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課程標準培訓方案(通用12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4年新課程標準培訓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課程標準培訓方案 1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文件為基本依據,把“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作為課程發展的基本理念。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二、培養目標
1、通過新課程培訓,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使教師理解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任務、目標、以及相關政策,明確教師應具有的素質。使全體教師掌握新課程教學與原有課程重大變化。改進教育方法和教學手段,完善知識結構和教育教學能力。
2、通過培訓,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優良、業務精湛、富有活力、創新力強的新型師資隊伍,培養一支適應新課程教學的骨干教師隊伍,為我校的教育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培訓內容
以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與教材的研究為主要內容,具體內容是:
(1)集中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掌握新課標與實驗稿區別。重點學習和了解本門課程的課程目標、具體的課程內容和評估標準等內容,給每位數學教師下發一份新課程和實驗稿增加、刪減以及名詞變化情況材料,使教師通曉新課程的內容和變化,再通過教學實踐逐步掌握推進新課程實施的有效教學方法和手段。
(2)學習和研究根據新課程標準所編寫的有關教材的結構、內容、特點和教法等,新教材教學設計與典型案例分析。借助課堂,反復研究,領會新教材編寫意圖,盡快把握新教材內容,將自己的教學設計貼合新教材的`要求。
(3)學習教材編寫考慮的問題;如何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加強學生思考方法的引導,促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關注與實際問題的聯系,體現數學建模思想;關注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探究等問題。
四、組織與管理
1、改進培訓模式,以校本培訓為基礎。新課程集中培訓完成之后,我們立足教學一線,組織廣大教師開展自學反思、聽實驗課、講示范課,使他們在自學反思中逐步成長和成熟,全面提高自己駕馭教材的能力。培訓時堅持專題輔導與合作研討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集中培訓與長期自學成才相結合;提倡參與式、對話式、探究式的培訓方式;在課程標準與新教材培訓時,把備課、說課、做課、評課“四課”作為活動載體。此外,積極探索和完善定向自修式等多種模式,努力構建起一個靈活開放、優勢互補、既方便教師又能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培訓體系。
2、以制度建設為重點,加強培訓管理
建立培訓目標管理制度。將教師培訓任務提出具體的要求和評估細則,將完成情況作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據。建立新課程師資培訓成績考核制度。撰寫一篇體現素質教育觀念的案例反思性文章;進行一次課程改革通識性知識考試。對新教材進行教學設計并進行說課;做一次教材的研究課。
3、以信息技術為依托,開發培訓資源
按照“邊培訓、邊研究、邊開發、邊建設”的原則,積極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研究開發適合教師高質量的培訓資源,實現師資培訓手段的突破。開辟“新課程師資培訓”的相關網頁,為教師的自主學習和專業發展提供新的平臺。
新課程標準培訓方案 2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針,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和新課程理念建設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全面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為根本目的,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善于運用新的教育理念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型教師隊伍。
二、培訓對象
全縣小學教師。
三、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使教師轉變教育觀念,了解新課程改革的背景,明確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內容及有關政策,增強實施新課程的自覺性和責任感。通過對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研究,使教師掌握課程標準,熟悉新教材,具備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
四、培訓原則
1、全員培訓原則。
學校所有一線教師人人參加培訓。起始年級專任教師的培訓先行,并逐步擴展到其他專任教師。
2、學研結合的原則。
針對新課程中出現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確定研究專題,以研促學,以學促改,以改促得,以得促教。
3、主體性原則。
在培訓中積極調動教師參與課改的積極性,鼓勵教師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我反思。
五、培訓內容
1、新教材培訓。掌握新教材的編寫思路、結構內容、課程功能、課程評價、價值取向和要求等方面的特點。
2、各學科的課程標準培訓。重點學習和研究各學科的課程目標,具體內容和評估要求等。
3、通識性培訓。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走進新課程》為重點,學習新一輪課改的教學理念,改革目標及相關政策措施等。
