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通用19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 1
這幾天在讀一本老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粗讀一遍之后發現,這實在是一本人人都值得一看的奇書,遂開始第二遍精讀。為了加深印象、增進理解,在這里把讀書過程中的一些感悟記錄下來。
前言:前言部分,作者列舉了種種人世間的煩惱與困惑:不幸福的婚姻、不聽話的孩子、不上進的員工、人生失去了方向和目標、急功近利、焦躁不安、無法與別人互相理解溝通……并提出,要想解決這些煩惱,需要遵守一些天然的、普適的原則,這些原則是人類千萬年來總結、歸納出來的智慧結晶,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關鍵所在。
接下來,作者對如何閱讀此書提出了建議:最好以一個講師備課的心態來閱讀,即閱讀完之后,向別人講述書中內容。這確實是讀書的好方法,能夠讓你在讀書的時候更認真、更專注,同時不會泛泛地、單向接受地閱讀,而是邊讀邊思考。
然后,作者談到了閱讀此書的收獲——改變,改變自己,進而影響他人,從而達到“高效能”的目的。
最后,簡要地介紹了七個習慣的.內容。
這種開宗明義的寫作方法,和講課是一個道理:以普遍的、有代表性的問題作為切入點,分析引起問題的原因,提出解決方案,同時把課程的結構和部分干貨露出來,提起學員的興趣。這種表達方式在寫作、講課、演講、做介紹時都可以使用,是百試百靈的方法。
前言部分有一句話讓我非常觸動:“有多少人在彌留之際,希望自己花更多的時間工作或看電視?沒有一個人希望這樣。此時,人們想到的是愛人、家人和他們付出過愛心的人。”雞湯文里經常說一句話:“把每一天都當做生命的最后一天來過。”有些偏激,但是道理沒錯。所謂的“高效能人士”,其實就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回顧整個人生而不留遺憾的人。
第一部分重新探索自我
第一章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第二章七個習慣概論
開篇作者就說:“要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首先要改變我們對問題的看法。”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套對世界的看法,作者管這個看法叫“思維定式”。思維定式由我們的經歷、眼界、教育背景、成長環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成。我們都深信自己的思維定式是正確的,能反應這個世界的真實情況,并且所有想法和行為都受此思維定式指導。
可恰恰相反,我們大部分的思維定式是緊緊圍繞著“我”展開的。這個“我”是肉身的、物質的“我”,是懶惰的、自私的:它要么把現象按照最簡單、最不費腦力的方式進行解釋,比如“那個開著豪車、打扮入時的女孩一定是個小三”、“這個事情這么多困難,肯定做不成”;要么以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詮釋、加工并作出反應,如“這件事我沒做錯,錯的是他,責任都在他”、“這筆生意他不知道要從我這里賺取多少利潤,他就是在騙我的錢,我得小心點。”
由此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結論,這種以“肉身的我”為中心的思維定式是不客觀的,很容易出現偏差。那么該如何建立“正確”的思維定式呢?作者給出的答案——以“原則”為中心。
所謂的原則,就是人類自誕生之日起,經過千百年的生存進化所總結出來的“優秀品德”,比如善良、誠實、公正、奉獻、勇敢、忠誠、擔當……等等一切人類從古至今無論哪個民族、哪個國家的人類,都共同承認的高尚道德品質。簡單來說,就是要以一個世俗意義上的“好人”的眼光來詮釋世界、做出反應。
那么什么是“好人”呢?就兩個字:“利他”。隨便舉幾個例子:誠實,就是不能欺騙別人、與他人共享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公正,就是讓所有人都分享到一樣的利益;擔當,就是敢于承擔責任、甚至為別人的錯誤買單……而相反的,幾乎所有形容“壞人”的詞都是利己的,比如狡詐、陰險、自私、刻薄、膽怯等等。
那么再進一步的追問,為什么“利他”是人類所推崇的品質呢?作者并沒有給出答案。佛學給了我們一些答案,佛法認為“諸法皆因緣生”,“此生則彼生,此滅則彼滅”,人與人之間不是對立的競爭關系,不是我輸你贏或我贏你輸的零和游戲,只要人人都能“利他”,最終結果一定能利每一個己。儒家的天人合一大概也是這么個意思。
總之,“利他”是作者在第一章里講述的最核心的理念,也是這本書后面所有觀點的基石。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 2
由于時間因素匆忙的讀完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對于后三個習慣: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簡直就是囫圇吞棗。雖如此,仍感覺這是我讀過的對于調整自己思維和工作的最好的一本書。只要我還有夢想、我還追求進步,在以后的時間我會好好的研讀,相信此書的精髓會伴我開創事業的左右。特別是書中闡述的以始為終、和要事第一兩個習慣對我感觸尤深。原來一直有種感覺,感覺我們所參觀交流的新華路小學的領導參加過"領袖素質培訓"或類似這樣的培訓,讀過這本書之后相信那是真的。現就我對"以終為始"和"要事第一"的感悟闡述如下,希望對我們的工作思路的`調整有所啟發。
"以終為始"的定義按我的理解,就是先給我們的工作確定一個目標、一個富有挑戰情的目標、然后考慮我們當下就當是我們已經完成了這個目標、已經站在了這個高度,那么在這樣一個高度上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工作、怎樣度過我們的每一天。有了這樣一種信念、一種追求,無形中我們就會以未來的高度規范我們的行為,換句話說也就是讓未來決定現在吧。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所以碌碌無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沒了目標沒了追求沒了方向,所以我們就沒了動力。要養成這樣習慣本書的作者就強調我們要撰寫個人使命宣言,宣言我們想成為怎樣的人、成就怎樣的事業及為此奠定的價值和原則。而在我們所有的生活中心中強調以原則為中心,這樣我們才不會偏離我們達到目的的軌道。另外它還強調個人的成功不是成功,只有團隊的成功才是成功,而團隊的成功就要制定這個團隊這個組織的使命宣言,團隊的使命宣言又是要求團隊所有的成員共同制定并為之努力奮斗的,回看自己的工作思路,我們的一些要求一些目標卻都是自己或是班子成員參與制定的,沒有形成我們團隊共同的目標和理想,所以在執行過程中大家的積極性不高或是草率馬虎也就不難理解了。這也就印證了我經常反思的一句話——不是我們的老師不配合,而是我們的方法不得當。
再者是"要事第一的原則",以前我在上班坐在辦公桌前的第一件事是把今天所要完成事情寫在工作日記中,第二天或是下午下班前查看任務完成的情況,自以為自己對工作很負責、工作很條理,可看了這本書才發現以前的行為還僅僅停留在時間管理的第一個層面,也就是最低的層面。在到新華路小學參觀交流之前,我曾查看并打印了他們的一周工作安排,當時感覺做到很難,看了此書才發現不僅不難而且是做好工作完成目標所必須的。過去總感覺我的團隊成員不夠優秀、缺乏責任,連一個簡單的治理學生隨手扔垃圾的習慣都做不好,害的我要每天的去彎腰撿拾、去給學生做榜樣、做表率,看了此書才知道我的過去是不懂得授權、不懂得責任情授權,不懂得作為領導要知道只要求結果的授權、而不是傳授方法的授權。
總之這是一本給我很多反思給我很多啟迪的好書。只要還有夢想、只要還有追求我就希望你把此書好好的讀一下,它一定能幫助我們實行我們的夢想和追求。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 3
說實話,我一直不喜歡這種說教類的書籍,因為之前看過李開復的《做的自己》,覺得他寫的還不錯,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他提及最多遍的書籍,恰巧舍友不久前買了一本二手的,就順便拿起來看了。
確實,看的我頭暈腦脹,也許是翻譯的.問題吧,內容寫的很粗糙枯燥,有或許這本書在我現在的年齡看來還沒有什么較為顯著的效果和感觸,可能比較適合工作人士看吧。誠然,本書所講的七個習慣,是成為一個高效能人士的原則,作者總結的很精辟,概括了很多方面,雖看起來太過于理性,也不乏人性化。作者所說的七個習慣分別是,習慣一——積極主動、二——以終為始、三——要事第一、四——雙贏思維、五——知彼解己、六——統合綜效、七——不斷更新。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處,其一是作者對“效能”的定義——“產出與產能必須平衡”換句話說,就是必須明確自己的能力與位置,不能過分提高目標而忽略自身能力,要實事求是。
其二是作者在全書結尾部分引用的愛默生的話“只要我們堅持干,事情就變得容易了。這并非因為任務的性質變了,而是因為我們辦事的能力增強了”,真是說到心坎上去了,很多事情都是貴在堅持的,有些時候并不是有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會看到希望。
