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名著讀后感800字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史記名著讀后感8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史記名著讀后感800字1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從《史記》的光華中我們可以看到王朝的興衰,得以窺見世事發展的道理。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成“前四史”。其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敘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它的取材相當廣泛。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查獲取的材料,都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重要材料來源。特別可貴的是,司馬遷對搜集的材料做了認真的分析和選擇,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如不列一些沒有實據的三皇,以五帝作為本紀開篇,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采用闕疑的態度,或者記載各種不用的說法。其文字運用的傳神也令人欲罷不能,如劉邦聽聞韓信死后的反應,用了五個字“且喜且憐之”將劉邦復雜矛盾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由于取材廣泛,修史態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內容豐富。這里有英雄窮途的奮勇,有帝王孤獨的無奈,又復仇者絕望的空虛,也有圣人深夜的哭泣,所有人都被太史公以高貴的形式刻下名字。
了解完其內容的“雄、深、雅、健”,我們同樣可以關注太史公的寫作背景。太史公是以超我之姿完成《史記》的。創作《史記》時,他正蒙受前所未有的屈辱。“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剃毛發、嬰金鐵受辱,其次毀肌膚、斷肢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腐刑無論是從身體上還是生理上都對他是極大的摧殘。在這樣的雙重折磨下,他盡可以宣泄自己的私憤,但他最終超越了生死,超越了自我,也超越了時代,只是從歷史的亂石堆里擷取最耀眼的碎石來筑造一個民族的豐碑。
歷史的長河靜靜流淌,溫潤而莊嚴,其中熠熠閃耀的流沙萬千等著我們小心翼翼的擦拭、領會它的光芒。先讀經,后讀史,則論事不謬于圣賢;既讀史,復讀史,則觀書不徒為章句。讀史,明史,在精彩的故事中汲取智慧,認識自己和世界,同時更是在傳承中華原汁原味的文化。
史記名著讀后感800字2
最近讀了《史記》這本書,我們中國是具有悠久歷史和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的國家。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曾經涌現了大量杰出的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他們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通過自己的筆墨,為后世的人們展現了一幅幅絢麗奪目的畫面。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后,忍辱負重,以心靈和血肉之軀完成了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以后的幾千年里,這部偉大的著作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又如一座高聳的豐碑,屹立在中國文學和歷史的長河之中,后人無法超越也難以企及,這個人就是司馬遷,這部史學著作就是《史記》。《史記》是二十四史之首,它記載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約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我國傳統國學精品中,唯有《史記》是無以倫比的“百科全書”。魯迅先生曾評價《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這部巨著是對歷史發展的深刻總結。他發表了自己對人生、對社會的獨到見解,同時又對矛盾現實給予了有力批判。這樣一部既具中史學價值又具文學價值的著作的成功,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文學手段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豐滿靈性的人物形象。
