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有感(通用8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有感 篇1
最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著的《帕夫雷什中學》一書,其中有這樣一段話“作為一位教師,要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而這,不正是我們追求的教師的境界嗎?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全體教職工團結一致,是學校能實現自身目標的根本保證。這一點,作者身為帕夫雷什中學的校長,不僅做到了,而且能以自己豐富的學識和對教育的深刻理解,保證了全體教職工能沿著教育正確的發展方向去努力工作。
書中對帕夫雷什中學的學校工作作了詳盡的描述,不僅細致入微地描述了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而且也深刻明了地闡述了作者自身的教育思想和學校全體教職工一致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
今天,許多在理論上成熟,但在實踐上卻還沒有付諸實施的教育思想,在帕夫雷什中學早就變成了現實;今天,我們許多人甚至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者認為只是教育上的一種理想甚至于空想的事,在帕夫雷什中學變成了輕而易舉的事。而在今日中國千千萬萬所中小學里,在我們提出“素質教育”的同時,我們能否找到一點帕夫雷什中學的影子。
蘇霍姆林斯認為教師集體的財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師的個人閱讀。帕夫雷什中學提出,真正的教師必是讀書愛好者:這是帕夫雷什中學集體生活的一條金科玉律,而且已經成為傳統。一種熱愛書、尊重書、崇拜書的氣氛,乃是學校和教育工作的實質所在。帕夫雷什中學圖書館不僅有豐富的藏書,而且每個教師個人也有大量的私人藏書,每個教師都訂有幾種雜志和幾份報紙,。他們彼此之間還進行互換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對教師的要求是“必須是讀書愛好者。”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切勿忘記關注教師讀些什么書,他怎樣對待書籍和科學。”他把讀書作為衡量教師發展的標準,他說:“只有當讀書成為教師的一種很重要的精神需求,只有當他不僅有書而且也有讀書的時間的情況下,他才有可能借鑒別人的經驗。
蘇霍姆林斯基把孩子帶到藍天下、森林里、河流邊,通過童話、幻想和游戲,引導他們進入周圍的世界,每天都發現一點新的東西,所走的每一步都成為走向思維和語言的源頭。
作為成長中的個體,學生身上的不良習慣和弱點是難免的,然而對于學生的種種問題,當老師們感到束手無策時,往往會采用批評的方法,結果情況越來越糟,如果適時地采取賞識贊美的方法,讓學生在“我是好學生”的心態中成長,則會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十個手指也有長短”,更何況我們的學生?他們之間勢必存在著差異,但所有學生,不管是聰明的還是木訥的,是聽話的還是淘氣的,是家境優越的還是貧困的,都十分需要老師的關愛。愛好學生是容易的事,愛那些讓我們操不完心的學生就非易事。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提醒自己、不斷地學會愛:學會把每個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學會尊重學生的人格;學會欣賞學生,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學會向學生表達自己的愛;學會把學生看作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只有這樣,才能以更好的心態投入工作,才不會抱怨自己付出得太多,因為你會發現:在付出愛的同時,我們也在收獲著愛,付出愛也是一種幸福。
讀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有感 篇2
讀師范時,我從教育學教材和老師的授課中知道了蘇霍姆林斯基名字和他的帕夫雷什中學。從那時起,蘇霍姆林斯基的一些話語便深深地記在我的腦海之中。
做老師以后,我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學》。《帕夫雷什中學》全書分為前言和七大章。“前言”部分言簡意賅地闡述了他的基本教育信念。第一章介紹了該校從校長到教師整個集體朝氣蓬勃的概貌。第二章則把該校富于教育性的物質環境生動形象地展示在讀者面前。第三、四、五、六、七章分別就體育與健康、德育、智育、勞動教育、美育五個方面詳盡地闡述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見解和做法。而貫穿全書的一條紅線就是“設計和造就全面和諧發展的人”。這是他終生執著追求的目標,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認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就是把豐富的精神生活、純潔的道德、健全的體格和諧結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融為一體的人,是把對社會的需求和為社會勞動和諧統一起來的人。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就必須實施全面和諧發展教育,即把教育看作由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美育五部分有機地相互聯系并相互滲透的統一的整體,
