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傅雷家書》有感【熱門】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傅雷家書》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傅雷家書》有感1
讀一本好書,就如同上了一堂好課;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向成功行了一段好路。書是我們一生的導師。——題記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與其兒子傅聰間往來的書信。不僅是一本充滿了親情的家信,更是一本充滿哲理的好書。
傅雷的童年,是在他母親幾乎不近人情的教育與監視中度過的。受此影響,他對傅聰的教育也就沿襲了他母親的風格,教子嚴格,家規嚴厲,加之傅雷脾氣暴躁,父子之間的關系極其僵硬。有一次僅為一點小事就大吵一架,傅聰離家出走長達一個月才被接回。
后來,為了深造,傅聰出國了,傅雷給兒子寫了很多的書信,而這些書信最后集結成了《傅雷家書》。在這些信中,我們能夠看出一顆深切的父愛之心,即使到現在讀來,歲月都無法磨滅那種父親對兒子的思念和關愛。
在這些信中,最與一般父親不同的是,一開始傅雷在信中不斷地向兒子表達了自己的愧疚,訴說自己的后悔之情,后悔兒子在身邊的時候待兒子太嚴格、太狠,并說到“這愛的最深切的關頭,偏偏來了離別”。傅雷表現出的知識分子那種敢于反省的優良品質,更體現出作為父親對兒子的真切的愛。
隨著我對《傅雷家書》進一步的閱讀,我越來越感覺到傅雷是一個好父親,雖然脾氣暴躁是他的缺點,但是這一切都是源自于他對兒子的嚴格要求和望子成龍的那種期盼。在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不斷的思念之中,在一字又一字、一封又一封訴衷腸的信件之中,一種微妙的感情與關系在傅雷與兒子傅聰之間產生了—那是一種宛若朋友的父子情。在信中,他告誡兒子與人說話時不要把雙手插在口袋中,脫下大衣時要把圍巾也一起拿下,還建議兒子專注于學業,將談情說愛暫且擱下,教他說話要學會委婉,要懂得感恩,要時常與幫助過自己的人通信等等,點點滴滴,不一而足。
可以說,傅雷把自己對人生的認識和經驗毫無保留地授予傅聰,希望對他有用。傅雷日日夜夜期盼兒子的來信,那種思念的感情透過書和歲月不斷地向我們涌來。對于兒子的來信,我們幾乎感受到了像“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那種珍貴和期待。讓人不得不感嘆“封封信,涓涓情”了。也正是因為這樣,作為在外面求學的兒子傅聰,沒有讓父親失望,早早地取得了傲人的成績,成為新中國第一代杰出的音樂家,也成為中國人的驕傲。
對于我來說,讀《傅雷家書》可以說收獲頗多,除了書中傅雷說的那些諄諄教誨外,我對于父母親的那種深切的愛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我深覺對自己的要求應該更加嚴格。
是的,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一位賢人促膝長談;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受到一位嚴師的教誨,閱讀的甘露將會伴心田一生。而《傅雷家書》就是一本好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2
俗話說的好:“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讀完了《傅雷家書》本書后,我充分感受到了父母對兒女的愛。信中的傅雷流露出對兒子的深情,同時也不乏有著不可抗拒的威嚴。信中的父子,似乎已成了朋友。他們談論著藝術、生活、學習、做人修養等。一封封的書信,一次次的愛,作為父親的傅雷用父愛影響了傅聰的一生,為傅聰以后的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教會了他如何在這世上生存。
在信中,傅雷傳輸給兒子這樣的道理:一、父子也是朋友,重大的事要與朋友商量,對音樂的理解也該與朋友分享、交流、討論,這樣才可以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二、寫信可以促使傅聰加強對自己文筆的訓練,記錄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從而激發藝術的才智。正是由于傅雷要求兒子一直寫信。這本《傅雷家書》以日常之事見教育之偉大。這使我想起了當前的許多父母的家長制的作風是多么得不明智,沒有與孩子朋友相待,以誠相見,怎么能換來孩子心悅誠服地接受呢?
