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讀后感(精選20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傲慢與偏見》后感(精選2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篇1
《傲慢與偏見》是奧斯汀的作品,當我還是17歲時我就大概了解了它,而僅僅限于了解,這就是說我只明白它是描述感情的。想想看,此刻我20歲了,直到昨日我才把這部作品看完,可是我也難以斷定我從此就讀懂了它,和它交上了朋友。這樣說來,我仰慕它確實有這么長的時間了。
好比一個景點,入口處能引人入勝的話,那確實能給游客帶來無限的遐想和憧憬。“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這樣的單身漢,每逢新搬到一個地方,四鄰八舍雖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見解如何,可是,既然這樣的一條真理早已在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所以人們總是把他看作自我某一個女兒理所應得的一筆財產。”就這樣開了個頭,一個有著五個單身女兒的家族是如何將女兒們嫁出去的故事就接連著展開了。諷刺而幽默的筆觸,營造了整篇的簡便氛圍,我想挺適合在這個鳥叫蟬鳴的暑假里來消遣時光,更何況再過幾天就是七夕了呢!
就感情主題來說,女主人公伊麗莎小姐和男主人公達西先生的結合是比較富有故事性的,“首因效應”(人們交往時往往第一印象會給人帶來先入為主的效果)使伊麗莎小姐認為達西先生是個自高自大、傲慢無禮的家伙,而這個評價就當時舞會上達西先生的表現來說,也并沒有冤枉他。“她還能夠,但還沒有漂亮到打動我的心,眼前我可沒有興趣去抬舉那些受到別人冷眼看待的小姐。”換做是任何一個單身小姐,聽到一個陌生男人這樣含沙射影般地評價,都會生厭,何況伊麗莎小姐是個有著明亮眼睛的聰明善良而聰明的女人。自此,“傲慢”便成為達西先生的代名詞,當然,至少在伊麗莎小姐前期的心中是這樣認為的。而這個標簽是否就是合情合理的呢當然,隨著故事的發展,“偏見”也越發冒頭了,當伊麗莎小姐拜訪了達西先生的莊園起,她就意識到自我對達西先生確實缺乏公正了。能夠說,是“偏見”的消解促成了他們的幸福。伊麗莎小姐存在偏見,而達西先生又何嘗沒有偏見呢他看不慣她父母親的行為舉止,也看不上她家的地位和財勢,尤其是她家還有幾個窮親戚,而除了她和她姐姐吉英外,她的三個妹妹他都有或多或少的不滿意。于是,他就越發傲慢了,更做出了妨礙她姐姐吉英和彬格萊先生的感情的事情。
就社會性來說,小說的諷刺之劍透過幾對眷侶的終成擊中了社會的某些風尚和流弊,而這也正增加了小說的社會意義,不至于與我先前所說的“純情小說”同流。雖說伊麗莎小姐和達西先生的感情婚姻是以美滿幸福結束,但他們在交往過程中的傲慢和偏見的構成正反應出社會的一些問題。當班納特太太一心一意只為財產地位著想而不顧女兒們的真正幸福時的丑態,在讓人捧腹之余,又生發出許多心酸。當婚姻成為攀附權貴的階梯時,感情的影子在哪里柯斯牧師和盧卡斯小姐的婚姻,想想就不可思議,他們兩個都是“聰明人”,在婚姻的路上研究得“面面俱到”,結果就干成了如此蠢事。如果說他們倆是有思想有見地的成年人,那韋翰先生和莉迪雅小姐的婚姻簡直就是一場騙局、一場尋歡作樂的游戲。
小說在人物塑造方面采取的是單性描述,并不是多重矛盾性格的復雜描述,“一就永遠是一”。吉英小姐單純善良,一個賢良淑德形象,永遠不會認為想到某人某事的陰暗面;伊麗莎白聰明活潑又獨立,一個智慧女人形象,永遠有自我的想法和原則;曼麗雖說描述不多,但其學術才女的形象躍然紙上,一切都是從書上得來的東西來解釋生活;吉蒂和莉迪雅小姐是未成年,自有一種幼稚的瘋狂女生特質。這五個女兒的形象如此,而其他人也是描述得極為成功的,雖然免不了有種單調的感覺,甚至于就整個故事情節來說,也比較直接,沒有九曲回腸的曲折美,但這也或許就是奧斯汀本小說的特色吧。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篇2
鏡子說:“憑理智來領會是個悲劇,憑感情來領會是個悲劇。——題記
鏡子有一泓清凈的甘露,鏡子真實的看透著每一個人。鏡子不會說謊。他會聚集陽光的力量,憤怒地:“燃灼”著欺騙者的心靈,卻不惜用盡所有的甘露。而當鏡子“空”了的時候,就真得什么也沒有了。如同是湖泊的干涸,鏡子,慢慢地,消失在了,人們的,眼簾之中……
傲慢,偏見,這兩個毋庸質疑的貶義詞,讓簡。奧斯丁的作品成為精致的象征一時之間聞名遐邇,從而傲慢與偏見也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偉大著作。
簡。奧斯丁生于一七七五年,卒于一八一七年。其間英國小說正處于青黃不接的是時期。當小說大師先世之后,就接踵而起以范妮。伯尼為代表的感傷派小說和哥特式傳奇小說。雖然風靡,但終究因蒼白無力而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此后奧斯丁發表了《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勸導》等六部小說。以其理性的光芒照出了傷感、歌特小說的矯揉造作,從而現實主義小說的高潮開始啟蒙。《傲慢與偏見》以男女青年的戀愛婚姻為題材。然而所不同的是,它以男女主角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述了四起姻緣,通過對照與描寫,提出了道德行和行為規范的問題。
當我讀完這部著作的時候,我為伊麗莎白和達西最終美滿的結為伉儷而感到欣慰和滿足。是的,是因為他們有傲慢,有偏見,才會有這一切的波折。伊麗莎白是個熱情、活潑、卻又不乏純真的鄉村少女形象。他不懂得勾心斗角,不懂得如何區分真實或是虛假,因而偏見在她心中產生。達西是一位上流社會的貴族,如此鋒芒畢露的顯赫地位,怎會使他不在心中擰成一份傲氣?是的,他傲慢正因為如此,才讓人們忽略了他身材魁偉,眉清目秀,舉止高雅,一表人才的形象,任憑他財產再多,人們也只會認為他自高自大,目中無人,不好逢迎一樣。伊麗莎白也只因為對達西的偏見,而使她清新了威克姆對達西人品的貶低之言。
可欣的是,達西與伊麗莎白的矛盾最終融解了。然而,設想,如果達西沒有向伊麗莎白示愛意,或是在遭到拒絕和人格的侮辱后沒有澄清,并放棄了對真愛的追求,那結果又會是怎樣?會是一個悲劇,也許簡與賓利執著的感情也會毀于一旦,莉迪婭的輕狂舉動會使貝爾特家庭蒙上羞恥的陰影,名聲敗壞。然而這一切都沒有呈現。因為達西用他理性的眼光看到了伊利沙白的純真,他原諒了她。因為愛她,所以他會不顧祖母凱瑟琳的阻止,毅然選擇了她。
這樣起伏跌蕩的愛情,僅有真摯愛情的滋潤,他們是因為有了“愛”才走到一起,簡與賓利,達西與伊麗莎白。他們的愛是純粹的,而夏洛特與柯林斯的愛情則完完全全建立在金錢上。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愛情觀從那時起延續到至今,滲進了人類進步的歷史之中。
我是個主張有真愛的人,因為人的一生如果是為錢而活著,那么試問,活著的意義是什么,難道只是為了擁有無憂的生活保障?當一個人成為了最富有了人,而卻得不到精神上的富有,此時,當你離去的時候,余有你空空一人,拂得兩袖清風卻不到生命的真諦。生命是無比可貴的,緊緊地栓緊它,不能松手。我不曾了解愛情,當我知道它得來不易,它像是坐在海綿里的玻璃花瓶,也許一個側身,就碎了,也許它永遠被海綿圍繞,安靜的置放在那兒。誰都不知道我的會怎樣,但至少,人的精神寄托是無盡與可貴的,愛情是無法用金錢來估價的。我羨慕爸媽永遠幸福與甜蜜的愛情,盡管時間會沖淡一切,可在他們的平淡中,始終孕育著一股強大的美,向我沖擊,向生命進發。
鏡子不是透明的,但鏡子會反射無限的能量。鏡子不會說謊,當它枯竭的時候,它的心就真正空空如也。那,才是一個真正的悲劇。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篇3
《傲慢與偏見》是我第一次以讀小說的感覺讀完的一部外國名著。這一點得感謝翻譯者孫致禮準確、流暢的譯文。也許有時候我們之所以讀不懂或是覺得讀外國小說時感覺枯燥、語言缺乏表現力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翻譯者缺乏足夠的能力來遵循原文作者的本意,從而使讀者不能與作者很好的交流。所以為了使讀者能夠完全置身于作者的所思所感中,更好的領略外國的文化,理解不同國度文學的魅力,要求我們的翻譯工作者能像撫養自己的孩子那樣,一絲不茍的對待自己的工作(特別是在現今這個文學作品走向市場化商業化的社會)。這樣我們的讀者就幸運多了!
