價值卻是主觀的。不管處在什么環境,只要我們時刻保持著樂觀的態度,皆能處處泰然,不因處于逆境而有所改變,退一步海闊天空。
多少文人騷客因逆境而懷憂喪志,把豪情喪失掉。如唐朝的李賀因受打擊,抑郁而終。反觀蘇軾卻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的樂觀態度。可惜李賀沒有蘇軾的氣度,不能“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況且,李賀這種頹廢的意志必能使人沉郁不振,這對社會乃至個人又有何益?
回眸人生,有些人開始渴望天邊會有不逝的彩虹,人間會不有散的宴席,追尋著近乎完美的人生。然而現實中,心中的完美往往被太多的逆境所代替,生命中常常夾著唏噓的嘆息。其實,逆境何嘗不是一種美呢?它是順境的一種反面外觀。它對順境,不僅是襯托,更是其意義的說明和解釋。人生的真諦,往往不是寄寓“歌舞升平”的繁華,也非蘊寓“平步青云”的愜意,更不在乎“功成名就”的完美。因為這些,給人太多的表象,從而使人有能忍受逆境的磨練。用一顆平常樂觀的心去品嘗人生,讓人生變得豐富多彩。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發的老人是可悲的,我們應該以“不以已悲”的樂觀態度去面對逆境,這樣才會感到快樂。
讀了這篇課文,我懂得了蘇軾所謂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的含義。他能有偉大的事業,實際上是他不怨天尤人,時時貢獻自己,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的結果。我們也應如此,時刻保持“不以已悲”的樂觀向上的人生精神。
寫水調歌頭讀后感 6
觸過泛黃的紙張,清熏的墨香,在指尖索繞。千古絕唱,一拔心碎,兩行淸淚,攝魂的文字,殘余著幽然的哀痛的溫存。輕撫,哦!那不是如水的月,而是你心中那點破碎的慰藉……
秋天的夜,靜謐而安詳,融掉了所有的不安。柔柔的銀輝浸沒了你的全身,任涼風聽亂了頭發,卻拂不亂心中的牽掛。憑欄遠眺,泛光的湖面與天邊的皓月相交織,唯美的弧線、浪漫的光點,你醉了,眼睛卻空洞地望著皎月,以此寄托哀思。怎奈,一泓秋水,一輪碧月,載不動,你心中的愁苦。于是你頹然地合上了雙眼,一滴晶瑩悄悄在你眼角滑落,雋永的詩篇就此落成——《水調歌頭》。蘇軾,你一代偉人,傲人的才華閃越千古,可是當你執筆刻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時,該是怎樣的心碎……
月亮在彩云的`追逐下,吃力地爬了一截距離。出于眷顧,月亮把自已裝扮得很圓。地塘上,孩童們揮舞著手中的燈籠,于是,橘黃的燭光在嬉戲聲中泛開,鞭炮也歡快地唱起了歡慶中秋的歌謠,響亮且暢快,在每個人嘴角漾起笑容,看著家人的微笑,突然覺得自已與蘇軾產生了共鳴“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啊!家人永遠是最溫馨的字眼,既然蘇大詩人能夠在孤獨中尋找遙遠的寄托,那我們更應該珍惜眼前的家人……
在此祝大家20xx年快樂
寫水調歌頭讀后感 7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能啟發人的聯想的,一鉤新月會讓人聯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會讓人聯想到美好的圓滿生活,月亮的皎潔簡直被詩化了,蘇軾是一個性格氣質很浪漫的人,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著那團圓美好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猶如長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間自由地飛翔著。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平凡的氣魄,他熱愛人間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月光起舞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他終于讓人世的思想戰勝了。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固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也有被烏云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難有十全十美之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很有哲理意味。