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讀后感范文(精選11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從0到1》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從0到1》讀后感 1
最近把特別火的《從0到1》讀完了,我認為好的書是可以和你產生共鳴,而神作或者優秀的書在于顛覆你現有的思想,而這本書就是后者。
書中講的一個核心點就在于,創新的本質就是與眾不同,找出差異化。而不是純粹的模仿和競爭。為什么要競爭?是因為你們所處的是同樣的市場,開發的是同樣的產品,面對的是同樣的客戶所以才要競爭,而如果有差異化就無所謂競爭,而在差異化上又有核心的技術那么就會是壟斷。在壟斷市場中幾乎是沒有什么絕對的競爭對手的,可以自由定價,而對手只有自己。
Apple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Apple每一款產品幾乎都市場的領先者,當初的iPod血洗了音樂播放器行業。而iPhone是血洗了手機行業。最近的Apple Watch也是要血洗指標行業的節奏。至于Mac,當新款iMac發布的時候,傅盛在微博上吐槽說;“真不知道其他傳統電腦廠商再做什么”。
在音樂播放器行業中只有兩種,iPod和其他播放器。在智能手機市場中只有兩種,iPhone和其他智能手機,在電腦行業中也只有兩種,PC和Mac。蘋果在所有的行業中不是硬碰硬的和你直接競爭,而是明顯和其他所謂的對手在不同的維度上。
從0到1啥意思?它指的是如果要做大企業,那么需要從事的應該是開創性的產業,而非同質化當前的商業模式。比如前幾年特別紅火的團購,當時我們號稱百團大戰。這就是書中提到的從1到N的現象,就是說這個社會上已經存在的相關的公司開展這項業務,而后來者只是瓜分原來的利潤,是一個零和游戲,這是利益的重新劃分而非增值。
書中的觀點認為任何大公司都是靠壟斷發展的,雖然這個和我們社會提倡的公平競爭違背。這個論斷放在當下的中國是成立的。石油、電信、能源領域,大國企的壟斷帶來了巨額的利潤。私企方面就BAT而言,騰訊在社交領域、阿里在電子商務領域、百度的搜索領域構建了自己的圍墻從而維持了高額的利潤。這就要求我們一旦創業,那么選擇的領域竟然避開現在已有的.,理應預測未來所需的那么只是一個很小的領域,我們需要在小市場占有大份額然后逐步擴展。與其在白菜價的利潤行業拼殺,選擇一個前言的領域殺入確實是很好的開始。
在工作中,我們需要遵循冪次法則。這個法則講的是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事情。雖然這幾乎成了我們的口頭禪,但是這個道理告訴我們不能做投機者,而是做決策者。我們的最主要的精力應該放在最重要的幾件事情上面,而不是每個事情都去做,這樣的結果就是就幾件事情能夠產生的價值比其他N多事情的總和還要多。書上說他們有一個實驗,在農場里面20%的豌豆占據了80%的重要,雖然這個實驗我還是持有懷疑態度但是我覺得這個道理確實需要好好執行。
還有,一個大公司的爆發很多時候是跟領導人相關的。蘋果、微軟、特斯拉這些大企業,都是在創始人魅力四射的時候壯大的,而在職業經理人手中走向平庸,當然平庸與否和股價不一定完全掛鉤。亞洲四小龍的壯大,都是跟當時的領導人采用強權政治,或者稱之為鐵腕政治有關。所以,雖然我們的經濟學、管理學試圖讓我們的企業變成職業化管理,但是我覺得這只適用于守業而非創業。
《從0到1》讀后感 2
在一個書友的推薦下,有幸拜讀了彼得·蒂爾(PeterThiel)寫的《從0到1:開啟商業與未來的秘密》。彼得?蒂爾是PayPal創始人、Facebook第一位外部投資者,他在本書中詳細闡述了他自己創業歷程與心得,幾乎涵蓋了一個初創企業要面對的方方面面。看推薦語的時候,我就在想,我一個普通工薪族既不是公司的高管,也不準備創業,這本書對我的意義不大,估計看不了幾頁,就會放棄。但是沖著它暢銷書的名氣,我不能不看就放棄呀!通篇閱讀后,發現整本書的思維和觀點不僅僅限于公司,它適用于方方面面。
第一章未來的挑戰中以在什么重要問題上你與其他人有不同看法?的疑問句開篇,并說好的回答應該盡可能地使我們看到未來。我們期待的未來是進步的,進步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水平進步,也稱作廣泛進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經驗直接從1跨越到n。第二種,垂直進步,也稱深入進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從0到1的進步。水平進步的最大紅利就是全球化,而垂直進步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科技。從0到1,不容易但是會給企業(個人)帶來一片壟斷的藍海和超額利潤,從1到N較容易,但是只能給企業(個人)帶來一片充滿激烈競爭的紅海和微薄利潤。個人認為,該章為我們(企業和個人)指明了奮斗的方向,我們要創新不要只模仿。
