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伴孩子成長讀后感(精選10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心伴孩子成長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愛心伴孩子成長讀后感 篇1
剛開始抱著好奇的心情讀《愛心伴孩子成長》,但是當我讀完第一頁的時候,我發現我已經愛上它了。在書中提到,“我們的教學要為孩子一輩子的幸福負責任,每堂課都可以為孩子一輩子的幸福負責任。”那么做最好的老師,也就是一種美好的、執著的追求,昨天做的要比今天好,明天做的要比今天好,一點點的進步,一點點的超越,從而向著做最好的老師、讓每一個孩子幸福這個目標無極限的接近。肖老師是這樣闡述的,也是這么做的,我對他充滿著崇敬之情。作為同行與肖老師相比我缺少的是積累,感觸頗多。
讀著讀著,我看到了一個新的說法:“我們有兩個自己,一個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自己,另外一個是沾滿了壞習慣的自己。你要想回復到自己真正本來的樣子,一定要戰勝壞習慣。真正的英雄不是去打敗別人,而是戰勝自己的壞習慣,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你打敗別人的同時,敗得最慘的就是你自己,因為你已經變成了壞習慣的奴隸,你已經不是英雄了。”看到這的時候,我的心再一次的顫動,我能做到嗎?我為什么不能做到?我缺的是什么?我不斷的思著……
在書中我看到:肖老師常常在辦公室會遇到一些孩子在街上撿到流浪狗,或者在路上撿到小鳥就拿過來,拿到老師這里,老師幫他們養。看到這的時候,我深深感到了老師與學生之間和諧的朋友關系。也讓我省了師生之間的所謂的平等。當我們向孩子借筆的時候,哪個孩子不是雙手擎上呢?這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卻從沒想過這憑什么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我們從來沒把孩子置于一個和我們平等的位置。那么我們所謂的“師生平等”不就是一句空口號嗎?我又一次的捫心自問:你是怎么做的,你把孩子放在和你平等位置上了嗎?我的回答是:以前沒有做到,以后一定做到。
讀這本書,像是給心靈洗澡,書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敲打在我的心靈深處,一直在感動著。我深深愛上這本書,如同愛著我的孩子們,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一步步向肖老師走進。人們給予教師許許多多榮耀的稱譽。“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等,尤其是中國儒家將尊師敬孔的思想發揮到極致,“天地君親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影響浸潤了中華文明幾千年。然而今天教師也不再擁有令人真正崇敬的榮耀和光環。重塑教師形象,還教師與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們每一個人民教師神圣的職責和不可推卸的義務。
那么站在21世紀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課改背景下的今天,我們理想中的教師應該是怎樣的呢?在我們的心中應該建立起什么樣的教師形象呢?讀了《愛心伴孩子成長》給我了一些啟示。“有人說,教師的生命像一個長長的句子,艱辛是定語,耐心是狀語,熱情是補語;又有人說,教師的生命像一個根號,一疊疊作業本為他的青春無數開平方。”其實這些都只說了一半。因為,對于幸福教育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復,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則認為:教育首先是一種服務,教師是一種帶有濃厚服務性質的職業,一種為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提供幫助的服務,一種為社會培養健康健全的人類的服務。也惟有如此,作為教師心懷一種服務思想,才可能從過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誤區中走出來,走進學生,親近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蹲下來悉心聆聽他們的心聲,熟悉他們的呼吸,也只有這樣才能為他們提供最切合實際的東西,才能為他們鋪設好最適合他們的道路,讓他們能夠在及時的肯定和鼓勵聲中他們張揚個性,茁壯成長。
