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后感15篇(優秀)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書》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傅雷家書》讀后感1
中選有傅雷家書的兩封書信我,受頗深。
傅雷,是我國羅曼羅蘭富二代等作家文章的當代翻譯界第一人。他培育了世界一流的鋼琴家傅聰。傅雷家書是他及其夫人和兒子傅聰傅敏的書信摘篇,這些家書凝聚著傅聰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
在付聰消沉苦悶時,父母教育孩子如何正確面對生活的感情創傷戰勝挫折。“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太猛也會淹死莊稼。”這是他對兒子的勸慰又何嘗不是給我們啟迪呢?我們的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困難與挫折,而我們只有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不過分的在意為之焦急,也不能輕視,蔑之,不應風暴而消沉努力報警遠方,我們必會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他把兒子的信是為珍貴的禮物,他在兒子成功時滿懷星星激情洋溢的勉勵激勵兒子保持千危不懼,孤獨勇于攀登藝術的至高境界,確對待成功,“別擔心,解決一個矛盾就會前進一步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是沒有止境的。”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生命之河,綿綿不斷,有時平,無波瀾,有時間有涌進但從不會停下前進的步伐總是在向遠方奔騰。人生有幸與不幸,但我們平靜面對驚喜時,則是我們又跨出一大步時,寵辱不驚,為著我們更遠的目標而奮斗,我們就是中國的.接班人。
傅雷家書中給我們的啟示有太多太多,他不僅是至于我們個人也給我們在放有了啟發。現今許多家長為了所謂的“為了孩子好”每天忙于工作,之間卻忽略了孩子們真正想要的不過是父母的關愛。有多少留守,或者幾乎等于同于留守兒童的孩子因為極度缺少家庭父母的關愛,還荒廢了,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我現在只想呼吁各位家長,何時放下工作,放下手機,放下麻醬,給你們的孩子真正的關愛與呵護?!傅雷家書將讓我受益終生。
《傅雷家書》讀后感2
每個父母都無比牽掛自己的孩子。無論孩子身處何方,他們的身上都會牽系著父母的心。書的作者傅雷用筆將這父母心書寫在紙上,讓愛化為家書,一封封寄向遠方的兒子傅聰。
傅雷于1945年1月18日晚寫了寄給留洋的兒子傅聰的第一封信。整封信由月臺上的離別勾起了對兒子童年的回憶。從兒子倔強出走到父親的懺悔,無不體現出父親的懊悔。我想:即便是如此深沉的父愛,在某一天的某一時刻,也會一股腦兒的全部涌出來。誤解了兒子,可能是因為礙于面子,不便說出自己的后悔;也可能因為內心的固執,所以故意掩飾,裝出一副嚴厲的樣子可是,當兒子走了,在火車上笑吟吟地向父親揮手的兒子去了相隔萬里的異國他鄉,父親也就不再掩飾,或是再也擺不出以往嚴厲的面孔,將后悔隨著離別傷感的淚水一起涌出。
此后的幾十封信中,角角落落無不體現著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愛。父親買兒子每一場演出的唱片,父親知道兒子這幾天會有哪些安排,將來你預備談什么近代作家,望早安排早些來信。我也可以供給材料。,我認為回國一行連同演奏,至少要花兩個月。而你還要等波蘭的零星音樂會結束之后方能動身。這樣前前后后要廢掉三個多月此外,父親從兒子的來信中了解兒子的心情,并在回信中給予幫助我相信我一定會做到不太落伍,不至于惹你麻煩。父親理解兒子,所以不絮叨那些瑣碎的家常,小心翼翼地和兒子做朋友。
書中沒有附上傅聰的.回信,但是從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兒子是非常信任父親的。從對藝術的批判到對困難的苦惱,傅聰一定都寫到了回信中。只身異國他鄉,傅聰將自己的內心寫在了回信中。生活中除了練習演出,便是等回信了。不一樣的環境,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生活這時在祖國的父母便成了兒子的精神慰藉。
