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精選17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 1
《成功無捷徑——第56號教室的奇跡》是美國傳奇教師雷夫·艾斯奎斯的教育暢銷書,被譽為“令上億家長和教師感動落淚的教育奇書”,“受美國總統、英國女王、歐普拉贊賞的‘全美杰出教師的心靈作品’”,“一本向家長和老師闡釋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并如何實施教育的指導手冊”……它感動了美國,更為中國教師們樹立了一個學習的榜樣。細細品讀此書,我也被雷夫老師對教育的執著和熱愛而震撼并深深感動,感慨良多。
雷夫·艾斯奎斯是美國霍巴頓叢林小學的教師,從教20多年,雷夫老師一直堅守在第56號教室,用他的勤奮和才能,創造出了一間美好的充滿奇跡的第56號教室,使第56號教室成為學生的快樂天堂。我欣賞雷夫老師敢于直面自己教育得失、成敗的坦誠和勇氣,欣賞雷夫老師與我們分享他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蛻變歷程。在本書中,我認為雷夫老師以下這些觀點能夠給我以深刻的啟示:
1、成功無捷徑——真正的卓越是靠犧牲、試錯,以及大量的努力得來的。
2、教育就是要以身作則,而非言辭說教。
3、教書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卻是甜美的,因為你豐富了孩子的一生。
4、做一名既智慧又成功的教師。
5、以超然的角度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線,用心體會他們的問題。
6、善待他人,努力學習。
7、學習“8法則”——解釋、示范、模仿、重復、重復、重復、重復、再重復。
8、點燃孩子閱讀的激情,熱愛閱讀的孩子將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9、培養孩子在公眾場合正確的行為舉止。
10、人格品質才是教育品質。
當然,還有一項內容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雷夫老師在上課的第一天,就把柯爾伯格的“道德六階段”教給學生:
1、我不想惹麻煩。
2、我想要獎賞。
3、我想要取悅別人。
4、我要遵守規則。
5、我能體貼別人。
6、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并奉行不悖。
雷夫老師正是以他的辛勤耕耘和無私付出,成就了自己的傳奇教育生涯,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但是,也正是雷夫老師的這本《成功無捷徑》讓我再一次感受到中美基礎教育的殊途同歸,那就是要想取得教學上的成功必須付出辛勤的努力,成功無捷徑,教育無捷徑!要想學生的成績提高,必須要讓他們花更多的精力在學習上,每門學科的學習時間和成績是呈正比例上升的。我們的教師們,一門心思撲在教學上,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為學生補課,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才算是稍有一點點成績。
當然,我并不認同雷夫老師的很多做法。每天早上6:30到校,一直到下午5:30放學,期間為孩子們上課和輔導學習、教孩子們彈吉他、和孩子們排練莎士比亞戲劇,然后去打工到深夜,甚至通宵打工;假期每一天無償為學生輔導,時間是從早上6:00到下午5:00……雷夫老師無私的付出,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創造了令人驚嘆的奇跡!雷夫老師的學生們在美國標準考試中成績一直位居前5%——10%的位置,很多孩子長大后就讀于哈佛、斯坦福等一流大學,并在各行業里取得不凡的成就。
雷夫老師自己病了,但是依然帶病和孩子們演講、旅行。雷夫老師的這些做法,得到了很多學生和家長的認同和支持,孩子們自愿學習、閱讀、演戲、旅游,這也被中國相當多的家長和教師奉為“圣旨”,深入學習雷夫老師的做法,身體力行……這些是我并不認同的做法,我認為這些所謂的無私付出,會成為教師本身沉重的負擔!也可能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對于老師來說,帶病工作、老人小孩病了沒時間呵護、長輩朋友出事了沒時間探望……犧牲個人一切成全教學的成績,獲得一個優秀的虛名,你真的愿意嗎?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是天經地義,是成就人生的途徑之一,甚至會改變人生軌跡,所以努力學習改變人生。但是,在中國,只為了學習,只為了考試,從而在書山題海中遨游,你愿意嗎?
成功無捷徑,教育也是無捷徑。任何的成功都必須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正如唱歌一樣“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我欣賞雷夫老師,欣賞雷夫老師敢于直面自己教育得失、成敗的坦誠和勇氣,但也不認同過多時間的投入和加重學生的學業負擔。
讀一本好書,猶如品一杯清茗,猶如賞一盆幽蘭,與極有修養之人在交流,涓涓細流,蕩滌心靈。我欣賞雷夫老師對教育的熱情,欣賞《成功無捷徑——第56號教室的奇跡》,“教書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卻是甜美的,因為你豐富了孩子的一生” 。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 2
一個小小的教室,竟然如此地吸引人,這其中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帶著一系列的疑問一層一層的走進了雷夫的世界,一個普通的最基層的老師,竟然獲得了總統頒發的“國家藝術獎章”,感動了整個美國社會,這又是一個怎樣的會施魔法的老師?讀完再來反思自己的教師角色,不自禁地感嘆:做教師就應做一個像雷夫這樣有追求的教師!
一間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他可以帶給孩子無限多的東西。從雷夫的身上我懂得了教室和教室是不一樣的。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么,取決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著什么。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而決定教室的尺度是老師,老師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教師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
在書中,我看到了雷夫老師點點滴滴的有益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為著讓這些天使變得愛學習、會學習這樣一種最樸素的意識和想法。他的所作所為,皆因為他有愛心,他真正把自己的學生放在心上。的確,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讓我更清醒地認識到,教師職業的確是一項非常特殊的職業,選擇這項職業,意味著教師的眾多放棄和傾其精力的奉獻。雷夫先生每天為了自己的學生早上三點多從家里出發,晚上六點離校。節假日還帶著學生到學校去上課,每年都要組織學生外出旅游,不僅要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其費用還要自掏腰包。顯然,雷夫老師那所謂的“魔鬼式訓練”、學習“8法則”都是建立在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是出于對學生的那份愛的基礎之上的。
雷夫老師對孩子的愛,在書中隨處可找。是呀,愛是教育的`根本。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有高低,但是教師對學生的愛心不能有高低。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愛生要勝過愛子,作為一名教師,要把愛灑向每個學生。我們只有心里時刻裝著學生,學生心里才有你這個教師。尤其是學生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對于那些發展慢的學生,我們只有愛之切,才有可能喚起他們奮發向上的勇氣、信心與激情,才能冰釋他們心底積淀的自卑,大膽地去尋找失落的綠洲,才能使他們奔向健康發展的人生之路。
在新的一學年里我要努力向雷夫學習,做一位有心的老師。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 3
作為一名工作十幾年的教師,與學生一起走過的日子有過無數次感動,同時也有很多的困惑,每天面對幾十雙渴求知識的眼睛,幾十顆等待滋潤的心靈。我要怎樣讓這一雙雙眼睛充滿智慧之光,讓這一顆顆心靈健康成長呢,在假期里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跡》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下面我就來談談讀這本書的收獲。
我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其實這并不意味著學生掌握了知識就無所不能,如果學生不能把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就會像“紙上談兵”的趙括一樣毫無建樹。雷夫老師在他的教學中一直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為學生們創造很多機會,比如:制作會飛的火箭、安裝云霄飛車,外出旅游等等。學生們就是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獲得寶貴的知識,并引發出一次次心靈的震撼。
他提倡的觀點就是:失敗是好事。當來訪的老師們發現一組同學在安裝制作火箭時出現了錯誤,上前指導時,雷夫老師卻以有禮但堅定的口吻要求訪客讓孩子們自己摸索。
談到實踐,我想到了我們學校開展的活動:如:校園書市、種植植物園等,學生就是在這些活動中觀察,體驗,獲得知識。回想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常常會錯過了一些帶領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在以后的學習中我要從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入手,讓孩子們親自觀察,動手體驗,讓他們的童年留下難忘的記憶。
在雷夫老師眼中飛不起來的火箭不是失敗,只有停止解決問題的嘗試才算失敗。于是學生們不畏懼失敗,并且能夠從容面對。
我想他就是想通過這樣的做法,糾正大家在教學中暗藏的很關鍵的錯誤——為了讓學生們有好的感受,從不讓學生們答出錯誤答案或出什么差錯。
日常的教學中,為了追求課堂的完美。我們常常害怕失敗。很多時候,當我們提出問題時,自然會傾向于那些善于表達的孩子,或者會帶來驚喜的學生。這種教育的觀念與雷夫老師對學生的關注相比,我們是否過于淺薄了。
真正的學習不僅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歡樂,還要經歷失敗的痛苦。只要體驗過失敗,才會反思為什么不成功,進而尋找成功的途徑。甚至只有不斷經歷失敗,才逐漸積累起成功的經驗。
很多人認為要用道理、方法來感化他人,正是所謂的“感化教育”,但如果自己沒有足夠的智能與充分的慈愛,不能以身作則,想要感化何談容易?