《傲慢與偏見》的作者簡奧斯汀(1775——1817),是世界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女作家。在她短暫的一生中留給后人六部巨作(《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艾斯菲爾德莊園》、《愛瑪》、《諾桑覺寺》《勸導》)。她用現實主義的眼光,在著作中解讀人生。用理性的光芒照出了傷感、哥特小說的矯揉造作,為英國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現實主義小說高潮的到來掃清了道路。
小說《傲慢與偏見》以男女愛情為線索,作者以獨特的眼光解讀愛情、人性。其中的道理可以作為我們現代的人生參考。
1) 只貪圖美貌和情欲的愛情是不會長久的。小說中浪蕩的莉迪亞(長的一般、沒有錢、地位、缺乏修養),不知羞恥地同威克姆(可惡、貪財、賭博、詆毀他人)私奔。若沒有達西的救助,她和威克姆的名譽何以存在。勉強結婚注定威科姆婚后尋花問柳,莉迪亞也只得忍氣吞聲向姐姐訴苦。
2) 夏洛特:(她并不大看重男人和婚姻生活,但嫁人卻是她的一貫目標:對于受過教育卻沒有多少財產的青年女子來說,嫁人是唯一的一條體面出路;盡管出嫁并不一定叫人幸福但總歸是女人最適宜的保險箱)她因為沒有錢財,長得不算漂亮,27歲沒有結婚,這時終于有一個還算有錢、可以供養自己的柯林斯到來了。即使他有多么令人討厭,她也向他示好,即使那個人是自己最摯愛的朋友剛拒絕不久的對象,她也毅然決然地嫁給了他——虛偽、趨炎附勢的柯林斯,雖然她知道這一切并不會給她真正的快樂。但是她知道自己已經嫁人了,這就足夠了。這在我們的現代社會也可以普遍現象中的典型例子了。
3) 建立在愛情基礎上的婚姻才是最幸福可靠的,這也是簡奧斯汀自己一生堅持的準則,也許它就是奧斯汀終生未嫁的緣由。小說中簡與賓利、伊麗莎白和達西的婚姻最讓人看好。倆人的家庭背景有時難以啟齒:有一個虛榮、缺乏教養、從來不關心女兒需要的碎嘴母親,一些沒有地位的親戚,還有三個不出眾的妹妹(莉迪亞的私奔事件)。然而簡憑著美麗的外表,善良謙和的品行牢牢鎖住了同樣優秀又有錢的賓利的心;富有個性主見的伊麗莎白從對達西的偏見到真正了解內心優秀、鐘愛著自己的終身伴侶達西。當然擁有美麗的容貌給了她們嫁入豪門的優先權,但是設想一個缺乏教養、放蕩不羈的女子,也許她們的行為會不知不覺貶低了自己的容貌。所以擁有美麗漂亮的臉蛋不能代表你就可以攀到高枝,提高內心的品行可以讓你更走捷徑。
作家以幽默詼諧的筆法,在婚姻糾葛的線索指引下,同時給我們描述了當時英國社會的習俗、人與人的關系、和各式各樣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貝內特太太的虛榮、柯林斯極盡的阿諛奉承、凱瑟琳太太的盛氣凌人。)
另外小說中一些對話以及內心剖白可以讓人回味無窮。如:你不了解我有什么是在的有點——不過人在談戀愛的時候,說也不去考慮那個問題。 還有:你是我明白過來,我既然認定有位姑娘值得我去博得歡心,那就絕不會自命不凡的去取悅她。等等......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篇4
《傲慢與偏見》是奧斯丁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8世紀末到9世紀初處于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這部社會風情畫式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
傲慢和偏見,就屬于人類弱點中最常見的兩種。而人性又太容易被扭曲、被異化,一不小心,或一旦陷入盲目,失去公正和理智,被感情所操縱,就會出毛病。人的缺陷太多,首先是心靈上的陷阱。要想在一生中成一番事業,無論是知識、教養、還是愛情、事業,都需要同自己心靈的種種淺浮的陷阱或陰影做斗爭,經過各種誤解和長時間的反復的認識過程,慢慢由心靈克服各自弱點和毛病,而走向開放、灑脫、自由的必然結果。擾擾塵世,做人不易;茫茫人海,佳偶難見。然而沒有愛情不要勉強人結婚,只要人品正直,追求美德,不放松向喜之心,不茍且、貪圖一時之利欲,追求兩心之和諧、相應,運用彼此的智慧,克服心靈上的缺點,終得如愿以償。出身、財產、地位、教養、一旦沾上上流的邊,就容易染上傲慢的毛病,對貧窮、低下、粗俗的人瞧不上眼;而地位低、財產少的人,出于人類的一種自尊心,則以偏見對抗驕傲的優越者,這自然是另一種被扭曲的傲慢。就書中的人物而言,婚姻并非意味著男女間無法控制的熱情而是雙方與社會間的契約產物。小說人物全然融入其社會現實,依循社會規則,譜出故事情節。
伊麗莎白聰敏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問題。就當時一個待字閨中的小姐來講,這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由于這種品質,才使她在愛情問題上有獨立的主見,并導致她與達西組成美滿的家庭。由此可得,在這個世界上,傲慢與偏見根本就不是愛的對手,傲慢與偏見在遇到愛之后不會讓愛消失,相反,它們只會雙雙變成愛的俘虜。
愛,竟能使兩個人到如此地步。一次邂逅,一次目光的交融,就是永遠的合二為一,就是與上帝的契約,縱使風暴雷電,也無法分解這種心靈的黏結。愛的力量實在是太高深莫測了,在愛面前不僅傲慢低下了他高貴的頭顱,就連偏見也不得不甘拜下風。奧斯丁的小說盡管題材比較狹窄,故事相當平淡,但是她善于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不論是伊麗莎白、達西那種作者認為值得肯定的人物,還是凱瑟琳、莉迪亞這類遭到諷刺挖苦的對象,都寫得真實動人。同時,奧斯丁的語言是經過錘煉的,她在對話藝術上講究幽默、諷刺,常以風趣詼諧的語言來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這種藝術創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
女性的社會角色是很明顯的,即便是有錢的太太、小姐們,充當的角色也只是家庭主婦而已。社會中男尊女卑的現象十分嚴重。如貝內特家中有幾位小姐,可是沒有男嗣,因而,貝內特家的財產不得不由班納特先生的侄子繼承。這樣致使貝家小姐的嫁妝只有從其母親當年的嫁妝中分得,嫁妝的卑微常常使的年輕的'小姐們不得不選擇一條像夏洛特那樣的路,通過婚姻來為自己將來的溫飽作打算,自然會將婚姻視為金錢至上的買賣。
這是部浪漫又現實的愛情。愛情沒有浪漫就失去其美好的色彩了。但是小說中種種關于門當戶對,以及財富對婚姻的考量卻充斥其中。在追求愛情的路上,一定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因為金錢、名利或其他原因而草草決定,要堅持尋找真愛。如果對方的某些缺點是自己所不能容忍的、而且也是自己所無法改變的話,就應該果斷選擇放棄;當然也應該要珍視彼此,不要由于別人的一些話就改變自己的決定,幸福要自己去經營。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篇5
《傲慢與偏見》是奧斯汀的作品,當我還是17歲時我就大概了解了它,而僅僅限于了解,這就是說我只知道它是描寫愛情的。想想看,現在我20歲了,直到昨天我才把這部作品看完,不過我也難以斷定我從此就讀懂了它,和它交上了朋友。這樣說來,我仰慕它確實有這么長的時間了。
好比一個景點,入口處能引人入勝的話,那確實能給游客帶來無限的遐想和憧憬。“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這樣的單身漢,每逢新搬到一個地方,四鄰八舍雖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見解如何,可是,既然這樣的一條真理早已在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們總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個女兒理所應得的一筆財產。”就這樣開了個頭,一個有著五個單身女兒的家族是如何將女兒們嫁出去的故事就接連著展開了。諷刺而幽默的筆觸,營造了整篇的輕松氛圍,我想挺適合在這個鳥叫蟬鳴的暑假里來消遣時光,更何況再過幾天就是七夕了呢!
就愛情主題來說,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和男主人公達西先生的結合是比較富有故事性的,“首因效應”(人們交往時往往第一印象會給人帶來先入為主的效果)使伊麗莎白認為達西先生是個自高自大、傲慢無禮的家伙,而這個評價就當時舞會上達西先生的表現來說,也并沒有冤枉他。“她還可以,但還沒有漂亮到打動我的心,眼前我可沒有興趣去抬舉那些受到別人冷眼看待的小姐。”換做是任何一個單身小姐,聽到一個陌生男人這樣含沙射影般地評價,都會生厭,何況伊麗莎白是個有著明亮眼睛的聰明善良而聰明的女人。自此,“傲慢”便成為達西先生的代名詞,當然,至少在伊麗莎白前期的心中是這樣認為的。而這個標簽是否就是合情合理的呢?當然,隨著故事的發展,“偏見”也越發冒頭了,當伊麗莎白拜訪了達西先生的莊園起,她就意識到自己對達西先生確實缺乏公正了。可以說,是“偏見”的消解促成了他們的幸福。伊麗莎白存在偏見,而達西先生又何嘗沒有偏見呢?他看不慣她父母親的行為舉止,也看不上她家的地位和財勢,尤其是她家還有幾個窮親戚,而除了她和她姐姐吉英外,她的三個妹妹他都有或多或少的不滿意。于是,他就越發傲慢了,更做出了妨礙她姐姐吉英和彬格萊先生的愛情的事情。
