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長恨歌王安憶讀書筆記(通用15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恨歌王安憶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長恨歌王安憶讀書筆記 1
雨天里讀書。讀得自是一個寧靜。窗外是瀟瀟雨聲。一顆心全聽得見。我想起雷蒙德。卡佛。我不知道為什么一提筆會想起他,可我就是想起了他。就像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水那么自然。他說:一切都在月光下躺著,我能看見最細小的東西。卡佛真是棒。他的語言天賦棒到無法說。我愛死他。他簡直要把我迷死。就這樣漸漸沉入文字,就這樣一頭扎進王安憶的故事。對文字,一顆心越發深有感觸。原來文字是真的可以療饑的。有一個成語是煮字療饑。此刻的我,卻是讀字療饑。該都是一樣的。都是含了萬分情深的。
王安憶的筆觸情緒,細細品,一支筆里都是舊上海的印記。抬腳是情,眉頭心上是情。起筆是情,落筆收筆都是情。卻是處處風景句句撩人。比舊上海的月色還要撩人幾分。一字一句都進了心的。說四月的天是繁華的,王安憶的筆更是繁華的。她不單單是繁華的,也是錦繡的。是會說話的筆。是細細低語的筆。是戀人撫過你肌膚的吻,溫存里都是體貼。她的字適合放在你的枕頭邊,在月華鋪滿屋的夜,你洗一個熱水澡,穿上絲綢睡衣,松松躺下來,被窩是溫熱的。這時候你順手拿起她,臺燈下便都是她了。很是妥貼。是寂寞。是寂寞套寂寞。是寂寞中最深沉的撫慰。枝枝蔓蔓糾糾纏纏。又綿綿不絕密密匝匝絲絲入扣。細細嘗。卻還有著糯米的糯,苔蘚般的滑。新鮮又復雜。絲絲涼意里,又有著言不得的溫度。剛剛好。你拿起她,便不想再放下了。時間在王安憶的筆里是慢的。是慵懶的。是不經意的。蜻蜓點水的。句句很輕。句句沁你心入你肺。待你讀過一段,再回頭,卻分明又是一路煙霞。你一回頭,那一回頭的動靜,倒像是驚起一灘的鷗鷺。桃花旗袍都不見。唯有寂寞。寂寞像一條很長很長的蠶絲線。這根線帶著你從頭抽到尾。好長啊。這是你心底的嘆息。有幾分痛楚。卻被那一路的煙霞都吸引了去。痛楚便是忘了。
我猶記得。
那個王琦瑤和阿二在鄔橋外婆家,那個他們一起談詩的月亮夜。
那夜的月華真美啊。靜啊。卻一步一步都是畫,是詩。
有時,天不那么冷,他們就在街上走走。
街邊就是水道,停了船,船艙里漏出點光,兩邊人家的板壁縫里也漏出點光,絲絲縷縷地落在水面上,能照見水的.流動來。兩個人的心里都很安寧,也很明凈。
阿二說:阿姐,上海的月亮也是這一個嗎?
王琦瑤說:看起來就像是兩個,其實還是一個。
阿二說:其實就是兩個。一個是月亮,一個是月亮的影。
王琦瑤就笑了。
就是從這里開始。他們一起談起詩。他們談詩的樣子,語態,情景,那個有月亮的夜,那橋下流水的波光,那兩顆一起晃蕩的心,我是怎么也忘不掉的,都入了我的心。或者干脆說,都招了我的魂魄去。那個阿二是讀了些書的。圍巾,黑發,眼神里,都透著幾分書卷氣。淳樸如稚子。他說,詩其實就是一幅圖畫,比如,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比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再比如,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再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些都是畫。殊不知,在他心里,是把個王琦瑤當成一首詩一幅畫來看的。對他來說,她王琦瑤就是那畫里的人,只看得,卻摸不得;她王琦瑤就是那水中的月亮,碰不得,也夠不得。他吟詩是王琦瑤,他散步是王琦瑤,他看哪哪都是王琦瑤。
這是怎樣的美?
真真是萬分萬分萬萬分迷死人的。
然而,那個秦地月卻是李白寫王昭君的。昭君出塞,離家千里。都是故鄉的月,照的卻是異鄉的人。而那個琵琶,卻是白居易在《琵琶行》里寫淪落天涯琵琶女的。奈何良辰美景,也有著一去不復回的傷悲意味。而那帶淚的枝頭梨花,卻是《長恨歌》中把魂魄葬在仙山的楊貴妃。這樣一來,美著美著,讀著讀著,不免又是和那個談詩的阿二一樣,心底漸漸也有了悲戚。就連《詩經》上的那“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也在這悲戚里不由地暗淡了。
我要怎么才好呢?
又要我怎么才好呢?
我是想讀下去,又怕讀下去。想放下又放不下的。這樣一來,竟也和王安憶一樣的糾結起來。心頭真真是萬般滋味。為那個小說里的王琦瑤。為那一點半明半暗的光亮。我不禁想起了她的外婆。那個用船接她回家的外婆。那個早年和她一樣明媚如花的外婆。那個曾經被熱熱鬧鬧用大花轎抬著大紅蓋頭蓋著一襲艷紅袍迎娶回家的外婆。當時的蘇州,那一日的熱鬧勁兒,唉!一幅畫一樣的。
臨河的窗都推開著,伸了頭望;箱籠先上船,然后是花轎;梔子花全開了,雪白雪白的,唯有她是一身紅;樹上的葉子全綠了,水也是碧碧藍,唯有她是一身紅;房上的瓦是黑,水里的橋墩是黑,還是唯有她一身紅。
這就是當年出嫁時的王琦瑤的外婆。是和王琦瑤一樣美麗過的做新娘的外婆。她那一身紅,她那一身紅就從外婆手爐的煙,外婆抽在嘴里的煙,和吼著昆山調子的船老大的歌聲里,影子一樣鉆進了我的心。我的心便都是那一身紅了。波光瀲滟的。一路晃蕩的。和那船上岸上走著飄著的新娘一樣。大花轎一樣,一路顫顫悠悠的過了對岸。是恒古的。是循回不已的。似乎就是專為那恒古添磚加瓦來著色的。
王琦瑤是比不得她外婆的。我知道。
王琦瑤的快活是實一半,虛一半,做人一半,華服美食堆砌另一半。而她外婆,卻是個全部。她比不得。