《傅雷家書》中的每一篇,都經過歷史文化的積淀。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術修養讀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我們可以像傅雷一樣從中體會做人、學習的道理。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3
當要回頭寫讀后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很難寫出一些實用的感想。所以,在這里我只是記錄一些讀該書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
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了解了什么是細致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
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于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致、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如果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限于此,還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關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關系,應當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著理性的靈光!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懂得了許多,我更了解父母了。
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了解父母,讓父母更了解孩子。
讀《傅雷家書》有感4
寒假時,我隨手翻了一下《傅雷家書》,感覺應該是本比較純樸、體貼、有家常味的書。
確實,傅雷在整本書和兒子的對話中,有時表達一下目送兒子遠走他鄉的不舍;有時給陷入愛河的兒子提一點建議和提醒;有時和兒子談談藝術及中國音樂的發展;有時期望兒子的凱旋歸來……傅雷的信中無不體現著“對兒子的關心”和“教子有方”。他不光是父親,他還是兒子親密的朋友,嚴格的導師。
但在班級研討大會之后,我又讀了一遍這本書,卻明顯感到了這本書的細思極恐之處。一個故事在我腦海里一閃而過——《狼王夢》!完全是相同的“作案方式”啊!
想想傅雷希望的是什么?是他的兒子成為頂級的鋼琴家?恐怕不止,他希望的是讓他的兒子開辟中國音樂的新紀元。雖然初衷是好的,但對于兒子來說,這不就相當于強迫嗎?傅雷眼中的音樂家仿佛有兩個極端:要么是大師,要么就是放棄去教書吧。他的兩個兒子就說明了這個觀點,傅聰從小就被當成音樂家調養,傅敏想學小提琴都不行,兩人的結果顯而易見:傅聰成了大師,傅敏成了英語老師……(傅雷還批討一個蘇聯鋼琴家說不如去教書)還有傅雷愛的方式,他家暴過兒時的傅聰,卻給長大后的傅聰無微不至的關愛,這可能是他彌補的方式,但為時已晚。他經常隔了七八天,又開始思念兒子,又開始靈魂拷問兒子為什么不寫信——我已經想得頭皮發麻了,有這樣的父母我可會原地爆炸——這世界上有那么放不開子女的人嗎?這怕不是溺愛吧,反正,我只能說這愛,令人窒息。
《狼王夢》就相對悲慘了。母狼紫嵐為了完成丈夫的遺愿,把狼王夢都寄托在子女身上。她盡力地培養每一只狼仔,但是都失敗了——大狼仔死于鷹爪下,二狼仔死于獵人的陷阱,小狼仔死于長期的懦弱。最后她的女兒給她生了兩只狼孫,故事結束了,誰知道會不會重蹈覆轍……這個故事,既有凄涼,也有掩藏不了的殘酷。
我不禁思索,狼王是可以培養出來的嗎?
我想這不光和父母的哺育有關。它要感受,它要學習,生活將教會它更加萬變的道理和經驗,它才能成為與眾不同的——狼王。
讀《傅雷家書》有感5
在讀完《傅雷家書》不禁感到震撼,傅雷的教子之路是關乎著傅聰的一代又一代,在傅聰六七歲時開始接觸鋼琴,但總是貪玩,一向謹慎的傅雷,決定讓傅聰走向音樂生涯,并支持傅聰參加波蘭比賽,使他的視野更加開闊,進一步學習,在此同時,他還總會以書信的形式,無時無刻的提醒著傅聰的生活,以及職業生涯,他希望傅聰成為一個謙虛謹慎,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并在信中給予了許多關心以及建議,大道職業素養,小到生活瑣事,在前期他提醒傅聰的交友之道,要謹慎交友,并被受到邀請時敢于拒絕,在比賽時又會提醒勞逸結合,將事物提前做好準備,但在信中,傅聰得到了成就,卻不會很夸大的夸獎他,而是時刻提醒他做人要謙虛謹慎,目光也要長遠,不能因一時的成就就驕傲自大,在后期又對傅聰提起了建議,人生伴侶的情感之道,她提醒兒子,要以事業為重,但更要多關注自己的妻子,在傅聰結婚后,傅雷將書信的內容轉變為兩個人,不僅說道傅聰,也說道他的妻子,生子后也會對自己的孫子無微關懷,告訴他們教育孩子的技巧,以及知識方法,傅雷的做法很像,他在書中說自己像是兒子的“忠實鏡子”,即使身處兩國,但依舊像鏡子一般形影不離的教導、提醒、建議,可以說他的教子之道,細膩的母愛般柔滑在書中,他最常提到的就是交友之道,總是會提醒兒子要慎重的交友。雖然傅雷沒能陪付聰走完他的一生,但他的教子之道,卻永遠地留在了傅聰心中
