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精選20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 1
課堂教學是動態生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積極收集有效的生成資源,重組課堂信息,生成有效的教學過程。而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活動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對知識的反應直接影響著一堂課的成功與否。所以,師生課堂的雙邊活動在我看來是一堂課的重點之一,也是課堂靈魂的一部分。師生互動的成功與否也跟教師對課堂的控制有關。
通過教育讀書研討,讓我在語文教學工作中能夠不斷地提升自己,鍛煉自己。講《荷葉圓圓》這堂課中,我給予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讓學生與老師一起共同學習生字詞,共同游戲、開火車等多種形式,讓學生互相學習,互相評價等。學生在活動中全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這些雙邊活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語言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活動,在這種活動中,如果正確把握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然后教師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一起學習這幾個要求學生會聽、說、認、讀的生字。將課本語言融入實際情景中,還突出了創造性使用教材的特點。這樣一來,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獲取到知識,整個活動中,學生感到教師不僅是他們傳授知識的人,還是他們的朋友、伙伴,形成了平等和諧的師生氛圍,學生與教師達到融洽,情感交流的目的,使師生的雙邊活動有成效。
總之,在豐富多變的課堂上,有經驗的老師往往能抓住有用的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教學活動自然順利,使學生興趣盎然,創造出了熱鬧,活躍,有效的課堂教學氛圍。而我在這方面就需要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教師在教學中也不要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走上講臺就講個滔滔不絕,將學生當作了接受知識的容器,那樣學生參與程度不高,導致教學效率低下。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把課堂的時間還給學生,通過有效的師生雙邊活動提高教學效率。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 2
最近讀了《教師行為的50個細節》,通過讀書讓我覺得,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讀這些教育專著時,我邊看邊與自己平時的教育實際相比較,不禁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將來如何成為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
一、教師教育行為細節
育人是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教師的教育行為要發揮理想的效果,必須擺脫枯燥與乏味的單一說教,關注自身行為的細節,從細小之處來影響學生。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與不經意間的一個細節。一句平常不過的話,一個細小不過的動作,都有可能給學生的心靈烙下痕跡。一次無意的非言語行為失誤,一句脫口而出的傷人之語,則有可能疏遠師生之間的關系,使教育產生的真實影響與預期的目標背道而馳。
二、教師教學行為細節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教師的基本教學工作。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行為,能夠對學生產生教育影響,這些行為也體現了教師個人的基本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表現出來的行為細節,不管是言語行為,還是非言語行為,不管是有意表現出來的行為,還是無意流露出來的行為,都可能對學生的課堂學習,乃至日常生活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以教師在課堂上的言語行為為例,假如教師表現出得當的言語行為,那么就能夠感染學生,引導學生的情緒變化,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和熱情;
假如教師表現出失當的言語行為,那么就有可能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疏遠師生之間的情感,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教師管理行為細節
在學校教育世界里,教師經常承擔著管理者的角色。在課堂教學中,要進行課堂管理或者教學管理;
在課余與學生的互動中,要進行學生管理。教師在管理課堂、管理學生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細節,努力從細節之處做好管理工作。教師與學生打交道比較多,尤其要注意管理自己的管理行為細節。
四、教師學習行為細節
古人云,活到老,學到老。在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知識激增的當代,作為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己任的教師,需要抓住各種學習的機會,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素養,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因而,不管參加有組織的學習活動還是自我學習,教師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為細節,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教師日常行為細節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在校園之中的日常行為,也要時時注意細節,以免給學生傳遞不良信息。在很多時候,教師日常的行為細節,就是對學生的一次次身教,而且這種教育比言教更具影響力。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 3
寒假里我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受益匪淺,本書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創造的教育”、“創造的兒童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合一”以及“創造的教育”的獨特教育思想,對于我們的教育事業具有許多現實意義。
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六大解放,即頭腦解放、手腳解放、身體解放、感官解放、時間解放、語言解放;
二是“勞力的基礎上勞心”;
三是“學做合一”;
四是“實驗即創造”。
創造的本質是活鮮鮮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愿望,是在于火一樣的熱情,是在于探究的興趣,創造來源于生活的活力、來源于生命的本身。