這種書,在我看來,很多事情其實都懂,就是很難付諸實踐,看書的好處之一就是增強一種應該怎么做的意識,讓我們冥冥中可能不知不覺就這樣做了。涉略即可不必深究,是我的看法!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 4
本周每天晚上3個小時,加上一個周天的時間,完成《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第一遍閱讀。
這七個習慣確切的說,應該是一個高效人士的性格構成。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最內心的那個聲音是,這本書如果5年前看,我可能會少走很多坑,這本書里的這7個習慣,有6個在沒有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已經開始按照這本書里的在做了。這里不是要吹噓什么,只是想表達,我們應該感謝所有的痛苦、不適感、焦慮、忐忑、突發問題、棘手事件等等。有句古語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無不如閱人無數。一個人的氣貌,和他走過的路,遇過的事兒,閱過的人成正比。
前面說了,這7個習慣就是一個人性格的重塑建立,回想自己活過得的這40來年,一個最直接的感觸就是,但凡讓你成長的都是讓你痛苦的。無論青春期的小弟弟變大,還是學生時代的早自習晚自習,乃至工作中的成長。所以,我現在很享受每一次讓自己痛苦的過程,雖然這一過程的痛苦那么撕心裂肺,口里的潰瘍成片的長,失眠,便秘等等,但這就是成長。其實,我這里想表達的是良好的習慣越早建立,對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正向的賦能,如果我能從學生時代就開始運用這7個習慣,那么我相信我一定不是現在的這個我,但是,人生沒有如果。這7個習慣,越早知道,越早養成這7個習慣的人生,應該均會是多一些坦途,少一些崎嶇的人生。
一、積極主動
回想我們有多少人是用積極主動的心態去面對自己走過來的這一生的,從學生時代,到工作,到生活。有多少人真正的做到了?這里的積極主動,不是狹義的只是態度上的,行動上,他更多的是先從思想入手,自己對事物的全貌主動的預判,且自己給出后續的行動措施,然后在是矢志不渝的根據,積極主動推動,并不斷執行,不斷校正,直至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二、以始為終
這里的以始為終,我生活工作中理解為結果導向。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確定自己想要的之后,再根據我們自己想要的反向去制定具體的推進計劃。如果沒有以始為終的結果導向思維,走一步,看一步,那說不定下一步就走到溝里面去了。
三、要事第一
每一個人每天,每周,每月,每年,都應該給自己一個規劃,在涉及規劃的時候,從工作和生活兩個維度給出自己一年想要實現哪些?然后在把年目標分解到季度,月,周,天。那么在分解的過程中,自己首先要知道哪些是最要緊的,除了緊急重要的事項之外,我更喜歡這本書的這個時間矩陣的第二象限:
一個能主導自己人生的人,每天一定不是被火燒雞毛的逼著去做事情,一個能主導自己人生的人,每天一定是去做第二象限的事情,這樣的人生才是自己的人生。這樣活出來,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會是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就目前我的個人的工作而言,每天會有很多突發的工作去處理,但我每天一定會按照自己想要的,想成為的那個樣子去安排自己最想要的,進而要去做,去完成的事情。我們可以一時救火,但不可能一世都被燒雞毛。因為我們想成為什么樣子,他是不會成為什么樣子的,只有我們為了自己想成為的那個樣子,積極主動的去改變的時候,加上日積月累的沉淀,才會由量到質的顯現。
四、雙贏思維
這個思維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確切說不應該是習慣,更應該成為準者,否則在這個開放的時代,沒有任何個人隱私的時代,靠信息不對稱坑蒙拐騙的獲取一些個人好處也好,公司利益也罷,都是不長久的,因為有句話說的非常好,出來混,早晚要還的。所以,什么事情都是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互利互惠才是王道。
五、知彼知己
這個是在這個7個習慣的互賴期的第二階段,在雙贏思維的基礎上,你得了解對方,知道對方的習性,你才能知道自己可以讓的度在哪里,自己的底線在哪里,這樣在生活也好,工作也罷,你才能更好的去積極主動,才能更好地去以始為終,才能更好地要事第一。
六、統合綜效
這個我個人理解就是把前面五個習慣給連貫起來,從而達到1+1=無限可能的效果。這里讓我感觸最深的一點是我們要尊重差異,這一點是我自己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都需要改善的一點。當然,這里的尊重差異不是說沒有原則,這里的尊重差異是在原則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求同存異,最大能限范圍內形成最大的合力,讓自己的生活工作產能最大化。
七、不斷更新
這個用一句互聯網思維的話說就是小步快跑,不斷迭代。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沒有為中華之崛起兒讀書的家國天下的情懷,即便你有那個情懷,你的胸也撐不起這個懷。所以,一個平凡的人,就是在生活工作中,不斷以積極主動的思維態度,結果導向的目標感,再加上這個7個習慣的其他4個,不斷的調整,不斷的調整,我想如果真正的做到了,一個人的一生即便不精彩絕倫,也至少不會碌碌無為,落寂而終吧。
這本書因為是斷斷續續的草看的第一遍,很多需要練習的章節并沒有認真去聯系,所以,對自己后面的具體落地還沒那么清晰。個人感覺,這本書之所以是經典,與書中的那些給我們診斷的聯系題有很大關系,一個人只有真真切切的給自己用號脈的具體診斷后,才知道自己到底是病理性陽痿,還是心理性陽痿。后面自己第二遍的時候,需要把相關的習題做完,一邊確定自己是哪方面的陽痿。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 5
七個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如何解讀這七個習慣,從字面意思了解,七個習慣通俗易懂。簡而言之,要求我們工作中化被動為主動,凡事要有計劃與目標,清楚事物輕重緩急,明確他人利益與個人利益對等,切勿損人利己,也避免舍己為人。同時取他人之長補個人之短,互為學習、互為尊重,充分利用團隊力量將個人力量發揮極致,善于總結、改善,溫故而知新,螺旋式上升。
總結而言,似乎每個習慣簡單易行,但將其全部執行并貫徹始終卻寥寥無幾,這就是人與人區別所在。成功之人出類拔萃,他們運籌帷幄,統籌全局,謙虛好學,精于安排,善于總結,總能快常人一步。他們的共通之點不難發現,七個習慣已經融入他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何為習慣,正如書中所言,日積月累沉淀的本能或自我意識,良好的習慣成就卓越,而打破不良習慣則需要破繭成蝶般的毅力,所以成就卓越的人萬里挑一。
平凡如我們,如何在平淡的生活和不變的工作中成就不平凡,第一步走出舒適區,擴大影響圈。公司之于你即關注圈,個人職能即為影響圈,只關注影響圈,只會故步自封,永無進步。關注圈內時刻反映了你的不足,同時也提供你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就在于你是否主動去爭取。積極主動是走出去的第一步,有時候你離成功只差一個開始而已。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在此之中,學習是你的密匙。工作中,個人能力在不斷增長,個人經驗在不斷積累,這是自我提升和完善的過程。很多人甘于平凡,安于一席之地,卻不知在享受安穩的過程中,被慢慢超越,最終被取代。所以不斷地學習,才能驅使你不斷進步。常言,職場如戰場,能力才是決定你成功的關鍵,只要優秀如你,機會從不缺失。
我是一位模具設計師,做好每一副模具的'設計是我的職責,使每一副模具高效、高質量地打出產品是每一個模具設計師和工藝工程師的追求,設計和工藝相輔相成,不懂工藝的設計師是缺乏靈魂的。所以對我而言,設計是本能,工藝則是我將設計應用于實際的牽引繩,因此對工藝的不斷深入則是對我自身的不斷完善,同時公司的產品成千上萬,我能遇見的只是冰山一角,走出我狹窄的影響圈,接觸更多的新事物,才能不斷地自我充實和完善。
追求卓越固然很難,但突破平凡卻是我們伸手可及,我認為七個習慣主旨并不是讓我們成為卓越之人,而是讓我們積極有效地生活與工作。每個人都可以運用七個習慣在自己的影響圈內成為高效能人士。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 6
以前收集過這本書的讀書筆記的PPT,覺得這本書對于職業習慣的養成很有幫助。原著沒有花時間認真的讀一遍。這一回認真的把原著看了一遍,仍然的很多的收獲。
習慣的養成,是需要花精力,有意志的刻意練習的。雖然都知道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花21天。但是七個習慣的養成,就不那么容易了。作者提出的“全面成功”的概念,必須由內而外的塑造自己。說實話,當我把這些原則和標準再梳理一遍的時候,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堅持太難,或者“差不多就可以了”的想法,讓自己放棄了做得更好的機會。
