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塔讀后感15篇(推薦)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烏塔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烏塔讀后感1
三年級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令我印象深刻,那篇課文叫《烏塔》。
文章講述的是14歲的小女孩烏塔獨自一人去歐洲旅行。在羅馬的一個青年旅館里認識了一位中國女孩汪曉潔。烏塔說:“我這次趁暑假游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后還要去希臘,我為了這次旅行準備了整整3年的時間,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還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
讀完后,文章中有一句話讓我十分震撼:我一時語塞,對烏塔說:“在中國,像你這樣年紀小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他們,不會讓她們一個人單獨出遠門。”而烏塔說:“我在家里也是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都很愛我,可我們興趣不同,有時候一起出去玩,有時候單獨出去玩。”
從烏塔說的話中,可以看出中國的孩子卻少鍛煉,中、德兩國的孩子在家同是寶貝,但為什么在中國的家庭里孩子不能一個人出遠門,在外國孩子的.家庭里,父母就允許孩子們這樣嗎?不是的。在中國家庭的孩子不要說是去外國旅游,叫他們在國內旅游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中國的孩子從小就缺少鍛煉;缺少勇敢;缺少自信,有的人有依賴心,根本沒法離開父母。而外國的孩子不是這樣的,他門勇敢,堅強,從小就開始鍛煉,所以他們敢一個人出門,而且父母不會很擔心。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時間才能鍛煉出來。烏塔是一個只有14歲的小女孩,竟能用自己的掙的錢游遍歐洲,而且還是一個人,她的獨立生活能力多強啊!現在,在中國許多家庭的家長都十分關心自己的子女們,不讓他們做這做那,不讓他們單獨出門,生怕在外面受到一點傷害,這樣使他們的性格變得暴躁,從而使他們獨單,不能融入社會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愿望,但為了自己的孩子,也要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啊!未來是我們的,父母們,請放開對我們的束縛,讓我們經受風雨的磨練,在這大千世界中開辟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吧。文章里寫過這樣一句話:“光從電視和書本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覺得她說得很對,當然從書本和電視中認識世界是不完美,我們要走出我們自己的世界,來親自體驗。但是我還要像烏塔那樣,獨立、自主、有主見,這樣對我自己有很大的好處。
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她的獨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們每一個同學去像烏塔一樣獨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們從日常生活、學習各方面克服依賴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烏塔讀后感2
文章中烏塔說的好多話讓我印象深刻。她希望中國的孩子也能像她一樣,可以獨自出門,見見大世面,而且沒有家長跟著。是啊!我們是應該學會獨立的,不要只是蹲在家里,只是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對于任何事物,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感受到它真正的美。烏塔正是做到了這一點,才能獨自一個人游遍歐洲。
游遍歐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烏塔為此作了很多的準備工作。她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收集了歐洲各國的旅游指南;每到一地,她總要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烏塔旅行費用的一半都是自己掙的。為了掙錢出去旅游,她每個周末都要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兒童玩。她外出時,還時刻想著家人,經常和家人打電話保持聯系,為媽媽買皮包,給爸爸買煙斗,給弟弟買帽子,還為自己買了一條做工精巧的金項鏈。這可都是用她自己的錢買的。
而我們中國的孩子呢?我們雖然學習成績不錯,但在獨立性這方面,和外國孩子相比,真是差得太遠了。遠的不說,就拿我家鄰居的小花姐姐來說吧!她小時候依賴性很強,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家長幫著。做作業前,要媽媽把一切都給他準備好;早上起床,衣服也要媽媽幫著她穿。可真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去年,她考上了外省的一所大學,可她不敢一個人去學校,因為她獨立生活的能力太差了。每個假期,她都要把許多臟床單、臟衣服拿回家讓媽媽幫她洗……看到她的這種行為,我真替他難過。我不知道,將來離開了爸爸、媽媽,她將如何生活?這真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啊!”