就社會性來說,小說的諷刺之劍透過幾對眷侶的終成擊中了社會的某些風尚和流弊,而這也正增加了小說的社會意義,不至于與我先前所說的“純情小說”同流。雖說伊麗莎白和達西先生的愛情婚姻是以美滿幸福結束,但他們在交往過程中的傲慢和偏見的形成正反應出社會的一些問題。當班納特太太一心一意只為財產地位著想而不顧女兒們的真正幸福時的丑態,在讓人捧腹之余,又生發出許多心酸。當婚姻成為攀附權貴的階梯時,愛情的影子在哪里?柯斯牧師和盧卡斯小姐的婚姻,想想就不可思議,他們兩個都是“聰明人”,在婚姻的路上考慮得“面面俱到”,結果就干成了如此蠢事。如果說他們倆是有思想有見地的成年人,那韋翰先生和莉迪雅小姐的婚姻簡直就是一場騙局、一場尋歡作樂的游戲。
小說在人物塑造方面采取的是單性描寫,并不是多重矛盾性格的復雜描寫,“一就永遠是一”。吉英小姐單純善良,一個賢良淑德形象,永遠不會認為想到某人某事的陰暗面;伊麗莎白聰明活潑又獨立,一個智慧女人形象,永遠有自己的想法和原則;曼麗雖說描寫不多,但其學術才女的形象躍然紙上,一切都是從書上得來的東西來解釋生活;吉蒂和莉迪雅小姐是未成年,自有一種幼稚的瘋狂女生特質。這五個女兒的形象如此,而其他人也是描寫得極為成功的,雖然免不了有種單調的感覺,甚至于就整個故事情節來說,也比較直接,沒有九曲回腸的曲折美,但這也或許就是奧斯汀本小說的特色吧。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篇6
莎士比亞大師的作品我們暫且不提。而威爾遜的話絕非此言甚以,簡奧斯丁作為英國這一百年間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所著的六部小說經過一百七十多年的輪回卻依舊被人們津津樂道,收到一代代讀者的贊譽,部部可謂上乘之作。
其中我們最熟悉,最膾炙人口的便是奧斯丁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它的語言生動活潑,內容深刻感人,實屬文學寶庫中不可多得的經典。這部奧斯丁的成名作通過對四樁不婚姻的生動描寫來反映生活中的婚姻什么最為重要:是金錢,利益,感恩,性欲還是愛情?在故事中中,簡奧斯丁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詞句,一章章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使讀者猶如身臨其境般,便越使之產生強烈的往下讀的欲望,在讀書過程中,又從中明白一個個的道理。
我明確知道像《傲慢與偏見》本身的這樣以男女之間的愛情糾葛為主題的故事是不適合如我這般年級的孩子來讀的,但我認為婚姻愛情本身是很純凈高貴的東西,只要不是為了什么不好目的而加入,并沒有什么少兒不宜。而且我認為《傲慢與偏見》此書中講的不單單是對愛情的歌頌,相反的它鄙夷了那些為了金錢,欲望而盲目踏入婚姻的人,對他們悲慘的婚姻生活作了描寫。而在此之中,我認為作者想要講述的不僅僅有愛情與婚姻的對錯,而是對每個人的處事的評價,對每個人在做一件事時的目的想法的批判。當你做一件事時,你所想到的是金錢還是這事本身的含義?我想,作者是想要在書中表達了她對這些待人接物的目的的想法。
在整個故事中,就人物本身來講,我最欣賞的人物是伊利莎白貝內特——也就是本書的女主角。她是這種不畏強權的,她勇于表達自己的看法,是新世紀女性的代表。我認為她也許代表了作者心中完美女性的代表,正義感頗強,她鄙視那些自以為有錢有勢就傲慢自大的人。正是因為這樣鄙視權貴,不畏強權的精神,才導致了她對達西很長一段時間的偏見。但是,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莉齊的處事方式與性格特點——從她一開始討厭達西,拒絕他的求婚到最后接受達西,我們從中明白婚姻中愛情是必不可少的,而從這一點,我們又可以延伸出在生活中待人接物,做人處事我們都務必不能只看到利益與金錢,我們更多的要尊求感情上的東西。
當然一部成功的小說中不僅要有完美的人事,必不可缺的也是令人生厭的人物。在《傲慢與偏見》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例如對貴族畢恭畢敬卻又自命不凡的柯林斯先生,年級小卻到處賣弄風姿的三女兒莉迪亞。但是在此之中,我認為最討厭也是我們生活中可以最常見到的人是一表人才,卻為金錢,利益和性欲所淪陷的威克姆。他雖然相貌不凡,擁有一副迷人的臉蛋,一張甜言蜜語的口,卻在面對金錢時不擇手段,多次誘拐有錢的小姐兒私奔。而且,眾所周知,他與達西有一段黑暗的歷史。當某人沒有達到他的欲望時,他多次在公眾面前詆毀達西名譽。最后,他和這女人人莉迪亞結婚了,得到了很多的錢。可是,當他奔金小姐而去的時候,得到的錢不多,但并不說明他不貪心,而是見錢就吞。我們現實生活中難道沒有這樣的人嗎?還是隨處可見?我知道雖然并沒有見到比這更無恥得多的人,但是為錢與性欲迷失道德的人卻大有人在。如果你也為如此,來看看威克姆的下場吧,他因為錢而結婚的女人,而莉迪亞卻因為性欲結婚的他,他們的婚姻,他們的生活在婚后不久便“情淡愛馳”,男的去城里去尋歡作樂,女的躲到姐姐家尋求慰藉。
故事里人物性格各有不同,而四樁婚姻的性質也各有不同。但是我們很明顯的看到一個結局:因為金錢結婚的夏洛特與柯林斯的婚姻還有因為欲望結婚的莉迪亞的婚姻是失敗的,雙方都無法從對方身上得到幸福。而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簡與伊利莎白的婚姻卻是美滿幸福的。從此之中,我們得到的可能比故事里敘述的更多——我們知道的不僅僅是在婚姻愛情上,而是在生活中的每處,我們都只有用真心,用愛對待才有可能收獲幸福,得到一個美滿的人生。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篇7
曾經不止一遍的讀過《傲慢與偏見》,但這次看完電影《成為簡。奧斯丁》之后重讀這篇小說,我又有了新的感悟。記得第一次讀《傲慢與偏見》的時候,乍一看,它講的是伊麗莎白。班納特與達西的愛情,但尋遍全書,確絲毫不見熱情澎湃的只言詞組。《簡愛》的作者夏綠蒂。勃朗特曾說過奧斯丁不知激情為何物。的確,奧斯丁的作品沒有生離死別,沒有浪漫熱烈、生死相隨,但是,往往偉大來源于平凡。如果奧斯丁的這本小說只是一個平凡的故事來供大家消遣的話,它就不會有如此的生命力。她的故事平凡,卻能打動人,她的作品所反應的社會現實確是如此一針見血,她講的是婚姻,卻與愛情無關。
奧斯丁的作品并不多,但是我都非常喜歡,尤其是這本《傲慢與偏見》,百讀不厭,也許是因為在這本書里奧斯丁融入了她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情感,所以才更加令人動容吧。在奧斯丁生活的十八世紀末的英國,人們的思想中充斥著名利,地位,虛榮,在當時的英國社會,為了愛情而結婚是一個愚蠢的游戲。金錢決定了整個等級分明世界的運轉。當時的婚姻締結的充要條件是男方有可觀的家產,女方有豐厚的嫁妝。于是他們的結合便是幸福,便會為世人所承認接受,女人的思想和美德是一方面,人們更看重的是門當戶對。在本書中伊麗莎白一直是以一個正面人物來寫的,她理智、活潑、愛打趣,善于對人冷眼旁觀并直看穿其心思。書中常有她發表的見解和看法,作者通過她來表達自己的意圖和觀點,但表面上看來她是愛情的忠實追隨者,直到最終獲得真愛。但其實在那樣的社會背景下,奧斯丁也未能免俗,在她筆下的兩段美滿的姻緣——達西和伊麗莎白、賓利和簡,都少不了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男方都收入不菲,雖然伊麗莎白和簡的父親并不算富有,但至少伊麗莎白和達西先生的差距并不算太大。同時,伊麗莎白之所以對達西改變態度的轉折點是在她看見了達西碩大的莊園之后,彭伯里女主人的稱號無可避免的是一種誘惑。但是我想,奧斯丁把財產作為一個婚姻美滿的條件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她自己的真實經歷。再看過《成為簡奧斯丁》之后,我深深的感受到,《傲慢與偏見》就是為紀念自己愛情所創造出來的,只是與小說不同的是奧斯丁遇見湯姆·勒弗羅伊時,他只是一個實習律師,他長相英俊、聰明過人但也十分拮據。就像《傲慢與偏見》中描寫的一樣,兩個人從互相偏見到相愛,但是因為財富和名望他們的愛情并不被家人所接受,為了勒弗洛伊聲譽,簡奧斯丁最終放棄了和勒弗洛伊私奔。多年之后,勒弗洛伊成為了愛爾蘭的首席法官,并給他長女起名為簡。而奧斯丁一生未婚。也許正是現實生活中的遭遇才使得奧斯丁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出了達西跟伊麗莎白的愛情故事,來彌補自己的遺憾。
在書中,女性地位低下是顯而易見的,即使有錢人家的太太,小姐,充當的也只是家庭主婦的角色。因為班奈特家里沒有男嗣,因而,班納特家的財產不得不由班納特先生的侄子繼承。這樣致使6位班家小姐的嫁妝只有從其母親當年的嫁妝中分得,嫁妝的卑微常常使的年輕的小姐們不得不選擇一條像夏綠蒂那樣的路,通過婚姻來為自己將來的溫飽作打算,自然會將婚姻視為金錢至上的買賣。沒有經濟能力的女性在當時的金錢社會中得以舒適生存的唯一辦法是,出生前就挑個名門旺族,但這僅憑機緣,更多不幸出生于普通家庭的,便只能向生活屈服。可悲的是,她們從不發現這是社會的弊端,而一直認為是自己出身貧寒。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利,就像是花瓶,等著有一天被一位出手闊綽的人買走,僅憑運氣,與愛情無關。
《傲慢與偏見》通篇是伊麗莎白幽默的俏皮話,可是這種強顏歡笑下,隱藏的卻是那一時代人們無盡的苦惱、不滿、遺恨。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篇8
我很久以前就有機會看《傲慢與偏見》,但說句心里話,當時我并不認為這本書有多好,甚至只看了個開頭就放到了一邊,心想:語言如此貧乏,故事又無激動人心之處,怎么會成為世界名著呢?
