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字經》有感[精選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三字經》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三字經》有感1
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做《錢文忠解讀<三字經>》,這本書分成上、下兩本。
《三字經》這本書我想大家都應該很熟悉了吧,它是古代兒童必須要學的、要讀的一本書,可見它的重要性了吧!
《三字經》被錢文忠分成了三個部分來講,第一個部分講的是教,即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理由、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規律。第二部分講的是史,即歷史,《三字經》從三皇五帝一直講到了清朝。第三個
《三字經》開頭的六個字,我想大家都知道,“人之初,部分講的是學,即勤奮好學的重要性。性本善。”就是這六個字卻有著豐富的`內涵,它講的是一個關于人性本質的哲學問題。也就是說,人性究竟是什么樣的?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也就有了“性惡論”與“性善論”。
在《三字經》中,講了一個很有趣的學說,那就是五行學說,“曰水火,土木金,此五行,本乎數。”五行分別是水、火、木、金、土,五行相生相克。
讀《三字經》有感2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讀過很多書,如:《三字經》、《弟子規》、《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愛的教育》、《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每一本書都能開闊我的視野,豐富我的'課外知識,更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經》這本書。它不僅教會了我如何孝敬父母,更讓我一生受益匪淺。
《三字經》這本書中的“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是讓我感悟最深的一句話,它主要講在東漢時期,有一個小孩叫黃香,才九歲就非常懂得孝敬父母。每當夏天時,她便把枕席扇涼了,把蚊子趕跑了,才叫父母回來歇息。冬天時,黃香則自己躺在父母的床上,用自己的體溫把父母的被窩暖熱!每次讀到這里,我的眼淚便像掉了線的珠子,嘩啦嘩啦地往下流,不只是被《三字經》里的黃香所感動了,而是我想起了平日里父母對我的愛。爸爸每日每夜在外地辛苦地打工掙錢,是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多掙點錢讓我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嗎?媽媽每天早上五、六點鐘起來給我們做早餐,叫我們起床,當我們去上學時,媽媽又總會親切地對我們說:“路上小心點!”媽媽這樣辛苦為什么?不就是為了讓她的兒女生活得更好一點嗎?父母為我們付出這么多,我們無以為報,唯有好好學習,拿出最好的成績回報父母。
《三字經》這本書可以讓我們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將《三字經》這本書弘揚下去,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學習學習《三字經》吧!
讀《三字經》有感3
寒假里,我按照學校的要求,誦讀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之作《三字經》。雖然,我只會背誦一點點,但是里面的故事讓我很感動,很受啟發。
有一句話是“香九齡,能溫席”。媽媽給我講了這個故事: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那時候的冬夜里,天氣特別寒冷,而且農戶家里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人們很難入睡。小黃香心里很不安,為了讓父親少挨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里,給他鋪好被,然后脫了衣服,鉆進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后,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他的故事人人稱贊。
今年過了年,我也九歲了,和那時候的黃香一樣大。我從來沒有認真想到過要為爸爸媽媽做什么事情,有時候我認為我為爸爸媽媽盛飯或者自己洗一雙小襪子,我還覺得自己很能干,很了不起呢。看了這則故事,我很慚愧,我以后也要多孝順父母,像黃香學習。
讀《三字經》有感4
書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是我們的啟蒙老師,教會我很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也讓我明白書與我們是好朋友。
