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學生讀《論語》有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學生讀《論語》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學生讀《論語》有感1
閱讀《新論語》才發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通俗易懂,可讀性非常強。通過這次認真地閱讀,我竟然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新論語》把孔子評價弟子的所有言論都集中在一起,便于初學者閱讀和理解,最吸引我的就是孔子對顏淵、子路、子貢三位弟子的評價。
對顏淵的評價——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對子路的評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對子貢的評價——女,器也。(瑚璉也)
孔子對三個弟子評價不同,在顏淵身上,他看到了“仁”;在子路身上,他看到了“勇”;在子貢身上,他看到了“智”。“人無完人,孰能無缺”,孔子是一個大圣人,他怎能不知道?可是,他看人,最先看到了他們的優點,而且在后面的言論中,他也充分地發揮每一個弟子的優點和長處,擇其長處而用之。
這讓我想到了,孔子手下弟子多,卻都能和諧相處,這可以看出他統籌有方、協調能力強,因而他對弟子的評價,就顯得很重要。協調能力、溝通能力是做好工作的重要能力之一,對公司各部門的協調,與外界的溝通合作都是至關重要的,哪一個環節做得不好,都有可能導致前功盡棄,使工作成為一盤散沙。因此,協調能力、溝通能力是一門必修課,孔老先生的智慧是我們取之不竭的寶庫,我一定要下一番功夫再好好學學《新論語》,從中擷取所需,為我所用,從中學到更多的關于為人處事、做好工作的方法和點子,悟出更多的人生哲理來。
六年級學生讀《論語》有感2
相信同學們都喜歡讀書吧!確實,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與智慧,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好書,為我們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著名的哲學家笛卡兒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我愛看書,愛細細品味書中深刻的道理,尤其是那百看不厭的《論語》。
談到《論語》,大家并不陌生,雖然年代久遠,但如果仔細品味,我們并不難發現,書中所說的內容就在我們身邊,就像同學們親切的問候,就像老師們的循循善誘……
《論語》是我們中學生必看之書。如果說一本好書專指堆砌許多華麗的詞句,或者風花雪月的文字,那么,它算不得一本高檔的書。但它的樸質、嚴肅、友善是無可替代的。它像我們的友人,更像一名和藹的教師。她教會了我“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的凌云壯志,教給“我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的君子氣概。繼續品味《論語》,仿佛把我帶入一個世外桃源。
《論語》規范著我的學習方法。記得剛步入初中時,我急于求成,忽略對概念的理解,這使我學得不扎實,各種輔導書上的方法更使我眼花繚亂。后來,我反復咀嚼了《論語》其中“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些嚴謹的學習方法及學習態度比任何一種方法都行之有效。
讀《論語》,如同那清涼的智慧之水緩緩流進我的心田,給予我精神上的支持,情感上的熏陶及品格上的啟示。我徜徉在《論語》中,欣賞著書中的每個字,每個大大小小的哲理……
至今讀《論語》將近九年了,這并不算漫長吧!因為它是如此的博大精深。我想,一生研讀都時不為長,如今我把她放在我的床頭,每晚睡前品一番,她將伴我一生。在這里,我希望同學們也該讀這樣的好書,她會讓我們受益終生的!
六年級學生讀《論語》有感3
作為一個小學生,我每天都要讀書,不僅僅是課本,還有豐富多彩的課外讀物。我喜歡看的課外讀物里最讓我愛不釋手的是儒家學派的語錄集——《論語》。雖然我還不能透徹地理解其中十分深奧的道理,但我依然想用我淺薄的理解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本書。
《論語》是春秋時期儒家學派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語錄集,全書共有20篇492章,其中的內容可謂是博大精深,其中的道理可謂是能讓人受益終身。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想必同學們都聽過這句話,這句話是告訴我們要經常復習學過的知識,從而有新的理解和新的體會,這樣就可以把知識掌握得很牢固,就可以當別人的老師了。作為學生,我們更需要有溫故而知新的精神,做到了這一點,我們學習起來就會更輕松地掌握新的知識。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相信大家都對這句話也是再熟悉不過了。這則語錄的完整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它的意思是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必定會有一個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優點,而對于他們的缺點,我們就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可以和另外一句語錄一起理解,“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內省也。”我覺得這都是在教給我們怎樣能更好地提高自身修養。
我還喜歡一則語錄:“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沒錯,你不喜歡的東西,不要強壓給別人,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同時也告誡我們,如果你想要求別人做什么,首先要自己本身也愿意去做,這樣才是尊重他人。
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是因為它可以教你怎樣更好地做人和做事。《論語》一書對我的一生將有很大的影響,我要好好珍藏起來,不斷地汲取它的精華,讓它的精髓代代相傳!