讀《傅雷家書》有感6
父愛如傘,為你遮風擋雨,父愛如雨,為你濯洗心靈,父愛如路,伴你走完人生。經常聽到有人將父親比作“大山”,可以依靠,屹立不倒。傅雷也是一個慈祥的父親。
傅雷家書收集了傅雷和朱梅馥從1954年至1966年間寫給兒子傅聰及傅敏的186篇家信,家信中汲及到的方面極廣,不僅有藝術、思想、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全方面的教育。傅雷作為一個父親,對兒子的關心及照顧是他人不可比擬人的。
每一封家書都體現了傅雷夫婦對兒子傅聰的教育及引導,都值得我去細細回味,體會其中在信中那絲捉摸不透的父愛以及傅雷那其中的文學感悟。“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在傅聰走后的第二天,傅雷就對自己以前對自己兒子所做的行為而感到懺悔了,傅雷從小就受到嚴苛教育,長大后也同樣地用他以前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傅聰。兒子走后,傅雷才深感自己教育的不足,虐待了兒子。他在信中誠懇地對兒子誠摯的道歉,這對于一個受中國文化熏陶下的父親是很難得的。
傅雷曾告誡傅聰,“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他告訴兒子,人生是充滿曲折的,有成功也會有失敗,在成功時,我們不能太過得意;在失敗時,我們也不能太過失落,要把持好一個度。以達觀的心態坦然地面對人生中的起起伏伏,不被成功所迷惑,不被失敗所打倒。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父親,他也如同傅雷一般,總是扮演著嚴厲的角色,甚至有些不近人情。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才發現父親并不是我想象中,對我動不動就是非打即罵,父親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自有他的道理。他的愛不像是母親那般洶涌,而是如同小溪般涓涓細流。在這一刻,我讀懂了父親。
父親的愛是世上最偉大的愛,只有我們認真體會才能知曉其中的濃厚。
讀《傅雷家書》有感7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題記
古鏡以銅為材,制作精良,但無法較完整反映事物。現鏡以玻璃為材,反映事物非常清晰。但要論最好的鏡子,那就莫過于傅雷。
傅雷說,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最重要是做一面忠實的“鏡子”。而事實上傅雷確實做到這一點。
他先通過對自己的寫信習慣與傅聰的,讓傅聰理解僅僅一件小事,一點細節在生活中是不可忽略的。
不僅僅在生活,在人際交往,在讀書求學,甚至在感情處理上,傅聰都會從傅雷那得到許多,也會以傅雷的所作所為與自己對比,發現許多需改進之處。傅雷這面忠實的鏡子名副其實。
對某種事物熟悉久了,便有特殊的情感,傅雷這面“鏡子”也不例外。他對兒子的情感,卻始終把舔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把做人和藝術永遠擺在首位。每封家書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做人的問題,傅雷以自己為例,教導傅聰: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不氣餒,獲獎不驕傲……
傅雷不但拿自己當例子,還列舉其它各種名人,如莫扎特,蕭邦,巴爾扎克等藝術家,談音樂作品,談表現技巧,談藝藝修養,不管是傅聰去波蘭留學,獲得國際大獎大獎,還是后來赴各地演出,傅雷如終關注兒子在音樂藝術道路上的成長,不時給予指點。
無論從什么角度出發,從什么事件上看,傅雷這面鏡都盡職盡責,在傅聰的路上,傅為他打好了基礎,并在其身后時時刻刻注視著他。
以傅雷為鑒,可正傅聰之衣冠。
讀《傅雷家書》有感8
《傅雷家書》不僅僅是一本書,它還是滿滿父愛的載體。一直以來,在眾人眼中父愛是深沉,也是容易被忽略的。恰恰相反母愛則總是被大聲歌頌。古詩《游子吟》、故事《孟母三遷》、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等從古代到現代母愛一直都是歌頌的主題,與之相比歌頌父愛的文體則甚少。
