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二讀《雪國》有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二讀《雪國》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二讀《雪國》有感1
川端康成的文字,極致細膩曖昧,值得慢慢琢磨參詳。
他必定是從靈魂深處細細端詳過女子,才寫的出這樣的文字:女子給人的印象潔凈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腳趾彎里大概也是干凈的。
星河當空,雪色當前,美人在旁。
雪國的美,雪夜的寒,都與美人緊密相連,仿佛雪國就是美人,美人便是雪國,二者在意向中合而為一。男人所眷戀的,是雪色還是美人?都不是,又或者,都是。
在雪國極致的寒意襯托之下,女子熱烈的愛情愈發地珍貴溫暖。年輕的藝伎對外鄉已婚游客的'愛戀難以自持,以至于不顧一切,哪怕已知一切都是徒勞,也要認認真真對待自己這一份真切的深情。
讀到后段才知道,女子每夜堅持天亮之前離去,原來是因為費用是根據時間來計算:早上五點前離去按五點算,五點后離去按十二點算。深情至此,實在是問不出口那一句:值得么?
與女子熱烈的情感相比,男子的自卑和薄情更貼近雪國的寒。
女生主動有錯嗎?沒錯的,更不如說主動尋愛的女生更值得好好寵愛珍惜。因為她們懂得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哪怕明知徒勞,也要用凄涼曼妙的聲音發出求愛的呼喚。這便是她們一生所求,哪怕最終一無所得,這份純真潔凈地呼喚也是她們存在的證明。
也許我偏題了,那又有什么關系呢?讀書,本就是讀自己這一生啊。
初二讀《雪國》有感2
“穿過縣境長長的隧道,便來到了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川端康成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純粹、潔凈到幾近虛無的雪景。高遠的星空、盈盈皓月,皚皚大地——帶給我的感覺是有種教堂般圣潔和空靈感,而在教堂般圣潔的布景下反映人性的種種掙扎——這便是莫大的碰撞沖突,給故事增加了戲劇性和張力的'同時,也渲染一種的悲劇感——和宇宙的絕美相比,人的宿命、人的渺小。
在評論本書時常提到“物哀”,依我對可稱其典范的《源氏物語》的理解,所謂“物哀”便是觸景生情,在外物的感知中發現自己內心的情感,是自己和景物產生共鳴的狀態。在上文我說本書的故事和自然環境產生了沖突,而自然與人心和諧共鳴怎講?我認為,正是因為人內心的掙扎,才讓作者發現、強調雪國環境的圣潔——是人賦予自然,這片雪國悲哀、悵然的情感,而不是自然給人平添悲傷。一切景語皆情語,在寫景時把天地萬物和自己聯系在一起——這么看,作者才不是因為在教堂下描寫人性種種而自覺渺小可悲,而是把宇宙都當作自己內心的注腳。注意我對“作者”和“主角”的提法,這就涉及小說中敘述者和隱含作者的微妙區別了。摘抄最后一句:
“待島村站穩了腳跟,抬頭望去,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
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真是筆力萬鈞。
我覺得若把《雪國》的環境具像化,與之環境氛圍很相像的新海誠的《秒速五厘米》第一話《櫻花抄》,列車劃過茫茫雪地的一幕直擊我心。
初二讀《雪國》有感3
一片白茫茫的雪國,連綿起伏的山巒,火車向前行駛著。窗外的暮景以及一位美麗姑娘的身影在玻璃上構成虛無縹緲的夢。她叫葉子,仿佛人如其名終究要飄落。他沒有抗爭,她認命,在一場大火中從高樓向下緩緩的寂靜的向人間道別。她像是黛玉還完淚后再回到天上去,她送走了師傅,送走了情人行男,再也了無牽掛。她的最終離去仿佛是要告訴你:在人間,一切都是徒勞的。