他在談及學生的全面發展的問題時,總是強調要盡力發掘每個孩子的天賦才能。他指出:“最主要的是,要在每個孩子身上發現他最強的一面,找出他人為個人發展根源的‘機靈點’,做到使孩子在他能夠最充分地顯示和發揮他天賦素質的事情上達到他的年齡可能達到的卓著成績。”而教師的技巧就在于捕捉這一點,并提出相應的適合他提高的任務。以前我們講“成功教育”,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樂趣,而事實上我們在實踐中還是在吃集體飯,仍然缺乏對學生個體的充分研究,缺少分層的具體措施。新課改背景下我們似乎更有必要來反復咀嚼蘇霍姆林斯基的這一信念。
蘇霍姆林斯基確信,最完備的社會教育就是學校――家庭教育,他在他的中學內創辦了“家長學校”,并授之以“父母教育學”,而且他的可敬和獨到之處還在于這樣的體系范圍所及,不只限于學齡期,而是早至學齡前,這樣的認識使得帕夫雷什中學在造就全面和諧發展的人上得益非淺。在這個方面我們有很多學校做了許多的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家長會變成“批判會”、“告狀會”的情形也并不在少數。我們對學生的評價的不夠專業也在某種程度上也造成了這樣一種現象:無法給家長提供更多的專業的、有建設性的建議。而家長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也大都存在著這樣一種誤區: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我只要給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質環境和條件即可。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學校與家庭沒有做好有效的溝通所造成的,這當中,作為社會教育的主要執行者的學校恐怕難辭其咎。
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精神環境,所有的教育活動都在這樣的一種“豐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的背景進行,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形成、滿足自己的需求的興趣,以及展示自己才能和創造的場所。在這個方面他作了如下的嘗試: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課余時間,他認為離開這一點去談論全面發展,談論素質、愛好、秉賦才能,只不過是空話而已;為學生建立了為數眾多的,足以滿足每個學生精神需要的課外活動小組;引導學生突出三項愛好:最喜愛的課外讀物、最喜愛的學科、最喜愛的勞動創造項目。在這里他把課外讀物的教育作用提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他曾這樣自我表白說“無限相信書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他確信,書如果沒有成為學生獲取精神的源泉,那么他的心靈中也不會產生其他精神需要。他在給學生列舉的書目中,僅文藝性書目就有270部,而且按照他的說法絕大部分學生在他的青少年期能讀完。也就是十年不間斷讀的話,一年也要讀將近三十本大部頭作品。
另外,就是作者對“大自然”的教育觀,他堅信,大自然是美育的源泉,從贊賞家鄉的自然美景到熱愛祖國的山川,是德育的起步內容和有效途徑,花朵樹木、陽光空氣都是養身至寶,變幻萬千的自然現象是綜合訓練觀察、思考語言表達能力的極好手段。
除此之外,我感觸最深的還是他的“全面發展”教育思想,不正是現在我們大力提倡的“四個面向”的素質教育觀嗎?而且在書中他還提出了具體的實施辦法,真使我受益非淺。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體會到:集體力量最重要。“全體教師團結一致,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保證”。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們更應該與全校教師團結一致,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用我們投身教育事業的火一般的熱情,用心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為教育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讀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有感 篇3
在《帕夫雷什中學》一書中,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自己的培養目標——第三章:關注健康與體育;第四章:德育;第五章:智育;第六章:勞動教育;第七章:美育。他的總體設想是:學校的精神生活應當是如此豐富而多方面的,以致每個人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需求和興趣都得以形成、發展和滿足,并使每個人都能找到展示、表現、確立自己力量和創造才能的場所。顯然,為創造這種“豐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就必須從時間安排上、組織形式上、活動內容上進行精心設計和切實保證
一、特別注重閱讀。閱讀占課時量的12%。
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里說:“閱讀技巧在低年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力求使學生在閱讀時的主要精力不是集中在閱讀過程上,而是集中在閱讀的內容上。多年的經驗使我們教師集體得出一個結論:要學會富有表現力地、流暢地、自覺地閱讀,要使兒童在閱讀時不是思考閱讀過程,而是思考所讀的內容,他就需要在低年級的學習時期內至少花費200個小時在朗讀上(包括在學校和在家里),至少花費XX個小時在默讀上。教師為此要作好時間上的安排。” 看來,帕夫雷什中學基本傳承了這一有效的教學策略!