這次我是在偶然間弄到這本書,由于書的主人極力推薦,我滿腹狐疑,才決定看完之后再對此書下一個自己的定論,這種想法推動下,我花了一些睡覺時間將它看完,于是對它的看法大為改觀(當然,假如一點好感都沒有,那我也就沒那種耐心用睡覺時間來看它了)。
不過,我這里所謂的改觀,并非指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地改變了原先的看法。我所謂的改觀,是指現在才發現它并非毫無優點。
先說說我發現的優點吧。從風格上看,它有與眾不同之處,這是毫無疑問的,大多數書都是從男性的角度看世界,即使是《簡??愛》和《呼嘯山莊》,也基本上從男性的角度來寫,而《傲慢與偏見》則明顯地充滿了女性思想色彩,包括世界觀及生活方式。這一點在寫作內容上得到最好體現:假如是男作家,寫出的作品大多具有驚險色彩(只是強弱一些的問題),而本書中,最激動人心的一段也不過是威克姆與伊麗莎白之妹私奔(而且結局并不悲慘),作者能想到的最惡劣的行徑,也只是一些人與人之間的簡單欺騙;貫穿全文的一件事就是母親如何嫁女兒。這一系列的事實,都表現了這本書的女性化,而這類書在那個時代當然極少,所以我認為這是本書極大的成功之處。
一部好的小說應當可以反映一個時代的風貌,就這一點而言,此書也表現得相當成功。讀了這本書,頭腦中不難形成當時歐洲女性社會的狀況――所有女子都以嫁出去作為一種榮譽,而不管嫁給誰,婚娶成了婦女唯一的人生目標,真正的感情既少見,又難以被理解,作者深刻揭露與批判的正是這些。
談到缺點,我想與其他書作比較:就運用語言的能力而言,它不及《基督山伯爵》;就故事的曲折豐富性而言,它不及《亂世佳人》;就表現社會現實的高度而言,它不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人物心理描寫而言,它不及《呼嘯山莊》。雖然這些缺陷很大程度上是由它要描寫的社會現實決定的,但一本名著出現這么多的漏洞,畢竟是太過分了。
讀完這本書,我極想將它與《亂世佳人》進行完全深入的對比。這兩本書在故事內容,情節發展上太相似了,就連人物選取也如出一轍:達西對應瑞德,伊麗莎白對應斯佳麗,賓利對應維希禮,簡對應媚蘭。前兩者間關系都由感情封凍到暖化,再到熱烈;后兩者的感情則始終如一。唯一不同之處是,前者以和平為背景,后者以戰爭為背景。所以我將《傲慢與偏見》稱為和平版《亂世佳人》,試想,讓賓利處在亂世,他必然會與維希禮一樣落魄。相反,維希禮在開始時也是十分體面的紳士。
但在感情的激烈斗爭與轉化上,《傲慢與偏見》完全無法與《亂世佳人》對比,《亂世佳人》以戰爭為背景,那么感情沖突自然容易表現,尤其是戰爭的宏大場面(例如亞特蘭大潰退,北軍圍城),這一幕幕都是如此激動人心,以至于讀者難以釋卷。這些對《傲慢與偏見》來說是無法達到的藝術效果。對整場戰爭及戰后的社會問題,《亂世佳人》也都表現得很成功,于是這本書的境界也就由兒女私情升華為對國家、對社會的深刻思索,這些也是《傲慢與偏見》的匱乏的東西。
從整本書的藝術性來看,《傲慢與偏見》的確不及《亂世佳人》。但這在深刻思索后的確不難發現,也不難理解。奧斯丁作為女作家,并無太多人贊同(當時社會意識就認為女子無法寫小說),這當然造成了女作家在許多寫作才能上不及男作家(例如世界觀及知識的豐富性)。盡管我可以原諒這些不足,但相對于同樣的女作家夏洛蒂與艾米莉,奧斯丁也顯然有這些方面不足。所以至今我還堅信,《傲慢與偏見》的確有許多過人之處,但毛姆將它列為世界十大著名小說之一就未免言過其實了。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篇9
傲慢與偏見,很久以前就聽同學說過這本書,但是,一直沒有機會去接觸,最近圖書館新近書籍,恰巧被我撞見,不經意間看到英國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一部早已熟識名字的書,我毫不猶豫地拿起來,用極快的速度翻了開頭幾頁。本書以班納特太太與班納特先生討論著是否主動拜訪巴結有錢有地位的新鄰居賓利先生開頭,生動形象的人物性格描寫,深刻貼切的心理描寫,深深吸引了我。
達西先生,一個富裕家庭、身材魁梧、眉清目秀、舉止高雅的被人們愛慕的目光包圍著的理想型白馬王子,由于在晚會上不善于交際,很少說話,而被人們認為是一個傲慢、惹人厭的家伙。在晚會上,伊麗莎白曾因沒有舞伴站在達西的旁邊,而達西卻沒有主動邀請她去跳舞,讓她覺得他是一個傲慢的家伙,所以,對他開始心存偏見,在后來認識了滿口謊言的韋翰先生之后,由于韋翰歪曲事實的誣蔑,讓伊麗莎白對達西更是偏見到極點。但是,漸漸地,伊麗莎白開始了解到達西的為人,開始轉變其對達西先生的看法,直到最后愛上了達西,與達西結婚。
這個結局,很像小時候看到的那些童話故事里的王子與公主幸福快樂生活在一起的結局。我很喜歡浪漫,這是屬于浪漫主義的小說,同時,故事也夾雜了許多現實問題。俗話說,不可以貌取人,可是,班納特先生與他的太太結婚只是為班納特太太長得漂亮,而忽略了班納特太太心胸狹隘,見識短淺,目光如豆的缺點。韋翰與麗迪雅結婚只是為了得到達西替他償還債務的錢。達西一開始對好友賓利心上人簡的家庭條件與家庭關系的芥蒂。夏綠蒂為了擁有班納特的財產嫁給柯林斯,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引人深思。
不過,讀完《傲慢與偏見》,感觸最深的是,達西和伊麗莎白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達西對伊麗莎白并非一見鐘情,但是他們的故事很浪漫。達西喜歡上了伊麗莎白,但是,他不能立刻讓她知道,他不得不把自己對她的感情用他的冷漠掩蓋。伊麗莎白也完全不知道,她所討厭的傲慢的家伙早已經在心里喜歡上了自己。韋翰的出現以及他對達西的一些不實誣蔑讓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偏見愈深。若不是后來到梅里頓拜訪科斯林太太和到彭伯里時兩次偶遇達西,他們的故事還會繼續下去嗎?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偏見還能夠改變嗎?看完書后,我不禁問自己。也許不會,也許會。那會還是不會呢?我想,出于故事的需要,他們還是會遇見的。這就是我說他們的愛情故事浪漫的地方,伊麗莎白和達西,很幸運,能夠再次相遇在不同的兩個地方,從而改變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偏見,讓達西了解到自己的缺點并從此改變自己的缺點,因此有了結局有情人終成眷屬。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常常會有很多匆匆的過客,我們往往不知道誰會是和我們相守一生的理想伴侶。也許我們也曾遇到過與自己很適合很般配的伴侶,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我們被一些表面的東西遮蔽了雙眼,對某個人產生了誤會。我們沒有像達西和伊麗莎白那么幸運,所以我們往往會錯過了一些對的人。一旦錯過我們就不再有機會了解彼此,與彼此再聯系。我羨慕伊麗莎白和達西的王子與公主式的童話故事般的結局。
同時,在看到達西從伊麗莎白的話語中了解到自己的缺點并為他心愛的人改變自己的同時,我還看到了達西先生的另外一個有點,知錯就改。原本傲慢的他,原本對伊麗莎白的家庭存在偏見的他,為了讓心愛的伊麗莎白可以開心,他主動去幫助伊麗莎白的不懂事完全不值得他去幫助的妹妹麗迪雅,挽回他們一家的聲譽。他還接受了那個他所不齒的偽君子韋翰為他的妹夫。我覺得這是一般人很難做到的,一個如此狼狽、不堪不知悔改的人根本不值得他去幫助。可見他的心地善良。
《傲慢與偏見》看完之后感慨良多,思緒萬千。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篇10
《傲慢與偏見》描寫了英國18世紀末到19世紀出處于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和世態人情。伊麗莎白·班內特是文中女主角,聰明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問題。這些對當時一個待字閨中的小姐是很難能可貴的。而正是由于這些品質,才是她在愛情問題上有獨立的見解,并使他與男主角達西組成理想美滿的幸福家庭。
讀這本書第一遍,能體會到最多的是伊麗莎白對達西的情感的變化。從討厭到感激,再到喜歡,到深愛,這一過程里將她的偏見同達西的傲慢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得人物的形象異常生動。雖然作品反映的是兩個多世紀前的人物,但好像,這就是我們生活之中的場景。我們也都因為戴上了有色眼鏡看人,所以才會有很多或傲慢的行事風格、或偏見的主觀臆斷。
優越的生活條件和上流社會的濡染讓達西不愿意同陌生的人,尤其是和自己不是同一等級的陌生人多接觸,他的生活讓他習慣了優雅、高貴,所以造成了他在旁人眼中不可一世的傲慢形象。而伊麗莎白生活在一個鄉村的中產階級家庭,生活狀態自然是要實際得多,她在開始,自然受不了達西那種無意識的傲慢。再加上威克姆對伊麗莎白的誤導,她對達西的厭惡達到了連話都不愿多說的地步。當達西向伊麗莎白表露心跡的時候,她在不了解事情真相的情況下一味偏袒威克姆,并指責達西拆散姐姐簡和賓利先生的美好姻緣。而在明白達西與威克姆之間的糾葛之后,對自己之前愚蠢的偏見感到羞愧萬分,而且對達西的好感泉涌而來。突然之間,對一個人的情感出現了巨大的逆差,這都是伊麗莎白理性和感性的交叉性格所決定了的。
與舅舅、舅母一同參觀達西在彭伯利的莊園,從仆人口中得知達西實際帶人親切的品質,在看著達西的塑像時,內心油然而生一股溫存感,她已經愛上了達西。達西突然回到彭伯利莊園,讓伊莉莎白既驚喜又窘迫。書中寫她的窘迫是因為對達西深深的誤解的歉疚,但我認為,那是她害怕被達西知道她已經愛上達西。
其實,達西對伊麗莎白的綿綿情意,遠超過她的想象。不然,當伊麗莎白得知妹妹莉迪亞與威克姆私奔的事,是達西花了不小的代價才解決時,內心對達西的感激同好感不會上漲得那么不受自己控制。
至此,伊麗莎白的心路歷程清晰可見。
最讓人信服的掩飾物。人們以敷衍、奉承、阿諛來祝賀新人,祝他們有錢人終成眷屬。
在本書中有兩個人物是此種婚姻的忠實奴隸。一個是夏綠蒂,一個是韋翰。
夏綠蒂從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是注重門第、講究地位。她的父親威廉。盧卡斯爵士自稱與詹姆士宮有莫大聯系,這樣的吹噓在鄉間鄰居間引起的轟動與崇敬已使他的虛榮心十分滿足。在這樣的熏陶下她與班納特家的財產繼承人柯林斯結了婚。柯林斯不僅為人做作、舉止粗俗,唯一可取的便是溜須拍馬之功。但他可以繼承班納特家的財產,且自己有一份田地和一份牧師的俸祿。僅僅為了這些,當柯林斯向伊麗莎白求婚失敗后的三天中,夏綠蒂一直借看望好友伊麗莎白為由,與柯林斯朝夕相對,終于在第三天使柯林斯向她求婚。她成了柯太太,卻不惜失掉伊麗莎白多年的友情。其實她也有不得已的地方,沒有豐厚的嫁妝意味著沒有幸福的婚姻,年齡頗大的夏綠蒂只有把握住這次對她而言難得的機會。起碼,她將來的生活有了著落,可以成為班家大宅未來的女主人。于是,她與認識不到三天的柯林斯結了婚。婚后,她不斷忍受著丈夫令人生厭的怪異行為,她唯一的安慰是使她的新家有條不紊,并在世人面前構建一個美滿的家庭。生活是殘酷的,擁有金錢的代價是失去跟多更為寶貴的東西,比如青春、愛情、幸福、快樂…...