看看烏塔,再看看小花姐,真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烏塔的所作所為,是我們大多數中國孩子所做不到的。我們中國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為子女創造了十分優越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出于對孩子的溺愛,家長幾乎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對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上學放學,接來送去。孩子都上中學了,過馬路時家長還要跟在后面,更不用說讓孩子早早的經風雨、見世面。有些家長,完全不考慮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給孩子報了許多課外班。由于孩子沒興趣,學得不好,家長花費了金錢,孩子浪費了時間,到頭來一無所獲。
學了《烏塔》這篇課文,就像一把鐵錘重重地敲在我的心上。它讓我知道了我們中國孩子缺少的就是這種獨立自主的精神。如果我們的家長,從小能給我們多提供一些鍛煉的機會,增強一下我們獨立自主的信心,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我們雖然不可能像烏塔一樣,在14歲時就游遍歐洲,但我們會走遍我們的城市,游遍我們的國家,我們也同樣會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爸爸、媽媽們,多給我們一些鍛煉和自由吧,讓我們按照自己的興趣發展!中國的孩子們,讓我們多一些自信吧,去干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早早的使自己得到鍛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主、勇敢自信、對社會有用的人。
烏塔讀后感3
在我們四年級上冊,曾經學過一篇課文,那就是27課——《烏塔》。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就是寫“我”去歐洲旅游的時候和一個小女孩住在一起,她就是14歲的烏塔。烏塔告訴“我”,她是趁這次放暑假一個人來歐洲旅行的,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還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然后還要去希臘。她還說,自己為了這次旅行就預備了三年,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小孩玩。從第七段中,可以看出她為了預備這次旅行,安排得很細、很周到、很周密,而且預備充分、計劃性強。也可以看出,烏塔盼望這次旅行已經盼了很久。就是說,烏塔對外面的世界布滿了好奇和熱愛生活。她恨不得用一天的時間就能周游世界好幾周。
你們發現了什么?沒錯,烏塔說這全是她自己做的,而且說的時候語氣平靜緩和,好像是理所當然的。假如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的國家——中國里面,那可算是一個大新聞了。看了這篇課文,很多同學都希望自己也能一個人周游世界一周,那這問題到底出現在哪里呢?有兩個答案。
第一個答案,就是這問題出現在我們自身上。現在想想自己,你是否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呢?你是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中國的教育方法。我舉一個例子吧,比如:一個五年級的女生一個人在家,突然家里的門鈴響了起來。她以為有壞人,竟然嚇得哭了起來,一直哭到她的爸爸媽媽回來。只是她的鄰居按錯了門鈴,居然也能把一個五年級的`人嚇哭!和烏塔相反,這個五年級的女生膽小如鼠,生活不是不會自理,而是不敢自理,沒有信心。烏塔呢,有事敢大膽地做,并且有自立意識,能夠自力更生,獨立生活能力強,做事有恒心、有毅力,敢于大膽地預測。牛頓說得好,沒有大膽的預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為什么那個五年級的女生那么膽小?因為她沒有勇氣,沒有勇氣去鍛煉自己。
第二個答案,就是家長的問題。現在,很多的家長天天都要“護送”自己的孩子上學放學。我知道家長們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好,怕孩子遇上壞人,被壞人拐走,或者是迷路了。可是,生活中有那么多好的機會,家長們為什么不讓自己的孩子鍛煉呢?越怕這樣的事情發生,就越要讓孩子去鍛煉,從小抓起;越鍛煉,才能越降低這種事情發生的幾率。不僅是這樣,很多家長都很溺愛自己的孩子。家長們,你們這樣做,只會害了我們啊!
家長們,希望你們看到我的這篇文章,就不再繼承這樣做下去,為你們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打好良好的基礎。孩子們有出息,你們也才能嘗試驕傲、自豪的滋味,在別人面前有面子啊!
烏塔讀后感4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后,我的感觸頗為深刻。文中這位年僅14歲的外國小女孩,教給了我成長的第一步——自立。
烏塔,是一個獨立自主、生活能力強、熱情、有愛心、辦事周到、會計劃的活潑女孩。歐洲是一個多大的地方,要是沒有自立能力,還怎么獨自游歷歐洲。她用了三年來完成前期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我們中國的孩子……中國的孩子,是家里的寶貝,不能磕著碰著,更不能獨自出去玩,哪怕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家里人有時也不放心。中國的家長根本不肯給孩子獨立的空間,一直都以為孩子還小,長大了再自立,現在不安全。可是,親愛的爸爸媽媽可曾想過,習慣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養成的,是應該從小培養的,不是嗎?烏塔一個小女孩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她擬定了計劃,并且用漫長的`三年時光不停為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堅持不懈的努力奮斗著。而我們呢?這時,我們應當反省一下自己,比如:周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時間表?周末時又是否遵守了呢?我不得不說,我們真的沒有外國的孩子活的自在、充實、茁壯。
我曾經在網上看過一篇日志,上面用圖片表達了中外孩子的生活差距。我也認為非常貼切實際。中國孩子:從9個月—13歲以上一直都是學習、藝術培訓。外國孩子:從一點點小家務慢慢地做起,獨立起來,讓我不禁聯想到了這篇《烏塔》,也許我們和他們比,也有過人之處,但是我認為學生時期也應該得到自己應有的快樂,相反,擔子越重,雖然知識過于他人,但是童年應有的那份單單純純的快樂卻在一點一滴的逝去。當像烏塔那樣的外國孩子在快樂成長的時候,我們在起早貪黑的背著書包上學校。并不是說我們不快樂,而是說我們缺少自己的獨立空間,我常常跟我媽媽提起,“媽媽,外國的小朋友都能贏得尊重,為什么我們不能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可在這時,大人常常反駁,“你看看你現在才幾歲?想獨立?你把這個世界想得太簡單了,等你出了社會就知道獨立對于你們小孩子來說有多遙遠。”于是乎,不管我怎么說,爸爸媽媽總是會說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把我弄得啞口無言。有時我就會非常郁悶的站在窗前,迎著徐徐的清風,問:“不就是想爭取一些自己的獨立空間,不想從小就依賴上你們嘛,有必要這樣做么?”
我其實深深地明白,爸爸媽媽這是對我們愛的表現,想從小就讓我們好好地生活,過上幸福的日子。但是,爸爸媽媽遲早要明白,如果讓孩子對你們太過于依賴的話,最后對我們會有什么益處呢?爸爸媽媽,希望你們可以給我自立的空間,讓我獨立起來,不試試怎么知道我不行呢?