在第六章成功不是中彩票中,以商界最有爭議的問題是成功是靠運氣還是靠技能?開啟,回答是很多人過高地估計了機遇(運氣)的力量,低估了規劃(計劃)的重要性。以如果沒有規劃未來,未來怎么可能越變越好呢?的疑問句強調成功來源于計劃,不是運氣。為我們(企業和個人)講明了計劃會帶我們走向我們定義的成功,壞計劃強于無計劃。
本章還回答了我的一個疑惑:為什么當今社會中大家都愿意去搞金融,不愿意搞實體。只有人們不知如何賺錢時,才會想到去搞金融。人們都不知道拿錢在實體經濟中做什么。在一個未來不明確的世界中,錢比其他任何用錢能得到的東西更有價值。
在第七章向錢看中,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冪次法則,教我們如何去做選擇。我們所在的世界不是正常的世界,而是處在冪次法則之下。只有根據冪次法則的作用,做出正確的選擇,我們的未來,才能承受最小的風險,獲得的最多收益。
在結語停滯不前,還是臨近奇點中給了我們如何使未來更加美好的建議找到創新的獨特方式即從0到1。并告訴我們獨立思考是讓我們找到從0到1的最重要的第一步。
本書雖然邏輯上有點跳躍,像散文隨筆,和普通的成功學書籍完全不一樣,但是文中處處都會給讀者帶來感觸和深思。
《從0到1》讀后感 3
六月份買的書,拖拖拉拉,到十一月份才拿出來讀,已經記不清當時買的初心是什么了。是為了拼單,還是別人推薦?又好像是想要創業,好在20xx年把它讀完了,還是很開心。
從0到1,開啟商業與未來的秘密,這句話源于書的封面。看完一遍之后,總覺得不過癮,書中很多的觀點無法完全理解,所以讀三遍以上還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每個想要創業或正在創業的人。另外,書中的很多觀點非常清晰、實際、有力度。
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是書中提到的科技、創新、合作、競爭、壟斷。
先來說說,科技和創新。大部分人認為世界的未來由全球化決定,但事實是—科技更有影響力。一個新公司最重要的力量是新思想,新思想甚至比靈活性更重要。而每個初創公司必須做的思維運動便是,質疑現有觀念,從零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所從事的業務。接著來說說合作,我把它分為三類:
一是與其它公司合作,作為一個初創公司,需要和其他人合作來完成工作,但也需要控制規模,使組織有效運轉。
二是企業內部員工之間的合作,公司內部團結對公司來說非常重要,既能保證公司以高效率快速運轉,也可以省去很多煩心事,沒有必要整日圍繞勾心斗角而耗去很多的精力。我很喜歡內部團結的公司,雖然我現在的公司還沒走達到想象中的團結一致,但至少同事間的關系還不錯。
三是,公司合伙人之間的合作。選擇合伙人就像結婚,而創始人之間鬧矛盾就像離婚一樣令人不快。每段關系開始的時候都很樂觀,而冷靜地思考以后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就不那么令人愉悅了,因而人們都不去想。但如果創始人之間有不可調解的矛盾,公司將深受其害。
所以,公司的基礎很重要,基礎沒有打好的初創企業是無法挽救的。最后來說說,顛覆我原有認知的競爭和壟斷。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只要有特色,就一定具備競爭力,一定可以贏。然而,我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激烈的競爭。處于平衡競爭中的`任何一個企業,如果哪一天消失了,對這個社會并沒有什么影響;而如果一個壟斷企業在某一天突然消失了,那所產生的影響必然是巨大的。在商界,平靜態即靜態,靜態就是死亡。壟斷并不是商界的癥結,也不是異常存在,而是每個成功企業的寫照。
企業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每個壟斷企業都是靠解決一個獨一無二的問題獲得壟斷地位;而企業失敗的原因卻相同:它們都無法逃脫競爭。
《從0到1》讀后感 4
Thiel作為本人的男神,《從0到1》火簡直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當然最主要的是因為中信將這本書引入中國,正是在去年中旬得知此書要引進中國,所以一直沒有**的去買原版。但是當我在圖書館閱讀此書時,一旁的同學用一種鄙視的眼光看著我,這種眼神是為成功學暢銷書量身定制的“鄙夷"。
不得不說,《從0到1》從章節開始,就透著一種成功人士傳授商業秘籍的”暢銷書策略“,也使我一度后悔買來這本書。但是拋開對商業類書籍的成見,本書從一開始就提供了讀者一個清晰的思路——提出問題,提出假設,提供條件,給出證明,分析結論。我的理解是,從第一章開始,Thiel就鮮明的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我不是寫一本成功創業的秘籍,我是寫一本批判性的思想指南。“是的,他沒有提出跟書中內容相關的觀點,而是先撇清了自己這本書和其他商業成功學書籍的不同。但是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感情色彩被注重強調——批判。我認為本書首要的關鍵詞就是”批判“。