六年級學生讀《論語》有感4
論語是孔子和他弟子的一本語錄,講述的是孔子與其弟子或一些官員的對話,是儒家的經典之作。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這一段: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明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段話的意思思是說:學完了再去復習,不讓人開心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快樂嗎?人不知我而我卻不生氣,不是君子嗎?看了這段話,我想到了明朝的劉大夏。
小時候的劉大夏十分聰明,對孫子兵法更是情有獨鐘。看了一遍又一遍,總是愛不釋手。他告訴別人:“我遵守了孔夫子‘學而時習之’的教誨,十分高興。”劉大夏當上官后,他的同窗來找他敘舊。劉大夏擺了一桌酒席,對同窗說:“唉,自我當官后,也只有遠方來的你讓我如此愉快啊!”
有一天,劉大夏在路上遇到一個醉漢,官兵大喝:"劉大人出巡,讓道讓道!”醉漢說:“什……什么劉……劉大人啊?”官兵說:“就是劉大夏劉大人!”醉漢說:“沒聽……聽說過……過這玩……意。”劉大夏見狀說:“算了算了,繞道走吧。”按照孔夫子的話說,劉大夏的這種行為就是君子所為。
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我們一開始觀察人,正如孔子所說,聽了他說的話就相信他的為人處事。但是自從讀了《論語》我才知道,要真正了解一個人,聽了他說的話之后,還要觀察他的行為,這樣才能真正了解一個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所以,讀了《論語》之后,使我受益良多。它使我懂得了只有多讀書,讀好書,多讀經典著作,才能令我們的思維更敏捷,視野更開闊,做事更合理,才能讓我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道路上不斷自勉,少走彎路。才能讓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更符合日常行為規范。
六年級學生讀《論語》有感5
寒假期間,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論語”。“論語”共有20章是孔子弟子記錄孔子言行的一本書。它主要講述了人們如何相處,如何努力學習,如何在社會上努力工作,以及如何孝順他們的父母。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學習,第一個朋友從遠方來。在生活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俗話說,一巴掌不響。單靠你自己的力量是遙不可及的。因此,我想到了關仲和鮑叔雅的友誼故事。關仲和鮑叔雅小時候是好朋友。當關仲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的家庭很窮,所以他經常偷包叔雅的錢,但是包叔雅不僅不恨他,而且對關仲更友好。幾十年后,關中差點殺了他的兒子小白,因為他為他的兒子爭奪王位。
當兒子小白繼承王位時,鮑叔雅也成了總理。鮑叔雅不顧以前的懷疑和建議,關中可以看到鮑叔雅的心有多寬。另一個關于博雅和鐘子的友誼故事是,當鋼琴家的牙齒在荒山中彈奏鋼琴時,伐木工的鐘子可以聽到高聳的山巒和海洋的野心。薄亞很高興找到他的知己,但是當他死的時候,他再也找不到知己了,所以他掉下鋼琴,發誓不再彈鋼琴了。可以看出,在你的生活中,友誼是多么寶貴和重要。這些例子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東來到我家,一開始我們相處得很好,但幾天后就結束了。我們經常為一件小事爭吵。最后,我母親告訴我們,為了做好一切,我們必須團結一致,告訴我們朋友們從遠方來。幾天后,我的朋友肖揚來到我家,我學會了和肖揚一起快樂地度過一天。生活中的友誼無處不在。只有在經歷了磨難之后,我們才能真正體驗到友誼的價值。我從閱讀“論語”中獲益良多。它教會了我如何和我的朋友交往。我必須做得更好。
六年級學生讀《論語》有感6
今天,我們學完了《論語》十二章和《論語》十章,經過幾節課的學習,我有了一些心得和感觸。
孔子雖然已經去世了兩千多年了,但是他的話語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仍然是耳熟能詳,這些話仍然在影響這我們,指導著我們。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以君子乎?”孔子教導我們要做一個君子,要愛學習,樂交友,做有修養的人。現在人們依然保持這種追求,要做一個德才兼備人格高尚的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用自己的經歷來教導我們,要循循漸進,終身學習,還告訴我們學思結合的重要性,短短的三十八個字,孔子敘述了自己的一生,這三十八個字成為多數人都要達到的為之奮斗的人生理想。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子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孔子教導我們,當正義和財富發生沖突時,要堅守道義正義。君子不是不愛財,但要通過正當的手段來獲取。現在,有多少人因為貪污受賄而被判刑,他們之中不乏都是一些大官員,他們雖說,學識淵博,單絕對不是君子。
我知道孔子頗有盛名,但在學了《論語》中的一點兒之后,我才正真意識到孔子的偉大,他絕對擔的起圣人的稱號。正因為有孔子他們這樣的人存在,我們才能被稱為“禮儀之邦”之一,我們的民族得以延續才有了文化紐帶。《論語》這本書的語句已經融入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那一串串話語早已成了了我們每個中國人的性格基因。
六年級學生讀《論語》有感7
我讀過許多書令我感觸最深的是《論語》雖然,我只是一個小學生,理解的不夠深刻,可我依然能夠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其中的一些道理,使我受益匪淺。
我喜歡里面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這對于我們這些小學生來說,會使我們終身受益。
“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樂乎”講了溫習的重要性,學習而時常溫習,才能使學到的知識加以鞏固,成為自己的東西。這難道不是一件令我們愉快的事嗎?“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土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自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說明做什么事都應該嚴謹踏實。在學習上,要學會積累,不能因為小知識而不去學,如果小知識如果積累起來就是大智慧!“溫故而知新”告訴我們知識只有時常溫習,才能牢牢的記住,牢牢的掌握。“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句名言告訴我們學習不能覺得厭煩,要認真的對待學習,要有一絲不茍,不厭倦的精神。要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這些精深的句子,難道還不足以表現出古人的智慧嗎?
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對學習缺少一絲不茍,認真的精神了,我作為一個小學生,感到非常慚愧。《論語》是使我感觸最深的的一本書。書中的知識就好似遼闊的大海,無邊無際,而我只是大海里的一只小船,在遼闊的大海里前進著。
這些道理是我終身受益無窮,將會使我們進步,是我們成長!
