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潛水艇》讀后感范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夜晚的潛水艇》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夜晚的潛水艇》讀后感范文1
在參加這次閱讀會之前,我曾經閱讀了這本書的《夜晚的潛水艇》和《竹峰寺》兩章,可能是因為第二章給我的感覺太過于平淡和深邃,在嘈雜的環境中。我無法進入到書中的世界中。這次活動,讓我從《傳彩筆》開始跟大家一起閱讀。這一章的開頭就讓我想到了江淹的江郎才盡的典故。故事的敘述者是第一人稱,所講的故事是關于葉叔這個人的神奇經歷。作者并沒有證實過這個故事的真假,所以文筆成風如夢似幻,在盡力保持現實邏輯的同時,又一心相信了葉叔的經歷。作為一名寫作愛好者,發現夢境不對的時間點是很簡單的——夢境與現實的交匯處可能只是一句話。只是在這篇中缺少了這樣一句話。假如這個故事是真的,隱秘而偉大的寫作和他人的認同,你更想要哪一個?我想作者的想法已經解借由葉叔這個任務說了出來。為了佐證我的想法和我對文段的理解,我補充了隨機波動播客對陳春成的采訪,他說他更想饕餮過諸神的盛宴之后,更想得到別人的認同。我想從這一篇開始,就可以看到陳春成對自己很是誠實,對于自己的內心從未放棄過探索和挖掘。
《裁云記》中“我”鐘情于偏僻地點單調枯燥的工作,只因為有足夠的自由時間可以多看看周圍的世界。從這篇文章里我感受到了陳春成文筆間的黏度,或者說他的風格前后統一,伏筆眾多順應情理。在人生選擇的岔路口,很可能孤注一擲放棄世俗的榮譽和溫暖,在世界的某個點上鉆了牛角尖,無暇他顧,從而拋擲了一生。對于創作者來說,沉浸于“藤蘿月”對“草木風”的對聯中,就是他所選擇的一往無前、死心塌地的陷阱,這里也契合了之前的伏筆“牛角尖”。不過,與其站在洞口吹陰風,亦或是聽到洞口中他人的一舉一動,選擇自己的道路更是重要。
《釀酒師》是我覺得最為完整,應該也是作者框架構思最長的故事。主人公叫作陳春醪,一個想要把釀酒過程從時間的手里奪去的釀酒師。這一篇有種野史的意味,壺中君釀酒的過程也在不斷地完善著人生的追求。我最喜歡的一段話就是:這壇中原本只是清水,我對著它日思冥想,設想制酒的種種步驟,放入虛無之曲,投入烏有之米,靜候了不可計量的時辰,直到它真正變成了酒。讀到這里的時候,感覺參透了人生,將一切遺忘至虛無,無論這一生的經歷是否配得上生來的智慧,飲完這碗五方酒,忘卻凡俗的經歷。
《<紅樓夢>彌撒》是一場大膽的虛幻想象,運用反諷的手法暗示了封建時代重新席卷而來,我推測這一背景是在公元2100-2200年。“我在博物館的二十一世紀展廳醒來時,發現旁邊的展柜里是一只皮卡丘的手辦。”紅樓夢在世間的存在慢慢被抹去,暗中進行了幾個世紀。結局中提到“盛筵必散”,死亡若是成為了自己喜歡的歷史的一部分,便也不再可怕。一本小說里可以了解到創作者的生死價值觀,又能有所共鳴,實在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李茵的湖》表面上看是我和李茵談戀愛的經歷,事實上是我對李茵的回憶感興趣并伴她尋找的過程。在耽園發現閃閃發光的材料,有時會覺得受到了宇宙的眷顧,愣是相信了腦子里無端的牽連。這很像是我曾經一做三年的一場夢,在現實中見到夢里的事物,心靈會感到相似的戰栗和神秘的安寧。這種賦予生活宇宙玄妙的人的記憶,是我對李茵感情的起源,卻也是結束的伏筆。當得知李茵死訊的時候,作者的心理反應仿佛是之前的李茵。就是簡單的淡漠——我感到一種近乎抽象的悲哀;悲哀沒有想象中的持久,我有點慚愧,慚愧也轉瞬即逝。比起情侶而言,李茵更像是走在我前面的領路人,但我和她已經走向了不同的探索之路。
在《尺波》中,作者又借由巫師之口對自己的夢進行了解釋:如果人清晰地夢見一樣陌生的事物,而這樣的夢不止一次,那么他就是真實存在的。夢中之物應向夢中找尋,用未知的空間和物質的流轉來解釋夢,就是在用未知解釋未知。文學不就是造夢的好東西嗎?