如果葉子代表著精神上的美,空幻迷離的美,那么駒子便是真實的美,一種像春天像小草生機勃發的美。與現實對抗,與生命抗爭。她十六歲開始閱讀小說并做了簡單的筆記,可在島村眼里她并無深刻的理解。
島村心想:要是見到駒子,就劈頭給她一句“徒勞”。然而,對島村來說,恰恰相反,他總覺得她的存在非常純真。
她未婚夫行男臥床不起,師傅中風,她為了醫藥費為了生存去做藝伎,而在島村看來又是徒勞的,關于書中第二次提到徒勞:他明知對于這女子來說不會是徒勞的,卻劈頭給她一句“徒勞”。這樣說過之后,反而覺得她的存在變得更加純真了。
駒子彈著三弦琴,以山谷大自然為知音,美妙的琴聲里滿滿是對生活的`熱烈與迷茫。可在島村看來:駒子這種生活可以說是徒勞無益的,也可以說是對未來憧憬的悲嘆。不過這種生活也許對她本身是有價值的,所以她才能彈出鏗鏘有力的琴聲。
生命是一場徒勞又怎樣,我喜歡著我的喜歡,熱愛著我的熱愛,我身心沉浸著我就覺得有意義。駒子始終懷著一份純真與真摯,而這正是島村所憐憫與嘆惋的東西
她深深的愛著那個來自異鄉的島村,可同時又覺得不可能,因為島村是有妻子的。他對她也只是愛憐,是對美的一種疼惜。在他眼里,駒子不過是:
一個在鄉村水果店里的奇怪的水果,獨自被遺棄在煤煙熏黑了的玻璃箱內似的。
在最后,天上出現一望無際的銀河,而地上是一場熊熊的大火。火勢向天噴去,銀河傾斜下來。葉子的死無疑是對美的致敬,美的詮釋。而駒子瘋了,或許葉子曾是她的精神支柱。小說到此結束,詩一般的收了尾。
初二讀《雪國》有感4
川端康成的書沒有直接的明媚與憂傷,他總是在一種平淡憂傷的語氣中流露出對情感的闡述,他的書對于意境的描寫、景致的鋪墊以及情感的流露可謂是極其的巧妙,《雪國》是這三者完美結合的經典之作。書中的人物關系極其微妙,主人公島村無所事事,喜歡研究舞蹈音樂。有著妻子兒女,坐食遺產。女主人公駒子不幸掉落風月之地,成為藝伎。而駒子師傅的兒子行男旁邊有著讓島村動心的葉子。故事就由島村、駒子和葉子三個人的情感糾紛展開。
我認為書中極致展現虛幻、至純、憂傷之美的鏡頭主要有兩處:一是書中開頭,葉子和行男趕往家中,島村奔于情人赴會。擁有相同目的地的這三個人坐在了一個車廂中。葉子細心照料垂危的行男,吸引了島村。“燈火就這樣從她的臉上閃過,但并沒有把她的臉照亮,這是一束從遠方傳來的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的周圍,她的眼睛同燈光重疊的一瞬間,就像在夕陽的余暉里飛舞的夜光蟲,妖艷而美麗。”在車窗中倒映著葉子知性的面龐,飛逝而過的環境,燈火交映的背景讓此刻的葉子更加美麗動人。這一幅畫面令人動心,也彌漫著絲縷的憂傷。“他的內心反而好像隱隱的存在著一股巨大的情感激流。景色在姑娘周圍不斷移動,使人覺得姑娘也是透明的,是不是真的透明的呢?這是一種錯覺,卻又撲朔迷離。”
第二處則是在結尾。正值深冬,雪國到處都是冰雪覆蓋的天地,島村、駒子和葉子三人的感情糾紛也發展了一個進程。然而,此時,村中的某處失火,村民們紛紛趕往救火,駒子和島村雖然也在救火行列,但更多的是些許的興奮。因為冰與火的交匯美得的確讓人心動。然而,當不幸身亡的葉子倒在駒子、島村二人面前時,“猶如一條大光帶的銀河,使人覺得好像浸泡著島村的身體,飄飄浮浮,佇立在天涯之上,這雖是一種冷冽的孤寂,但也給人某種神奇的媚惑之感。”“待到村站穩了腳跟,抬頭望去,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泄了下來。”最后一幕把整本書虛幻,至純、憂傷的境界全出。我無法用文字完全準確地表達出那種意境,美得令人驚心動魄,且憂傷之愁溢滿心房。
日本文學的鼻祖《源氏物語》,這本書奠定了日本以后近千年的文學基調。書中多描寫男女戀情,床第之愛。源氏公子對每一個女人都很用心。但這一切都是幻湎,憂傷和失落才是真實的。人性在靈與肉的欲望中掙扎,島村對葉子是至純的男性對女性的一種欣賞,這當中沒有絲毫的猥褻。但這份感情太過于純真,純真得有種不真實的感覺,作者巧妙地運用光與影的虛幻、冰與火的交融把這種純“靈”的感情恰到好處的釋放出來,對于這種男性對女性的欣賞,我自己確有幾分體會,任何想法皆蒼白,獨余單純的欣賞。