可我還是喜歡的。喜歡那個和王琦瑤一樣美麗過的外婆。也喜歡那個從一開頭就走錯了的王琦瑤。那個近乎于一個時代縮影的美麗的芬芳過又凋落了的王琦瑤。我和那個外婆一樣,喜歡女人的那份幽靜。也許是因為,我也是女人吧。女人看女人,相對就更要清晰些。更要深透些。正是因為這清晰,這深透,便對這王琦瑤的長恨歌,更多了層情。這情也像了王安憶的筆。落哪哪是。又像了這窗外的雨,下哪哪濕。
我被這些柔軟絲絲縷縷觸動著。我甚至忘了我在讀書。我為那個攝影先生程先生不值得。他愛了王琦瑤一場。一愛就是一輩子。到頭來卻像窗外一枚飄零而落的葉。他的自殺就像在我心底猛地戳了一刀,直戳到心臟。有熱熱地血汩汩流出來。好痛。無言。我也同情那個愛寫詩讀詩的蔣麗莉。可她為何就不懂得有一種路是調和呢。王琦瑤啊,我恨她也愛她。那么復雜的一種感情對她。如果,如果當初她。可這個世界有如果嗎?沒有的。如果有如果。這部長恨歌就不會有了。如果當初有如果,她王琦瑤就不是王琦瑤了。那個李主任也就不是李主任了。這是那個年代的影子。一個漸行漸遠的背影。一個時代的繽紛記憶。一部萬語千言千言萬語的歌。咿咿呀呀咿咿呀呀。墻上鐘表的指針在滴滴答答滴滴答答走。讓你走也不是,停也不是。外頭的天外頭的地,卻不等你。王安憶在寫這個故事時,我閉著眼都能想到,她是一張方桌一盞臺燈一只冷筆,輕輕推開了她住的房子的木格子窗,她是看著舊上海天空的灰鴿子,撲棱棱飛起又落下,看著萬家萬戶的燈火亮了滅滅了亮,滿懷了傷痛和深情,一筆一筆來緩緩抒寫的。她是冷漠的。又是飽含了情的。是梨花里帶了淚的。是寂寞里的寂寞。寂寞層層疊疊。她有著和這個城市一樣的地久天長的遺民心態。她的長恨歌,是上海這座城市最隱秘的內心。那里面,有著卡佛眼里那一地的月光,有著月光下躺著的,那些最細小最細小的東西。你若用心去看,用心去聽。你都看得見。都聽得見。
長恨歌王安憶讀書筆記 2
偶然間讀到一部小說,是王安憶的《長恨歌》。一打開書,20世紀40年代那個繁華錦簇十里洋場的舊上海就鋪展開來,不知不覺有了情味。
夾竹桃生出的花朵,老虎窗外,氤氳著女人脂粉氣的天空,留聲機里回轉往復的“四季調”,有軌電車不休的“當當”,一切恍如隔世,卻真實可觸似的,從字里行間浮上來,一點一點地清晰。
那個上海弄堂的女兒——王琦瑤,靜候著她的時代,也用美貌和聰慧醞釀著一場致命的悲劇和傳奇。她是那種有魔力讓男人一見傾心的女子。因這,她有了非凡的經歷,有了用來揮霍的資本和勇氣,也有了數著日影度日的寂寞無賴,有了干涸的眼里唯余的一顆老淚。她被男人捧著,愛著,寵著。她穿著婚紗走上選美的舞臺,卻想著:“也許,穿上婚服就是一場空,婚服其實就是喪服!”
后來,她的預感應驗,她沒有真正地做過新娘。她如花似玉的年華被命運的流變無情地碾過,她在男人的世界里一敗涂地,無限風光的“三小姐”,用驕傲和那害人害己的聰慧與美貌,斷送著一切幸福的可能。
她知道,像她這樣的女子是不能夠結婚的了。
那鏡中的美人,風韻不減,心卻冷如灰燼。最后的日子里,她的所依靠慰藉的,竟是那一盒金條。她明白男人是靠不住的,卻還是取了那裝金條的木盒子,想把最后的籌碼押在男人身上。而一切,終成虛空。
大概誰也不會記得那間閣樓上曾經住著一個怎么樣的女子。或許,有人偶然想起,也會自然而然地把她歸為“那個女人”的行列。
舊上海,沉浮著多少如王琦瑤的女子!她們住在如愛麗絲公寓那樣令人無限遐想的房子里,她們總是那種正經女人的不屑,總是街頭巷尾流言的主角。
而又有多少女孩,終是經不起那花花世界的誘惑,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了呢?百樂門的歌舞不休,這不夜的城市,充滿了紙醉金迷的氣息,由不得人清醒。甚至那些正經人,話里話外也在羨慕著王琦瑤,不屑的口氣里竟含著嫉妒。
住進愛麗絲公寓的,總是抱著女人中的佼佼者的姿態。她們大都有著一張光鮮可人的面皮,有足夠多的光陰和年輕。而這些,或許已經完全能滿足一個女人的虛榮。
她們仿佛是被特別愛著,眷顧著的。又分明是被幽禁與棄置在了華麗的囚籠里,一半是這空蕩的公寓,一半是那浮華過后的.虛無幻滅。她們要永遠地保持著佼佼者的姿態,哪怕生活已滿目瘡痍。
我隱約讀到了女子的悲哀!幾千年都是一個模樣。就因為那句紅顏薄命嗎?
美貌是人們夢寐以求的,擁有的人又往往因它圍困了一生。“壞女人”都是漂亮的,“那種女人”少有不是獨具風情的。有人說,紅顏的不幸是男權社會的罪孽。蕭紅說,她一生的不幸,都是因為她是一個女人。
在那個舊上海,我看到女人是甘心被男性控制與評判的,并以此為榮似的。好像王琦瑤的媽媽說過,她的賤是自己作的。而悲劇的始末又怎能歸結于一個弱女子的自輕自賤簡單了事?
王琦瑤只是那茫茫背景下,一個隨波逐流、無所依靠的浮影罷了!
燈紅酒綠的人間,何處才是得以喘息的港灣呢?王琦瑤的心里沒有答案,只是緊守那一日日削減的風韻,徒然地經過,又消失在搖晃的燈影里。
人們讀王安憶的上海,就會想起張愛玲的筆下也有一個上海,花園洋房,紳士淑女……張愛玲的上海,透著細小微妙的精致,有小姐呼吸里吐露的香水氣。她講的愛情,總是那么勉強與無奈,又帶著狐步似的優雅和輕佻。
而《長恨歌》里的上海,總覺得小家碧玉一般的真切。那些姑娘家的細碎的心事,彌漫在弄堂里的姨娘們的不滿與閑話,一個衣冠楚楚的少年,一句無心的話卻引起傷心的調侃,那么自然平常,又處處隱著悲劇的伏筆。
王安憶講的故事是人與人無端的相聚與失散,是愛與虛榮的悲愴和無情。她沒有一針見血,卻一點點撕開傷著的皮膚,露了血肉給你看。
這長恨歌的“恨”字不知究竟該哪一個解法才合適。是遺憾嗎?還是仇恨呢?
小說的最后一句“對面盆里的夾竹桃開花,花草的又一季枯榮拉開了帷幕”是否在預示著什么,那夾竹桃是否在等著另一場悲劇的開演,于這城的艷美和躁動中?