總之,把以上內容歸納為三個題目:《新教材培訓》(35學時)、《學科課程標準培訓》(35學時)、《新課程通識性培訓》(50學時)。
六、培訓時間
8月27日~1月15日
七、培訓形式與管理
以集中培訓為輻射點(實驗教師培訓),以校本培訓為主陣地,以骨干教師培訓為重點,以全員培訓為目標。
1、“課程標準與新教材培訓”原則上按進入新課程的進度實施,即承擔新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師進入一批,培訓一批。培訓時堅持專題輔導與合作研討相結合,理論學習與應用相結合;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在課程標準與新教材培訓時,把備課、說課、做課、評課、教學設計作為活動載體。“通識性培訓”原則上是全員一次性實施,于04年12月前完成。
2、考核基本要求。
(1)《新教材培訓》考核要求:參與培訓活動;完成自學任務,寫好筆記,對一些主要問題寫出自己的心得。
(2)《新課程標準培訓》考核要求:參與培訓活動;完成自學任務;完成一篇教學設計或教學案例并做一節新教材研究課。
(3)《新課程通識性培訓》基本要求:參與培訓活動,完成自學任務,寫好筆記;撰寫一篇反思性文章;進行一次課程改革通識性知識考試。
3、通過培訓,考核合格,記相應學分。此學分既作為“十五”繼續教育學分,又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上崗必備條件。
新課程標準培訓方案 3
遵照《長沙市新一輪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指導意見》、《長沙市中小學校本培訓指導意見》和區教育局指示精神,區教科中心關于《芙蓉區中小學教師20xx年暑假新課程培訓實施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和業務水平”為根本出發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校本培訓為基礎,堅持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講求實效,全面落實教師培訓工作。
二、目標與要求
1、了解課程改革背景、理念與目標,重點理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在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目標。
2、掌握推進新課程實施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3、究并實踐新課程,提高教育教學科研水平。
三、培訓內容
新課程培訓,包括新理念、新課標、新教材、新教法。重點對有效性教學進行研究探討。具體內容:
1、我對新教材的感悟;
2、新課程教學中,我嘗試了哪些有效的教學方法;
3、班主任工作反思和優秀經驗交流;
4、新課程下的教學常規如何才能更好的開展;
5、自選新課程的.某一對自己感觸最深的內容,認真學習,用眉批、旁批和尾批的形式進行自主研修;
6、進行教育敘事,講自己在新課程背景下感受最深的事情;
7、圍繞課題、課例進行研討,每個人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好的建議;
8、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專業為依托,找出自身的不足,然后認真學習相關內容,制定個人成長和發展計劃,談談自己在本專業的教育教學中有何收獲(如精神、心靈、人際交往、榮譽等);為了更好地發展自己,還需要什么?應該如何去努力?
9、對在新課程環境下理想的教師隊伍的思考;
10、對新課程環境下學校管理模式的思考等。
11、參加全區的資源在線培訓;
四、培訓對象
全校所有在職在崗的教師。
五、培訓安排
1、全員校本培訓,7月12日起,時間一周,由學校組織。
2、市級各類培訓,按上級發的通知要求落實。
3、資源在線培訓,7月14日,大同二小校本培訓。
4、區級集中培訓,8月底9月初,由區教科中心組織,具體安排看通知。
六、培訓方式
根據“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基于學校”的基本要求,根據自身條件和特點,運用專家講座、課例研討、教學反思、小組討論、教育敘事、合作學習和自主研修等方式進行。
七、工作內容與任務
1、制定暑期校本培訓計劃。
2、落實培訓具體內容、方式、施訓人員、培訓資料及進度安排等。
3、組織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
4、建立檔案管理。
八、保障措施
1、譚菜花校長為培訓工作第一責任人。
2、成立暑期培訓工作小組,負責培訓工作的管理與指導。
組長:校長
副組長:教研室主任
組員:書記 副校長白教導處主任
新課程標準培訓方案 4
一、培訓目的
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廣大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通過新課程師資培訓以及新課程實驗的實施,使廣大教師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教學行為和教學手段,擴大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引導教師從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提高專業化水平。
二、培訓方式
以“校本培訓、研訓一體”的組織模式為主,在“自修反思”培訓方式的基礎上,強調親身體驗,強調案例分析,強調參與分享,強調教師診斷,強調合作交流等能調動廣大教師作為學習主體的積極性,使教師在“做中學”,在教學實踐中領悟的培訓方式。
三、培訓規劃
第一階段:20xx年上學期,作好學習動員。制定個人研修發展目標,邀請專家講學,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
第二階段:20xx年下學期,集中聽輔導講座一次,自修自研《新課程師資培訓精要》和《新教材將給教師帶來些什么》。
第三階段:20xx年上學期,集中聽輔導講座一次,自修自研《教師教學究竟靠什么》和《課程的反思與重建》。
第四階段:20xx年9月~10月,自修自研《走向發展性課程評價》并每人撰寫一篇論文或寫一份教案。
第五階段:20xx年11月,學校全面考核評價。
四、考核方法
1、新課程師資培訓采取三級考核的方法:
⑴自評自結。
教師在自修自研的基礎上,對照自我發展目標,采取積極的行動,在親自感受和體驗的基礎上自我評價,自我總結。
⑵教師互評。