在“創造的教育”一文中寫到魯濱孫漂流到荒島上去,白天到海邊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沒水喝,他想出了用軟土制成的瓶子,再用火燒成,可以裝水,這是由行動而發生思想,由思想產生了新價值。當今的學校教育,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不很多,教師的教法不新,學生學法不新。因此,現在的教育需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創造力,需要充分的營養,適宜的土壤,良好的環境,還需要建立良好的習慣,需要因材施教。我們也要像利波老板那樣寬容法拉第,讓法拉第在電學上取得輝煌的功績。
教育創新并非標新立異,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的能力,如果說教學內容已經體現了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的話,就無所謂能力的培養了。因此,新時代的'教學就是創新的教學,創新的學習。陶行知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不在于教學,而在于教學生學。教師不應把現成的解決問題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應該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過不斷反復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的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并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由此我們體會到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教育”的真諦。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手腦并用,學會過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使每一位學生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實際教學中,我將從書上學到的做起,從自己的本職工作做起,認真對待每一名學生,認真上好每一堂課,以真正的創新理念去開拓自己的新天地。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 4
哲學不能烘面包,但是能使面包增加甜味。人生就是買面包、烘面包、吃面包的過程;若要面包好吃,需要調味的蜂蜜,而那蜂蜜就是哲學”。
這段話是傅佩榮先生對于哲學與人生關系的精辟闡述。我對這句話作了以下修改:教育過程也就是買面包、烘面包、吃面包的過程,若想而包有味道,需要調味的蜂蜜,而那蜂蜜就是讀書,讀教育類的書籍。
在我看來,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這學期,學校布置了讀專著談體會,粗略瀏覽推薦書目,專心閱讀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教育的55個細節》、《愛的教育》等,邊看邊與平時教育相比較,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們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
一、做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
“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為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學生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面對我們的學生,面對他們突然冒出的新花樣、新想法,我們常常會發出感嘆:現在的學生啊,我們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你的腦海里應敲響警鐘:你已經落后于你的學生了。
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二、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者
人沒有了思想,根本就屬于酒囊飯袋、行尸走肉教師沒有了思想,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二是用思想陶冶學子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于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復,不可替代,無比井貴的生命。
三、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有一條就是寬容在《中國教師缺什么》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獲;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云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著承認兒童的差異,承認兒童的未完成狀態。教育應從寬容開始。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著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
對待工作如此,對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不如意,同事相處、朋友相交,難免有一些誤會,但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說,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質人生,二是藝術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輩子也達不到,但追求一種快樂的讓心靈釋放的藝術人生還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讀書。作為教師,尤其要多讀教育類書籍。
愿讀書能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智慧。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 5
閑暇之余,我終于讀完了這本教育專著--《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由此我認識了李希貴老師,了解了一名農村中學教師,成長為全國知名教育家的傳奇人生。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說過:凡是我所有的好東西,都要歸功于書。我國也自古就有“讀書改變命運”的說法,李希貴老師的人生歷程或許能作為這些話的映證。他在文中寫道:像多數文學愛好者一樣,我搜尋著所有可以找到的名著,急切地、貪婪地閱讀,我恍若置身另一個世界,時而猶豫,時而彷徨,時而沉思,時而激昂…這種高度癡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閱讀,為我的精神世界儲蓄了一筆豐厚的財富,隨著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這筆財富不斷生息、增值,實實在在地滋養著我的心靈,影響著我的價值取向,為我的生命打上了濃厚的底色。毫無疑問,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將幸福地享用這筆財富的利息。