長恨歌王安憶讀書筆記 3
《長恨歌》是王安憶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一種富有詩意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女人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生活和情感。這本書不僅是王安憶探索女性內心世界的又一力作,也成為了中國當代文學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從主題的角度來看,《長恨歌》深入探討了女性身份、愛情和生活的不確定性和矛盾性。通過對女主角王琦瑤人生的描述,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女性在現代社會中的處境的理解和同情。這種理解體現在作者對王琦瑤的描述中,她是一個聰明、敏感、有追求的女性,但她的生活卻充滿了挫折和無奈。
在閱讀《長恨歌》的過程中,我對王琦瑤的命運產生了深深的同情。她的生活充滿了波折和痛苦,但她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希望。這種堅韌的精神讓我深受感動。同時,我也對作者王安憶的`寫作風格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的文字優美而富有內涵,能夠引人深思。
在這本書中,有幾個重要的情節和人物關系值得關注。王琦瑤與程先生、李主任、張茂淵等人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但她最終與薩金特·曼利先生結下了不解之緣。這個人物的出現,改變了王琦瑤的生活軌跡,也讓她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義。這個情節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愛情和情感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
總的來說,《長恨歌》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讀的作品。它不僅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還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女性的內心世界和現代社會的復雜性。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深刻地認識到了愛情和生活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長恨歌王安憶讀書筆記 4
《長恨歌》是王安憶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一種細膩而富有哲理的筆觸,描繪了一個普通女人的生活瑣事和內心世界。這篇讀書筆記將探討這部小說的人物、情節、主題以及作者的寫作風格等方面,并對此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評價。
首先,從人物角度來看,《長恨歌》中的角色都非常真實、立體,具有鮮明的個性。主人公王琦瑤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她的人生經歷和情感世界都十分復雜。她在愛情和生活之間徘徊,不斷地追求著幸福,但最終卻無法擺脫命運的束縛。她的性格特點十分鮮明,讓人印象深刻。同時,小說中也涉及到其他一些角色,他們的性格和命運也各不相同,但都非常真實、感人。
其次,從情節角度來看,《長恨歌》的情節非常緊湊、跌宕起伏。小說以王琦瑤的回憶為主線,將過去和現在交織在一起,讓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她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小說中的情節非常真實、感人,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同時,小說中也涉及到一些社會問題,例如女性的地位和處境等,這些問題也深刻地影響著王琦瑤的生活和命運。
再次,從主題角度來看,《長恨歌》的主題非常深刻、豐富。它探討了女性的'命運、愛情、家庭、社會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深刻地影響著王琦瑤的生活和命運。同時,小說中也涉及到一些哲學問題,例如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等,這些問題也深刻地影響著王琦瑤的內心世界。
最后,從作者的寫作風格角度來看,王安憶的寫作風格非常細膩、富有哲理。她的描寫非常生動、形象,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同時,她的寫作風格也非常獨特,她善于運用比喻、象征等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總的來說,《長恨歌》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小說,它不僅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豐富的人物形象,還具有非常出色的寫作技巧和敘事手法。通過閱讀這部小說,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女性的命運和處境,也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和周圍的世界。
長恨歌王安憶讀書筆記 5
有感于小說研究課堂上老師對王安憶《長恨歌》的講解,用了將近一周的瑣碎時間,在圖文有間斷卻安靜地讀完了這一本。
在拿到這本書之前,就一直在想,王琦瑤是怎樣的一個令他人也令自己迷戀的女孩兒,其一生又是如何在被他人迷戀、自我迷戀中走向終點。
其實,最初的王琦瑤是一個特別普通的上海弄堂女孩——和其他女孩一樣,她扎著辮子背著書包去上學;和其他女孩一樣,她哼著收音機里的小調,挑個周末的日子去電影院看費雯麗的《亂世佳人》;和其他女孩一樣,待字閨中、愛去照相館拍照并對著櫥窗里曳地的婚紗發呆夢想著。但和其他女孩不一樣的是,上天給了她一個讓全上海人都認識她的機會,一張登在雜志《上海生活》封面的王琦瑤的照片,讓她成了人人知曉的“滬上淑媛”,可住了男男女女的心,更可住了她自己的心,之后的“上海三小姐”的稱號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地讓上海的老老少少迷戀上了這位不算艷、不算風情卻足夠吸引人的王琦瑤。而這,恰恰是王走上迷途的標志性一刻。
之后,很快地,李主任,當時在上海算是有權有勢的人物,將王琦瑤接進了愛麗絲公寓,讓她成為供自己憐惜疼愛的金絲雀。王琦瑤知道,李主任是代她好的,李主任是不加思索、毋庸置疑的絕好歸宿,李主任能帶給她安穩美好的夢。她不知道的是,她自己走上了一條自我迷戀的不歸路,這個夢再美再好也只是個夢終有醒來破滅的一天。
愛麗絲,一個美人,一段情,終究躲不過亂世。李主任在一場飛機墜毀事故中罹難了。那王琦瑤呢?她來到了可供避亂的外婆的娘家鄔橋,是的她回到了自己的生活,卻永遠也回不去過去的生活。就像外婆能夠穿透四十年以后的目光告訴我們的那樣,王琦瑤的這一生開錯了頭,怕是拗不回去了。
