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星期二》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約星期二》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
很早以前就聽人說過《相約星期二》這本書,書中說的是"一個老人"向"一個年輕人"講的"一堂人生課。拿來一讀,里面的道理還真值得回味……
書中講的是一個年逾七旬的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絕癥以后,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時間,給他的學生米奇約定每周的星期二聽他講課。老教授的談吐非常親切,幽默,對自己即將死去毫無忌諱,勇敢的面對死亡,讓人們對死亡消除了恐懼,他講的都是些生命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問題,這堂課講了十四個星期,最后一堂課是葬禮。
他說:"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要有同情心,要有責任感,只要我們學會了這兩點,這個世界就會美好得多。"他說,你應該發現你現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實的東西。回首過去使你產生競爭的意識,而年齡是無法競爭的,當我們應該是個孩子時,我樂于做個孩子,當我們應該是個聰明的老頭時,我也樂于做個聰明的老頭,我樂于接受自己賦予我的`一切權利,我屬于任何一個年齡,直到現在的我,我不會羨慕你的人生階段——因為我也有過這個人生階段。他說如果你想對社會的上層炫耀自己,那就打消這個念頭,他們照樣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對社會低層炫耀自己,也請打消這個念頭,他們只會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無所適從,惟有一顆坦誠的心方能使你悠悠然的面對整個社會……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許不經常討論這些問題,但我認為老教授的話很樸實,很耐人尋味,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應該向莫里老教授那樣,把握好自己的生命權利,有一顆健康的心態,博大的胸懷,審視我們自己,不要一味的索取,一味的埋怨,不要怕,不要悔,要有同情心和責任感。這樣我們才活的更有意義。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2
周六的下午三點,午睡醒來,坐在書桌前,泡上一壺小青柑,在升騰起的帶著水果味的普洱香氣中,打開了《相約星期二》的扉頁,習慣性地寫上了自己的名字、購買的日期和地點,并蓋上了自己的印章。紅紅的印跡,頓時讓整本書生動了起來。有時,文化的魔力就在這些看似極不起眼的小事中體現出來,并放的很大。
莫里·施瓦茨,注定將成為人類歷史上一個散發著思想光芒的名字,因為他的聰明睿智,因為他的人生智慧,因為他的死亡課程,也因為他那個出色的學生,米奇·阿爾博姆。米奇娓娓道來地敘述了一個老人的死亡過程,記述了一老一少相約星期二的'最后課程,分享了一個社會學博士、一個老教授的人生經驗,講述了一個感動整個世界的故事。
從來沒有一個教師能得到所有學生的喜歡,這話盡管極端,卻是顛簸不破的真理。不過,那些能得到大多數學生喜歡的教師,一定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賞識教育。讀后感.莫里成為米奇最喜歡的教授,能從他在畢業典禮上,初識米奇的父母時說的一句話中找到答案。莫里對米奇的父母說:“你們有一個不同尋常的兒子。”也能從他對米奇說的話中找到答案,那句話就是:“米奇,你是最優秀的。”這兩句話,恰恰正是最能打動學生心靈的話語,讓學生心房深處最柔軟的那個地方為之顫動,并且經久不衰,歷久彌新,感動一生。莫里教授的話語再一次地說明,欣賞是最好的教學方式。
莫里對自己欣賞的學生,同樣的喜歡。畢業典禮上,他問米奇畢業后還會不會跟老師聯系,米奇毫不遲疑地回答“當然會。”此時,米奇看到教授往后退去時,哭了。教授的眼淚,正是一個有情懷有情趣的老師,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師生情誼的高度宣泄。莫里在畢業典禮上的眼淚,或許就成了20年后他患上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后,面臨死亡時,作出人生重大決定的情感注釋。
