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與妻書》有感1000字(精選8篇)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然后將得到的感受和啟示寫成的文章叫做讀后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與妻書》有感1000字,歡迎大家分享。
讀《與妻書》有感 篇1
萬籟俱寂的夜,唯有裊裊燈光彌漫一方小小的書房,不覺中,一粒淚珠滾落,在書頁上,化開了,淡淡的一抹,卻化不開眼眶里那一層濃濃的霧。書頁上那一字一句透著墨香,鏗鏘有力,似又蘊涵了萬般柔情,那是烈士林覺民寫給妻子陳意映的最后一封信,經過了歲月的沉淀,更滲出了他們崢嶸時光里最深沉的愛情。
沒有華彩的標題,令人眩目的辭藻,“與妻書”三個字便代表了一切,原件寫在一塊手帕上,那是一塊方方的小手帕,寄寓了林覺民偉大的人格以及他與妻子至死不渝的愛。燈光下,我細細地咀嚼回味著書中的每一句話。開篇的“卿卿”二字溫柔細膩,似一股暖流涌入胸腔,這般感人。
“吾至愛汝”,一個丈夫的心聲,想必早已哭斷了他妻的肝腸,連我都潸然滾落了淚珠。“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一句句,一行行,那么的情真意切,扣人心弦,書桌前的我默默無語,唯有淚千行。深摯的愛埋藏在心底升華成了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無奈間,大局為重,覺民犧牲流血在所不惜,而與妻子,他只盼來生再見!讀《與妻書》,讓我領略到了一個真正的男人應該具有的品質——剛毅不屈,大義凜然。他將小愛熔鑄成了大愛,成全了千千萬萬他人的愛。
合上書頁,我的眼前浮現出林覺民寫此信時的悲傷無奈,亦是那么昏暗的燈光下,他用顫抖的手寫下對妻子最后的懷念,心房里莫名被割了一刀般,無助地滴落鮮紅的血液。而千里之外,意映她每日盼君還,望眼欲穿,卻依舊是失落孤獨。但她支持丈夫的事業,只因她胸懷天下。慢慢地回想,信中還隱含著覺民他高尚的情操,他英勇無畏,舍己為人,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精神隨著他們的愛一起凝華,結成比血液更濃厚的情感。
當世間的'一切都煙消云散的剎那,愛永存,點點滴滴,細節之處發人深思。“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記得女作家三毛曾在丈夫荷西因潛水意外去世之后說過這樣一段話:“感謝上天今日活著的是我,痛著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來忍受這一分鐘又一分鐘的長夜,那我是萬萬不肯的。幸好這些都沒有輪到他,要是他像我這樣的活下去,那么我拼了命也要跟上帝爭了回來換他。”一樣的愛情,一樣的傷痛離別,亦在詮釋夫妻之間那一種無私的品質。
覺民,我也懂你的愛,你的抉擇,肩負時代的使命,那是一種責任,但你也有家的責任。我了解你的痛苦,你的兩難。正因為這樣,更提升了你的人格,讓你更加偉岸不屈,相信你的妻子你的孩子也一定會以你為榮,哪怕相聚已無期!
讀《與妻書》使我了解,愛可以使一朵鮮花變成一座花園,也可以使一滴水變成一條小溪。愛是那樣的偉大,將兩顆心緊緊相連,天荒地老;將兩個人的一輩子纏繞在一起,不離不棄。亦讓我明白,一個真正的偉丈夫更需要一個能擔負起重任的肩膀,一顆真正善良的心!
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里枝!你們的愛情雖未能天長地久,撼天動地,卻默默地感動了每一個相信真愛的人!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而你們的尊嚴更讓人肅然起敬!面對現實,似乎所有的人都要在失去之后才了解那種情的珍貴,但留下的只有傷感。何不在未失去時就好好珍惜,不留遺憾?
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喚你的名,今夜我的筆沾滿你的情,然而,我的肩卻負擔四萬萬個情,鐘情如我。
讀《與妻書》有感 篇2
此刻,在我句讀完最后一個標點,手中的筆滑落的瞬間,我突然難以抑制地趴在桌前放生大哭。我盡乎絕望地相信,也許有生之年,我不會再讀到像這樣一封催人淚下的情書了,再也不會了。這封在血與火、愛與恨、生與死之間洗煉成的《與妻書》,像一首卓絕的詩,烙著愛的訣別,注定了只能在那樣一個風云涌動的動蕩年代高傲地絕版!