烏塔讀后感5
今天,我學了一篇文章,題目是《烏塔》。課文講了一位14歲的小女孩獨自一人去歐洲旅行。在羅馬的一個青年旅館里認識了一位中國女孩汪曉潔。烏塔說:"她這次趁暑假游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后還要去希臘,她為了這次旅行準備了整整3年的時間,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還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
使我不明白的是:同是父母,他們的表現為何截然相反呢……一連串的問題使我迷惑不解!經過認真閱讀,細心揣摩與體會,我終于解開了謎團:中國父母把孩子當成了曠世奇寶,像掌上明珠一般,一見不著孩子就心急如焚。中國有一句老話:捧在手里怕丟了,含在嘴里又怕化了,就特指家長對子女們的態度;而外國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和獨立意識,所以孩子們才有這么強的獨立生活能力。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在家里,我不知不覺地當了上“小公主”,洗碗、洗衣服、疊被子,一切事都由父母包了下來。就連我參加活動,家長也是一百個不放心,一千個不同意。我已經9歲了,你們還要包到什么時候呢?現在我干起家務真是笨手笨腳的',甚至火柴也不會劃。有一次,我到李月家里去玩,一進門,就看見還有許多同學也在那兒,我們一起痛痛快快地玩了好久。最后,她留我們在她家吃中飯,我高高興興地答應了。吃著吃著,門鈴響了,李月開門一看,居然是外婆!她笑著對我說:“怎么,還在這兒吃飯呀!飯菜香不香呀?”我真是十分尷尬,人家還以為我到哪兒也離不開家長呢。望著同學們個個抿著嘴的笑臉,我羞死了,真恨不得找個縫隙鉆進去。
家長們為什么這么不放心我們?咱們還是先從自身找找原因吧!那天,我和同學一起去看望黃飛翔,誰知還沒到黃飛翔的家就遇到了三個壞人,同學們嚇得驚慌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像一群無頭蒼蠅一般,最后,誰也沒去成。通過這件事,更體現出我們的有勇無謀。與課文中那位膽大心細、有主見而不盲從的少女烏塔真是相差甚遠。
讀了這篇文章,我也應該學習烏塔的獨立精神,要像烏塔一樣膽大,細心,這里并不是說要我們也一人游歷歐洲,而是要在學習與生話方面克服依賴思想,提高獨立意識、生活經驗和自立精神,不要讓我們成為溫室里的花草,經不起風吹雨打,更不要讓我們成為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
讀了《烏塔》這一課,使我懂得了要學會自理,自己生活,不能什么事都依賴父母,要勇敢,要堅強的道理。
烏塔讀后感6
今天讀了《烏塔》這篇文章后,使我深有感觸。不僅使我從中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同時,也使我聯想到了我國目前普遍存在的對子女的教育問題,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
作者寫本文的主要目的大概是要描述出烏塔的勇敢、熱情、友善、勤勞和有主見。可是我們在為小烏塔的勇氣所驚嘆的同時,也促使我們得好好的思索一下,我們中國的同齡孩子們呢?為什么我們就不能像烏塔一樣,敢自己獨自去旅游呢?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經濟、科技等許多方面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同樣我國的教育制度及教育方式也在全面提高。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卻仍然存在著一些的不足之處。比如說,父母對孩子的過度擔心與溺愛、不敢或不放心讓孩子獨立地去完成某件事、過多地注重學習成績而扼殺孩子的其它愛好與興趣、缺少對孩子動手能力的鼓勵、一味地滿足孩子對金錢的需要等現象。
相比較而言,德國的家長在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方面要比中國的家長處理得更為恰當些。中國有些家長對孩子過于擔心,有一點擔心是很正常的事。可是太過于擔心就不對了。這樣不但不能培養孩子獨立的生活及處事能力,而且也扼殺了孩子們的許多天性,使孩子們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時間一長,孩子便會對這些事情產生恐懼與抵觸心理,同時也使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越來越強,結果容易培養出低能(動手能力)高智商的人。在有關報道中,也時常可以看到某些高等院校的高材生們,因在校的生活不能自理而退學或請父母幫助打理他們在校生活的案例,這雖然不是普遍現象,但確實是我們的教育制度或家長們的悲哀。
在用錢方面,國外的家長們比較注重孩子們自力更生能力的培養,鼓勵孩子們用自己的勞動所得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如旅游),使孩子們從小就知道要得到就必須得有付出這個道理。但在我國還是有一些家長只要孩子伸手要錢就給,也不管孩子是因為什么而需要錢,并不注重孩子自力更生意識的培養,這樣并不太好。其實德國也是個經濟比較富裕的國家,但烏塔的父母及其它長輩們并未這樣做,而是讓烏塔通過自己的勞動來實現自己的夢想,使她從小就懂得勞動的重要性,自食其力的光榮。