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是美好的樣子,共嬋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既然人間離別是難免的,那么要求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系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但愿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于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這一句是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這首詞仿佛與明月對話,在對話中探討人生的意義,既有量趣,又有情趣,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向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至今還能給我們以健康美學的享受。
寫水調歌頭讀后感 8
天杯地盞,望月盈懷,何以得世間大自在。——題記
丙辰中秋之夜,蘇軾醉酒,作出了轟天動地的水調歌頭一詞。
這首詩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隱約中我們可以讀出他的苦悶與欲求解脫的情緒,結尾又以豁達奔放的氣概來收筆,意蘊非常。
了解蘇軾的人不難知道,蘇軾是一個樂天派,可以說他這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一次偶然機會他得到了歐陽修的賞識,從無名小卒變為了廣為人知,可隨后接踵而至的卻是他父親和妻子去世的噩耗,自此他抑郁了許久。再入朝廷,每次因為提的建議損害了一些人的利益,從而一次又一次地被貶。可他沒有一蹶不振,竟把貶謫當成了自在游!天生樂觀的他在豪放派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終于,一個中秋節的夜晚皓月當空,銀光瀉地,蘇軾想起了分別七年的弟弟蘇轍,思念之情溢于言表,開口就是一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再次轟動了詩詞界。自古以來,文人喜歡借月抒發自己的鄉愁,只有蘇軾筆下的月,最曠達,最灑脫,最浪漫,最悠遠。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人深陷泥潭,無法自拔;有人為了尋求所謂的'解脫,不惜傷害自己的身體來分擔精神上的痛。失意是常事,我們不應那么悲觀,當你不知所措時,不妨想一想蘇軾這個北宋的大詩人。即使經歷刀山火海,他仍將信念掛在心中,始終有著別人可能無法理解的曠達胸懷。破而后立,生機無限,心懷天下,希望永存。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寫水調歌頭讀后感 9
蘇軾這個大詩人寫的詞呀,相信大家也讀過不少吧,不過最著名的,就是這感嘆人生的《水調歌頭》了,它唱成歌可好聽了!
要問我最喜歡哪一句,當然就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千古名句了。人生其實就像蘇軾筆下寫的那樣,有淚水,有歡笑,有分離,有團聚,就像天上的月亮,不可能時時圓滿。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是坑坑洼洼,有平坦的歡笑,有凹凸不平的憤怒與悲哀。我們要從容地面對微笑,堅強地面對哭泣,因為將來還有更多的困難在等著我們,如果我們連小時候的小問題也對付不了,那長大之后我們不是要被困難壓倒了嗎?
這句詩的下一句,就更令人深思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經典的思鄉詩句,看來一個人無論到哪里,也忘不了故鄉,那個生我養我的地方。因為那個全世界都能看到的明月,是游子心目中的.故鄉。月亮好比我們的人生,我們出生的地方就是月亮的開始,而千里之外的任何一個地方,也和我們共有著同一個月亮,月亮啊月亮,你把我說的話帶到我家去吧!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每當聽到這首歌,我心里就激起了激動的浪花——這是詞人望月嘆人生啊!
