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后感1
幼兒園需不需要教幼兒閱讀以及如何教?這個問題其實很值得我們去探討。現在,早期閱讀在幼兒園已經步入白熱化階段,家長也非常重視孩子在這一方面的學習,因為早期閱讀不但是幼兒成長發展的需要,也是在為幼兒未來的學業陳能夠就打基礎。吳放老師也認為,這種教育開始得越早,孩子得益就越大,將來的收獲也就越顯著。
關于閱讀,美國國家閱讀研究所是這樣定義的:閱讀是一個從文字引申意義的復雜過程。它包含了一下所有的方面:
(1)把文字與相應的語音練習起來的能力;
(2)解讀新詞匯的能力;
(3)流暢地閱讀的能力;
(4)掌握足夠的信息與詞匯的能力;
(5)掌握通過文字建構意義的有效技能;
(6)發展并保持閱讀動機。
其實對幼兒來說,興趣非常重要。因此,就這點,我們應從興趣開始培養,讓這成為孩子的一種需要,不可或缺的,從而培養其愛讀書的好習慣。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真正認識的字并不多,我們也不可能要求幼兒認識多少字,能讀懂這個故事。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重要的還是在于培養幼兒基本的閱讀技能,教給他們如何讀,培養的是一種好的習慣。比如說,讀書要從左到右,自上而下進行,書要一頁一頁從前往后翻;對圖書要愛惜,不折損,不撕頁,不在書上亂涂亂畫等等。這些習慣、方法都應從孩子上小班時就開始培養。
因此,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不能忽略的,教師在這一塊也應該重視起來,不要一味讓孩子懂得什么,知道什么,最重要的是培養他的一種興趣,一種閱讀的好習慣。
幼兒園數學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都是比較乏味的'。從教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幼兒對學數學的興趣并不高,而且也較難掌握,長期以往,孩子間的差距就拉大了。
其實,數學教學并不僅僅局限于某些與數字或算術有關的教學活動中,尤其對幼兒來說,數學知識存在于他們身邊的事事處處,而他們從事的各種游戲活動中也都會包含一些與數學知識有關的內容。
在美國教育中,幼兒就是通過游戲,通過動手在探究和發現自己生活中事物的共性、特性、邏輯性已經可轉換性。比如讓幼兒學習長度測量,教師不僅僅用叉子作為測量工具,而是為幼兒提供了更加具體,與他們生活聯系更加密切,更加有趣的方法,用空的可口可樂罐來測量,通過這個活動,并通過這個活動的延伸(如使用積木、鉛筆等工具來測量),幼兒便理解了測量的基本概念。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涵蓋著數學的內容。幼兒園的桌子有方的,但也有圓的;積木是三角形的,有紅色的、藍色的,很多不同的顏色;有的小朋友高一點,有的小朋友矮一點……這些都是我們隨處可以看到的,空余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聊天,進行隨機的教育,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沒有了上課的壓力,也就學得更開心,記得更牢了。
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在從教過程中,也可以利用身邊幼兒常接觸的事物以及方法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數學在生活的意義。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后感2
吳放老師的《和孩子一起跳舞》中到處彌漫著“和而不同”的味道,與中國古代文化中“和而不同”的芳香達到了高度的契合。這種契合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吳放老師所追尋的“教育理念”是一種“和而不同”的完滿、和諧的人性;另一方面,吳放老師彌合人性所憑借的“教育理念”是“和而不同”的完美代名詞、最佳詮釋者。
在書中,吳放老師從幼兒的現實生存狀況出發,探討如何使幼兒走向完滿、和諧的狀態,從而使不同的幼兒通過教育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表面上,吳放老師雖然只呈現了短短50封信,引出她的幼兒教育思想,但實質上,其思想的立足點卻在于個體生命的存在。所以,拋開作者的宏觀目的,其思想體系本身是彌足珍貴、值得體味的。
薄薄50封書信,字里行間到處彌漫著“和而不同”的思想之美,在一遍遍的閱讀中,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可以說,作者深刻的思想中折射出的幼兒教育的閃光很美、很美,美就美在“和而不同”的滲透與彰顯。
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和”,不是“同”,不是單一的聲音,而是強調不同聲音的存在,甚至是不同聲音的對抗。這樣的“和而不同”是建立在不同與差別基礎之上的富于生命力的開放、多元的系統,是真正的和諧、辯證的和諧。這種和諧在于異質要素的統一而非同一,而且,異質要素走向“和”的前提是“不同”的真實存在,對“不同”的充分承認,只有這樣,異質才能產生新質,天地萬物才能在沖突中達到融合的境界。