他說:我真正的學習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教育是與讀書連在一起的,書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養成,民族素質的提高,乃至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都離不開書。一個人在他相應的年齡階段,如果沒有讀過適合他的書,那將是終生無法彌補的缺憾。李老師之所以能從教師---校長---局長---教育家一路走過來,跟他通過讀書進行的大量的閱讀積累及對這種閱讀積累進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開的。他走到哪里,就把讀書的.種子播撒到哪里。
他以自身和專家、大師的成長經歷,告訴每一個孩子和每一位家長: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在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今天,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堅持學習。今天倡導教師多讀書活動,其實更多的是要求教師要處在真正的讀書狀態。做一個善于讀書,知識淵博,視野廣闊的讀書人,而不是只在原有知識水平上,作低質量的重復。當今這個正在發生巨大的、深刻變化的時代,新學科、新知識迎面而來,只有學習,才能豐富自己,才不會落后,不會被時代淘汰,新的教育環境,刻不容緩的教育改革,逼人的教育形式---我們沒有時間再去重復,去等待,去觀望。人生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它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方,也不會停止在某一階段,它需要不斷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過去。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 6
陶行知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有著許多精辟的教育思想,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服務于我們的教育事業。在陶行知看來,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他說:“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所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主要包含三個基本點: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對于先生的教育理念,我有幾點啟示:
一、教育要來源于生活,更要回歸于生活。要與生活緊密結合。
陶先生所倡導的教育理論和方法與新課程理念不謀而合,陶先生提出“教學合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他認為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教學一方面要老師負指導的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對于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用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并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為主動學習者。如果教師只會用“舊瓶裝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鮮的事物。教師應不斷研究,才能時常找到新理,只有學而不厭,然后才能誨人不倦。陶先生倡導“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社會即教育”,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大自然里,使它們任意飛翔。把學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這樣的學校才是學校,這樣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張遠離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脫離實踐的知識是虛的,不實用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學習離不開生活,學習就在生活之中,學生活中的問題,已成為我們每一個教師所努力做到的。我們也更應該明白我們所要教育出來的學生不是只會背書只會知識的學生,而應該是會學習,會思考,會生活的學生。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教育的本質。
二、教育方式多樣化,要有新穎性和創新性,多角度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生的求知欲
陶行知先生作為一名大教育家,他的教學方法論十分明白。首先,教育教學方法是靈活的,根據“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根據“做”的內容特點及教的規律、學的規律來決定。
陶行知極其重視實踐,他由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號而改“知行”之名為“行知”。在教育方法論上,他特別重視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解決了長期糾纏于中國教育史的“勞心”和“勞力”的問題。他說:“在勞力上勞心,是一切發明之母。事事在勞力勞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并由此得出學習方法的論斷:運用知識,“用心以制力,就是一件重要想如何可以把這件事做好,如何運用書本,如何運用別人的經驗,如何改造用得著的一切工具,使這件事和別事相互影響。”柳斌同志說:“只有讓學生主動發展,人才會有多樣性,如果都是機械被動地發展,那將來都是一個模子。”提倡的是個性。陶行知把腐朽思想稱為“裹頭巾”,提出“創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讓我們接過繼續創造。”號召人們“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在具體教學中,“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素質教育講的也是個性、創造,一切陳腐的、機械的、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動是錯誤的、有害的,必須堅決抵制
所謂“教學”即教學生學;所謂“學生”首先要學會生存。因此,歸根結底教育的最終目的就在于“教會學生學會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徑,陶行知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學,而在于教學生學。老師如果只“教”或只“教學”,就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動不起學生學的積極性,更不能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陶行知認為,教師不應把現成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應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過不斷反復推敲以求得最佳結果。與此同時,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對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對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言也能夠發出去,以期達到解決別的問題。他想通過這一方法的尋求來最終培養學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學生就不僅能使自己獲得豐富的知識,而且還可以解決新的問題。 陶行知說:“喚起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又說“治學以興趣為主,興趣愈多,則從事彌力,從事彌力則成效愈著。”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各科教學都必須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前提,方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 7