寫水調歌頭讀后感 10
明月仿佛是人們寄托情意的對象,古往今來,曾有那么多的詩人對月吟詠自己的心思,有那么一位詩人,他樂觀,他擁有擴大的胸襟,他就是蘇軾。
他在密洲太守任期中,由于當時是王安石改寫,所以他在政治上遇到壓制,所以很悲傷,于是,他舉起酒杯,詢問青天,今天是哪一年,他認為那皎潔的月光,是自己精神的家園,然而真要氣絕人世,飄然而去,他有一些猶豫于是,他又寫下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來含蓄的`闡述自己的矛盾心理。
看到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的掛在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們,他想為什么月兒不該對人們又怨言,為什么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但轉念一想,人固有悲歡離合,月固有陰晴圓缺,自古以來就難十全十美的是。既然如此,有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憂傷呢?于是,就寫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陽圓缺,此事古難全。他把對友人的思念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來寄托,雖間隔千里,但同在一個藍天下,所以就會很樂觀了。
思念總在分手后,在如今這個繁華的城市中,有幾人有過思念之苦,蘇軾疼愛弟弟,但他樂觀,闊達,不會因思念而批判。
寫水調歌頭讀后感 11
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節,為作者醉后抒情,懷念弟弟蘇轍之作。
全詞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象,緊緊圍繞中秋之月展開描寫、抒情和議論,從天上與人間、月與人、空間與時間這些相聯系的范疇進行思考,把自己對兄弟的感情,升華到探索人生樂觀與不幸的哲理高度,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的美好祝愿、無限熱愛。
上片表現詞人由超塵出世到熱愛人生的思想活動,側重寫天上。開篇明月幾時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詩意,通過向青天發問,把讀者的思緒引向廣漠太空的神仙世界。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以下數句,筆勢夭矯回折,跌宕多彩。它說明作者在出世與入世,亦即退與進、仕與隱之間抉擇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態。以上寫詩人把酒問月,是對明月產生的.疑問、進行的探索,氣勢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幾句,寫詞人對月宮仙境產生的向往和疑慮,寄寓著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寫詞人的入世思想戰勝了出世思想,表現了詞人執著人生、熱愛人間的感情。
下片融寫實為寫意,化景物為情思,表現詞人對人世間悲歡離合的解釋,側重寫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三句,實寫月光照人間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兩句,承照無眠而下,筆致淋漓頓挫,表面上是惱月照人,增人月圓人不圓的悵恨,骨子里是本抱懷人心事,借見月而表達作者對親人的懷念之情。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三句,寫詞人對人世悲歡離合的解釋,表明作者由于受莊子和佛家思想的影響,形成了一種灑脫、曠達的襟懷,齊龐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為社會現象的人間悲怨、不平,同月之陰晴圓缺這些自然現象相提并論,視為一體,求得安慰。結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轉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包括自己的兄弟),發出深摯的慰問和祝愿,給全詞增加了積極奮發的意蘊。詞的下片,筆法大開大合,筆力雄健渾厚,高度概括了人間天上、世事自然中錯綜復雜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飽含感情。
這首詞是蘇軾哲理詞的代表作。詞中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永恒的宇宙和復雜多變的人類社會兩者的綜合理解與認識,是作者的世界觀通過對月和對人的觀察所做的一個以局部足以概括整體的小小總結。作者俯仰古今變遷,感慨宇宙流轉,厭薄宦海浮沉,在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的意境氛圍中,滲入濃厚的哲學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達到了人與宇宙、自然與社會的高度契合。
寫水調歌頭讀后感 12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幾天,因天氣連續陰雨等諸多原因,心情略感低沉,閑暇之余,翻看了書柜中部分唐詩宋詞藏書,研讀之余,頗有感受,尤以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更引共鳴。這首詞創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時年作者四十一歲,任密州太守,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同,自請外任,及和其弟蘇轍的別離,致中秋對月之時,憂郁愁悵之感油然而生。然而作者并沒有就此消沉,而是以堅定的信念和毅力克服了消極悲觀的情緒,并以超然的熱情,直抒了對生活的熱愛。整首詞富含人生哲學之大意境,上篇主要抒發作者的心境和思想矛盾過程。