這種批判色彩無疑帶出來書中的兩個問題:在什么重要問題上與其他人有不同看法?探究一件事情的秘密在哪里,是什么?前一個問題是Thiel在面試自己的員工時提問問題,后者是作者對目前人類社會的行為批判。個人的理解,會傾向于認為本書是圍繞這兩個問題展開的。
作為一本通俗讀物,首先要做的是旗幟鮮明,而不是按照嚴謹的學術思路闡述問題。所以我很快地抽離出了Thiel試圖傳遞的核心觀點:
第一、社會進步分為兩種,垂直進步和廣泛進步。前者是從0到1,是社會質變的過程;后者是從1到無窮,是社會的量變過程。對于個人而言,Thiel為我建立一個重要的坐標系,成功地幫助我梳理接觸到當下諸多商業創新的'本質,我能夠利用作者對社會進步的兩種描述,為目前眼花繚亂的商業創新和互聯網明星清晰的定位。同時可想而知,Thiel的觀點自然是認為從0到1的垂直進步更應該被提倡,目前出現的互聯網狂潮像是一個“字符”上的復制工作。
第二、商業社會呈現出了競爭和壟斷,而資本主義并不與“競爭”是親密,而是與“壟斷”考靠得更進。經典市場理論告訴我們競爭和市場提高了資源配置的效率,而對于廠商而言,壟斷才是動機。Thiel認為全球化帶來的是替代和競爭,而企業想生存,不是企圖用競爭動機戰勝對手,而是用壟斷動機獲取生存空間。簡單而言,就是這不應該是一場零和博弈。
第三、從事物的本質出發會發現,我們應該提倡垂直進步、追求壟斷、選擇長期目標。
那么什么是事物的本質?作者在提出鮮明觀點后,及時的給我們闡述了他認為的事物本質是什么。個人認為,從此部分開始,Thiel開始展現一個IT男神應有的思想厚度,也正是因為這部分內容,使得全書從一本簡單的商業指南,變成了Thiel個人投資和創業哲學的展示。
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第一個本質是專利技術。并且Thiel強調,垂直進步和廣泛進步的差別,在專利技術上不是簡單的技術數量多一些的問題,而是整個量級要發生一個變化,至少超出10倍的數量,才能成就所謂的市場壟斷。
第二個是網絡效應,也就是社交網絡帶來的指數增長。Thiel覺得這個效應被市場所忽視,本人認為市場并不是無視互聯網的指數效應,而是不同的產品無法具備同樣好的網絡效應,同時也體現出對于網絡效應我們仍缺乏理解和運用,被產品類型所局限。
第三是規模經濟,這無疑是互聯網領域對經典經濟學“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的突破。
第四是品牌優勢,Thiel拿來蘋果舉例,在品牌優勢下蘋果的產品形成了一種壟斷。
作者在系統的闡述完他對事物本質的闡述后,不忘強調我們存在的歷史階段。此部分是見Thiel對商業和互聯網理解見功力的地方站在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角度去丈量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能夠真正的抽離處我們必須理解的事物本質。
Thiel強調的一個現實是,全球化帶來的競爭是一種替代性的發展,用發展中國家的成本優勢代替發達國家的勞動力,用新興市場代替成熟市場。Thiel不認為在互聯網時代達爾文主義能給我們帶來好結果,因此一方面批判全球化沒有帶來“平”的世界,而是帶來了一場優勝劣汰的零和博弈。另一方面作者給出了他認為的出路,他所判斷的互聯網社會是協作補充的狀態,具體表現在:企業尋求各自的壟斷,拋棄單一化的市場競爭;人類和機器不會出現危機,人機合作才是未來的趨勢。
作者強調的另外一個現實是,我們現處的人類社會充斥著一種樂觀主義,這種樂觀主義并不是來自于對未來明確的樂觀判斷,而是一種不明確的判斷。Thiel以時間為軸,給不同時期的美國社會做了在樂觀主義還是悲觀主義上的標注,70年代的美國是對未來明確判斷下的樂觀主義,而現在則是不明確的樂觀主義,這導致了我們彷徨于選擇,傾向保守和自滿,金融領域的發展提供了佐證——因為金融提供了一個讓我們規避風險的方法,人們不知道未來該向何方,于是我們在原地打轉。
第三個現實是我們現在缺乏對秘密的探究,無論自然界還是人本身。我個人理解為,正式在一種不確定的樂觀主義氣氛下無論精英和大眾都舉步不前,對于秘密缺乏興趣。Thiel則強調我們只有去探索秘密才能發掘真正的價值。對于公司而言,只有探索秘密才能發掘需求和市場;對于個人而言,只有探索自身的未知才能發現潛力。
第四個現實是冪次法則深埋在日常生活中。這為網絡效應提供了支持。
那么作為一個創業者該如何做呢?Thiel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創業“導師”并非只有摧毀,沒有重建。作者給出了幾點思路,雖著墨頗多,本質上個人理解無非包括五個主要的內容:
第一、先占領細分市場。這仿佛同KK在《失控》中的觀點有類似,從創新來自邊緣。將小市場理解成為一個邊緣并無不妥。Thiel舉出的Facebook的例子很好的詮釋了一個不起眼的邊緣甚至都不被認為是一個市場,但是對于一個以壟斷為目的公司,從小市場開始是正確之選。
第二、作者在具體如何實現從小市場實現企業成長的闡述時,強調擴張要有紀律性,充分運用冪次法則,同時產品和銷售要
第三、破壞式創新。Thiel認為破壞式創新不是為了破壞而破壞,而是為了創新而破壞,Thiel對破壞式創新對市場巨無霸的沖擊態度是曖昧的,當然不提倡直接上來就撼動主流市場,也體現了作者提倡壟斷而非競爭相關,從細分市場中尋找壟斷比與大企業競爭更容易存活。
第四、制定長期計劃,而不是短期選擇。因此對于企業價值的衡量最終還是要回歸長期現金流,熱點和短期營收表現應該是被剔除的干擾。
第五、壟斷!壟斷!壟斷!無論是從細分市場切入,還是產品快速推進,包括破壞式創新,可以看做是壟斷類型企業的特征,同樣也可以看做是創業的指南。
當然,除開以上所提到的內容,本書中仍然強調了一個Thiel在風險投資界很出名的一個觀點——公司如果起步是失敗的,將無法挽回。
就本書而言,我無意對書中的創業觀點和指導做過多贅述。吸引我的遠不是具體的創業操作指南,而借助創業與投資的話題,Thiel提供了一個啟發性的思路,這就是如何看待我們所處的時代,如何看待現在互聯網熱潮,什么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Thiel同許多投資領域的智者一樣,在一個濃縮的投資空間里踐行著每個投資者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經驗。正如作者在書中最后寫到的一樣:
“我們是否在整個宇宙范圍實現“奇點”或許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能抓住獨一無二的機會,在日常工作中創新。對我們——全宇宙、全球、全國、全公司、整個人生那只此刻最為重要的是——獨特。”
《從0到1》讀后感 5
作為前些年一度受企業家和商界最受推崇的一本商業寶典,《從0到1》始終以其清晰邏輯思路,實際又深刻的商業哲學吸引每個從商之人。
說先來說說什么是從0到1,在我看來這更像是與中國人所講的“道生一”的哲學思想有重合,現在的大部分公司都在通過各種商業運營來爭奪市場,而很少的企業注重創新,沒有實際的核心競爭力,大多陷入了同質化的境地,而作者認為企業應該用一種批判的思維去考慮商業,去做一些突破,他講發展分為2類,一種叫水平進步(從1到n),一種叫垂直進步(從0到1)顧名思義,真正推動我們發展進步的'就是從0到1,而本書的核心就是圍繞著0的突破,從而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市場維度,并以壟斷的方式去占領這個藍海市場,而作者在書中用了較大的篇幅去闡述壟斷,在傳統的經濟學家看來,壟斷會妨礙到市場公平競爭,然而在作者的眼中,在一個法制和商業規則健全的社會,壟斷不僅不是商人的罪過,反而是行業內推動創新的催化劑,因為有壟斷企業才會不斷地創新,維持著現在的地位,而壟斷的利潤又可以繼續支持著公司地運作,不斷推陳出新,取得優勢。
書中彼得強調要摒棄競爭思想,并提出行業4個重要的方法幫助企業獲得自己的“壟斷”,分別是:專利技術、網絡效應、規模經濟、品牌優勢。專利技術自然不用多說,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新興產業,產品才是核心競爭力,對產品迭代優化和對新技術的不斷追求才是成為行業的龍頭的因素,網絡效應,其實應該屬于社會傳播的領域,要打通產品銷售宣傳渠道,讓跟多人知曉,更多人使用,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同時做到邊際成本盡可能降低成本達到規模化,做好企業的品牌形象的定位和差異化才能脫穎而出。
但說到底,再多的方法論都要根據瞬息萬變的商業形勢而改變,本書想傳達的是一種商業哲學,一種勇于創新的理念,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成為標桿。
《從0到1》讀后感 6
彼得·蒂爾的《從0到1》一書,是一本暢銷的商業經典,在商業領域受到廣泛的關注。這本書提供了一些有關成功創業的獨特思想,涵蓋了創新、市場、競爭、領導力等方面。在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讀完這本書后的感想。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是,創業不僅僅是關于產品和營銷,還包括文化、價值觀、理念等方面。彼得·蒂爾在書中闡述了他的觀點,認為成功的創業應該是從0到1,而不是從1到n。這意味著創業者不僅僅是要創造新的市場,還要塑造一個獨特的文化、價值觀和理念,以便從競爭中脫穎而出。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內容是,彼得·蒂爾強調了創業者需要堅持長期的視角。他認為,真正優秀的公司是長期的;成功需要時間,需要耐心。這種長遠的'視角,在這個瞬息萬變、注重短期利益的時代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我認為這本書也提供了一些有關團隊領導力的洞見。彼得·蒂爾認為成功的公司必須由一個穩定的領導團隊領導。創業者需要在團隊中建立信任、同理和尊重的文化,以便構建一個有利于成功的團隊文化。