中國古代文化中這種“和而不同”的智性之光,在吳放老師的《和孩子一起跳舞》中彰顯得淋漓盡致。吳放老師經常讓新老師做的一個練習是挑出班上最讓人“頭痛”的`三個孩子,寫出每個孩子的五到十個優點和長處。不少教師寫完之后都吃驚地說,想不到這孩子居然有這么多的長處,我以前怎么從來都沒有注意到呢?我想,原因之一就是人們的思維習慣傾向于用比較單一的標準來衡量周圍的一切,這就好比我們只從一個窗口向外看,能夠看到的當然就很有限。她強調多元智能理論為我們打開了許多這樣的窗口,我們能夠看到的自然就要全面的多了,其解釋的就是“和而不同”的完滿、和諧的教育理念。
總之,不管是吳放老師整本書所折射出的智性光芒,還是具體層面所流露出的教育光輝和“美”的光彩,都無不洋溢著一種“和而不同”的和諧之美。而這種美正是幼兒教育思想的堅實根基,倘若抽掉了這種根基,幼兒教育概念的提出及其論述便是形同虛設,沒有分量可言。所以,一切教育之美就美在“和而不同”!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后感3
拿到書,首先吸引我的是書名《和孩子一起跳舞——給中國幼兒教師的50封信》,忍不住在心里問了自己幾個問題,這會是一本什么書?里面有些什么內容?這些內容以什么形式為主?會有很多理論方面的知識嗎?帶著這樣的疑問,我粗粗地翻到目錄處,發現這本書的作者將這本書分為童心篇、課程篇、教學篇、行為管理篇、教師發展篇、家園溝通篇、隨感篇等七個篇章,在這些篇章里,而作者對于每個篇章的需求以書信的形式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書籍……
首先,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忘記了自己是一名讀者,而是感覺有一位幼教方面的專家在跟自己在面對面地進行交流,作者吳放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和問題用高深獨道的理論與具體而微的實踐緊密結合,像故事一樣說給我們聽,讓我們讀起來也不是那么枯燥,而且受益匪淺。
在第十封信“幼兒美術欣賞的特點”中作者提到,“美術作品的欣賞并不需要與理解同步,尤其在幼兒階段,讓幼兒學會欣賞比學會理解要重要得多,也有益得多”,另外還提到了“欣賞是需要培養的一種思維習慣,我們做老師的都有責任為孩子們提供一個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度過童年,學會欣賞美、喜愛美、追求美”,接著就“如何幫助幼兒融入與參加欣賞過程”這一問題提出了五大要點,通過這封信的閱讀,讓我對美術欣賞活動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總會或多或少的請孩子們說說自己對于作品的理解,而且在欣賞的過程中也只是流于形式,沒有更加深入地去欣賞,所以我們忽視了一個問題,到底孩子們都看到了什么?通過這樣的欣賞過程他們到底得到了什么呢?而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來說,因為他們生活經驗的不同,能力的差異,所以欣賞的過程也應該循序漸進,為了避免欣賞的枯燥,欣賞的方式也應該多變。
第35封“教學反思的形式、內容與方法”中針對教師的反思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最初的時候,我對反思的理解就是尋找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不足,漸漸地,在幼兒園一次又一次的教學活動中,我知道了反思除了反思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不足也應該找出自己教學活動中的亮點與人一起分享,在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反思的主旨“不要一味地回頭看自己踩歪了的腳印,而要向前看怎樣才能把下一步走得更穩,反思很大一部分應該著眼于教學的成功而不是失敗之處”,另外,書中最讓我深有感觸的是,教師的反思應該做到及時,作者提到了自己帶帶班時總會口袋里裝著一些碎紙和一支筆,不用多寫,只需要幾個關鍵詞就行,等下班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溫記錄,這樣一來對以后的教學反思有很大的幫助。
書雖然還沒看完,但自己每看一封信總會從中收獲很多,或產生共鳴,或受益匪淺,不管怎么樣,我感覺作者本人是用心在教育,而身為我們一線教師不是更加應該用心地去對待幼兒園的每一件事情呢?時代在改變,我們的孩子在改變,我們的每一天都會遇上不同的新問題,它需要我們每個人通過觀察、思考、反思來去解決。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后感】相關文章: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后感07-06
我和同學一起去跳舞作文08-18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后感(精選11篇)07-23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后感1200字07-07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后感1400字07-06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后感(通用5篇)07-14
《和孩子一起跳舞》讀后感(通用6篇)07-19
《和孩子一起跳舞》教師讀后感范文07-06
《和孩子一起跳舞》教師讀后感范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