一方錦帕,四四方方地承載著棱角分明的情與愛的告別,在那個星月無光的不眠之夜,林覺民赴死般的情懷那樣決絕,明知不可為而偏欲為,為了以身相殉的革命,為了理想盡頭的共和,他只能選擇拋棄小家與妻子陳意映。滴不盡的血淚,化不開的濃墨,手中墨汁欲滴的.筆不知如何在錦帕上運筆,告訴意映他選擇拋棄她了嗎?告訴意映他要死了嗎?不知道啊,他們經歷了那么多場分別,卻都不是為這最后一次生與死的分離做的彩排啊!
他于如漆的暗夜里回味內心最明媚的記憶:“初婚三四月,適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并肩攜手……”忘了離別,忘了生死,只記得他與她的低語淺笑,溫暖如春。啊,愛這么短,遺忘卻這么長,“汝不能舍吾,其時時于夢中得我乎!”此后,他會成為意映夜夜的驚夢,日日的折磨,林覺民不知道未來載沉載浮凌遲一般的歲月,他的意映該如何獨自熬過那些似乎永不止休的日日夜夜……
管不了這么多了,垂死的中國需要鮮血來祭拜供養,壓制的民心需要用炮火來引發,,“天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愿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鐘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為了天下更多的妻子不再像意映一樣流淚,為了更多的丈夫不再如自己一般掙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用血與火、靈與肉、肝與膽來奠基他輩之人為之共同追求的名為共和的夢想!佛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意映,只能成為林覺民心中永生那以彌補的虧欠……
一燈如豆,太暗了,太暗了,世界留給林覺民的只是這樣一點微弱的稀光啊,照不亮前方,照不亮愛情,他有多愛她呢?如果情愛可以丈量,我相信一定會是萬丈無限。林覺民書“吾至愛汝,吾自遇汝以來,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小愛點亮大愛,他愛著意映,也愛著中國,正是他對意映愛的信念,支持著他為了天下人的幸福而視死如歸啊!
感天動地的愛必將以翻天覆地的時代作為背景來陪襯,轟轟的炮火在歷史中回蕩,如雨的子彈與人得血肉沉悶地撞擊,在昏天黑地中開出一朵朵明艷的血花。黃花崗,歷史不會忘記的地方,林覺民的墳墓,陳意映的噩夢。“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別了,意映,別了,至愛的人,為了我的愛,為了你腹中的小覺民,好好活下去,“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
嗚呼哀哉!我相信生命不可以天長地久,然而愛情,卻可以!
我懷著景仰之心無限向往革命年代的愛情,愛情是革命的酵母,催生了波瀾壯闊的國仇家恨,而仇恨又滋長了愛情,革命使愛情在折磨與掙扎中走向無比圣潔的殿堂,如璀璨的神話,熠熠生輝!激蕩的年代,熔鑄了凜冽的愛與凜冽的恨,凜冽到無情的戰火也只能退卻為背景。小愛交織著大恨,用血與火來縫紉,到底是革命成全了愛情,還是愛情成就了革命……
有風吹過,吹走了我含淚謄抄的《與妻書》,我伸出去的手終是沒能碰到它,我看見潔白的信紙在風中飄零,像一首遺失在風里的訣別詩,伴愛遠走高飛……
我突然有些相信了,剎那也能永恒……
讀《與妻書》有感 篇3
“吾至愛汝,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赴死也……”這是林覺民在起義前一晚忍痛寫下的《與妻書》被譽為“天下第一情書”。這是林覺民與陳意映深情而凄美的愛情見證。
了解他們的故事后,所有人都會為他們彼此的愛而動容。他們之間本可一起白頭偕老,只可惜“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腐敗、混亂的國家燃起了林覺民的一腔愛國熱血,決心參與起義。林覺民到日本留學,兩人只得隔海相望。怎奈松崗明月三千里,天不許歸期!