《從0到1》是一本非常有用、實用的商業書籍。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和洞見可以讓創業者更好地了解如何從0開始創業,打造一個獨特的品牌和文化,以及如何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找到成功的關鍵。這本書是我強烈推薦給任何有創業夢想的人。
《從0到1》讀后感 7
《從0到1》這本書主要講了"從無到有","道生一"的智慧。通過創新可以給人類帶來更多可能性,創造新價值。
讀了這本書后讓我感覺做任何事情如果想要有豐厚的回報必須要有從0到1的智慧,特別對于企業家來說從0到1尤為重要。在中國好多大企業都是加工型企業,貫徹的大方針大多都是從1到n的assembled in China.其實如果想要讓企業獲得豐厚的利潤一定要善于創造和創新,通過專利技術、網絡效應、規模經濟、品牌等形成壁壘,從而實現質的垂直性層級跨越,由此開辟一個只屬于自己的藍海市場而成為這個市場的唯一,其實也就是實現從0到1的designed in China.
從0到1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可以說就是壟斷,因為只有壟斷才可以給企業創造100%利潤中的80%以上的利潤,而從1到n的assembled in China往往獲取的利潤只有100%利潤中的10%以下的利潤。從1到n的加工型企業每天在做的事情是人員的削減,材料的節省,工法的減化,物流的優化等來維持企業微薄的利潤的增長,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的話企業很可能就無法保持利潤的增長了,這樣帶來的后果往往是大批人才的流失和投資人的減投。然而一些從0到1的創新型企業每天在做的事情是專利性技術,破壞性創新,品牌效應,規模經濟等,其中只要某一個環節獲得成功的話企業就能保持利潤的幾何性增長。所以其實企業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每個壟斷企業都是靠解決一個獨一無二的問題獲得壟斷地位;而企業失敗的原因卻相同:它們都無法逃脫競爭。在完全競爭中,企業著眼于短期利益,不可能對未來進展長期規劃。要想將企業從每日的生存競賽中解脫出來,唯一的方法就是:獲取壟斷利潤。
本書中也介紹了如何建立一個壟斷型企業,首先是占領小市場,然后是擴大規模,最后是進展破壞性創新。然而我覺得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創業者對未來二三十年事情的'規劃與想象,并且以公司逐步開展的體制去實現方案。在方案的實施當中肯定還會碰到無數實質性的困難與挑戰,此時就需要發動團隊的力量用獨一無二的方法去面對與解決困難。然而如今作為在企業中為企業謀取利益的我們來講其實從0到1離我們也不遠,我們要抓住日常工作當中的每一個可以創新的時機,用自己最獨特的工作方式去為企業謀取最大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利益,在這個過程中同樣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最后還是想要引用作者最后講的話"我們當下的任務是找到創新的獨特方式,使得未來不僅僅與眾不同,而且更加美好,即從0到1.最重要的第一步是獨立思考。只有重新認識世界,如同古人第一眼看見這個世界一樣新奇,我們才能重構世界,守護未來。"所有從0到1的理念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我們作為當今社會的中堅力量只有時刻把握從0到1這一理念,才能推動人類社會的快速開展,從而為整個人類社會作出自己應有的奉獻。
《從0到1》讀后感 8
昨天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看完了中文版的從0到1,其實作為一個沒有任何社會實踐經驗的學生,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并不是找到開啟商業的秘密,反倒像副標題所指出的,能夠讓你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思考。
相信打開這本書的人一定都會被peter的第一個問題所吸引、產生困惑、渴望得到解答。
問題是:“在什么重要問題上,你與其他人有不同看法?”
