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傳的讀后感(精選11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魯迅傳的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魯迅傳的讀后感 篇1
以前一直認為魯迅是一個高大而又奇跡的存在,他占領著中國文壇的高端,是近代中國思想的至高點。他的偉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魯迅“橫眉冷對”的形象早已根深蒂固,我們從來都用仰望的方式認識他,評價他。看完這篇傳記后,才知道,他會一本正經地評價女人衣著的款式和顏色,調皮地與朋友開玩笑,認真嚴謹地對待工作,簡單細致地對待日常生活,慈愛地對待兒子,原來魯迅先生平時也是一個溫和的老爺爺形象啊!
文章開頭寥寥幾句,一個樂觀爽朗、平易近人的魯迅形象便躍然紙上,跟以前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無情”的魯迅形成了鮮明對照。爽朗地笑,輕快地走。文中好多次寫到魯迅先生的笑聲,有明朗的笑、會心的笑、愉快的笑,把魯迅先生的平易近人、親切隨和表現的淋漓盡致。
魯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卻對衣著有著獨到的審美,生氣地指責用桃紅色綢條的作者;面對“我”其實做得不好的合子,魯迅先生卻還是問妻子可否在吃幾個;調皮地對每天都見面的朋友說好久不見;對草率寫信的青年人深惡痛絕,卻認真地展讀著每一封信;身體不太好,卻一直穿著簡單的衣服,吃著簡單到極點的菜;不在意出書的原稿;從來不坐汽車;在深夜工作……
本文通過女性的細心體察,敏銳捕捉到了魯迅先生許多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表現出魯迅超群的智慧,廣闊的胸襟和可親可敬的個性品質。他有著普通人的心態,他可以對人的穿著品頭論足,他可以和年輕人開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普通人一樣飲食、起居,他同樣可以享受親情,享受天倫之樂。是一位充滿著睿智的老人。
魯迅傳的讀后感 篇2
帶著一種好奇和探究的心理,我開始閱讀魯迅。
一個尋求著的心聲,我讀到了魯迅的思想,情感,知識,態度,言行。了解了魯迅的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這本書,讓我對人生有了進一步的思考和反省,更認識到魯迅外冷內熱的熱烈情懷,對人生的深刻認識和摯愛。
正因為對人生刻骨銘心的愛,才有了對戕害生命的言行的痛徹骨髓的恨,才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生寫照。
人的生命是這樣的珍貴,我們的人生如果用一種健康科學的態度和思想來經營和維持的話,我們本來可以過的更加幸福和快樂。社會組織結構的不合理,導致社會功能的不正常,導致社會家庭生活的不科學不健康,誰之過?社會管理者的責任,當然也有我們自己的責任。因為我們沒有充分爭取和使用我們手中的權力,缺乏對利益保護的追求認識和理解。
民主與科學是人類發展進步的銳利武器,經過流血犧牲換來的寶貴財富卻讓我們棄之如敝履,能不說是我們今人的悲哀嗎?一個缺乏有機統一組織的社會系統是不可能完全表現他的生命的豐富和生動的,一個健康的生命機體,有完善的系統組織,保證了功能的健全和活動的正常,實現了生命的完美展現,這才是可喜可賀的人生歷史。
魯迅先生為構建新型的國民思想付出了一生的努力,和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一樣做了一個徹底的堅定革命戰士。我們卻自陷在物欲橫流的漩渦中不能自拔,這是多么悲哀的事!痛心疾首之余,仍然不想放棄自己的人生理想,那是我一生的追求,為了人生的幸福,必須像魯迅先生一樣做“韌”的努力和奮斗。
周圍的人們還會沉迷在現有的唯利是圖的圈子里用異樣的眼神看人,但在我的好友中已經有人覺醒,趁著黎明前黑暗的掩護悄悄地向著光明的方向輕裝前進了。
我要抓緊時間學習,去追趕前面奔跑的人們——像魯迅一樣,做一個愛憎分明的人,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魯迅傳的讀后感 篇3
臧克家曾為了紀念一個人作了這樣一首詩:“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他是誰?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他就是我們敬愛的魯迅先生。
最近,我就讀了一本關于魯迅先生的書籍,書名就又叫做《魯迅傳》。書本主要將魯迅的經歷、作為、思想、作品放在一個特定的圓里,從而使我們更好地認識魯迅這一位偉人,一個用愛國心點亮了中國前進的道路的人。
正所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魯迅一生鐵血丹心呼喚光明,為的是能使祖國振興,人民得到了解放。他趕赴日本學醫,夢想通過學醫醫治國人,當發現救治身體并不是最要緊的事時,毅然棄醫從文,拿起筆喚醒沉睡在思想鐵籠中麻木的國人。遭遇各種迫害時,他輾轉各地,用堅韌的戰斗精神來繼續為國家服務。這就這樣,也一生永不停歇地進行戰斗,一直在站在時代潮流的最前方。為國家、為人民、百折不撓、殫精竭力。
葉圣陶是這樣評價魯迅先生的:與其說魯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說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發芽滋長,播撒到大眾心里。雖然我們與他相隔幾十年,時代也已然不同,但今天的我們依然在傳頌他,熱愛他。
《魯迅傳》這本書讓我們更懂得魯迅先生,更重要的是它教會了我們在當今社會如何做一個像魯迅先生一樣的真正中國人!