可惜世人心結難解,哭了無數有情人。兩人相隔兩岸,越是不見,越是相見;越是相見,越是不敢……陳意映于林覺民來說是何等重要。千頭萬緒,不必言明,她已是他紅塵中牢不可破的牽絆。所以出于他對她的愛,讓他敢于英勇就義赴死。
于是,那個人就這么走了,除了思念和回憶,什么也沒留下。死前的一個晚上,他最牽掛的,還是他的意映,正照應了那一句話:你還會在我心里,但我不會在你身邊。她朝思暮想的.那張臉,那個人,終究是見不到了。流年就是那樣無理殘忍,稍有踟躕,它就偷梁換柱,叫人撕心裂肺,再難回頭……
人情縱似長情月,算一年年,能得機會圓?或許民國時期的愛情大都是這般……既稱塵緣,便似喧囂,來爾復往,不可追矣。
老舍先生說:“從前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沒有胭脂,女子的臉也只為心愛的人而紅。”林覺民也是如這般,愛一個人,用了一生;用了一生,愛一個人。也許在林覺民死后,陳意映也曾幻想他還在身邊,兩人對著月亮一起細想……只可惜早已天各一方。
緣長可,短可。盈盈淺笑,翩舞驚鴻,難抵心中離別愁。君憂妻悲情難訴,借酒澆愁心尤苦,卿深夜樓閣人影孤。不知世間何人影成雙……墨硯成空,殘燭搖曳把相思盡數焚去,隨風飛過萬丈塵寰,古松刻下的往昔,終成了斷不盡的飄搖跌宕。
白首深情是歲月的善舉。于是時間奔流,得以見證人間在漫長歲月里所有的永恒與不朽。
讀《與妻書》有感 篇4
十多年前,在高中課堂上學習林覺民《與妻書》時,雖然自己尚是不諳世事風情、懵懂初開的少年,不能完全讀懂其中的繾綣與決絕、矛盾與苦痛,但那種感動卻是源自心底,有著撕心裂肺般的痛楚、悲愴。十多年來,這篇文章一直深深銘記在我的心頭,和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一起被我視為最至情至性、令人柔腸百折的“悲”文,每有觸及,便不勝感慨,悲從心起,為作者悲,為他心愛的妻子悲,為他們忠貞愛情所遭遇的不幸與無奈悲。今年4月27日是廣州起義九十年紀念日,在這個日子,我不禁又想起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想起林覺民和他的《與妻書》。
盡管林覺民和妻子陳意映是奉父命結婚,先結婚后戀愛,但兩人感情非常深厚,《與妻書》便是最好的證明。林覺民在廣州英勇就義后,消息傳到家中,陳意映悲痛欲絕,曾萌生自殺念頭,欲跟隨林覺民而去。后經林覺民雙親跪下求她念在孩子尚年幼,需要母親照料,她才放棄自殺念頭。但過了一年多,終因思念林覺民過度,終日郁郁寡歡而病死,在他們令人斷腸的`故事中又添了一份辛酸。
《與妻書》是林覺民在1911年廣州起義的前三天4月24日晚寫給陳意映的。當時,他從廣州來到香港,迎接從日本歸來參加起義的同志,住在臨江邊的一幢小樓上。夜闌人靜時,想到即將到來的殘酷而轟轟烈烈、生死難卜的起義以及自己的龍鐘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緒翻涌,不能自已,徹夜疾書,分別寫下了給父親和妻子的訣別書,天亮后交給一位朋友,說:“我死,幸為轉達。”寫《與妻書》時,林覺民滿懷悲壯,已下定慷慨赴死的決心,義無反顧,在信的第一句,他就毅然決然地告訴妻子“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寫信時,他“淚珠與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心中滋味無以言表。為“助天下人愛其所愛”、“為天下人謀永福”,他置生死于度外,拋卻與愛妻的兒女情長而“勇于就死”,大義凜然、無所畏懼地積極投身到推翻清政府黑暗腐朽統治的武裝起義中。