我認為在整本書的都始終貫穿這個問題的精髓,你需要和別人不同,展現自己的獨特性,
哪怕是瘋狂的、神經質的想法,那些獨特性不要隨著社會規范化的教育被消磨殆盡。
peter指出,做企業和做人是一樣的,只有保持自己的與眾不同才會有從0到1的可能性,平庸的、大眾的、普遍化的思維即使創造了企業,取得了利潤,也始終在0到N之間徘徊,僅僅是為全球化做了貢獻,并沒有推動人類的進步。
這本書有兩個點給我啟發,第一個是對未來的態度。第二個是初創公司和人生的類比。
先說第一個,peter將人對未來的態度分為對未來不明確的悲觀主義、對未來明確的悲觀主義、對未來不明確的樂觀主義和對未來明確的樂觀主義。
這四個維度恰好涵蓋了大部分人對于自己人生的態度,只不過很多人沒有想那么多,只是走一步算一步,你屬于哪一類呢?甚至說,根本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概念,只是這么隨時間活著而已。我們不想peter那么宏偉的.,我們只談自己的人生態度。
現在的我,屬于未來明確的樂觀主義者。我知道自己近五年的人生規劃,我要走什么樣的路,選擇什么樣的職業,而不是為了賺錢隨便去找一份工作,但同時,沒有邁向社會讓我對自己的未來產生了一些盲目的樂觀,往往是這種樂觀激發了我擁有斗志、激情和必勝的信念。但這究竟會保持多久呢?說不定只是一兩年而已,也許在計劃失敗后我陷入了悲觀的情緒,但我會時時刻刻謹記,不論自己是悲觀還是樂觀,永遠對未來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和態度,這樣便知道自己順應著怎樣的軌跡向前,而不是盲目、被迫選擇了一條自己并不理想的生活。
也就是說,即使整個社會的大環境未來是無法明確的,但你一定要把握和明確自己人生的小方向。
第二個是peter在創業初期所說的風投組合概念,在投資的時候,我們都知道不要把雞蛋放入同一個籃子,分化風險,但人生和風險投資恰恰相反。一個人不可能為了擁有多元化的人生同時留住十幾種可能性差不多的職業。人生是賭所有家當,孤注一擲,不留后路。
然而peter說學校交給我們的是無差別一般知識,導致現在學生已經成為流水線上的作業,毫無特色,沒有差異。我身邊畢業的同學大多都進了銀行,要么都是在考公務員,其余的等父母安排工作。特別好笑的是,有一個走關系進銀行的同學在拿到offer那天請小學同學組織聚會,底氣十足的好像自己已經是金融界嬌子了。在一般大眾看來的成功和出息其實并不是那么正確,也沒有必要去羨慕或妒忌,你有屬于自己的道路,關鍵的是,不要人云亦云。
同時,教育將許多人教育成“你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好。顯然,這也是工作中領導的要求,但peter告訴我,做什么非常重要!你應該將你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擅長的事情上,而且在此之前要仔細想想是不是有意義有價值。
這兩點告訴我一個道理,全能型人才也許是個騙局,多元化人生也基本屬于迷茫狀態。所以,不論你是否創業,都應該想想自己是不是應該找到自己明確的、為之努力的事情,哪怕是一個小計劃、小目的。就像這本書中的“大學炸彈客”說的,我認為很有道理哎,那就是:
1、稍作努力即可達到的目標
2、不懈努力才能達到的目標
3、怎么努力都達不到的目標
好的人生不就是努力實現前兩個,創造各種條件讓未來,3成為2,再成為1么。
《從0到1》讀后感 9