雷夫老師曾對孩子們忠告說 “你永遠無法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能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物……除非你能進入他的身體,用他的身體行走。”
作為教師我們要走進學生,給學生更多的關愛,要讓他人感到被重視,當我們給予學生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個豎起的大拇指,學生會給我們最最深情的擁抱。這些溫暖的`舉動,雖然是小事,但真正回蕩在心中的那種感動與感激,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所以,時時關心他人的人,必然受到敬愛與歡迎。
1、你未來的日子不會太好過。并不是因為你不是一個好老師,而是每個人都會有不順心的時候,但優秀的老師決不輕言放棄。我經常遭遇挫折,但我會試著從錯誤中學著讓自己變得更好。
4、做你自己!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而不是畏懼。教育最棒的地方就在于:它會讓你變得越來越好。
讓我們牢記這幾點,努力做一名細心,體貼而寬容的老師,在每個孩子心中都種上一棵向日葵。讓我們的小葵花天天向上,快樂成長。共同續寫屬于我們的教室的奇跡!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 4
有這樣一位特別的魔法師,他用神奇的魔力,改變了周圍的人:調皮的孩子變得穩重了,消沉的后進生變得積極上進了……在他的身邊,充滿了歡樂,他也成為了人人喜愛的“孩子王”。他,就是美國最有趣、最具影響力的教師——雷夫。
在中心校的推薦下,我認真品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本書,讀著讀著,眼前仿佛打開了一扇窗,從這扇窗中我看到了溫馨、美好的一幕幕:孩子們在56號教室里品味經典名著;在排練莎翁劇作;在用酒精燈做實驗;在觀賞優秀影片;在做有趣的數字游戲……這是一間神奇的教室,在這間教室里,孩子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他們收獲了受用一生的技巧、高尚的人格和堅韌的信念。創建56號教室的雷夫老師,用他的愛心和智慧讓我們領會到了教育的真諦,讓我們懂得了一間小小的教室可以容納了無限多的東西,教室不僅僅是教授學生書本知識的'地方,還可以成為孩子們的避風港、快樂園、圖書館、電影院等。
靜靜地閱讀,總是為書中的某句真心話而感動,某些做法所激勵,特別是雷夫老師管理課堂的一些做法,讓我有一種馬上去嘗試的沖動。如何管理好課堂,是每一位老師最關心也最難做好的事情。一些沒經驗的老師,利用簡單的技巧,如拍手、搖鈴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有些老師,為了維持課堂秩序,通過威脅、恐嚇的手段讓學生服從。為了幫助學生,有些盡責的老師便把“傾斜”法則引進課堂,讓學生保持安靜,專心聽講,這樣才能順利進行課堂教學。但都收效甚微。而雷夫的課堂卻與眾不同。他認為教書育人好比春風化雨,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自覺聽講和守紀,而不是被迫服從。我們都希望學生集中精力,用功學習,團結友愛,但現實往往難如人意,那有什么好辦法呢?雷夫的做法就值得我們學習。課堂的管理者是教師,我們要用豐富的知識,在課堂上擴大學生的視野,當你經常提及與當天內容相關的未來課堂活動時,學生們往往會聽得很認真。通過教師生動有趣地講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輕松管理好課堂。
教導孩子們學會自律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實施讓孩子們自我管理以后,他們可能會犯很多錯誤,我們應該以這些錯誤為契機,教導孩子們吸取教訓,更好地約束自己的行為。56號教室里,出言不遜、惡語傷人的安娜,在雷夫的冷處理中,變得安靜、有禮貌;懶惰、不愛寫作業的亞歷克斯,在雷夫的不斷鼓勵下,變得勤奮、自信。雷夫用他的智慧教學法,使孩子們在課堂上親師樂學,收獲滿滿,共同建立了一個團結努力的班集體。
通過雷夫的教學事例,我們不難看出,想要管理好課堂,不僅需要老師用豐富的知識來吸引他們,更需要用愛和耐心去關愛他們。我們不僅是教室里的老師,更是一位大家長。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多的是要關注他們的情感,發現其獨特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充分展示的機會,感受到老師的愛護。他們就會更樂于接受你針對他們行為的種種建議,這樣,我們才能一起建設積極向上的班集體。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兒,讓我們用愛和關心慢慢澆灌,靜待他們燦爛的綻放。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 5
和一位具有正能量的朋友聊天中,提到了《第56號教室的奇跡》。因為信任,迫不及待的買了全套書,如獲至寶。就像朋友給我帶來正能量一樣,我也要把我的收獲和大家分享。
書中,雷夫老師以信任為基石,憑著一顆滾燙的心和孜孜不倦地追求探索,努力幫助孩子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引領孩子向前發展。讀到《尋找第六階段》一章中,關于道德發展六階段的論述,我感受頗多。
通過這一章的閱讀,我知道了”道德發展的六階段”,知道了美國心理學家勞倫斯·柯爾伯格,并又去了解了其中的內容。”六階段”不但適合孩子,也適合我們成年人。我們不期望立即在孩子或自身行為上有所體現,但是可以終其一生為之努力,使孩子和自己有所成長,有所提高。
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
這個階段的思維是以恐懼為基礎,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并不在內心里服從,所以服從僅僅是表象。我們總是威脅孩子說,”不聽話就不要你了”。”再哭警察就來了”。”等你爸回來告訴你爸。”這么做可能確實有效,但孩子們除了”要害怕家長的憤怒和權力”以外,就什么也得不到了。這樣的思維不斷的被強化著,如果首要動機受到非常嚴重的錯誤引導,孩子的一生將毫無作為。我們要孩子們有良好的行為表現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么做是對的,不是因為害怕懲罰才去做。
第二階段:我想要獎勵
賄賂行為常見于全國各地的幼兒園,比如說小粘貼、小紅花、糖果等。在現有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們沾沾自喜的用零用錢去引誘孩子做家務;用物質獎勵促進孩子們的學習。
書中提到分析大師斯金納的主張,他提出孩子們因為良好行為而得到獎賞之后,就會大大提高重復我們所認可之行為的可能性。這個主張當然有其真實性,在某些層面上確實是有力誘因,效果明顯。但這種策略,把孩子引向了片面追求獎賞的道路上去,而忽略了事物本身。我們要讓孩子們知道,行為得宜是應該的,不需要獎賞。
第三階段:我想取悅某人
不但是孩子,現在很多成年人也都在以取悅別人當成衡量事物對錯的標準。許多孩子整天忙于討好老師,好好寫字是因為老師喜歡寫字漂亮的孩子。送老師賀卡,不是出自內心真正的喜悅,而是認為這樣做老師會喜歡自己。許多孩子迫切希望取悅父母——尤其是父母感情不和或者離異的家庭——他們按照家人期望選擇自己的學業、工作和婚姻。這樣長大的孩子們,總是對生活感到沮喪,厭惡工作,甚至厭惡一切,幸福感極低。
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
處于第四階段的孩子則通過遵守規則適應不同的環境,多數成人比較喜歡這個階段的孩子,但我們應當清楚的認識到,過分在規則范圍內做事就會使孩子的發展受到限制。
雷夫是這么教的:規則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們最景仰的英雄當中,有許多人之所以能成就偉業,正是因為他們不守規則。美國為紀念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制定了一個法定假日,當初這位英雄如果采用第四階段的思維,根本無法有所作為。圣雄甘地沒有遵守規則,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之母羅莎?帕克斯也沒有遵守規則。英勇的勞工領袖們打破了規則,幫助其他勞工。感謝上天,梭羅、麥爾坎、凱撒?查維斯等人夠魯莽,突破了第四階段的思維。悠遠歷史中的`不凡人物是這么做的。如果要我們的孩子達到相同的境界,就要在教導他們了解規則之余把眼光放遠,不受教室墻上的班規所限。人的一生中有時并無規則可循,更重要的是,有時規則根本就是錯的。