《傅雷家書》是由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所集合成的一本書,它載著一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父愛。傅雷教育兒子們要先做人后成家,眾多的書信不僅教育了自己的孩子也給天下的萬千父母提供了一本關于教育的珍貴教科書。身在異國獨自漂泊的傅聰,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許多豐富的養料。這些書信的到來就猶如父親在身邊一樣,時時刻刻給予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和無限的力量去戰勝生活中的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正當的成長之路。相信傅聰的熱愛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里之外對他的殷切教育密不可分。由《傅雷家書》可知其實父愛一直都在,它并不會比母愛少,相反有時對于孩子的教育父愛所起的作用遠大于母愛。父愛如山,母愛如水。如水的母愛時常伴隨在我們身邊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山的父愛則是默默的守候著我們,為我們撐起一片天空,讓我們自由翱翔。
閱讀了《傅雷家書》之后,我對父愛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時也了解到父愛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愛。看了此書我想我會更懂得如何與父母溝通,使得他們的愛不會盲目。
讀《傅雷家書》有感9
最近閱讀了《傅雷家書》,這份兩代人之間雙向交流的文明字交流實錄,嚴肅不失親切,深刻不離日常,以小見大,使我樂在其中。
1955年1月26日的這封信是傅雷在兒子欣喜成功時寫下的,辭藻間滿懷欣喜與激情洋溢的勉勵。
第二段中“孩子!要是我們在會場上,一定會禁不住涕泗橫流的……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一連串激情昂揚的排比句式中傳達出傅雷對兒子毫不吝嗇的夸獎,流露出滿滿的自豪感。但這封信遠不止這些,其中還包含著深深的哲理。
“你能堅強(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讀到這里時,我不免感到疑惑。這是傅聰獲獎時寫給他的,可是為什么還要提“堅強”呢?帶著疑慮讀完整封家書后,我又細細思索,終于想了個明白。“堅強”一詞在詞典里的含義是:強固有力,不可動搖或摧毀。文章卻賦予它更多的意義。當迎來成功時,更要能夠正確面對掌聲、贊美,不要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要堅強,用一種平和的心態面對;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寵辱不驚,得失泰然。“堅強”的最高境界是能夠無懼孤獨,能夠保持心靈的純潔,要有一顆赤子之心,才是人性中最可貴的無堅不摧的堅強。
恍然大悟間,過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浮現在眼前——每次考試失利時,父母如和風細雨,款款相慰的鼓勵;當我取得好成績時,父母也總是說教比夸獎多。這何嘗不是傅雷筆下的“堅強”?原來,天下父母都是一樣的,一樣的關心我們,一樣的教育方式,一樣的時時事事為我們著想的心。
從《傅雷家書》中,我感受到了嚴慈的父愛,悟到了人生的哲理,看到了中國式的優秀教育,更從中看到了父母的影子。
寫罷,重又翻開《傅雷家書》,沉醉在那字里行間滿滿的父愛中……
讀《傅雷家書》有感10
周末的閑暇時間,我喜歡安靜地坐下來,品一杯好茶、彈一首好曲、唱一首好歌、讀一本好書......
——題記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與其兒子傅聰之間的書信往來集結而成的。該書是一本充滿親情的家書,也是一本充滿哲理的好書。
傅雷的童年是在他母親幾乎不近人情的教育與監督下度過的,受此影響,他對傅聰的教育與監督也沿襲了他母親的風格。教子嚴格,家風嚴厲,再加上傅雷脾氣暴躁,父子之間的關系極其僵硬。
后來,為了更好的前途和命運,傅聰出國了,出國后,由于父子間的僵硬關系,傅聰并沒有往家里寫過信。但表面冷清、卻又愛子之心強烈的傅雷,由于太多的思念、太多的擔心,最后傅雷思來想去,決定給傅聰寫書信。這一寫就寫了很多封,這些書信的最后合集就是我們如今所看到的《傅雷家書》。在這些書信中,篇篇都能讓我們看到一顆深切的父愛之心,即使是時隔多年,也能從中深切地看出字與字之間的所流露出的那種父對子的思念和關愛之情。
