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山下的花環》讀后感(通用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山下的花環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山下的花環》讀后感 1
再次的感動在激動和震撼的情緒下再次捧起這本書,把它一口氣看完。這是一部感人肺腑的小說,掩卷回味,我好像也到了那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通過那濃濃的戰火,我看到了一個個最可愛的英雄,他們那樣光彩高大:連長梁三喜無私奉獻,舍己為人;副連長靳開來豪爽大度,身先士卒;戰士薛凱華胸懷大志,才華過人;軍長“雷神爺”嫉惡如仇,一身正氣;愛開小差的趙蒙生經歷了戰場中血與火的洗禮,最終為戰爭的勝利立下了大功。
為我們廣大塑造了一群既保持著我們軍隊光榮傳統,又具有八十年代鮮明色彩的當代軍人和普通群眾的英雄形象,在矛盾、對比中寫出了人物性格的鮮明特征。作者著力描寫的是九連連長梁三喜與指導員趙蒙生。他們兩個人一個是老區人民的兒子,一個是將軍的后代,歷史使他們曾經生活在一起。吮著同一個山村母親的奶汁長大,但是曲折而復雜的生活環境使他們在經歷了截然不同的生活遭遇之后又走上了共同的戰斗道路。在緊張、艱苦的備戰時刻,帶著“曲線調動”的目的來到九連當指導員的'趙蒙生,既經受不住連隊摸爬滾打的訓練之苦,也吃不消連隊單調簡樸的生活之苦,完全陷入了個人主義的泥坑不能自拔。
而出生在沂蒙山區老根據地的農家子弟粱三喜是個忠于職守、帶兵嚴格的連長。他寬厚通達、質樸剛毅。面對新任指導員趙蒙生心神不寧、不負責任的表現,他意識到自己肩上的重擔,決心有一次放棄回家探親的機會。當他得知趙蒙生在臨戰前夕拿到調令,要臨陣逃脫時,他怒不可遏,破例訓斥了趙蒙生一頓。在他的身上始終保持著勞動人民艱苦樸素的本色,為了給爹爹治病,他負債累累,一聲不響;他唯一的“財產”就是一件用塑料袋裝著的新軍大衣,這是他為自己萬一犧牲后留給妻子改嫁用的“禮物”為報效祖國和人民,他立下以身殉國的誓言。
戰場上,他身先士卒、英勇奮戰,最后為掩護戰友而壯烈犧牲。在他犧牲之后,留下的欠賬單和遺書交代了兩件事:“人死帳不能死”,要家人用撫恤金還清債務;希望妻子韓玉秀改嫁。對國家沒有提出任何一點的要求。這些細節的描寫,把梁三喜高潔的情操、傳統的美德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是一種令人蕩氣回腸的陽剛之氣,也是一種民族志氣。他的母親梁大娘和妻子韓玉秀是兩個感人至深的農村婦女的形象。當她們得知梁三喜犧牲后,到前線奔喪,未來節省路費,婆媳兩人竟然徒步走到軍營;在處理兒子的后事時,這位偉大的母親恪守兒子的遺言,一次償還了親人生前欠下的債務;生活艱難卻拒絕一切的饋贈。表現出了老區人民克己奉公、深明大義的崇高品德,也進一步地拓展了作品“位卑未敢忘憂國”的主題。雖然是再次翻看這本書,但是每每都被這些細節感動得熱淚盈眶,仿佛自身回到了那真實的現場,又由此生發開許多的感慨和想法。當看到連長梁三喜那封遺書時,我的淚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下來。你聽他說:“秀:我除了給你留下一張帳單外,沒有任何遺產留給你。幾身軍裝,摸爬滾打全破舊了,唯有一件新大衣……”你再聽他說:“人窮志不能短。
再說我們的國家也不富,我們應多想想國家的難處!”都說“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可這封家書,價值何止萬金?一個老區人民的優秀子弟,一個鐵骨錚錚的好戰士,他難道不懂得生活的享受,他難道不懂得生命的可愛,他難道不懂得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和珍愛自己的家庭嗎?