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
這個階段的孩子能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能體貼別人的苦衷,是那種”讓別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那種人。這個階段無論是孩子和成人都很難做到。因為人們必須富有同理心,設身處地為人設想。對父母來說,最困難的任務莫過于此——讓自己和孩子共同超越這個階段。
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并奉行不悖
第六階段的孩子們已經有合乎規則的自律行為,他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并奉行不悖。這一階段是道德發展的最高階段,孩子如果能做到這一步就算教育成功了,這個階段的行為無法教,也無法講述。現實生活中達到第六階段的人并不是很多,因為行為準則存于個人的靈魂中,孩子先要擁有健全的人格,行善后亦不會張揚。
一部經典就是一個寶藏。短短一章的收獲遠遠超出以上文字,更何況是一本著作。讓閱讀擦亮我的眼睛,就讓閱讀照亮我的心靈。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 6
天堂是什么?一間小屋,四面是書。書的世界是奇妙的,閱讀一本好書,書中的每句話、每個詞、每個字,甚至于每個標點都會令你覺得厚重。每每閱讀之后,發現自己的心靈就像秋天雨后的池塘,逐漸豐盈。
初拿到《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跡》,為可以欣賞雷夫。埃斯奎斯的教育藝術人生而感到興奮。雷夫。埃斯奎斯結合他的教育生活,一點一滴地向我們介紹第五十六號教室,語言樸實無華,卻令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獨特的教育魅力和教育智慧,引領著我走向前方。
李希貴曾說過,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的前提。在第五十六號教室,這是一個充滿著信任的地方,孩子們對彼此互相信任,孩子們與老師之間互相信任,人與人之間關系良好,我想這也是這間教室的一個魅力所在。雷夫。埃斯奎斯說,作為老師應該隨時為孩子們挺起可靠的.肩膀,這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們不需要對孩子們長篇大論地談我們多么負責任,而是要讓他們自己把信任放在我們肩上。是啊,身教重于言傳,這是最簡單的真理。
從事教育以來,對于“信任”兩個字的詮釋還做得不夠,在班級里孩子們之間會互相猜忌,彼此之間信任感指數不是特別高,這也是我今后應該努力做好的一個工作。教師是孩子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我以為,作為老師的我在平時應說到做到,對于任何的事,都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我想,久而久之,在教師的熏陶影響下,孩子們一定會成為另一個你,一個說到做好、充滿信任的學生。
如果每個孩子是一個個小小天使,那么讀書就是他們的雙翼,讓他們飛得更高,看得更遠。雷夫。埃斯奎斯是一個注重孩子閱讀的老師,他善于指導學生閱讀,善于利用圖書館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所以在第五十六號教室里,令我們感受到書香濃濃,芳香迷人。
曹文軒說: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只要不將書丟掉,一切就都不會丟掉。我想,閱讀不一定會讓我們的孩子變得更加富有,卻可以讓他們變得更加有智慧;閱讀不一定能延長孩子們生命的長度,但一定能改變生命的寬度,增加生命的厚度,提高生命的高度。讀后感在我看來,閱讀就是一種優雅的姿態,它可以讓我們的孩子變得更加優雅。受了雷夫。埃斯奎斯的影響,我在班級里為孩子們推薦好的閱讀讀物,舉行讀書交流會等,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嘗到閱讀的甜頭,在書中自由徜徉,走出窄小的空間,奔向更為廣闊的領域!
尊重是一種習慣。只有平等地交流,才會產生真正的教育。在第五十六號教室里,一個學生這樣告訴記者,他問了一個老師一個問題,結果老師火冒三丈地對他說:“我不是已經講過了,你根本沒在聽!”可是他認為他有,只是聽不懂而已,而他認為雷夫老師會講解500遍,直到他聽懂為止。我想,漫步于教育旅途,想要欣賞到別樣的風光,我們不僅需要耐心,還應該尊重每一個學生,俯下身段與他們心與心地交流。否則,簡單殘暴的教育只會讓學生離我們越來越遠。
繼續翻閱著《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跡》,心變得平靜,頭腦變得理智,胸懷變得開闊,這就是讀書帶給我的一種境界。它讓我發現前方,并引領我走向前方……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 7
讀《第56號教室的奇跡》精神上受到了洗禮,《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雷夫·艾斯奎斯雖是一位小學數學老師,但雷夫卻是一個通才,他用創新的教育方式,讓孩子熱愛學習;他以熱情的教育態度,讓教室變的溫暖,他用愛,獲得了教育的成功與精彩;對教育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對當代社會的困境與難題有認真的審視;他用智慧、責任感和超強的學習能力,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教育思想。
他對我們語文閱讀也提出了個性化的見解。他提倡要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這種理念跟我們中國終身教育概念有相似之處。“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但是現在學生的閱讀量明顯不夠,閱讀沒有太多的選擇,而圖書館就是最好的起點,這也是我們學生和老師閱讀最忽略的地方。教師不要以為把孩子帶進圖書館就可以交差了事,還必須提供引導服務才行。然后,挑選文學作品。幫孩子挑選好書的方法很多。最簡單的方法是分享自己愛讀的書,告訴學生自己在看的書籍,引起孩子們的興趣,繼續享受這份閱讀的樂趣,讀后感《《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多找些兒童文學及教育部初中要求必看的書目,效果更佳。最后,教師要以身作則。我們時常要學生讀這讀那,殊不知道我們教師也是學生閱讀的有效感染力。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說過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就是給了孩子什么樣的生活。一念及此,我不由感到了肩上擔子的沉重。”我想一個語文老師必須時刻去讀書,用自己的行為帶動一個班級學生對書籍的朗讀,好讀書,讀好書。教師絕不能對學生閱讀指手畫腳,而是親自躬為。置身于熱愛閱讀的人群中對孩子們是很有益處的。
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幫助我們建構了嶄新的教育觀和學生觀,他的成長經歷對我們每一個教師“做一名好教師”非常有借鑒意義。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反思、探討、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思考和學習。我想,我們教師應像雷夫老師一樣用我們的教育智慧、責任感和不斷地學習能力,建立我們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我們自己的獨特的教育思想,為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 8
在本學期開學會上,我領到了一本叫著《第56號教室的奇跡2》的書,由于開學時間較忙,就把它隨手放在桌子上面的書堆中,沒有管他。過了一段時間,又無意中把它給翻出來了,有了空閑時間,于是我就出于好奇,就隨手翻翻,看著看著,就覺得很有意思。后來有空,我就找來看看。感覺收獲不錯,現在來談談我的一點感受。