莫里把死亡作為他最后的一門課程,作為他人研究的課題,展示出了超人的勇氣和睿智。米奇用他那如椽大筆,記述了令無數讀者心動的故事。莫里做到了,米奇記錄了,一個感動世界的故事誕生了……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3
這個暑假沒什么事做,就打算像老師說的開始來沉淀自己。起初,拿到《相約星期二》,應該在必然之中吧,因為它在網上被評為教師必讀的書籍之一。
我特意選了星期二來讀這本書,早上看了五頁就困得要死,于是睡覺了。直到下午,周圍安靜下來,我又毫無睡意就又拿起這本書來讀。
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一本講述人生的書.作者米奇.阿爾博姆在畢業以后忘記了曾經的夢想,也忘了自己在畢業典禮后曾答應莫里教授要保持聯絡的諾言。在畢業后的十幾年里不斷地工作,不斷地做兼職。直到有一天,在廣播里聽到曾經熟悉的名字,知道莫里教授的時日不多了。于是前往莫里教授家里探望,兩人相約在莫里教授活著的每個星期二,兩人見一次面,由莫里教授親自授課,學生是米奇,課的內容是討論生活的意義。
他們一共度過了十四個星期二,但并不是每個星期二談論的內容我都有感觸,可能是我的經歷還不夠,未能貼切地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莫里教授對死亡的態度真的很讓我敬佩。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想到如果我在這美好年紀要怎樣面對死亡。如果我離去,沒有愛人,沒有朋友知道我離開,沒有過孩子,沒有過努力,甚至可以說我還沒有見識到社會就已經離去,是會有遺憾的,因為我對這個世界沒有一點的體會。而書中講到的最后一天是這樣度過的:早晨起床,進行晨練,吃一頓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請朋友們共進午餐。然后去公園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麗的小鳥,盡情地享受久違的.大自然。我還在羊皮卷里讀到過相似的最后一天。最后一天,這些智者都選擇過最平凡的生活。最平凡的生活,正是很多人都忘了的生活,人們總是在追求著一些東西,覺得如果沒有了追求生活就回歸于平淡,就是一種躲避,于是我們沒有問問自己這是我們想追求的嗎?還是人云亦云?在盲目的追求過程中漸漸地忘記了更重要的東西。在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繁華褪盡,回歸真我,原來平凡的生活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4
死亡是什么?恐懼、掙扎?抑或是釋然、解脫?
曾經也對“死亡”抱有極大的幻想。小時候,看著電視里的人去世了,或者什么遠方的親戚去世了,周圍總是布滿了哀嘆與淚水。那時候明白,死亡是個讓人傷心的東西。稍稍長大點兒,聽說外公生病了,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知道,死亡是個可怕的東西。而現在,雖然也會哭,但卻對死亡有了另一種詮釋。那是在讀了《相約星期二》之后。
這位叫做莫里的社會心理學教授,在七十多歲時患上了一種叫做ALS的病。這種病從腿部神經麻痹開始,一點點地向上蔓延,直至使人不能再呼吸為止。這是一種殘酷的絕癥——靈魂將眼睜睜地看著軀體一點點死去。但莫里決定帶著尊嚴、勇氣、幽默和平靜活下去。他和他16年前的學生,已經成為專欄作家、記者的米奇相約,每個星期二見一面,一起討論“生活的意義”,包括“死亡、恐懼、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會、原諒、有意義的人生”這些重要的課題。從第一次相約到最后一次見面,這樣的討論持續了14個星期。
臨終前,老人并沒有什么微言大義的話,只是簡簡單單的兩句話: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要有同情心,要有責任感。只要我們學會了這兩點,這個世界就會美好得多。
或許是吧,當病魔無情地吞噬著這樣一位視生命淡泊卻對周圍充滿著愛的老人的時候,當死神無情地想掐滅這根微弱的燈絲的時候,老人選擇用談笑風生、用樂觀的態度走完人生的最后旅途。“接受你所能接受和你所不能接受的現實”,“承認過去,不要否認它或拋棄它”,“學會原諒自己和原諒別人”,“生活中永遠別說太遲”。在死亡陰影下他寫下了對生活的思考,只字片語。
在這里,我不得不佩服老人對生活的態度,而對于我們,真的要等到接近死亡的時候才來感悟人生嗎?既然有一位老人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下生命感悟,我們又何不就此開始實踐,開始反省呢7