在烏克蘭訪問期間,從基輔到帕夫雷什小鎮,發現所有的烏克蘭人特別善于演講,在出席的多個大會、小會上,從沒有見到他們中的一個人手里拿著稿子在念,都是站在那兒“夸夸其談”;而不像中國的'許多人開會講話離開講稿就不知所云。我想,這與重視閱讀教學是有關系的。
二、注重外語教學,不僅學習了俄語,而且學習了英語。
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 中學》里曾經這樣告誡人們:“外語在智育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外語的教育作用在于能使別國人民的語言活在兒童的思想中,能使讀到或聽到的外語不總是要通過翻譯才能領會它的意思。所以,我們力求使學生通過生活交往和談話來掌握詞匯和詞組”;“我們很重視語言實踐——不論是讀和說,還是寫。外國語的詞語應當活躍在思想感情中,只有這樣,外國語才會起到發展學生智慧的作用。我們力求能使孩子們產生用外語閱讀文藝作品的愛好。為此目的我校經常舉辦外語晚會,出外語小報”。
當然,處于前蘇聯時期的帕夫雷什中學,外語教學主要是學習俄語,并且課時量相當大。今天,隨著烏克蘭靠向西方,英語當然也就被列入課程。雖然外語課時量不是很大,但對于培養國際型人才,特別在西方和俄羅斯夾縫中生存的烏克蘭民族,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依然保留著勞動課。
在《帕夫雷什中學》中曾有這樣的描述:“在果園和葡萄園之間是第一溫室和綠色實驗室。溫室里培育花卉和蔬菜,并進行實驗。有一道豎架立在暖房中央,周圍是一些馬扎和供班級活動的地方。暖房是學生搭建的,他們又給暖房安裝了暖氣和自來水管道。”我們去訪問的時候,這個暖房依然存在,里面擺滿了各種植物和花卉。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植物學、動物學、解剖學和生理學在智育中的作用,取決于關于生命這個物質運動的最高形式的本質、關于生命過程的物質性,其中尤為重要的是關于人能夠積極影響生命過程等科學信念在學生的意識中扎根的深度。”帕夫雷什中學特別注重勞動教育,至今保留著這一傳統。
我們注意到,帕夫雷什中學的勞動課,可不像我們中國的勞動課,在黑板上種莊稼,在課本里收獲,而是帶孩子進入真正的勞動狀態。低年級班有手工勞動;五至七年級在教學實驗園地和車間里勞動;八至十年級則進行與工農業生產基本知識學習相結合的勞動。手工勞動使用的兒童工具很有意義。少年畜牧家起初照管小兔,逐漸過渡到照管牛犢和牛羊。少年花卉家們為學校培植花卉,為家長培植花卉秧苗。在少年土壤學家小組里,孩子們研究土壤生命及其質量。少年植物愛好者,每逢夏天要去遠足,目的是收集各種有趣的樹種及糧食作物和技術作物的種子。
四、奇特的基本醫學、倫理學和邏輯學等課程。
帕夫雷什中學在小學二年級開設這幾類課程,感到不可思議。于是,我回到蘇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學》尋找答案。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說:“只有在人類最有價值的智力財富成為學生的財富時,才能實現真正的智育。學校的實際任務就是要做到,使得關于自然和勞動、關于人的機體和思維、關于社會和人的精神生活以及關于藝術等科學的基礎知識在學生的智力發展上占據應有的地位。盡管地質學、礦物學、生物化學、天體演變學、心理學、修辭學、人種志學等學科未列入教學計劃,但是不介紹這些科學的基礎知識就不可能施行真正的智育。”
這段話使我們明白了,一個人的智育的發展,不能僅靠我們認為的主要學科。我國目前的小學二年級學生主要學習語文和數學,這兩門學科不斷的連續的寫作業和考試已成了孩子們的主要生活方式和沉重負擔。如此,我們孩子的智育能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嗎?