表現出“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的樂觀情緒。下篇主要抒發對親人的懷念之情,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來安慰自己,并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境界結束全詞,向人們展示了現實而充實的生活是快樂的,不要刻意地去追求名份。世界上不可能有永遠圓滿的事情,人生有歡聚,也必然有離別;有順意也必然有失意之時。這是自然界的發展規律,這種規律通過作者筆下的文學意境表現出來,顯得尤為美好和生動,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細膩而真切的感受,讓我們從心靈的深處去感悟這首詞的精奧。但愿網絡中的博友們如詩人所述,身體健康,生活灑脫,雖遠隔千里,卻共享一輪明月,在彼此的友情與關愛中享受無盡的快樂與溫暖。
寫水調歌頭讀后感 13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眾所周知,這首詞是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欣賞一首古詩詞就要了解它的寫作背明月又圓,人間卻少團圓。這月亮又如何與人作對,又在這圓月來擾擾親人們相連系的心嗎?月有圓缺,人有離合,人世本沒有十全十美的事,這是永遠的缺憾,希望親人們能永遠幸福安康。沒有永遠的.圓月,沒有不散的團聚,沒有完美的人生,也許這就是自古以來不惡作劇,弟弟,你快回來,把我的思念帶回來……
寫水調歌頭讀后感 14
蘇軾出生于一個詩的家庭,從小在詩的渲染下長大。爾后,他開創了一個新的流派――豪放派。存詞三百四十多首,表現味題材新、形式新、風格新。他的詞中透露出那種豪壯、雄渾的風格和氣派。
《水調歌頭》描述的是,時逢中秋佳節,蘇軾苦悶失意,與弟弟蘇軾已有七年未見,客中思親。便唯有把酒對月,抒其心中的憂郁惆悵。蘇軾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現實了他豪放的性格與不凡的氣魄。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句話把對明月的贊美與向往更推進了一步,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蘇軾在天上,人間徘徊的矛盾與難以抉擇的心情,表明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向往。詞從幻想上天寫起,寫到這里又回到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我欲”、“又恐”、“何似”,顯示了蘇軾對感情的`波瀾起伏。
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時多么遺憾的事呀!詩人埋怨明月,這時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示了對于不幸的離人的同情。
如此前小序所說,這首詞表達了對弟弟的懷念之情,但不限于此。“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可以說是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之夜,對于一切經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寫水調歌頭讀后感 15
面向黑夜遙想千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楚楚凄涼。這時的我尤為欽佩你——東坡居士。“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古往今來又有多少賢人雅士能擁有你這樣的豁達胸襟?
滿目的星斗有你的身影,我嫉妒你的豁達。千年之前,你曾望月質疑:“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你滿臉的清澈,清澈的令人心碎。因為你的才華橫溢,因為你真正的君子的作風遭到所謂“文人騷客”的排擠,你與親人分隔兩地。那又如何?你依舊如白蓮一般清幽,世間的污濁只襯得你更加的幽香。你望月表達著你的豁達,衣帶微散,你隨影而舞。而我卻看到了那張微笑面具下的悲哀,無奈,討厭這惡俗的世界。
現在在我的身邊有四位真心的朋友,家人雖不在,卻不缺少關懷。我十分的幸運。十分的珍惜我現在的一切。天空中有一顆紅色的星星仿佛是你的無奈,你又在無奈什么?
“月啊!我仰望著你,你給我雙倍的光芒,為什么你離我這樣的遠?為什么只給我著清涼的光?你難道也嫌棄我子瞻渾臭的凡胎么?”
不!你是清澈的!白蓮是你的化身。你并非圣人又怎會沒有喜怒哀樂?你的心中也有著思念。“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月兒高高掛為的是令全天下的思鄉之人的懷念得到寄托。所以我月兒將你的祝福給你的.弟弟。
千年的聲音流回現實,思緒如潮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媽媽、爸爸、妹妹,你們在看天嗎?你們望著這如水一般皎潔的月了嗎?你們收到我的思念了嗎?
你的豁達,你的樂觀透過詩詞淋漓盡致的展現。我嫉妒你的豁達,因為我同樣仰慕你。從你的詞中我讀懂了你,讀懂了你的豁達你的郁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又安撫了千年以來多少游子的心?在仰望你的人中,我只是其中一個,真正體驗過才知道,所以你的思念我懂了。
寫水調歌頭讀后感 16
這首《水調頭》深深地寫下了蘇軾對家人的思念,對皇帝的思念,通通映襯在這首詩里,最后兩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顯得凄涼啊!想起了以前家人團聚的日子,如今在這里孤零零的一個人,也只能在中秋,與家人同時看著那又圓又亮的月亮。可是,盡管同時望著月亮,卻相隔兩岸,不免憂傷。
農歷十五日的中秋節。就像春節一樣,中秋節家家戶戶聚在一起,在那個又圓又大的月亮下面,一起烤肉,一起吃柚子,一起賞月。而且看著那皎潔的月亮,不禁讓我們想起了月亮的各種傳說,嫦娥奔月,吳剛砍樹,玉兔搗藥,等等傳說,我們不妨停下來仰望月亮,也許能看到吳剛努力砍樹,玉兔“咚咚”搗藥!