書中《點燃孩子的熱情》里,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走出教室,去觀看一場棒球比賽。隨著比賽的推進,雷夫老師旁征博引、寓教于樂。通過現場觀看一場棒球賽,觀察所發生的毫微細節,老師處處皆展現出教育的思想火花,使孩子們不單只是觀看到一場球賽的精彩,更大的收獲是通過雷夫老師的引導,從這場球賽里得到了一些非凡的成長教育指引。從而引導孩子們作正確的決定,珍惜時間,遵守承諾,摒棄自私行為,認識沉迷電視的危害,選擇最好最有用的閱讀,制定計劃和目標,做事專注、集中精力,凡事做到最好……孩子們的書包里不僅僅裝應試教育的習題和課本,更重要的需要裝載起使人生真正獲得勝利和精彩的東西,懂得把這些東西載入思想和靈魂,形成人生的價值觀,于是教育便不再是難事。雷夫老師正是巧妙地把人生里創造出真正精彩的要素特質,無盡耐心、因人而異、又側重不同地一一灌輸到孩子們的腦海里。
書中雷夫老師說:人生就像一場賽事,有輸有贏有汗水,每一滴汗水都是生命的體驗!的確如此,在雷夫老師的平凡簡單中,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們復雜而又豐富的精神世界;在單調重復中,讓我們領略到了雷夫老師山重水復、多姿多彩的教學藝術。
雷夫和孩子們的成功,是因為他們都學會了專注。在人聲鼎沸的球場上,雷夫的孩子們不受左右人群的影響,專注于單一的工作——記分。同樣在機場、在餐廳、在影院,在任何一個地方,這些孩子們做事總是專心致志。在這個忽略專注的社會,做事專注,提高效率,等于節省時間、利用時間。雷夫老師認為:“孩子大多沒有時間觀念,而孩子必須要理解時間的觀念,而準時就是一個重要的開始。”懂得察知時間的人將善用一生做偉大卓越的事。光是憑成績,看不出孩子是否懂得適時的重要性。我們要讓孩子養成守時的好習慣,讓他們從小就養成這樣的好習慣。
正是在這顆滿載愛之心下,雷夫老師的教學理念是如此的動人……如果我們期望孩子們將來成為哪種人,首先自己要做個我們期望孩子成為的那種人——這是教育的首要原則。
“快樂可以點燃孩子的熱情”,這是雷夫老師的`名言。雷夫震撼了我,他以他深遠的教育目標、持久的工作熱情,告訴我們如何去當好一個教育工作者。
他的教育理念和信念幫助我們構筑了嶄新的教學觀和學生觀,他的成長歷程對我們每一個教師“做一名好教師”非常有借鑒意義。他的獨特教學方式和班級管理模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需要不斷反思、探討、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養和教學水平。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我們確實需要更加用心,運用各種方式去點燃孩子們的熱情,要像莎士比亞寫詩那樣去感染別人。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會充滿詩意,就會有很多的驚喜等著我們,我們也能創造奇跡!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 9
前段時間,有幸讀了《第56號教室奇跡》這本書,這是一個奇跡——一個來自美國教育的奇跡。細細地品味,細細地體會,然后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感動,一次又一次地慚愧。
艾斯奎斯的教育生涯也并非一帆風順。艾斯奎斯一向精心構想著如何做一個好教師,但“三劍客”還是傷害了他的感情。由此可見,任何時候,教育都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的確需要經歷一段時間,才能開發出自我的智慧,成為一流的教師。
一個好教師需要相當的聰明才智,還必須得扮演好社會工作者和心理學家的主角。一個對學生充滿期待的教師,才能教育好一個班級。任何教學的決策都必須謹慎細心,務必以學生的最大利益為研究。學會使用更優雅、更成熟、更能達成目的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以超然的角度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線,用心體會他們的問題。
這點促使我重新審視自我,剖析自我。仔細回想一下,真的是當局者迷。我一向認為自我是一個有職責心的好教師,但有很多次教育方式有所偏頗,其實我應當再多點耐心。尤其是班級里家庭環境復雜的孩子,讓人難以琢磨,行為散漫過于懶惰,出現了學習問題,并使我陷入了艱難的境遇。令人沮喪的失敗也隨之而來,這是一種可怕的經歷。好心做了傻事,這的確令人很尷尬、很難過,有些甚至是刻骨銘心的'痛苦。
成功是沒有捷徑的,必須要努力才行。雖然以往有過成功、有過失誤,但我依然熱愛自我的職業。《第56號教室的奇跡》是我自我發現之旅的開始,從艾斯奎斯身上值得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如何找到平衡真正以孩子的觀點來看待問題,汲取教訓學會跟孩子溝通,讓自我成為一個既有智慧又很成功的教師。我想接下來在教學工作中也要向艾斯奎斯學習:
以信任代替恐懼
我去年問一個教師問題,結果她火冒三丈地對我說:“我不是已經講過了你根本沒在聽!”可是我有聽啊!就是聽不懂嘛!雷夫教師會講解500遍,一向到我聽懂為止。
看了這段話,我有些慚愧。每個班都有后進生,我也以往因為我反復講解學生聽不懂而大發雷霆。表面上看,好像是為學生著想,實際上卻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讓他們對我產生畏懼或者干脆破罐子破摔,那我們做的努力豈不是適得其反。
我們為什么不能像雷夫教師那樣,講3遍不懂,能夠講5遍,5遍不懂,能夠講10遍,所以,“遇到學生不懂的時候,絕對不該感到沮喪。我們應當用進取的態度與耐心來應對問題,打造出立即、持久,并且凌駕于恐懼之上的信任。
做孩子們可靠的肩膀
小時候我們都聽過“狼來了”的故事,明白做人要誠實。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斷對學生開著“空頭支票”。
這在一些公開課上最為常見,“什么”“課后討論”“下課教師再和你交流”,這甚至一度被稱為教學機智。可問題是我們真的實現我們是諾言了嗎也許,我們不會像雷夫教師那樣瘋狂,可至少我們必須對我們自我說過的話負職責,“身教重于言教”,讓我們在自我的學生面前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吧。
紀律必須合乎邏輯
懲罰學生其實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教師能夠嚴格,但不公平的教師會被學生看不起。”所以,懲罰學生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公平。除了公平之外,我們也能夠讓懲罰變得趣味些、生動些、讓學生易于理解些,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你就是榜樣
“孩子們一向看著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我要先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學生做到的事,自我首先要做到。我們期望學生勤奮、謙遜、有禮,首先我們自我要做到。
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因為我們的工作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要時時刻刻做學生的榜樣,需要時時提高警惕,關鍵是打心眼里熱愛這份工作、熱愛學生,把教育當成事業來做,而不只是謀生的手段。
期望能有一天,我能成為創造奇跡的人,讓我的教室也能產生奇跡!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 10
在教學崗位上“摸爬滾打”多年,以為自己對自己的工作已經“閱盡千帆”。當翻開《成功無捷徑》這本書的時候,作者雷夫老師用他的教學經歷,給我上了深刻的一課,讓我對自己的工作有了很多新的觀察視角和新的思考,受益匪淺。
雷夫通過對自己教學之路的總結,用自己的蛻變歷程告訴我們——成功無捷徑,必須面對挑戰,不言放棄,才能淬煉出卓越的教學。書中涉及到雷夫老師成長道路上的多個方面的內容,由于國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使得美國的教育和我們的教育有不同之處,也有相似之處。