記得小時候,媽媽就給我買了很多啟蒙書:《格林童話》、《弟子規》、《三字經》、《伊索寓言》。剛開始的時候,我一點也不喜歡看這些書,覺得好枯燥無味,但又對《格林童話》和《伊索寓言》十分有興趣,那書中一波三劫的情節很吸引我。雖然看不懂,但還是興趣十足。
對于國學《三字經》和《弟子規》我是提不起興趣的,連封面那幾個大字都懶得瞄一眼,早已被我棄忘在一旁了。媽媽見狀就拿起《三字經》逐字逐句的解釋給我聽,剛開始我十分不樂意她講的這些。慢慢的,我發現它其實也是有故事可聽的。我漸漸喜歡看了,從她的講解中我知道了《三字經》里雖然故事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很耐人尋味…
漸漸的我愛上了《三字經》。他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精華,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國學經典。書中以三個字為一句話,四個字為一段話。他主要講述人的善、惡、學、孝、禮、儀,是很好的一本教育書,它教育我們愛國愛校,親師親友,勤奮好學等做人道理。
“香九齡,能溫席”。小黃香九歲時,便懂得孝順父親,夏天為父親搖扇子,冬天為父親暖被子。他不僅孝順,還勤奮刻苦,還博學多才呢!而如今,我們生活中許多同學家境優越,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卻還是對這對那不滿意,亂七八糟的學了一大堆,不懂知恩圖報,孝敬雙親,整天大吵大鬧,不把心思放學習上,而去追求時流,趕時髦,攀比吃穿…
父母為養與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此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種很偉大的恩情。我們應學會愛自己的父母,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
“融四歲,能讓梨”孔融四歲時,父親的朋友送來了一盤梨子,父親于是讓孔融七兄弟自己挑著梨子吃,并讓最小的弟弟先挑。小弟弟拿了一個最大的,孔融卻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小,應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給哥哥們吧。”父親聽后十分欣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因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這種懂得謙讓的好孩子,從小就知道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長,我們應學習孔融這樣精神。
有一次我坐在公交車的時候,看見一位老爺爺在我身旁站著,隨著車子的顛簸,搖晃危險,我馬上站起來扶著他,讓他坐在我位子上。他笑著問:“小姑娘,你為什么把座位讓給我呀?”我說:“長者坐,命乃坐。”爺爺會心的笑了,我也笑了。
讀了《三字經》,我學會了尊老愛幼、尊敬師長、互相幫助、愛護公共財物,我們應把這些一代代相傳下去,讓文明之花開遍我們的祖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與《三字經》為友,其樂無窮!
讀《三字經》有感5
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學校就開展讀背《三字經》課程。據說《三字經》已經流傳千年之久,這本書聚集了千年的文明和傳統的文化。
《三字經》里有歷史典故、故事,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一精一華。例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說明小時候,不好好學習是不應該的',如果年輕時不刻苦學習的話,到老能有什么大的作為呢?我深深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小的時候就要認真學習,長大才能有所作為。還有一句讓我銘記在心:“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老師告訴我們:一個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其次是見多識廣,學會計算,懂的道理。以前,我只知道向父母撒嬌,現在我知道要孝敬父母和尊敬老師及年長的人。
學習《三字經》后,不僅教會我們怎樣作人,還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各方面的知識,讓我們陶冶情一操一,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美德,激發我們學習興趣,使我們可以健康成長,成為祖國有用之材。
讀《三字經》有感6
最近正在讀《三字經》,頗有心得,夜不能寐,思緒萬千,五更時分輾轉難測,披衣起早,寫出心得。
《三字經》成書于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時期,自問世以來,就作為兒童的識字教材,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它與《百家姓》、《千字文》合成"三百千",被視作傳承儒家思想和修身勵志的啟蒙教材;此經雖短,短短千余言,但卻能流傳至今,一直被世人傳誦至今,它的生命力是什么,它的魅力何在?