走在17歲的末端的我們,體驗著生活帶來的酸甜苦辣,探索著前人探索過和未曾探索的道路,寄托著從未有過的囑咐和希望,肩負著建設21世紀的重任,出生于20世紀末的我們,是否也總是嘆喟時間的無情、命運的不公?我們也總是對許多事情充滿了排斥與抱怨。有人揮霍青春,有人踐踏生命,有人眼里充滿的'永遠是煩惱苦悶、爾虞我詐、勾心斗角。似乎這些早已充斥著整個社會。
不要把自己看輕,生命的主宰者永遠都是自己。當我們被生活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時,當我們置身于朦朧地帶而摸不清方向時,當我們逃不出物欲橫流的迷幻世界時。還有什么能比死亡讓人看得更加清晰透徹呢?死亡是什么?死亡是真相,突破虛假繁榮,突然明白,別人怎么看你,或者你自己如何探測生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須要用一種真實的方式,度過在手指縫之間如雨水一樣無法停止下落的時間。你要知道自己將會如何生活,這是安妮在《蓮花》里的話。
我不懂得死亡究竟意味著什么,是人生的終結還是另一段人生的開始?或許現在的我也沒有資格來談論死亡,畢竟它離我實在太遙遠,只是,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要好好地生活,懂得關心身邊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懂得付出,懂得負責,懂得體諒,懂得努力。
境界,讓死亡充滿韻味。
死亡,讓人生歸于純凈。智博
想單單通過一本書就深刻地體會到死亡的含義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通過不斷的探索和思考而獲得死亡甚至人生的意義,作者將《相約星期二》中的話題延伸出來,觸及到最真切的直觀感受,縱使死亡再遙遠,但是仍然可以探索“恐懼、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會、原諒、有意義的人生”,作者的思考走向是值得肯定的。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5
今天想推薦一本書,書名叫《相約星期二》。
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相約每周二一次課堂,課上內容從世界、遺憾、死亡談到了家庭、感情,以及金錢等十四個主題。當我們如何面對他人,如何面對愛,如何面對恐懼,如何面對家庭,以及感情與婚姻,金錢與文化,衰老與死亡……《相約星期二》這本中都給出了答案!整本書讀下來,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三個觀點是:
1:家庭的重要性:相愛或死亡
人是群居的高級動物,因此在這過程中,產生了“家庭”這一概念,而事實證明,家庭支撐著我們的全部,她不僅給與我們愛,還告訴別人有人守護你———這被稱之為“心里安全”。這種感覺只有家庭才能給予,金錢、名利都辦不到,而一個人來自家庭的心里安全感卻是在童年建立的,成年之后只能修正,不能改變。
作為媽媽x大多數都有這樣的經歷:我們現在的某些選擇與決定都直接被童年的記憶或感覺所影響著;因此,我們在培養、教育孩子時要科學育兒,讓孩子的幼年、童年充滿愛不僅如此,更應該增強孩子的心里安全感,讓孩子不僅身體健康,而且身心也健康。
得到了家庭健康的愛的孩子會走得更遠、飛得更高;相反,得不到這種愛的孩子,就像折斷了翅膀的小鳥,只能等待死亡!
2:面對生活的最佳態度:與它講和。
早上起來,由于自己趕著要上班,于是不停地催促著孩子,可是孩子呢,卻各種不配合,依然我行我素,慢騰騰的穿衣、吃飯,或許還會以哭的形式反抗;此時老公又補一句:“怎么搞得的呀,大早上就把孩子弄哭了……”。最后到公司還是遲到,不僅一個月的全勤獎沒了,還被領導罵,一天的心情都郁郁寡歡,做事也沒干勁;好不容易熬到下班回家,可是開門見到的'卻是亂糟糟的屋子……
這是許多媽媽在“急、亂、煩”中度過無數個這樣的一天生活,長此以往,媽媽們內心會越來越敏感,脾氣會越來越暴躁。
怎樣改變呢?與生活講和。總之,媽媽們要放平自己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所有事情,培養自己的鈍感力(面對糟心的事時,更遲鈍些),讓我們與孩子講和、與周圍人講和,與生活講和,以此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做一名精神抖擻、皮膚有光的漂亮媽媽。
3:家庭的核心部分:婚姻的幸與不幸
媽媽們婚姻幸福嗎?也許有的媽媽會回答:有時感覺很幸福,有時感覺又很糟糕。那么有沒有一條標準可以用來衡量婚姻的成功與否、幸福與否呢?