首先,對教師使命的思考。教學的最初,我也曾為自己受學生歡迎而感到沾沾自喜,好像這是一個很值得引以為傲的事情。我們信奉“親其師信其道”,這是有道理的。事實上,教學過程中,確實感受到,有的班級課堂孩子和老師的思維在一個頻道上,課堂效果很好,成績也不錯,往往在這樣的班級上完課,會有一個“當老師真幸福”的感覺。然而雷夫老師提出:教師的使命為何?學生踏進你的教室,可以學到什么?可以帶走什么?如果把精力放在討好學生上,是緣木求魚而已。最終,真正的教學要回歸對孩子的教育,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益于我們的教學,不能把良好的師生關系作為教學的目標。雷夫老師提出的問題,作為一個道德與法治老師,我想孩子學到的不僅僅是心理知識,道德規范,法律國情,更應該通過潛移默化的`課堂來培養他們的良好的品質和深厚的家國情懷。曾經有個班級,在學習完民族精神的那一課后,全班同學一起起立,主動要求共唱國歌。孩子們的歌聲告訴我,他們學到的不僅僅是民族精神的內涵……應該成為怎樣的老師?我想,要盡可能的帶給孩子成長所需的精神養料,幫助他們更好的成長,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
其次,堅持自己的教學方式。雷夫老師說,閱讀是學生最重要的課程。的確如此。對于每個人來講,閱讀都是一件讓人心情愉悅的事情。為了讓學生熱愛閱讀,雷夫老師想盡一切辦法,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在我的工作中,課堂上也常常引導孩子們進行閱讀,但是不可能用課堂時間進行,只能在涉及到一些相關內容的時候推薦一些書籍給他們,學習文化的時候推薦《紅樓夢》給他們讀,學習改革開放的時候推薦《平凡的世界》等等。雷夫老師經常進行戶外教學,帶著孩子們去看電影,參觀,遠足等。在這些戶外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還組織有特長的孩子進行音樂劇表演,這些活動,對學生的成長都是特別有益的。在我的教學活動中,很少能給學生戶外活動的機會,由于種種原因,學生不得不長時間的待在校園里。至于閱讀和音樂活動,孩子們參加學校組織的課本劇和各種晚會,他們有機會一展自己的風采。
再次,雷夫老師談到了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教育中的挫折。是的,教育的挫折無處不在。這些挫折,有的是教師自身的教學方式造成的,有的是外在客觀條件所限造成的,也有的是學生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不可否認,作為教師,你自己做的再好,也會有失敗的案例。生活中,教師付出真心和努力,方式不對的話,未必一定得到學生的感恩。與學生相處過程中,要尊重他們,保護他們的隱私,才能得到他們的信任。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起引導作用,絕不是主導作用。如果強力推銷老師的價值觀給孩子,恐怕會適得其反。作為教師,衡量學生是否優秀的標準是多角度的,決不能用是否“聽話”來衡量,正如雷夫所說“孩子不一定要當老師的應聲蟲”,就算和老師的想法南轅北轍,同樣可以當一個好學生。在我們國家當前的教育環境下,“不以成敗論英雄”還是有點難的,因為中考成績還是很重要的一個衡量標準,是每個孩子必須要過的一道坎。但是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單純以成績衡量孩子是錯誤的。每個孩子心底里都有向上的渴望,坑底躺平的孩子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習得性無助”所造成的。看到孩子向上的心,就能看見教育的希望。盡管,現在衡量教師的一個重要標準也是教學成績,但是我們不能為了追求教學成績而忽視學生的其他方面的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培養。衡量一個教師是否合格,是看教學成績?還是看講課比賽?還是看課堂氣氛?還是學生和家長的評價?還是領導和同事的評價?可能都有。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課堂上有良好的互動,師生能夠融洽交流,完成教學任務,最終學生考試成績也比較理想,我想,做到這些也算是一個合格的教師了。
踏上教學之路的最初,總是認為,師道尊嚴,不能讓學生看見自己的任何缺點,不能表現出一點錯誤,否則就會讓學生看不起老師,損害自己的為人師表的形象。后來隨著自己的不斷學習和成長,慢慢明白,勇于面對自己的不足,坦露自己的缺點,不故作姿態,學生反而喜歡這樣真實的老師。人無完人,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完善自己,改正教學中的一些缺點。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在“拯救”學生,而是給學生提供“自救”的機會,老師不能包辦一切,解決一切問題。“教育不是萬能的”,有時候剛剛講完“防微杜漸”避免不良行為,就有學生抽煙被老師發現,作為道法老師感覺“啪啪打臉”。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挫折,真是處處都有,也時時提醒我,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
最后,工作和生活要平衡。在很多優秀老師事跡中,我們常常看到他們為了工作不惜犧牲自己的個人利益,根本顧不上父母妻兒,雷夫老師也是如此,甚至累到大口吐血。作為一個普通人,首先要照顧好自己,然后才能做更多的事。放下工作,做自己喜歡的事,相當于給自己充電,然后才能更好完成自己的工作。處理好工作和生活的關系,才能有好的生活質量。
通過對這本書的閱讀,深刻感受到了“成功無捷徑”,唯有不斷學習才能走向成功。作為一個平凡的老師,一路走來,看見繁花似錦,看見碩果累累,偶有失落迷惘,還是心懷夢想,微笑向前。沒有成功的捷徑,也不必去尋什么捷徑,踏踏實實走自己選擇的路吧!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 11
我閱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本書,一個個“奇跡”在我眼前一一展現。我是一邊讀,一邊跟自己的語文教學工作比較著。漸漸地,在工作中我腦海里不斷地浮現雷夫書中的一些文字、一些人和一些事。雷夫用全身心的付出詮釋了“教師”兩個字的崇高與神圣。他是個了不起的教師,他和他的孩子們一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我們老師和家長,總是在苦苦地追求著孩子的那種“白璧無瑕”的完美境界。因為教育這個大環境,要求孩子必須樣樣出色,才能在眾多學生中出類拔萃,于是我們要求著學生這樣那樣,久而久之,孩子無論做什么事,都往往困于一個框框內,如同驚弓之鳥,不敢越池半步,孩子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被剔除了,孩子的天真無邪和好奇心也被扼殺了。
雷夫老師很懂得教授方法,讓孩子懂得學習,他特別重視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學習。在他看來,要讓孩子在長大后成為與眾不同的成人——能考慮他人觀點、心胸開闊、擁有和他人討論偉大想法的能力——熱愛閱讀是一個必要的基礎。《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可能更多的也是在思考怎樣的閱讀方式是適合學生的最佳方法,而雷夫老師他做得更為細致:他從為孩子選擇讀本,幫助不會閱讀的孩子,讓孩子對閱讀作出評估,以及把閱讀和世界聯結起來,從小細節方面使熱愛閱讀的孩子能擁有更美好的人生。雷夫·艾斯奎斯讓教室成為了孩子們的一個最溫暖的`家!同時,也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教室的大小并不取決于面積的大小,而是取決于教師——教師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教師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而“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么”,則“取決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著什么”。怪不得,雷夫·艾斯奎斯老師創造了轟動全美的教育奇跡,被《紐約時報》尊稱為“天才與圣徒”,《每日新聞》則譽他為“當代的梭羅”。
“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的前提是什么?無非就是“愛”,愛這一職業,愛自己的崗位。沒有了“愛”,就不能從教師這個職業中獲得樂趣。覺得教書枯燥是因為不曾用心,不曾將愛付諸于行動中;不懂將學習與生活接軌,太計較于“得與失”之間的平衡,卻忘了教師是一個講究奉獻的職業,忘了要“夢想成真”首先必須要對夢進行投資。