讀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有感 篇4
讀了《帕夫雷什中學》其中有一個故事中涉及到了記憶力的培養記憶力是衡量學生智力水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試想:如果一個學生對一個事物都不能記得,還談什么思考、創造?盡管如此,我還是認為影響記憶力的因素有很多,尤其要注意的是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高級動物。
興趣愛好每個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對于喜歡的事物總是愿意去看、去想、去記,過目不忘,而對于不感興趣的東西反應相對遲鈍。比如去旅游的路上,有的人一上車就開始呼呼大睡,而有的人卻非常興奮,睡不著,他在左顧右盼,隨著汽車的行駛很自覺地就記下了沿途有哪些風光,這條路是怎么走的,從哪里到哪里大概有多少路程?下次再經過他就有印象了。
一、心理目標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惰性,我們的學生也不例外,有時覺得某個學生怎么就這么懶,其實這正是人性的真實寫照。語文老師布置今晚要背兩首古詩,明天抽背。學生回到家幾乎都能背出來,這是為什么呢?難道每個學生都喜歡背古詩?肯定不是。當然,其中一定有喜歡古詩的孩子,而更多的學生可能是在想:我要做個好學生,明天萬一老師抽到了,我要能背出來,于是,通過幾遍的朗讀,他就記得了,要在平時,沒有這樣的目標,他可能讀100遍都記不得。
二、獨立探究
在數學上表現特別明顯。一個問題通過獨立探究、冥思苦想才獲得解決,不僅自己獲得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感,不斷增強自己的信心,而且會記得特別深,幾個月甚至幾年都不會忘記。如果學生對于這樣的問題想都沒想,通過老師的講解一會兒就聽懂了,一般情況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忘記。
三、智力水平
這類學生表現為什么都慢,盡管主觀上很努力,但是語文、數學、英語都忘記得特別快。針對這樣的情況,我覺得只有多鼓勵學生、指導一些學習的方法,不會產生實質性的變化,但還是要期待奇跡的出現。
讀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有感 篇5
工作之余,翻讀著《帕夫雷什中學》一書,無時無刻不在為蘇霍姆林斯基熱愛教育事業的真誠之心所感動著,無時無刻不在為他終生從事教育科研的精神所激勵著。
帕夫雷什中學,一所普通的鄉村學校。蘇霍姆林斯基費盡心思地在這實踐發展他的教育信念,用心地抒寫了生動感人的教育詩篇。結果,這所偏僻的鄉村學校在他的努力下變成了享譽世界的教育實驗中心之一,變成了遠方來訪者求經取寶的場所。
蘇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視閱讀的作用。他再三告誡我們的老師:要多讀書,讓“讀書成為教師的一種很重要的精神需求。”的確,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就需要我們多讀書!
蘇霍姆林斯基還主張從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的高度看待一切活動。教師要尊重學生,給學生自由的心里空間,不能忽視多樣性。我們應為學生創設多樣性的活動,讓學生自由選擇,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把自信、創造與成功還給每一個孩子。
我淺談了讀后的一些感想,其實它里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以后我會擠出時間,繼續拜讀這位大師的經典,吸取經驗,反省自己,完善不足。
讀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有感 篇6
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于天生,很難改變,惟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讀書是我們教師最好的修行!在4.23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之際,我再次翻讀了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翻讀他,如同聆聽位教育長者的娓娓述說,如同領教位智慧大師的啟迪長談,給了我教育靈魂莊嚴的洗禮!