如果我國的家長們也能從這篇課文中受到一些啟發,并由此來改變教育孩子的方式,能放手讓我們獨立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漸培養我們的自理能力,多給我們一些獨立處理事情的機會,我想,通過一個時期的鍛煉,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在我國也能出現眾多像烏塔一樣獨自旅游的小旅行家。說不定哪天當烏塔來中國旅行時,她會驚訝地發現有眾多同齡的中國小伙伴們能與她結伴而行,云游中國的大好河山。
烏塔讀后感7
在我們四年級上冊,曾經學過一篇課文,那就是27課——《烏塔》。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就是寫“我”去歐洲旅游的時候和一個小女孩住在一起,她就是14歲的烏塔。烏塔告訴“我”,她是趁這次放暑假一個人來歐洲旅行的,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還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然后還要去希臘。她還說,自己為了這次旅行就準備了三年,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小孩玩。從第七段中,可以看出她為了準備這次旅行,安排得很細、很周到、很周密,而且準備充分、計劃性強。也可以看出,烏塔盼望這次旅行已經盼了很久。就是說,烏塔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熱愛生活。她恨不得用一天的時間就能環游世界好幾周。
你們發現了什么?沒錯,烏塔說這全是她自己做的,而且說的`時候語氣平靜緩和,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的國家——中國里面,那可算是一個大新聞了。看了這篇課文,很多同學都希望自己也能一個人環游世界一周,那這問題到底出現在哪里呢?有兩個答案。
第一個答案,就是這問題出現在我們自身上。現在想想自己,你是否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呢?你是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中國的教育方法。我舉一個例子吧,比如:一個五年級的女生一個人在家,忽然家里的門鈴響了起來。她以為有壞人,竟然嚇得哭了起來,一直哭到她的爸爸媽媽回來。只是她的鄰居按錯了門鈴,居然也能把一個五年級的人嚇哭!和烏塔相反,這個五年級的女生膽小如鼠,生活不是不會自理,而是不敢自理,沒有信心。烏塔呢,有事敢大膽地做,并且有自立意識,能夠自力更生,獨立生活能力強,做事有恒心、有毅力,敢于大膽地猜測。牛頓說得好,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為什么那個五年級的女生那么膽小?因為她沒有勇氣,沒有勇氣去鍛煉自己。
第二個答案,就是家長的問題。現在,很多的家長每天都要“護送”自己的孩子上學放學。我知道家長們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好,怕孩子遇上壞人,被壞人拐走,或者是迷路了。可是,生活中有那么多好的機會,家長們為什么不讓自己的孩子鍛煉呢?越怕這樣的事情發生,就越要讓孩子去鍛煉,從小抓起;越鍛煉,才能越降低這種事情發生的幾率。不僅是這樣,很多家長都很溺愛自己的孩子。家長們,你們這樣做,只會害了我們啊!
家長們,希望你們看到我的這篇文章,就不再繼續這樣做下去,為你們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打好良好的基礎。孩子們有出息,你們也才能嘗試驕傲、自豪的滋味,在別人面前有面子啊!
烏塔讀后感8
我讀了《烏塔》這一篇文章,里面的小主人公——烏塔給我影響巨大,還帶有一絲絲的驚訝!她最大的特點就是獨立性很強。
我們先來說說烏塔的禮貌,一見到作者——汪曉潔,就立即站起來打招呼還問作者從哪里來的,玩得怎么樣。作者一一回答完她的問話,她就禮貌的`告訴汪曉潔,她叫烏塔,已經十四歲了,是德國的漢堡人。我想,如果我是烏塔,面對著陌生人,連打哈欠都不敢,更何況大膽得向陌生人問好、介紹自己呢?這就是區別呀!
烏塔不但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而且非常有計劃性,是個自律性很強的人。她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旅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當地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里拔個電話或寄一張明信片。烏塔為了了解所去國家的情況,她還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她為了掙旅行所需費用,每個周末都要去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宣傳單,假期到了,還到別人家里陪小孩玩。就為了出國旅行她做了這么準備,她用了三年的時間,瞧瞧,烏塔多么自律呀!看看我們中國的大學生,別看個子一個比一個高,把自己打扮的俊男美女的,可是參觀參觀他們住的房間、宿舍,簡直就是垃圾的天堂,雜物亂飛、垃圾滿地,臭氣熏天,進去令人作嘔。跟烏塔比,真是一個天,一個地呀!想想烏塔才十四歲,我們中國的大學生都是十八、九歲左右的大孩子,他們同烏塔相比較,自律性太差,中國人的臉應該放在哪兒呢?說到這兒我來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故事,有一個大學生在家里什么事都依賴家長,早晨穿衣服需要父母找到送到跟前(因為晚上脫了不知道扔哪里了),刷牙父母擠好牙膏候著,吃飯磨蹭父母就給喂,收拾書包也靠家長……他去讀大學后,到食堂拿上雞蛋不會剝皮,感冒藥不會吃,衣服臟了更是不會洗了。這就是一個廢物,上大學有什么用呢?中國的孩子真丟人呀!