書信在父子的手中來回穿梭著,這一邊父親簡述著家庭瑣事,那一邊兒子敘述著自身經歷。書信長了,是父親對兒子不忘的叮嚀與自己對一些遭遇的敘述;書信短了,是父親對兒子遲遲不來的信的期盼和對兒子的擔憂。
可無奈的是,這桃花潭水都深不及的父子情,草草一封書信怎能代替?傅雷的信似乎是帶殼的果實,剝開了,便是一顆盼兒,憂兒的父親的心。
世界上最真誠,最令人感動的愛就在這一封封家書中了
《傅雷家書》讀后感3
穿越了汪洋大海、漫長時光,這一封封書信將父子的心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它們滿載著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以及對他的期望。
傅雷在書中無疑是一個渴望父子親情的慈父形象。傅雷先生的家書封封流露出對兒子深切的事無巨細的關愛,但卻不局限于家長里短,他們如師如友般地切磋音樂與藝術,父兄般地交流生活所思所感。傅雷就如同傅聰成長路上的一位導師,困惑時指點迷津、提供幫助,無助時堅定信念、給予力量。他并非高高在上的權威型家長,他會毫不掩飾的傾訴自己對兒子的`掛念之情,分享自己的日常瑣事,與兒子傾吐心聲,這在父輩中是難能可貴的。
傅雷對傅聰的期望,不是功成名就,也不是大富大貴,而是希望他能在他所熱愛的藝術方面有所造詣,真正地為祖國作貢獻,為藝術的發展作貢獻,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這樣的期望,源于傅雷內心的原則和道德操守,也源于他對兒子深沉的愛。
但當我們走出書外,傅雷對傅聰的愛又堪稱“殘酷”。傅聰接受采訪時曾說過:“你看我鼻梁上的疤,就是五歲時,父親在吃花生米,他不高興,就拿起盤子摔過來,一下打中了我,我立即血流如注,被送進了醫院。”對于父親的教育他給的評價也有“封建”和“不通情理”之語。就連傅雷也承認自己的教育方式過于嚴厲過于偏激,認為自己的教育并不是完全成功的。因此在《傅雷家書》最前面他有“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之語,這樣的懺悔背后,是一個父親何等深沉的愛。他知道“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對幼小孩子的暴力永遠無法改變了,他只能從現在做起,引導已經成長的兒子向更好的方向努力。
但也不得不說,就是在這樣嚴厲的教導下,傅雷不僅為傅聰播下了音樂的種子,更潛移默化地教給了他嚴謹、向上的品格以及尊嚴與愛。在傅聰眼中,傅雷無疑是一位慈愛的父親,嚴格的老師,知心的朋友,更是一位愛國的赤子。敬畏與欽佩共同構成了傅聰對傅雷的愛。
《傅雷家書》讀后感4
讀完《傅雷家書》,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朱自清在散文《背影》中描寫的經典一幕:朱自清因祖母過世回家辦喪事,喪禮辦完后,父親和他同回南京,送他上火車。期間,他父親去給他買橘子吃時,他看到了父親蒼老的身影:“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傅雷的愛不像背影中父親那樣愛得含蓄,深沉,而是直接的。傅雷怕兒子走彎路,就把自己的經驗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對兒子講述。傅雷對孩子要求十分嚴格,會無比耐心地指導如何生活、如何做人、怎樣處事、如何理財、如何處理感情問題、如何規劃人生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問題,活脫脫是一個“行動方針”。還告訴傅聰營養第一,休息睡眠第一,重點計劃必不可少,平日生活要過的有規律一些。學習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人越有名,不驕傲的人也會有驕傲之感,所以自己要謙和有禮。圍巾必須和大衣一同脫在衣帽間,不穿大衣時也要除去圍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褲袋里更無禮貌;安排收支維持平衡,經常有規律的`儲蓄,正因為瞧不起金錢而不加控制,不會處理,臨了竟會吃金錢的虧,做物質的奴隸;不要害怕,不要不好意思,但話一定要說真誠老實,這些教育對我也有很大感觸。
讀《傅雷家書》時我也常想起我的爸爸,他很羞澀,不像傅雷那樣。有時他會陪我聊天,給我買雙鞋,有時會背著媽媽陪我打游戲,但對我的學習也并非不聞不問的,常讓我均衡學習,不能只學一門,他不善表達,卻是讓我感到溫暖幸福的那個人。
《傅雷家書》讓我懂得父愛十分偉大,父愛不動聲色。父愛堅固不可摧,父愛默默無言,父愛如山!