這些信與一般父親所寫的內容不同,其不同之處在于:一般父親寫信都會表達著對兒子的欣慰、自豪、懷念、關心等情感,而傅雷所表達的則是對孩子童年時他的嚴厲要求的愧疚之情。訴說自己對童年時嚴厲待子的后悔之情。
再一次讀《傅雷家書》時,我們不免會從中進一步得到:傅雷其實是一位好父親,雖然他脾氣暴躁,但都是源于他對兒子的嚴格要求和望子成龍的那種期盼的心啊......哪位父親不是這樣的,表面上不易接近、冷漠,甚至覺得無情,可背地里所受的一次又一次的痛、一次又一次的傷,又有誰能體味得到呢?恐怕也只有他們吧。其實,他們是愛我們的,只是不善言詞罷了。也許“父愛如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對我而言,讀《傅雷家書》可以說是受益匪淺了,除了懂得傅雷那些對子的諄諄教誨外,我也為此對父母所給予的愛理解得更加深刻。自此,深覺對自己也應該嚴格要求,以使自己的父母少費心。
是的,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一位圣人談心;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得到了老師的教誨。閱讀,是滋潤心田的甘露。而《傅雷家書》就是一本好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11
讀《傅雷家書》時,很是為傅雷與傅聰那種亦父子亦師生亦朋友般的感情所感動。家書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傅雷作為一名父親,對遠在他鄉的兒子的勸慰和鼓勵;二是傅雷與兒子互相探討藝術真諦和自我修養;三是傅雷作為精神導師,對兒子進行為人處世、德行素養的指導。正如傅聰所言:《傅雷家書》只不過是用文字概括了我從小在父親身邊所感受到的一切。傅雷在家書中,談做人、談藝術、談生活、談婚姻、談讀書,展示了傅家門風,真實生動。
這本書之所以有著無與倫比的魅力,是因為它可以有無數種打開方式:作為一份歷史存照、供世人窺探精神貴族之精神風貌;作為古典樂知識的一份父子對談;作為一本有關修養做人的指引;一份親情的見證……
“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最后才是鋼琴家。”傅雷在傅聰1954年出國留學臨行時的叮囑久久縈繞在我的耳邊……
讀《傅雷家書》有感12
家書,是親人間傾訴的媒介。以情為筆,書寫下句句行行,字里行間流露的是濃濃親情。翻過一頁頁篇篇,薄薄信紙中傳遞的是赤誠話語。傅雷父子深沉而又溫暖的情誼,皆流淌在這質樸的家書中。
1954年1月18日,傅聰動身前去波蘭。傅雷一家“一夜都沒睡好,時時刻刻驚醒”。母親哭成了淚人,眼睛腫得不成樣子。而傅雷,他一遍遍回想著傅聰的童年生活,愧疚填滿了他的心:“盡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盡管傅雷一直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著傅聰、一直樹立著一名嚴父的形象,但他對孩子的關切、心疼永遠是同他人一樣的。只不過父親一向含蓄,如茶般淡泊,只有在這離別之際,我們才得以窺見這滔滔如江海般的深切的愛。但是,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杰出的代表。他并非一味地指揮傅聰“應該怎么做”,而是提出建議和引導傅聰尋找方法。比如,傅雷就傅聰對于杰老師的看法,給予了他建議和幫助,教導傅聰處理事情是一定要心平氣和、冷靜理性。在那封長度可觀的回信中,傅雷慎重地考量了方方面面的影響和原因,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式,并且尊重了傅聰的想法,讓他自己仔細考慮、作出選擇。傅雷的教育是以一種“放手”的教育。他主張“做人第一,其次是藝術家,然后才是做音樂家,最后才是做音樂家。”教導傅聰如何為人處世,強調他時刻心系祖國。“溫室里的花朵是弱不禁風的,大自然中的樹木才能經受住狂風暴雨。”他為了傅聰的成長嘔心瀝血,讓傅聰長成不懼風雨的`大樹。
這些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在生活中,我的父親對我的教育比起同齡人是嚴格的、獨立的。在我小時候就要求我幫助家里做家務,也常常就一些含義深刻的問題,和我辯論、探究。在我記憶里,有很多我的朋友可以但我不可以做的事,也有一些他們不必但我必須要做的事。但是,他教育我要學會獨立,使我在面對困難時更為從容,讓我的思維更深刻,在成長的路上走得更快更遠。現在,我已經知道父親在我背后的付出和良苦用心,他那含蓄的父愛就如同朗朗明月,照耀我前行的路。贊嘆偉大的親情!亦贊嘆淡泊如清茶、深沉如江海的父愛!