烏塔不但很自律而且很獨立。自己一個人利用暑假時間光顧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她還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后去了希臘。去這八個地方全都是她一個人,沒有任何人陪同。中國的孩子如果要一個人出去玩,估計父母會把他(她)們抱上火車或飛機,沒有父母的陪同他(她)可能會嚎啕大哭,早成了一個淚人兒。中國的孩子是家里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他(她)們,不會讓他(她)們一個出去的。但是烏塔也是家中的寶貝,她的父母卻可以讓她一個人去旅行。你不覺得我們中國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是一個太溺愛自己孩子的群體嗎?如果我們一個人出去旅行,估計大人們先瘋掉了。他們把孩子溺愛的一點不自律、不獨立,若要和烏塔相比,那中國人害羞得要找一個地縫鉆進去了。
中國是個溺愛大國,孩子們要學會自律、獨立、不要被“依賴”這個惡魔害了。
烏塔讀后感9
最近,我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當我第一次讀時,有點不可思議!一個十四歲的孩子就可以自己游歷歐洲,那沒有別的說法,只能說明這個孩子獨立性超強!
同學們,我相信當一個孩子對大人說:“哎喲!求你了,就讓我一個人去玩吧!”而大人總有那么一大堆理由告訴你:“你找死啊!現在外面那么多壞蛋,咱們家就你一個寶貝,把你弄丟了怎么辦?我告訴你,你去哪我們都會跟著你的,不然我們不放心,還有……”而這句話傳入同學耳中時,同學總是用手摸著他的頭懷疑:“他是不是精神質疾病呀?他不怕壞人嗎?”其實這在國外是屢見不鮮的。
外國小孩自己能旅行,而中國孩子卻做不到,甚至有一些從小就是在大家閨秀的人已經成年了做完了一件事,還得問一下媽媽:“媽,我這樣對不對?”這說明西方教育與東方教育截然不同。
在西方,父母把孩子教會走路就不管了,即使孩子摔了一跤,得到的也只是一句簡單的安慰。最終,孩子必須自己爬起來。到了吃飯的時候,父母就讓孩子抓飯吃,不會用叉子的孩子就用手抓著吃東西,就算孩子掉的滿身都是飯,父母也決不喂孩子吃。這標準是“老鷹”式的愛。
而到了中國就大不一樣了。父母就像老母雞一樣,把孩子護在翅下,不讓一陣風吹在孩子身上,不讓一滴雨在孩子身上。鞋帶要家長系、飯要喂、衣服要父母幫忙穿……簡直與老母雞沒啥區別。
不過在我們還很小很小的時候,由父母來教我們做事。現在長大了,就用不著了。因為我們總有一天要離開父母走向社會。如果你不能獨立,那就別提為社會做貢獻了。
父母按照自己“母雞”式的愛為孩子設計了將來的路程,并以為手把手的.教孩子,不厭其煩地陪孩子就夠了。其實家長們忽略了獨立。有一個故事說:“一個人考上了一所名牌學校,幾個月后,又回家了。為什么呢?就因為他不會剝雞蛋。”
要知道,父母只能陪孩子一時,不能陪孩子一世,早日放手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孩子必需要兩條腿走,不要以為學習好就夠了,你還缺一第獨立的腿。
大家經常看見一位家長,帶著一個孩子玩時,家長說:“別摸臟東西!別走遠……”。然后孩子絆了一跤,但并沒有哭,而家長卻又拍又哄:“可惡的地!讓寶寶摔了一跤。”
對于許多家長來說,只要孩子離開自己的祖母就想出可怕的事:什么孩子被撞了,孩子游泳嗆水了……世上沒有怕孩子摔跟頭而不讓離子學走路的媽媽,但有的父母就給孩子設了禁區。
陪伴孩子成長不是不行,而是不要過分溺愛孩子。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前面的路很長,但要自己走。
烏塔讀后感10
學習《烏塔》這篇課文,我感觸很大。
十四歲女孩烏塔獨自一人去歐洲旅游,在中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孩子是父母的“小公主”“小皇帝”,含在嘴中怕化,抱在手中怕掉,怎么肯讓孩子一個人去旅游呢?難道烏塔不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嗎?當然不是。是她的父母不像我們中國的父母一樣溺愛自己的孩子。
為了這次旅游,烏塔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去做,讓我不得不佩服她做事的認真和執著。為了攢夠旅游的錢,她不惜犧牲玩樂的時間,假日陪別人的孩子玩,周末幫餐館、超級市場派發廣告。這與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中國孩子成了鮮明的對比。也讓我想起我的賣報經歷和體驗工廠生活的經歷,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到爸爸媽媽的用心良苦。
學了《烏塔》這篇課文,我想對同齡的朋友說,主動地從父母溫暖的懷抱里走出來,大膽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吧。我還想對中國的父母親說,給孩子一片廣闊的天空,讓你們的愛更完整吧。
昨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叫〈烏塔〉。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
讀完這篇課文后,我覺得烏塔是個已心細,處理能力強的女孩,因為她能夠打理自己的生活。烏塔還很聰明,她知道每到一上就無查警察局號碼,以便在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
再想想自己,我頓時覺得臉火辣辣的,我是家里的獨生女。上學放學由爸媽接送,生活也讓爸媽打理……真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讀了這篇課文后,我以后自己的事自己做,甚至在閑空時幫爸媽分擔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減輕父母的負擔。
有一次,我學到了一篇文章,題目叫《烏塔》。文章主要寫十四歲的德國少女烏塔獨自一人游歷歐洲,表現了烏塔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還有對生活的熱愛。
使我不明白的`是:同是父母,他們的表現為何截然相反呢?一連串的問題使我迷惑不解!經過認真閱讀,細心揣摩與體會,我終于解開了謎團,中國父母把孩子當成了“曠世奇寶”,像掌上明珠一般,一見不著孩子就心急如焚。中國有一句老話: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就特指家長對子女們的態度;而外國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和獨立意識,所以孩子們才有這么強的獨立生活能力。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在家里我不知不覺地當上了“小皇帝”,洗碗,洗衣服,疊被子,一切事都由父母包了下來。就連我去別人家玩,家長也是一百個不放心,必須按約定好的時候回家。
讀了這篇文章,我也應該學習烏塔的獨立精神,要像烏塔一樣膽大,細心。這里并不是說要我們也一人游歷歐洲,而是要在學習與生活方面克服依賴思想,提高獨立意識,生活經驗和自立精神,不要讓我們成為溫室里的花,更不要讓我們成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
家長們,請你們放開鳥籠,讓您的兒女也像海燕一樣展翅高飛吧!