《傅雷家書》讀后感5
幾組黑白照片,數不清的來往家書,譜寫著傅雷家的情與意。
家書中,傅雷不忘時刻教誨兒子,沒有一絲的溺愛,既教他為人處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樣與兒子閑談,與他交流音樂、文學、藝術等等,扮演著一半父親、一半益友的角色。
傅雷很愛兒子,雖然言語間總是嚴格的苛求,但在嚴肅的面孔下,卻藏著一顆溫柔的愛子之心。這絲絲縷縷的愛,不時從嚴肅中流露出來,流淌在字里行間。在《十月三日》的信中,就有著這樣的摯愛與欣賞,他不會因為兒子才華出眾就放松教導,在兒子取得成就時也沒有高興得忘我,而是耐心叮囑兒子再接再厲,教會兒子正確對待得失榮辱。傅雷對兒子的愛,像呵護著一件珍貴的藝術品,謹慎又溫柔,動人心腸。
傅雷也經常和兒子討論文學藝術。在信中,他與兒子討論了李白、杜甫詩的異同,分析了各自的長處、短處,再與蘇軾的詩相比較,不禁感嘆文人墨客高深卻無知己。在《三月二十七日夜》中,他提到莫扎特,把莫扎特給人感覺描繪得清晰、明朗,耐人尋味的文字寫盡了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縹緲虛無、溫柔嫵媚。傅雷是循循善誘的父親,更是能和孩子的心靈碰撞、靈魂高度融合的益友。
每個父親表達愛的方式不盡相同,傅雷對兒子的愛是諄諄教導,是吟唱在音樂藝術間的愛。而父親對我的愛,是不曾言說的安靜的愛。他很愛我,也很關心我的學習,但在我們的交流中卻從不提成績。只是,在我煩躁、迷茫、厭倦時,他會久久地陪伴在我身邊,用他的睿智明晰我前方的路,用他的摯愛溫暖我疲憊的心。他的`聲音,總能使我躁動的情緒平靜,愿意用心去思考、去反省,從不安沮喪到振作奮起。我的父親,像一盞黑暗里的明燈,照亮我腳下的路,陪著我一路向前!陪伴,就是他愛我最好的方式。
傅雷深沉的愛,躍然紙上,信中的每個字都充滿著濃濃的愛意。品讀這深沉的父愛,就像品一杯上好的茶,入口微苦,回味卻是甘甜。一封封的家書,承載著多少的愛與思念,只怕,這張張薄薄的信紙,載不動這跨越大洋的許多的情與愛……
《傅雷家書》讀后感6
好久沒有靜下心來好好看一本書,這次寒假的親子閱讀《付雷家書》,我放下浮躁,耐心地看著,發現越來越好看,遇到觸動我心之處,我還拿筆摘抄下來。付老給其兒子付聰的封封家書,不僅飽含著父母的愛,還很智慧;對孩子的引導多于說教,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的關心是用共情、探討的方式;敢于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鼓勵孩子多與父母訴說,抓細節,身體力行地教孩子為人處事。
寶貝,這真是一本好書,里面句句真言。希望你放在身邊,常常翻看。相比傅老,媽不夠勇敢表達(你上次做牙,打麻醉可疼了,你沒出聲在那悄悄的抹眼淚,牙醫看見直夸你乖。其實媽在門外看到了,可我就是沒表達出我的心疼,只是淡淡的問了句還好嗎?);相比付老,媽還不夠智慧,那媽就借付老對“學”的看法的一句話送你:“為學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養氣節、胸襟,目光;“通”才能成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觀天的危險。”比起付老,媽還不夠博學,書中付老多次讓付聰要多看看古文、詩詞。媽希望你也多讀讀,外國人都把我們的古文當作枕中秘寶,我們做為炎黃子孫更應該熟讀,對你一生都會有深遠的影響。
最后,借付老的'話,也是媽想對你說的:“你渾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鮮艷,青春的生命、才華。這是你一生中的黃金時期,希望你好好享受、體驗、長大、成熟、進步,給你一輩子做個最精彩的回憶的底子!”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才能廓然無果,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才不至于受傷……慢慢地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去對付過去的事;就是能夠想到而不在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去分析前因后果,作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于被回憶侵蝕……要把這些事情當作心靈的灰燼來看,看的時候當然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
《傅雷家書》讀后感7