拗不回去的時光,無法毀滅已經膨脹的幻影。即使是在鄔橋這個似乎與喧囂與繁華無關的地方,即使是在平安里三十九號樓這樣一個被人遺忘的角落里,王琦瑤又重新填補起已經殘缺了一大塊的夢,而那一片一片,終究補不全她的美夢,王的一生注定從她走上迷途開始就注定是孤獨的,她的'青春和美貌是所有帶給她希望的幻影一次次出現一次次被毀滅的過程中走向枯竭的。因家庭壓力更害怕承擔責任的康明遜也好,被王琦瑤栽贓嫁禍的薩沙,還是一如既往照顧王對王關懷備至的程先生,抑或是比王小了20好幾的老克臘,這些在王之后的三十年中相繼出現的男人,都或多或少地給王琦瑤的生活注入了些許生氣和希望。而這些生氣和希望只不過是曇花一現,他們這一位位很快地就終止了對王琦瑤的生活的介入,仿佛從未進入過一般。而這其中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來自王琦瑤自身。她始終生活在一種自我迷戀和陶醉的常態中,她足夠自信以自己的青春和美貌挽留得住這些男人,她的記憶始終停留在《上海》生活的雜志封面上,始終停留在“滬上淑媛”、“上海三小姐”這些耀眼光環下。那西班牙的桃木盒,裝著的不僅僅是李主任留給王的金條,更是那段對王來說最珍貴最珍貴的記憶,這也是她在垂死十分還在與長腳爭搶這木盒子的原因。木盒被槍,王的幻影也徹底地被毀滅了,她的一生也走到了盡頭。
文中多次出現的夾竹桃,是那種不極美極艷的花兒,卻足夠吸引人,它開的是滿枝椏,可終究是結不出果的。這像極了王琦瑤,上海的弄堂女孩兒,不夠艷麗和風情,卻乖得足夠惹來他人疼惜憐愛。而一直都活在春風拂面的三月、滿目幻影的她,一輩子都未曾找到自己的歸宿和幸福,就連死之前眼瞼里的景象也還是四十年前的片場,這個給王制造夢的地方,帶給她迷途和不幸的地方。
長恨歌王安憶讀書筆記 6
《長恨歌》是王安憶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一種富有詩意的筆觸,描繪了一個普通上海女人的生活和情感。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王安憶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對生活的敏銳觀察。
在《長恨歌》中,王安憶以一個女人的生活為主線,展現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和社會變革。小說中的女性形象非常鮮明,她是一個聰明、敏感、有思想的女人,她的生活經歷和情感變化反映了那個時代許多人的生活狀態。小說中的人物關系錯綜復雜,但王安憶卻能夠把它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除了人物形象和人物關系之外,王安憶的敘事風格也是非常值得稱贊的。她的語言優美而細膩,能夠讓人深入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生活的細節。她在敘述故事時,也善于運用象征和隱喻,使得小說充滿了深意和哲理。
從主題方面來看,《長恨歌》探討了愛情、家庭、婚姻、事業等多個方面。小說中的女性主人公在經歷了種種挫折和磨難之后,最終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這個結局雖然看似圓滿,但實際上卻充滿了悲劇色彩。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她失去了許多東西,包括自己的自由、自己的夢想、自己的青春。這種代價是值得思考和反思的。
在閱讀《長恨歌》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王安憶對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洞察。她通過小說中的女性形象,表達了對女性地位和女性權益的關注和思考。同時,她也通過小說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關系,探討了人性中的善與惡、美與丑。這些思考和反思對于我們認識自己和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之,《長恨歌》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小說,它不僅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同時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通過閱讀這部小說,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那個時代上海人的生活狀態和情感世界,也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和人性。
長恨歌王安憶讀書筆記 7
《長恨歌》是王安憶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一種富有詩意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女人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生活和情感。這本書不僅是王安憶探索女性內心世界的又一力作,也成為了中國當代文學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從主題的角度來看,《長恨歌》深入探討了女性身份、愛情和生活的不確定性和矛盾性。通過對女主角王琦瑤人生的描述,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女性在現代社會中的處境的理解和同情。這種理解體現在作者對王琦瑤的描述中,她是一個聰明、敏感、有追求的女性,但她的生活卻充滿了挫折和無奈。
在閱讀《長恨歌》的過程中,我對王琦瑤的命運產生了深深的同情。她的生活充滿了波折和痛苦,但她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希望。這種堅韌的精神讓我深受感動。同時,我也對作者王安憶的寫作風格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的文字優美而富有內涵,能夠引人深思。
在這本書中,有幾個重要的情節和人物關系值得關注。王琦瑤與程先生、李主任、張茂淵等人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但她最終與薩金特·曼利先生結下了不解之緣。這個人物的出現,改變了王琦瑤的生活軌跡,也讓她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義。這個情節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愛情和情感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
總的來說,《長恨歌》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讀的作品。它不僅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還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女性的內心世界和現代社會的復雜性。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深刻地認識到了愛情和生活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長恨歌王安憶讀書筆記 8
無意在書攤借到一本王安憶的《長恨歌》,為著一份好奇心,我花了兩天時間一目十行的讀完了。從開初的漫不經心讀起,讀著,讀著,竟然迷了進去,再讀下去,開始夜不睡覺。為了看看故事的結尾,從書的中部起我就成了很為忠實的讀者。
原來小說也可以寫成這樣。散文一樣的筆法,處處帶著作者的成見,一篇篇的相對獨立的主題,連綴到一起,成了一部小說。時間跨度是一個人的一生,三重的時代,半個多世紀的回望。人物也是相對獨立的'成篇,隨著女主人公王王琦遙的人生經歷,漸漸的展現出來。立足地是上海,仿佛一個上海的繁華的舊夢。