六年級學生讀《論語》有感8
我愛看書,我有一本好書,這本課外閱讀——《論語》,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好書。這本《論語》書里記載著古時候魯國最有名的孔子的名言名句。剛開始我讀起來并不理解,可是當我靜下心來認真讀了幾篇后,就越來越喜歡這本《論語》了。
《論語》這本書中有精美的插圖,豐富的知識,趣味的故事,十分適合我們少年兒童閱讀,爸媽讓我背誦原文,開始我背不熟,可是原文下頭有注釋,告訴我們怎樣來理解這個詞,注釋旁還有詳細的精彩解說,最終是故事鏈接,這樣清楚、明白的解釋,我很快就背的滾瓜爛熟。我們不但要學會背里面的資料,還要按照書上的去做,養成書中所說的那些學習生活的好習慣。
《論語》第一篇給我的印象最深刻,文中的一句“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不亦悅乎?”意思是說:學了知識以后,按必須的時間去溫習它,不是很愉快的嗎?這正是我們在學習上應當做到的,無論是教師在學校里教我們的知識,還是在家中父母傳授給我們的知識,我們都應當去反復的去復習,做到溫故而知新。
《論語》還有一則給我的感觸最深,文中說“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把所見到的,所聽到的知識,都默默的記在心里,努力學習而不感到滿足,不感到厭倦,教導別人而不感到疲倦,這些事情對我有什么困難呢?這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深遠。
書籍是人類提高的階梯,書是人類的好朋友,書里有學不完的知識,書中自有黃金屋,開卷有益,所以我們應當多讀像《論語》這樣的好書,用知識來武裝自我,豐富自我的閱歷。
六年級學生讀《論語》有感9
我想,像佛教一樣,每一部經典,每一種思想,它之所以能流傳千古,不是因為他有多么高深,一定是它抓住了人性的某種弱點,從長遠來看,人是很沒有記性的一種動物。論語講的'主要是兩部分,做人和治學,但是做人和治學不同于科學知識的積累,知識可以通過媒介傳承積淀,但是對于人,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即使是有關于做人的知識,他也要自己親身的實踐與體悟才能真正有所收獲與進步。而從另外一個方面,人對于自己的認識與控制往往并不像科學知識那么客觀和理性,或者說,要想干點實事兒并能有所成就就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什么是自己的性子,就是人性的一些弱點,自私,貪婪,欲望,懶惰。孔子告訴我們的,就是要克服弱點,終有所成。因為人性的弱點是永恒的,所以論語二十篇,雖經千年歲月,卻仍歷久彌新。要克服這些本性,走向克己復禮,走向仁義禮智則必須要付出一些努力,所謂“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就很好的說明了這個道理。
無論現今的人如何推崇或批評孔子,或是他的思想被政客們如何的百般蹂躪,不可否認的是,以《論語》為代表的孔子思想已經作為烙印深深地刻在了中國人的心靈中,體現在人們的舉止行為中。但在現實社會中,隨著社會的轉型和思維的改變,在數千年不斷拉大的歷史差距下,孔子的思想被淡化似乎是必然趨勢。
論語給我的啟示太多太多,關于交友,關于養身…… 論語中的人文精神,是我們永恒的追求。希望大家多關注國學。對一些著作多一些見解,讓我們共同提高自身的修養。
六年級學生讀《論語》有感10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身為中國人,就要多回顧由我們的祖先從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孔子是中國儒家學說的創始人,《論語》這本書主要是由他的弟子記錄了孔子的思想及言行而流傳于世的。在我五年級的時候,爸爸就要求我讀《論語》這本書了。