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書》。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怎樣做人,怎樣對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充滿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著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脫俗的氣氛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榮耀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地,但是對子女的關懷保護,卻是永恒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積存了豐富的人生閱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消耗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當親朋贊揚我取得的成績時,總不忘夸夸父親這個“大功臣”,而父親滿是溝壑的蒼老的面容上總會現出幸福的笑容。
不知從何時起,父親開始在我耳邊“嘮叨”,大概就是些人生哲理,處事方法。那是,不明事理的我總覺得不勝其煩,常常敷衍了事。不知道傅聰有沒有排斥過這種“嘮叨”?不過想來是沒有的。他完整的保存了父親的書信,保存著這筆精神財寶。如今,我逐漸讀懂了父親,也逐漸重視父親的諄諄善誘。雖然父親的說教我無法以書信的形式保存下來,但是在我心中,那永久是一筆無價的財寶。
父親依舊忙碌,依舊“嘮叨”,依舊用期待而嚴厲的'目光凝視著我。不經意間看見父親頭上有銀光閃過,認真一看,發覺父親頭發又白了幾根,眼角的皺紋又深了幾分。每當這時,我都想說:“父親,您辛苦了大半輩子,該歇歇了。”可愚笨的我始終開不了口。
父親,在我心中,您永久是偉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讀后感8
從1954年到1966年,十二年間,傅雷先生給他在外闖蕩的兩個兒子寫了上百封家書,這些書信是親子教育的典范,因此被收錄編纂成一本集子——《傅雷家書》。
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他們的成功離不開父親傅雷的教導,從這些家書中我們就可看出傅雷夫婦的苦心孤詣,他們是中國父母的典范。《傅雷家書》不僅是一部很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輯印在這本小書里的,不是普通的家書。
我們來看看其中的`箴言警句。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現在的科技發達了,不用再靠著書信這種比較原始的通信方式相互聯系了,可父母和孩子之間卻少了份親近感。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系,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也或許是他們太忙了,忘記了和孩子的溝通,忘卻了有個詞叫因材施教。《傅雷家書》,不僅孩子需要讀,我們廣大的父母也應該讀讀,學著和孩子做朋友,用朋友的方式相互溝通。
《傅雷家書》讀后感9
家書,一筆一畫寄托著對家人的牽掛。在古代,“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一封家書“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在近代,傅雷一家如何表達思念?
傅雷給兒子的家書中飽含著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期望,滿含著對藝術、人生的思考、對立身處世的叮囑。小到對音樂的見解,大到國家大事,字里行間,滿含著愛。
回望宋代,陸游年邁時“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里。寫得家書滿紙空。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自嘆徒勞,卻又“寄語紅橋橋下水”,不甘浮于心間,借水懷人。
回望明代,袁凱百無聊賴時收到家書,卻“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只有家人的期盼。
回望近代,傅雷在一封封家書中告誡兒子,當兒子取得成就時又絲毫不吝嗇他的贊揚——“東方升起了一顆星,這么光明,這么純凈,這么深邃;替中國創造了一個輝煌的世界紀錄!”信中,傅雷對兒子也極為嚴格,將錯誤嚴肅地提出來,嚴厲地要求兒子一一改正,但是,這無不表達著父親對兒子的無限期盼和愛,即使相隔千里,兒子的'身邊總有一個諄諄教誨的父親,教他立身處世。信中同時暗含著苦,令人唏噓——父母不能陪伴兒子的苦、傅雷夫婦不能見到孫子的苦、傅聰未能盡孝的苦……種種情感交織在一起,匯成一封封書信,將自己的思念寄給遠方的親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卻不能洗刷內心的思緒。即使異地相隔,也不能阻斷親人那熟悉的字跡,那倍感親切的家書。