處處看到了張愛玲的影子。流言、傳奇還有舊式的繁華而落寂的生活。每一處的景色都寫的帶著上海的特色,每一處的繁華都是一場最終要收尾的夢。
長恨歌王安憶讀書筆記 9
一個女人40年經歷的風風雨雨,附著大上海動蕩的背景,那些走進又邁出生命里的人,一段段不為人知的細膩的情感糾葛,還有一些不愿提及的過往,遇到的人和事總是有時效性的,埋藏至心底。
時間是個好東西,偷偷地走,改變容顏,改變命運。少不經事的豆蔻年華,心底總是有著某種崇拜主義,物質的滿足和一呼百應的氣勢,堅定了內心的迷茫,也滿足了對周遭的好奇。會對這感覺產生病態的迷戀,日漸經事,漸長漸大,小心思就會增多,想法不如從前那般單純了,都說女孩變女人后,就會有質的飛躍,關于這點,我持堅信不疑的態度。
少女的固執總是與周遭的壓抑和束縛掛鉤,在一個外來文化開放的舊上海,頭銜,名聲,等都助長了女孩的成熟,尤其是面對一個錢勢都不在話下的成熟男人的猛烈進攻,少女的芳心就像雨后的春筍一般,再加上周遭羨慕的言語,更堅定了少女對這位成熟男性的依賴,而男人喜歡少女的純真和羞澀,正好各取所需,幸運的是,男人也并非無情無義之人,最后給了夠她下半生生活的物質。
自此之后女人就一個人生活,一直到最后都沒結婚,她是個漂亮的美人,長發,旗袍和絲襪,小巧的鼻子,大大的眼睛,白皙的皮膚,可惜紅顏都是禍水,男人們喜歡她的穩重,端莊,持家,優雅的談吐,還有對事對人的見知,不過喜歡她的男人年紀都比她小,雖然每段情感里都付出了真心,可不是所有的愛情都如我們想的那般美好,現實終究還是一個俞越不了的溝壑。
她的愛情就像她的生活那般靜謐,像弄堂上空翩飛的鴿群,也像寂靜夜晚的星空。她的魅力總是來自不經意間的'嫵媚,這樣的不經意對男性來說是莫大的殺傷力,她的美,在舊上海時尚的潮流里,也是讓人著迷的,對于潮流,她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經常把復古的東西稍微改裝,就變成人們追逐的對象,頗有畫龍點睛之意,也緣于此,才認識更多的愛情。
我相信她也是一個相信愛情的人,那種矜持,壓抑,和眼波流轉的嫵媚,這天生的本事,也絕非人人能學到的。
她有了孩子之后,本來打算打掉的,可是又不舍,覺的孩子會是陪伴她生活的一個樂趣,然后故事的很長一截,就是講與女兒的生活。
可是孩子算是什么,總是摻雜了太多復雜的情感,小時候,看著孩子的小眼睛,小鼻子,小胳膊,小腿,一切都那么美好,漸長漸大,他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生活,我們想用自己的方式去疼愛,去保護,可也有心無力,只能引導,生活,還需要自己去闖蕩,孩子其實我覺的也是一個外人,對于單親媽媽來說,這也是一個生活的樂趣,和孩子一起成長,也算是尚不錯的一段生活經歷吧,可苦惱的,就是長大之后,孩子也會慢慢的離開,所以對于生養孩子的事,還得慎重,畢竟我們都是自私的人。
故事里,最給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她的情感糾葛,等待和隱藏,在愛情里始終是一個主線。由開始的等李主任等到忘穿秋水,等到忘了時間,心里的焦急又無處釋放,只好在屋子里拉著窗簾看外面明了又暗,最后又近在咫尺,卻錯過見最后一面。這段情感是被隱藏著的,見不得人的,她卻心甘情愿,第二次是在蘇州,遇到一個年紀比她小,和女孩多講幾句就臉紅的白凈小男生,因為羞澀,總有些情感沒有多表達,結果又在她的等待中,錯過了,之后又回到上海,本想著安安靜靜的,在弄堂里謀個生計,平靜的度過一生,可人活著吧,總有人走近你的生活,慢慢的又遇到一個人,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可他們的愛情注定不被祝福,只好隱藏在歲月里,獨自撫養孩子長大,面對著鏡中日漸蒼老的她,苗條的身段和年少美貌的根基多少能讓她占一些優勢,在這熱鬧的派對里,靜謐的呆著,有人注意到了她,反復的辯論和聊天,她的心又被點燃,結果很慘,我知道她是絕望的,也理解絕望的背后,那些滄桑和無奈,而他就像隱身一樣,只是她世界里匆匆而過的一個影子。
悲劇的結果,反而讓我有些釋然。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讀罷,我還能想起那個她,對鏡貼花黃,一顰一笑,看的順心和溫婉,可惜那也是一個影子。
長恨歌王安憶讀書筆記 10
看罷王安憶的長恨歌,里面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說到女性自然是命運崎嶇的王琦瑤,而男性人物則是滿腔癡情不得解,一生默默無聞的程先生。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從最初為王琦瑤拍照開始,程先生便對外表嬌媚,氣質恬淡的王琦瑤動了心,那個溫柔的身影一旦走進了塵封的心靈,就再也不曾走出來過。但是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有趣的景象:程先生帶著王琦瑤和蔣麗莉兩個人,一個先生帶著兩位小姐約會。程先生費盡心機想同王琦瑤套近乎,而一邊的蔣麗莉卻會錯了意,阻擋在兩人中間。程先生為這尷尬的局面憔悴了面容,蔣麗莉反倒越發殷勤,希望程先生能夠一改頹廢的氣象,振作起來,不知道這憂郁原是因她而起。聰明絕頂的王琦瑤也不說破,只看兩人的笑話,心里面自然而然的為自己的魅力暗喜。
程先生是個好男人,他不曾直接打破蔣麗莉的幻想,只是私底下和王琦瑤聯系,可惜的是他這種標準的老實人并不是心比天高的王琦瑤們心甘情愿的歸宿。雖然為了王琦瑤的上海小姐競選,程先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可是他既不是腰纏萬貫的商業巨子,也不是呼風喚雨的政壇大佬,也就無法完成自己的愛情童話。很自然地,上海小姐第三名王琦瑤乖乖地投入了手握重權的上海灘紅人李主任的懷抱,從此開始了在“愛麗絲”公寓優越的金絲雀的生活。我們親眼目睹了真情實感在金錢和權力面前的不堪一擊,上海是一個紙醉金迷的城市,在這十里洋場中的人也不免會被浮華之風慢慢地浸透了靈魂和身體,愛情是理想主義的幻象,而生活則是現實主義造就的囚牢。程先生真誠的情感,就這樣像一團紙屑,被王琦瑤隨意的拋棄在心門之外了。一顆赤子之心,敵不過衣食無憂的生活,這就是人類美好的情感在現實面前脆弱的表現。
繁華是舊繁華,夢是舊夢,然而王琦瑤不是舊王琦瑤了。當大腹便便的她與早生華發的程先生相遇時,正是她生活困窘變賣舊貨的時候。是程先生鬢邊的白發喚醒了她塵封的記憶,十二年漫長的離別仿佛是對于自己潦倒生活的一個最好的解釋,正在她急切需要人幫助的時候,救星又出現了。當她再一次來到程先生的住處,看到那曾經留下她清純時代美麗身影的'地方,上海小姐王琦瑤無疑是感慨萬千的。“其實只是一秒鐘的時間,卻有十幾年的光陰從中關山飛渡,身心都是飄的,光和聲則是倏忽而去。”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對于癡心漢程先生來說,這重逢是他生命中的又一次轉機,這個可憐的老實人再一次無私的奉獻出自己的工資,幫助饑饉時期懷著孕的單身女人王琦瑤度過難關。
程先生的結局一定是悲劇,這是毋庸置疑的。越是輕易可以得到的東西就越沒有人珍惜,王琦瑤寧可不結婚倒貼康明遜也不肯委身于人品和才干俱佳的程先生。就像一心愛著他的蔣麗莉一樣,程先生終究沒有得到幸福。在席卷中國大地的政治風暴當中,程先生無奈地結束了他了無生趣的歲月,像一片樹葉飄零在上海夏天的暖風里。
責備王琦瑤的冷酷無情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程先生所有的付出都是心甘情愿,大概他的心里也是一直平安喜樂的吧。這讓我想起了《了不起的蓋茨比》里面和他一樣付出了所有卻一無所獲的蓋茨比,又或者是金庸先生筆下的游坦之,把阿紫捧在手心,最終也沒有好下場。沒有人會為他們流淚吧,因為這樣的人早就從世間絕跡了。楊過和小龍女的童話只不過是用來安慰多情者的騙局,如今誰還肯為另外一個人等待十六年呢?
長恨歌王安憶讀書筆記 11
看完小說,我還是沒能明白,這部小說為何要叫《長恨歌》。因為它不過寫了一個人的一生罷了,不過展現了上海的三個時代罷了,它為何要叫《長恨歌》?