其次,當代的教師還要樹立這樣的觀念:“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一名好教師,一名愛學生的教師,會將學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視他們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教學相長。再次,作為當代的教師還應該“善思”卡爾說:“人是一根思想的蘆葦。”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教師應該是個思想者。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做個有心人,去認真總結教育的得與失。
以上就是我讀完《愛心伴孩子成長》后的幾點不成熟的感想。最后套用這樣一句話作為結尾:“我是一個行者,步履輕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臉上帶著笑容,我的心中充滿陽光,我的行囊中為教育準備了一切:澎湃的熱情、寬容的胸襟、迷人的書香、思考的大腦。”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一定會嚴格的要求我自己,盡早的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師。
愛心伴孩子成長讀后感 篇2
假期里,我認真拜讀了肖陳穎老師撰寫的《愛心伴孩子成長》這本書,這本書雖然內容淺顯、語言樸實,但字字句句能看到一位老師的對孩子愛的寫照,那種愛是發現、是理解、是寬容、是期待…讀后使我耳目一新;肖老師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態度四個方面闡述她是如何抓住生活點點滴滴的事情教會學生做人、做事,《愛心伴孩子成長》教育效果突出,方法獨特,另我佩服。肖老師講的教學方法不陵節而失之為遜--因材施教,循序漸進。不陵節而失之為遜,什么意思?就是不要跨越孩子當下的能力去讓他做超出他能力的事情。其實換句話說,就是循序漸進,給孩子一個臺階。根據不同的孩子因材施教。
舉個例子,在我們平時的課堂中總是有一些孩子上課不發言,沒信心,甚至有的孩子站起來啞口無言,怎么辦?我們要針對他們的情況,給他降低難度。比如說有的孩子回答不了問題,我們會讓他重復同學的問題都可以,同學回答完了,讓他再重復一遍,有的同學講話,一句都講不通,我們就可以把這句話寫在黑板上,讓他讀一遍。再比如:教學生問問題,怎么問?有的孩子就不會。那么我們老師就會給孩子一個模式,在黑板上寫:[請大家翻到語文書_頁][請大家看到第_段],[請問大家_是什么意思?]我們給他這些句式,讓這個孩子即使以前從來沒有回答過問題的這樣同學,他站起來也沒有壓力。所以,我們在培養孩子發言的過程,其實都是在提升孩子心境的過程。
同時肖老師在培養孩子發言能力的時候,極其自然巧妙的把弟子規融入進去,如回答問題首先要起立,怎么站?“立端正”如何講話“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聲音要怎樣?“將上堂,聲必揚”目光怎樣?“問起對,視勿移”這些方法特別值得我們學習。
肖老師認為讓孩子有個良好的學習態度,雖然要付出很多很多時間和精力,看起來有時會很慢,其實不然,當一個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以后,我們的教學會愈來愈輕松,甚至我們孩子的上課習慣很好了以后,他非常專注,老師講一句他就記一句,效率非常高。他這種專注的態度不光讓他在課堂上受益,甚至能夠讓他在做每件事情的時候,他都會用這種專注的態度去做,他會受益一輩子。
愛心伴孩子成長讀后感 篇3
這個星期,我們403班讀了《愛心伴孩子成長》這本書。它是我們中國四川的一名叫肖 陳穎老師接受記者采訪后寫的。
在這本書中,肖老師寫了她在廬江湯池一個學校的一個有七十四個孩子的班級上課。那個班級當時是全校成績最差、紀律最差,什么都不好的一個班級,換了好幾個班主任。可是她才帶了四個月,那些孩子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光是行為、習慣的變化,學習成績也變化很大。
其中,肖老師還在這本書中講了幾個故事,比如:“曾經有一對夫妻,先生喜歡吃雞蛋白,太太喜歡吃雞蛋黃。他們倆結婚以后,太太就把自己喜歡吃的蛋黃留給先生吃,先生就把自己喜歡吃的蛋白留給太太吃。他們倆到六十歲,吃了可能有三十多年,到他們六十歲的時候都變成老頭老太了。有一天坐下來聊天,一聊才發現原來對方喜歡吃的,和自己喜歡的不一樣,兩個人就大笑起來……”
讀了這本書之后,我明白了孝心是宇宙人間永恒的真理,我們只要有了它,就會讓自己的缺點一點一點的,慢慢地消失,直到無影無蹤……
愛心伴孩子成長讀后感 篇4
看完《愛心伴孩子成長》后,令我不禁的感觸起來。想起許許多多自己在校讀書時候的回憶,想起了為我孜孜不倦地教導我的老師;肖陳穎老師說得很好,做人真的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尤其是我們的父母親。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步一個腳印的過程,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愉快的心情,那必須要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的環境,那么創造一個這樣的環境前提是要有一個顆仁慈的心,要讓孩子感受老師對他們的愛......