本書雖短,但很有特點。從形式上看,三字一句,短小精悍,讀來朗朗上口,易于記誦;品來意味深長,文化濃重。古代的兒童,入學的第一部書就是它。孩子們一邊吟唱,一邊搖頭晃腦,韻味十足。
這部書不光形式上易于記誦,內容也很豐富。它以精悍的"關鍵詞"將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道德,做人典故融合在一起。《三字經》雖然是兒童啟蒙教材,但其講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是難以改變的。它適合于任何年齡段的人去閱讀它,理解它,去在生活中運用它。孩童時代的人讀它記它,可能不知其意而背之,成年人讀它記它,有著不同的意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講的是:每個人出生的時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習性卻各有差異;假如不去教導他,習性就會發生變化,轉變,所以要重視教育,持之以恒的教導。
我覺得,這本書中所講的道理,95%還能在現在社會中適用。作為教師,更要認真拜讀拜讀。"教書育人",我認為育人比教書更重要,我準備利用寒假認真地學習本書,開學以后結合學校工作,把這些道理加以運用,我想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讀《三字經》有感7
自從學習了經典的三字經,我收獲了很多,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過去,孟母選擇了鄰居。在孟子的懶惰中,她切布。過去,孟母為了給孟子的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曾三次搬家。孟子沒有努力學習,所以孟母生氣地切斷了編織的線索,告訴他要努力學習。這讓我想起了我的父母,他們和孟母一樣,給我買了一臺讀書機和一張寫字臺供我學習,并在周六和周日送我去老師家補課。從前,我不理解父母的苦心,認為自己買的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不懂得珍惜。我貪玩的時候,爸媽就說我,我還是很不服氣他們不應該限制我的自由。學了三字經,終于明白父母為什么這樣了。我希望我能努力學習,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融四歲,能讓梨,哥哥在長,應該是先知。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把大梨給哥哥,尊重哥哥。現在有的'孩子在家大多是小皇帝。他們是自尊的。他們要求父母買他們想要的東西,但如果他們不買,他們會不高興。這是不對的,我們要向孔融學習,在同學、兄弟姐妹中,要懂得謙讓,也要懂得孝敬父母,因為他們的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
總之,學了三字經,收獲很大。
讀《三字經》有感8
我的這本《三字經》不僅僅有它的原文,并且還有注釋和相關的故事,圖文并茂,使我讀起來興趣盎然。
讀《三字經》,讓我懂得謙讓、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是講孔融四歲就明白把大梨讓給哥哥;“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是講黃香九歲就明白用身體把被窩焐暖讓父親休息;“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是說人應當首先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才是增長見識,學習知識。
讀著這些資料,我不禁感到一陣陣臉紅。我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只要我開口,要什么就有什么,真可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一向以為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當的,從來沒有想到為他們做些什么。每當學習不順心的時候,甚至還會向父母亂發脾氣呢。和孔融、黃香相比,我真是無地自容呀。今后,我要改變自我,多體諒爸爸媽媽,多為他們著想,盡量讓他們少為我操心。
讀《三字經》,我還懂得了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幼不學,老何為”警示我小時候要用功讀書;“玉不琢,不成器”告誡我人不經過鍛煉是不會成才的;“勤有功,戲無益”告訴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獲,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的人是必須會后悔的;“頭懸梁,錐刺股”提醒我學習時必須要全神貫注;“昔仲尼,師項橐”告訴我學習應當不恥下問……
《三字經》的'資料包羅萬象,為我們講道德,論古今,有名人英雄,有歷史戰爭,有學習方法,有自然規律……它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
徜徉在這樣的經典詩文中,我的心靈受到一次次洗滌。在這些精練短小的語句中,蘊含著人生的哲理,讓我明辨是非,學會感恩,懂得做人的道理……閱讀者,收獲著,我樂此不疲。
讀《三字經》有感9
今天,我讀了《三字經》。
我特別喜歡讀“孟母擇鄰”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時,因住在墓地附近,學到了許多喪家哭泣的語言動作。孟母就把搬到大街附近,孟子便怎天模仿商人吆喝做買賣。孟母又把家搬到學堂附近,孟子終于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說明環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子不學,不知義”。我們每個小學生猶如一塊沒磨的`玉,玉不磨,怎能成玉呢?我們應刻苦學習,長大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是本好書,大家一定要多讀讀。
讀《三字經》有感10
一天,老師要我們買一本《三字經》讀,這時我心里想《三字經》有什么好讀,還不如動畫片好看呢!放學后,我無奈的來到了書店。
來到書店后,我找到了《三字經》,翻開一看,我的眼睛頓時定住了!我輕聲吟誦起來,人之初,性本善……讀起來朗朗上口,讀著讀著,我的肚子開始鬧起了空城計,我這才回家。從這以后,我每天寫完作業都不會去理會動畫片了,而是看《三字經》。我最喜歡“融四歲,能讓梨。悌于長,宜先知”這句,這是講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個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而我呢?要大人說才會讓,我真慚愧。以后我也要做一個有自知之明的好孩子。
《三字經》不但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們小學生必讀的金典書呀!我也要刻苦學習,為著我的理想奮斗!
