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自卑與超越》讀后感通用范文4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自卑與超越》讀后感通用范文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自卑與超越》讀后感通用范文4篇1
接觸到的大多數朋友都說心理學是一門理論性非常強的學科,在翻看了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后,我才發現心理學的另外一面,它也是一門應用性學科。
《自卑與超越》一書中,阿德勒以平易輕松的筆調,描寫了自卑感的形象、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以及個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將其轉變為對優越地位的追求,以獲取光輝燦爛的成就。
阿德勒說,當一個人面對他無法應付的問題時,他表示絕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此時出現的便是自卑情結。自卑,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的情緒。
書中作者提到童年對人的影響,如果童年時期常常被父母忽略,得不到應有的愛與關心,長大后會很內向,很自卑,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父母必須做出改變,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心,并鼓勵他,增強他的自信心。
相反,過于寵愛孩子則會讓孩子依賴父母,以自我為中心,當然別說與其他人合作了,離開了父母,當他發現自己并不是所有人的中心,他便會接受不了,產生自卑心理,不愿再與別人交往,在以后的生活與工作中他們沒有合作意識,所以很難獲得很大的成就。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這就決定了每個人潛意識中都有自卑感的存在,消除自卑最好的方法,便是建立優越感,優越感來源于自卑,建立優越感便能培養自己超越自卑的能力。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在理想的情況下,我們能通過這種自卑心態的驅使改造環境、改善自己,從而獲得安全感、建立優越感,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為了擺脫自卑而選擇錯誤的方式和錯誤的目標,最后,自卑就會演變成為各種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
心理學類書籍在教會大家不斷認知自己的同時,也在不斷鼓勵大家改善自己。
自卑與超越,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角逐,是一次與自己內心的真實對話,是一個自己向自己學習的過程,更是另外一種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人生。
有關《自卑與超越》讀后感通用范文4篇2
每個人其實都會自卑,因為每個人都對自己不滿,而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的原因就是,自卑之后,你是否會努力去改變現狀提升自己的滿意度還是,為了避免受挫折的感覺拒絕嘗試任何改變。
《自卑與超越》是個體心理學先驅阿德勒的代表作。書中作者他告訴我們,理解一個人,就要從他的過去入手,而一個人的生活風格,則是與他對于過去經驗的認識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關鍵在于怎樣認識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難,超越自我。作者從每個人的童年不同的經歷和成長環境去分析個體心理的變化以及對生活的看法。
本書主要由兩部分來敘述,認識自卑和超越自卑,找到生命的最終意義。“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對優越感的追求是人的通性,作者將理論與例子結合,把自卑與超越自卑進行深度的剖析。
其實每個人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我們都會有自己的不足和弱點,與他人的優點進行比較時自然就會有自卑的情緒。但是自卑本身并沒有好壞之分,自卑給人帶來影響也是根據個人的認知來決定。對于心態樂觀的人來說,自卑會讓他認清自己的缺點,從而激勵他去克服自己的短板挖掘自己的潛能。對于消極的人來說,會在意識形態上造成打擊,讓其失去對個人和家庭的希望,不利于發展。