讀完《從0到1》,像是一本哲學導論,過去現在未來的關系,為什么“我”要創造,人與人、與命運、與科技的關系。書中很多是沒有所謂正確答案的提問,只是告訴我有哪些可能。《藍海戰略》更像是一本36計的工具書,如何避免競爭,尋找外部存在卻沒被他人發現的需求,如何從戰略戰術上占領它。兩本書一個聚焦于自身、科技創新,一個更多聚焦于外部市場的擴展;一個是為什么,一個是怎么做。內容上各有千秋,但更喜歡《從0到1》,只是這本邏輯上有點跳躍,像散文隨筆,晦澀難讀,知識總結也毫無頭緒,就從最有感觸的幾點寫開吧。
書中第一章提出一個讓我腦洞打開新觀念,對于未來的定義。未來之所以是未來,不只是還沒有到來的時刻集合,更是因為未來的世界與此刻不同。假如空間狀態定格,時間還在走,1年,100年都不是未來,因為世界沒有改變。如果平行空間真的存在,那么我在平行空間中的跳躍,時間沒變化,但空間變化了,我的思想行為變化了,那我應該算去到了過去或是未來吧。扯遠了。我們期待進步的未來,所以才促使我們不斷科技創新,產生0-1的.發展,而不只是在1的基礎上復制。創業公司往往是科技創新的誕生地,推動未來進步的更多在這類企業里面。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看好未來,前提是要知道過去。作者回顧了1999那場互聯網泡沫以及帶給人們的經驗教訓,可惜的是很多人因為過去而全盤否定了那些年人們創業的熱情。他認為未來創造應該是:
1、大膽嘗試勝過平庸保守。
2、壞計劃好過沒計劃。
3、競爭性市場很難賺錢。
4、營銷和產品同樣重要。
以上四點同樣適用于我的生活:既然未來除了要死,其他都不能預測,何不有計劃性嘗試多種生活。如果想更成功就要選擇做小池塘的大魚,減少競爭。
三四五章提到了競爭和壟斷的關系,如果沒有快速達成成功的競爭,只是內耗了價值,作者不支持。應該用創新性來實現壟斷才能實現進步。開創創新性壟斷企業方法(終于有了方法論):先在小市場取得壟斷地位,再在成功的基礎上一步一步擴大壟斷,同時不要主動破壞毀滅原有產業,增加與原有產業的競爭。另外先發優勢并不一定是好的,也可以等別人開創了市場,但是由自己來最后一擊。想到蘋果公司,貌似是用ipod如此發家的吧,干掉了索尼一眾賣卡機、CD播放器的。
“成功不是中彩票”這章像是人生觀的論述,成功來源于能力與計劃,不是運氣。我想追求自己定義的成功是每個人畢生的夢想。為此我們不斷的學習、進步,規劃著自己的明天。但結果是怎么樣,我們很難去控制,所以把成功因素更多歸因于運氣,來抵消自己未盡全力的愧疚。可是追求成功是方向,不是人生的目的地,追求的過程相對于結果對我來說更重要。
作為讀書筆記的一部分,我必須承認,除了“創始人的悖論”那一篇,本書的最后幾章我并沒有細看。說一個很奇葩的原因。這本書是我在機場購買,來回出差帶著看完一半后,遺失在飛機上了,于是只能看PDF版。想用一句很時髦的話來形容看電子書的感覺就是“當人生第一次翻看過紙質書籍后,再看電子書就是將就,而我不想將就。”于是乎我跑到上海圖書館去找這本,沒有。最后的解決辦法就是我在上圖樓下的季風書店坐了一下午,看完了后半段。要問我從頭到尾執拗不再買一本的原因,竟是我賭氣中信出版社如此浪費紙張的排版,一本書里面竟然有12頁空白。當然,摳門于不值得再買本我認為目前不會再讀第4、5遍的書應該也算原因。重新回到書中,最后提到只有像古人那樣擁有第一眼看世界的新奇,我們才能重構世界,獨立思考。為何將上述反面教材寫出,就是想說讀書不存在排版、購買、電子版與紙質版的問題,只聚焦于書籍所傳達的思想,每每看來都有新的想法,才能有所積累與思考,走出創造的第一步。
《從0到1》讀后感 10
《從0到1》不是一本創業指導手冊,而是一本關于創造和走向未來的書。沒有人能手把手教你創新,教你創造出不一樣的東西,實現從0到1的突破。從0到1無處不在,不只是商業,也在你我每一天的生活里。
一、什么是從0到1?