總結一下這七種習慣: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知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從修養內在品德出發,由內而外開啟改變之門,從個人的成功到人際關系的成功,進而達到全面觀照生命的境界。如果說人生最佳的投資,就是“自我投資”,那么本書中提及的七大習慣,絕對值得我們每個人投資。
我們面對工作和生活,會有各種壓力和機會,我們要做出自己的反饋和選擇。這個時候,就需要知道自己是誰,自己能夠做什么,自己的價值觀是什么。講品德也好,說信念也罷,其實就是“原則”讓我們與別人區別開,讓我們能夠之所以是我,而不是別人,讓自己能夠堅持下去的最本原的東西。
主動積極是心態。不管是做什么工作,心態都非常重要。積極的人,象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極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積極心態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應該是驅動行動的發動機。
以終為始,是指得目標管理。當我們知道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在哪里的時候,我們就不會產生混亂,就不會盲目行動。而目標管理要細化成每年每月每周每一天,才會有實際的意義。如果目標只是一個數字或者是一幅圖畫,而不是細化成的一張每天應該做什么的執行表,就沒有做到位。
要事第一,是指時間管理。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公平的,都是一天24小時。但是為什么有人可以年紀輕輕積累了巨大的財富?因為他的效率非常高。當我們把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的時候,當我們每天不是都在做救火隊員的時候,我們的效率就很高。把握時間,其實就是非常嚴格的自我管理。做好要事第一,你就不會產生混亂。
雙贏思維,是為人處事的一種積極思維。有時候過分強調“利他”,會讓人覺得委屈自己。而雙贏甚至多贏是更積極更平衡的一種思維。我們有時候為了達到目的,會委曲求全,這其實從本書的角度來看,是錯誤的想法。不能為了工作而乎略了家庭乃至自己的身體。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孫子兵法》里最著名的一句話。不論是職業的選擇,還是個人的成長,還是具體的工作,這句話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統合綜效,是一種戰略思維,是站在高處看全局的一種思維。往往在工作中,我們只做到了樹木,看到一個點的好與壞,可能會有一些片面的想法。而當我們跳出自己的小圈子,站在全局看問題的時候,我們會更全面,就不會犯錯誤,或者少犯錯誤。
最后一條,就是我們不能停止學習和進步,要不斷的自我迭代和更新。時代的高速發展,知識的不斷創新,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自我更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人的成長歷程雖是漸進的',效果卻是革命性的。前三個有關個人成功的習慣,可以大幅度提高你的自信。你將更能認清自己的本質、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個人獨特的才干與能耐。凡是秉持自己的信念而活的人,就能產生自尊、尊重和自制力,并且內心平和。你會以內在的價值標準,而不是個人的好惡或與別人比較的結果,來衡量自己。這時候,事情對錯的尺度已經無關乎是否會與別人的看法一致。
你會意外地發現,當你不再介意別人怎樣看待你時,你反而會去關心別人、關心他們所處環境以及與他們的關系。你不再讓別人影響自己的情緒,反而更能接受改變,因為你發現了一些恒久不變的內在本質,可以作為你的精神支柱。
第四至第六種習慣,能夠重建以往惡化、甚至斷絕了的人際關系。原本不錯的交情則更為穩固。
第七種習慣可加強前面的六個習慣,時時為你充電,一步步地達到真正的獨立與成功。
成長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想做最好的自己,只能強化這七個習慣,讓自己保持一顆年輕的心,不被時代淘汰。作者:晶師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 7
通過閱讀這本”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書籍“,讓我明白了兩個道理:
第一,明白任何一個人都會做事,但很多人做事卻總是不得要領,不分主次一通亂做,結果是什么事情都沒做好,適得其反。美國玫琳凱公司創始人玫琳凱。艾施說過:“急事急辦、重事重辦、普通事按常規辦;程序化的事務弄個規矩、流程來辦;沒有意義的事情可以應付敷衍;沒有頭緒的事情先易后難;辦一件、銷一件、不拖拉、不忙亂。”縱觀自身在平時的工作中就存在有時處理事務時沒有分清主次,思路不是很清晰,顯得有時很茫然,工作效率就佷慢,取得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通過閱讀本書,知道要做好事情就得有預見的計劃和安排,才能充分保護好時間和精力。任何工作任務,一旦開始執行,速度是第一位的,完美程度是第二位的。只有爭取到時間,才能有效的控制好結果。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就要求我們在實際的工作中辦事不拖拉,工作有速度。
第二,明白“學”與“習”的結合,方能成就未來。談到學習,我不由的想到了先輩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業精與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的古訓。少時的我并不真正明白其中的深奧哲理,現在回過頭想想這就是至理名言。“學”的過程就是照搬別人的經驗,而“習”則是提取有益自身的`補丁來為自我遮風擋寒。學習的過程就是從感性到理性升華的過程,學習的過程只有上升到了理性,才能變成自身的東西,這些理性的積累就是自身的財富,有了這些平時積累的一磚一瓦,才有日后的高樓大廈。工作本身并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不錯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身立于不敗之地,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財富。
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每個人都必須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時時處處不忘學習,把工作當成最好的學習,做到學中干、干中學、學習與實踐相結合,達到工作學習兩不誤、相推動、雙豐收的目標。古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說,我們想做好自身的工作,僅有積極的態度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得擁有干工作的真實本領。我們只有通過工作中不斷學習,才能掌握干好工作的本領,成為一名高效能的員工。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 8
這個月學習了一本關于職場成長的書籍,非常有感觸。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職場人必讀的一本書了。恰逢同學的公司上了這門課程,分享給我文稿,系統翻閱了一遍。內容既系統又嚴謹,干貨滿滿,收獲頗多。
本文的七個習慣:積極主動、以始為終、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給我影響最深刻的三個習慣,如下3點:
習慣一: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即采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并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積極主動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摒棄被動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天尤人,發揮了人類四項獨特的稟賦——自我意識、良知、想象力和獨立意志,同時以由內而外的方式來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他們選擇創造自己的人生,這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決定。
本章節打動我的一句話:人有選擇的自由。
積極主動不僅指行事的態度,還意味著人一定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個人行為取決于自身的抉擇,我們無須存在優越感或是自卑感,只要一個人能為他自己的選擇擔起責任,他就該享受其權利。
工作如此,生活亦如此!