烏塔讀后感11
《烏塔》是我很喜歡的一篇文章,它的主要內容是:作者在意大利旅行時遇到了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名叫烏塔。女孩獨自游歷歐洲的事使作者十分驚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篇文章最觸動我的是:烏塔利用假期打工賺到的錢當旅費,并經過三年的精心準備最終實現了獨自游歷歐洲的`愿望。烏塔的自立與勇氣值得我學習。
我喜歡這篇文章也是因為我和烏塔一樣有自己的旅行目標,我最想去的地方就是英國,那可是《哈利波特》的拍攝地呀!身為一名哈迷,如果不能去那里,將是無比的遺憾。媽媽很支持我的想法,但是給我增加了一道門檻--自助游。烏塔的舉動鼓舞著我也想實現自己小小的但是又宏偉的目標。
首先,去英國需要旅費,由于我還不能像烏塔那樣靠自己掙,所以旅費由父母來擔負,但是我要分擔一些家務活為以后做準備。
其次,我要做好旅行攻略。烏塔用了三年時間做準備,這是一個人堅持、執著精神的體現,我要向她學習。我準備了英國地圖和旅行手冊,地圖可以讓我更好地了解《哈利波特》拍攝地的分布;旅行手冊可以讓我了解當地的文化特色,那里的交通、住宿等問題。有一點我沒有想到是烏塔提醒的,那就是預先查到當地報警電話以及中國駐英大使館的電話,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
最后,我還要學好英文,突破語言關。除了日常用語我還要學習旅游英語。學英語已經是我的一個習慣,每天學習一點累積下來就會有長足的進步。
我正在奔向自己的目標,也許兩年,也許三年,但終究會實現自己的愿望,為我加油吧!
3、讀《烏塔》有感500字
在我的語文書上有一篇叫《烏塔》,它主要講的是烏塔準備了三年的時間去國外旅游的故事,這說明了烏塔很獨立。
她一個人旅游的費用都是她自己掙的,她為了這個旅游準備了三年的時間,如收集各國資料,收集地圖。當有作者來到旅店時,烏塔就會主動的打招呼,她與作者交談聊天,提取經驗。也給自己安排合理的時間。
記得有一天,爸爸媽媽讓我自己上學,聽到這一句話,感覺我的頭上有成百上千萬噸大石壓著。緊張的說:“能不能你們送我啊?”爸爸嚴厲在說:“不行,這是對你的一種挑戰!”這時我只能硬著頭皮出門了,到了公交車站,我背著書包拿著公交卡。一會兒就有一輛公交車來了,里面站滿了人,我半天不敢上車,司機叔叔說:“你上不上了,不上我就要開走了。”于是我緊張的上了車,我生怕我坐錯車了,于是鼓起了好大的勇氣問司機叔叔:“司機叔叔,您這車到實驗小學嗎?”司機叔叔點點頭。心里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地了。一路都緊張的看著外面,終于看到學校了,舒了口氣,急忙下車向學校走去,跟烏塔比我才經歷了一個人坐公交車。但是我還是遠遠不夠的。
“寶劍鋒出磨礪來,梅花香自苦寒來!”我還要繼續向烏塔學習,多磨練自己!
烏塔讀后感12
在小記者班上,我閱讀了《烏塔》。回想、品味著小女孩烏塔的一個個神情,一句句話語,我思緒萬千……
烏塔是個12歲的德國小女孩,在這樣的年華,他竟能自己掙錢買票,單獨一人周游法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還準備再去希臘——想想她的年齡,才12歲呀!更令人吃驚的是,他為這次歐洲之旅準備了三年,路線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個小學生,幾乎不要家長幫忙,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比……唉,真是令我們汗顏呀!
最能引起我們共鳴的,還是她與文中“我”的一番交談。她那熱情輕快的談興,將這酷熱的時光籠罩上了一種神秘的光彩。烏塔的話語,無不折射出西方文化的禮儀、敏捷、獨立感,與中國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她問起中國孩子是否也這樣旅游,那隨和的語氣卻使作者怎么也說不出話來。當“我”說家長很愛孩子,會帶他們出去玩,卻不放心讓孩子單獨出遠門時,自以為找到了一個絕妙的理由,卻受到了烏塔的強烈反駁:“愛孩子,為什么就不讓他們單獨出門?”我只能苦笑著承認自己的回答不合邏輯;當我告訴烏塔中國的風俗情況,并說孩子們仍能找到快樂,烏塔仍是堅持:“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并不完美。”看到這里,我真想暢所欲言,一吐自己即將噴涌的想法!