《史記》開創了我國紀傳體的史學,同時也開創了我國的傳記文學。在“本紀”、“世家”和“列傳”中所寫的一系列歷史人物,不僅表現了作者對歷史的高度概括力和卓越的見識,而且通過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活動,生動地展開了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此,兩千多年來,《史記》不僅是歷史學家的學習典范,而且也是文學家學習的典范。魯迅曾評價《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在文學上最偉大的成就是它那形神兼備、躍然紙上的人物描述,開拓了我國傳記文學作品的先河。它的成功在于采用文學手段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豐滿靈性的人物形象。其所記載的人物形形色色,眾態紛呈;其所刻畫的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司馬遷描寫人物的藝術手法主要表現在這么幾個方面:一是將人物放在歷史的大舞臺上去表演,將人物置于時代和生活的環境中去描寫;二是在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的場面中寫人;三是用典型的細節來寫人,旨在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四是用個性化的語言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五、運用側面描寫來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
史記名著讀后感800字3
夜空漫漫,自古英雄如群星閃爍;《史記》篇篇,載得義士似金般輝煌。
——題記
“剛正不阿,留將正氣沖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使照塵寰”,司馬遷一部《史記》為我們訴說著古今的變遷,講述著英雄的史詩。讀罷《史記》,內心總有一個解不開的疑惑“何人可謂英雄”。
或許有人說:“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可謂英雄。”我認為秦始皇不可。原因有三:其一、秦始皇雖掃六合,但統治極其腐朽。焚書坑儒,摧殘文化;求取仙丹,耗費國力。其二、秦始皇教子不當,其子胡亥同李斯、呂不韋謀權篡位。其三、秦始皇自認功勞勝過三皇五帝,過于驕傲。
再有人說:“西楚霸王項羽可謂英雄。”項羽此人優點極多——懂得愛民,英勇無比,破釜沉舟打敗章邯。但項羽不懂得用人,未能重用亞父范增等一大批人才,雖在戰場上揚言愿與劉邦決一雌雄,最終兵敗自刎未能統一天下。假如項羽能重用范增等人,我想劉邦未必能稱帝。不懂得用人,項羽不能謂之英雄。
“漢高祖劉邦可謂之英雄?”我認為不可,漢高祖此人雖在破秦之時善于用人,但自從建漢后便開始大肆殺戮良臣,韓信、彭越、黥布三大開國功臣先后以“謀反罪”被殺,但還好有張良、曹參、蕭何三人幫助,不然早就亡國了。
文種、伍子胥、蘇秦等不知功成名就之時隱逸歸田,而偏偏去與君王同喜同憂,結果只落得自殺歸天,也不能謂之英雄。
蒙恬蒙毅兄弟二人,雖為秦始皇立下汗馬功勞,但終究被胡亥所殺,而蒙恬卻怪罪于修長城,豈不荒唐!更不能謂之英雄。
至于那戰國四公子: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孟嘗君也是各有短處,不能稱之為英雄。
我認為春秋霸主齊桓公、晉文公可以當選為英雄。因為二人都曾在外流亡過,知道百姓疾苦,又有管仲、狐偃等忠臣輔佐,故能稱霸一方。
專諸報恩刺殺王僚,雖成但身死;豫讓報智伯之恩二刺趙襄子,臨死斬空衣報仇;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荊軻刺秦王未成被殺身亡……一生舍己為國,“義”字當先,個個可謂英雄!
讀史記,嘗得古代酸甜苦辣,品得義士忠義英勇,歷史的星空因有了一個個的英雄才不會黯淡。
星光閃閃,愿英雄威名永垂千古;月亮寒寒,盼義士事跡流傳萬年。
史記名著讀后感800字4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叫《史記》的書。
《史記》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史圣”司馬遷的著作,記載了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漢武帝時期中國三千年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多方面的歷史,為“二十四史”之首。
