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品格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孩子的品格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孩子的品格讀后感 篇1
最近拜讀了彭凱平老師寫的《孩子的品格》,它的副標題是“寫給父母的積極心理學”。
這本書普及了一個常識:好的心理學是有科學依據的,而不是簡單的心靈雞湯、經驗總結。它直擊的主題:怎么樣能夠培養一個更加陽光健康的孩子。這本書開篇就寫了一個非常沉痛的案例。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心理學的作用不在于完全治好一個問題,我們就是給人一種希望、一個光明、一個援助,讓那些在黑暗中徘徊、掙扎的人知道有人可以去幫助他們,這一點很重要。
人是有一種內在的積極力量的,我要去鼓勵他,去挖掘他身上的積極力量,并且幫助他設計出一些行為的規范。書中告訴我們:情緒其實也是一種智力。這個能力是可以鍛煉、修煉的。當然還可以溝通、交流、談心、說話、運動、冥想,這些都能對情緒有幫助。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大多數父母所看到的孩子的不良行為,其實都是自己不良行為的反射。所以要想讓孩子的情緒力提高,你得先管好自己的情緒。
把抗逆力當作一個免疫能力。而抗逆力的鍛煉應該是孩子自己選擇的,而不是父母設計的。這一點其實挺重要的,因為如果孩子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力,而是被父母安排抗逆力的鍛煉時,他會產生反抗、焦慮、不理解、憤怒等情緒。所以,通過溝通、交流,讓孩子自己選擇接受什么樣的挑戰,這一點是特別重要的。我們發現,父母完全可以跟孩子共同設計一個抗逆力的挑戰,比如鋼琴彈多長時間,彈什么樣的曲子,難度有多少,進步的標準是什么,孩子的自主選擇其實是特別重要的。
有道無術,術可至深;有術無道,永遠止于術。心理學給你一些道理,而這些道理你懂了之后,方法自然而然就會產生;但是如果你學這個方法,學那個方法,卻不懂得后面的科學道理,你就永遠被方法所累,而且還不一定產生好的效果。
如果我們了解一些腦科學,了解一些最新的研究,知道孩子的大腦是怎么發育的,搞清楚你自己的大腦會有什么樣的問題,你會發現其實教育很簡單。正本清源,就是你給孩子足夠的支撐、足夠的愛,讓他有自由選擇的機會
孩子的品格讀后感 篇2
這本書的作者彭凱平教授是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同時,他還是中國積極心理學發起人,對這門學科已經有了多年研究和探索。在這本書里,他通過聚焦孩子的情商、逆商、自控力、專注力、優勢培養等課題,提出了積極心理學應用在教育中的8大要素。
在大多數父母的觀念中,積極就等于快樂,積極教育就是快樂教育,積極心理學就是“心靈雞湯”。但實際上,積極心理學提倡的積極教育,是指我們希望在教育中,用一些讓人高興、快樂的方式,創建其樂融融的分為,這里面的含義,遠比表面上的.快樂要豐富很多。
父母都希望孩子幸福,但其實很多父母并不清楚,究竟都有哪些因素決定著孩子的內心感受,不清楚,就很難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幸福和快樂。
通常來說,影響孩子自我效能感的要素主要有五種,第一種是“孩子以前成功或失敗的經歷”。孩子的自我效能是建立在過往經驗基礎之上的,如果一個人過去有很多成功經歷,在之后遇到事情時,他就會在過往積累的這種反饋中變得更加相信自己,實實在在的提高自尊心與自信心,從而獲得較高的自我效能感。第二種是“替代性經驗或榜樣的影響”;第三種是“他人的評價”;第四種是“合適的情緒喚醒”。當我們感到緊張、恐懼、焦慮時,很難獲得自信,但開心或者感覺良好的時候,自信心就會比平時更高,這就是一種情緒喚醒。第五種是“熟悉的環境條件”,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對環境越來越敏感,同時也越來越渴望從熟悉、親切的環境中尋找安全感。陌生的環境會使我們的效能感水平降低。
這就是為什么一些重大的考試,老師會提前安排學生探訪考點,熟悉內外環境,提前規劃好交通路線,因為這樣可以比較好地幫助孩子緩解他們考前的緊張和焦慮。
以上就是五種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總而言之,孩子越小,越容易培養自我效能感,因為小時候面臨的人生“難題”更容易解決。所以在成長過程中,我們要多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讓孩子從小覺得“我能行”“我可以做到”,不斷強化他們的自我效能感。
【孩子的品格讀后感】相關文章:
有關品格的諺語12-23
關于品格的諺語10-22
關于梅花品格的詩句11-29
生命的品格閱讀答案12-10
梅花高潔品格的詩句11-26
描寫梅花的品格的詩句11-29
贊美梅花高潔品格的詩句11-29
贊美梅花高尚品格的詩句11-30
描寫梅花高潔品格的詩句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