但是當他把祖國的利益放在首位時,就毅然放棄了許多人舍不得放棄的東西。在和平年代也有無數的英雄。在2008年那場突然來臨的汶川大地震中,我們也看到了我們中國人子弟兵在災難面前不顧一切,英勇奮戰的熱血場景;也看到中國人民是如何自強不息,百折不撓;如何團結一致重建家園的感人畫面,真的,他們無愧是時代英雄。
同時在北京奧運會賽場上,在那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看到了中國運動員如何用自己的汗水和淚水,讓那一面面承載著所有中國人驕傲、自豪與夢想的五星紅旗,在嘹亮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是運動員們通過他們頑強拼搏,勇往直前,永爭第一,讓我們挺起胸脯告訴世界:我們中國是富饒而強大的!他們也無愧是時代的英雄。
無論是作品中的英雄還是現實中的英雄,他們的事跡應該給我們任何一個國人都以鼓舞,都以力量,教我們奮發,催我們上進,使我們懂得做人的尊嚴,懂得了如何做一個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秉承他們的優良品德和傳統,發揮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在廣大的教育長線上作出應有的貢獻,做一名無愧于國家和人民的“英雄”。
《高山下的花環》讀后感 2
一口氣讀完李存葆的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小說中的主人公梁三喜、趙蒙生、靳開來、雷凱華等英雄人物的光輝形象總是在我的眼前浮現。剎那間,英雄群象幻成朵朵鮮花,它們吐露著醉人的芬芳,孕育著甘甜的碩果。這篇小說寫的是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某部九連的英雄事跡。作者以酣暢的筆墨,描繪了那浩氣貫長虹的自衛反擊戰的戰斗場而,以烈火般的激情,謳歌了人民戰士英勇殺敵,壯烈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
我過去讀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時,感到浴血奮戰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志愿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那么,今天讀完《高山下的花環》之后,我又深深感到那些日日夜夜守衛著祖國邊疆的解放軍戰士,也是我心中最可愛的人。我愛英雄連長梁三喜,這位來自沂蒙山區的子弟兵,是吃革命老媽媽梁大娘的乳汁長大的。
他身上休現著中國人民勤勞、勇敢、刻苦的美德,他無私地獻身于祖國和人民。從他放棄休假、野營訓練到犧牲前留下的欠賬單,我們看到了他含辛茹苦,忍辱負重,帶兵有方;從他在戰場上身先士卒,穿插敵后,浴血疆場,以身許國,我們看到了他的高風亮節和瑰麗奪目的愛國主義之光。作者通過樸實的故事,刻劃了“一個有性格的人物”,這是對民族之魂的呼喚與禮贊。我愛英雄指導員趙蒙生。他是革命的后代,將門之子。
在這個充滿著錯綜復雜的'矛盾的社會里,他雖然產生過“曲線調動”的錯誤想法和行為。但是通過戰爭的洗禮,他埋葬了個人主義思想。當他鉆進敵人暗洞,拉響一捆手榴彈時,便越過了對人生最嚴峻考驗的生死關。戰爭勝利后,他拒絕“母愛”,沒有回到花紅柳綠的大城市,而是留在滇邊哨所,俯視著群山,監視著敵人的動向,成為“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典范。
作者面對人生,開拓未來,通過尖銳的矛盾沖突,向我們揭示了一條真理:人世間還有比金錢和權勢更珍貴的東西—民族之魂!我還愛靳開來、雷凱華等烈士。他們崇高的革命情操將留芳萬世,永垂不朽!正象雷軍長所說:“我們的民族是偉大的,這就是偉大之所在!我們的事業是有希望的,這就是希望之所在!魯迅說‘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梁三喜他們,真正稱得上是我們的民族之魂!”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了《高山下的花環》這篇振奮人心的小說,抬頭望著窗前爸爸栽培的那盆牡丹花,正在含苞欲放。
通過水晶般的玻璃窗,極目河山,無限春色,我情不自禁地吟哦著這樣兩句詩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愿祖國大地上千千萬萬朵鮮花一起為勇士們開放!
《高山下的花環》讀后感 3
暑假期間,爸爸給我推薦了一本書,名子叫《高山下的花環》。他對我說:“兒子,這是爸爸上學時讀過的一本書,寫于一九八二年,時代特色非常濃郁,你也了解一下。”然后便將書以不看也得看的方式塞給了我。
剛開始讀的時候,我還不以為然,但當我讀到第五十三頁的時候,我突然感到心里很沉重——一名戰士犧牲了!