正如所說:唯有出自內心的關懷與真愛,才能創造出人間的“奇跡”。“第56號教室的奇跡”其實潛藏在我們每個人的心底,相信只要努力改變用心去做,一定能創造屬于我們的奇跡!屬于我們教室的奇跡。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 12
《56號教室的奇跡》,這本書寫了關于雷夫和他的孩子們生活在第56號教室,在這塊小天地里,他們創造了令人驚嘆的奇跡。仔細品味這本書,研究雷夫的奇跡,我認為,雷夫式的教育模式令我心生佩服。
雷夫老師說:我要讓我的學生愛上閱讀。
新課標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書好,讀整本書。”
首先,教師必須激勵自己,用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走進名著。只有打動自己的文字才能打動孩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唯有走進兒童文學名著,才能走進孩子的精神家園。教師在閱讀了解的基礎上,用貼切而精練的語言巧妙地導入新著,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濃厚的閱讀興趣,從而提高讀整本書的內驅力。例如,在引導學生閱讀英國作家笛福的《魯賓遜漂流記》時,我說:“如果我們把家搬到荒島生去居住,周圍是無邊的海洋,我們還能活下去嗎?” “可是有這么一個人,他竟然很頑強地在島上獨自一人生活了28年,你們相信嗎?”學生的好奇心油然而生。隨后我選擇了一段最精彩的故事情節講給他們聽,再用激情洋溢的語言去鼓勵他們到書中探尋魯賓遜生存的足跡,并告訴他們老師期待他們早點讀完,共同交流閱讀體會。學生的閱讀興趣便立刻調動起來。
我常有計劃地以各種方式向學生推薦共讀書目。書目的選擇重質不重量。我們以一學期三本為原則,每位學生共同讀一本書,組建班級讀書會。孩子們會不自覺地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閱讀體會。
凡是建議學生讀的書,作為倡議者,我都會率先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設立了“閱讀加油站”。通過提前閱讀,我每周都會在“加油站”中提出一些“閱讀指南”,大都提前一周的閱讀量,給學生提出
一、兩個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他們在閱讀中尋找答案,并進行競答。我則根據他們自愿并隨時提交的答題紙,為他們在“閱讀加油站”中作出標識,以此來不斷激勵閱讀速度快、閱讀質量高的學生,同時對閱讀速度慢的同學有所促動。這一策略,有效地推動了學生對整本名著的閱讀。
在班級讀書會中,我還會定期組織讀書展評活動,在學生中不斷掀起敢幫超的讀書風氣。讀書會中,每個學生都配備一本讀書筆記,用于摘抄佳句佳段,編寫閱讀體會。每月舉行一次讀書展評活動,進行讀書筆記、手抄報評比活動,并通過學生的“民間”評比,評出每期的“慧眼閱讀之星”和“小作家明星”。通過打擂臺,樹立起讀書活動的優秀學生典型,激勵和推動班級讀書活動的深入開展。
其次,倡導親子共讀,開發家庭閱讀環境。孩子閱讀名著主要時間在家庭,所以在推展閱讀活動的初期,擬定計劃并尋求家長的支持顯得十分重要。無論是書籍來源,還是家庭閱讀時間的保證都需要家長的配合。以家長會和意見調查表的方式了些家長的意向。通過家校溝通,讓家長明白,要營造“書香家庭”,要培養孩子熱愛讀書志趣、心向,最好的途徑和方法就是家長與孩子一起開展形式多樣的親子共讀活動。
實踐證明,班級的讀書交流會是一個值得師生共同期待的日子。經過幾個星期的閱讀大家共同讀完了一本名著,齒留余香,有太多的話說,有太多的情感要表達。
我佩服雷夫老師的智慧,更驚嘆于他的謙和,耐心,毅力和對工作的熱情。他提出的許多觀點都讓我受益匪淺:“隨時為孩子們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們不需要對孩子長篇大論地談我們多么負責任,而是要他們把信任放在我們身上。” “絕對不可以拿某個學生的測驗分數跟另一個學生比,一定要用學生自己過去的表現來衡量他現在的進步。”這句話給我的感觸頗深,當學生學習困難時,用心等待其自悟。我們不難發現,課堂上常常是一些優秀學生唱主角,他們踴躍發言,積極表現,出盡了風頭,享盡了恩澤。而一些后進生只能默默無聞,謹小慎微,甘當陪襯。其實,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被關注,被欣賞。
亮是個內向的小男孩。那堂課上,我發現他猶猶豫豫想舉起小手,我毫不猶豫地叫了他。他膽怯地站起來,不知所措。我把問題重復了一遍,鼓勵他:“別緊張,好好想想,老師等你!”亮抬起頭:“中秋節是一個甜的”在同學嗤嗤的笑聲中,兩緊張地漲紅了臉。“中秋節是個甜甜的節日。再說一遍,好嗎?”在我充滿期待的啟發下,他終于圓滿地完成了這個問題。我適時夸獎:“說得太棒了!吃著甜甜的月餅,心里也是甜甜的,中秋節真是個甜甜的節日啊!你的答案與眾不同!”那堂課上,我發現亮的目光特別透亮,他自信地挺直了身子。在以后的日子里,亮漸漸地能高高地舉起了小手,響亮地表述自己的觀點,甚至還敢于跟同學爭辯呢!
是的,老師用尊重、關注、激勵喚醒受教育者“心中的巨人”,使每個人的潛能都能在自己的起點上得到充分的發揮。當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給他思考的時間,給他努力的機會,耐心地等待,幫助其自悟自得。那么,學生會從“自甘落后”的陰影中走出來,自信地抬起頭,在自我肯定的喜悅中,在“我能行”的體驗中一步步走向成功。那天,當亮結結巴巴、斷斷續續時,如果我生硬地打斷他,讓他灰溜溜地收場,那么,這個原本就缺乏自信的孩子也許會更自卑、自閉,也許會永遠合上含苞欲放的花瓣。我慶幸——我等待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做老師,應該向雷夫老師一樣,時刻不能忘記愛學生是我們的“上帝”,始終是我們服務的對象,我們要時刻牢記“第56號教室的奇跡”,努力改變自己,用心經營好自己的教室,用真愛對待“上帝”,一定能創造出屬于我們教室的奇跡!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 13
說實話,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好好讀整本的教育書籍了,每天瀏覽教育雜志和《中國教育報》,目的很純粹,就是了解教育動態,迫使思想不滯后。正是在教育雜志上看到《56號教室的奇跡》一書的介紹,萌發了推薦給老師閱讀的念頭,作為推薦人,只能首當其沖地帶著任務地閱讀它。讀罷,感觸頗多,其中“熱情、堅守、智慧。”三個詞總在腦海中翻騰,且揮之不去。
教育需要熱情!“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想,沒有哪位教育者對這句話不耳熟能詳。以前,更多把其中“愛”理解為對學生的“關愛”,覺得擁有一顆“愛心”就是愛的教育,從雷夫的身上,我突然覺得那樣的理解是淺薄與偏頗的。“愛”更應該體現在對教育職業的虔誠與敬畏。是的,雷夫每天在校時間長達十多小時,早上6:30—下午6:00,每周有兩個通宵工作的日子,不僅如此,假日中的每一天他都在無償教學生,算術、戲劇、文學、歷史等,他對教育充滿滿腔的熱情,不求任何回報的付出。曾幾何時,我有過這樣的態度和熱情?我的付出是那樣“微薄”?雖然,我不認為我有職業倦怠,因為我依然很享受工作帶給我的快樂,但由于教育的.紛繁復雜、現狀的諸多無奈,眾多觀點的對壘,讓我產生“對得起良心就是”的略帶消極的心理,工作停留在完成了事的狀態,任由曾經的教育理想和抱負塵封。是雷夫,是雷夫重新喚醒我教育的熱情,讓我暗下決心:調整工作態度和狀態,投入更多的熱情、時間、精力于教育中。心動不如行動,開始書寫我的教育日記,把每天發現的問題及時記錄下來,思考并尋找對策;開始把更多的教育想法落實到實踐中……
教育需要堅守!如今的教育,缺少對教育規律的堅守,于是,育人上追求“急功近利”,手段上采用“拔苗助長”,“高負、高壓”得令人唏噓。缺少對教育職業的堅守,太多的老師有職業倦怠,工作應付了事,在混沌中、痛苦中、無奈中教育的人大有人在。看看雷夫吧,20年如一日,他在教育中總能準確找到目標,從不偏離跑道的人,他對教育和學生有信徒般得堅持。“成功無捷徑”是56號教室的座右銘,“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號教室的口號。由于對教育的堅守,才收獲教育的碩果。說實話,不是我們不懂教育的規律,也不是我們缺乏教育的先進思想和方法,只是教育現實讓我們無所適從,只能隨波逐流,只能“穿新鞋走老路”,只能違背教育本質追求“分數”……教育的“堅守”實在舉步維艱,因為堅守需要堅定信念、堅守需要勇氣和智慧,堅守需要學會等待,堅守需要不懈地堅持。于是,我們放棄了……今天,透過雷夫,心底的聲音再次響起:堅守吧,堅守教育的這片凈土!