這個寒假,我讀了周弘的《賞識你的孩子》讀后有幾點心得值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周弘他利用傳統教育中賞識的巨大能量,把女兒周婷婷由一個令人同情的聾啞孩子培養成為我國第一位聾人大學生。他在《賞識你的孩子》一書中首次提出了賞識教育的概念。賞識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運用欣賞、鼓勵的態度去看待、評價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符合生命成長的規律。它能重塑孩子的健康自信,發現和發揮學生的長處和潛能,使其最終走向成功。去發現、去挖掘、去放大孩子的優點,孩子的優點就會十倍、百倍、千倍的無限放大。這樣孩子就會找到自信的感覺,就更加相信自己是好孩子,孩子自己會不斷強化自己的優點,最終成為優秀的孩子。
小學階段的孩子相互間智力差距不大,我自認為除數學以外的其他學科,步態需要智商多么高就能學得好,這就需要我們做老師的運用賞識教育理念,只有不斷發現孩子某些具體的優點而放大、強化它使之形成某一方面的優點,最終形成孩子的優勢,成為孩子的強項,那么孩子可能變得突出了。你的孩子將來在口才、閱讀、寫作方面肯定非常突出,因為你在培養、發現、挖掘和強化孩子這方面的才能、智慧,最終他們會碩果累累。你的學生作文水平較高,也是不斷發現、挖掘和放大孩子的優美詞、句、段、片、章而形成的效果。
賞識教育的本源是愛,如果我們的老師、家長都能用愛的眼睛去發現孩子的優點,用正確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點,那我們的孩子或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你能行”,“你真棒”“你做的很好”“老師相信你的'能力”,在老師、家長的鼓勵下,許許多多的孩子在快樂中改變,在快樂中成長,在成長中成才。賞識性語言與動作帶給孩子們的是一種快樂的動力、一種向上的自信,其奧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壓在他們心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潛能就象火山一樣爆發了。這世界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優秀的名師就是使用“賞識教育”這把開啟孩子心靈的金鑰匙。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不少孩子有這樣的體驗,因為在某次考試中考出了好成績,從此就愛上了該門課程。
作為教育工作者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和熱情,確立教育目標,迎接教育的挑戰。日常生活中,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的頑皮淘氣,教師寬容笑對,節之有法結果耗資會一點一點地改變,最后變得連我們都不太相信;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貪玩懶散,教師堅持笑對,堅持培養習慣,最后學生的成績會一點一點地提高;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心靈受傷,教師真誠笑對,平等交流,撫平創傷,點燃信心,托起希望,最后這個孩子會變得活潑開朗,他總會敞開心扉笑著生活每一天,成為陽光少年……總有這樣一些畫面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發自內心地為之贊美!學生年齡雖小,內心卻也是豐富、敏感的。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贊美和賞識,需要教師發自肺腑的真誠賞識,愿學生在教師們的賞識中長大,在贊美賞識之中成為最優秀的孩子。
賞識,抓住了孩子渴望被關注、被重視的心理,讓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你真棒!”“你很出色!”“這辦法真妙!”“我真為你驕傲!”的感覺中走向成功,它符合孩子那種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和欣賞的心理。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加以賞識。”他還發現: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后,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4倍。因為在學習過程中,激勵的存在至關重要,任何孩子都需要不斷的激勵。在教育過程中把賞識的目標應定位于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愛心,充滿自信,全面發展的新人,這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 8
品讀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字里行間感覺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細流,我順溪而下展現在我眼前的是無限廣闊、無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園。在這教育的伊甸園里我看到了五個光芒閃耀的花環懸掛在高高的蘋果樹上,它們的名字叫作德、智、體、美、勞。我看到了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諧向上的愛的海洋。
在《新教育之夢》一書的'序言中,朱永新講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真實故事:一位叫布羅迪的英國退休教師,在布滿塵埃的閣樓上整理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發黃了的舊練習冊。它們是他50年前31位孩子的習作,作文的題目是《未來我是———》。31個孩子有31個夢想,有想當總統的,有想當馴狗師的,有想當領航員的,有想當王妃的……
那位老師突發奇想: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他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啟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羅迪的手中,他們中有功成名就的學者、企業家、官員,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一年過去了,布羅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維的作文本。他寫在作文本上的夢想是當一名內閣大臣,他認為,在英國歷史上還沒有盲人進入內閣的先例,他要創造歷史。正當布羅迪猜測著各種可能,滿懷遺憾地準備把作文本送進一家私人博物館時,他意外收到英國教育大臣的來信,信中的內容讓他大吃一驚,同時也感動萬分。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保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腦子里,沒有一天放棄過。50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實現了當初的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戴維的行動使朱永新教授獲得啟迪: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