我十分佩服司馬遷在史書著作上的創新方式,“二十四史”中大多是使用編年體。以時間順序寫歷史,而《史記》以人物傳記為主,并吸收了編年、紀事等體裁的長處,創造了歷史書籍的紀傳體的新體裁。其它史書記載的歷史都很短,就是著名的《資治通鑒》,也只是記載了從戰國至五代十國的一千多年的歷史。而《史記》卻記載了三千多年的中國歷史,是“二十四史”中記載年代最長的史書。
我更佩服司馬遷那種絕不違背真理的不屈精神。司馬遷雖然是朝廷的史官,但在《史記》中卻并不體現最高統治者漢武帝的意志,司馬遷寫《史記》秉筆直書,他的文章公正,史實可靠,不空講好話,不隱瞞壞事。在某些方面,敢于批評朝廷,這是封建統治者所不能允許的。他在《史記》中直言不諱地記載了漢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計祈求不死之藥的荒謬行為,惹惱了漢武帝。而當時正好發生了李陵兵敗投降事件,李陵攻打匈奴戰敗被俘,司馬遷替李陵說了幾句解釋的話,觸怒了漢武帝,便把他投下監獄處以宮刑。宮刑既殘酷地摧殘人體和精神,也極大地侮辱人格。司馬遷當然不愿意忍受這樣的'刑罰,悲痛欲絕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殺。可后來他想到,人總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死的輕重意義是不同的,他覺得自己如果就這樣自殺,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無價值的,他毅然選擇了宮刑。他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記》寫完,正因為還沒有完成《史記》,他才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最終完成了《史記》。
《史記》中,我最感興趣的是《秦始皇本紀》。我覺得秦始皇做出的最大貢獻是統一了中國,統一了文字、貨幣等,為中華文明的強盛打下了基礎。但他也非常殘暴,焚書坑儒、廢黜百家,修皇陵,活埋了上萬人,是個殘虐的暴君,因此秦朝才短短十五年便滅亡了。
《史記》這本書是司馬遷在巨大恥辱下寫成的著名史書。讓我明白了許多治國的道理,治國不能太殘暴,但也不能偷懶放松。我要讀更多的好書,學習更多的知識,開創一個繁榮、富強的新時代。
史記名著讀后感800字5
高三,從進入高中那一刻起,就如同一片抹不去的黑壓壓的云籠罩在我的上。如今,我離這個一直被渲染得昏天黑日的時刻只有一步之遙。如果把短短的高中三年看成一生的話,我就處在更年期了吧~~會敏感,會煩躁,會反叛,會去關心:高三,老了會是個什么樣子?今天,在虹圖書架上搜索,我的視線掃到這本《高三史記》時眼睛一亮。對我這種幾乎注定高三選文科的人來說,讀史書總是多多益善的吧。
(以上敘述皆符合今天鄙人之實際想法與經歷。)
《高三史記》,戲說高中三年史事。從化學、物理到政治、歷史;從高考、作弊到補課、翹課;從情書、留言書到直升加分書、志愿書;還有此列傳彼列傳等等林林總總共計35篇文章,再加一序一前言一后記兩自述,全書總計40篇大作。其中39篇由劉嘉俊和夜Χ兩位大俠潑墨揮毫;序則是“哄動”一時的焦點人物的韓式寒文。
(以上敘述皆符合《高三史記》目錄。)
我繞有興致地逐篇而閱,時不時地嘴角露出壞壞的一笑。笑是由于其中所言有時因太恰如其分而顯示出此二生平凡中的一點不平凡。前人即已如此,那么后生必然可畏啊!至于說到那個“壞壞”嘛,實則其中某些篇章段落正中鄙人下懷。一向就覺得那些敢言人之不言者和敢為人之不為者為有膽識之人,其中尤以韓寒為經典人物。如今看來,此類人物似乎是新概念之寵兒,自韓大師兄后繼又有劉、陶二輩(夜Χ實名陶磊),其作品似乎也有一脈相承之勢。有多少人能把對老師的“不恭不敬”搬入正史,一筆一劃一字一句落于紙;又有幾何人能把諸如作弊此等如同古代禁毀小說一般被老師三令五申禁止的行為如此堂而皇之地剖析;還有把翹課這類似乎一貫不登“大雅之堂”的內容堆字成文。言其實,不論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或者后勁生(無論老師的評判標準為何),總有那么幾次或者十幾次,多則無以記數次的“思想越軌”。看到此類拍案叫絕的文章自然不禁竊喜:同是天涯讀書人,做文何必曾相識!
(以上敘述皆符合鄙人初讀此書的第一感覺。)
這本書,我認為,可以作為學子之間的交流、老師了解我們學生的一個小窗口。輕松的文字,風趣的言語,直率的筆觸,真實的情感,讓人閱讀的時候沒有一點疲勞乏味的感覺。它或許不足以視為一值得深究的文學含量高的作品集,卻可成為讓師生彼此溝通的以座橋梁。
【史記名著讀后感800字】相關文章:
史記讀后感作文02-17
《史記》讀后感15篇03-02
史記田單讀后感八百字02-28
史記讀后感作文15篇02-17
名著《活著》讀后感02-28
《詩經》名著讀后感02-24
《故鄉》名著讀后感02-24
名著讀后感作文02-24
《史記》讀后感300字10篇02-14
史記閱讀心得讀后感800字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