在書中莫里老人說:“愛情和婚姻還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對方,你們的關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不懂怎樣妥協,你們的關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彼此不能開誠布公地交流,你們的關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沒有共同的價值觀,你們同樣會有麻煩。你們必須有相同的價值觀。而這一價值觀里最重要的就是:你們對婚姻的重要性的信念。”媽媽們,你和爸爸有多久沒有真誠溝通了?雙方吵架后,媽媽你多久沒有先做出妥協了?和爸爸婚前有相同的價值觀,有了娃后、和老人住在一起后,還會有相同的價值觀、生活觀嗎?
孩子的幸福來源于家庭,家庭的和睦來源于夫妻關系。在成為父母那一刻,我們就應該承擔起我們的責任與義務,經營好婚姻,照顧好孩子。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6
國家首腦成天躲在家里不理“朝政”;工廠員工整天藏在酒吧里大口大口地灌啤酒;孩子們個個不去上學,頹廢地在家里看電視。大家都認為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是自己……
可莫里沒有,他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更不幸的人,他沒有太多的.自哀自憐,他一向在從自己的不幸中尋找幸運的存在。“只有當你覺得它可怕時它才可怕,”莫里說。“看著自己的軀體慢慢地萎謝的確很可怕,但它也有幸運的一面,正因我有時刻跟人說再見。”
是的,莫里他做到了。他把他自己的幸運變成了大家的幸運,他把自己畢生的經驗傳授給了米奇,傳授給了世上所有的人。
我們每一個人一出生便是一個幸運的存在,因此我們沒有必要去抱怨,有時候塞翁失馬,也焉知非福。只要能以樂觀的心態去應對一切,不自怨自憐,不自暴自棄,不為過去煩惱,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就好!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7
一個老人,一個學生,一堂人生的課。
這位老人不一樣于別的老人。他樂觀,開朗,富有愛心,仿佛像仙人一般不應存在于我們這個拜金的社會里。他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癥,又發現周圍的人對他這個將死的人無動于衷,他覺得自己該做什么了。
普通的老人們害怕死亡,覺得自己不該行將就木,不愿聽見別人說自己老了,快死了,個性喜愛聽長命百歲。
這位莫里教授,他坦然應對了自己的死亡,他還把自己生命最后的階段獻給全世界,讓全世界了解他畢生的哲學。他的身體雖然在不斷衰竭,但他的思想卻十分活躍,他能說出人生的.超脫到底指什么,他能看透我們想不透的哲理。雖然他自己的身體不能動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但他卻從中體會到了嬰兒時代的樂趣。
他是個偉大的人。
他告訴了我們很多,關于米奇寫的各個話題,讓我們以后的人生能夠更加精彩。他與許多人談了死亡及對死亡的恐懼,他顯得更加從容淡定
這本書適合你在任意時刻去閱讀,去感悟,它就像書房里的一縷幽香,悠悠地搖搖晃晃的鉆進你的人生陪伴你。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8
《相約星期二》內容涉及生命和生活,家庭和感情,世界和自然,婚姻和文化。《相約星期二》,是“一個來自美國的聲音”,一個充滿智慧的靈魂,是一個幽默的精神導師。
看著自己的身體漸漸衰敗,主人公莫里卻以特有的樂觀和達觀,痛苦而清醒地面對,并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時光作為教案,展現著一個人在衰老和步近死亡的'過程中的樂觀,幽默、痛苦、掙扎以及坦然。
回顧我們的現狀,生活在上海這個大都市,我們每天忙忙碌碌,做著自己認為該做的事,做著美好而奢華的夢。每天鍥而不舍地追求,時間悄然逝去而我們卻渾然不覺。我們有太多的借口,為了父母,為了自己,為了家庭,為了活著……因為這些都是構成我們生命的元素,所以我們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和時間。
但所有的這一切,都抵擋不住時間的腳步。當歲月流逝,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有勇氣以坦然的心去面對。于是,我們不知不覺地陷入了了迷茫,開始浪費生命……
直到有一天,我們突然意識到了什么,開始珍愛身邊的一切。但到了那是,我們已經到了莫里那個時候了,我們便懺悔、哭泣,可是誰都不會像莫里那樣達觀、坦然……