習慣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你的目標、愿景、價值觀及要事處理順序)的組織與實踐。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均要更多聚焦要事,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本章節印象深刻的一個觀念:重要性與目標有關,凡有價值、有利于實現個人目標的就是要事。以前以為“緊急且重要”的事情肯定是最重要,過分注重,消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忙于其中。這種認知一直持續到現在,作者表明其實緊急只是別人的要事,對你來說并不一定是要事。“不緊急且重要”的事情,比如鍛煉身體、看書拓寬視野、學習專業知識、看望親人、與朋友保持聯系、制定個人規劃、建立人際關系、撰寫使命宣言、規劃長期目標、防患于未然等等,才是需要我們花費更多時間來減少“緊急且重要”事務的數量。
習慣七:不斷更新
“不斷更新”談的是,如何在四個生活基本面(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中,不斷更新自己。對組織而言,不斷更新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斷的改善,使組織不至呈現老化及疲態,并邁向新的成長之路。對家庭而言,不斷更新通過固定的個人及家庭活動,使家庭效能升級,就像建立傳統,使家庭日新月異。
工作本身并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擁有財富,并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科研工作如此,個人成長亦如此!改變行為,改變思維!2021,積極主動,要事第一,不斷更新!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 9
先問個問題: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少有人走的路》作者是這么回答的: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匹惡狼和一匹好狼,最后誰會存活下來呢?是你喂養的那只。
我們如何選擇,會反過來決定自己的人生。
人在任何時候都有選擇的自由,而如何做出更優的選擇,需要我們對自己“不斷更新”,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01身體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充沛的經歷和強健的精力,它直接會影響到我們的工作狀態和熱情。
除了鍛煉身體、調整作息外,我補充一點,我覺得還需要去用心聆聽身體,去感受身體。
為什么呢?
因為身體知道答案。
心理學也特別強調和身體的鏈接。比如你一定有過特別緊張的時刻,對吧?也許是當眾發言,也許是工作匯報,也許是進行商業談判。當你特別緊張的時候,你的大腦很容易一片空白,很容易搞砸對吧?
緊張的時候做什么最有效?答案是深呼吸。
你深深地吸氣,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感受氣流,感受你自己,也許你的腿是麻的,也許你的手有點抖,但是一旦你把注意力拉回到你自己上,也就不再那么緊張了。這也是冥想的精髓。
這一生和我們相伴最長的朋友,除了時間之外,就是我們自己的身體了。請愛惜身體,愛惜我們自己。
02精神
幾乎所有的崗位應聘條件里,都寫這么一條:“抗壓力強”。
在現在這個社會,每一個人都背負著壓力和焦慮,這似乎是這個時代背景下的主旋律。
如何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游刃有余,快速自我調節?如何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種種困難、挫折、壓力和挑戰?
這需要有一顆“強大的心”。
那么如何變得更強呢?答案就是去經歷,去挑戰,去面對。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魯迅先生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對我來說,層層剖析自己,鼓足勇氣直面真相,看到自己的.恐懼并面對它;在經歷漫長的探索與痛苦后,努力向上生長蛻變重生;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舊想辦法去找到動力,然后繼續熱愛生活。
如果連這都殺不死我,以后還有什么能難倒我?
這是一場自己和自己的較量。
03智力
蘇格拉底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的無知!
對于知識,對于技能,我們需要永遠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多讀書,保持獨立思考;多傾聽,但最后自己做決策;多輸出,搭建自己的思維體系。
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深度、寬度、長度)?
學以致用最重要。
這需要我們在實際中有針對性地或階段性地學習,這樣才能實踐產生共鳴,效果最大。也就是奔著用的目的去讀書和學習。在此過程中建議閱讀經典,或者說閱讀該領域內的TOP1:比如在經濟商業領域的查理芒格,比如管理大師德魯克和稻盛和夫。學會挑書,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
04社會/情感
沒有人可以孤獨地存在于這個世界。
社會關系可以從經濟學原理出發進行解讀:人與人的鏈接是基于價值的交換。正如同我們在習慣四中提到的雙贏思維,有效人脈一定是基于價值的產生與鏈接。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做更多有用的事,給與他人和社會更多。
情感關系可以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所謂關系就是一切。在家庭關系和朋友關系中,相互滋養和相互成長的關系是最好的方式。反過來,在家庭朋友關系中得到滋養的人,也會更有力量和能力去在這個商業社會里乘風破浪。
高效能人士的身上都必定有不斷挑戰和超越自己的特質。稻盛和夫說過,提升心性,磨練靈魂。優秀是一種習慣,甚至說是一種必然。
與君共勉。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 10
近日,利用春節假期的時間,拜讀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俯卷仰思,感觸頗深。這本書通俗易懂,讀來頗為受用,作者史蒂芬.科維博士通過利用大量生活、工作中的實例和生動形象的圖表,向世人介紹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和高效能生活的基本原則,最終告誡我們,如果能遵循這七個原則,并把他們化為行動,那實現真正的卓越的人生就不會遙遠。
這是一本關于每個人的人生成長的書,書中認為人生成長需要經歷三個階段:1.依賴階段2.獨立階段3.互賴階段,也就是從0到一1,1一N的過程。
我們不難發現,處在依賴階段的人,最常用的一個字就是“你”,如“這事都是因為你,才會有這樣的結果”,因為在這個階段中他們常常需要別人來對他的問題負責,需要別人對自身情緒負責,最終需要別人對他的人生負責。如果我們能真正擺脫依賴,那,我們的人生就到了第二階段:獨立階段。在獨立的人的.語言中,經常會聽到“我”字,例如“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我”的計劃、“我”的觀點。然而,從依賴到獨立是人生成長中最艱難的一公里,很多人都不能完成蛻變。因此,當我們一個人靜下心來的時候,不妨想一想,在人生最艱難的一公里征途中,我們走到了哪里?是0.1還是0.9?
經歷了前兩個階段,科維認為接下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互賴。互賴階段的人,追求的是你贏我也贏,即以實現“雙贏”為目標,他們不但能看到雙方的差異中各自的價值,也能看到雙方合作的潛力,最終達到1+1>2。
20xx年我就要踏上寧杭文旅市場部的新崗位,對我而言面臨的是人生的又一段新的征程,在這樣的時間節點讀到這本書,仿佛讓我看到了一盞明燈。書中講到的兩大思維模式“遵循原則”和“由內而外”,就像是新征途上的指南針和發動機,可以幫助我理清思路,指引我選擇正確的方向。