驀然回首,家書已離我們日漸遠去,網絡架起了溝通的橋梁,即使相隔萬里,仿佛近在咫尺。科技發達的今天,書信已經漸漸趕不上時代的腳步,驛站的消失,見證了一個國家的崛起。書信象征過去,科技代表未來,但無論是書信還是科技,都滿含著一代代人的家國情懷。
傅雷的家書,只是近代的一個縮影,它隨著歷史而失去在通訊上的地位,但在它身上的親情永不消逝,家書,一直是家人情感的表達與寄托。
《傅雷家書》讀后感10
我曾經讀過一篇名為《母愛如Q》的文章。我媽媽不會寫字,所以每次簽字都會在上面寫一個Q。“我”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我覺得很丟臉。長大后,“我”依然是媽媽的牽掛。最后,“我”意識到“我”其實就像Q字母里的小尾巴,是媽媽永遠放不下的一端。事實上,大多數時候你也會發現,父母的喋喋不休實際上是擔心,父母的嚴厲指責實際上是關心,父母的高標準實際上不能放下。因為他們認為我們做的不是不夠好,而是不夠好,不能自我學習,有意識地學習。事實上,最不能放下心,最為我們驕傲,最愛我們的是生我們養育我們的父母。事實上,不僅母愛如Q,父愛也是如此,就像《傅雷家書》中嚴厲而慈愛的父親一樣,不是嗎?
孩子還小,獨自出國留學,面對語言、學習、禮儀、生活等壓力,父親給了他很多意見和鼓勵,充滿期待和愛,漂洋過海,把父母的關心和思念送給孩子。1954年1月18日晚至1966年6月3日,這么多家書難道不能代表他們對孩子的關心嗎?有一次沒收到信就坐立不安,這不是父母最基本的擔心嗎?
信中有父親對孩子的鼓勵,對孩子的教育,當孩子獲得榮譽時的驕傲,當然也有對孩子的情感咨詢。我想這是每個父親或孩子都知道的。不可避免的是,這些家書對孩子也有很高的標準要求。當你讀到這些,你會想起你父母嚴肅的臉嗎?你現在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嗎?
“我們是父母,為了孩子,不怕困難,不辭辛勞,只要對你好,能幫到你,我們總是盡力給予。你覺得這句話很熟悉嗎?事實上,我們的'父母經常說:“只要是關于學習的,能給我盡可能多的,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給你讀書。事實上,你可以在《傅雷家書》中找到你父母的影子,看看他們作為父母是如何愛我們的。
也許你認為你是獨立的,長大的,但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父母的糾正。嚴格不是錯,而是對我們的一種刺激,一種促進。也許很多時候我們應該從父母的角度來思考。
成長,這是一個無知和艱難的過程,但我們必須經歷,必須成功地度過,如果你仍然和父母爭吵,糾纏,那么請仔細閱讀傅雷的書,相信我,它會讓你受益很多。
《傅雷家書》讀后感11
紙與筆,造就家書,溫潤而深情的字眼。也許此刻我們不再寫什么家書了,但它始終是一種記憶,一種禮貌的傳承。提到家書二字,我便不由得想到了古人們的家書。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陸游的家書,寄托著沉甸甸的愛國之情。王師北定中原日,還有沒有這一日呢?陸游不明白,陸游的兒子也不明白……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依然是陸游的家書。一封封短小精悍的家書,承載著陸游一生所學,寄托著詩人無盡期盼。一行行話語,是否也曾被厭煩,又被當做無價之寶呢?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這是蘇軾的家書。可是,這是寄給弟弟的。兄弟二人,你吟我唱、你唱我和。很是歡快地度過了一些日子。似乎有些年少無知,無知人情世故,但又是學富五車,更不用說蘇軾的百年第一了。撫今追昔,過去的`夢,早已不在。
如此之多的家書,令人動容。初讀《傅雷家書》,覺得便是些學術性的,大白話般的假大空式的文章。再品,才逐漸發現,字里行間都是對兒子深深地掛念。當時的雛燕早已遠走高飛,只剩下老燕默默注視,期望用翅膀扇出一陣順風,托你走向成功。那些提議,都是家人們一生的經驗。我總是被里面一些微不足道的字句感動。“不用怕麻煩人家。運到團里時,外面包的箋,千萬不要自我拆,很容易刺壞手。”真的是細致入微,想到了每個可能遇到的風險。都說兒行千里母擔憂,我總覺得父愛如山,應當是不善于表達的。可是傅雷卻像媽媽一般,絮絮叨叨,說長道短。可是這樣的表達是沒有錯的!父親和孩子本該這樣交流,而不是緘默不語。