想要真正幫到孩子,我們就要體會什么是真正的愛。愛是用心感受,絕對不是控制和占有,愛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愛,我們昨天唱歌,是無私無我的為對方付出,甚至無求的付出,那才是真愛。不是說我對這個孩子,我現在這樣對你的目的是要你考一個好成績給我,那是交換,那是在逼孩子走一條路,那不是真愛。但是我們去想其實父母都是很愛自己的孩子,沒有父母不愛的。我們愈來愈感受到,不管是老師也好、父母也好,都得回到原點,從頭學起什么是愛,才能真正幫到孩子。
福建廈門思明區松柏第二小學五年級:陳怡芳
看完第一段,恍然覺得中心感點落實得很好,重點寫我們的感恩。然而看完第二、三兩段我又糊涂了,不知道作者重點想表達的是什么,是想說如何做一名好老師,還是想說如何做一對好父母?這樣一來,就導致文章三段之間沒有統一的中心了,文章顯得有些散。觀后感其實和讀后感一樣,引——議——聯——接,四步走。當然也可以首先點出中心感點,然后摘取片中相應的片段進行說明,在此基礎上,重點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對中心感點進行論述和深化,結尾加以總結或升華即可,這樣文章就有靈魂了。比如,本文完全可以圍繞第一段“做人真的要有一個感恩的心”展開全文,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感悟,如此效果會更好。另外,本文第二三段還有一個問題,透過這兩段的字面,我希望得到解答的是,作者究竟是學生,還是父母?如此問并不是懷疑作文真實性,而是想說行文造句要注意自己所處的角度和位置,否則導致讀者誤解。
愛心伴孩子成長讀后感 篇5
我讀了《愛心伴孩子成長》這本書之后,深深地被它吸引,深受啟發。書的內容共有四講:人生的態度、孩子應有的言行、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字字句句都是現身說法,內容非常豐富精彩。
我現在有了羞恥心,知道打架原來不是英雄的道理,還知道了怎么讓學習事半功倍。其實老師在我們的一生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要感謝她對我們點點滴滴的付出,卻完全不求回報,我要說謝謝你勵老師,做你的學生真的很幸運。
我也從中學會了《弟子規》,有一句話寫的特別好“孝心是一個孩子做任何事情的永恒的動力”。我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從今天起大家看我的實際行動吧!