當我讀這本書,我發現,魯迅先生就是那個永遠的中國魂啊!正所謂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作為祖國下一代接班人的我們,要不負先人,不負國望,不負家人,勇敢承擔自己的責任,奮發圖強,將我們的民族精神代代傳承,并發揚光大。
魯迅傳的讀后感 篇4
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我度過很多次了。所以很想看看別人寫的關于先生的傳記,于是前不久我特地去看了《魯迅傳》。
魯迅先生少年時家庭本來是富裕的,但是在他十三歲那一年,一連串的打擊突然降落到他的頭上。魯迅的祖父,因為想浙江鄉試的主考官行賄,不了被人戳穿了,在清朝科場舞弊是大罪,他的祖父因此被抓。從此他家加到中落。后來他的父親也因病去世,在巨大的打擊面前,魯迅先生的親戚也開始翻臉,這下所有的痛苦也就只有他一個人承受了。這些事情給了他很大的打擊。讓他明白凡事都要靠自己。
他開始改變自己,魯迅的心情大變了。先前那份受輕蔑、受壓迫的痛苦依然存在,但另一種俯視現實,俯視黑暗的氣魄與日俱增;那份走投無路的煌惑并沒有消失,但另一種踏上卞坦途的欣喜明顯壓過了它;對勢利和愚昧的人們的厭惡依然強烈,但就在這旁邊,又生出了一種分析、探究和拯救他們的理想主義的熱情,雖不能說那默默忍受的態度就完全改變了,但一種奮起反抗的沖動,顯然是更為強烈。
于是他一到東京就剪掉了辮子。后來他專心學習,也開始研究中國人,他發現中國人的毛病不只在愚,更是在詐;不只在麻木,更是在虛偽。魯迅在東京求學期間收到了母親寄來的信,母親已經給他定了一門親事。這時他一開始想要拒絕的,后來提出了兩個條件,要求女方不要裹腳還有就是讓女方讀書。由于母親的強烈要求,最后他為了盡孝,答應了這門親事。
后來魯迅回國,當了老師,后來辛亥革命以后他還謀得了一個小小的校長,他經常針砭時弊,讓當時的官員非常不快,以各種理由打壓他。后來他干脆離開紹興,到了北京。由于婚姻和生活的不順,魯迅先生經常不修邊幅。
魯迅先生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他經歷了社會的巨大變革,和家庭的變故,他將社會和人心看得很清楚了。盡管生活不如意讓他很苦悶,但是魯迅先生一直是積極的面對。通過《魯迅傳》我看到了魯迅先生的偉大。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身上有太多毛病了。我經常抱怨社會不公,卻沒有好好反省自己,想想這些,確實覺得不應該。
魯迅傳的讀后感 篇5
數近代文學巨匠,魯迅必當提之。理稱“璀璨之星”,魯而不愚,勤能補拙。中華數百年來,化璀璨之明珠,以光輝照亮人間。
魯迅,由(名)字而觀人,雖愚鈍,而不失迅猛,一見便知其為自謙之大器。他個性頑強,《魯迅傳》中曾提到,他為家人采草藥治病,遲到了,仍刻意隱瞞,當時的他,又何不富有童稚?因童年家人生病采草藥的經歷所托,魯迅的志愿便成了學醫。
《魯迅傳》中曾提過,他到了東京學醫后,這才發現,所謂學醫,只不過是治療人的'肉體,中國人需要的,是一顆并非像往常一樣麻木不仁的心。他擁有比常人堅定的毅力,立志挽救麻木的民眾。一個中國間諜即將被日本人槍斃,而民眾卻一聲不響,甚至有幸災樂禍的……于是乎,他“棄醫從文”,他的人生,也正是這樣一步步地向人生之璀璨邁進。
“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了工作上罷了”,可見其自謙無比。魯迅的資質與常人無異,為何又成為了中華史上一代“璀璨的明珠”?不僅僅是他留給世界的作品,更是他那執著不變的思想!無愧于“璀璨”二字!