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的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傅雷
一滴滴的關心,傾注在了墨水之上,那架載著沉甸甸關心的飛機呀,可千萬不要墜落。那只飛遠的雛燕呀,可千萬不要迷了路。
《傅雷家書》讀后感12
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書》。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我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充斥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著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脫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職責。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恒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當親朋贊揚我取得的成績時,總不忘夸夸父親這個“大功臣”,而父親滿是溝壑的蒼老的面容上總會現出幸福的笑容。
不知從何時起,父親開始在我耳邊“嘮叨”,大概就是些人生哲理,處事方法。那是,不明事理的我總覺得不勝其煩,常常敷衍了事。不明白傅聰有沒有排斥過這種“嘮叨”可是想來是沒有的。他完整的保存了父親的書信,保存著這筆精神財富。如今,我逐漸讀懂了父親,也逐漸重視父親的諄諄善誘。雖然父親的說教我無法以書信的形式保存下來,但在我心中,那永遠是一筆無價的財富。
父親依然忙碌,依然“嘮叨”,依然用期待而嚴厲的目光注視著我。不經意間看見父親頭上有銀光閃過,仔細一看,發現父親頭發又白了幾根,眼角的皺紋又深了幾分。每當這時,我都想說:“父親,您辛苦了大半輩子,該歇歇了。”可愚笨的我始終開不了口。
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讀后感13
《傅雷家書》這本書是傅雷給他兒子傅聰寫的家書,其中并不是一篇兩篇,而是將傅雷從1954年到1966年中所有的家書摘錄成了一集。這本書主要寫了傅雷給兒子傅聰教“生活細節,人際交往,讀書求學,感情處理”等方面。我覺得傅雷他寫的每一封家書都很深刻,讓我感到了他對兒子的愛,并且我也覺得她在給兒子教導感情處理方面時,他想的很周到,并且也體現了他們父子倆感情很深。
人類的情感處理是人類最大的困難。但是卻又有那么一群人對情感處理方面了如指掌,比方說傅雷,我從他對兒子寫的信中得知,他對感情方面很了解,他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來教導兒子,也在表現她對兒子的愛。比如,傅雷在1954年1月18日的一封信“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有離開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媽媽說。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永遠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這段話傅雷先向過去自己對兒子的教訓道歉,表現了他很愛兒子,然后他又向兒子表明了有些錯誤,是改不過來的,只能一點一點的彌補。我從傅雷在1954年4月20日給兒子寫的信中,我得知了“一個酷愛同胞熱情是沒有用的”我們若是想真正的幫助某人,應該去用實際行動來辦事,而不是只說大話,只動嘴皮子。我還從1955年7月8日那封信中得知“我們要清楚自己不能懼怕自己的缺點,當我們遇到困難,不要過度灰心,而是繼續努力…”這段話寫出了傅雷對兒子遇到挫折時不放心的愛。
傅雷呢,他是一個很愛孩子的父親,他教會了兒子們彈鋼琴,藝術,音樂,讓他的兒子變得非常優秀,并且他還在兒子成人后去國外學習時給他教一些更重要的知識—“感情處理”
我從傅雷的信中得知,每當兒子遇到困難挫折時,傅雷都會教導兒子去如何處理這件事,讓兒子不吃虧。在情感方面應該干些什么,該怎么去做……因此,有時我會學傅雷給兒子傅聰教的方法去做,我也會嘗試著用一下他的方法,我覺得很有用,更讓我懂得了我的感情該怎么處理?讓我的人生更便捷。
《傅雷家書》讀后感14
讀完《傅雷家書》,不禁感嘆父愛的偉大,這是在兒子傅聰出國留學期間,父親和母親教導、叮囑兒子的書信。書中記錄了多個年父親對兒子教導的話,十分具有教育意義,同時用家常的語氣,使得整本書讀起來親切溫暖、樸素易懂。
就像在書中的開篇,有這樣一句話:“昨夜月臺上的滋味,多少年來沒嘗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難過,只有從前失戀的時候,有過這經驗。”短短幾十字,就將自身實實在在的經歷寫了出來。