現在中秋節又到了,各家各戶歡聚一堂,喜氣洋洋,喜氣洋洋地買柚子,準備烤火用具,又在那個又圓又大的月亮下,歡聚一堂,喜氣洋洋地吃柚子,喜氣洋洋地團聚賞月;全家團聚,就像過年除夕一起吃團圓飯一樣,大家歡聚一堂,這樣的日子并不多,但只要好好珍惜,就會有許多歡樂。與蘇軾相比,我們的中秋不是更好過他嗎?讀《水調歌頭》有感9
不知道大家對詩詞的感覺是什么,但是想到我的感覺,莫名的感覺自己有點膚淺。因為我是否喜愛一首詩詞,首先會看著首詩詞給我的第一印象。
這首《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是我在高中時做語文詩詞題碰到的。當我第一次讀這首詞,第一印象就是:哇!每一句都好優美。當我讀第二遍時,我便被這首詞的描寫所吸引。這首詞描寫景色之美,在我的'眼前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的山水畫卷:在一片落日余暉之中,蘇軾卷起繡簾眺望,快哉亭下,水天相接,碧空如洗。蘇軾望著亭外的美景浮想聯翩,回憶平堂山的江南煙雨,杳杳孤鴻。再次眺望,水面千頃,十分明凈。如翠山巒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濤洶涌,有一位白頭漁翁駕著小舟掀舞,出沒于風濤之間。虛實結合、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大開大合,展現了一幅浩闊雄壯、水天一色的自然風光。
豪縱酣暢,氣勢磅礴,蘇軾在全詞酣暢淋漓的表現出了曠達豪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你個宋玉,著實可笑。你不了解莊子的風是天籟之說,硬要說什么風有雌雄。之后又發出感嘆:“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一個人只要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處之泰然,享受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到此,我便被蘇軾所表達出的精神所吸引。他將自己具象化為一位白發老翁,奮力地搏擊風濤。以“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這一豪壯之語表達出自己的人生態度:在逆境之中,保持浩然之氣,剛直坦然,你又何怕一陣小小風浪?
寫水調歌頭讀后感 17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沒有蘇軾把酒問青天的豪爽,我也沒有蘇軾對月宮的豐富想象,但每當我走在大學校園里,抬頭望到天上的明月時,明月就像有意似的,總讓我回想起故鄉的點點滴滴!
我的`故鄉在南方,有一條寬闊而且美麗的河流過故鄉。故鄉的人都管她叫母親河。故鄉的人在河的岸邊修建了許多供人們休憩乘涼的小廣場。
記得在我讀高中的時候,我的學校就在河邊。在高考復習的那段時間里,我經常在天氣好的夜晚,在晚修結束后,一個人來到小廣場,靜靜的望著空中的月亮出神。
月亮仿佛就有這樣神奇的效果,她能讓我心情平靜,她能把我身上的壓力陡然卸去,她能還我一個愉快的心情。她不會生氣,她更不會發怒,她只會帶著她甜美的微笑默默的注視著你!這時你仿佛覺得這月亮似乎是為了你而變得愈加的明亮了!
又一次,我獨自走在這位于異鄉的大學校園里,我抬起頭,看到了天上的月亮,我想到了蘇軾,我想到了故鄉那明亮的月亮,我想到了……
【寫水調歌頭讀后感】相關文章:
蘇軾寫水調歌頭時的背景06-04
水調歌頭作文09-25
《水調歌頭》蘇軾07-20
水調歌頭的意思09-14
水調歌頭 原文08-16
《水調歌頭》說課稿08-20
《水調歌頭》的全文01-20
水調歌頭原文06-26
水調歌頭教案07-28
《水調歌頭》精選試題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