對于烏塔的觀點,我舉雙手贊成。這正是中國孩子們共同的心聲啊!在中國,人們常說到“愛護”這個詞,久而久之,“愛護”就演變成“愛=保護”。殊不知,愛的方式數不勝數,如若保護過度,便無意中充當了母雞一角,把小孩子們孕育在狹小的土地上。而在外國,“愛”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最重要的便是讓孩子像小鷹一樣,翱翔在雷鳴電閃的天穹下,搏擊在風雨交加的大地上。簡單地說,在中國,則與外國截然相反,“愛”在大多數家長眼中被視為“呵護”。其次,有些家長過于偏重于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視了下一代綜合素質的培養,把孩子“刻”成了對歷史、環境、回報、感恩等一無所知的語數化人類。“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并不完美”,電視、書本,它們無疑是工具。而人,卻要“撲”在死的工具上,并懶洋洋地向載體和媒介索取想要的知識——可能成功嗎?想獲得真正的心之美麗,除親歷親為,自身實踐,別無他法!
我并不是說愛孩子就不要管他們,也不是在反對中華民族的一貫風格,而是體會到了一種深深的危機感。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管制”、“保護”與“獨立”都是互相聯系的,缺一不可,過度則反。親愛的爸爸媽媽,雖然中國的這種現狀不得完全顛覆,但是,孩子要長大,可不能讓下一代的花朵成長在溫室里啊!親愛的爸爸媽媽,愛孩子,就回應一下孩子的心聲吧!鍛煉我們的真正才能,我們才會告別童年,打拼天下!
烏塔讀后感13
文中的小女孩烏塔表現出來的勇敢、獨立。當我讀到"自己用了三年的時間去準備這次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為了賺旅行費用,每個周末去飯館或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小孩玩。"這一段時,我驚呆了!簡直不敢相信一個14歲的小女孩可以做這些事。烏塔用自己的勞動賺錢。而我,還天天向父母要錢,認為找父母拿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想到這里,我是有多么不好意思呀!還有,烏塔旅行每到一個地方。都先查詢當地警察局的電話號碼,并及時給家人打一個電話,報平安。而我呢!這一對比,實在我自愧不如啊!
記得有一次,媽媽說我已經長大了,應該自己一個人睡啦。我嘴上同意了,但心里打著鼓。等媽媽把燈關了,我都不敢把眼睛掙開。"怕'鬼'會在晚上出來吃小孩。"這種想法一直在我的腦海里浮現。我越想越怕,一個怪物。自己安慰自己不要怕,我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只要閉上眼睛就可以"睡著啦!"突然,有腳步聲,而且還越來越近,正準備大叫一聲"媽媽"時,咦!原來是媽媽,嚇我一跳!最后還是在媽媽的陪同下,我才睡著。如果烏塔也像我們一樣膽小,根本不可能一個人出去旅行。現在的小孩子個個都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小皇子和小公主們。做什么都依賴父母,這里能力又差,心里又脆弱。等我們長大了,我們總會離開自己的父母。獨自生活、工作。我們的父母也會老去,不能再照顧我們,而且還需要我們的照顧。
我多么希望中國的家長們也像外國的家長一樣,多給我們一些鍛煉獨立性的機會。
評語:這篇文章作者通過寫自己讀《烏塔》這篇課文之后的所思所感,告訴“我們就像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雨與磨練,我們的獨立自理能力幾近退化,真的是我們不行嗎?是我們比別人差嗎?不是,是我們沒有機會,是因為我們的父母長輩過分的寵愛甚至溺愛而造成的,他們把我們寵成了霸道、自私、嬌氣的“小皇帝”、“小公主”。是他們很少給我們鍛煉的機會,久而久之,我們便享受慣了。“愛孩子,為什么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烏塔對“我”的反問,正好問得“我”一時語塞。的確是呀,為什么就不能讓我們單獨出門?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不經磨礪怎能成長?我們現在需要機會,親愛的父母長輩們,放心吧,請松開您溺愛的.雙手,讓我們自由地翱翔。”襯托反應出了我國孩子的一種溺愛。這里的小作者呼吁中國的爸爸媽媽們。也能像烏塔的父母一樣多給孩子們學會獨力自主的意識。不要過于的溺愛,讓孩子們有一個獨立的開端,自由和向往。做真正生活的主人。
烏塔讀后感14
今天我學了《烏塔》這篇作文,受益匪淺。使我感受到中國與德國教育上的不同……
課文講的是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我們要養成獨立自主的心。不能太依賴大人,也不能讓父母過于溺愛,更不能做家中的小皇帝。
這些過于溺愛孩子的家長太多了,比如我的父母。記得那一次,我要自己去買書,我跟媽媽說過后便準備獨自去書店購買,但是媽媽堅決不同意。說:“不行,如果你自己坐車遇到危險怎么辦?沒事,我到時候去給你買。”有些孩子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小學生如果我們都像烏塔一樣能夠自己環游世界,但是家長只是督促學習,沒有玩的時間,那里來環游世界的時間。我們中國的小孩就像一只圈在籠子里的鳥和一只蝸牛一樣,總是縮在很小的殼窩里。在家長的'呵護下成長起來,我們非常羨慕烏塔。
文中有一段給我留下的印象十深刻“一個14歲的孩子,獨自一人游歐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決不會相信。我問烏塔:“你一個人不怕危險嗎?你爸爸媽媽不擔心嗎?”因為這段說明了中國教育孩子的缺點,人人的孩子都只能從電視、電腦、收音機……了解世界,使中國孩子對外國少年的行為感到不解,我覺得中國的爸爸媽媽應該開放教育,讓中國孩子全面的了解世界,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健康的成長。