《論語》這本書,教給我許多為人處世的方法。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意思就是說有三種朋友有利于你,也有三種朋友不利于你。正直,誠實,見多識廣的朋友有利于你,拍馬屁,兩面派,夸夸其談的朋友不利于你。所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要交對我們有利的朋友,交了好朋友可以彌補我們的缺點,做得不足的地方,可以有好朋友指正,同時朋友有困難,也要伸出援助之手,這樣才可以交到真正的朋友。但交了損友,他不僅使你變得跟他一樣壞,甚至可以使你變得更壞。對這句話,我是非常贊同的。
學習,是我們小學生的主要任務,“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死讀書而不會思考問題,就會茫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疑惑不解,最終一無所獲。所以我們從小就要既要勤于學習,又要善于思考,不死讀書,把書讀活。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我們學習了一些知識后,再反復地溫習,總會有新的發現,獲得更多的知識,有更多的收獲,甚至可以成為一代宗師。
《論語》這部書是道德與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我們要深入地了解這部書,學會放棄,學會寬容,學會舍得,學會立志,這也是孔子所要傳達的思想。學了這部書,我受益良多,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學會了怎樣做人,怎樣學習,怎樣提高素質。
六年級學生讀《論語》有感11
多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于丹教授編寫的《論語》感悟這部書走進了我的精神世界。我們從小在“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朗讀中長大,但是對這些話的理解卻是非常膚淺的。讀完于丹的這本《論語》感悟后,我才明白先人圣賢為什么說“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那種推崇,也懂得了過去自認為深奧的孔子的《論語》并不是遙不可及,這位圣人的思想,穿越歷史的滄桑,延續到今天,依然使我們受益匪淺,讓我們感到溫暖倍至。
于丹說:“《論語》告訴大家的道理,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我們,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論語》的樸素和溫暖,就在于里面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遠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
在我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圣賢,《論語》是高山上一棵高不可攀的勁松。于丹教授把孔子的思想經過自己高超廚藝的加工,把一道美味佳肴擺放在我們面前,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我們許多人生哲理和處世做人的道理。
"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愛之道”的七個章節細細品讀后,何為“孝敬”、何為“大智慧”、何為“誠信”……會讓你有一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于丹教授筆下的孔圣人,沒有圣賢的架勢,他只是一個平易近人的傳道者,時時為我們傳遞著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正如易中天所說:“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
于丹教授對《論語》的感悟是快樂的、豐富的、給人啟發的。通過本書的閱讀,我學會了如何修養身性,如何品味人生,只有以淡泊的襟懷、豁達的心胸去面對人生,才能獲得內心的那份安靜,正如孔子教導我們的那樣:快樂地生活!