“橫有千古,縱有八荒”,好一番雄壯之氣魄!魯迅著實為百年一遇之才人也。身患惡疾,卻仍舊抵抗到底,本以為活不過一年,而他創造了存活了5年的醫學奇跡,此乃天助,愿才人在世間長久!生命的價值在于奉獻,而他,卻把大半的時光投入工作,有付出就有回報,其何不為偉人?
世界無魯迅,則少璀璨之光,他是人類寶貴的財富。《阿Q正傳》,巧妙地諷刺了當時人民的無知與可笑,阿Q比較后不明不白地做了個替死鬼,還不知為何,甚可笑!由此可見他的思維早已超越了常人,為國家著想。
記得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他見中國在他們一行人的指引下,即將復興,而遂作此詩,望中國再次立于世界之巔——以國之生死興亡為憂樂,同魯迅一般,即為“璀璨”之源頭。
何為偉人?一味盲目舍己為人,那是愚昧。自古奉獻出價值,自古價值現偉人!愿璀璨之光在中華大地綻放!
魯迅傳的讀后感 篇6
課文里常常寫到魯迅,或許是一種好奇和迫于理解的心理,我閱讀了《魯迅傳》。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出生于浙江紹興。他年幼喪父,生活寒苦,靠姐姐和母親幫別人干活維持生計。1918年5月,他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代表作有:《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等……魯迅的小說還被譯為很多種語言,在世界上擁有廣大的讀者。魯迅先生以筆為武器,戰斗了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主席評價他是“中華革命的主將”。
這本書講了魯迅一生的經歷、思想、作為、所做的作品等等。從這本書里,我讀到了魯迅的思想,情感,知識,態度,言行。我了解了魯迅的平凡但偉大的一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句名言便是魯迅先生一生的真實寫照。魯迅一生到處“碰壁”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雖然他晚年卻因病而死,但是魯迅先生當年用文章噴擊當時的社會,為了革命為了國民思想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努力和心血。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那個時候社會對人們的生命是那么的不負責任,人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但我們中華同胞并沒有因此喪失信心,魯迅先生就是這樣的熱血青年。就是千千萬萬個像魯迅先生那樣的熱血同胞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斗爭,在我們共產黨的領導下終于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我們一定要向偉大的魯迅先生學習,要像魯迅先生一樣努力奮斗,做一個正直,無私有知識的人!
魯迅傳的讀后感 篇7
前不久,我剛聽完了《魯迅自傳》這本書,書中主要介紹了魯迅一生的經歷和生活。我認為這本書非常好。
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魯迅。他原名周樟壽,字豫山,后改名周樹人,字豫才。中國近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的精神被稱為“中華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是浙江紹興人,母親魯瑞,父親周伯宜。“魯迅”是他1918年為《新青年》寫稿時開始使用的筆名,從此成為世界最崇敬的筆名。他去過日本留學,開始是做醫生,后來又成了作家。
在《魯迅自傳》一書中,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魯迅的精神。魯迅把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的革命事業上。雖然他家很窮,但仍造就了一位偉人,真是好厲害!因為當時中國正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非常時期,而魯迅則帶領大家在這場暴風雨中前行。他頂住壓力發表了許多著名的小說,真是太頑強了!先生很簡單的介紹自己的作品,還提到“登過幾篇不好的文章”。其實,先生是中國現代史上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思想價值,為世人所推崇。他的這種寫法,恰恰表現了他謙遜質樸的人品。我認為他才是真正的中國人,不做日本鬼子的奴隸,不當日本鬼子的俘虜。所以,我們應當學習他的精神。
“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魯迅說的這句話一點不錯,而他也是這么做的。他的身影永遠刻在我的心中!