文旅工作對我來說既是陌生的又是有挑戰性的,特別是進入市場銷售這一隊伍,就越發有難度了,這不禁讓我壓力倍增。如何才能快速地適應新崗位,轉變原有的思維模式呢?科維在書中給了我答案,那就是從七個習慣的第一個習慣做起:積極主動。我們常常會說:“人生就像是一場沒有彩排的演出”,我們人生的這場演出,導演就是我們自身。沒有哪個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總會經歷一些困難和挫折,面對困難和挫折,我們是失去信心,放棄希望,還是自身當導演,去積極主動地應對困難呢?我的答案,當然是后者。積極主動,是做好每一件事的第一步,也是邁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更是從依賴到獨立最關鍵的一步。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想要真正成功的人,首先要從自身的內心出發,從正心、修身做起。那,在工作中也是一樣,我們不妨經常問一問自身,我是否做到了盡職盡責,我是否保持著一顆“初心”。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 11
習慣如同地球的萬有引力,只是許多人沒有注意或不肯承認罷了。習慣總是成為左右你行動與思維的看不見的手;對于企業領導者來說,習慣的直覺至為重要;那些優秀的習慣在升華中就會成為領導者的個人魅力;全世界最卓越的領導力大師史蒂芬。科維認為:目前盛行的個人魅力論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號稱圓滿的人生;成功的個人和組織都是遵循了高效能的七個習慣;從企業角度講也是如此,如果不能清晰地明確企業的愿景是什么,那么將會讓企業在一個階段目標的實現中漸漸迷失了遠方的目標。
習慣如同地球的萬有引力,只是許多人沒有注意或不肯承認罷了。
小到個人,大到團隊、企業,習慣總是成為左右你行動與思維的看不見的手。特別是當你在看不清事實的真相,不能夠完全了解到事實的全部的時候,習慣往往成為左右你判斷的“直覺”。
對于企業領導者來說,習慣的直覺至為重要,因為基于組織來說,好的.習慣在升華中便成為企業文化,那些優秀的習慣在升華中就會成為領導者的個人魅力,也成為生活與事業中的思維與行為準則,如果將這些原則再加以升華的話,就是我們常說的價值觀。
全世界最卓越的領導力大師,被美國《時代周刊》譽為“思想巨匠”、“人類潛能的導師”的史蒂芬。科維認為:目前盛行的個人魅力論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號稱圓滿的人生:包括個人成就、財富與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捷徑可循,不必腳踏實地去追求。這種華而不實、“暴發戶式”的論調,無異于鼓勵不勞而獲。縱使得以成功,也是勝之不武。
史蒂芬。科維研究認為,成功的個人和組織都是遵循了高效能的七個習慣,并將這七個習慣內化為個人和組織的原則。
1、積極主動: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才有可能對他人負責;一個人有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才被人尊重。相信自己,全力以赴地做事情,充滿激情和活力,就會感染周圍的人。每個人選擇創造自己的生命,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決定。
2、始終不渝:很多人達到自己所謂的成功后往往失去了方向,或是就此沉淪或就此迷茫。從企業角度講也是如此,如果不能清晰地明確企業的愿景是什么,那么將會讓企業在一個階段目標的實現中漸漸迷失了遠方的目標,而要想達成心目中“百年老店”的夢想,就需要讓組織的每個人都能信守組織原則。“個人尊嚴、卓越和服務”這三大原則應該象水一樣滲透,無所不在。
3、要事第一:時間管理技能決定著領導者的成敗。什么事情必須自己完成,什么事情必須委托給他人,哪些事情你必須提前考慮,哪些事情不必考慮。越是擅長判斷,果斷處理,你的效率就越高,價值就越明顯。
4、雙贏思維:去掉你死我活的心態。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用競合來建立良好的生態環境。吃虧就是占便宜。如今的商業競爭早已步入多贏的局面,正是基于這樣的思維,我們也看到了整合理念的廣泛接受,如果沒有雙贏或多贏的思維,整合也就失去了前提。
5、知彼知己:這里說的知彼知己不是孫子兵法所講的軍事原則,而是指溝通上的真誠的心靈交流。做事就是做人,不管是領導還是員工或是一個企業,只有讓對方認同你、認可你,才會有生意,才能夠有深入的溝通,而這種深入的溝通就是要真正了解彼此。
6、兼收并蓄:聚眾人智慧歸己所用。一個遠大的目標,非一己之力就能達成。善用團隊力量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7、全面發展:理解為公眾的勝利更準確。應該在獲得提升中實現更多的社會及公共的價值。
這七個習慣是相輔相成,一氣呵成的。憑借培養這七個習慣,我們可以循序漸進,由依賴而獨立,再由獨立進而組織成員之間的互相依賴。這些習慣不僅適用個人,也適用于團隊。它們的基礎是效能,而效能的關鍵原則就是產出與產能平衡的原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 12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在第一次粗略地瀏覽了一下時,感覺枯燥乏味,讀的次數多了,就會慢慢發現里面的精氣真髓。從而潛移默化地加深我的感知感悟,擴大了我的視距,使我的認知提高了一個層次。本書通過有趣味性的實例,講述了良好習慣對于個體及企業團體成敗的影響。書中講的道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間都帶著闖勁和拼搏精神,大力宣揚個人的命運控制受自己控制。書中介紹的七個習慣,讓人深思、令人回味。
第一積極主動這個詞的涵義不僅僅是主動采取行動,在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積極主動是我們每一個追求成功的人所必須具有的人生態度,無論在任何情況下,自己總有選擇的權利。所以,要對自己時刻有一份責任感,因為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里,而自己并不是環境或他人的附庸。因此,成功是由那些抱有積極主動的人所取得。每一種逆境都含有等量或更大利益的收獲。同時,那些似乎看是逆境的環境,其實是隱藏著諸多的良機。
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著不少令自己沒有重視的陋習,這些不良習慣勢必會影響思維的連貫性,造成顧此失彼的結果。在工作中不要由于沒有成功就不停地找借口責備他人,埋怨他人。總認為是事情找上自己,使自己無法主導或推動事情的進展。其實我們要以樂觀人生態度,積極面對一切,用積極的心態來對待每一天的工作。出現問題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分析問題所在,處理好,最重要一點就是要有一顆強烈的責任心。習慣是生活的累積,是能夠刻意造成的,這樣才能把工作做好,并且做的'更好。在整個人生中,主動和態度都起著雙重作用:你既激勵別人,別人也激勵你。要從工作中找到樂趣,使它能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產生最佳影響效果。對于那些有積極主動的人來說,積極主動就是一切成功的起點的,第二以終為始是首先確立在做任何計劃時,先擬出愿景和目標,確定自己的行為與目標保持一致。在清晰明確目標后,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諸實現,才有可能獲得內心最大的滿足。
我們很多人在埋頭苦干時,尚未發掘和明確人生的目標,未曾洞悉自己心靈深處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審視過自己的人生信條。只是為忙碌而忙碌著,往往缺乏的是規劃,沒人去想很遠,所以目標決定是很重要的。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都要經過規劃和目標,其次才是實現。遠期目標決定的是未來,而不是到了未來我們在做什么。而是應該主動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規劃它們。要積極努力培養自己的目標意識,在工作中要勇于探索,不再只是被動地、盲目地等待別人告訴你應該做什么。只有調動自己的主動積極性,確立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切合工作中的實際,然后全力以赴地奔向自己人生目標。第三要事第一是一種自我管理的原則,怎樣掌握好“要事第一”的管理。重點是,它要求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要分輕重緩急,無論事情迫如何切,個人與組織均要把“要事”放在第一位。如果弄不懂什么是“要事”,就難以把時間掌握好。每個人的“要事”都不一樣,由價值觀來決定事情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部室的工作性質屬繁雜瑣事諸多,以前在工作期間,感覺到在工作中常常難以避免被各種瑣事、雜事所糾纏。由于沒有掌握高效能的自我管理的工作方法,經常被這些事弄得不能靜下心來。有時候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蒙蔽,致使工作效率不高,其實這也與平時沒有制定明確的目標有關。現在認識到工作是要有章法的,是要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管理方法。先由領導決定什么是重點后,自己掌握住重點并時刻把它放在第一位,用少量時間處理的緊急、危機事件,確保效益與效率的平衡。