六年級學生讀《論語》有感12
中華文化博大精神,作為一名中國人,我認為,國學經典才是我們語文學科真正所學習的,總之,《論語》記載了仁,孝,信等道德范疇,我們必須要認真閱讀這一部學習的典籍。我認為,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夠像《論語》這樣長久而深遠地影響著中國的歷史。也正因為這樣,我對《論語》的態度一向是只敢仰視而不敢觸及。
在今年暑假,我又從書柜中找到這本書,揣摩一下內在的文字。
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簡單意思就是三個人里面必定有一個是我的師傅,而經過我們的揣摩以后,得知:這句話的意思是想讓我們在學習方面,要學會謙虛,告訴我們一個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所以我認為,《論語》不但教我們學習的知識,還讓我們學會了怎樣處人遇事。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著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另一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也在強調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從表面上看,要“溫故知新”很困難,但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想,總會有新的發現。而我們也從過程中獲取了更豐富的經驗。孔子的這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現代教育人士提倡的。
通過細讀《論語》,僅閱幾句話,就收獲了這一學習方法,我們真的應該多看一看這些古文,讓其他人對你刮目相看!這也是對現在初中階段文言文的一個練習。
論語,它就像一盞引導我們向前的明燈,教會我們做人,論語就是一種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六年級學生讀《論語》有感13
《論語》里提出君子應“日三省乎己”,這里“三”不是具體數字,是多次、反復的意思。換句話說,就是要一遍一遍地問自己,有哪些事我還沒做到?有哪些事我還可以做得更好?
《論語“學而”》中曾子每日從“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三方面自省其身,我們每天也可以從這三方面入入手進行自省。
第一省——
“為人謀而不忠乎?”要自省的就是“忠”,我給別人做事,給社會做事,我忠于職守了嗎?真正的忠誠不是忠于一個外在標準,真正的忠誠只有一個標準,就是忠于內心的良知。“忠”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能夠對自己的良心有所交代,就是最大的忠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第二省——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要自省的就是“信”,意思是和朋友在一起,你守信譽了嗎?信守承諾,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也是需要我們時常反問自己。信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一個人如果失去了信用,任何人都不會接受他,所以一個人不可沒有信用。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立足,“信”是多么重要,只有守信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第三省——
“傳不習乎?”要自省的就是“習”字,意思是說,老師教授的知識,你認真學習了嗎?對于知識,我們需要把它融進自己的生命里,這個過程才叫“習”。學習之后要復習,學習之前要預習,溫故而知新。學習,其實不光是孩子的事,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要活到老學到老,要把知識的學習真正融入生命,時時不忘記學習,如此我們才可以說,我們真正有所長進了。
這三件事——對任務的忠誠、對朋友的信用、對知識的學習,用它們叩問自己的內心,其實就叩問了自己的三重生命角色。第一重是職業角色,第二重是社交角色,第三重是生命角色,我們終其一生都是為了扮演好這三重角色而努力。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日三省乎己”,那么人生中又有什么憂慮和恐懼呢?