故事的背景是對越自衛反擊戰,這是我從來沒有了解過的歷史。上文中犧牲的戰士是司號員金小柱。在連隊執行穿插任務時,為減輕炮排戰友的負重,自己背了四發八二無后座力炮彈,在到達預定地點后,便一頭栽倒在草叢中——他被活活地累死了!這是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的第一名犧牲的戰士,我的心里感到很不好受,金小柱還不滿十七歲,只比我大六歲啊!再想想自己,不說家務活干了多少,上學放學還得媽媽接送呢,真是羞愧!本文的主角是農民出身的連長梁三喜和將軍的兒子——連指導員趙蒙生,以及同是平民出身的副連長靳開來等。最后,曾經一度想避開戰爭,怯戰厭戰的趙蒙生活了下來,而梁三喜和靳開來都犧牲了。當然,經歷了鐵與血洗禮的趙蒙生,也成為了英雄。
昔日的戰爭已離我遠去,因為種種原因先烈們的英雄事跡和他們創造的歷史也逐漸成為了我們新一代學生知識的盲區。用爸爸的話說:你們這一代人啊,已經忘本了!我不太理解爸爸的話,但我覺得這是一本好書。
書的`內容太精彩,太催人淚下了,憑我一個小學生的能力,根本就形容不出來,如果大家有機會,就看一看這本書吧。
最后,用書中的一段話作為這篇讀后感的結尾:置身于敵人的碉堡之下,我才深深地感到,這里已絕對沒有啥將軍后代和農民兒子的區分了,我們將用同樣的血肉之軀,去承受雷,去承受火,去撲向死神,去戰勝死神,一起用熱血去為祖國寫下捷報!
《高山下的花環》讀后感 4
前日飯后看了《高山下的花環》,次日看了原著小說,補充了很多電影未能提及的細節,應該說電影更震撼,原著更完整。跟朋友說現在看書觀影很難哭了,不知是淚點高了還是被自己存在之外的支撐點束縛住以至于離真實的生命漸遠,好在這部影片我終于哭了。
先說梁大娘。大娘已是風燭殘年,起伏的皺紋和彎曲的身體上布滿夜的陰影,佝僂讓她顯得格外弱小,這是她送走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孩子了。印象里這樣孤寂、清冷與悲戚的氣息多少都會招人同情與憐憫,可這位老人面容里沒有老無所依的不安與孤獨,沒有絲毫的悲戚與茍且,還不忘用莊稼人樸實的話語安慰她不知是軍長的父親。老人究竟承受了多少苦難才戰勝了人世間這般悲痛離合?
大娘端起酒杯對軍長說的那段話讓人眼淚止不住的流,有誰比一個沉默的老人看得更明白更高遠?現在看來,在大娘面前,整日吐槽的我們年輕一代不過是一群自以為是的小白臉。一位逆來順受的底層女性對信念高于自己的詮釋特別是在現在這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文化里是多么地讓人羞愧和嘆服。從后來她給蒙生的信里我仿佛看到托爾斯泰在說,哪里沒有樸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談不上偉大。
玉秀。為三喜持家育女,給老人養老送終。結婚這么多年相聚不到90天,沒有絲毫抱怨與不甘,滿屏的理解與惦念。就連哭也是一個人悄悄的,中國女性這種忍辱負重同甘共苦的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她那么美,才二十四歲,讓人心疼。感謝作者給了她一個有歸宿的結局,讓讀者還有一絲慰藉。想到這句話來描述她:過去,真善美常常分道揚鑣,到今天,才在她身上得以協調。
炮排長老靳,說是悲情好像總少了點什么,印象中這種人在彈盡糧絕的刺刀比劃中至死不停歇更符合他的臉譜,猜想作者這樣寫是想讓人更多關注他的生前——到底應該怎樣對待講真話的同志?保護還是教育,聽取還是打壓,不理不睬還是至死不放過,這真是個問題。有些真話不懷好意,有些真話讓人難堪,有些真話直指要害,有些真話不是時候,有些真話沒人相信,但總體說來真話越來越難聽到了。就像凱華在遺書里談到的,祝愿爸爸永遠發揚“甩帽”精神。希望自己可以做一個多講真話更聽得進真話的人。
趙蒙生,硝煙的沂蒙山下出生的孩子,這個溫情赤誠有些靦腆稚氣的書生。在戰場上以同歸心端掉敵人藏身洞穴的那一刻,他忘掉了生死。哦!也許還要早些,他的血性被激活是在軍長拿他做教材當眾罵懦夫的動員會上,在表決心吼著刺刀見紅的隊列前,在坐立不安淚水在眼睛打轉的連部里,在告訴連長想找戰士們談談的委屈中。連長開心的想,那是多么快速不容等待地成長,誰不是從年輕一步步過來的呢?