愛心伴孩子成長讀后感 篇6
今天,我讀了《愛心伴孩子成長》這本書,這本書告訴了我們怎么做人怎么孝敬長輩、老師和父母,做一個好孩子。比如你幫媽媽洗衣服,做家務,媽媽對你說,誰做的,你不告訴媽媽,就覺得自己是無名英雄。媽媽一直叫你吃飯,你要等半天才來吃飯。這些都是不孝順的行為。
《愛心伴孩子成長》這本書,里面說課堂總是有些同學在上課的時候不發言,沒信心,甚至有些同學站起來都啞口無言,怎么辦?我們要針對他們的情況,給他們降低難度。比如說有的同學回答不了問題,我們會讓他重復同學問題都可以,回答完后,讓他重復一遍。有的同學講話,一句都講不通,我們就可以把這句話寫在黑板上讓他讀一遍。
《愛心伴孩子成長》這本書很好看,從中我學到了許多知識。我知道了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師,關愛同學。
愛心伴孩子成長讀后感 篇7
肖陳穎老師的《愛心伴孩子成長》完全從自己工作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出發,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己和學生的點點滴滴,鮮活的案例處處閃耀著智慧的火花。尤其是一位鄉下老媽媽的樸實而直白的育兒經令我印象最深。
那老媽媽有七、八十歲了。她的兒子是村長,教得很好,兒子又體貼,對人、處事又都處理得很好。而這位老媽媽一字不識,沒文化,人家問她是怎么教兒子的?她說:“我有什么好教的,我不就是打唄,我又不識字。”后來又問她:“你打你的兒子,你舍得嗎?”結果這個媽媽怎么講,講得很樸實,但是去體會卻很有很深的人生哲理。她說:“自己還有什么舍不得打,自己打有輕重,要是自己不打,以后長大了讓別人打,就不知死活了。”我們體會一下這句話,自己打有輕重,別人打不知死活。這是一個農村的不識字的母親講出來的話,一個沒文化卻有大智慧的母親講出來的話。請問現在有文化的父母有這樣的育兒智慧嗎?
這個事例告訴我們教育需要懲罰。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也曾經講過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最近錢文忠教授在“第三界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的演講也明確指出: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勵。那么,懲戒呢?教育可以沒有懲戒手段嗎?單憑鼓勵就可以完成教育了?我不相信。
面對現在的學生,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在條條框框的師德規范面前,不敢對學生做出任何的懲罰,批評也很謹慎,生怕傷害溫室中的小苗苗。老師們很困惑,也很擔心,中國的教育會走向何方?
愛心伴孩子成長讀后感 篇8
有幸讀了肖陳穎老師的《愛心伴孩子成長》這本書,她是來自四川的一名老師,在接受記者采訪后寫的。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翻看了書中的內容簡介,從簡介里可以看出:孝心、愛心、恭敬心。
首先,《弟子規》作為童蒙養正的讀物,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家長的重視,《弟子規》讓我茅塞頓開,要讓我們學會尊重懂得感恩。然而,《愛心伴孩子成長》正是肖老師將《弟子規》應用在教學和生活中的心得和體會,能夠為老師和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提供切實的指導和幫助。
其次,在書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教育的動機”決定成敗。肖老師告訴我們,作為老師或家長,我們的教育目標就是要為孩子一輩子的幸福負責任,而不是只關注孩子的分數。考了好分數有可能能上個好學校,以后會有個好工作,甚至賺好多錢,但這并不一定就能給孩子帶來幸福的人生。從中得知,真正的教育,是需要父母有耐心,用心去發現,培養孩子的興趣所在,想一想孩子們的動力發源地在哪里。同樣是教育,同樣是做,是怎樣將孩子的“心”引往哪個方向。
最后,在《老師的威信從哪里來》這篇內容中。講述了肖陳穎老師在剛剛開始當老師時,幾位教齡比肖陳穎長的教師向她介紹了一位十分受孩子們歡迎的老教師,因為這位教師也是她們剛剛出道時的老師。她特意去拜訪這一位老教師,從中也讓她理解了當老師可以有三種威信:一種是暴察之威,一種是狂妄之威,還有一種是道德之威。要樹立老師的威信,就要以身作則而已。“我們”自己說的話,自己要先做到,這樣“我們”的孩子才會對老師產生信任。同時,也要向肖陳穎老師那樣,自己應該也去學習一下傳統文化。這讓我知道了老師樹立自己的威信是十分不容易的。
總而言之,真正的幸福來自于心中有愛。因此,德行教育是教學的重中之重。教育孩子,首先要先教孩子做人,培養孩子的孝心、愛心和恭敬心,這樣孩子不光學得很好,還會學得很快樂。要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落實,讓孩子重力行、重實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他才能懂事、樂學。再次感謝肖陳穎老師給我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向我們證明了古圣先賢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行之有效。
愛心伴孩子成長讀后感 篇9
本學期,細讀了《愛心伴孩子成長》這本書。學習之后,給我的總體感想是教育的本質是要有愛心。愛是付出,我們要時常關注學生、關愛學生,要時常與他們交流、溝通,談談心呀,拉拉家常呀,做他們最忠誠的朋友,做他們最好的“引路人”,以便能更好地走進、了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也讓孩子們積極、主動地走近我們。因為“熱愛是最好的教育”,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呀!