六年級學生讀《論語》有感14
書,對人的成長的影響是不呆估量的,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
自小就執著于看書的我讀的書已經不計其數,書使我受益匪淺,每一本書都讓我印象深刻,但最讓我難以忘懷的就屬《論語》了。
《論語》作為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駭、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有二十篇,其中讓我體會最深的是為政篇中的“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這句話告訴我們:我們要聽各種意見,把覺得懷疑的地方避開,謹慎說出多余的,才能少犯錯誤,日后才不會后悔。在生活中也不要夸夸其談,應該三思而后行。
《論語》是我的一位好友,它讓我懂得人生中的一些為人處事。《論語》總是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助我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讓我明白失敗的緣由,重新找回自信,并且走向成功之路。
《論語》這本書帶我走進知識的殿堂,讓我懂得了對美的追求,讓我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在《論語》這本書中,我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的孔子;一個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的孔子。《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論語》這本書讓我們懂得學習是最重要的,但學習首先要培養興趣,其次也需要正確的方法,當然還需要持之以恒的動力。不僅僅包括學習這方面,《論語》中還講到孝道、道德……
讀《論語》使我受益無窮。今后我會更加細讀《論語》,細讀這中華千年經典,讀懂這其中的做人道理與處事方法,讓我與經典繼續相約吧!
六年級學生讀《論語》有感15
《論語》是我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精華思想。以前未曾學過《論語》,對它知之甚少。自9月份以來,由李華老師引領我們學習《論語》后,才了解到,悠悠華夏五千年,璀璨文化的源頭竟然是《論語》。
孔子是一位中國文化的傳承者,也是一位無法被歲月所磨滅的精神巨匠。他用最銳利的智慧,打開了一道為時光所塵封的門,使仁愛之心溢滿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語,鋪展起一條充滿哲理芳香的坦途,讓子孫后代奏響了成功的凱歌;他用最簡單樸素的教誨,鑄造了一把堅韌的利斧,在廣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讀《論語》是一種享受。猶如靜心獨坐于清泉碧水邊上,細細品茗。仿佛《論語》的字字精華,便沉淀在綠葉清茶中,喝一口,它就順著舌尖流入體內,純化了身心,頓覺一陣清香蕩漾胸懷,足以洗滌沖刷你靈魂中的一切欲念。
讀《論語》是一次旅行。彌留在充滿油墨芳香的字里行間,感受儒家思想與仁義之道的巨大魅力。“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包容與豁達以及“仁”是做君子的根本。《論語》所充盈的儒家氣息是如此的濃厚而深邃,不失為一次精神旅行。
讀《論語》是一種學習。在品讀間,學習為人處事之道,在“仁"的思維熏陶下,感悟人心之偉岸,讓仁義之花盛開在每一位賢士心中。于感悟中,學習修身治學之法,那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讀《論語》是一場精神洗禮。讓原本枯燥的心靈得儒學的甘霖以滋養,讓原來疲乏的思維得精妙的哲語以啟迪。那一句句循循善誘的言語,那一段段平易樸實的文字,震醒了你我,也澆濕了被快節奏生活帶動下,一顆顆騷動的心靈。
總而言之,讀《論語》讓我感受到的是古文化的濃郁芳香,品味到的是精神的點滴精華,領悟到的是圣賢思想的深刻內涵。
讀《論語》,于心靈間,蕩漾起一片純凈……
【六年級學生讀《論語》有感】相關文章:
學生讀《雷雨》有感02-10
六年級學生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06-16
讀《文化苦旅》有感學生作文08-05
初二學生讀《童年》有感06-16
學生讀《紅樓夢》有感12-27
小學生讀《森林報》有感02-10
讀《小學生老舍讀本》有感06-16
讀《小學生汪曾祺讀本》有感11-08
讀《窮人》有感02-19
讀傷逝有感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