無論為何這樣叫法,我還是時時看到驚異的語句,一絲小小的針刺,觸動神經最深的角落,有所思卻不知為何而嘆。
整站讀完,我發現了一個不完滿的人生。或許,因為書中所有的人都沒有一個完滿的人生,所以應該長恨罷。不論是這個當年的選美的上海小姐,做了芯子的人生,只是一個有權有勢的李主任的情人,付出一生的等候的女主人公王小姐,還是那個與她曾經相識相遇并愛她一生而不得的程生生;還是那個處處都是有著面子的卻獨獨沒有情愛的嚴家師母;還有她的青春的女友的安排。全部都是不完滿的人生。
面子的人生與芯子的人生,你要哪一樣?恩與義,情與愛,你要哪一樣?結發夫妻多是恩與義,卻最少情與愛,可以舉案齊眉、百頭到老,卻也會是路是路,橋是橋。妻子當然還是放在家中的,是為了面子的考慮。情愛也還是要的,假如不是因為中國社會的解放,一九四九年的成立,小老婆肯定也會是合法的。
命運總是不由著自己主張的。弱小者,如王小姐之流,以一生的等候來成全人生。對于一切的命運,只是堅忍的自衛,別無它法。曾經繁華一夢,以為終身有靠,原來最后可以安身立命的只是李主任死前留給她的幾塊金條。她守著那幾塊金條,守到了老,沒想到最后卻為它送了命。強者,如李主任之流,有權有勢,呼風喚雨,名利場中刀山火海,欺瞞壓詐,睡不踏實,人生匆忙。是大千世界主張著別人的命運的人,也主張了王小姐的.命運,結果還是更大的看不到的命運之手,主張著他的命運。書中安排飛機出事,他入土為安了。他的命運原來也不是他自己的主張。留下的王小姐在風雨人生中漫度著時光。
命運也許根本就是命運,是誰也不能主張的。繁華后面原來是更大的落寂,人事之間的安排也不總是恰到好處的,總是錯著位,從開始就錯起,一直就只得這樣錯下去,錯到后面成了長恨了。
我不知道我讀懂這本書沒有,只是驚異其中的一些句子,還有整站書讀完的悵然。寫的是上海,也現的是上海,所以還是有著生活的氣息,雖然作者寫得很繁華,但是其實讀到后面我只在為著書中的人物著急了。這件事,這樣安排應該多么好啊,那件事,為何這樣發展。
漸漸地明白了長恨歌的意思。因為人生本就是這樣,并不是我想象,也不是你想象,它不是你安排,也不是我安排,所以,只會是錯著走,難道不是長恨嗎?好象除了嘆氣,就只得長恨了。
長恨歌王安憶讀書筆記 12
一個很要好的學姐過生日的時候我準備了一本書送給她,就是王安憶的這本《長恨歌》。這是一位喜好文學的高中同學推薦給我的,當時我倆正討論寫上海的作家,我提到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他順勢就想到了王安憶,以及這本寫上海的《長恨歌》。
對于王安憶,唯一的印象點還是一篇前幾年高考的閱讀理解,總體而言對她的文字印象不深,以為她是與林清玄一般寫一些帶有哲理味道的文章,也從未將她與文字造詣頗深的張愛玲先生聯系在一起過,但在高中同學的幾句介紹后,我卻頓時對她產生了興趣——一直以來,我都是沉迷于文字與文風的。
這本書我最終沒能送出去,猶豫了幾回終是因為各樣的找時機的當口而耽擱了,時日久了這本書倒是一直被我“束之高閣”,時不時在桌上趴久了時掃上一兩眼,像是和它視線交匯就陷入了一種老舊的回憶里,癡男怨女、才子佳人一般的故事。當真是如我寫在扉頁上的那句話一樣——“細雨濕衣看不見,鮮花落地聽無聲”。
這本書的第一章,以《弄堂》《流言》《閨閣》《鴿子》等小節開頭,介紹了小說發生的背景,以便在引出主人公王琦瑤之前就鋪墊了一個上世紀上海弄堂的場景:閨閣猶如《藝伎回憶錄》里面的小樓,一幢之外又是相差無幾的另一幢,沉悶隔絕,唯有流言與鴿子在期間或流淌或飛撲,上海是既平淡又是不是冒出險突,既溫馨又潛藏著涼薄,既開放又根植著封閉,既浪漫又帶著點腐朽,一切都在暗涌。
這幾節也是我最喜歡的,王安憶這點上確實很像張愛玲。就分享一點開頭:“站一個制高點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景象。它是這城市背景一樣的東西。街道和樓房凸現在它之上,是一些點和線,而它則是中國畫中被稱為皴法的那類筆觸,是將空白填滿的。當天黑下來,燈亮起來的時分,這些點和線都是有光的。在那光后面,大片大片的暗,便是上海的弄堂了。那暗看上去幾乎是波濤洶涌,幾乎要將那幾點幾線的光體積而存在的,是文章里標點一類的東西,斷行斷句的。那暗是像深淵一樣,扔一座山下去,也悄無聲息地沉了底。”文字像是漫不經心,有種意識流的意味,比喻都和通感聯系在一起,維度與感官皆被調動。
小說里王琦瑤從一個平凡的上海弄堂的閨閣少女成為“滬上淑媛”的三小姐,遇到軍官,入住愛麗絲公寓,在戰爭時返鄉,又遷居平安里,在那里結識了一群熟客,時常打麻將請客吃飯,王琦瑤生女,于是第三部便是王琦瑤女兒薇薇的時代。這一切的故事像是上海女人王琦瑤的一生所歷,與那時的歷史交織,講述了小女子在時代的背景下的顛沛流離、愛恨情仇,又有一番超脫于時代之外,不時做出反撲的烈性女子的感覺,但王琦瑤更像是一個倔強的以一種沉默的姿態與這時代的一切做著適時抗衡的'人,甚至看似冷靜透徹如她,仍然是為著人生里為數不多的愛與溫馨做一些瘋狂的行為,這一切在現在看來,更像是一個被掣肘的女子逆潮流而非得付出的代價。結尾“碧落黃泉”,將這“貪嗔癡”的王琦瑤的一生作結了。
對于這本書的故事本身,我是不大感興趣,但我著意于人物的思量與情感,以及她在時代背景下的變遷與忍受,王安憶在這方面的處理很好,擁有很多細節,也滿足了我對于舊時上海的窺視的欲望。“此恨綿綿無絕期”,無數個王琦瑤在上海的里弄閨閣里出走,在流言里成為茶余飯后的談資,最終歷盡鉛華在別人的時代里成為背景板,將自己一生的故事都封存起來,變為皺紋,變為白發,變為舉手投足間的風韻……
對于此書,看的時候是很早的一個暑假,在kindle上看完的,后來買了書想送給學姐而未送成,擺在書架上偶爾想起,現在寫這篇讀后感,是思緒忽然想到了,有些匆忙結尾,有興趣的可以找來此書細細品讀。當然,張愛玲先生的書我是每次都要推薦的。