所以,我們現在就應該珍惜生命,珍愛生活,讓自己過得充實有意義,不要等到生命的終點在回頭感嘆,那是哪怕你表現得再樂觀、再豁達,結局都不會是完美。《相約星期二》還告訴了我很多……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9
《相約星期二》寫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主人翁是一個叫莫里的老教授,年邁之時得了絕癥后,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對生命即將離去的恐懼,而是希望把自己許多年來思考的一些東西傳播給更多的人將這輩子最后的一堂課教給了自己的得意門生--米奇。米奇是一個體育專欄的主持人,在大學畢業十五年后的一天,在電視上偶爾得知自己在大學時期最要好的教授得了絕癥后,米奇匆匆趕去看望了這位十多年沒聯系過的老師,而老師卻決定將自己人生最后一堂課教給自己的得意門生,二人相約每個星期二上一堂課。于是,每星期二,這位學生坐飛機飛行七百英里,趕到病床前上課,這門課教授一共講了十四個星期。在這十四個星期里,他們聊到了人生的'許多組成部份,如何面對他人,如何面對愛,如何面對恐懼,如何面對家庭,以及感情及婚姻,金錢與文化,衰老與死亡,最后一堂課便是莫里老人的葬禮,整個事情的過程,以及這十四堂課的筆記便構成了這本《相約星期二》。而這本書在美國一經出版便轟動一時,曾經連續四十周被列入圖書銷售排行榜。
書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莫里老教授所呼吁要擯棄的東西,正是我們社會所追求的,包括作者米奇,他畢業后努力追求的正是老教授宣布要擯棄的。莫里老教授告訴米奇要建立自己的小文化,真的很佩服這樣一位老人,在這個人人都在追求物質,權位,虛名的社會,他能在遵循文化的一般性生活準則上建立自己的文化,而且在臨死之前還能為呼吁阻斷這種文化灌輸而努力。當然,此書里面莫里老教授還提到很多值得讓你深思生活的意義的話題。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老師,將了一輩子課,把最后一堂課留給了后人,深思人生的意義…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0
窗外,綠草葳蕤;窗內,我困獸般踱步。
為什么人不是十全十美的?為什么人生的旅途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常常這樣想。從古代的“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到現在“藝術與文化難以并蒂開花。”我的心中仿佛有一個結,直到我遇見米奇·阿爾博姆。
米奇·阿爾博姆是《相約星期二》的作者。講述身患ALS,重癥的教授莫里·施瓦茨最后十四個星期中,每個星期二為他講授人生哲理課,從第一個星期二談論世界,到最后一個星期二談論道別,無不散發哲學意蘊。
“什么是人生最困難的事情?”
在談論過程中,這個問題吸引了我的'眼球,我本以為教授莫里會回答“病痛”,“貧窮”,“創業失敗”這樣類似的回答,而教授莫里的回答是:
“與生活講和”。
一個平靜而有震撼力的結論。
在莫里的生命最后時光中,他就是這樣踐行的,他在死亡面前懂得了與生活講和。他認為:死亡是一種自然,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就在自然的懷抱中講和。他的世界中:境界,讓死亡充滿韻味;死亡,讓人生歸于純凈。
講和,不是向平庸倒退,而是一種至高的境界。
跳出莫里的世界,回到現實生活。前段時間,不少社交平臺上掀起了“與素顏和解”的熱潮,不少網友都曬出了自己最自然的面貌,深一層說這是“與素顏和解”,更是“與自己和解。”
曬出素顏照,并不是看自己與帶妝時差別有多大,而是讓自己釋懷,每個人都是真實的存在,與其去絞盡腦汁的想“上帝為我關了哪扇窗”,還不如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成長,總要讓我們經歷許多的事,好與壞,順心與不順心,一樣都少不了。而正是這樣經歷,都會成為我們堅硬的鎧甲,為我們抵擋人生路上的荊棘。
不論是教授莫里人生的最后時光,還是我們成長的旅途,都要懂得和學會與生活講和,而不是與生活較勁。
人生是一個不斷拾起又放下的過程,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摻雜其中,珍惜所擁有的,忘記該忘記的,不斷前行,與自己和解,與生活講和。
人生就像一場漂泊的漫旅,釋懷吧,在這個浪漫的春日。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1
如果一個人被告知,自己人生只剩下短短幾個月甚至更少時,他會如何度過這段時光?