韋翰是個十足的流氓,他自恃外表軼麗,一心想通過婚姻來發家致富,可是,他忘了婚姻是相互的,金錢的交易也是相互的。他是個一窮二白的人,自是富家小姐不會光顧。但最終他還是通過不與麗迪亞結婚為要挾,向達西敲詐到了一筆可觀的收益。于是又一個婚姻,又一個為了金錢的婚姻鑄就了,這次不單出賣了幸福,還有靈魂,韋翰的靈魂被他自己徹底出賣了!婚姻既已變成手段,那幸福也是奢望了。
在這本書中伊麗莎白一直是以一個正面人物來寫的,她理智、活潑、愛打趣,善于對人冷眼旁觀并直看穿其心思。書中常有她發表的見解和看法,作者通過她來表達自己的意圖和觀點,但表面上看來她是愛情的忠實追隨者,直到最終獲得真愛。但仔細想想也不難發現伊麗莎白或許說作者本身都難以逃出金錢性婚姻的怪圈。首先,作者在安排角色上讓達西擁有俊朗的外表、高尚的品格,最重要的是,無論他與伊麗莎白的情節發展多么跌宕起伏,有一點是事實,他是一位年薪一萬英鎊的紳士,與皇家有密切聯系,有自己的莊園、家產、田地,總而言之,達西非常非常富有。所以,伊麗莎白當初拒絕柯林斯求婚的原因很簡單--有更好更富有的在后面。同時,伊麗莎白之所以對達西改變態度的轉折點是在她看見了達西碩大的莊園之后,彭伯里女主人的稱號無可避免的是一種誘惑。正如伊麗莎白所說,她是紳士的女兒,達西是紳士,他們是處在同一階層的。地位相差并非非常懸殊,更何況,她出自鄉紳之家,也算是半個富家小姐,小型的資產合并在所難免。她和達西的婚姻不被達西親友所接受,只因為達西原可以找一個比她富有得多的妻子罷了。
這樣的婚姻是一種悲劇,婚后所要面對的殘酷現實是免不了的。夏綠蒂在盡力扮演好一位主婦的同時卻一直懷念著深愛的昔日情人,她后悔當初因為那人的貧窮而未與之步入教堂,正如她所說:"沒有愛情的婚姻,不管因為受到尊重或者擁有殷實的家產而顯得多么榮耀,都比不幸強不了多少。"韋翰與麗迪亞的夫妻關系名存實亡,伊麗莎白與達西相處和睦,但不斷來自鄰居、親友和珈苔琳。德。包爾夫人的冷言冷語,讓她心煩意亂。
如此的婚姻悲劇在那一時代是很普遍的。究其根本原因,很簡單。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篇11
《傲慢與偏見》是一本英國17世紀的鄉紳小說,對于這本書,不是因為名著所以我喜歡它,與現在的當代小說相比它更有內涵,相較中國古典小說,它又更平易近人。
在那個時代,女性外出工作,不像現在那么普遍,甚至在中產階級及以上的家庭是不被允許的。作為女兒只能繼承家里很少的遺產,如果一個家庭里沒有兒子,家里的大部分遺產甚至都要被家里的其他人(在此之前只有耳聞和書信聯系,有血緣關系的陌生人都可以)繼承。所以選則一位適合的丈夫是尤為的重要。
《傲慢與偏見》傲慢是指達西先生,他的性格因自身的家庭條件及門第觀念,造成他,個性為人傲慢,桀驁不馴。
偏見是指伊麗莎白對達西先生的誤解,因為達西先生自作聰明,差點毀了自己姐姐簡與賓利先生的良緣。
如果說簡和賓利是佳偶天成,因為他們有相同的愛好和真愛,能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支持。他們擁有很多相識之處,性格上的相似,都具有良好的社會地位和教育,以及獨特的個人魅力。但缺乏強大的內心和自信,太在意社會評論,不敢展露自己的內心情感。如果不是達西和伊利麗莎白的促成,以賓利先生個性內斂,沒有主見,或許就沒有這段良緣。
伊麗莎白和達西先生,都是很聰明的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并且善于思考問題。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敢于追逐真愛。在現在看來,他們的所作所為很正常,但對那個保守的時代來說,可能有些出格了。他們的結合,正如伊麗莎白所說,自己會比簡還要幸福,簡只是莞爾一笑,而她卻是開懷大笑。
對于這本書的喜愛,我無法用語言所表述。它改變了我對名著的看法,我曾認為讀懂名著對于我而言太早,因為名著所述的時代,距今已遠,所說的言論內容,沒有一定的生活閱歷很難讀懂。
或許因為這本書所表述的內容較清楚,或許是因為我長大了吧!
它是我第一本發自內心喜歡的名著,希望也能得到你們的喜愛。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篇12
我很喜歡《傲慢與偏見》,喜歡它的輕松,歡快,幽默,喜歡它的喜劇感,喜歡它在講述愛情故事中表達出的深刻社會問題。
書中寫了四個婚姻,其中麗迪雅與騙子韋翰的婚姻只顧情欲不顧道德,夏綠蒂與柯林斯牧師的婚姻只重物質,不談感情,只有大姐吉英與彬格萊,二姐麗萃與達西的婚姻是建筑在愛情上的。
因為主要人物都與班納特家有關,所以這家是《傲慢與偏見》的描述中心。
班納特先生有五個女兒,一處產業可以讓他們過富裕的生活,但這處產業有個遺囑附加條件,就是只能遺傳給男性繼承人,這樣五位班納特小姐就只能從母系繼承每人1000英磅,年息4厘的遺產,而她們的舅舅是商人,姨父是底層律師,所以在婚姻市場上她們處于底端,她們的朋友夏綠蒂也沒有陪嫁。
達西先生母系是貴族門第,父系有彭伯里莊園,年入一萬英磅,很高貴。所以兩個人在舞會上第一次相逢時,達西傲慢的拒絕和麗萃跳舞,認為她不夠漂亮。從此麗萃對達西產生了偏見。盡管達西逐漸愛上了她,向她求婚,她卻回答了那句著名的“就是全世界的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會嫁給你,"的著名的語句。
后來麗萃因為騙子韋翰的甜言蜜語,對他印象很好,而韋翰又與她的小妹妹莉迪亞私奔了,全靠達西幫忙,才挽救了她們五姐妹的名譽。麗萃才深切的反醒了自己由于虛榮而引起的偏見,并改變了對達西的看法,認為他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最后有情人終成眷屬。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篇小說中多處提到了財產的數額,如班納特五姐妹,彬格萊三兄妹,達西等等,深刻地揭發了資本主義制度下所謂的戀愛自由,其實只是金錢的交易,所以簡,奧斯汀被稱為馬克思之前的馬克思主義者。
《傲慢與偏見》是一本比較容易讀的小說,如果有網友愿意涉獵外國文學,可以做為入門的讀物。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篇13
很少去讀名著,因為感覺即沒意思又沒時間,所以除了特殊情況外自己是從來不讀各種名著的,讀過的是三國演義,不是自己愿意讀,而是因為宿舍的朋友都會聊上面的內容,只有自己跟傻子一樣,所以為了面子自己也不得不讀一讀,現在上了大學,假如不讀讀名著的話會覺得不像話,于是來到學校圖書館接了一本《傲慢與偏見》讀讀。順便也寫下我的傲慢與偏見后感。
但是當我真正讀上這本書時候才發現,我是這么的喜歡這本書,因為里面有很多的東西和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差不多,所以這本書比其他的書本更能引起我的愛好。里面伊麗莎白的機智與幽默深深感染了我,還有他們一家人對與愛情的不同見解也讓我感到了一股真誠的力量,因為伊麗莎白的愛情觀深深影戲那個了我,我覺得我就是缺少她那種勇敢與聰慧,敢于挑戰世俗,敢于追尋自己的愛情,敢于拒絕冒犯過她的人,盡管那個人是如此的優秀。
文章中一共描述了他們五姐妹的生活與最后的婚姻狀況,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本身的觀點,她贊同伊麗莎白的那種愛情觀,而拒絕建立在色相和情欲的愛情觀,就像她的妹妹,也拒絕建立在金錢上的愛情觀,比如她的鄰居,而這些觀點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極高的價值,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愛情只是建立的在金錢與情欲上,而不是純粹的愛情,由此可見作者簡奧斯丁的純真的心靈,真誠的推薦大家去讀一讀這本書,這本書真的是一部可以洗禮靈魂的一本書,絕對值得一睹風采。
其實到現在我才發現并不是自己不愿意去讀小說,而好似因為身邊的很多小說與自己的距離是如此的遠,這可能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我的無知與短淺,但是我真的很難讓自己靜下心來去讀一本離自己如此遙遠的一本書,所以從這方面我認為簡奧斯丁的這本書真的具有極高的藝術和現實價值。值得一讀!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篇14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長篇小說,它是英國女小說家簡。奧斯汀的代表作。這本書于1813出版,在出版當年就受到廣泛歡迎。沃爾特·斯科特爵士贊揚奧斯汀“筆法巧妙”,“把平凡普通的事務和角色變得有趣”。
關于這本書的寫作背景和主題,《傲慢與偏見》主要描寫了中產階級男女的愛情與婚姻。在這本書出版之前,18世紀后期的英國小說中有一股女性感情潮流,以傷感憂郁為基調,寫作手法矯揉造作。《傲慢與偏見》改變了這種傾向,生動有趣地描寫現實生活。她在小說中運用喜劇的手法表達對生活的嚴肅批評,探索女主人公從戀愛到結婚中自我發現的心理過程。與此同時,簡。奧斯汀也通過描寫幾位女性角色的愛情故事反應出她對婚姻自己愛情的思考。這部作品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于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被英國小說家和戲劇家毛姆列為世界十大小說之一。