其實開篇的這些內容,也詮釋了為什么會讓父親感到這么難過,一方面是離別之痛,擔心兒子在外受苦;另一方面是悔恨之痛,因為那時父子還有些小矛盾,待父親幡然醒悟時,卻為時過晚,兒子已遠在他鄉。這本書里也有不少地方催人淚下,“真情實意”成了這本書中的一個重大特色。
說是教導孩子的家書,那么教育方式也是特別了。傅雷在家書中也常常開導兒子在音樂上的困惑,雖然父親不擅長音樂,但父親會教導兒子學會自我分析,明確下一步的'目標,同時也經常鼓勵兒子,讓我首先做一個自立自強的人。除了與他談藝術,談工作學習,也和他他談思想,談為人處世,向兒子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而母親則更關注日常瑣事,事無巨細的關心兒子的點點滴滴。
同時,我也在書中學到了許多哲理。
“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里著眼,馬拉松賽跑才好。”
“無論男女,只有把興趣集中在事業上,學問上、藝術上,盡量拋開渺小的自我,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覺得活得有意義。“
“‘學然后知不足’,只有不學無術或是淺嘗即止的人才會自大自滿。”
上百封信,貫穿著傅聰出國學習、成名到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也映照著傅雷先生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命運的起伏。字里行間,凝聚著傅雷夫婦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
《傅雷家書》讀后感15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古代書信是一種重要的通訊方式,而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曾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寫了數百封家書,從而摘編成了今天的這本《傅雷家書》。
在這本書里主要摘編了傅雷先生在1954年開始給自己的兩個兒子所寫的家書,這本書充滿了父愛,是一本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書籍。
在書中有段文字讓我深受體會,“你媽說你的信都是閃閃發光的`,耀眼生輝的。當然你渾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艷麗,青春的生命,才華,自然寫出來的有那么大吸引力了。我和媽媽常說,這是你一生之中的黃金時代,希望你能好好享受,體驗,給你一輩子做個最精彩的回憶。”這讓我不禁想到了在一檔節目中,一位女明星曾述說這她眼中青春的含義:如果不趁年輕去做一些想做的事,等到十年后,二十年后,你就沒有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因為當你長大后,會被生活中的瑣事限制,只有趁青春,才能品味不同的生活。這讓我深有感觸。
在閱讀這本書時,看到傅雷先生既是嚴父,又是慈父,在兒子的藝術追求中十分嚴格,但對遠離故鄉的兒子卻又有幾份關愛。在書中有許許多多傅雷先生對兒子關愛的語句,同時也有著傅雷從自己身上所明白的道理,將這些傳授給了兒子。這好比我們是一張白紙,而人生是一支畫筆,而父母就是已經完成的畫,我們從他們身上獲得靈感,從而豐富自己的畫面。
從這本書中,我們也領悟到了許多道理“先為人,次為藝術家,終為鋼琴家。”,在做任何事時,做人是第一位,正所謂“學藝先學人”同樣像我們述說這個道理。
從書中,我們可以知道傅雷先生是一個細心的人,他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懷,授予他不同的道理,大到人生哲理,小到為人處世。天下父母何嘗不是如此?也許我們要到長大后才會明白什么叫“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但感恩卻可以隨時開始。如果有什么想說的話給父母,卻又不敢與父母交流,我想寫幾封家書也別有一番風味吧。
【《傅雷家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傅雷家書》傅雷08-19
《傅雷家書》傅雷08-07
《傅雷家書》07-15
傅雷家書是傅雷寫給誰的07-05
傅雷《傅雷家書兩則 》09-21
《傅雷家書兩則》傅雷10-02
《傅雷家書》感悟01-17
傅雷家書筆記10-17
傅雷家書說課稿11-15
《傅雷家書》讀后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