讀《傅雷家書》有感13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作為萬里相隔的親人之間維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而一對父子之間的通信,能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得到如此多的認同,這就是《傅雷家書》不同于普通家信之處。
我長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無法體會到那種互通家書時因距離而產生的淡淡的憂愁和絲絲的甜蜜。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于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盡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傅雷家書》是一個父親在循循善誘,讀來很親切,既飽含了對兒子的深情,也有著父親獨有的不可抗拒的威嚴。
讀《傅雷家書》,感受的是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父子之間的感情因為藝術的崇高而得以升華,成為一份取之不盡的人類精神的養料。
讀《傅雷家書》有感14
20xx年暑期讀了了一本令我獲益匪淺的書--------《傅雷家書》。
它不但使我們明白怎么做一個好寶寶,更關鍵的是使我們明白怎樣做人;如何看待人生,,也要我更為掌握父母的心理狀態都會惦記著哪些,這讓我能更強的和父母溝通交流。另外也應該是作子女的掌握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能夠根據這本書認識自己的父母,父母能夠根據這本書認識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作的每字每段早已變成經典,流芳百世的經典。
從書里能夠看得出傅雷是一個對自身規定較為嚴苛乃至是較為尖酸刻薄的人,這更是他的家世所決策的傅雷在幼時失父,兒時媽媽的嚴格上門家教。在關鍵點上修練自身的品行,盡管一封家書中是很多文化教育孩子得話,但具體傅雷本身都保證了,這也就是儒家學說中在道德修養以身作則勝于言傳吧。自然這和他所遭受的具有儒家思想積淀的儒家學說,又有從頭至尾的接納唯物的觀念是離不開的。
胡雷作為父親,對孩子的感情非常豐富多彩。實際上,大家身邊的父母也像弗雷一樣平凡而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常常為大家的生活,以便大家的學習培訓,以便大家能上一個好的院校,以便大家能有著好的考試成績,促使她們的秀發都白了,挖空心思了心力,它是真實的杰出,這才算是真實的爸爸!傅雷能夠說成千千萬萬爸爸中的一個優秀的意味著,他的對子女的填滿善心的心理狀態促使他的子女能夠身心健康的發展。
從這兒邊我想起了如今父母針對孩子教育的確令人堪憂,很多小孩的獨立工作能力急劇下降,以至于如今的小孩不可以融入社會發展,沒辦法照顧好自己和干一些有意義的事的事兒,這更是我國父母的可悲,因此塑造一個孩子,最好是要在他小的時候,該給與隨意就給與,該使他自身去探險,就要他去。不必太過嬌慣,使他自身去承擔一些事兒。對他說,他所屬的全球,所屬的國家,所屬的社會發展,及其這一家中等一切一切他應當掌握的物品。始終不要說:等你長大了你也就懂了。這類得話。那般他會不愛惜兒時。沒有最好是。僅有更強。再聊人自身一輩子都活不明白,有時只有隨遇而安。你給與了他性命,有義務。每一位父母,每一個家中,都僅僅臨時的心靈的港灣,要啟航的船,是終歸要啟航的,要親身經歷的大風大浪,是終歸沒法防止的。人生的許多路,很多暗影,只有獨自一人去應對,小孩的人生,父母沒法去取代,去擔負。清華曾解雇了一個學員,緣故是該生校園內竟不知道怎樣穿著打扮,綁鞋帶。另一篇報道說,一個女孩在學校里不知道怎么煮雞蛋,只能哭著抱著兩個雞蛋回家,這么搞笑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奇怪嗎?不怪異!有那樣的文化教育,便會有那樣的小孩。
溫室大棚里的花瓣是文文弱弱的,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才可以承受。
讀《傅雷家書》有感15