“凡是有錢的單身漢,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這是《傲慢與偏見》開頭的一句話,首先就點明了這本書是寫的關于愛情和婚姻的故事。故事圍繞小鄉紳班納特的五個女兒展開,他的這五個女兒性格十分不同,老大簡最漂亮,老二伊莉莎白最聰明,老三曼麗像個老修女,老四吉蒂傻乎乎,老五莉迪亞是個瘋丫頭。她們都沒有出嫁,因此她們的媽媽終日操心著五個女兒的終身大事。新來的鄰居彬格萊先生是一位有錢的紳士,他和他更加有錢的的朋友達西一起住在租來的大房子里。彬格萊相貌英俊、為人溫和,小鎮上的很多太太和小姐都喜歡他。可是達西先生為人傲慢,大家都不喜歡他,女主角伊麗莎白也不例外。
在一次舞會上,彬格萊先生對班特納先生的大女兒簡一見鐘情,經常邀請她做客。伊麗莎白因為這個緣故經常能夠遇見達西先生,這位紳士逐漸被活潑的伊麗莎白吸引,產生了愛慕之心。可是,他們兩個并不能和平相處。一方面是因為達西先生無法忍受伊麗莎白粗俗的窮親戚,另一方面是因為伊麗莎白對他傲慢的性格有偏見。后來,彬格萊先生一行人不辭而別,簡十分傷心。不僅如此,伊麗莎白拒絕了她的牧師表哥柯林斯的求婚。兩姐妹的情感陷入停滯狀態。
柯林斯被伊麗莎白拒絕之后娶了她的好友夏綠蒂,他們在婚后邀請伊麗莎白去他們家做客。她在那里十分巧合的遇見了達西先生,他以一種十分唐突而且傲慢的態度向她求婚。伊麗莎白堅定地拒絕了他。達西先生十分傷心但是還是寫信向她解釋清楚了他的想法。
到了他們下一次見面的時候,達西不再傲慢了,伊麗莎白對他的偏見也消除了。很多誤會得到了解決。伊麗莎白開始對他產生愛慕之心,她的這種情感在達西先生幫助她不知檢點的妹妹之后更加明確起來。于是,在達西再一次向她求婚之后,她答應了他。與此同時,簡和彬格萊也解除了誤會成功訂婚。
關于這本書的后感。首先,我覺得這本書寫的非常有趣,通俗易懂,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相比較于《兒子與情人》來說,這本書簡直可愛得多。
說到想法,我覺得第一個要說的就是本書的主題——愛情和婚姻。這本書中有三種比較明顯的婚姻狀態,第一種就是伊麗莎白和達西、簡和彬格萊這兩對夫婦的婚姻,他們是在彼此相愛的基礎上結婚的,不僅如此,還有足夠的財產。第二種就是夏綠蒂和柯林斯夫婦那樣的婚姻,夏綠蒂需要有錢的丈夫和穩定的婚姻生活,柯林斯需要一個太太,他們在物質條件上比較合適,然后結婚。第三種是莉迪亞和韋翰先生那樣的婚姻,完全不理智也不謹慎,把婚姻當做兒戲什么都不考慮。
毫無疑問,在這三種婚姻中,第一種是最理想的狀態,伊麗莎白也是眾多女性的楷模,她理智而且品格高尚,始終相信愛情,所以才拒絕了條件相對優越的柯林斯,不僅如此,在達西先生以傲慢無禮的態度向她求婚時,她也沒有因為金錢答應他。雖然伊麗莎白的家庭背景不算很好,自己也比較貧窮,但是她自信而且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并沒有因為物質而犧牲愛情。我覺得這種做法是非常值得稱贊的。僅僅因為一個人有錢就嫁給他,在我看來無異于賣自己,這種婚姻大概率是不會幸福的。比如夏綠蒂,她是不喜歡柯林斯的,她和伊麗莎白一樣,覺得他迂腐而且十分讓人丟臉,可是她還是因為他的良好物質條件嫁給了他。她這樣做的后果就是:她這輩子剩下的所有時間都要和討厭的柯林斯朝夕相處,忍受他的各種缺點。這想想就讓人覺得可悲。不過更可悲的是莉迪亞,她不尊重自己,四處賣弄風騷,最后還和韋翰私奔。她的婚后生活十分艱難,作者在書中寫到:這種只顧情欲而不顧道德的結合,實在是很難得到久遠的幸福。這就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女孩子不自尊自愛,不拿自己的名譽和道德當回事,那么她遇到的男人也就不會珍惜她。婚姻不是兒戲,我們要謹慎而且認真的對待它。
另外,在我看來,這本書值得討論的另一個點就是本書的標題——《傲慢與偏見》。傲慢是男主人公達西的性格特點,偏見是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偏見,正是這兩種態度使這兩位前期的相處十分不愉快。達西是一個有錢的紳士,他喜歡結交上流人士,對粗鄙的班特納太太還有放蕩的莉迪亞十分鄙夷,他喜歡伊麗莎白卻因為她的家人而糾結。而伊麗莎白卻因為達西傲慢的態度以及韋翰的謊話對他懷有深刻的偏見。這使兩個人針鋒相對。假設一下,如果這兩個人中有一個人肯放下成見選擇和對方和平交流,那么他們的關系早就緩和了。由此可知,我們對于一個人的認識,要盡量做到平等和公正,不要帶有濃烈的情感色彩。不僅如此,遇到矛盾時,心平氣和的交流和溝通是十分有必要的,讓對方知道自己真切的想法是解決問題的一個快捷途徑。
這本書的另外一對夫妻——簡和彬格萊也值得探討。彬格萊和簡互相愛慕彼此,可是突然有一天彬格萊放棄了簡,他不辭而別離開了。這一方面是因為簡表面上看起來太過于平靜讓彬格萊誤會她不喜歡自己,另一方面是因為彬格萊輕易聽信了達西的話認為自己是一廂情愿。一個把愛意隱藏的太深,一個十分怯懦,這就是他們的矛盾產生的原因。由此我們就可以知道,面對愛情我們要大膽一些,不要過分自卑。另外,作為成年人,自己的感情自己決定,不要像彬格萊一樣,輕易地聽信了達西的話選擇放棄。
我還有一個感想,它關于班特納先生和班特納太太的教育方式。我覺得這本書中的班特納太太完全就是一個粗魯而且不理智的人,她過分溺愛小女兒,不僅不能給她樹立好的榜樣而且還放縱她胡作非為,最終釀成了大禍。再看班特納先生,他是比較理智的,可是他太懶惰,不愿意花很多心思管教女兒。我認為他們倆的做法都是不對的,尤其是女兒,父母一定要用心教養她們。
關于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毫無疑問是達西先生。他是一個紳士,相貌英俊而且很有風度,家庭條件好,當之無愧是很多女人的理想情人。不僅如此,他對待自己的妹妹還有朋友都盡心盡力,還是一個人人稱贊的莊園主人,人品方面也非常優秀。首先,他的這個人設就十分討人喜歡。
隨著故事的推進,達西先生逐漸喜歡上伊麗莎白,他第一次向她求婚被堅決的拒絕了。可是他沒有因此小肚雞腸的記恨她,相反,在下一次見到伊麗莎白以及她的親人時,他改正了傲慢的態度熱心地招待了他們。由他的這一做法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不僅如此,他虛心受教,敢于接受別人的批評指正并且能夠及時改正錯誤。這是一個值得稱贊的品格。后來,他得知迪莉婭和韋翰私奔了之后,盡心盡力的幫助她,而且并沒有因此瞧不起伊麗莎白。自己喜歡的人遭遇困難,他不僅沒有放棄她,反而盡心盡力去幫助她。他本沒有義務這么做的,可是他還是選擇了幫助她。這更加突出了他的責任心和良好品質。我覺得達西先生是一個非常好的人,不僅是男生應該向他學習,女生也應該學習他的這些良好品質。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篇15
最近讀完了英文原版的《傲慢與偏見》。不怕笑話,這是我幾年來讀完的第一本英文小說。小說里的每一個情節都讓我印象深刻,拜讀的過程中我按照書中的描述在腦海里勾畫出每個人物的形象。他們的形象不會像看電影那樣,一下子出來,她們每個人都像罩了一層紗,鮮明但卻無法看清楚,直到所有的文字都讀完,那層面紗才會最終卸下,他們才神采奕奕地站在你的面前。或許這就是讀小說區別于看電影帶給人的快感之一,你就像導演在尋找合適的演員一樣,在腦海中不斷地修正、重塑、雕琢這些可愛的人物。這種快感是不能靜心讀書的時代,我無法感受到的,所以我想我沉浸于讀小說的日子開始了,享受英文原版小說滋養的生活開始了。
我喜歡甚至可以說愛上了書中的達西,這種主人公如果在當代他就是所謂的“高富帥”,不過只是這樣評價他過于膚淺,因為不是每個“高富帥”都會那么招人愛,至少不會持久的愛。更加可貴的是他的率直,和在為消除世俗的“傲慢”與“偏見”中做的努力。
但如果說一個富人、高階層的人勇敢地拋棄“傲慢與偏見”是容易的,他們的財富和他們受到的別人的尊重不會因為他們拋棄“傲慢與偏見”就遠離他們,反而可能得到更多。但是對于一個窮人、底層人士來說,拋棄“偏見”真的是有些難,誰不愿意攀附有錢有勢的人呢,誰不愿意嫁給有錢人呢,拋棄“偏見”很可能讓他們失去這種改變現狀的機會。所以女主人公伊麗莎白的言行就顯得更加難得,也正是因為她沒有受世俗毒害的女子,才顯得那樣獨立、倔強、自信、智慧和迷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正好說到“幸福”,我倒是也極其欣賞書中的夏洛特,她決定嫁給科林斯雖然似乎理由并不充分——自己年齡大了,是父母的負擔,同時自己不是很漂亮,并不富有,雖然科林斯并不那么優秀招人喜歡,但畢竟有些財產,而且還是老實的人,同時夏洛特本也對婚姻沒有太高的期望。其實現實生活中,“高富帥”“白富美”不常有,倒是不完美的人兒很多,能夠認識清楚自己,同時享受自己選擇的人,都會活的更加灑脫和幸福。夏洛特知道科林斯是有些無趣的人,但是夏洛特還是能在他們的婚后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并享受這樣的生活。追求自己可以夠得到的,并且知足常樂沒有錯。
生活會因為你的改變而變好或變壞,用心去感受。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篇16
傲慢與偏見是在形容故事中的男女主角。男主角達西有著高尚的道德情操,卻被人傳成傲慢無禮。女主角伊麗莎白就是那個聽信流言,有著偏見的人。這本書中讓我感興趣的不只是他們兩的愛情故事。
其中的幾對婚姻,讓我看到了當時社會不同的婚姻選擇。
夏綠蒂與柯林斯,夏綠蒂嫁給柯林斯不是出于什么情愛,而是因為科林斯作為牧師可以衣食無憂,科林斯也不是出于愛情,而是因為到年齡需要結婚對象。
吉英與彬格萊,吉英雖然已經愛上了彬格萊卻不善表達,彬格萊產生誤會以為吉英并不愛他遠走倫敦,要不是解開誤會,這兩個相愛的人就會錯過。
韋翰與迪麗雅,這一對剛好是另一個極端,迪麗雅完全追求愛情的刺激與新鮮,韋翰則是為了錢財與美貌,兩個人各有目的最終私奔,造成了不良影響。