隨著互聯網新經濟如雨后春筍般生長,越來越多的人投身于互聯網創業熱潮。在互聯網時代,成功企業的商業模式不再是照搬現有經驗,從1到N的重復過程,而是從0 到1創造市場的過程。創業者把成就歸功于商業模式和機會窗口,歸功于創業者本人擁有的資源和能力,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對未來有宏觀的判斷,從未來著手當下,最終走向成功。
從0到1即依靠科技創新,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中國在過去30多年的發展中迅速壯大,靠的就是不斷對標學習先進,拿來主義,因此也出現了“山寨”、“Copy to China”等標志性詞匯。未來的`世界肯定會更加趨同,由于知識產權的保護,科技創新越來越難以復制,中國趕超式發展必然遭遇瓶頸。如果不能從“1到n”實現“從0到1”的轉變,未來發展將走向遲緩甚至衰退。企業也一樣,靠復制將使企業難以立足。書中提出了創業者實現從0到1的創業三部曲:發現“秘密”,避免競爭陷阱,打造壟斷企業。從1到n,利潤微薄的量變在作者彼得看來并不高明,通過科技創新實現從0到1的質變,才能為企業帶來壟斷利潤,為人類帶來更多的可能性,為世界創造新的價值。
二、競爭還是壟斷?
雖然說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在商業中,情形恰恰相反。企業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每個壟斷企業靠解決獨一無二的問題獲得壟斷地位,而企業失敗的原因卻相同:它們都無法逃脫競爭。
競爭不只是一種經濟概念,而是一種觀念。人們往往忽視了真正重要的事情,只把精力放在競爭對手上。要想將企業從每日的生存競賽中解脫出來,唯一的方法是:做到獨一無二,獲取壟斷利潤,如蘋果公司。
三、重新認識冪次法則
冪次法則即遵循指數方程式的增長,是最不平均的分配。我們生活里多被二八法則蒙騙,不管是正態分布還是二八法則,原理都是同一回事。在實際的投資中并不遵循正態分布,而是冪次法則。
就像我們平時常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不孤注一擲。如果把未來看成投資的話,我們之所以平凡,碌碌無為,是因為我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充滿恐懼,學鋼琴、學畫畫、學書法等等,覺得總有一樣可以應付未來,每一個都想學,每一個都沒學好。我們從來沒考慮什么才是我們最擅長的,并發揮到極致。我理解的冪次法則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最好,成就人生之巔,企業亦是如此。
如果成功來源于運氣,那么像喬布斯、埃隆·馬斯克這樣的連續創業成功者就不存在了。艾默生說:淺薄的人才會相信運氣和境遇……強者只相信因果。我們當下的任務就是找到創新的獨特方式,使得未來不僅僅與眾不同,而且更加美好。
《從0到1》讀后感 11
最近都在拜讀來自paypal創始人peterthiel的《zero to one》,中文名《從0到1》。這本書被譽為“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好的一本商業書”雖還沒有看完,但還是想分享下自己的些許感悟。
作者彼得。蒂爾認為,進步有兩種形式(原文):第一,水平進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經驗,直接從1跨越到n。第二,垂直進步,也稱深入進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從0到1的進步。水平進步的最大紅利就是全球化,而垂直進步能夠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科技,就是互聯網。
其實從0到1,個人理解就是從無到有,是從未知到極限的突破。07年的世錦賽上,劉翔簡單一跨,勝過小將羅勃斯。跨欄項目,一向是美洲、非洲人的.囊中物,劉翔是第一位在奧運會田徑項目上獲得金牌的中國運動員。然而這個不到30的小伙子,卻用自己零的突破向世人宣告:亞洲人也能夠有同樣的成就。劉翔憑借著他的堅韌讓我們清晰地明白了從0到1的可能,這就是從0到1。
但是此刻的中國人大多是羊群思維,擅長從1到n,嚴重不擅長從0到1。為什么呢?
因為每一個從0到1的突破必定先經歷從0到1的失敗。此刻很多人害怕失敗,所以才埋沒了自己從0到1的思維。古有: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我們看到了因為堅持不懈而取得的突破,更不能忘卻在每一個突破背后的無數失敗。沒有失敗,何談成功;沒有跌倒,何來爬起;沒有沉淪,何來覺醒;沒有挫折,何來突破。而每一次從0到1的失敗才鑄就了每一次從0到1的突破。
所以,不要害怕失敗,要敢于突破。從0到1,勇于創新,才能使你立于不敗,至少不會被社會淘汰。
【《從0到1》讀后感】相關文章:
《從0到1》讀后感04-30
《從0到1》讀后感(精選16篇)02-03
《從0到1》讀后感(精選10篇)03-08
《從0到1》讀后感范文3篇04-06
從1到10的成語03-06
從0到10的英語教學反思01-11
0到3歲的童話故事06-25
1到五的教學設計03-17
1到5的認識教學反思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