長恨歌王安憶讀書筆記 13
《長恨歌》是王安憶于1996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整部作品分為三部,講述一個女人四十年中的歷程,展現以上海為中心的近代歷史,具有別樣的上海風格和王安憶自身的個人特征。
長恨歌寫的是上海及其周邊地區的故事,這首先與王安憶自身的經歷是分不開的。她出生南京,輾轉多地,一生記憶大多都在上海,童年時期老上海的生活對其影響巨大,《長恨歌》中的許多生活場景有著最典型的老上海的風范,均有深刻的上海烙印,這自然是與其生活有著緊密聯系。她所記錄的上海,正是從繁華至極到衰落凋敝,王安憶將之具現化在一個女人一生的興衰上,女主角王琦瑤生活在上海,她也就是上海。
看《長恨歌》,首先要懂什么是“長恨歌”,王安憶女士并沒有很明確地提過《長恨歌》命名的由來。但是人人知王安憶的《長恨歌》,也知道白居易的《長恨歌》,自然是王安憶取了白居易之意用了這個題名。白居易的《長恨歌》寫的是楊貴妃的故事,從現在的目光來看,就是一個草根偶像的一生。而“養在深閨人未識”這一句就與王安憶專寫一章“閨閣”相像了。往下再看,若上海是大唐王朝的縮影,那么王琦瑤的前半生也會是楊貴妃的前半生,在第一部中她與李主任的愛情放大來看,也是楊貴妃與唐明皇的愛情,同樣是草根民女的極限愛情,同樣的繾綣無絕,同樣的悲劇收場。探尋其中緣由,就逃不過時代的因素了,同樣是繁華到崩壞的時代背景,兩部作品是有內在的精神聯系的。這個“恨”,是無窮盡的,是帶有時代性的,是每一段歷史的“楊貴妃”們的,也是每一段歷史的“王琦瑤”們的。唯一的不同,只能是在這前半段人生中,楊貴妃美人殞命,王琦瑤輾轉他鄉,她的恨和她的愛也隨她的腳步,走進了繁華的更深處。
本作的女主角王琦瑤是談論《長恨歌》無法繞過的標志,她是最上海的女人了,她就是上海本身,她是最繁華的上海的精華。她不是出身名門的富家小姐,也不是落魄逃難的家中幼女,她是折中的選擇,她是這大上海千千萬萬個弄堂的產物。她是隱秘的,是遮掩的,她沒有太多的臉面走出弄堂的保護。但是她又是弄堂的結晶,她足夠美,她的美能支持她走出弄堂,走出原先的生活。火熱的心與羞愧的臉在她的身上結合。就連“上海小姐”的名次也是第三名。她的一輩子都在中上游游走,這是非常上海人的做法。上海人的精明和謹慎,無形中影響了他們的人生軌跡。
王琦瑤的前半生是風生水起的,至少對于一個弄堂出生的女孩來說,已是無數躲在房間中看言情小說女孩們的榜樣。她不是新時代人們希望的獨立自主的新時代女性,她依靠的是美貌,是別人的愛,她走的是舊式家長們最看好的路,憑著美找到了好人家,擁有童話故事后不會再寫的幸福生活,可是她又帶有新時代女性的追求,即便是上天給的臉面,也要勇敢拿出來。她是有野心的女孩,那份野心大多是處于自信,也無任何可詬病之處。言情是寫給大人的童話,蔣麗莉那么喜歡言情,她就是言情的化身。王琦瑤在出名后就離開了她,也仿佛是王琦瑤刺破了這言情的泡沫。王琦瑤是既現實又夢幻的,她現實地踏出了夢幻的人生。
王琦瑤的后半生卻慢下了腳步,她雖然受到眾人的追捧,可畢竟沒有金錢帝國,她不是世界五百強的女老板,她僅是孤獨的女人而已。孤獨容易催生出好感,這話是沒錯的。這之后便有幾位重要的人物出現了。從喚醒她的阿二,到帶她回到老生活圖景的嚴家師母,到不可割舍的康明輝,到老克蠟,這些人的`出現,才將剛剛來到生活的王琦瑤又帶上風浪頂端。當年的清澈的女生,已然融入了上海,成為上海眾多肢體的一個關節。這自然是那時的王琦瑤沒有想到的,又有誰能夠告訴她呢。直到死,王琦瑤可能才知曉,一張照片究竟引出多少重要的選擇。上海的委婉終究被她消磨在生命的延伸里,剩下的是上海人比誰都真切的一顆心。
王琦瑤是舊上海的結晶,這在她與自己的女兒薇薇的沖突中可以知曉。薇薇是新的上海的產物,她是下一輪歷史的王琦瑤,她是時間的更新,也是王琦瑤時代真的終結。小說最后這兩代人的沖突,是歷史變換的最真誠的展示。最引人深思的部分,就是長腳掐死王琦瑤的那一刻,最后的最后,王琦瑤卻死于金錢的欲望,死于其實她一生都沒有珍惜過的東西,她是上海的女人,她愛的不是錢財臉面,她只求燈紅酒綠中的一份愛。那個死在床上的女演員,原來已經這么久地警示了她。
本作中的另一個重要的角色是程先生,她是王琦瑤的“底”,是這個世界里最后的不需要交易的溫暖。程先生像是空氣,他是在有風的時候才會被人感知的。當王琦瑤被鮮花環繞的時候,程先生都故意退出,只在王琦瑤真的需要這份溫情的時候,適時地出現在她的面前。程先生真的是好男人的代表了,在這個燈紅酒綠的大上海,他就這么守著一份情,癡癡地過活著。這份愛意,是埋藏在靈魂里的,也是聯系在靈魂里的,以至于當他十年后再看到王琦瑤母女,已經不再是當初鎂光燈下的“滬上淑媛”,他都沒有放棄過這份愛戀。他那么寬容,那么癡心,程先生不僅是王琦瑤的底,程先生也是上海男人的底,往前是如程先生般癡情,往后也能如他一樣無味地生活,不必要太過波瀾的人生,本身也識相,能進能退,癡心卻不改。命運就是這么巧,我愛的與愛我的,就這樣相逢又相離,程先生又何嘗不是亂世里的可憐人,空空陪了一段繁華的青春。
本作敘述的方式并沒有什么很多的花樣在其中,追隨王琦瑤的一生,我們能目睹上海的變化,時代的更迭。王安憶在語言上的運用是足以稱道的,她的語言里自有一股風氣,那是上海人的風氣,在她說解上海人的種種時,她的說解與描述本身又是上海人的,但與其輾轉的經歷有關,王安憶的語言比上海本身多一分明了清楚。她的用語是暗含幽默也綺麗的,她以一種玩味的態度來說解上海,她對人物內心的剖析是真正值得去看待的,那是突破了上海人的委婉臉面的,是直擊人物內心的復雜和多層次的。