這些婚姻的選擇,極其復雜且有趣,每個人的目的都不一樣,卻又很合理化。基于各自物質需求無精神交流的婚姻,基于各自欲望需求卻不考慮生存的私奔,基于美貌和教養的相互愛慕等等。
這其中最完美的婚姻是達西和伊麗莎白,兩個人從了解,到誤會,最后解開誤會,感情一點點升華,同時達西有著豐厚的物質基礎,于是成為了雙贏的典范。
這本書,讓我對婚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存在即是合理。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篇17
在愛情的海洋并非一帆風順,人們卻總是肆意妄為。雖然總有人看不到彼岸的花海而葬身魚腹,但依然有人抵達彼岸。——題記
朋友推薦我去讀讀《傲慢與偏見》,一開始我是拒絕的,隨手放開卻又被這本書所吸引,一口氣讀下來滿口余香。很難想象簡·奧斯汀這位平凡的英國女子能寫出如此佳作。
整本書敘述了四段婚姻,夏洛特與柯林斯的巧合之遇,威克漢姆和莉迪亞的命中注定,簡和賓利的理所當然,伊麗莎白和達西的終成眷屬。前兩段的婚姻都是沒有愛情基礎的結合,必然不會長久。相比之下,簡和賓利自然在愛情發酵下結合是天作之美,伊麗莎白和達西的結合自然也是一段佳話。他們的愛情從一開始的偏見到理解,再到相愛,他們從此就再也無法分開了。
從剛開始達西的傲慢,引起伊麗莎白對他的反感。而后來的威克漢姆添油加醋的中傷,讓伊麗莎白對他的偏見更大了。達西雖然在不斷接觸中對她產生了興趣,但未表明心意。之后,他就離開了。
隨著賓利一家的離開,柯林斯的故事不斷展開,伊麗莎白在包德爾夫人家又遇到了達西,面對包德爾夫人的處處為難,伊麗莎白總是能巧妙應對。
達西終于對伊麗莎白表達了自己對她的愛意。但之前的偏見讓伊麗莎白拒絕了他。隨后一封已來的解釋信,雖然消除了誤會,但也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不久,伊麗莎白來到了達西的莊園,再次相遇的他們終于走到了一起,盡管有包德爾夫人的阻撓,以及之后威克漢姆與麗迪亞私奔的麻煩,也依然無法阻擋這兩人的愛情發展。
最初的傲慢與偏見,共處的微妙發現,相遇的冰釋前嫌,再遇的熱戀升溫。他們雖然沒有一見鐘情的感覺,但卻在一斷了解中找到自己的歸宿。
就像伊麗莎白對達西說的那樣“我們的性情非常相似,我們都不愛交際,沉默寡言,不愿開口,除非我們會說出話來語驚四座,像格言一樣具有光彩,流傳千古。”
“傲慢是所有人的一種弊病。”文中的達西雖然傲慢,但和柯林斯的無趣、奉承,威克漢姆的花言巧語卻顯得真誠。伊麗莎白在面對包德爾夫人的處處為難,卻依然從容不迫,理性聰明慧,貝內特夫人的孤陋寡聞,麗迪亞的輕浮,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樣也是我欣賞的一點。
簡和賓利的理所當然的愛情,是在兩人一見鐘情發酵下,變得越發甜蜜,最終的結合,也是值得稱贊的。
雖然,他們的愛情并不像史詩一樣宏偉,但卻有獨特的味道。沒有讓人落淚的地方,卻依然為人津津樂道,畢竟,他們都最終踏過一切阻礙,在那片花海中歡聲笑語。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篇18
海倫·凱勒曾說過“一本書就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海洋。”當然,書的種類也各式各樣,其中最受人喜愛的便是小說了,小說的體裁大多數以愛情為主要成分,就如《傲慢與偏見》這本書一樣,幽默風趣,內容豐富多彩。
《做慢與偏見》這本書主要寫了四起姻緣,提出了道德與行為的規范問題。在書中,作者明確規定了婚姻的"好壞”標準。不幸的婚姻大致有兩種情況:一像夏洛特和柯林斯那樣,完全建立在經濟基礎上;二像利迪亞和威克姆那樣,純粹建立在美貌和情欲的基礎上。而幸福的婚姻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婚姻完全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正如伊麗莎白與達西和簡與賓利,他們都互相愛蒙。
在他們第一次見面時,達西待人十分傲慢、無禮,伊麗莎白也對達西執有偏見,因為威克好的一番無恥斕言,她進一步加深了對達西的憎惡。當一切誤會被解開時,她才發現原來是虛榮心在作怪,十分愧疚,也對達西不再執有偏見,很快兩人便結下了這樣一段美滿的姻緣。在這段感情糾紛中,最令我感動的還是達西那顆堅持不解的真心。在第一次求婚被拒后并沒有放棄,而是冷靜下來,改正自己的缺點,再次鼓起勇氣追求伊麗莎白。
在這本書中,作者把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都描繪得惟妙惟肖,精彩的故事使我受益匪淺:初次印象是不可靠的,而偏見又比無知更可怕。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篇19
《傲慢與偏見》的開頭就是有些荒唐,所謂的婚姻不過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凡是有財產的單身漢,必定需要娶位太太。既然這樣的一條真理早已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因此人們總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個女兒理所應得的一筆財產。這里的婚姻不是一見鐘情,也不是日久生情。這里的婚姻是財產地位的結合。想想這樣的一本小說是不會出現在任何考試中的哈哈哈,作者通過寥寥數語,已經把自己的寫作意圖呈現給讀者了,當然這一點貫穿了全書,在不同的婚姻中有所體現。經濟關系在婚姻中的影響大嗎?文中好幾對男女的結合能給出答案。而奧斯丁正是用這種方式,揭露了資產階級的婚姻。
這里面有很多讓我很喜歡的句子,但也并非完全出自男女主之口。例如女主伊麗莎白和妹妹曼麗談到了驕傲的時候,曼麗說:“我認為驕傲是一般人的通病,從我所讀過的許多書看來,我相信那的確是非常普通的一種通病,人性特別容易趨向于這方面,簡直誰都不免因為自己具有了某種品質,或是自認為具有了某種品質而自命不凡。虛榮與驕傲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盡管字面上常常當做同義詞用。一個人可以驕傲而不虛榮。驕傲多半不外乎我們對自己的估價,虛榮卻牽涉到我們希望別人對我們的看法。”我很喜歡本書里面的曼麗,感覺大概是現在大多數普通女性的寫照。不過,似乎作者不是很喜歡這樣的人,她沒有賦予曼麗曼妙的身姿,這里作者是這樣描述的“原來在她們幾個姐妹之間,就只有曼麗長得不好看,因此發奮鉆研學問,講究才藝,老是急著要賣弄賣弄自己的本領。”“曼麗既沒有天才,格調也不高。雖說虛榮心促使她刻苦用功,但是同樣也造成了她一臉的女才子氣派和自高自大的態度。”即使曼麗的行為真的一開始是虛榮心作祟,但后面她選擇不去和姐妹們參加茶話會,而是一個人去父親的書房里讀書的時候,我相信她這個時候不再是虛榮心作祟了。而恰恰相反,我很喜歡她不斷地追求更好的自己的樣子,即使是在別人看來存在著“賣弄”和“虛榮心”。
夏綠蒂說:婚姻生活是否能幸福,完全是個機會問題。一對愛人婚前脾氣摸得非常透,或者脾氣非常相同,這并不能保證他們倆就會幸福。他們總是弄到后來距離越來越遠,彼此煩惱。你既然得和這個人過一輩子,你最好盡量少了解他的缺點。誠然這話像伊麗莎白說的一樣,妙透了,不過這種說法未必可靠。就像是鄭淵潔所說:與其同床異夢生不如死,不如孤獨求敗傲世群芳。清楚地了解利弊要比盲目糊涂更讓人安心。把一件事的成功寄托在上帝手中,變成概率事件的做法我并不認為是明智的。
書里面有很多人談話讓我覺得不舒服,“我可以擔保,他根本就沒有把她放在心上。誰能看得上這么一個滿臉雀斑的討厭小東西?”這樣類似的談話會經常時不時的出現在女主的身旁,盡管伊麗莎白心里也會想,這是粗魯的談吐。但我覺得這是充斥在上流社會的一種畸形的婚戀觀。當然作者也把對這種婚戀觀的觀點寫在了書里,借著伊麗莎白的嘴巴說了出來:他的父親當年就因為貪戀青春美貌,為的是青春美貌往往會給人帶來很大的情趣,因此娶了這樣一個智力貧乏而又小心眼兒的女人,以致結婚不久,他對太太的深摯的情誼便完結了。這里就要感慨作者是一個很偉大,思想很前衛的女性。因為即使在現在,還會有人問“長得漂亮是被愛的前提嗎”這樣的問題。我寫到這里已經愛上了這本書,雖然第一遍讀完感覺這書又長又無趣,但是現在看來,很多問題奧斯汀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在二百多年的歲月的長河里,依舊熠熠生輝。
這本書的翻譯也很牛,說到了柯林斯先生喜歡寫一些非常客套的書信,翻譯這個地方翻譯得太到位了,用最客套的詞說著最難聽的話,“彼為此事千萬不能贊同,蓋以令媛門戶低微”也是莫大的諷刺。在我看來,書中對柯林斯的塑造是最成功的。柯林斯這個角色的塑造,可以說是用了本書中最夸張最荒唐的手法。他在給伊麗莎白求婚的言辭,無一不透露著功利,一切都是在算計之中,婚姻和愛情毫無關系,在他看來,結婚是為了給全教區樹立一個榜樣,結婚是為了使咖苔琳夫人滿意,結婚是為了減輕一些班納特一家的損失。在伊麗莎白拒絕柯林斯之后的第三天,柯林斯便向伊麗莎白的閨蜜求婚,不僅僅是閨蜜夏綠蒂萬萬想不到,我也萬萬想不到,柯林斯這一次竟然給她帶來了說不盡的千情萬愛。而夏綠蒂呢,她理解中的婚姻,僅僅是可靠的儲物室,體面的退路。“論柯林斯先生的性格,社會關系和身份地位,我覺得跟他結了婚,也能夠獲得幸福,并不下于一般人結婚時所夸耀的那種幸福。”在夏綠蒂和柯林斯眼中,結婚不是兩個人因愛在一起,而是一種赤裸裸的交易。夏綠蒂婚后的生活,或許印證了最開始夏綠蒂的觀點:“你既然得和這個人過一輩子,你最好盡量少了解他的缺點。”事實上,夏綠蒂也沒有辦法“少了解他的缺點“,在自己的丈夫說一些不得體的話的時候,她自己聽了也不免難為情,而她選擇的“很聰明地假裝沒有聽見”,真的是最聰明的選擇嗎?