我感到很榮幸,因為我拜讀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園里屬于自己的那棵蘋果樹。因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權利和責任分享朱教授愛的教育、理想教育的夢想,并用它提醒和改寫自己從今往后的實踐和追求。因為我也有一顆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跳躍的心。如果你要問我的夢想是什么?那就是我愿我的青春永駐蘋果樹下!
教書數年曾經黯然氣餒過,失意灰心過,作一名幼兒教師有什么意義?要替一群孩子梳小辮、擦屁股,穿衣、擦鼻涕,還要教他們知識技能、品德習慣、鍛煉體能,既要接受家長苛刻的好壞評價,還有隨時接受幼兒園領導嚴格周密的檢查,而在外行人看來干得再優秀也只不過是個高級保姆。
曾經有人問我:“你們幼兒園里教師怎么都這么青春啊?那你們老了怎么辦?也和孩子們一起蹦啊?跳啊?想想真滑稽。”我隨口反駁說:“年紀大了就當園長或者后勤領導唄!”其實細思量,哪個幼兒園需要那么多園長,那么多領導啊?我們老了怎么辦?還能不能跳啊蹦的?或許很多幼兒教師曾和我一樣思附過這個問題:我們今天的絢麗到底能保持多久?我們的活潑,我們這份可引以自豪的特殊的童心童稚能保持多久?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 9
一段時間以來,我認真拜讀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專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為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他以蘊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啟發的是陶行知先生的兩段名言:
1、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
新課程標準下的教科書與以往傳統教科書有很大改變,多以學生生活、活動為主,但是每個學校每個年級的學生認知情況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選用上也不同。教材內容是死的,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根據學生情況來創新教材,自主創新“活教材”,以實現創新教育。
2、“五大解放”:一是解放學生的頭腦,就是要鼓勵學生敢想、善想,敢于動腦,善于動腦;二是解放學生的眼睛,就是鼓勵學生敢于觀察、善于觀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三是解放學生的嘴巴,就是鼓勵學生敢說、善說,敢于提問、善于提問;四是解放學生的空間,就是要擴大學生的活動領域,不把他們局限在狹小的課堂里,也不局限在學校中;五是解放學生的時間,就是要保證學生有時間去獨立學習、活動和創造,不要把課程排得滿滿的,也不要讓課外作業多得做不完。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在近一個世紀后的今天,它仍歷久彌新。他的思想與我們今天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觀點可謂不謀而合陶先生說:"有了這解放,創造力才可以盡量及揮出來。"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形勢下,我們只有改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創造意識,實施創新教育。徹底的解放學生,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創造能力。讓我們的學生走上創造之路,也只有這樣我們的素質教育才不會是一句空話。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謂極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著極大的指導意義。他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理論,無不閃爍著創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在新課改中的滲透與運用,會讓課程改革更好地發揮出實效,促進新課改的推進。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 10
這個星期我讀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本書《愛的教育》。這本書經過對生活樸素的描述,使我感受到人類多么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忙!我認為這種關心、理解和幫忙,都離不開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愛!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封父親的信《要學會愛人》,主要資料是講,安利柯的父親看見安利柯走路時不細心撞了一個婦人,連對不起也沒說就走了,感到十分生氣,并告訴他今后應當怎樣尊敬別人,培養好的品德。
說實話,其實我有時也和安利柯差不多,每當有家長陪同時我都很有禮貌,但當家長不在時我就變懶了,見到誰就當沒看見,頭一低就過去了,連句話都懶得說。
記得有一次,在上學的路上,碰見我家對門的阿姨,我連理也沒理,低著頭就往前走,裝做沒有看見,也不知人家是怎樣想的,是不是從此把我看成一個壞孩子呢總之,我這樣是十分不禮貌的.。
還有一次,也是在上學的路上,當我走到馬路口時剛剛變紅燈了,我便停了下來,這時一位年過六旬的老奶奶因沒看見紅燈,繼續往前走,眼看對面的車就要過來了,本來這時應當趕緊把老奶奶拉回來,可我還在猶豫,到底去還是不去呢正當我猶豫不決時,我身旁的一位阿姨連忙把老奶奶拉回來,并對她說:“紅燈了,先不能過。”之后,又把那位老奶奶送過了馬路。看到這些,我十分的后悔,后悔我當時猶豫什么。我發現我的愛心突然間全都飛走了。我對自我說,以后可千萬不能再這樣了。
一個人要培養好的品德,必須從小事做起。小事不注意,將來就成不了大事。
今后,我要學會關愛他人。如果看見有小同學摔倒了,就連忙扶起來;看見有人遇到困難,要及時幫忙;包括給老人讓路、給盲人引路、見窮人施舍、見傷員施救這都是禮貌的表現,這都是愛的表現。
我真期望全世界的人都充滿愛心!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 11
愛,一個多么熟悉的字,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偉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里,才會感受到愛。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后,我才真正領悟了愛的世界。
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朋友之間的愛,兄弟姐妹之間的愛,子女和父母間的愛,老師和同學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就像空氣,每天在我們的周圍,因此常常會被我們所排除,可是我們的生活可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命。但是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愛的力量是偉大的,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國家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