書中還有重要的一個觀點就是奉獻。阿德勒告訴我們:生活的意義在于奉獻,在于與他人的團隊合作之中獲得滿足。人只有融入集體之中,融入社會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義,實現自我價值。
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引導我們在人生的旅途的`道路上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樹立自信。這本書詳細分析了自卑這一情感,同時提出了與以往不同的觀念和看法。自卑與超越相互影響相互轉換,構成生活意義的理解。
有關《自卑與超越》讀后感通用范文4篇3
最近,我讀了超越自卑這本是,這是一本讓人看完后非常想反省的書。
超越自卑的第一章《生活的意義》是全書的綱領,也是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理論核心。提出了人們生活中的三大問題:職業、社會(既與他人的關系)和性(既為愛情和婚姻)。每個人都要面對這三大問題,而由此作出的反應表現出他對生活意義的最深層的感受。他分析了人們各種錯誤“生活意義”的共同尺度:缺乏從屬感和社會興趣,過度關注自我,和正確“生活意義”的共同尺度:有從屬感和社會興趣,作為團體的一份子,愿為人類幸福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這一觀點,本書編譯極為欣賞,他在代序中寫到:在一個物欲橫流、精神匱乏的年代里,阿德勒的心理學猶如浸入沙漠的一縷甘泉,讓人重新體味到人生活的意義和價值絕不僅僅是金錢、物質和泛濫的私欲,它還有更廣闊的,也更令人神往的精神園地。 阿德勒在書中認為“自卑感”在生活中時刻都有可能產生,象先天的生理缺陷、人在面對現實社會產生的不完滿、不得志、比別人差時的情緒。他認為有這種情感是很正常的,并不是病態的,關鍵是如何對待這種自卑。是利用自卑來逃避現實還是克服并超越自卑,由此而形成截然不同的生活風格。
如果敢于正視自卑,會激發人的創造性力量,成為奮發向上的巨大動力。在達到新的境界后,又會發現新的自卑,于是向新的優越目標前進。這樣,在自卑與優越的距離不斷接近而又拉開的過程中,人便不斷地完善自己,這一過程永無止境。由此,阿德勒認為,全部人類文化的動力都建立在自卑感之上。這一觀點與弗洛依德認為性本能是人類進步的動力是相左的。
阿德勒還提出了“生活風格”這一重要概念,它是指一個人的生活目標,對自己和世界的看法以及他實現生活目標的方式。人在他的思維、情感、行動中處處體現著他獨特的生活風格。“生活風格”是阿德勒治療心理疾病患者的一把利器,他通過對病者生活風格的分析,(主要有三種途徑),幫助病者找出產生這種錯誤生活風格的根源,讓他去正視、了解它,并讓病者作出新的生活選擇,形成正確的生活風格。
本書另一大優點是語言平實易懂,例子豐富生動,筆觸細膩,分析精辟,在愉快的閱讀中感悟生活道理,完善自我人格。
有關《自卑與超越》讀后感通用范文4篇4
最初知道《自卑與超越》這本書是因為一篇公眾號文章,文章作者在文中推薦大家去看。當時我看到這個書名,特別好奇,對于一個深知自己有自卑情結的人需要如何超越呢?于是,我翻開了這厚厚的200多頁。
整體看下來,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本書的內容不復雜,但是思想還是到了一定的高度,認真讀下來,心胸會變得豁然開朗起來,不會再糾結于一點不放。這于我的確是有幫助的。
但要說超越,我也說不上來。因為整本書并沒有什么體系可言,它包含了很多方面,比較松散。我在讀每一個方面的時候會將書中的理論往自己或身邊的人身上套,似乎如書中所說,似乎又不完全是這樣。
比如說童年記憶,我想來想去也想不到很多有分析意義的童年記憶。或許有部分人童年記憶深刻,很有參考意義,可是對于記憶沒那么深刻的人又該如何解析呢?
書中還列舉了很多被慣壞的孩子的例子,我也想到了親戚家不愿讀書不愿出門的孩子。父母的嬌慣和放縱,學校老師的忽視,使得孩子的社會興趣和合作精神極度缺乏,從而變得不那么正常。當然,一個人的人格形成,并不僅僅只有這些,阿德勒還列舉了青春期的影響,社會環境的影響等。
由于年代久遠,阿德勒的一些思想與現代的思想必定存在差異,但是把這本書當成現代某些雞湯文的集錦是萬萬不可取的。就拿他提出的男女在婚姻中需合作,互助互愛的觀點來說,這在現代也是不過時的。
其實總體看來,阿德勒是想把自卑當作一個核心,然后用設法去補償,但書中提到自卑的地方并不多,對一些個體的分析也不是那么嚴謹。不過整本書的思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很多觀點都具有啟發性,方法論也總是積極向上的,應當算得上是一本好書。
【有關《自卑與超越》讀后感通用范文4篇】相關文章:
從自卑中超越自我勵志教育06-28
自信與自卑作文(通用9篇)03-07
自卑與自信高考作文03-17
自信與自卑作文(9篇)02-22
自信與自卑作文9篇02-22
《個人勵志與自我超越的心靈指南》讀后感06-25
自信與自卑作文精選9篇03-07
自信與自卑作文合集9篇03-07
自信與自卑作文(精選9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