第四雙贏思維是通過雙方共贏的角度來尋求互利互惠的共同愿望,雙贏思維鼓勵我們解決問題時,要換位溝通,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雙贏就必須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以豁達體諒的心態看待他人的想法及感受,是對人的品德、能力、價值的認可,這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要求。
雙贏精神無法存在于你爭我奪的環境中,雙贏思維是在不傷害自己還要讓雙方互賴的一種合作方式,而不是做損人利己之事。要學會雙贏的思維,同時,也要有利人利己觀念的豁達胸襟。在助人成功的同時,自己也獲得了工作的快樂。通過充分發揮自己的想法及感覺,共享與他人的互惠互利和資源合作成功的喜悅。第五知彼解己需要的是主動去了解對方,然后爭取讓對方了解自己。因為“知彼解己”單方面去做是沒有效果的,所以一定要拿出誠意來,坦然而談。對方獲得了解后,會覺得受到尊重與認可,進而,雙方對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暢自然。
傾聽是一門溝通的藝術。要了解對方,首先卸下心防,專注于對方所說的話,傾聽及回應理解對方含義、動機及感受,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忽視對方發泄情緒,沒有耐心去了解對方通過語言音調所表達出來的感受,就更談不上了解對方,所以就不可能協作好。在有了雙贏思維的基礎上,人就會耐心的去傾聽,以了解心去聆聽別人,真誠地給予回應,讓對方覺得自己真正被了解。有效的傾聽不僅可以獲取廣泛的準確信息,還有助于雙方情感的積累,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系。解己需要勇氣,欲求別人的理解,首先要培養設身處地的"換位"溝通習慣,把握自己,保持心態平和,才能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我們的人際關系也就上了一個臺階。
第六統合綜效的精髓是以真誠了解的意圖,去傾聽有效的、正確的讓每個人都受益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就是要大家齊心協力,比自己各自奮斗能夠取得更多的成果。號召大家要有合作精神、團隊精神。并且能夠取長補短,這樣才能夠達到統合綜效。綜合綜效是以原則為中心的領導方式和培育方式的精髓。要實現人際關系中的綜合綜效,首先實現個人的綜合綜效。要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能夠正視個人認知的局限性,通過真心誠意與人交往來獲得更多的信息。而統合綜效的溝通,則需要每個人都敞開心扉,坦誠相待,貢獻自己的想法,并接納別人的優勢,從別人的想法中得到對自己有益的部分。當別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有分歧的時候,那分歧的部分肯定有自己沒有想到的東西,這時就需要別人的看法來拓展自己的知識經驗。因此尊重差異的存在,相信這些差異有助于增強自
己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大家彼此加深溝通,集思廣益的合作威力無比,有當人人都敞開胸懷,以接納的心態尊重差異時,才能眾志成城。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 13
漫長的暑期來臨,炙熱的天氣無不考驗著人的意志,尤其是在繁重瑣碎的工作重壓之下,難免神疲怠倦。最近讀了一本《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深刻領悟了需要用生命去踐行的“積極主動、以始為終、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人生精化。
節約不必消耗的時間,高效地度過每一天,這想必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做到的事情。雖然大多數人都抱有這樣的`想法,但是又被每天冒出來的各種瑣事沖昏頭腦,則又將希望寄托于明天,進而陷入永無頭緒的惡性循環之中。根據書中給出的七項高效習慣,結合高速公路收費站監控員的切身經歷,我打算從這幾方面培養職業習慣,來成就自己的格局人生。
首先談的是積極主動去工作。工作的情緒狀態必然影響著工作的質量效率,我們不能被迫地去從事工作,而是要積極主動地愿意去服務奉獻,既然選擇了高速公路收費站監控員這份工作,就是肩負了一種責任,我們不僅必須要熱愛它,而且也有義務去承擔它。從心里、從行為上,都要主動地去做有益于工作的事情,這樣能避免消極懈怠心理,從而實現高效工作模式。
然后要以始為終要事第一。這樣的思維模式使得我們從事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改變踟躕不前的現狀,領先一步跨越上路。正如我們繁重的監控工作,8小時奮戰卻貌似忙成了12小時,大事小事總是不斷,重要的事有時會被瑣碎的事擱淺,忙亂無序這就造成了工作的低效。這時,我們需要以終為始,學習高效能人士,在電腦前、在桌面上粘貼便簽,在筆記本上列明每天要完成的實務,達到的工作成果,堅持要事第一的原則。這樣即使工作再忙碌,也有明確目標來提醒,從而少走彎路高效工作。
接著是要擁有雙贏的思維。設身處地地思考青銀高速組織想要實現的青銀愿景,又將需要集體中每個人通過怎樣的努力工作、服務、貢獻來達成,愛崗敬業助推青銀組織發展的同時,個人的價值也在奉獻之中升華實現;此外,還要與其他同事一同進步、努力、拼搏,在共同生存與發展之中,獲得比孤軍奮戰更多的上升空間。雙贏思維下,每個人都竭盡全力,工作效率自然提高。
再者是聆聽溝通統籌綜效。工作需要溝通,以最直觀簡明地了解事務狀況,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達成共識后有效展開工作,統籌資源綜和能效,更具目的性。
最后是不斷更新精進自我。科技網絡異常發達的今日,并不是空有執行力就能快速開展任何工作。而需要不斷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知識理論,革新工作觀念方式。
一個人的成敗取決于一個人的人格,不要讓經年累月的不良習慣羈絆我們的人生,從現在做起培養高效能人士的七個好習慣,從而深諳謀略成就格局人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 14
今天讀完史蒂芬·科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這本書給我很大的驚喜,本來以為只是又一本介紹如何成功的雞湯書,但是此書內容比我想得更深刻,我會反復拿來閱讀。
史蒂芬·科維從一位高效能的父親那里繼承并傳承了高效能“七個習慣”。他在從中受益的生活實踐當中,將這七個習慣分享于眾,并建議人們以原則為中心的生活,鼓舞并指導我們如何“高效能”地生活。
以原則為為中心的生活,不同于以價值觀為中心。我們常常把它們混淆。
理解原則與價值觀的區別非常重要。
原則是外部的自然法則,最終會控制我們的行為后果。
價值觀是內在的、主觀的,是指引我們行為的最強烈的感覺。
史蒂芬·科維希望我們能重視原則。
這樣我們就能夠在實現眼前目標的同時,為未來取得更了不起的成就打下基礎。這就是對“效能”的定義。
7個習慣分別是:習慣一,主動積極;習慣二,以終為始;習慣三,要事第一;習慣四,雙贏思維;習慣五,知彼解已;習慣六,統合綜效;習慣七,不斷更新。
于我而言,讀完這本書最重要的是了解到,以第二象限“要事第一”的處理原則。
“要事第一”,是解決日常生活長期性隱痛的重要事務。
其實這個習慣幫助自己不逃避日常生活的難題。
是的,面對日常長期性的隱痛,自己很容易逃避問題。平時很容易把精力放在一些容易完成的事務上,而沒有花時間認真思考第二象限事務——那些真正能提高生活品質的事情,但其實這才是最值得投入時間和精力的地方。
像慢性疾病一樣,長期的隱憂不足以把我們一擊致命,但卻在漫長歲月中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如果長期忽視,那么日積月累的病癥總有一天會給你顏色看看,就是這樣,不是嗎!
我的老問題就是知道某些事重要,但是沒有一個長期的規劃和打算,并且沒有付出實際的行動。
長期如此,給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困擾,但這種局面其實都是自己應負的責任。
那么,第二象限的'“要事”是哪些呢?
我可以問自己,在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使我的個人生活徹底得到改觀,但是我卻一直沒有去做?
“要事第一”原則,促使我思考哪些事情可以真正提高我生活某方面的質量!
比如改善某段關系;如何保持身體的健康?……很多重要卻沒有做的事情!