教師要細致觀察孩子,對每個孩子做出全方位的了解,了解他們的成長環境,從而理解他們,看到每位孩子的閃光點和不足,為自己的談心和交流做鋪墊。
另外,結合傳統教育,培養學生的感恩之情。在平日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要忘記對學生進行一些有關感恩方面知識的教育,情感的熏陶。我在教育孩子們的過程中看到有些小朋友在桌子上畫畫或涂涂寫寫時,我就對小朋友說:桌子是我們學習生活中的好伙伴,每天為我們默默奉獻,如果他會說話,可能會對我們說些什么呢?讓小朋友各抒己見后,在桌子上涂涂畫畫的小朋友就再也不好意思這樣做了,因為他們種下了感恩的種子,對默默奉獻的桌子先生說一聲謝謝,而且會好好愛護桌子先生或桌子小姐,這樣的教育,小朋友很容易接受,而且老師并不是批評亂涂亂畫,而是引導他們,甚至是讓他們主動認識到這樣做的不妥當,孩子們的心是柔軟的,充滿了感恩。
對于高年級的孩子們,我們可以講一些關于感恩的故事,讓學生明白:何為感恩,為何感恩,感恩的價值意義所在。簡單地講,感恩就是“樂于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并且回饋他人”。“感恩”是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這里的一切都對我們有恩情!
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美德也是一種智慧,一種為自己贏得美好未來的資本。
細讀了本書,使我更進一步認識到教育是一門藝術,光有愛心是不夠的,需要不斷學習,需要教育智慧,需要把學到的東西靈活應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同樣需要反思,這本書可以讓我少走一些彎路,感謝本書的作者,與大家分享她的成功和智慧。
愛心伴孩子成長讀后感 篇10
在近幾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作為奧城小學的一名普通教師,有幸在熱心關注教育發展的教育部門領導的安排下,不斷地有了再學習的機會,在此我非常感謝關注當下社會教育思想的領導們,不但讓我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學業務水平,也給我個人有些迷茫的人生觀、價值觀指引了方向。這次聆聽的“傳統文化——弟子規”教育專題講座,留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
記得第一次聽教育專題講座,那是幾年前我和一位朋友在濟南大學聽的《愛心教育》,當時雖然對我打動很深,但是我卻覺得當下應試教育觀念很深,不易實現。逐漸的又聽過幾次這樣的專題報告后讓我覺得:其實把這樣的教育觀傳遞給自己的學生并沒有那么難,只不過從教師語言上有意識的滲透出來我們當下教育的思想就行了。
本次的講座學《弟子規》,教我們怎樣生活,怎樣過幸福的日子。肖老師、陳老師以如何幫助孩子提升心境為主線,給我們舉了太多的例子,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的大智慧,在我的筆記中覺得每一句話都很值得回味,唯有遺憾的是還有些重要的東西來不及記下來。古語有言:“欲助人者先自助!”所以要幫助我們的學生提升心境,首先老師自己就要有這種心境。