我的答案:“起來,吃飯,治療,睡覺。”
相信有許多人會選擇這個答案。
一個叫莫里的教授,卻修改了這個選項。
他的答案是:“起來,吃飯,治療,上課,睡覺。”
當死神的利刃劃過你的胸膛,帶過一串血珠,你會想什么?
我的回答:“快逃,爸爸媽媽還等著我吃飯呢,最近的雜志我還沒買……”
相信有許多人也會選擇掙扎與逃跑。
一個莫里的教授,卻偏偏不信逃能解決一切。
他站在原地,享受著劍貫穿胸膛的疼痛,品味著飄揚在空氣中的鮮血。
他是明智的。
當死神向莫里伸出手時,他一顫,隨之又平靜下來。他覺得他是幸福的,因為他有時間回憶,甚至享受到再度成為嬰兒的愜意。
他突然有了一個念頭,為什么不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更多的人分享。于是,他開了一門課程,只有一個學期,14節課,學生只有一個。這門課只有一個規定:星期二上課。
14節課,從世界,到自我,從憐憫,到真愛。
最后隨著我們的教授一起結束。
跨入此門者,必須舍棄所有的希望。
但是我覺得,我們的教授違背了這個條例,他的口袋里攢滿希望。正如他所說的,當人年老時,可以擁有40、30、20歲的自我,他的人生也就更充實。而當人死去時,他擁有的自我足以讓他成為超過微軟的老板的富翁。
只是更多的人不愿意這么想,他們想要回到過往。這沒有錯,但這樣便浪費了用一生積攢的最寶貴的希望。
我們的`老教授最偉大的地方,在于他努力把自己的人生和更多的人分享。病痛催(摧)不垮靈魂,一個偉大的靈魂,一個已經坐上死亡之船的老人,卻像開告別演唱會一樣,在船上向所有愛他的觀眾招手,告訴他們接受愛,接受自身的教育,別被世俗蒙蔽。
岸上,觀眾們用笑容拭去淚水。他們的人生依舊進行,但是已經隨著老教授的船偏離了原本的航道。
即便都通往地獄,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航道。
選擇一條特殊的航道吧,和莫里一樣。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2
看完最后一個字,我沉默了。惲晨問我“有什么感想?”我沒有回答他。因為我不能對花幾個小時時間讀完的一個老人用78年的經歷和感悟講述的人生品頭論足。我只是在不停的問自己,如果死亡降臨到我的身上,我會平靜的接受并坦然的享受死亡的過程嗎?我有資格在死亡來臨之前微笑著對后人談論愛情、婚姻、衰老、恐懼、原諒、遺憾、金錢與永恒嗎?很多人在讀完這部寫實小說后感動的流下眼淚。但我沒有,真的。我的每一根神經都僵硬著,我的胸部有些疼,我想說點什么,但又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這些天心臟又不好了,睡覺的時候總是夢見死去的親人,我有些迷茫。聽人說夢見死去親人并且與其親熱是死去親人在召喚你的靈魂,我想,是不是我的生命就快走到盡頭了?我也想到過我死后的事情,想象過哪些人參加了我的葬禮,想在臨終前告訴我的親人們不要給我買壽終人專用的衣服,要給我穿平時最愛穿的舊衣服,我想讓我生前的樣子留在親人們的腦子里,讓他們感覺我跟活著的時候一樣。但我沒有想過可以對他們說“別把我燒過了頭”這樣的話。
從前我也曾認認真真的想過人生,想過如何走好這一生,也試探著寫一些短小的有關人生感悟的小文章,但看完了這本書,我感到我對人生的認識實在是太淺薄了,面對人生的態度實在是太偏頗了。
莫里·施瓦茨社會心理學教授,在得知自己身患絕癥之后,用十四個星期二的時間給自己的學生上了最后一堂課。他在牢獄般的病榻上思索人生,告訴人們該怎樣面對生活,他用自己的痛苦和生命寫下了不朽的箴言。
“給予別人溫情、給予他人你應該給予的東西、接受現實、學會滿足、超越自我、原諒別人”這些從前我們一直掛在嘴邊的話,從即將死亡的一個老人嘴里說出來,分量一下變得沉重起來,它們像石頭一樣壓在我的'心上。