一封封質樸的信,蘊含著父子間最真摯的感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話語背后,是父親包容又嚴苛的愛;一次次不厭其煩的教誨,是父母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這就是鋼琴家傅聰與父親傅雷書信的點點滴滴。這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的教子,一部嘔心瀝血的成長記錄。
《傅雷家書》是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期間傅雷夫婦與在波蘭求學的長子傅聰的書信。記錄了傅聰由鋼琴學童到世界矚目的鋼琴家的成長過程。書中有傅雷夫婦對身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千個叮嚀萬個囑咐,有親情間的心靈溝通,是傅雷夫婦留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當時,通訊根本不發達,遠隔重洋的他們,只能憑家信慰藉思念之情,“家書抵萬金”,見字如面,書信讓他們近在咫尺。這些紙上的家常話如涓涓清泉,滋養著這個學童;如冬天的陽光,溫暖著這個學童。讓身在異鄉的他,感受到親情的溫度。
提起傅雷,我們的心情是沉重的。在那一場浩劫的開始,這位有個性的翻譯家,孤傲倔強的傅雷,在被誤判為“右派”之后,不堪其辱,撇下了那個叫他心碎的世界,夫婦雙雙撒手人寰。楊絳說:“傅雷愛吃硬飯,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兒那樣僵硬、干爽;軟和糯不是他的美德,他全給朱梅馥了。”傅雷為人耿介,以秉性乖戾著稱。但他熱愛祖國,嫉惡如仇。抗戰爆發時,傅雷身處孤島上海,他立下“東不至黃浦江,北不至白渡橋”的規矩,不能消滅敵人,他連看都不想看到日本人。1955年,傅聰在第五屆鋼琴大賽上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成為第一個在國際性比賽上獲獎的新中國音樂家。傅雷給傅聰的信中寫到:“但愿你做新中國的——鐘聲,響遍世界,響遍每個人的心”。在傅雷的影響之下,少年傅聰就有一顆赤誠中國心。在波蘭鋼琴獨奏會之后的傅聰寫信給父母:“能夠讓人家對我最愛的祖國產生這種景仰之情,我真覺得幸福。”傅雷給傅聰的做人原則是:“先要學做人,次為藝術家”。《傅雷家書》突出體現“傅雷精神”,傅家門風,是傅聰成長必要的精神鈣片。在這樣的家風中,走出了一位世界級鋼琴家,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嚴苛的家庭教育讓傅聰養成勤奮的好習慣,同時他也有常人不具備的品德和毅力:一個人獨自在海外生活,每天堅持練琴至少十二小時;在榮譽和成功面前,不驕傲自滿,所以造就了這位世界級的鋼琴家。
傅雷夫婦也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他雖然沒有像郎朗的父親那樣坐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彈琴,但精神上是陪伴的。他隔空跟孩子探討音樂、藝術以及為人處世等問題,書信中細致到跟孩子探討舞臺上應該保持什么樣的面部表情。更能以“真誠待人,認真做事”的“傅雷精神”去影響孩子。以他的才智和博學,深刻的思想,讓孩子“取法乎上”,用心亦良苦矣!所以《傅雷家書》成為素質教育的范本,傅雷夫婦成為中國父母的典范。
成功的家長家家相同。每一個優秀的孩子后面都有一雙默默奉獻的父母。我們周圍有一大批父母舍棄工作,舍棄舒適的環境,奔波在另一個城市,陪護在孩子身邊;也有一些年輕媽媽,棲居在兩個城市之間,平衡孩子與工作,事業與家庭。中國式家長在孩子教育的層面上,真的做到了可謂“鞠躬盡瘁”、“嘔心瀝血”了。如果說傅雷對傅聰的所作所為,是中國家長的典范,那么當今中國式家長面臨挑戰更大了,包括學識與才華、精力和閱歷,還有財力與實力。中國式家長實為難矣!
不管我們的父母是多么平凡,抑或普通,他們一生都在勤勤懇懇地為孩子們付出。寸草難報春暉啊,你看,每一個熱氣騰騰的早晨,每一桌豐盛的晚餐,每一次披星戴月的上下學接送……都有父母忙碌的身影。作為孩子,我們能做的就是要理解并接受父母的嘮叨。
也請父母相信:您付出了,定會創造一個世界。
【讀《傅雷家書》有感【熱門】】相關文章:
高中讀傅雷家書有感作文02-16
讀《傅雷家書》有感15篇02-26
讀傅雷家書有感五篇02-22
讀《傅雷家書》有感通用15篇02-27
讀《傅雷家書》有感精選15篇02-27
讀《傅雷家書》有感(通用15篇)02-26
讀傅雷家書有感(集合15篇)02-21
讀傅雷家書有感集錦15篇02-19
高中讀傅雷家書有感作文大全02-16
傅雷家書有感(七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