在那樣一個即將面對生死訣別的時刻,林覺民在寫給愛妻的訣別書中,不可能再說什么甜言蜜語,也不可能抒發什么豪言壯語,整封書信從頭至尾娓娓傾訴的就是他“以天下人為念”、不惜拋卻兒女情長、置生死于度外、舍身參加革命的堅決與執著,以及他對愛妻的留戀與不舍。眼看就要踏上兇險之路,和自己的親人永別,再堅強的人也難免心碎腸折。林覺民也同樣是肉身凡胎,有著七情六欲、兒女情長,面對即將到來的生離死別、與愛妻嬌子的永別,任他鐵石心腸,也不可能不傷悲,不淚涌雙眼?但他畢竟是胸懷大志、“以天下人為念”的革命者,面對生離死別雖然傷悲,卻悲而不戚、悲而不哀,沒有“小男小女”們那般悲悲切切、哭哭啼啼,而是滿懷悲壯、大義凜然,表現了一個革命者以天下為己任,追求正義與真理,舍身取義的高尚情操和寬廣胸懷,令人肅然起敬。
《與妻書》惟其感人,就在于它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處都是濃得化不開的真情,纏綿悱惻而又充滿激情,充滿凜然正氣,為國捐軀的激情與對愛妻的深情兩相交融、相互輝映,叫人斷腸落淚,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奮。雖然已時隔九十年,但文章的魅力依然,作者對愛妻的那份真情、那種“以天下人為念”、舍生取義的革命者的氣度風范,依然令人動容,而且將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讀《與妻書》有感 篇5
這個人的名字,永遠的鐫刻于冰冷的石頭上,有人記得,有人忘記,有人懷念,有人漠然。一篇兒女情長的訣別書,讓人記得的,遠遠,多過于他的生平和犧牲。然而,還是有人被遺忘,還是有人被歲月的輕塵一層層模糊掉曾經的名字,一如曾經車水馬龍的大唐,一如曾經千瘡百孔的晚清,被歷史的浪潮托起,又壓下,這一起一落間,便空空流轉了幾個輪回。
不會不記得那一篇寫在白手帕上作別的遺書,好男兒為國拋頭顱、灑熱血,奔赴刑場的前夜,用最濃的情意,寫下對妻子全部的愛戀。“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每每讀至此處,喉頭便被噎住,忍不住眼眶就紅起來,通篇都是“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的繾綣情長,在血色腥風中,開出一朵絕美的情花。
誰給你選擇的權利,讓你就這樣的離去?
不是不愛,是太愛,愛到不能同生共死。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陳意映之前是盡知丈夫的危險,不舍得獨活的,她那一句“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早已表明了她的態度。然而,然而,她終究還是孤獨的活下來,為了林覺民留下來的那個遺腹子,一個人,在剩下的`歲月里,將短暫的歡愛,咀嚼成蒼白的回憶。她的余生,永遠被定格在1911年3月11日,一篇《與妻書》,是林覺民人世的絕筆,是陳意映苦難的開始,她的一輩子,從此就延伸于數不完的夜和載沉載浮的凌遲中,永生永世,為那個名字輾轉不眠。
想來,陳意映不是沒有怨的。若能與林覺民同赴黃泉,對她而言該是件幸事,至少也是種解脫。而她不能,她只能將青春一點點放于寂寞中褪色、老去,把繾綣的一時,當作被愛的一世。覺,覺,覺……寂寞越深的時候,回憶就越清晰,殘酷就是這樣冰冷的一把刀、一根刺、一張網、一道墻,生生將靈魂抽離,看青絲變白發,紅顏成黃花。只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十四個字,又怎能道得盡一個女子少年喪夫的苦痛和凄涼?
想來,林覺民不是沒有痛的。盡管他們的愛情開始于婚姻之后,他對陳意映的愛,卻是寫不盡的情深意長。我不知道這個二十四歲的年青男子在那一晚是怎樣復雜的心情,但是一篇《與妻書》,讓我們看到一個熱血革命者真實多情的一面。他不是神,他是人,一個用情極重極深的男人。他愛他的妻子,也愛他的國家,他可以從容的面對死亡,卻無法割舍摯愛的妻。聲聲血,字字淚,男兒柔情,到此時慟人心腸,寸斷難述。被這樣的男人深愛,是幸福的,也是痛苦的,放不下兒女情長,就只有夜守空閨、獨坐暗泣了。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歷史一頁頁的翻過,那么多的名字,輕輕蒙上了薄塵。然而,終究會有一個名字不會被我們忘記,有那么一段血色的愛情,冷凝成黛色的淚滴,掛在長滿青苔的石頭墓碑,見證血雨腥風中,兩個人的生死契闊。只看那百年黃昏,褪色成黯淡的一頁薄箋,空庭夜冷,十丈紅塵轉瞬就落成了青苔的記憶。