這個原則促使我想辦法解決問題,且重要的是付出實踐,從而真正意義上關心自己的生活。
下一步閱讀《要事第一》一書,進一步幫助自己掌握什么是第二象限的“要事”。目的是為了掌握第二象限的要事原則,從而更好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生活更有計劃和規劃性。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 15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讓處于迷茫期的我有了努力的方向。本書介紹的七個習慣分別是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己解彼、統合綜效、不斷更新。七個好習慣讓我們從依賴型人格轉變到獨立型人格,又從獨立型人格向互賴型人格升華,樹立自己的原則和品格,背負起自己選擇的責任,由內而外地改變自己。
在遇到《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之前,我思考得最多的一個詞叫“佛系”。到了某一階段,我怎么努力都沒有效果,漸漸地失去了方向。為了平復內心的糾結,我不停地勸自己:“或許‘佛系’一點會更好”。
直到“積極主動”這個詞出現在眼前,我才發現了自己對“佛系”的消極理解,是受挫后的退縮心理,是為了尋求一時平靜而選擇的`逃避。這本書教會我,應該從內心出發,樹立責任感,以終為始,制定計劃和愿景,由“我要做”變成“我想做”。主動選擇是基于深思熟慮后的決定,而非被動的決定。知己解彼需要勇氣,只有懷有仁慈之心,勇于面對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效溝通,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在雙贏思維下統合出勝于個人之見的辦法。這樣不斷提升自己,一定會收獲不同凡響的效果。
有一種自由叫主動選擇,有一種品格叫知己解彼、互惠共贏,也許這才是我真正需要思考的“佛系”,希望和我一樣迷茫的你,能遇到史蒂芬·柯維帶來的這束光。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 16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在讀完這本書后,我自己最大的收獲是深刻地認識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從改變自己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對事物的認知方法以及對競爭環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輔助一些必要和實用的有效方法。“積極主動”的態度,“以終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己”的溝通,“統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造,會使每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它們相輔相成,既講到了個人要全力以赴確立目標,進行個人修煉,并由依賴轉向獨立,從而實現“個人成功”,也講到了要通過建立共贏、換位溝通、集思廣益等,促進團隊溝通與合作。而不斷更新更是涵蓋了前六個習慣,督促我們從身心開始完善。其中讓我啟發最大的是“以終為始”這一種習慣。
一、“以終為始”的定義
如果你認真走過上述的心靈之旅,那你已經短暫觸及了內心深處的某些價值觀,也引起了你的對生命的思考。
當我們面對偉大人物的墓地,嫉妒之心蕩然無存;當我閱讀歷代佳麗的碑文,貪婪的欲望頓然消失;當我在墓碑旁遇到泣不成聲的父母,禁不住悲從中來;當我看到王者與其廢黜者的墓碑并肩而立,生前為不同觀點唇槍舌戰的文人墨客的遺體相鄰而居,不禁感到那些內訌、派系之間的斗爭、人間是非的渺小。再查看墓碑上的日期,發現有些就在昨日,有些可追溯到600年前,于是又忍不住想到最后審判日那天,我們都將同時接受上帝的審判。
以終為始說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認清方向。這樣,不但可以對面前的處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誤入歧途,白費功夫。畢竟人生旅途岔路很多,一不小心就會誤入歧途,許多人拼命埋頭苦干,到頭來卻發現追求成功的梯子搭錯了墻,但是為時已晚,所以說忙碌的人未必出成果。
很多人功成名就之后,反而感到空虛,發現自己犧牲了許多更寶貴的東西。上至達官顯貴、富豪巨賈,下至平頭百姓、凡夫俗子,無一不在追求更多的財富、更大的勢力或更高的聲望,可是卻常常被名利蒙蔽了良知,為成功付出昂貴的代價。所以,明確真正的目標很重要,然后才好勇往直前,堅持到底,實踐使命。如果梯子搭錯了墻,那么每一次努力都不過在使我們更加遠離正確的方向。只有先定目標,才能勞而有獲。
你希望在蓋棺定論時獲得的評價,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成功,它很
可能與你原來設定的目標大相徑庭。這樣看來,我們夢寐以求的名利、成就和財富可能根本就不是我們所要的。
若能先定目標,你的洞察力會大大改善。有這么一則小故事,葬禮上有人問死者的朋友:“他留下了多少遺產?”對方回答:“他什么也沒帶走。”
5月12日汶川發生的'大地震,許多房屋成了廢墟,而牛漢希望小學卻巍然屹立,他留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對生命的尊重,留給人們是更多的思考。
“以終為始”的原則就是要求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先在頭腦中構思,然后付諸實踐。要想創建一個先進班集體,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制定好班級奮斗目標,朝著這個目標不斷邁進。這樣,我們才能提高工作的效能。
提高工作效能還有四個核心價值源泉: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與力量。
“安全感”代表價值觀、認同、情感的歸屬、自尊自重與是否擁有個人的基本能力。
“人生方向”是“地圖”和內心的準繩,人類以此為解釋外界事物的理據以及決策與行為的原則和內在標準。
“智慧”是人類對生命的認知、對平衡的感知和對事物間聯系的理解,包括判斷力、洞察力和理解力,是這些能力的統一體。
“力量”則指采取行動,達成目標的能力,它是做出抉擇的關鍵性力量,也包括培育更有效的習慣以替代頑固舊習的能力。
它們相輔相成——安全感與明確的人生方向可以帶來真正的智慧,智慧則能激發力量。若四者全面均衡,而且協調發展,便能培養高尚的人格、平衡的性格與完美的個體。
二、各種生活中心
人活在世上,每個人的生活中心是不一樣的,那么人的生活有哪些中心呢?
1、以配偶為中心
婚姻是最親密,最持久,最美好的,最可貴的人際關系,以丈夫或妻子為生活中心順理成章。據我們的生活經驗,以配偶為中心的婚姻關系,多半會出現情感過渡依賴的問題。太過重視婚姻會使人的情感異常脆弱,經不起絲毫打擊,無法從容面對配偶在行為、感情或情緒上的變化,哪怕是新生命的誕生,婆媳關系、經濟困境或對方事業成功等都會讓人有危機感。
我想,婚姻意味著更多的責任與壓力,一般人通常根據自己的經驗來應對,然而兩個背景不同的人,必定存在思想差異。即使是理財、子女教育、公婆或岳父母的問題也能引起爭執。假如再有一方情感依賴性強,那么這樁婚姻就岌岌可危了。
2、以家庭為中心
現在社會,以家庭為中心的現象十分普遍而自然。作為感情投資的對象和關注的焦點,家的確能帶給人關愛、分享和歸屬感,但過分重視家庭,反而難以實現家庭的圓滿。
我想,以家庭為重或者以家庭作為安全感來源的方面,只會關注子女是否為當下生活所肯定,行為舉止是否符合流行趨勢,反而忽略了子女的真正幸福和成長需要。這樣的父母把孩子的任何“不當”行為都看作對自身安全的威脅。于是變得心煩意亂,情緒失控,用叫嚷、嚇唬、威脅或者懲罰的方法來對待子女,這樣的家庭的子女會變得更加叛逆。
3、以金錢為中心
金錢也可能成為生活中心。誰也無法否認金錢的重要,因為人類最基本的需要就是生存和經濟的保障,只有這些需要得到滿足,其他需要才能被提上日程。
以養家糊口或其他高尚目的為由來追求財富無可厚非,但若是唯利是圖,往往得不償失。
有人為了逐利,不惜將家庭及其他要事撇在一邊,而且以為別人都和他“英雄所見略同”。我認識一位可敬的父親,他準備帶子女出游時,忽然接到公司要求加班的對話,但是他回絕了。妻子覺得應該工作為先,但他說:“工作還會再來,童年卻只有一次。”這樣輕重分明的一幕深深印在子女的腦海里,一生不忘。在他們的心中,這不僅是一堂實例教學課,還是發自內心的愛的表達。
4、以工作為中心。其他還有以享樂為中心;以敵人或朋友為中心;以自我為中心
以原則為生活中心的人總是見解不凡,思想與行動也獨具一格,而堅實、穩定的內在核心賜予他們的高度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與力量會讓他們度過積極而充實的人生。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習前人和他人的經驗,是為了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只有把從書中學來的東西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達到讀書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會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通過培養這七個習慣,不斷地陶冶情操,從
“主動積極”起步,時時地反思“心路歷程”,才能在人生的旅程中與時俱進,獲得持續的升華。也許我不能成為真正的高效能的管理者,但我一定在不斷地進步中。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 17
大家都談,字如其人。字能反映一個人的性格、心緒以及人生態度。字能反映靦腆的羞澀、細膩的溫柔、沉厚的悲傷……下面是我對于這本書與作者的了解。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由美國人史蒂芬·柯維所著,他是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與楊百翰大學博士。此書一出時風靡一時,它帶有強烈的美國精神,書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帶著強烈的拼搏前進的沖勁與不怕困難的精神,讀完之后,它讓我懂得了要提高自己素養和其他綜合能力,以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才可能踏入通向高效能人士之路途。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在書中最主要、最直觀的是柯維提出了七個習慣,這習慣便是大家通向高效能人士的基石。
同樣一件事情,飽含熱情與冷淡隨意這兩種態度,其結果可想而知。積極主動,便是柯維提出的第一個習慣。在職場中,如果你處于被動的位置,那你也將一直處于底層,反而積極主動的人他們懂得抓住機會,表現自己,讓領導看到自己的潛力,從而一躍而上。在生活中,積極主動的人往往擁有良好的人脈,他們與朋友在一起時更愿意付出去承擔責任,使身邊的人感到愉快。積極主動是一種人生態度,不論身處何地,他們是樂觀豁達的,堅信最后總是光明的,生活一定更美好。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我可以選擇自己的未來及創造一個愿景。這便是柯維筆下的第二個習慣。回歸使命,將會豁然開朗。
接下來他提出: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知己、統合綜效以及不斷更新。史蒂芬·柯維不愧偉大,他所提出的這些習慣從心理學層面探究人的本質。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個人都想充分利用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去做更多的事情。司馬遷利用自己所有的精力在牢獄中完成了《史記》,愛因斯坦致力于科學研究,提出了相對論。他們都將自己的精力獻給了最重要的事情,我們不如偉人,更應利用有限的精力與時間去做對自己來說更重要的東西,要事第一。
若是我們能擁有雙贏思維,與他人認真溝通,做到知己知彼,便能達到統合綜效。
在這個迅速發展的社會,每個人都不愿成為一座孤島,當我們困頓時,悲傷時,被他人否定時,我們都渴望向他人傾訴,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與寬慰。用真心去交一個朋友,擁有同理心去為他人著想,做到知己知彼。當你一個人做一個巨大的任務時,一個人的力量時薄弱的,若是有一個團隊與你一起,便會達到雙贏效果。在團隊合作過程中,與成員的交流也要遵從知己知彼,將心比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到達一種統合綜效。