讀了《三字經》后,我覺得它里面含有一種要為學習“更上一層樓”、尊敬長輩、友愛互助的道理,從小就要立志進取、明理、有德、將來就會成為優秀的人。
讀《三字經》有感11
朋友們,你們聽過“三百千”嗎?它是三本中華第一啟蒙讀物,分別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而《三字經》又位居其首,自然是最重要的了。令人發笑的是我第一次見識這本偉大的書,既不是在學校,也不是在家里,而是在暑假的英語夏令營中接觸的。老師告訴我們《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化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深深地吸引了廣大人民,這不止是因為它有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四句一組。讀起來瑯瑯上口。它的詞藻樸實無華,并能夠深入淺出地了解到我國的歷史、文化和禮儀。
在文學講座課上,我們拜讀了這篇文章。我對其中一些句子的印象特別深刻,比如說“首孝弟,次見聞。”,它的意思是: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我認為,智商很重要,情商更重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是做人的基礎,否則,你就不是一個大寫的人,而是一個外表是人,內心冷酷的冷血動物。還有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包含的意義是: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玉器;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我想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就像雕刻玉器一樣,玉在沒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頭沒有區別,人也是一樣,只有經過刻苦磨練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在告訴我們蠶吐絲來供我們做衣料,蜜蜂可以釀制蜂蜜,給人們吃。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來體現自己的價值,那就連小動物也不如了。
《三字經》告訴我們人類只有認識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和風、雷、雨、電,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鳥獸蟲魚,而人又是萬物之靈。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運用掌握的知識去改造這個世界。人類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掌握前人留下來的知識,并以此來開拓更深、更廣泛的知識領域,不斷地改善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生活環境。《三字經》讓我懂得了為人處事的道理,了解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與濃郁的文化底韻.在同時也讓我結識了五千年來的名人。《三字經》包羅萬象,真不愧為中華兒童第一啟蒙讀物!
朋友們,如果你還沒有拜讀過這本著作的話,趕快到書店解解眼饞吧!
讀《三字經》有感12
《三字經》相信大家都在小學階段讀過或背過,大家都有所了解,下面就談談我對它的理解和感悟吧!
《三字經》是一本歷史悠久的古代名書,是小學階段必備的課本。《三字經》主要告訴我們要尊敬師長,講禮貌,還要有孝心和愛心。其中,對我感悟最深的是: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段話,講的是母親把我生下來,不僅僅是要讓我們吃飽穿暖,更重要的.是教育,如果父親沒有教育好我們,那就是父親的失責,同樣,我們一定要自覺學習,以后報答父母。相同,在學校里,如果老師不把我們管嚴,那也就是老師沒有做好,但我們班的老師可好了,她上課嚴肅,下課就像朋友,感謝可敬的老師,您讓我們在快樂中收獲知識。還有,玉不琢,不成器。我更喜歡這句話,是比喻一個人就像一塊玉,學習了,等于把這塊玉打磨,進行加工,就成為一個物器。相反,如果不學習,那塊玉等于碰也沒碰過,就是塊普通的石頭,沒有價值。最后:融四歲,能讓梨。這句話是我印象最深的,是說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吃。他這種兄弟情誼,不自私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其實,這種行為也可以用在生活當中,比如:不要為了一點小事而吵架,你爭我搶,而是要懂得謙讓,“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句話是好的。
《三字經》這本書給我的啟發是: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要認真并快樂地學習。同時,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來回報父母和老師,這不是在喊口號,我要一步一步用實際行動做好,要做個“沒有我,地球就不轉了的人。”
讀《三字經》有感13
今年暑假里,學校里布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讓大家背誦《三字經》,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三字經》資料十分豐富,并且能瑯瑯上口,象兒歌似的,十分趣味,又能啟迪心智,我被《三字經》這博大精深文字深深的吸引了。