川端康成的書,我也看過其他幾部。大多都是繼承了這種掙扎,這種虛幻,這種唯美。《伊豆的舞女》中主人公一路跟隨舞隊,只為遠遠地看著舞女熏子,這種青春的悸動至純唯美卻不真實,結果仍是逃避不了“一別從此是路人”的悲哀。他的書每次都能將環境與情感緊密在一起,而且書中的人物總能象征些什么。“字里行間好像有千只鶴在翩翩起舞”——《千只鶴》中更是將這種象征與掙扎描寫得更加真實。三谷的父親先與栗本有染,后又鐘情于太田夫人,三谷的父親死后,太田夫人將對情人的愛戀轉移到三谷上,后來太田夫人受不了這種背德戀情的道德拷問,自殺了。而太田夫人的'女兒文子也卷入這個掙扎的戀情。而在左乳上長著黑痣的栗本仍像以前活著。這份戀情的純真不可懷疑,道德的約束也讓這份人性的欲望與掙扎表現得更加靈動真實。
日本文學的這種“物哀”的文學思維充盈著日本整個文化,我知道的有一個,由新海誠導演的《言葉之庭》也將這種心靈的悸動,虛幻的唯美,欲望的掙扎表現出來。男主秋月在不知道雪野是他老師的情況下,對這個女性充滿了好奇,對于正在上高中的秋月來說,她,仿佛代表了整個世界的秘密。知道真相后秋月與雪野的掙扎,電影最后并沒有給出結果,但耐人尋味。
大家都在說日本文學延承物哀一脈,我卻看到了在物哀下的失落,對,我只能將這種感覺表述為失落。這種失落的確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初二讀《雪國》有感5
川端康成的作品總是一種唯美而又充斥著淡淡的哀愁,讀來并不覺得壓抑,卻總是被哀愁所纏繞。
作品講述的是一位舞蹈研究家島村幾次來到雪國所經歷的事,所遇見的人。第一次去雪國,島村遇到了一個藝伎,作品中,島村與駒子的交往漸漸地讓他們互相感知到了對方,駒子也漸漸對島村產生了些許的情愫。而駒子終究只是個藝伎,盡管她刻苦學習,讀小說,練三弦,但正如島村所說:“一切都只是徒勞。”
而葉子,在島村的生命中也只是過客。島村在前往雪國的列車上見到了照顧著行男的葉子,可以說是一見鐘情吧,當書的最后葉子突然之間死于大火,也讓我覺得這個結局有些不可思議,又在情理之中。葉子死后島村的痛苦是讓人感到悲哀的,如果說葉子的`死亡使得島村心中的幻想破滅,那么,她的死也讓駒子的愛顯得更加徒勞,無力,讓人感到悲哀。
在那個終年積雪的地方,發生這樣的事,著實讓人感到心涼,本以為書中描繪的是凄婉唯美的愛情故事,但讀完之后則感到人性的無奈脆弱,與無限的哀愁。
雪國的景是美麗的,而如同這景一般美麗的兩個女人卻有著那樣可悲的結局。在夕陽的余暉下,她們內心的火種也漸漸熄滅,島村則像是過路人,仿佛參與其中,又好像僅僅路過。
《雪國》的語言并沒有多么充滿感染力,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沒有太多夸張的描寫,僅僅是看似平淡的話語卻能將人帶入那個境界中。那充滿穿透力的筆觸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那種淡淡的哀愁便一點一點在心中蔓延開來,川端康成的作品的魅力就在于此吧。
其實我是同情駒子的,她只不過是一位渴望平淡生活的藝伎,她想要的不過是真正的愛情,她認為島村就是那個能夠實現她愿望的人。但事實總是殘酷的,對于她一個藝伎來說,一切只是徒勞,徒勞而已,她所做的那些努力僅僅只是為自己的可悲的一生增添些許的色彩,而這些表面的改變并不能對他的生命造成更本質的變化。
在駒子身上能夠看到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能看出她美好的人性。
《雪國》的意境是美好的,人性是美好的,但結局總是悲哀的,能夠在這種美妙的意境之中表現出淡淡的哀愁,不得不佩服川端康成的文筆:唯美的淡淡的哀愁。
【初二讀《雪國》有感】相關文章:
讀《雪國》有感05-10
讀《雪國》后感作文02-03
讀《雪國》有感(8篇)01-25
讀《雪國》有感7篇02-11
讀《雪國》有感(通用35篇)05-12
雪國讀書心得10-19
《雪國》讀書心得03-06
雪國天使作文01-31
《雪國》好詞好句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