《音樂家》里這個角色人格分裂的鋪墊十分到位,唯有第一節里引入的大學生角色仍然可以更加融入情節之中。小說偏創作者的心理活動,情節的'連貫性就會更強。
陳春成的寫作足夠誠實,就可以吸引到足夠的讀者。愿意敞開內心的作者會擁有更多的讀者。
《夜晚的潛水艇》讀后感范文2
毫無疑問,短篇小說集擁有獨特的魅力。我最喜歡的是他的一些遣詞造句以及他用的比喻,真的是很美的文字。并且從第一篇夜晚的潛水艇一直到最后一篇音樂家,我都努力把細節和故事都讀到了。
其實起初我并沒有去求證故事的真實性,有的地方我甚至還當真了或者是說我已經分不出虛實,我把它們當作故事,代入到情境中,跟著主人公走遍每篇故事。
前兩篇是我最能投入的兩篇,后面有傳彩筆、裁云記、釀酒師、《紅樓夢》彌撒、李茵的湖、尺波、音樂家,一起是九篇。
我注意到,這些短篇小說中的故事更像是假話混著真話說。不可思議的想象力,蛺蝶碑指向的藏身之處、孤獨的偉大創作、云彩修剪站的洞穴探險家、釀酒絕藝的傳承、《紅樓夢》的過去現在未來必然與偶然的關聯、夢和現實世界相對、椋鳥尋找灰燼之歌,都是這樣。
有的地方他是在寫虛構的情節,而現實的東西又在其中有跡可循。下面我特別以裁云記為例談談這一點。
裁云記,采用了倒敘、插敘,并行三條故事線。一是云彩管理局。說來有意思,大概是在暗諷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視察市容時領導隨口的一句玩笑話,覺得天上的云不修邊幅,就直接導致了全國云彩管理局的創立,并下設云彩修剪站,還規定了合法云彩的樣子。我覺得這個設定有意思,不是正說明現實中存在這樣的情況嗎。有的官員不作為亂作為,惠民之事不關心,表面功夫卻盡心盡力,最后導致了行政機構中的不良風氣,影響糟糕。
二是“我”關于洞穴的疑惑。“我”在修剪站的工作不忙,閑時便翻看運上山來的幾千本書,試圖找到一個領域作為畢生的事業鉆研下去。“我”將各個領域視為不同的洞穴,但總是稍有投入便停住了,擔心一旦深入其中一個洞穴便無法脫身,沒了去其他洞穴的可能性了。后來想起老師的故友,便離開修剪站,去往對方的住處拜訪并請求解惑。住在那棟樓的剛好是一群在各自領域投入畢生精力的老人們。老師的故友也向“我”分享了他在的洞穴——一副有待完成的千字對聯。于是“我”得以釋懷,打算順其自然。而反觀現實的我們,這不就是類似的情況嗎。步入大學,對未來有迷茫和猶疑,我們也在洞口轉來轉去,有時踏足進入某個洞穴,沒多久又退回。但其實總有一天我們會度過這個階段,懷著堅定出發。只要我們是在前行著,那什么時候都不算晚。
三是“我”與山中的狐貍的交往。比起“我”這個人類,他一個狐貍反而更表現得對世俗興趣十足,他清楚縣城內外的大小事。故事中間提過,“我”拒絕了狐貍上次打牌的邀請,沒想到這也是為后面打牌的情節做鋪墊。故事接近尾“我”沒再拒絕第二次邀請。于是大龜、狐貍、“我”湊到三個來打斗地主,賭的是壽命。雖然沒有明示斗地主結果如何,但看“我”計劃往后如何探索感興趣的幾個洞穴的樣子,也就能知道“我”打牌贏了不少壽命。一開始我覺得這個結局很奇幻,還并不太懂狐貍相關的情節的出現意義何在。現在反復去讀結尾段落,倒是看出來一點自己的理解。我想起來,文學就是在探索一種可能性,所以關于洞穴的問題為什么不可以有第三種選擇呢,人應該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所以向著自己熱愛的領域大膽的一往無前吧,說不定你就是有那個壽命漫長的可能,可以去探索多個領域,充分而圓滿。
所以最后一段里作者寫道“我將通曉一切草木的名稱,熟知所有星星的溫度。如果掉進某個陷阱,那就死心塌地,一往無前。”
我看到虛實在作者筆下結成的果,虛構是那么明顯,現實是那么確切,這里沒有什么好拆分的,文學作品也是來源于生活,現實生活又何嘗不是會混雜著真假。這九篇故事,獨立又聯系,主角是他,是你,是我,是每一個人,是每個時刻,我們會陷入童年的想象,試圖把回憶留住,我們追求遠大的發展,對生活中逝去的一些事物感到惋惜,生活和人是多么復雜而矛盾。
不用真實的情節,卻勝似真實的情節。體味這虛實的果,探索我們人生的可能性,不去圈于暫時的無謂的困境,然后在現實中積極的前進吧。
【《夜晚的潛水艇》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
2.夜晚的霧霾散文
3.夜晚的心情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