《三字經》包含多方面的知識,如歷史故事、古今賢文、人生哲理等,《三字經》是一篇有勸學的,有講道德的,有講做人的.等等。它是每三個字一句、四句一組的詩歌,每一句所表達的意思都不相同,雖然僅有三個字,含意深刻,簡潔明了,能讓我們一讀就懂。我讀《三字經》后,覺得它對我幫忙很大,它不僅僅讓我懂得了許多人生哲理,明白珍惜時間,講禮貌懂禮貌,讓我在少年期走正確的成長道路。同時還使我的知識面擴大,異常一些歷史方面知識讓我懂得了許多。文中還有許多經典故事,如孔融讓梨,讓我回想起尊老愛幼的好精神。《三字經》中還有激勵我們學習的典故,如頭懸梁、錐刺股,講述一個道理,一個人僅有趁年輕的時候刻苦學習,才能長大成才,為國效力。從《三字經》中,我還明白了,一個國家或一個人,如不上進,則會后退,一個君主不明智,將會成為昏君,最終使國家滅亡……
《三字經》是古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學瑰寶,直到此刻也不失為一本好書。《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讀《三字經》有感14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我覺得,如果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像天空中沒有太陽,就像鳥兒沒有翅膀,就像饑餓的人沒有食物。自記事以來,我看過不少有趣的書,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三字經》、《藍色經典神話》等。其中,我最喜歡看的一本書是《三字經》。
《三字經》是我的良師益友。記得有一次我的數學考砸了,一整天都像霜打的`茄子——蔫蔫的。百無聊賴之時,我漫不經心地捧起《三字經》來讀。當我看完《刺股苦讀》這篇故事后,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動。一個連家人都看不起他的蘇秦,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順,發奮苦讀,最終成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看看蘇秦,想想自己,自信似一股清泉重新噴涌而出,瞬間滋潤了整個心田。于是,我暗暗地下定決心,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下次一定要取得好成績。
還有一回,我在語文單元檢測中取得了滿分,這可是全班絕無僅有的一份殊榮。我不禁飄飄然了,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文豪。回到家,我一邊哼著小曲,一邊捧起老朋友——《三字經》讀起來,希望能和她一起分享我難以言表的開心和快樂。但讀著讀著,我的驕傲和得意忘形慢慢地消失了,因為書里《孔子讓路》一文中,博學多才,受人敬仰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都那么虛心好學,不恥下問。和他相比,我的這點雞毛蒜皮的成績又算得了什么呢?
《三字經》,是一條通往我心靈深處的小徑;是一面能時刻讓我發現自己不足之處的明鏡;更是一個我向品德高尚的人學習的窗口。有她相伴,在我悲哀的時候可以給予我安慰;在我消沉的時候可以給予我自信;在我得意的時候讓我恢復平靜;在我迷茫的時候給我指明前進的方向。
我喜歡看書,更愛看《三字經》。
讀《三字經》有感15
《三字經》,是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它短小精悍、瑯瑯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以說熟讀《三字經》,可知天下事。這次,我終于誦讀了三字經,它可以算得上“經典誦讀”了。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它的.意思是: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術,以及認識文字,閱讀文學。我國采用十進位算術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數字,然后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千是一萬……一直變化下去。既然把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排在第一,那就說明它是最重要的。因為是父母把我們養大的,而兄弟姐妹是我們的同胞兄弟。然后就是要學會語文和數學,可見學習的重要。后面的“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使我們明白了:凡是什么東西,剛開始都是很弱小的。只有不斷地努力才能變得更強大。
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禮。”《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讓我們熟讀《三字經》吧!
【讀《三字經》有感】相關文章:
三字經的讀后感讀《三字經》有感12-26
讀《三字經》有感06-07
《三字經》讀有感06-14
讀《三字經》有感06-28
讀三字經有感10-25
讀三字經有感06-26
讀三字經有感范文08-08
讀三字經有感【推薦】12-22
讀三字經有感【薦】12-22
【薦】讀三字經有感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