魯迅傳的讀后感 篇8
他,是百年來文壇上的一座不朽豐碑;他,在重重包圍中不斷進行著突圍,再痛苦中沉重地思索,將自己的靈魂與華夏大地的命運深切地結合在一起,終鑄定“民族魂”的不朽傳奇。是的,他,便是魯迅,在熠熠閃耀的歷史長河中尤其璀璨的一顆。
而多年來,我們在各種各樣的文章中讀到的魯迅,往往都是一個橫眉怒目的斗士的角色,不茍言笑,運筆如神,從來都是大義凜然的樣子。但在讀完這本書后,一個不一樣的魯迅躍然紙上。他有脆弱、有痛苦、有彷徨、有掙扎,當然,也有在困難中的超越與涅盤。
天才從來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在其成長的路上必然有著鮮為人知的苦澀與酸楚,他的敏感與多疑,他的文章中不自覺透漏出的絕望與虛無,與他的人生經歷密不可分。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一生的真實寫照,魯迅一生坎坷,到處“碰壁”,晚年因病而死。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魯迅傳的讀后感 篇9
起初,我帶著一種好奇和探究的心理閱讀了一本叫《魯迅傳》的書,但看后,讓我真的愛不釋手,因為這本書讓我不僅讀到了魯迅的思想,情感,知識,態度和言行,還了解到了魯迅的平凡而偉大的一生,對自己的人生有了進一步的思考和反省,更認識到了魯迅強烈的愛國情懷。正是因為有了對人生刻骨銘心的愛,有著一個建設祖國的中國夢,才有了對人生言行的痛徹骨髓的恨,才有了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生寫照。
魯迅于一八八一年出生于浙江省紹興府城一周姓家庭。在幼小的時候,魯迅家里很富裕,但在十三歲時,家里遭了很大的變故,幾乎什么也沒有了。魯迅被寄住在一個親戚家里。魯迅的父親又生了重病,約三年多,死去了。魯迅十八歲時,便到南京,考入水師學堂,分在機關科,大約過了半年,又走出,改進礦路學堂去學開礦,畢業后,即被派往日本留學。但待到東京的預備學校畢業,魯迅決定要學醫了。原因一是不想中國人都像他父親一樣被庸醫治死;二是讓中國人身體健壯。但有一次,偶然在電影上看見一個中國人因做偵探而被斬,其他的中國人在旁邊看熱鬧。因此魯迅覺得國民現在的問題不是身體健康與否,而是思想不覺悟,沒有走出愚昧無知的狀態,最需要改變的是他們的精神狀態,于是魯迅棄醫從文。
閱讀這書后我不得不承認我們國家正是因為有像魯迅那樣的愛國者,我們的國家才會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他們都有著一個建設祖國的中國夢,只有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全面步入小康的目標就一定能實現。每個人都應牢牢記住我們是祖國的,祖國也是我們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夢想。因為,我們的祖國給了我們擁有和實現自我夢想的空間。而在自我夢想實現的過程中,我們也能給我們祖國的夢、我們民族的夢添上一份微薄的力量。我相信,只要中國人都像魯迅先生一樣,愛國愛民,我們的國家就會越來越強大。
我想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學習,去追趕前面奔跑的人們,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像魯迅一樣,做一個對祖國有用人,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魯迅傳的讀后感 篇10
拿林語堂做結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話說就是:蘇東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氣,必當永存。
讀完《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后,我有一種強烈的沖動,想去紹興魯迅故居看看,我想在他的居所中能更加真切的體會到魯迅先生當年的想法和他那在民族危機中的苦苦掙扎。