面前有不同的片斷閃過,交疊,似是那夜流淚作別的林覺民,又似手捧與妻書痛哭失聲的陳意映,又見空庭日晚,又見長門青苔,又見墨淚斑斑,又見鮮血淋漓……意映卿卿,意映卿卿,夜半驚醒的時候,是誰在哭濕的枕邊輕聲低喚?怕只怕縱使相見應不識,那蒼蒼白發,那一臉風霜,那蒼白憔悴,那斷腸傷心。縱使不負天下,可是,終究還是負了云卿。
齊豫的歌唱得低婉哀怨,再看《與妻書》,仿佛又回到1911年,看兩個紅色戀人,生死惜別淚眼婆娑。耳邊,有個渾厚深情的男生在吟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
不由大慟、淚流。
讀《與妻書》有感 篇6
林覺民的《與妻書》,被譽為二十世紀最美的情書!讀書學近代史時,師未曾細教,高中語文有摘選,吾亦未細研讀,那時,情竇亦未曾開,至今,二十余年,家庭角色漸重,每每逢離別迎送之時,親情無比濃郁,憂傷油然涌上淚角!念及林覺民《與妻書》中說:“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摹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時時于夢中尋我乎!一慟!”。生于特殊時代之中國,何等不幸,然書之情何得凄慘,戀戀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讀書時,被告知是革命者的大無畏精神,拋妻離子舍身取義,沒有細細感受作為普通人在特殊情結下的情感糾結,開篇稱謂,“意映卿卿如晤”,性情之人就是在生死之關頭亦可見之,開頭: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為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陰陽兩隔對于至情至愛的戀人任何一方都是無情的`打擊,在理想和愛情之間,在情人和斗士之間,在唯吾獨醒的革命年代,個人襲卷在那歷史無情的洪流中,這種舍身至今細讀起來仍然感人凄然淚下!這種情形下寫家書,給人影像革命者亦有多情不舍一面,也是有血有肉之人,不似先前所受教育,革命者被塑造成大無畏光輝凌然的樣子!人性的一面給后人太多的懷念,感受至今安詳美好的生活,珍惜親情無微的存在!
“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我而死。”生是一種渴望,大都彼此希望對方不無先己而去,情誼深切時,陷于對人生今后的沉思時,吾等亦有此之考慮想法,然俗語說:先去者先解脫,然林覺民知自己妻子不忍自己先去之悲傷,說“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但是,現在當吾妻面對吾之手跡時亦是吾之絕筆,吾亦先妳而去,陰陽兩隔,不得見了!這樣子革命者最不忍心之事,可見對妻子的真摯至愛在此時已經悲痛欲絕已,我想:在書寫《與妻書》時,定如其所說,淚雨于筆墨其下,人在悲傷時往往思緒萬千可以疾書千卷而不倦,唯恐言書意不盡!
最美情書沒有現代情書之卿卿我我,亦無風花雪夜,無美詞華藻,但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處都是濃得化不開的真情,纏綿悱惻而又充滿激情,無不感染心懷,古人忠孝不能兩全,雖然帶著對妻子的無比眷戀,仍然不得不舍己以拯救國運的大義凌然的犧牲精神涌現于紙上,,吾輩讀之噓噓不已,然其妻在此后一年,亦帶著對夫君的無限思戀,追隨而去,也是今人不能及!相比現在之愛情,處處以物質交換之,何有美之感,況先生之婚姻亦是父母包辦之婚姻,然先生對妻子之情比現代之一見鐘情自我戀愛的情感更深摯,更依戀!