古往今來,有多少愛的真情故事啊,可見,愛,是無處不在的。我們一出生,就沉浸在愛的海洋里,有父母的愛和爺爺奶奶的愛。漸漸長大了,上學了,又有老師的愛,同學們的愛。愛就如空氣一般,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愛,我們從未離開愛。愛可以使浪子回頭,愛可以激發人無窮的力量。
是愛,使我們能快樂健康地成長,是愛,給予了我們內心的溫暖。人與人之間的愛是偉大的,愛是寬恕的,愛又是包容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愛與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多感受一份愛,就多一份溫暖;多奉獻一份愛,就多一份快樂。在今后的日子里,讓我們共同沐浴在愛的海洋里。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 12
讀書是一件很美的事,東晉詩人陶淵明說:要珍惜時光,好好讀書;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我帶著一份新奇,帶著一份祟拜,帶著一份激動,細細品味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看完這本書后,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明代詩人于謙說得真好: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新教育讓我仿佛找回了當年立下的遠大的教育理想,也找回了當年的那份自信和力量。心中不斷地涌動著一股要戰勝自己、要超越自己的力量。我想那也許就是新教育的力量。新教育又賦了了我新的教育理想,指明了工作中前進的方向。
新教育意味著一種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詩意,新教育的四個改變(改變教育的行走方式,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救育的科研范式),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筑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及教育感悟、教育定律等理論、理念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更清楚的'明白了今日教育教學的努力方問。
俗話說得好:“一日無書,百事荒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些名人總結出來的經驗也是新課改所倡導的一種理念,同時也是新教育所弘揚的一種精神。新教育明確指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水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才會是一個美麗的城市。”由此可見,新教育提倡變閱讀為悅讀,讓閱讀變成孩子一生的習慣,讓悅讀成為孩子一生的心靈港灣,是多么的重要。
在新教育教學實驗中,我們滲透這一理念,把“小教材”變為“大教材”。所謂的“小教材”就是指課本。所謂的“大教材”就是指依據課本而拓展延伸課外的教材,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其次,借鑒新教育提倡的營造書香校園,營造書香班級,營造書香家庭,讓孩子們與黎明共舞,晨間誦詩,午間午讀,下午暮省,開展豐富多彩的和閱讀有關的活動,如:晨誦比賽,讀、寫、繪、畫心得交流會,圖書益讀等。通過多條途徑,讓孩子們喜歡閱讀,讓童書戰勝電視,讓童書戰勝電腦,讓童書戰勝游戲機。通過讀書,大家增長了知識,拓寬了視野,開闊了胸懷,培養了品質。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 13
你們愛自己的爸爸媽媽,你們愛自己的老師同學嗎?你們愛美麗的中國嗎?那么你們知道什么是愛嗎?今天,圍繞愛,我要向大家介紹一本書《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以安利柯安利柯的眼光,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了十月到第二年七月份在校內外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全書共100篇文章,分為三部分,一是安利柯的日記,另一部分是父母教子篇,第三部分是老師講的每月故事,描寫了對父母、老師、同學、祖國、殘疾人、英雄的愛等及親子之愛、師生之情、同學之誼、鄉國之感和社會之同情等。
1886年,意大利出版了這本轟動一時的書,光在意大利就印行100多版,銷量達1000多萬冊,并被譯成多種文字。這種作品還被多次改編成動畫片和故事片,繪成精美的畫報。作者亞米歇斯曾說,每一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受到靈魂的.震撼。
這本書的內容講述的是和我們同學幾乎同齡的小朋友之間發生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會在他們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己好朋友的影子。相信讀完這本書,你一定收獲頗豐,那就先來看看動畫版的介紹吧。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 14
在寒冷的冬天,靜靜地坐在桌子旁,打開這個愛的教育,你可以感受到溫暖和平的氣息在我們周圍蔓延,它散發出強烈的愛,帶我們進入這個簡單而清晰的故事。
這本書以小學生的名義,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100個感人的故事。所有這些故事都普通,沒有愛和感激的贊美和令人興奮的故事,但我被它吸引了,因為這本書可以給人們帶來溫暖的冬天,讓每個人都跟隨一個充滿愛的孩子,感受愛,所有的讀者都可以有一個簡單明亮的心情,聽孩子的.故事,聽孩子對生活的熱愛。
主人公安利柯只是個小孩子,但他能從一件小事甚至一只眼睛里感受到身邊的愛。即使有時他會因為生活中的挫折而失去勇氣,但他敏銳的洞察力和發現愛的心也會點燃他對生活的渴望。短短一個學期,看似平淡的每一天,在安利柯的眼里,在他的敘述下,充滿了美好、圣潔和深淺的感悟。安利柯只是個孩子,但他對生活有一種贊美和熱愛,這是我們成年人無法超越的。安利柯和他的朋友可能只是面對所有的日子,用他們的每一天去追求。真正的不快樂和平凡只是一個借口。
等待我們的是無數全新的一天每一點都包含著愛的感覺。用最真誠的態度感受你周圍的愛,用最熱的心情感受你周圍的愛。事實上,一切都不會平凡。我相信我們都會像安利柯一樣過上幸福的生活,像他一樣期待每一個新的早晨!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 15
我最近迷上了一本書。名字叫做。《愛的教育》。
這本書中所說的“愛”究竟是什么?這本書里的“愛”是怎樣體現出來的呢?帶著問題我踏進了。《愛的教育》去尋找我問題的答案。
這本書是以日記的形式寫出的。這本書都圍繞著一個字——愛。
這本書主要講述主人公安利柯和他的伙伴、同學、老師、家人發生的故事。有一件事情使我深有感觸。安利柯和他的姐姐無意間得知他們爸爸媽媽近來沒有錢了。我想他們應該會坐視不理。沒想到他竟然把自己的衣服。文具。日用品。零花錢……能不要的都不要。他們把所有的東西都換成錢。想給爸爸媽媽減少一點負擔。讀到這里。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同樣是孩子。為什么差別那么大。同樣都有一顆愛父母的心。我就很少想到替父母去分擔。去減輕他們的.負擔。我想到的只是問他們要錢。他們卻給爸爸媽媽分擔他們非常讓我佩服。這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美好的愛而已卻不是這本書的全部。許多朋友之間師生之間的愛。使我受益匪淺。我愛不釋手。