魯迅先生姓周,名樟壽,后改為樹人,號豫山,后改為豫才。魯迅是他的筆名,一八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出生在紹興城內周姓望族,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讓魯迅在啟蒙的時候先 讀歷史,而不是四書五經;父親周伯宜,對魯迅非常寬厚,允許他讀閑書;母親魯瑞更是喜 歡他。少年魯迅便生活在這種頗為繁華而寬厚的環境中讀書長大,調皮好斗,有著少年所特 有的驕傲。但祖父卻因為一次科場案下獄,父親也吐血并終于去世,親戚便不再對魯迅 家客氣,分房子的時候給魯迅家最差的房子。這種世態炎涼、由繁華轉為凄苦的經歷很容易 讓人想到曹雪芹,另一個在中國的晚期封建社會反儒家的困頓的斗士。后來在廣州,青年學 生問他為什么憎惡舊社會,他回答: “我小的時候,因為家境好,人們看我像王子一樣,但 是,一旦我家庭發生變故后,人們就把我看成叫花子都不如了,我感到這不是一個人住的社 會,從那時起,我就恨這個社會。 ” 是的,魯迅先生恨,他恨這個社會的黑暗,同時也恨自己的無能。要知道,在絕對強大的 事實面前再有力的個體思想也如螢火與之皓月,變的渺小無比。魯迅先生就是如此,面對逐 漸衰敗、 日漸黑暗的社會, 他多么想用他的力量去改變, 可是現實卻給了他多個無情的耳光。
讀到這, 我仿佛已經不是我, 而是與先生一樣的一點螢火, 在深邃的無邊的黑暗中苦苦掙扎。 先生從人道主義轉向了個人主義,由啟蒙的悲觀主義,轉向了存在的虛無主義。從學生變 成醫生,從醫生變成文學家從文學家變成革命家。每一次的轉變都給了他不小的打擊,仿佛 一個健壯的成年人一巴掌輕易拍碎小孩子手中的玩具一樣。 先生是不屈的, 身份的多次轉換 可以證明;先生也是不甘的,他的文字可以證明。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之所以稱之為英雄故事,是因為里面的人物太英雄啦。英雄們的豪情壯志,英雄們的高尚精神使我感受頗深。
魯迅傳的讀后感 篇11
讀了魯迅的故事,了解了他的人生,雖然他激進而充滿智慧的思想,不留余地的,一針見血的批判精神是我所無法刻骨銘心地體會以及那么容易可以接受的,但是他的人生經歷吸引著我,他的個性是我所追尋的,他犀利而睿智的言語是我所佩服的。家庭的逐步沒落使他看盡世間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也造就了他獨具慧眼地看世界的性情。“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這應該就是他人生的寫照吧!
我讀了魯迅的傳記,淺淺地了解了他的思想,讓我有一種迫不及待地讀他的作品的渴望。當那個時代的大部分文人,包括與他情同手足的朋友以及親生弟弟都用文字圍攻他時,他精辟的語言反擊實在是精彩至極,對現實生活的披露也是毫無掩蔽的,他所揭露的那個時代社會的弊端,有些同樣也存在于今天的生活當中。只是我們都太會掩飾了,也太會欺騙自己了,于是漸漸地被忽略,被遺忘,其實它們一直都存在著。比如敬畏強者,卻欺負弱者,輕視弱者,這是人性所無法擺脫的罪惡心理;還比如“奴才式的破壞”不也在上演嗎?不是自己的就不懂得愛護,不懂得珍惜。
有人說:“少不讀魯迅”,而我覺得自己卻是太晚讀魯迅了,讀了這么多年的書,我覺得自己的一切反叛精神都被扼殺了,從一走進學校就有人告訴我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我也遵循著這些教條規矩,每天為了幾道題而看書,像個僵尸一樣,沒有什么思想,因為我要當一個好孩子,乖孩子,那樣我才能踏進一所好大學的校門。現在幸運的是我并沒有走彎路,來到了這里。而我的個性,我會慢慢地找回來的,被我遺忘的反叛精神我也會慢慢地記起來。
我覺得讀完一本書,最大的收獲不是在我跟別人聊天的時候擺脫露出很無知的窘態,讓別人感覺我不是一個沒有知識的人。最大的收獲應該是這本書會給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帶來積極的影響。這又讓我想到《風雨哈佛路》這部電影里面的女主角說的一句話:“一本書,會給你一種認知,給你一種世界觀。”處于思想萌芽的階段,沒有思想可言,只能從別人的人生,經歷,以及思想智慧拾取只言片語,慢慢地我就有了自己的思想。
【魯迅傳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魯迅傳》讀后感04-06
魯迅傳讀后感04-01
《魯迅傳》讀后感范文04-01
讀魯迅傳之感12-01
《魯迅傳》讀書筆記05-16
魯迅傳讀書筆記02-02
魯迅傳的讀后感700字(通用6篇)04-24
魯迅傳讀書筆記(精選5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