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幾點看法
現行的初中英語教材Project English從2004年9月起使用至今,它編寫理念,編排體例活潑,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且富有時代氣息,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理念。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題材廣泛,具有極強的時代特性,所含信息量大,詞匯多,篇幅長、語言難,體裁豐富。通過閱讀訓練,可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了解異國文化習俗,進而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但同時,我們也發現,不少學生由于其不同的文化基礎、生活經歷、學習方法和閱讀習慣、興趣等,在閱讀理解實踐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不能閱讀
初中學生詞匯量少,語法知識欠缺,語言積累不夠,特別是剛進入七年級的學生,他們雖然在小學有接觸英語,但小學英語對學生的要求相對更低,詞匯量不大。同時許多學生還沒從舊有的英語學習方式中轉變過來,在閱讀過程中寸步難行,似懂非懂,閱讀效果低下。還有的學生一遇到句子中有生詞或陌生詞組,就急不可待地翻詞典,看起來好像很認真、很勤奮,其實這種“勤奮”是“懶漢”
的做法,因為他用手的動作代替了腦的思考。
二、 不會閱讀
不言而喻,注重閱讀的目的之一是借助所讀的語言材料來學習語音、詞匯、句子結構等。于是,許多教師過多地強調語言知識的講授,結果使學生誤以為閱讀就是熟記單詞、弄清每句話的意思。其實,這種教學方法不僅缺少了推測、對比、分析、歸納等閱讀技能的指導,而且忽視了語篇分析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根本不會閱讀。在閱讀時,由于學生逐句逐句的閱讀,不但大大地減緩了閱讀速度,而且使整體理解變得更加困難,使得學生常常“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缺乏對語篇的把握。結果,在各類測試中,許多學生看懂了文章,卻選擇不同答案或來不及完成測試,閱讀失分很高。
三、 不愛閱讀
在閱讀理解過程中,不但視覺信息起作用,非視覺信息也起作用。所謂視覺信息是指眼睛感知文字符號而獲得的信息,非視覺信息則在閱讀過程中起潛在作用,是由大腦提供的。非視覺信息中最重要的是文化背景知識。非視覺信息越豐富,閱讀難度越小。而學生在缺少文化背景知識的情況下,即使看完閱讀材料,也不能真正理解材料中的正確含義,難免會失去閱讀的興趣。除了應付考試以外,他們不太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精力反復閱讀上述材料。
那么,怎樣才能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呢?以下是筆者的幾點看法。
一、 運用圖片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針對七年級學生詞匯量少,語言積累不夠的特點,用圖片幫助學生擴展理解力、想象力和思考力。教師可先提供閱讀材料,讓學生獨立閱讀后,出示圖片,讓學生從具體的圖片中猜測詞義,這就省去了老師用母語來解釋詞的意義。而更重要的是,圖片可幫助學生自己去理解、思考和領悟故事的情節。
二、 教授閱讀技巧,幫助學生學會閱讀
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閱讀方法和習慣以及閱讀能力,使學生既要讀懂字面意思,又要讀懂字里行間的意思,還要讀懂言外之意。抓住文章中的重點、異點和疑點進行訓練,還要進行擴散點的訓練。閱讀材料有幾大類別,教師可把材料進行分類,教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法學會閱讀并理解材料。
1. 抓文章段落主題句,巧解主旨大意題。
主旨大意題主要是測試學生在閱讀中領悟文章大意和歸納、概括文章的能力。一般針對某一語段或某一語篇的主題標題或目的設題。常見的設題方式有:
(1)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2) 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ell us?
(3) The writer means to tell us_________________.
(4)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________________.