全書的男主,達西,在書中的性格從傲慢變得謙遜的轉變,這個地方的描寫我覺得還是有些不足。從一開始認為女主出身低微,但自己可以選擇遷就她,到后面達西與伊麗莎白在他的莊園相遇,與在他看來班納特家那些丟臉的親戚談話,再到后來達西偷偷償還了伊麗莎白的妹夫的債務,甚至可以與曾經他最瞧不起的人做連襟,這中間達西的態度的轉變實在是太大了。盡管達西解釋道:雖然父母本身都是善良人,卻縱容我自私自利,傲慢自大,甚至還鼓勵我如此,教我如此。他們教我,除了自己家里人以外,不要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教我看不起天下人,至少希望我去鄙薄別人的見識,鄙薄別人的長處。把天下人都看的不如我......要不是虧了你,我可能到現在還是如此!這樣的解釋并不能真正的打動我,可能因為我沒有經歷過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并且我相信一個人的脾氣秉性是日積月累的,不論是受到童年的影響也好,是受到所接受的教育的影響也好,總之是無法在短短兩三個月就可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的。我覺得這里作者有高估單方面的愛戀給人帶來的影響,如果一個人真的能短時間內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世界上很多的成功學的書里面的內容可能就縮減到“讓你暗戀的人嘲諷你一頓”這么簡單了。
本書有個很圓滿的結尾,不過在我看來也是有些潦草的結尾。所有的女兒都出嫁了,班納特太太居然因此變成了一個頭腦清楚,和藹可親且頗有見識的女人。我想象不到這位母親的變化,但是我愿意把這種結尾理解成作者簡奧斯汀所憧憬的一種結局:所有的人都被愛著。這樣就足夠幸福了。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篇20
放下書卷,凝神細思,我還沉浸在達西先生與伊麗莎白的幸福結局中。
《傲慢與偏見》這部小說是英國作家簡·奧斯汀的作品。初聞書名,并不覺得這是一部描寫愛情題材的小說,還以為是寫英國長期遺漏的一些痼習。捧起這部作品閱讀,也是非常偶然的一次緣分。
記得有一次,我在書店翻看書籍,無意中看到了《傲慢與偏見》這本書,其實這是名著,之前我早已知道有這部作品,只是一直沒讀過。我從書架上抽出來翻看,沒想到剛看了兩頁,我就被里面的內容吸引住了。我毫不猶豫地把書買回家,然后如饑似渴地閱讀起來。
這部小說敘述了班納特太太對五個女兒的終身大事極為操心,但是五個女兒又各有其性格特點:大女兒文靜端莊,二女兒開朗坦率,三女兒內向單純,四女兒和五女兒相對開放前衛。這使班納特太太很頭疼,更頭疼的是她的丈夫——班納特先生(一個鄉紳)并不像她那么急于把女兒嫁出去。
當然,這都不是,而只是主人公伊麗莎白和簡——班納特家的二女兒和大女兒的愛情故事的家庭背景。父親喜歡在書房工作,母親喜歡在耳邊嘮叨:這好像是很多家庭共有的特點。
男主人公達西先生是和賓利先生到班納特家附近的莊園里小住度假的。這個消息讓班納特太太激動不已,也給伊麗莎白與達西、簡與賓利的相識提供了機會。后來他們一起參加舞會,賓利被簡的文靜美麗深深吸引,同時簡也對賓利芳心暗許。而達西是對這場舞會沒有什么心思的。他甚至在與賓利對話時說到這里的女子都不夠漂亮或資格,除了簡以外。伊麗莎白無意中聽到達西如此傲慢的評價,心里對達西沒有好印象。
在班納特太太著急地跟賓利推銷她的大女兒簡的時候,伊麗莎白和達西都在場,伊麗莎白很為自己母親的不當措辭感到慚愧,所以很快接過母親的話茬以阻止母親繼續說下去。達西對話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伊麗莎白很得體地針對達西說了一番讓達西無言以對的話。
我想不善言辭的達西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伊麗莎白所吸引,并且不斷地深陷情網的。在第二次舞會中,達西鼓起勇氣邀請伊麗莎白跳舞,而伊麗莎白并不知道這個時候達西已經對自己產生了好感,仍然跟之前一樣對達西坦率直接地發表自己對一些事情的觀點。
賓利的妹妹卡羅琳邀請簡去莊園做客,目的是為了讓簡意識到自己是配不上賓利的。簡因為淋了雨,病倒在莊園里。伊麗莎白因為擔心簡所以堅持要去看望簡,她在風雨中步行來到莊園,達西這時早已對她情根深種。但是因為他的不表達,因為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他們之間的交流并不多。
反而是卡羅琳,想方設法對伊麗莎白表示雙方的地位差距。但是,伊麗莎白并不覺得這有什么可自卑或者羞愧的,卡羅琳完全達不到目的。她也觀察出來達西對伊麗莎白很有好感,而她自己是一心想要嫁給達西的。后來她想辦法說服達西一起勸賓利不要對簡花心思了,他們比較后一聲不響地離開了莊園。
簡非常傷心,伊麗莎白也為她難過,但是她感覺賓利對簡是真心的,到底因為什么賓利會不告而別,就不得而知了。這個時候,威克漢姆出現了,他與達西截然相反,健談而風趣,因此伊麗莎白對他產生了好感。當達西有一次看到伊麗莎白姐妹和威克漢姆一起郊游的時候,毫不客氣地掉頭打馬而去。而威克漢姆添油加醋地歪曲事實抹黑達西,伊麗莎白信以為真,對達西的印象就更壞了。
班納特先生沒有兒子,所以按規矩所有財產都要被一個遠親柯林斯先生繼承,而身材矮小、處世阿諛的柯林斯充滿自信地冒昧地向伊麗莎白求婚,遭到很干脆的拒絕。后來他娶了伊麗莎白的好朋友夏洛特,夏洛特邀請伊麗莎白去她家做客。
在做客期間,伊麗莎白又在羅辛斯莊園偶遇達西,這時伊麗莎白又在無意中得知姐姐簡的愛情受阻正是達西從中作梗,心里更是難過。而此時她并不知道達西來到羅辛斯莊園就是為了見她的。在這比較不湊巧的時候,達西終于壓抑不住自己的感情鼓起勇氣去向伊麗莎白求婚,伊麗莎白無情并尖刻地拒絕了他。
達西受挫地離開了,離開之前他留了一封信給伊麗莎白,承認對于簡和賓利的愛情確實做過小動作,也解釋了看到威克漢姆就打馬而去的原因是威克漢姆的人品低下,曾經意圖帶著達西單純的妹妹喬治安娜私奔,以此來威脅達西。伊麗莎白得知真相,為自己的態度感到非常懊悔。但是達西已經遠去。很可能他們就沒有機會再見面了,更別說在一起了。
伊麗莎白跟著自己的舅舅舅母出去旅行。他們來到了彭伯里莊園——達西的家里參觀。因為當時達西出遠門,預計第二天回來,所以伊麗莎白才鼓起勇氣跟舅舅舅母一起去參觀的。可是上天成全,達西竟然提前一天到家,所以他們再次相遇了。伊麗莎白感到非常尷尬,為自己曾經的魯莽,也為了對達西的慚愧,當然更為了自己已經拒絕的愛情。
可是達西仍然深愛著她,盡管直到這時,達西也沒有多表達什么。當伊麗莎白收到家書說比較小的妹妹莉迪亞跟著威克漢姆私奔了。這讓班納特一家抬不起頭來。達西毫不猶豫地去解決問題,他給了威克漢姆一大筆錢,并且讓他們成婚,以此挽救了班納特一家的聲譽。而這件事是伊麗莎白不知道的。
直到莉迪亞和威克漢姆回到家里,一次吃飯時,莉迪亞無意中透露了是達西做了很多事情,才讓他們順利成婚的。伊麗莎白感到極為震驚,也同時對達西產生了更深的愛意。
有一天,達西陪著賓利來到班納特家中,鼓勵賓利向簡求婚。伊麗莎白看到達西,達西仍然不多言辭。賓利與簡也有情人終成眷屬了。伊麗莎白看著達西離開,心里有深深的不舍,但也只能徒留嘆息。
那天夜里,一家人都已經睡下了,卻聽到了急切的馬嘶聲,竟然是羅辛斯莊園的主人凱瑟琳夫人坐著馬車連夜趕過來了。而她的到來就是因為聽到謠言說達西與伊麗莎白已經宣布婚訊了,而她一直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達西,所以過來確認消息虛假并且要伊麗莎白承諾這輩子不與達西相愛并結婚的。伊麗莎白不卑不亢地拒絕了,并且毫不客氣地下了逐客令。
凱瑟琳夫人離開之后,伊麗莎白一夜無眠,早早地就起床來到田野散步,她無言地低頭沉思著,但是當她抬頭看著東方升起的太陽的時候,竟然看見遠遠的一個熟悉的高大的身影在陽光與朝霞中慢慢地朝她走來。伊麗莎白很意外,更多的是驚喜,因為那是達西,她以為再也見不到的達西,她以為會永遠錯過的達西,竟然來找她了。
達西來到伊麗莎白跟前,說凱瑟琳夫人告訴他伊麗莎白拒絕承諾不跟達西相愛并結婚,讓他再次鼓起勇氣向伊麗莎白表白愛情。伊麗莎白也坦率真誠地向達西表白心意。至此,他們兩個終于拋開傲慢與偏見走到一起了。
整部小說涉及了當時英國的一些陋習或不公平的制度,比如班納特先生沒有女兒,所以他的財產要由男性遠親繼承,還有達西要鼓起勇氣向伊麗莎白求婚的時候,他需要做極大的思想斗爭——因為他們兩人的身份地位差距懸殊。只是我無意于深究這些。
我看到他們兩個人比較后在一起,心里長吁了一口氣。我替他們感到幸運,替他們感到幸福。這個世界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和感情存在。
希望我們都能消除偏見,揮別傲慢。愿天下有情人都能終成眷屬。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相關文章: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12-30
《傲慢與偏見》的讀后感06-29
傲慢與偏見 讀后感03-30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06-29
傲慢與偏見的讀后感06-29
《傲慢與偏見》 讀后感06-29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05-23
精選傲慢與偏見讀后感02-25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08-21
傲慢與偏見的英文讀后感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