我明白了愛其實很簡單。無論是父愛。母愛。友情。還是師生之情。愛國之情都伴隨著我們。
愛像一絲陽光。照耀著我們成長。愛像一朵路旁的野花。只要你發現那朵花的魅力。愛就在你身邊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 16
《愛心與教育》是教育家李鎮西的成名座、代表作,他以手記的形式,敘述了李鎮西老是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展示的是鮮活的校園生活。透過這些案例,折射出的是李老師的教育理念。我們的教育活動目標,并不是一張張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講到這里,我有點慚愧,回憶我一年的教學活動中,我似乎真的像教育家們所說的那樣,把學生當成了承載知識的容器。我希望我的每個孩子上課能夠認真聽講,能夠按時完成作業,并且希望那些后進生們別考的太差,別把平均分拉動太大。事實上,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我們理由讓他們變成一模一樣的產品啊。
其次,通過本書的閱讀,我感受到的是李老師對學生門的一腔愛心,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愛著他們學生們,才能無微不至的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愛孩子,才能在十幾年的時間里堅持不懈的寫下這么多手記、札記。
說實話,我對教育類的書總是有排斥的心里,如若晚上睡不著,它可能是我最好的催眠曲。很多教育類的書籍總是用高深的理論堆積而成的,可能是我還沒有到達那個層次,所以領略不到他們所闡述的情境吧。但是這本書通過記錄校園中的生活,孩子們的日常表現,還有學生們的作文等夾敘夾議地講述事例,用最真摯、樸質的文字闡述著高深莫測的理論。
李老師教育學生的'方法確實跟別人有這不一樣的地方,真正的做到了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比如說有位后進生上課特別愛唱歌(雖然有時候只是小聲哼哼),他知道同學們對他這個壞習慣很反感,自己也想改正,缺乏信心,于是李老師就對他說:“你現在是每堂課都要唱歌,影響同學們的學習。這樣吧,你先試試盡量爭取每天有一堂課沒唱歌,你就給我來個喜報,好嗎?”第一天,他沒有來喜報,第二天他來喜報了而且特別興奮;第三天和第四天他又沒來喜報,第五天他來喜報了。盡管一周內他只有兩天來喜報但李老師還是給他熱情的鼓勵。就這樣,他犯這個錯誤的頻率慢慢少了;半個學期后,他基本上改正了壞習慣,李老師在全班人面前表揚他有“戰勝自己的勇氣和毅力”。還有一位學生上課在抽屜里偷偷研制炸藥,結果引燃了書包,李老師就把這位學生介紹給一個化學老師,結果他漸漸的迷上了化學。還有一位學生一上課就睡覺,李老師給他推薦既有教育意義又有精彩情節的長篇小說《烈火金剛》,叫他上課抄這本小說等等。
李老師認為對于后進生的教育很難一勞永逸,教育者期望通過一次談心、家訪、班會等,便想把他變成一名優秀生,無疑是把教育看的太簡單了。“犯錯——認錯——改錯——又認錯……”這是后進生普遍存在的循環。他推薦了幾種比較有效的據他的方法,如寫《駕校聯系本》。讓后進生為自己確定一個幫助人,讓這個幫助人每天將后進生的當天表現卸載上面,然后讓后進生帶回去給家還在那個看。還可以采用填《報喜單》,安排當干部,學生作文表揚等方法。本書中被李老師作為案例的是一個名叫萬同的后進生,這位后進生到學校的第一天就偷竊,上課極端的不認真,從小學開始就被老師們所放棄的孩子經過李老師采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去教育,后來他成了國旗下的演講者,到最后雖然他沒有考上大學,由于基礎實在是太差,他成了一名通信兵,成了國家最“可愛的人”了。
李老師在平時教學中的一些做法正被我們現在所沿用。比如說他每個學期前總會印很多的報喜單,哪個孩子在學校有進步,不僅僅是成績上的進步,都可以讓他們填寫報喜單,并讓他們帶回家。李老師每天都會親自為學生朗讀小說,和學生一起品味“書”的味道,這正是我們現在正推崇的班級讀書會吧。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 17
前幾天,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書中主要講解并描述了小主人公安利柯《愛的教育》的書名是我好奇,這部小說我看了四遍了。真是越看越感動,越和不同同學間發生的各種事情,有正義英勇的卡隆,學習總是第一名的德羅西,品看越受教育,書中講解并描述了一位三年級的羅伯弟,他上學路過托拉哥羅薩行高尚的克萊諦,高傲的諾比斯,虛榮的華梯尼……還有老師、父親、母親的教導。街時,觀察一位一年級的小學生離開送她的我的媽媽往學校跑,因為跑得太快,跌伴隨著這些,安利柯度過了三年級的開心生活。但是最終他不得不懷著哀痛沉重的倒在公路中間。這時候,觀察一輛馬車正好向他駛來,羅伯弟奮不顧身地跑過去把心情告辭了三年級的學期生活和朝夕相處的同學。孩子抱住了,孩子得救了,那羅伯弟由于躲閃不及,車輪軋著了他的一只腿,最終
書中我最喜愛安利柯的同學卡隆,因為他英勇、愛打抱不平、愛護弱小,可以殘廢了。這個故事深深的感動了我,因為羅伯弟既然不顧生命去救那個孩子。他是說就是一個正義的化身。有一次耐利被人嘲諷,卡隆英勇的出現了,其他同學都走多么英勇,是值得表揚和我們學習的典范。愛是強大的,無窮的,宏大的力量是教掉了,只有弗朗帝不把卡隆放在眼里,結果挨了一記耳光,并且原地轉了三圈。英育中所不能缺少的。大愛無疆啊!勇讓卡隆變得更加強大,別人都不敢欺負他,但他不因自己強大而欺負弱小,而是《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充滿活力,主動要求上進的少年,他們有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廢,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美好中的`。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的生存下去。
同的東西一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喜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里面不能忽視的是這個故事告知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任何事不能只看如今,要把目光看得更遠,每個月老師杜給那些少年聽的精神講話。在《愛的教育》這本感人的書中,到處都這樣才能飛的更高、飛得更遠。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 18
老師,今天你高興了嗎
楊倩初當老師不久,很慶幸的能和這群剛剛進入小學的學生學在一起,玩在一起!他們在我的眼里總是可愛的,一個一個眼神,一句話,甚至是一句話都給了不少的感動和快樂,讓我堅定了做老師的決心,朝著自己的夢想繼續前行。——題記
寒假里,借看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看到中篇的時候,被一個標題叫做“控制好你的情緒”所震撼到。
曾幾何時,我作為一個班主任一個學科老師,在控制班級或者教學環節中,常常因為學生的不良行為而失態,不控制自己的情緒。
羅伯.懷特說過:“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無論境況多么糟糕,你應該努力去支配你的環境,把自己從黑暗中拯救出來。”
在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這個拔釘子的寓意故事:有個孩子經常發脾氣,爸爸就告訴他,每次發完脾氣就往墻上釘一個釘子,后來當男孩子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并開始慢慢的拔掉墻上的釘子時,爸爸指著墻上的釘告訴他:“你看,你這樣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別人的身體,然后拔出來,無論如何彌補,那傷口都會永遠存在!