小說的重要貢獻之一,就是奉上了一副精確的上海風情畫。上海這座龐大的城市,收納著全世界的一切,這里有你可以想象的任何一種生活狀態。本篇小說最著力去描繪的,就是中產階級的生活狀態,他們是上海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是中西碰撞和互相滲透的產物,是要“在唱片機里放梅蘭芳”的。而他們主要生活的地方,就是上海文化的印記和發源地,那蜿蜒進人心的弄堂。弄堂的構造就是上海人的構造,是上海生活的構造。華美的和污穢的在房前和房后分別出現,人心也一樣。上海更像女人一點,流言本身就是一個帶有女性化傾向的詞語。一個個的弄堂仿佛孤島,他們之間蔓延的都是流言。流言和弄堂都沒有貶義,當他們成為生活的原貌,真實就會賦予他們存在的必要。
當我們思索《長恨歌》要展現的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思想內容時,我們其實有很多的選擇。像《雷雨》一般,命運是一條隱藏的線索,我們隨著王琦瑤踏遍了愛麗絲、鄔橋、平安里,但命運才是真正引領王琦瑤的始作俑者。王琦瑤終其一生都在抗爭,她沒有抗爭過命運,卻花費了一整個青春扭轉了命運。相遇別離都是命運的果實,她卻沒能拒絕這一切。另一方面,王琦瑤不過是亂世里的一個女人。在那個時代,在那個上海,女性是被推崇的,全社會都在追求她們的美,這其實是對于女性價值的貶低。當我們把女性從政治角色里解脫出來,女性的美絕不是放在櫥窗里欣賞的,那是對于女性價值的物化,是這個中國最先進最開放的地區最古老的缺陷。女性的悲劇永遠是放在父系社會下最值得玩味和體驗的主題。從王琦瑤第一次出場,從她的生長環境中,悲劇性就一發不可收拾地展現出來。她的第一次愛那么的身不由己,她的選擇在生活中那么的不堪一擊,直到最后被男性的手掐死,女性的身份帶給了她一切,也改變了一切。
在繁華的上海里觀望這一切,金錢地位與人心在霓虹燈里糾纏不清,我們觀望的越深,越能看見那一句“此恨綿綿無絕期”。
長恨歌王安憶讀書筆記 14
十里洋場萬眾矚目是一場夢這個夢做了一輩子人生的哪個轉折都轉不過去王琦瑤知道自己的美可以取得做夢的資格卻不知道美禁不住時光夢也禁不住現實人生的細細思量所以她從不敢認認真真地規劃從不敢正視面對臉上的皺紋頭上的白發從不敢對跨越四十年后而來的畸形感情堅決揚起一張原本她那個年紀的女人該有的臉
木盒藏金是劫木盒護金是劫木盒丟金也是劫
李主任在她心里只姓李帶她走進繁華孤寂的`愛麗絲公寓享受著接近高處的夢
程先生也只姓程不過是一個一輩子沉溺在她的美里無法自拔低到塵埃里獻出真心的為她托底的人再怎么差還有程先生呢不是嗎?他的名字她知道與不知道有什么值得回首考究的嗎
阿二只是叫阿二也可以叫阿三阿四阿貓阿狗只是在一個療傷的遠方里為她念了一首純真的詩的人她給他帶去了水之外那個繁華世界的影子阿二的影子以為自己一輩子都會像來去無蹤的水一樣卻從她身上大概知道自己要流到外面去匯成海他給她帶去了初心她的初心無論如何也不是在這個僻靜的水鄉的她是屬于上海的女人漢宮秦地月流影照明妃她要回到原本的地方去
長恨歌王安憶讀書筆記 15
她便在這辜負中坦然地做著女人,最后死于謀財害命。由此畫了句號。
琦瑤16歲競選上海小姐后,被李主任看中,做了李主任的情婦,李是軍政界要員,不久死于飛機失事;程先生是琦瑤的仰慕者,追隨琦瑤終生;康明遜是個顧首顧尾的紈绔子弟,給了琦瑤一段沒希望的感情,始亂終棄;老克臘是琦瑤女兒一代的男人,給了琦瑤愛的希望,也導致了她的死。
人物刻畫最成功的,倒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配角李主任。血肉豐滿、躍然紙上。
“在女人的事情上,李主任總是當機立斷,不拖延,也不迂回,直接切入正題的。是權力使然,也是人生苦短。”
“李主任上了車坐在她身邊,身材雖不高大,可那威嚴的姿態,卻有一股令人敬畏的氣勢。李主任是權力的象征,是不由分說,說一不二的意志,唯有服從和聽命。”
“李主任并不問王琦瑤愛吃什么,可點的菜全是王琦瑤的喜愛,是精通女人口味的。”
琦瑤是恬靜美麗的,也是堅強的,她的堅強體現在她作為一個女人的命運的不掙扎、不抱怨、坦然承受,以及對生命中男性的溫柔和體諒。
《長恨歌》里的愛情也是影影綽綽若有若無。似乎只有程先生對琦瑤的愛情是實打實的。如果說王安憶與張愛玲相像,可能就是描寫感情態度上的相似了。細致入微的冷靜客觀,甚至本應該驚心動魄的激情都是冒著冷氣的。
《長恨歌》已由關錦鵬改編成電影,鄭繡文飾王琦瑤,梁嘉輝飾程先生,吳彥祖飾康明遜,胡軍飾李主任,黃覺飾老克臘。
我先看的電影,后讀的小說。電影的人情味要比書濃厚很多,愛情和友情都很豐富。鄭繡文將琦瑤演得活色生香。梁嘉輝演的程先生,更是專情到骨頭里,非常耐看。書中更多的是張愛玲式的'冷冷的旁觀,和略帶調侃意味的冷靜的敘述。
對王琦瑤這樣的女人,作者作了個總結,是贊賞,是惋惜,也是慨嘆-----“她們是徹底的女人,不為妻不為母,她們是美了還要美,說她們是花一點不為過。她們的花容月貌是這城市財富一樣的東西,是我們的驕傲。感謝栽培她們的人,他們真是為人類的美色著想。她們的漫長一生都只為了一個短促的花季,百年一次的盛開。這盛開真美啊!她們是美的使者,這美真是光榮,這光榮再是浮云,也是五彩的云霞,籠罩了天地。那天地不是她們的,她們寧愿做浮云,雖然一轉眼,也是騰起在高處,有過一時的俯瞰。虛浮就虛浮,短暫就短暫,哪怕過后做它百年的爬墻虎。”
電影和小說,總體感覺,電影是電影,小說是小說,不怎么搭調的。
【長恨歌王安憶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王安憶《長恨歌》05-18
《長恨歌》王安憶07-20
長恨歌(王安憶)08-23
《長恨歌》王安憶08-21
王安憶長恨歌的賞析09-11
王安憶《長恨歌》簡介05-13
王安憶長恨歌書評09-01
王安憶《長恨歌》賞析10-04
王安憶《長恨歌》主題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