莫里是在自己的家里,在病榻上講課的,聽課的學生只有一個米奇·阿爾博姆。說是講課,不如說他們是在共同談論生活的意義。內容包括談論世界、談論文化、談論衰老和恐懼、談論金錢和婚姻。但是,我更感覺他們談論的主題就是一個字“愛”因為有了愛,才有病榻上的最后一課,才有討論的眾多內容。是愛讓這位老人窮盡一生去做對別人能有所幫助,他認為有意義的事,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時刻。
《相約星期二》它不是一本書,它是一部人生。我是在昨天讀完它的,昨天是星期三,與他們相約的日子晚了一天。我想,這部人生箴言讀一次不行,要經常不斷地讀,也應該像他們當初的約定一樣,每周二讀一次,讓莫里的聲音連綿不斷的延續下去,好好想一想為什么過去我們總是索要的多,給予的少。想得多,做得少。說得好,做不好。好好想想,該如何去“愛”。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3
《相約星期二》是行將去世的社會學教授莫里在每個星期二教給他最喜歡的學生米奇的最后一課,沒有書本沒有時限,是有關人生的話題。相愛或者死亡是莫里教授的禱文,貫穿他的整個課堂。
莫里教授認為現在的社會文化是灌輸人賺錢、養家、買房、買車等一大堆的瑣事,而沒有教人學會照顧自己的真正所需,重視物質的追求而忽略了精神的滿足。對于這樣的文化不要逃避,唯一的辦法是不相信原有的文化,努力建立自己的文化。
對于自己的夢想,也許在現實生活里實現很困難,但一定要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要被周圍人的思想所影響,爭取取的家人朋友的支持。
在自己的文化中,莫里教授認為最重要的是:
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
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
相愛或者死亡。
沒有了愛,我們便成了折斷翅膀的小鳥。
把自己奉獻給愛,把自己奉獻給社區,把自己奉獻給能給予你目標和意義的創造。
莫里教授樂于與人交談,活著就要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同他人交談,去感受他們的思想。
我想我要學著象莫里老人一樣建立自己的文化,學著去愛,學著去給予,學著去交流,學著去關心,建立自己愛的文化,堅持自己的夢想,獲得生活的真正意義。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4
什么是最困難的?
“與生活講和。”
這是一個老教授一生中的最后一門課。每星期二,他和他最喜歡的學生來討論生活的意義。比如愛情,工作,社會,年齡,原諒和死亡。
莫里教授在七十多歲得了肌萎縮性(幾歲)側索硬化(ALS)——一種兇險、無情的神經系統疾病。直到那時,周圍世界的無動于衷和自己身體的日漸失控讓他失去了自己的愛好,工作,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枯竭,何其殘忍。莫里是強大的,他不甘枯竭而死,勇敢地面對死亡。他把死亡作為了他人生的最后一門課程,用自己詮釋了這段旅程。
他的學生,米奇,在畢業后忙于奔波于這個世界,摒棄了夢想,由于舅舅的死亡,讓他懼怕于生命的不可自控,從而瘋狂的熱衷于工作上的成就,覺得這樣能讓自己感覺到在主宰自己。直到有一天他換電視頻道時聽到了莫里教授的電視采訪,才有了之后的相遇。
“死亡,”莫里說,“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米奇。可不幸地活著也同樣令人悲哀。所以許多來探訪我的人并不幸福。”
為什么?
“唔,首先,我們的文化并不讓人覺得心安理得。我們在教授一些錯誤的東西。你需要十分的堅強才能說,如果這種文化沒有用,就別去接受它。建立你自己的文化。但大多數人都做不到。他們要比我——即使在這樣的處境里——更不幸。
“我也許就要死去,但我周圍有愛我,關心我的人們。有多少人能有這個福份?”