作為老師,我忽略了自己情緒會給孩子帶來的傷害,記得又一次,我因為學生上課不積極舉手發言很生氣,我還這樣對班級里的小朋友說:“你們能不能讓老師上一節開心的.課啊?現在回想起來,那對學生一定造成了不少的心理困惑,還記得那天學生努力的認真的上了一節數學課,下課了還有學生走來在我耳邊悄悄的說句“老師,今天你高興了嘛?”現在想起來,多么的慚愧
所以當閱讀到這里時:我真的想和年輕老師說;“我們應該努力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用豁達開朗,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我們的學生和工作,而不能因為一些不良的情緒影響了自己的教學。然后每天樂觀的問問自己”老師,今天你開心了嘛?“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 19
我讀《愛的教育》,我踏入恩里科的生活,親眼看到了她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語言在打動中,我發現愛中包括著針對生活的追求完美!
《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索,在這里紛紜的全球里,愛到底是啥帶著這一思索,我和這一西班牙中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索一個不明的回答。一個四年級中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常記的日記,包括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中間的愛,兒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中華民族的愛讓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里中發展。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念完的,盡管也沒有落淚,而我覺得它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本。吸引住我的,好像并并不是其文學類使用價值有多高,而取決于那普普通通而細致的筆觸中反映出去的幾近極致的親子之愛,老師學生之情,盆友之誼,鄉國之戀這一部隨處彌漫著愛的小說所蘊涵釋放出的那類濃厚,濃厚的情感能量,確實很杰出。《愛的教育》在述說高尚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更為真心實意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提升。盡管,每一個人的人生道路經驗不一樣,可是你能從《愛的教育》中,感受到以前經歷過的這些相近的情感,可大家對于此事的心態個人行為很有可能不一樣。它讓我感動的另外也引起了我針對愛的一些思考。
愛,像氣體,每日在大家身旁,因其無影無形經常會被大家所忽視,但是大家的生活不可以缺乏它,實際上他的實際意義早已融進性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相互讀寫能力的日記,而如今許多 學員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非常簡單的東西卻最非常容易忽視,如同這博大的愛中低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沒法感受到。愛往往杰出,是由于它不僅對本人來講,也是以全部中華民族為榮的自尊與心態。《愛的教育》一書里描繪了一群活力四射,積極主動規定勤奮,如太陽般璀璨的青少年。她們有的家中貧苦,有的'身有殘廢,自然也是有一些是淋浴在幸福快樂中的。她們從出生到性情都是有迥然不同以外,但她們的身上卻都擁有 一種相互的東西對自身的中華民族西班牙的深深地的愛,對親朋好友的誠摯之情。這兒邊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青少年兒童聽的精神講話。
這一個個短故事,不但使書里的角色遭受陶冶,一樣要我這一國外閱讀者也被在其中所反映出的明顯的情感所震撼人心。而應對大家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能量的原動力,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基本。夏丐尊老爺子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表明過那般一段話:文化教育之沒有感情,沒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了其水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情是一次沒有終點的旅游,一路上邊走邊看,便會很輕輕松松,每日也會出現因對新東西的感受,學習培訓而豐富起來。因此,就想再次走下來,乃至資金投入激情,不在意它將不斷多長時間。此刻,這類情結已提升為一種愛,一種針對生活的愛。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 20
當我熱血澎湃地讀完這部小說時,我不知不覺地流下了眼淚。書中勇敢、善良、聰明、頑強的形象一遍又一遍地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性格純潔、善良的安利科;卡隆有正義感;總是得到第一名的德羅西;波列科西獲得金牌,改變了他的命運;孝順勤奮的克萊地;知恩圖報的克羅西;努力學習。
《愛的教育》的作者亞米契斯是民族復興運動時期的意大利作家和愛國主義者。他曾參加過意大利解放戰爭,退休后擔任軍事出版物。他發表了許多特寫、報道和短篇小說,然后匯集成《軍營生活》出版。這本書是小學生安利科四年級的日記,記錄了他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中看到和聽到的各種感人的故事。
通過這些小故事,作者在最樸素的字里行間歌頌了人類最偉大的情感愛情。與此同時,這部小說也反映了意大利中下層人民的貧窮生活、醇厚、簡單、友好的道德品質,以及他們善良、勇敢、寬廣、無私的愛情精神。那些平凡真實的故事,足以讓我們感受到各種偉大的愛——親情、友情、師生之情等。幾乎無可挑剔,處處流淌著溫暖或豐富的真情。
雖然我沒有和書中完全一樣的經歷,但想想我周圍的.人,我也感覺到了類似的感覺,這是我過去從未注意過的。我還發現愛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有一顆善良的愛,我們就能感受到。發現愛,感受愛,付出愛,分享愛,讓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沐浴在愛的溫暖中,這是《愛的教育》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啟示。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01-17
教育專著的讀書筆記07-22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02-24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01-10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心得04-21
讀教育專著的心得體會04-18
讀教育專著心得體會11-06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15篇02-09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15篇)03-10
教育專著書籍讀書筆記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