感悟:堅守辦學信念
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教33年,26年擔任校長,實踐發展他的教育信念,結果他使這所偏僻的鄉村學校變成了享譽世界的教育實驗中心之,變成了遠方來訪者求經取寶的場所。學校關乎方教育、方民生、方福祉。我能雖小,帕夫雷什中學是我們的辦學夢;我人雖微,蘇霍姆林斯基是我們的教育神!踐行百度教育,提供優質學校教育是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辦學信念。
感悟二:引領教師團結
我直信奉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體教師團結致是教育教學工作成功的保證”。百度教育首先需要的就是教育的激情,信仰教育的態度,這切都源于教師的團結致。衡量所學校的好差根本上不是設施是否先進、榮譽是否多少、活動是否繽紛,而是全體教師是否團結致、師生是否團結致!因為團結是學校教師積極上進,幸福教育,學生快樂學習的根本之源。我們傾力打造“信義殿山”學校文化之魂,即“立信篤學,道義從善”。成為不斷引領、凝聚全體教師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團結致的價值觀和愿景。
感悟三:提升家校合力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致性。如果沒有這種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樣倒塌下來。他率先創辦“家長學校”,給家長分組。為推進學校聯村聯戶工作提供了理論自信。我們要不斷完善所屬學區社區、行政村工作站,企業、自然村設置工作點聯村聯戶工作網絡體系,確保每名聯村教師村村、戶戶、生生都知曉。
目的就是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致性!我們聯村教師要盡力凸顯“宣傳政策、教育優先,培育新苗、傳承文化,提升家教、關愛學生,融入黨建、立德樹人”四大功能,踐行百度教育,提升教學質量和社會教育滿意度,助力鄉村振興。
感悟四:深化課程改革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并將其作為學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標。他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課余活動時間,建立為數眾多、足以滿足每個學生精神生活需要的課外活動小組,引導學生突出立項愛好。2018年,我們更要繼續堅持“開放與校本、傳承與時代、學科與實踐相結合的三原則,推進深化課程改革,傾力打造“體藝殿山”。
做強做精棋類、陶藝、手工、糖畫、七步拳、跆拳道、舞蹈、足球、籃球、木雕、作文、寫生、合唱、田徑、朗誦、書法等18個學校精品課程,體藝普及形成“班品、班二品”大格局。讓我們學生能立信、會篤學、講道義、心從善,有健體、有才情,快樂學習,幸福成長。
讀書,可以讓自己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少走彎路,把教育做得更精致,更成功。無論是對學校、對學生、對自己,這都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讀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有感 篇7
上學期,學校的組織閱讀了《帕夫雷什中學》一書,該書通俗易懂,是一部“活教育學”,我從中得到許多啟發和啟示,受益匪淺,特別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條“孩子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上”,對我觸動很大,作為職業學校的教師,我更是堅信不疑。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使學生由厭學、苦學變為喜學、樂學,激勵他們不斷處于較佳的學習狀態中,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可見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動手技能是每一個職業學校的教師應該關心的問題。
我擔任的是機械制圖教學,是主干技術基礎課,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學生普遍感覺學習難度較大。為搞好機械制圖課的教學,針對學生的特點,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合理的教學要求,降低學習難度
教學要求是教學的宗旨、教學的指導思想,是教學活動所追求的預期結果在主觀上的超前反映。是教師在從事教學活動前首先應解決的問題。
教學要求決定教學材料的選擇、教學的方式方法和學生的練習設計,關系到課堂教學的全局,是教學設計的靈魂,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怎樣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要求呢?
教師必須首先認真體會大綱要求,正確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其次應了解學生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再者在實際教學中還應關注學生,靈活調整既定教學目標,以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有效合作。
教學難度降低了,學生便可在能力所及的范圍內輕松愉悅地學習,課堂效果自然提高了。
二、承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體驗的成功的樂趣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之間的差異幾乎是絕對的。學生的智力水平、行為習慣、家庭環境、興趣愛好的不平衡,都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應此不能用整齊一致的標準要求學生,而應根據不同層次發展學生的不同需求,提出不同的要求,通過目標分層,實施分層教學,因材施教,以適應學生的差異,使每個學生都獲得進步,獲得一種學習成功的體驗和滿足,增添對自己才智認可的愉悅感和投入學習的熱情。
三、優化緒論課設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機械制圖課對技校的學生來說是一門新知識,學生們往往對各種新生事物充滿著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欲,作為教師應高度重視并充分利用學生這種積極的心理因素,設計出能產生學生興趣的緒論課,縮短學生同教材的距離,使緒論課成為一門新課成功學習的鋪墊。