人類進步的道路是永無止境的,因此我們要不斷更新自己,學到老,活到老。牛頓的一生沒有停止學習,他不斷開拓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知識層次。霍金老先生晚年依舊在探究宇宙的奧秘,他們從來沒有停止更新自己。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更應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認知度與知識面,不斷去學習,去成長。
這七個習慣相輔相成,既講到了個人要有積極主動的人生態度,去樹立一個目標,能分清事物的輕重緩急,更好的為自己的目標去服務,積極主動讓人們在追求目標的路上不知疲倦、迎難而上,從而實現個人的成功。也講到了要通過與他人互相溝通、主動交流,做到知己知彼,達到雙贏的效果。學會與他人合作,集思廣益,有些時候集體的力量好過于一個人埋頭苦思,默默承受,黯然神傷。而最后的不斷更新則是融合了前六個習慣,不管是個人還是集體上的成功,我們都需要不斷更新完善自己,從而離成功的彼岸更近一步。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讓渴望成功的人能夠找到真正有效的方法,性格決定命運,如若想要改變命運,就要改變自己的性格,性格又通過素養形成,本質即是提高自己的素養,學好這七個習慣,一定會有所提高。
以上便是我與大家分享這本書的理由。最后,與大家分享這本書中我很喜歡的`一句話:
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情與信念,又能體諒他人的感受與想法;有勇氣追求利潤,也顧及他人的利益;這才是成熟的表現。
人到了一定年齡,都會長大,而伴隨著長大一些人就會變得成熟。余秋雨在《成熟時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中這么談到:成熟時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冷漠,一種無需聲張的厚實,一種能夠看的很圓卻又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先生筆下的成熟可謂達到近乎完美的程度,可這又有幾人能夠做到?而今看到柯維筆下的成熟,這不才是我們最自然的成熟嗎?成熟代表有勇氣為自己、有責任為他人,這便是我們最接近的成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 18
在讀完了這本書以后對我的影響很大,在這本書當中作者強調以原則為中心,以品德為基礎,進行能達到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的“由內而外”的修煉。本書一共分為四個部分和十個章節,分析如下:
在第一部分當中主要寫了“重新探索自我”從由內而外的造就自己,首先,從自身的品德做起。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成功的基本觀念也發生了改變,由重視“品德”轉而強調“個人魅力”,即成功與否取決于個性、社會形象,以及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圓熟技巧。這種思潮朝兩個方向發展:一是看重人際關系與公關技巧;一是鼓吹積極進取心態。過分的強調個人魅力有時甚至不顧及道德原則,毫不避諱地鼓勵玩弄手段,欺騙他人,柯維對這種現象痛心疾首,提出在短暫的人際關系中,有時你的確可以憑借個人魅力暢行無阻,但是,“光有技巧還不夠”,相對于一些次要優點,只有道德才是溝通的利器。事實上,很多具備次要優點的人,也就是社會公認有才華的人,往往欠缺基本的道德。內在的本質比外在的.言行更具有說服力,惟有修養自己的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恒久的快樂。其次,要認識自己的“心靈地圖”。柯維說,人腦海里有許多的地圖,但我們可以將其分成兩類:一是關于現實世界的,一是有關個人價值判斷的。顯然,第二種說法只是“地圖”一詞的引申意義,是指心靈的地圖。
在第二部分主要講了個人的成功要從依賴到獨立,也就是三個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是第一。積極主動即采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行為負責,并依據原則和價值觀,而不是根據情緒和外在環境來下決定;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先是在腦海里醞釀,其次才是實質的創造。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愿景和目標,并據此塑造未來,全心專注于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系及目標之上。要事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你的目標、愿景、價值觀及要事處理順序)的組織和時間。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
第三部分主要講了公眾的成功:從獨立到互賴,簡單的可以理解為互相幫助,合作共贏,人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離不開大眾的發展,通過合作的方式獲得更大的效益。要想在工作當中跟對方合作首先就要了解對方的需要,知彼知己才能百戰百勝,與對方開啟真正的溝通,坦誠相待,獲得對方的尊重和信任,還要有勇氣,則可大幅度提升溝通的效率,實現1+1>2的成效。
第四部分主要講了不斷更新,不斷更新談的是,如何在四個生活面向(生理、社會、情感、心智及心靈)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他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對個人及組織而言,不斷地更新及不斷地改善,使之不致呈現老化及疲態,并邁向新的成長路徑。
最后,我們如何成為高效人士那?:
1.養成主動去改變環境的觀念,把自己的影響范圍盡量擴大到關切范圍;
2.確立明確的目標和自己的價值觀,并且在做決定時知道什么對自己更重要,并放大期望周期朝著目標前進;
3.制定計劃,學會對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說不,每周有重點,并且花一點時間在以2位中心目標的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到對人:4.正直誠懇的對待每一個人,所謂loser心態就是想著損人利己或者損己利人,遇到沖突時要盡量找到對雙方都有利的解決方案,利人也是利己;
5.主動傾聽去理解別人的想法而不是好為人師或者進行價值判斷,并且承認人與人之間的不同;
6.最高級的溝通是大家都對事不對人,能坦誠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集思廣益,為同一個目標而頭腦風暴,找到更好的方案;
7.鍛煉身體、忘記過去、常讀常新、真誠待人,不斷學習堅持。(郭漢良)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 19
讀完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掩卷沉思,感觸頗深。俗話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極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書中論述的七個習慣不僅僅對于高效能人士有價值,也是人生自我修煉的信條,是非常精辟和正確的人生道理。它表達的是一種新的思想水平,強調以原則為中心,以品德為基礎,要求“由內而外”地實現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
作者把習慣定義為“知識”、“技巧”與“意愿”相互交織的結果,知識是理論范疇,指點“做什么”以及“為何做”;技巧告訴我們“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養成一種習慣,三者缺一不可。所以說如果想養成一個好的習慣,要通過不斷地閱讀和觀察總結來學習更多的規律和方法論,同時也要注意多實踐,來獲得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打破思維定式,積極向上,讓自己有意愿去做一些應該做的事。
書中所論述的七個習慣是密不可分的整體,相輔相成。習慣一:主動積極——個人愿景的原則,即采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并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習慣二: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個人、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愿景和目標,并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系及目標之上;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你的目標、愿景、價值觀及要事的組織與實踐;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雙贏思維是一種基于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鼓勵我們解決問題,并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信息、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習慣五: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當我們改變以回答的心態,而以了解對方的心態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系,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統合綜效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則,在四個基本生活方面(生理、社會、情感、心智)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它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
讀書使人進步,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東西。僅有事業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顧事業、家庭、人際關系、個人成長等人生其它層面的和諧發展才是真正的成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有一個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做任何事情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把要事時刻作為第一位,避免被偏見、情緒所左右。另外要有雙贏的思想,做到誠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與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兩人意見不同時,要多與人溝通,在分歧中尋求收獲。因此,我們在學習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時,重要的是一天一點實踐,一天一點努力,才能提升自己成功的高度。最怕看書時一陣激情,結果轉眼就又恢復了原來的自己。在不斷實踐“七個習慣”的過程中,完善自我。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種原則,也是一個過程,一個在成長和轉變之間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一個人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相關文章: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03-12
[集合]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15篇03-12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筆記03-07
成功人士的七個好習慣04-22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08-04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_讀后感05-01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