讀《與妻書》有感 篇7
林覺民的《與妻書》是非常非常有名的。很早之前,我也曾通讀一遍——大致是初中吧,那時太小,讀完一遍只感慨有情人難以完滿,隱隱也有怪責林覺民拋下妻子,讓她后世孤苦之意。甚至由此認為他那句“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牽強附會,是為自己開脫之語。
但后來漸漸長大,脫離了豆蔻年華的那顆自以為是的少女心,也更了解當時的背景和愛國的熱血,便愈加為書信內所表達流露的浩浩正氣,以及大丈夫的責任于己所折服。誠如他書信中所說:“然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那是一個動蕩不堪,支離破碎的年代。所有的和樂,安康,幸福,美好,都被“戰爭”二字攪得粉碎。那是最暗無天日的歲月,一次次侵略,一次次踐踏,真真是國將不國。
我未曾親自經歷過或親眼見證過那段染血的歷史,那灰暗屈辱的百年,但僅僅從蒼白的文字里所感受到的'萬一,便足夠讓我心痛悲涼了。我心疼當時的人民,哀婉祖國的河山,也痛惜我中華民族。
我是極愛極愛中華的。所以我更尊重,敬佩他們。可能沒有人相信,但我自己知道,那是真的。我曾看到過譚嗣同先生的一段話,那時候的感覺微妙極了,就好像有一小道激流,不住地從心頭沖刷而過,癢癢的,又特別的舒服。這不是藝術的渲染又或夸張整改之語,而是我真正的感受。到讀完時,甚至有了些微嗚咽的沖動。我無法描述這種“被折服”,終了了,也只能嘆一句大丈夫。他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于是我又想到了在那之前的甲午戰爭和在那之后的八年抗戰;想到了那一場浩浩蕩蕩席卷全國的愛國運動;想到了新中國終于成立時人們臉上的神情。
我們的生活蒸蒸日上,然后很多人便選擇了拋棄和遺忘。許許多多的人,嘰嘰喳喳地抱怨生活的不美好不幸福,數落社會的殘酷和制度的缺陷,覺得自己被生活蹂躪,被幸福拋棄,被世界遺忘。可是,我們夠幸福了。我們可以堂堂正正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我們可以擁有這塊美麗富饒雄渾大氣的土地,我們可以安安穩穩地居住在我們的根系上并一直居住下去,我們有一個雖然不夠強大但一天天發展進步的后盾。當初為了這些,多少人拋頭顱灑熱血?就因為一句“中華人民站起來了”,又多少人熱淚盈眶,覺得就此死去也再無遺憾?林則徐說:“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覺民說:“汝體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
這就是一個民族的骨氣,這才是一個民族的骨氣!所謂浩然正氣,所謂大丈夫!
讀《與妻書》有感 篇8
經濟學名家郎咸平在楊瀾訪談節目中,談到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歷史人物,不是經濟學家,而是林覺民和他的《與妻訣別書》,我一直認為郎教授是個有責任、有良心的經濟學家,原來根源在此。
再讀一遍《與妻訣別書》,不能讀完已經不能自已,淚如雨下,林覺民寫此文時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書竟,而欲擱筆。林覺民真偉丈夫也,俠骨柔腸擔道義,憂國憂民勇赴死。
讀此書時,我第一次產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我為中國人有林覺民這樣的大丈夫而自豪。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悲慘史、屈辱史,國家不幸、民族不幸、個人不幸,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幸有林覺民們,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的林覺民們,慨當以慷,何以解國難,唯有勇于就死,率性就死,百死而不辭,林覺民們的前仆后繼譜就了另一部中國近代史,那是一部覺醒史、抗爭史、不屈史、充滿榮耀的民族證明史。
行文至此回到現在,如今的.中國已然毅力于東方,誰也不能否認中國已成為一個世界強國,各個領域的話語權在與日俱增,中國社會到處充滿了欣欣向榮的景象,不再會有林覺民與其妻訣別的遺憾,有情者可以終成眷屬,在此我衷心的謝謝林覺民和他的妻子,您的奮爭和您妻子的奉獻,換回了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換回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自強和尊嚴。但我也要如實的告訴你,作為宏觀的中國在一步步前進,微觀的中國還像一團亂麻。
雖然現在不是遍地腥云,滿街狼犬,但不良政客、不法商人,弄權于朝,橫行于市,逐權逐利,枉顧人民的利益,侵吞人民的血汗,換著變了色的頂戴,攢取著發了臭的資本。嗚呼哀哉,多么希望有一種方法能把您的精神留住,這是寶貴的民族財富。您說過希望您的兒子能以父志為志,您很放心的說,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我多么得希望我們的國人都是能傳承您精神的同志啊。我們的官員、我們的商人、我們的科學家、我們的知識分子、我們的文藝工作者,我們的工人、我們的農民、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后代,一起讀《與妻訣別書》,一起感悟一個有良心有責任有道義的中國人為了他的國家為了他的民族為了他的同胞所犧牲的精神吧。也許這樣,在我們的工作學習中才能少一份浮躁,多一份責任;少一分利,多一份義。
【讀《與妻書》有感】相關文章:
讀《與妻書》的感悟09-28
與妻書的原文09-24
《與妻書》的譯文07-08
《與妻書》的原文與譯文10-02
《與妻書》原文及譯文09-24
《與妻書》教學反思11-01
與妻書原文及翻譯對照07-11
與妻書-散文500字09-24
與妻書讀后感04-02
與妻書散文(通用8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