文中還有一段給我留下的印象也十分深刻“烏塔對我這番解釋很不滿意,馬上反駁說:“我也是家里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很愛我。不過我們興趣不同,所以我們有時侯一起出去玩,有時侯單獨出去玩。愛孩子,為什么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我不明白。你的話不合邏輯。”因為烏塔認為愛孩子和不讓孩子單獨出門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她先舉例說明,然后說明自己的觀點。邏輯嚴謹,條理清晰,觀點鮮明,這充分體現出烏塔在生活上獨立的基礎是她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獨立。我覺得烏塔是一個自主,獨立,熱愛生活的人,表現在課文的第五自然段中: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等很多國家。還有第七段:他還說,自己用了三年時間準備了這次行程,閱讀了許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表現了烏塔做事有計劃、有準備以及他的獨立自主意識。
對于烏塔的觀點,我舉雙手贊成。這正是中國孩子們共同的心聲啊!我認為愛孩子就應該讓我們獨立,現在我們這些孩子屬于小公主、小皇帝,整天賴在父母身邊。
我并不是說愛孩子就不要管他們,也不是在反對中華民族的一貫風格,而是體會到了一種深深的危機感。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管制”、“保護”與“獨立”都是互相聯系的,缺一不可,過度則反。親愛的爸爸媽媽,雖然中國的這種現狀不得完全*,但是,孩子要長大,可不能讓下一代的花朵成長在溫室里啊!親愛的爸爸媽媽,愛孩子,就回應一下孩子的心聲吧!鍛煉我們的真正才能,我們才會告別童年,打拼天下!
烏塔讀后感15
今天下午在家沒事,我便翻開作文書,讀了《烏塔》這篇文章。
文章講了一位14歲的小女孩獨自一人去歐洲旅行。在羅馬的一個青年旅館里認識了一位中國女孩汪曉潔。烏塔說:“她這次趁暑假游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后還要去希臘,她為了這次旅行準備了整整3年的時間,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還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
讀完后,文章中有一句話讓我十分震撼:汪曉潔一時語塞,對烏塔說:“在中國,像你這樣年紀小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她們,不會讓她們一個人出遠門。”而烏塔說:“我在家里也是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都很愛我,可我們興趣不同,有時候一起出去玩,有是后單獨出去玩。”
從烏塔說的話中,可以看出中國的孩子卻少鍛煉,中,德兩國的孩子在家同是寶貝,確為什么在中國的家庭里孩子不能一個人出遠門,在外國孩子的家庭里,父母就允許孩子們這樣嗎?不是的。在中國家庭的孩子不要說是去外國旅游,叫他們在國內旅游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中國的孩子從小就缺少鍛煉;缺少勇敢;缺少自信,有的人有依賴心,根本沒法離開父母。而外國的孩子不是這樣的,他門勇敢,堅強,從小就開始鍛煉,所以他們敢一個人出門,而且父母不會很擔心。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時間才能鍛煉出來。烏塔是一個只有14歲的小女孩,竟能用自己的掙的錢游遍歐洲,而且還是一個人,她的獨立生活能力多強啊!現在,在中國許多家庭的家長都十分并心自己的.子女們,生怕他受到一點點的傷害,所以不讓他們做這做那,不讓他們出門,生怕在外面受到一點傷害,這樣使他們的性格變得暴燥,從而使他們獨單,不能融入社會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是天下所有父母心,但為了自己的孩子,也要培養自己的獨立能力啊!未來是我們的,父母們,請放開對我們的束縛,讓我們經受風雨的磨練,在這大千世界中開辟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吧。文章里寫過這樣一句話:“光從電視和書本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覺得她說得很對,當然從書本和電視中認識世界是不完美,我們要走出我們自己的世界,來親自體驗。但是我還要像烏塔那樣,獨立、自主、有主見,這樣對我自己有很大的好處。
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她的獨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們每一個同學去像烏塔一樣獨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們從日常生活、學習各方面克服依賴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一人外出,要有家長同意和充分準備。
要像烏塔一樣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
【烏塔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烏塔》05-26
《烏塔》說課稿08-05
《烏塔》說課稿08-05
《烏塔》教案09-09
烏塔的作文04-29
從《烏塔》想到的11-26
學《烏塔》心得07-31
烏塔_600字01-26
《烏塔》教學設計05-31
烏塔的教學設計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