我永遠無法忘記指導員摸著小金父親的手肘說“我們將來一定很好安排他”時深情無措的面容,那側臉像極了一個做錯事的孩子;無法忘記他小心翼翼地為盼盼放下奶粉和桔子汁兒的輕輕模樣,他掩蓋不住的扭捏與不安;無法忘記他捧起撫恤金和賣豬錢時顫抖的雙手叫一聲大娘,是不能承受的生命彎曲了他的膝蓋…英雄在保家和衛國之間選擇了后者,英雄死后,他的家人誰來庇護?
不知怎的我重讀了《一個人的百年》,那是感慨自己的老師在千年未遇之大變局中有尊嚴地活了百年。像結尾寫的那樣,“一塊對惡沒有激烈反抗卻有持久拒絕的石頭,一塊對善沒有悲壯獻身卻有耐心執著的石頭以她不絕的微光爍傷我正在死去的心”。也許英雄的時代早已過去,日常生活的重負與擔當落在每一個人的身上,那些像大娘一樣舉重若輕的人讓生命看到了希望。
《高山下的花環》讀后感 5
我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看抗戰題材的書了,也許是在這安然的日子里待久了,且又出生在和平年代,戰爭離我過于遙遠,偶爾看起也是在抗戰影片或者歷史課上。所以當我坐下來,真正翻開了這本書,我發現,平凡的日子突然變得彌足珍貴。
《高山下的花環》講的是一個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故事。解放軍部隊宣傳干事、富貴子弟趙蒙生一心想調回城市,直線調動不行,就只好曲線調動,他憑借母親的權力下放到九連任指導員,此時九連連長梁三喜已收到回家探親的批準,梁三喜的妻子玉秀即將分娩,可梁三喜看出了趙蒙生不安分,他放心不下連里的工作,遲遲不肯回家探親。另一邊,口快直爽的靳開來早已看不慣心不在軍營的趙蒙生,他一邊責怪梁三喜過于袒護趙蒙生,一邊為梁三喜延遲回家探親感到忿忿不平,催促梁三喜趕快回家探親。這時趙蒙生從母親那里得知軍隊就要打仗了,他愈發焦急和苦惱。而梁三喜也從趙蒙生的行為中猜到可能是要打仗了,所以他又一次推遲了回家探親的計劃。果然不久九連就收到了趕赴前線的命令,梁三喜也被迫又一次放棄回家探親的機會,但此時趙蒙生卻突然收到回城的調令,眾人嘩然,唾棄趙蒙生臨陣脫逃的懦夫行為,最終趙蒙生還是在梁三喜的指責和輿論壓力下被留了下來,戰士從容擦槍和趙蒙生焦急踱步的場景形成了鮮明對比。另一邊趙蒙生的母親吳爽憂心于兒子的情況,不顧戰況緊急,動用自己的身份將電話打給了雷軍長,請求他將自己的兒子調回來,雷軍長大怒:“走后門竟走到我流血犧牲的戰場上了!”雷軍長當著戰士的面嚴厲譴責了這種行為。至此趙蒙生真正地被推上了戰場。在這場戰爭中,九連擔任穿刺任務,許多戰士英勇犧牲了,副連長靳開來為解決戰友飲水問題,在砍甘蔗時踩中地雷,不幸身亡;雷軍長唯一的兒子小北京在扛炮擊敵中被射中,身亡;而九連連長梁三喜也因救趙蒙生而死,趙蒙生則在梁三喜遺體上發現了一張欠賬單……戰后,在烈士家屬慰問時,梁三喜的母親和玉秀用攢來的錢和撫恤金還清了梁三喜的欠賬,高尚的品德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故事的最后,眾人站在白色花圈圍住的遺像前,悼念著亡靈。自此我才明白這本書書名的含義——花圈連成的高山下的花環。
這部色彩悲壯的小說,贊美了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塑造了很多偉大的英雄角色。
連長梁三喜是一個典型的正直好人角色,他受到戰士的愛戴,也率先沖鋒陷陣。他總是十分友善,不忍心責備趙蒙生,在最后也因救趙蒙生而死。但他的死亡,徹底震醒了趙蒙生,讓趙蒙生從和平安逸的城市,看到了殘酷真實的戰場和不朽英勇的戰士之魂。
趙蒙生的轉變可以說十分的大,他剛來的時候一個連有多少人都不知道,滿心就是調回城市,生活打理也依賴年紀小的小柱子,可隨著越來越接近戰場,他不再膽怯懦弱,一身孤注一擲的憤勇,在梁三喜為救他身亡時,他的憤怒徹底戰勝了恐懼,他拿起機關槍和炸藥,怒吼著沖向了敵人。在戰爭結束后,他漸漸蓄起了胡子,像梁三喜一樣處理著連中的事物,他為靳開來理應得到卻未得到的功勛勇敢地與上級對峙,我在他直言不違的身上,又仿佛看到了靳開來直率的影子。趙蒙生大抵是半路出家的英雄,前文他在一堆不懼生死的戰士面前顯得這么格格不入,他害怕死亡,一心逃避戰爭,但他卻在后來面對戰友的尸體時發生了轉變,最終他在梁三喜的幫助下,褪下了平庸的外衣,露出屬于戰士的'瑰麗的靈魂,我想,趙蒙生會永遠記得那個拿機關槍沖向敵人的自己,他射殺的不只有敵人,還有那個懦弱的趙蒙生,他自此獲得新生。 戰后,趙蒙生接待了梁三喜的妻子和母親。玉秀和梁三喜的母親是兩位瘦弱的女性,她們因為梁三喜的死顯得分外憔悴,可當她們從縫得密密麻麻的口袋里掏出零零散散的620元,在場沒有人不為之動容。在全文中,她們都無聲地支持著梁三喜的任何決定,毫無怨言,甚至在梁三喜犧牲后,幫他還清了欠款,她們用瘦弱的身軀成為梁三喜最堅強的后盾,讓他所向披靡,“你保護國家,我保護你”。