他毫不自憐自哀的態度使米奇感到驚訝。莫里,一個不能再跳舞。游泳。洗澡和行走的人,一個再也不能去開門,不會自己擦干身子,甚至不能在床上翻身的人,怎么會對命運表現出如此的'樂于接受?他望著他費勁地使用著叉子,好幾次都沒能叉起一塊番前——那情景真令人悲哀。然而我無法否認,坐在他面前能感受到一種神奇的寧靜,就像當年校園里的清風拂去我心中的浮躁一般。
我感覺一本好書可以改變人的思想觀點,人最容易有的一些自哀自憐,憤怒生活的不公,面對生活磨難的悲觀,而莫里教授的坦然,樂觀,溫暖給人的力量更是一種震撼。他在一步一步與生活講和:疾病的轟然到來,讓他在最后的歲月里被無休止的痛苦所籠罩。
關于死亡:“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死,”莫里重復道,“可沒人愿意相信。如果我們相信這一事實的話,我們就會作出不同的反應。”
“還有一個更好的方法。意識到自己會死,并時刻作好準備。這樣做會更有幫助。你活著的時候就會更珍惜生活。”
怎么能夠去準備死呢?
“像佛教徒那樣。每天,放一只小鳥在你的肩膀上問,是今天嗎?我準備好了嗎?能生而無悔,死而元憾了?”
“事實是,米奇,”他說,“一旦你學會了怎樣去死,你也就學會了怎樣去活。”
關于家庭;家庭不僅僅是愛,而且還告訴別人有人守護著你。這是我母親去世時我最想得到的——我稱它為心理安全——知道有一個家在守護著你。只有。家庭能給予你這種感覺。金錢辦不到。名望辦不到。”
最后,不管生活給予人什么樣的遭遇,有種心態足以化解一切人生的悲劇。拒絕衰老和病痛,一個人就不會幸福。因為衰老和病痛總會來,你為此擔驚受怕,卻又拒絕不了它,那還會有幸福嗎?他由此得此結論:
你應該發現你現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實的東西。回首過去會使你產生競爭的意識,而年齡是無法競爭的。……當你應該是個孩子時,你樂子做個孩子;當你應該是個聰明的老頭時,你也樂于做個聰明的老頭。你樂于接受自己賦予我的一切權力。你屬于任何一個年齡,
直到現在的你。你能理解嗎?你不會羨慕其他的人生階段——因為你也有過這個人生階段。
這樣,你便獲得了最寶貴的東西,一顆善良的,敢于面對的,快樂的心。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5
讀了阿爾博姆的紀實作品《相約星期二》,我知道這是他的三部作品(另外兩部是《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和《一日重生》)中最好的一部。正因其中展現的,是一位智慧老人莫里教授應對死亡時,對生活的種種體會。
或遲或早,人總是會死的。“一旦你學會了怎樣去死,你也就學會了怎樣去活”,人們總是在死亡到來時才去應對,其實,早點思考死亡,也許能夠讓我們更從容的應對它,也許能夠讓生活的過程更有好處。
書中,米奇·阿爾博姆和他的.老教授莫里討論了世界、悔恨、衰老、金錢、婚姻、死亡、寬恕等多個話題,莫里教授深刻的認識,給人以深入內在的啟發。
書中多次提到媒體對暴力、訴訟、侵犯等事件的渲染,與莫里教授的世界構成鮮明的對照。其實,媒體中的世界,就是我們現實生活的物欲橫流以及大多數人浮躁心理的真實反映。
也許,我們能夠認真一下思考莫里教授的話語,也許,我們能夠過一種稍微不一樣的生活。
好書是和作者做心靈的溝通,使自己更好地成長和生活,而不只是增加知識或茶余飯后的談資。《相約星期二》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相關文章: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相約星期二閱讀感悟11-17
散文閱讀:相約星期二07-13
相約星期二閱讀心得通用10-12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06-25
相約星期二的經典句子60句06-30
相約星期二讀書筆記范文09-04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1-07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