在緒論課中應注意教授學生這門課程在今后工作中的作用,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識,對學生來說無異于來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學生會毫不關心它的存在,更不會產生掌握它的需求。”為達到教學目的,可將學生帶至生產實習現場,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圖樣在加工過程中的作用。這樣可使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有較深的感性認識,進一步理解到圖樣是工程界技術語言的具體含義,為后續內容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注重教學的直觀性,培養空間想象力
直觀性教學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直接觀察對象,認識對象。讓學生通過感性認識和直覺思維達到學習和發現的目的。直觀性教學不僅有利于滿足學生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也給了學生在“眼見為實”的學習過程中,自己進行猜測、探索與發現的機會。教學的直觀性使用得恰當,能提高課堂效益,增大知識密度,突破難點,突出重點,減輕學生記憶理解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精講多練,講練結合,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
機械制圖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理論課,教材上所涉及的理論知識,需通過相應的實踐活動才能掌握。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要實踐活動是在老師指導下的各種練習,這是學生鞏固知識、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和能力的基本方法。學過的知識如不及時練習、運用,很容易遺忘,正因為如此,適量的練習非常重要。在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過程中,練習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留有必要的時間,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堂與課后練習,以使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和掌握規律。這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發展能力的過程。
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發揮學生自主性,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激勵者和點撥者。學生只有在濃烈的民主氛圍中,輕松的情景下,思維才會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注重對學生自信心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敢想、敢說、敢做,對學生的錯誤不要一味的指責,要充分利用學生求新、爭強好勝、渴望成功的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教師應多鼓勵學生,而不是隨意批評甚至嘲諷學生,要盡量淡化學生對自己回答失敗的自卑心理,以增強基礎較差學生的自信心,激起他們的競爭意識,嘗試表現的欲望。
在形式多樣練習中,師生之間增進了了解,建立了一種伙伴式的合作關系,課堂教學充滿了活力,使學生從心理上接受這門學科,從而在本質上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作為職業學校學校的教師,應注意根據培養目標,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興趣,從學生的動手能力出發,提高教學效果。
讀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有感 篇8
瀏覽《帕夫雷什中學》的目錄,我們不難發現“校長和教師的崇高使命就是設計和造就全面和諧發展的人”就是貫穿全書的一條紅線,作者說:“學校教育的理想是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而“要實現全面發展,就要使智育、體育、德育、勞動教育和審美教育深入地相互交織,使這幾方面的教育呈現為統一的完整過程。”這幾天閱讀了《帕夫雷什中學》第二章的內容——《學校的物質基礎及學生周圍的環境》,更是對這個理念有了深刻的感受。
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蘇霍姆林斯基從教育著眼,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有利于身心發展的物質環境。這個環境包括自然風光、校園美化、教學設備、室內陳設以及圖書保障。在讀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有著身臨其境之感。仔細品讀,發現該校的物質環境有著這樣的幾個特點:
1、它充分體現了物質決定精神的唯物主義法則;學生在這種環境中,必然精神煥發,無形中受到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熏陶,收到全面發展的效果。
2、該校的物質環境浸透著每個孩子的汗水,凝聚著每個孩子的智慧,從而激發著每顆心靈對周圍一切的無比關懷和愛護——這本身就是富有成效的德智體美勞的綜合教育。
3、該校是一個名不虛傳的“書籍世界”,這里的圖書隨手可得。形式上書籍是一種物質設備,實質上,它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
聯系我們目前轟轟烈烈的校園文化建設、完美教室打造,其初衷不也是在給孩子創設適宜他們身心發展的物質環境的同時,塑造使其全面發展的精神環境嗎?經過歷史的驗證,蘇霍姆林斯基半個多世紀前研究的成果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借鑒的價值,可見,蘇霍姆林斯基當初的教育思想是何等的前衛。
當然,我們現在為學生創設物質基礎不僅僅是外在的形式的模仿,而是結合我們國家、社會、區域的實際教育方針,融進我市、我校的辦學思想,打造出符合匡小學子身心發展的乒乓文化環境,讓他們沐浴其中,茁壯成長。相信,在校長們的引領和全校老師的努力下,我們的學校環境布置、校園文化建設一定會進一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
【讀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有感(通用8篇)】相關文章:
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有感范文03-01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12-22
意林讀有感02-10
讀《傅雷家書》有感通用15篇02-27
讀《傅雷家書》有感(通用15篇)02-26
讀意林有感15篇02-10
讀克雷洛夫寓言有感(通用11篇)01-22
讀《傅雷家書》有感【熱門】03-01
中學讀《哈姆雷特》有感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