在玉秀和三喜娘去墓地里看望梁三喜時,她們遇見了同樣來看望兒子的雷軍長,她們并不知道雷軍長的身份,直到后面一同吃飯時,才知道了小北京就是雷軍長犧牲的獨子。三喜娘紅著眼說:”你是個軍長,你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前線上,犧牲了。我哪怕就只看到了這一個,我總算是看到了。好啊,好啊,你們好啊,中國,能興旺啊。”看到這里,我不禁潸然淚下,這樣一個大義凜然的人難怪說的話這么擲地有聲,震耳欲聾。是啊,軍人的孩子是孩子,百姓的孩子,難道就不是孩子了嗎?可我又真不敢想象,中國,到底是靠多少個老百姓的孩子,多少個軍人的孩子,才走到今天的。英雄,真當永垂不朽啊。
在2020年,爆發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人類展開了一場與病毒斗爭的自衛戰。無數英雄人物奮力抗戰,有奔赴前線的醫者,有不懼危險的清潔人員,有自愿服務的志愿者……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不變的是那個中國,是那顆愛國的心。書中白色的花環就像醫者純潔的口罩,將人類救贖到另一個高地。
今年,正好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共產黨的100年,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斗的100年,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100年,是開創歷史、奠定基業、開辟未來的100年。這一百年走來,實屬不易,我們踩著先人的足跡行至今日,借著他們的肩膀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實在受之有愧,因此我們更應該銘記先人的奉獻,并接過黨傳遞的火炬,披荊前行。
歲月悠悠,歷史的長河奔騰不息,昨天,歷史中的英雄可歌可泣,永垂不朽;今天,和平年代里,也有無數的英雄為國獻身,他們用自己的血淚和身軀,推起中華民族的根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正是無數烈士乃至更多中華民族兒女用鮮血和汗水換來的嗎?珍惜現在,是珍惜英雄們用血淚換來的太平盛世,銘記歷史,是銘記那幽幽青山腳下和凜凜威風中屹立在人類面前的英雄戰士。在最后,用書中的一句話警示我自己,也警示你們:“中國,是我的,可也是你的。”倘若天下安康,我等愿漁樵耕讀,江湖浪跡。倘若盛世將傾,深淵在側,我輩當萬死以赴。
【《高山下的花環》讀后感】相關文章:
《高山下的花環》讀后感04-26
書籍高山下的花環讀后感10-26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03-16
電影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02-03
電影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12-20
電影《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03-16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愛國03-23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作文04-20
高山下的花環觀后感范文06-08
高山下的花環電影觀后感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