(5) 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解題技巧:這類問題屬于全局性問題。做這類題,首先要找出文章的主題句即中心思想,其他句子則為支撐句或擴展句,是用來闡述、解釋、支持或發展主題句所表達的主題思想。找出文章的主題句,也就明確了文章要講什么,再閱讀全文,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了。不少文章一開頭便展示出文章的主題句。
段落的主題通常由被稱之為主題句的句子來表示的。主題句有兩個功能,一是介紹 段落的主題;二是闡述控制概念,控制概念用以控制段落中句子討論的內容。
主題句通常是一段的第一句或末尾一句,偶爾在一段中間。我們在閱讀非故事性文章如科普文章的時候,主題句尤其明顯。有的文章無明顯的主題句,主題句隱含在段意中。
(1) 尋找主題句
有些段落,有明顯的引出細節的信息詞,常見的信息詞有:for example, an exampl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xample, first ,second, next, then, last, finally, to begin with , also等。
在閱讀中,應盡量利用上述信息詞確定主題句的位置。如果無明顯的信息詞,可以先假設第一句為主題句,在第二句的前面添加一個for example,看看第二句是否可以支撐第一句話,如果第二句話不能支撐第一句話,便在其他地方找出主題句。主題句位于段末是作者采用了先擺事實,后做結論的手法。這種段落移用作歸納型段落。
主題句偶爾也出現在段落的中間,但不一定就在正中間。有時第一句并非主題句,而是承上啟下的過渡句。在這種情況下,第二句變成了主題句。此外,主題句與可能是段落的倒數第二句。
(2) 選擇答案
先徹底弄懂主題句的句意,然后閱讀選項,選擇與主題句句意相吻合的答案,如主題句的再現,主題句句意的復述或推論等,排除與主題句句意無關的答案,如支撐細節和文章中未曾闡述的事實等。
2. 抓選項關鍵詞,尋讀文章細節
細節理解題一般為兩種。第一種是直接理解試題,答案與原意直接掛鉤,在原文中可以直接找到,考生讀懂文章,就能得分,屬于低層次題。第二種是詞義轉換題,正確選項是原文有關詞語和句子的轉換,要求學生能理解原文中某個短語或句子的含義,找到與之相應的詞語和句子,屬于 中檔難度題。
細節理解題考查的方面有事件發生的時間(when)、地點(where)、什么(what)、原因(why)、方式(how)、過程、結局、人物之間的關系、事件之間的關系詞和句的含義等。常常針對文章中某個容易誤解的關鍵詞或概念,通過一些移花接木的偽裝手段組成是非辨別選擇題。
解題技巧:細節理解題幾乎都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找到與答案有關的信息或是其變體,但一篇短文里大部分篇幅都屬于這類圍繞主體展開的細節, 所以能準確搜查理解信息,在閱讀中非常重要。細節理解題的破解一般采用尋讀法,即先讀題,抓住關鍵詞,然后帶著問題快速閱讀短文,找出與問題有關的詞語或句子,再對相關部分進行分析對比,找出答案。
讀題的時候,要抓住選項中的關鍵詞,然后帶著這個“關鍵詞”,仔細閱讀短文內容。一般說來,記敘文體裁的文章 應抓住五個(w)和一個(h)。對于描述類文章應該注意主要情節,尤其是有別于他人或物的特點或事實。同時,也不能忽略情節發生、發展的空間、邏輯等順序。對于說明文和議論文,應該注意主題句、展開或敘述主題句的例證、數據以及相關信息。
3. 對不同的文體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
閱讀文章一般都是以記敘文和說明文為主。記敘文分為傳記類和故事類。閱讀傳記類文章,要抓住年代或時間這一主線。故事類文章情節較強,閱讀這類文章,要抓住記敘文的六個要素即time、 place、 characters 、cause 、process和 reason。說明文是對事物的形狀、情況、特征、成果或功用等進行介紹、解釋或闡述的文章。說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定義法、解釋法、比較法、比喻法、數字法、圖表法、應用法和舉例法。掌握這些方法 ,就能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 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增強閱讀理解能力
在教學中,我們應當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同時應該給學生選取或推薦一些有關英語文化背景方面的文章,讓學生閱讀。學習英語26個字母時,可先告訴學生為什么字母A被排在第一位;介紹法國諾曼人入侵英國的歷史,讓學生知道gentleman的來歷,介紹美國獨立戰爭,讓學生了解英美兩國的淵源及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的不同;介紹西方的節日如情人節、母親節、感恩節等,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習俗。教師在教學中采用點滴滲透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所閱讀的材料,增強閱讀理解能力。這樣更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為主動。
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閱讀能力
要讓學生真正理解閱讀材料,就必須先讓學生認識到東西方人思維方式的差異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同的語言組織模式。中國人比較側重綜合思維和形象,其思維方式屬螺旋型,注重對事物內在本質的分析和探討,作者意圖較含蓄,文章布局中倒敘和插敘較多,而西方人偏重分析思維和邏輯思維,其思維方式屬線性思維,偏重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文章篇章結構的層次感和獨立性較強。因此,學生只有了解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和段落模式,才能正確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真正理解文章的內在含意。
總之,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英語教師來說,必須持之以恒,才能使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轉變為良好的閱讀習慣,并提升和加強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