教育需要智慧!這是毋庸置疑的,雷夫提倡“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與“小紅花”獎勵不同,他反復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他的“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獎賞——我想取悅某人——我要遵守規則——我能體貼別人——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并奉行不悖;他深信:著力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也是他的智慧,使孩子們成為閱讀的天使……其實,我們是潛藏著雷夫的教育智慧的,也有自己許多教育“絕招”。可我們為什么沒有56號教室的奇跡?因為我們只顧埋頭干,卻很少反思總結自己教育的得失;因為我們寧愿固步自封,也不愿去實踐更多先進的理念和方法……雷夫的智慧再次撞擊我的大腦,為什么自己不可成為智慧的老師呢?
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局促、狹隘甚至是不安;有的顯得很大,讓人感覺快樂,而且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決定教室的尺度,顯然是老師,尤其是小學的老師,老師的思想、行為、知識、智慧影響教室的氣質、氣度、氛圍甚至寬度。愿我們的教室也有教育的精彩!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 14
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它擁有了什么,反而是因為它缺乏了某樣東西——這里沒有害怕。翻開這本書,我仿佛跟著雷夫老師走進了那間又小又破的56號教室,看著他把“品格”、“付出”、“謙遜”、“支持”傳達給學生,是他,讓學生生活在一個不必“害怕”的凈土,讓學生的特長得以發揮,讓學生的缺點得以改正。雷夫老師用自己對于教育的熱忱感染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使他們步入成功,終生受益。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并且成為孩子的榜樣。雷夫將此內容做開篇,可見消除恐懼對學生是多么的重要,但這恰恰也是幾乎所有老師都存在的問題。在成為一名教師之前就有人告訴我:“要能鎮得住學生”,這也成為我后來做老師的一條原則。隨著教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深刻的感受到“鎮得住”絕不能依靠學生對教師的恐懼。作為教師愛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規律是何等的重要。愛心、耐心、信任、智慧,擁有了這些同樣可以成為“鎮得住”學生的老師。信任才最寶貴,有了信任,才可以談教育。我覺得,讓孩子免于恐懼,是56號教室奇跡的根源。
捧著書細看,我的心靈一次次受到震撼。透過這些淺顯通俗的語言,我看到了一個將教育作為自己終生事業,并沉醉其中的教師,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一旦成功,它帶給我的滿足感,足以補償這個瘋狂的教育界給我的心痛、頭痛、以及微薄的薪資。”當看到雷夫老師的一名學生說“老師會把我們不會的問題講上500遍”時,我真的無言,也很慚愧。多么有耐心有愛心的一位老師呀!學生的問題,也許是很小的一個知識點,也許是老師已經講過很多很多遍的,也許是學生根本沒注意聽才不明白的,而雷夫老師,不問任何原因,只要學生不明白,就講到明白為止。說來容易,但如果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總是無數次的重復,任誰都會生厭了吧。什么是真正的.教育?雷夫老師認為“我的工作不是拯救孩子的靈魂,而是提供機會讓他們拯救自己的靈魂”;“基于信任,激發孩子對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根本”,這些與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的“只有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是異曲同工,殊途同歸。
讀完這本書,我特別感覺到雷夫工作量很大,這也是我懷疑雷夫老師是現實生活中的正常人的原因。雷夫老師說過,“當一位好老師是世上最難的工作。”一個好老師需要智慧,需要激情,需要耐性,需要愛。他那“魔鬼式訓練”、學習“八法則”——解釋、示范、模仿、重復、重復、重復、重復、再重復,都是建立在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上的!出于對學生的那份愛的基礎之上的教學工作似乎涵蓋了除技術性學科,如音樂美術外的所有課程。“凡是值得做得事情,就值得好好做。”這是第五十六號教室的班訓,我想也是雷夫的行事準則。雷夫和我們一樣也有痛苦和想要屈服的時候,但每當這時雷夫回想起他的學生珍妮給她的信,感謝他為孩子們建造的“避風港”,因此他又打起了精神。雷夫作為教師已經做到了極致,他用全部的愛、青春和生命獻給了在56號教室讀書的孩子們。
在這本書上,雷夫老師寫了許多教育學生的方法。其中有的對于我的日常教學是很有啟發意義的,有的與中國教育現狀還有一定差距,操作起來會有困難。不過,雷夫老師對于社會的責任心,對于教育的熱心,對于學生的愛心一直感染著我,只要心中有學生,再加上好的教育方式,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學生就不是奇跡。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 15
每讀一本書都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感動、一份收獲、一點思索。
第一次結識《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本書,是在我校舉行的第5屆讀書節活動中,通過聆聽五年級老師閱讀這本書的心得體會,內心也被這本書的內容所觸動,并且有馬上閱讀這本書的沖動。很高興,放假前學校為我們每個老師送來了這份營養大餐。
和在座的各位一樣,讀完這本書,我被打動了,我無法想象雷夫老師為學生所付出的努力與艱辛;無法形容雷夫老師對教育的堅持與癡迷;當然,我也無法表達出自己看這本書時心中所產生的震撼與感動。
所以,讀完這本書,在感動之余,她帶給我更多的是靜靜的思索。
正如雷夫老師所說: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付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
是的,選擇教師行業,就意味著犧牲,因為我們身上肩負著一份責任。同時,作為一名教師是允許犯錯的,當然這也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從錯誤中反思、成長。也像雷夫老師所說:教育是沒有捷徑的。我們只有用我們的勞動、我們的愛心、我們的智慧來經營我們的昆吾家園。雖然有時在工作之余感嘆自己的工作辛苦,但我們還是堅守工作崗位并樂此不憊。雖然有時為工作瑣事有所抱怨,但我們對工作還是認真謹慎沒有絲毫怠慢。雖然我們的工作不夠出色,但我們一直兢兢業業并始終努力著。
即使這樣,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就我個人而言,面對雷夫老師還是感到很羞愧,我羨慕家一樣溫暖的第56號教室;我敬佩雷夫老師的智慧與教學方法。我唯一能做的,而且必須要做的是,如何將我所能領悟到的雷夫老師的教學經驗與方法行之有效的應用于自己的.教學。
在以后的教學路上肯定有疲倦和挫敗感,對所有人來講,一切的成功無捷徑,只有堅持并不斷付出。也許付出的瞬間沒感到有所收獲,也許付出過后沒能實現目標,但我相信,在不知不覺中已收獲了很多,而且總有一天,會有一種“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體驗。
希望我們像雷夫老師一樣永遠堅守心中那份對教育的信念,一起努力,在我們的教室創造出不同的奇跡。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 16
最近在網上有幸拜讀了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部作品,一個普通的最基層的教師,竟然獲得了總統頒發的“國家藝術獎章”,感動了整個美國社會,我充滿了好奇。因此我用心的品讀著《第56號教室的奇跡》,自己的內心不時的被感動、共鳴充斥著: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是那樣熟悉而新穎;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是那樣獨特與執著。他的成長經歷,對于我們每一個教師都非常有借鑒意義。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它就像一面鏡子,告訴我們在我們的教育實踐生活中,在什么地方做的不對,哪里需要改進,哪里可以做得更好。讀的過程中,我發現雷夫老師對孩子的愛,在書中隨處可見,充分體現了“愛是教育的根本”,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雷夫。艾斯奎斯在自序中寫著:“像所有真正的老師一樣,我經常失敗。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時分躺在床上睡不著,為著一個我無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極度痛苦。當一個老師,真的會很痛苦。”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十分好奇。因為他已經是個非常優秀的教師了,身上已經被照上了許多美麗的光環,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里的話真實地表達出來,這讓我既好奇又崇拜,一下子我的內心就產生了強烈的閱讀愿望,有一種很想要去閱讀它的心理需求, 是因為我從這本來自大洋彼岸的、以前從未知曉的教師的書中,竟然讀到那么多熟悉的東西。一直以為,中美兩國的教育差異巨大,以為我們在教育中的種種現實問題人家不存在,甚至以為人家的教育價值觀、思維方式都和我們不一樣。這本書卻讓我第一次知道,那個教師在校園中遇到的種種,和我遇到過的差不多;那個教師在教學和學生相處中產生的困惑,在我們的校園中也正困擾著一些教師;而那個教師對教育的理解,對教育價值觀的剖析,其實都可以來我們這里進行一番驗證;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己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這真的是一本好書!