孟夫子講的四種心境:孝心是否提升;羞恥心是否提升;恭敬心是否提升;是非判斷力是否提升。一個人學問的高低到底是以什么來判?是以學歷為標準嗎?如果一個人大學畢業了,但是不孝敬父母,那他學問高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所以一個人學問的高低不是以學歷為標準的。肖老師說:“弘揚圣賢文化——傳統文化這樣的道路感受最深的就是古文學一句就可以落實,當下就可以做到,當下就可以幸福。”我聽了之后回想《弟子規》上的話,身有同感。人生沒有偶然,都有前因后果。比如:一只小鳥拉了一泡屎在小男孩的臉上,他該想:“為什么拉到我的臉上呢?一定是小時候經常拿彈弓打鳥了,所以現在才往我臉上拉屎,我應該感激他沒給我更嚴重的回報。”
一個孩子如果有孝心,可以發掘各方面的能力。教孩子關鍵在于心境的引導。比如:老師獎勵了你一顆糖果,《弟子規》有言:長者先,幼者后。你是自己吃了,還是拿給媽媽吃?要是自己吃了,舌頭可以甜一陣,要是拿給媽媽吃,忍住自己的欲望,那心里就會甜一輩子,你會怎么選呢?如果拿給媽媽吃,媽媽不吃怎么辦?于是你就可以說:“如果你想成全我當一個孝子呢,你就吃了。”再如:假如爸爸出差回來給你帶回一件禮物,你接過來感覺到什么:爸爸如此辛勞,你接過來的是愛子之心,不是禮物啊!面對班上考試最不好的同學,你是怎么看的呢?有沒有關愛之心?如果你考好了你的心境是怎樣的呢?是洋洋得意還是總結經驗?如果你沒考好心境又如何?是憂慮、煩惱還是從結果找失敗的原因?答案已很明顯。
有的孩子粗心大意,如何改掉他的粗心大意呢,其實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都可以看到,只有改了這種習慣,也就改了學習上的這種毛病。所以,肖老師說:“我們可以把每個人身上的這種壞習慣看成是一種垃圾,一旦發現,立刻改掉。那你就會在很多事上做得很好。”
如果你一件事情做成功了是好事嗎?那就要看心靈的進步與否,如果這次成功了,驕傲自滿,得意洋洋,那就是下次失敗的預兆,心境有提升是好事,心境無提升是壞事,因為做任何事你的心境都有進退之間。
電視上有的唱歌演員唱的什么根本聽不清,那要不要跟他學?你的是非判斷力如何?聽不清的東西不要學。人生有兩樣東西:時光和命光。時光無限,但命光有限。所以每一天都要珍惜,要把有限的時間用到有用的地方,心境提升了,其它的才能提升,心境墮落了,將種下苦果。
俗話說:“吃苦,了苦;享福,消福。” 作為老師,作為家長,我不能讓我的孩子那么苦,所以小時候要培福,從小多干活,能擦桌子掃地就擦桌子掃地,要有為家庭服務的意識。長大了要造福,成為有用的人,而不能成為社會的“寄生蟲”。老了才能享福,才會苦盡甘來。
所以我們做教育做得是大事,是天下事,雖沒有孔夫子那樣大的思想,但當我們每個做教師的傳遞給自己的學生這些優良的傳統圣賢文化的同時,不也推進了整個社會的教育發展嗎?我們的心里能不幸福嗎?
什么是真正的“愛”?用心去感受對方的需要就是“愛”,我們如何才是真正的愛孩子呢?完成教學任務就行了嗎?其實所有的教學都要關注到孩子的心境,我們的教學目的就是要幫助孩子提升心境,孩子犯錯的時候是很好的機會,我們可以幫他們改掉“壞習慣”,孩子不犯錯的時候,我們可以表揚他對在哪里,而不要表揚他的名字,所以抓住每一個機會,幫助學生不能在結果上打轉,不能在表象上打轉,要抓住問題所在。我想這就是我們做教育者的”一顆心”。
【愛心伴孩子成長讀后感】相關文章:
《愛心伴孩子成長》觀后感09-12
《愛心伴孩子成長》觀后感范文07-25
愛心伴著我成長小學作文08-09
讓書香伴孩子成長演講稿01-02
小學生作文:愛心伴著我成長10-14
關于愛心伴著我成長學生作文五篇09-29
閱讀伴成長03-09
如何讓孩子在愛心評語中成長06-29
伴孩子一起成長讀書心得范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