閱讀中我總是不由自主地發出輕輕嘆息:“教師原來可以這樣來當,原來可以做得這樣好!”他在洛杉磯市中心一間會漏水的小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這間教室被稱之為56號教室。他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溫暖的家。
第56號教室的孩子大多貧困,來自移民家庭,英語也不是他們的母語,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成績優異,長大后紛紛就讀于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并取得不凡成就。正因為一些孩子,他們有幸從這間教室走過,他們的人生,因此改變了走向,改變了高度……從他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讀《第56號教室的奇跡》使我精神上受到了洗禮。“第56號教室”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第一章中“給我一些真相”里面講述的故事,在我的教育生活中也曾遇到,但我比艾里克斯的老師幸運,孩子的家長并沒有找到學校來找我算賬。其實,現在看來我和那位老師犯了同一個錯誤,就是錯失了一個絕佳的教育機會,對這個孩子造成了傷害。如果當時,我像雷夫對待麗莎一樣,那事情會有另外一種結局,也許這個男孩自己就會不好意思的來向我承認他撒謊了,也可能以后都會完成作業,或許……
隨著教學年齡的增長,我已不再那么沖動,學會用積極的態度與耐心來面對問題,處理事情時能夠經常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想,建立了與學生的信任,平和、友善、誠實、公正而又通情達理的對待每個人、每件事,盡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像家一樣的避風港。我學會了為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多做加法,以此激勵學生,帶動其他的學生來競爭,而不是處處針對他們的`缺點做減法,努力成為一個令人喜愛的老師。通過對《第56號教室的奇跡》的研讀,我還明白了,不管是教導學生還是子女,一定要時時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當作教育的捷徑。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它擁有什么,而是因為它缺乏了這樣的東西——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依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并且成為孩子的榜樣。正如他所說的:“孩子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
這本書讓我深深的感動,書,還在品讀;收獲,卻很多很多。我一定要向雷夫老師學習,做一個有愛心的老師。我真誠的祝愿所有的老師都能夠開心、快樂地工作,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快樂的學習、茁壯的成長,成為社會的棟梁!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 17
“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這幾個字吸引著我,讓我走進了《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本書。在書中,我了解到:雷夫·艾斯奎斯老師抵擋住金錢的誘惑,俯首甘做霍伯特小學五年級的老師,將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如雨露般灑在了這片貧瘠的“土地”上,讓我垂簾三尺。
在一所全美學生最多、教師最少、裝備最差、秩序最亂且位于洛杉磯貧民區的學校,雷夫·艾斯奎斯老師在25年的教育生涯中不斷審視、反思、嘗試,逐步感悟并積蓄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我們的期望決定孩子們的表現”、“孩子也是教師和家長的老師”、“教孩子終身受用的技能”、“永遠不要失去對孩子的關注”等許多先進的觀念和認識。他強調“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并深信:著力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讓學生人人樹立“成功無捷徑”的信念。“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號教室的口號。在書中,他明確提出了“教育的真正意義是讓學生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老師的責任是要不斷挖掘學生的潛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在“點亮一盞有故障的酒精燈”中,雷夫沒有讓孩子們明白一個化學原理,卻通過排除一個小小的.故障,讓一個小姑娘明白了不放棄就有希望的道理;在一節綜合課上,學生安裝火箭模型,雷夫在發現其中一組弄錯了飛彈部分的裝置時不會主動糾正,而是在試飛失敗后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雷夫認為“火箭飛不起來不是失敗,停止解決問題的嘗試才是失敗啊。”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可能很多時候都會因時間等原因而沒有把握好教育的良機。《第56號教室的奇跡》教育我要學會傾聽:“給我一些真相”,抓住每一個絕佳的教育機會,工作中要不斷積蓄經驗和超強的洞察力和敏銳度;教育我要學會承擔責任,家長和社會將孩子交到我們的手里,我們就要視學生如己出,平易近人、公平公正的用愛來教育我們的學生,不會再因為無知的沖動影響與學生溝通和引導的機會,經常站在學生和家長的立場去想問題,用寬容和積極樂觀的態度處理事情。這樣,我們也會迎來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在為學生營造一所如家般的避風港的同時學生的心里也肯定會有老師的一塊地兒。為了更好的教書育人,每位教者時刻要身正為范,正如雷夫老師所說的:“孩子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
“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每位學生想要什么?是一時的分數還是一生的人格是顯而易見的。當然,不同的國家對教育的解讀也不盡相同。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教者要堅信“沒有害怕的教育”,教是為了不教,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對行為偏差或成績落后的學生,教者要不離不棄,多一份耐心和關心,在師生間搭建起彼此信任、互敬互愛的橋梁,用寬容的心去善待每一位孩子,讓學生有所收獲:知識、技能或品德等各方面中只要學生進步了就應該算是好孩子,教者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讓學生在贊許聲中快樂的成長;不要小看比我們年齡小的孩子,要提供一個可以施展孩子才華的舞臺,讓每個孩子帶著自信走好每段人生路。無論何時,我們要謹記: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有學生教者的舞臺才會精彩,在和諧的氛圍中讓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提升思想和情操才是教育的方向。相信,雷夫是每位教者的一面鏡子,盡管教育工作中沒有同樣的舞臺卻有著同樣的目標:讓孩子自食其力,成為社會的頂梁柱。每位教者都應為這個神圣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其實,教育本身就是一本書,需要我用一輩子的時間去鉆研和摸索。當然,在教育的道路上需要學生的陪伴,“讓學生快樂的學習,在快樂的氛圍中收獲果實”是我所期盼的,也是我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