在自評自結的基礎上,以年級組為單位,采用“換位思考、角色轉換”的方式進行。
⑶校長導評。
由校長組織評價小組對教師是否達到階段發展目標給予評定,對教師下一步發展作出規劃,指明發展方向。
2、考核指標:
⑴報告冊四部分分值
①要點筆錄60分
②練習與思考10分
③質疑與交流10分
④成果展示20分
⑵綜合分的計算。
綜合分計算為:自評分×40%+小組考核分×60%。
⑶學校綜合評價。
學校評價小組根據其綜合得分,結合獲獎情況與近兩年的工作實際作出綜合評價。
五、獎懲措施
1、對綜合考核達到合格以上的教師,統一辦理新課程通知培訓結業證書,并納入新一輪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學分管理(記7分)。
2、凡未達到合格以上標準者,不予頒發新一輪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結業證書。
3、對綜合考核達到優秀的`教師,由學校通報表彰,并給予一定獎勵。
4、對不合格教師給予通報批評,并要求限期達到合格標準。
5、新課程通識培訓考核結果,將作為教師當年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
六、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
⑴學校成立由屈楚湘校長任組長,書記和各行政領導組成的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培訓和考核工作的領導。
⑵成立由主管教學副校長張宏安為組長,教務處和各年級組長組成的工作(考核評價)小組,負責組織實施新課程師資培訓和考核評價。
2、落實經費。
學校在資金相當緊缺的情況下,拿出部分資金,騁請專家講座,派教師外出學習考察,解決培訓生活及相關費用。
新課程標準培訓方案 5
一、培訓目標
20xx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課程全員培訓,通過遠程研修與校本培訓相結合的模式,在學科課程專家和指導教師引領下,以教師為主體開展學科教學案例分析和問題研討,幫助廣大教師整體把握、準確理解課程標準和有效實施高中新課程,促進我省高中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
二、培訓對象與條件
培訓對象為全省普通高中學科教師,以學校為單位集體組織報名,全員培訓,原則上不得缺額。根據《山東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范(試行)》中“落實課程標準,按照國家規定的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開展教學活動,不隨意增減課程和課時”的要求,對學校尚未開設的課程,也要選派教師參加培訓。
高中學校要提供教師上網學習條件,教師要具有上網學習交流的能力,能夠堅持全過程的遠程學習。培訓期間平均每天學習視頻課程2學時,每天參與學校及區域組織的面對面研討和在線交流研討時間不少于4小時。
三、培訓時間
全省高中教師按市地分兩批培訓。
第一批:7月13日—25日(淄博、煙臺、東營、棗莊、濰坊、泰安、臨沂、聊城)
7月13日,完成公共課程的學習,6學時;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學科6個專題的研修。
第二批:7月27日—8月8日(濟南、青島、濟寧、日照、威海、萊蕪、濱州、菏澤、德州)
7月27日,完成公共課程的學習,6學時;
7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學科6個專題的`研修;
高中政治學科課程學習時間為10天,每天6學時,共計60學時。其他學科課程學習時間為12天,每門學科課程分為六個研修專題,每個專題2天,每天學習6小時(其中觀看視頻2小時,其余時間為教師面對面研討、提交作業和參與網上研討時間),共計72學時。
每個專題第一天學習通過高中新課程的視頻案例分析,引導學員進入情景,直面問題和不同觀點,各抒已見,互動交流,并以作業或討論等形式,發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學習,通過視頻講課、專家文稿、評論、課程簡報,學員提交作業及互動交流,獲得相關理論知識,提高教學能力。各學科研修進度以課程團隊制定的課程表為準。
培訓期間,研修平臺24小時開放;集中培訓結束后,所有參訓教師仍可憑個人賬號和密碼登陸研修平臺參與討論。
四、培訓方式
采取遠程網絡研修和校本培訓相結合,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合的模式。充分發揮網絡遠程培訓的優勢,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學習、管理與互動研討。充分發揮行政和學校管理優勢,推動遠程網絡為平臺的校本培訓的深入開展。
學員學習:包括學習視頻課程、參與面對面研討、參與在線研討和專題討論,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業,與指導教師及課程專家互動答疑;
指導教師:組織、督促學員學習,進行學習指導,評判作業,點評學員觀點,組織并引領學員進行研討;
專家團隊:對指導教師進行指導,定期在線與學員進行交流,編輯課程簡報,對典型問題進行集中互動答疑。
網絡平臺系統:提供學習資源、交流平臺,記錄學員網上學習時間、作業完成情況、參與互動研討點評情況、討論記錄和作業成績等,并根據相關標準進行綜合成績評定。
五、培訓工作流程
1、管理系統數據審核(6月1日—10日,各高中學校)
各高中學校利用已經注冊的“山東教師繼續教育管理系統”管理員賬號和密碼登陸管理系統,補充、修訂、審核確認參加培訓的教師名單及個人信息。
2、綜合管理培訓(6月9日,各市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選派相關人員參加省項目辦組織的集中培訓,熟悉“山東教師繼續教育管理系統”,了解數據審核、報名、編班以及指導教師配置等工作要求與流程。
3、報名、編班和配置指導教師(6月11日—15日,各高中學校、各市教育局)
各高中學校利用“山東教師繼續教育管理系統”填報參加培訓的教師名單,本工作于6月10日—13日完成。各市教育局按照區域就近原則(以縣區為單位,對于教師人數少的學科,各市可根據實際情況跨區域,或以市為單位組班),每學科、每100人左右編為一個學科虛擬班級;各市教育局根據相關標準(附件)選拔成立本市的指導教師團隊,根據本市各學科班級數,為每個學科班配備指導教師1-2人。此項工作于6月14日—15日進行。
4、指導教師團隊及技術人員培訓(6月19日,省項目辦及各市教育局)
6月19日,省項目辦通過山東省教師遠程視頻會議系統對各市指導教師及各級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各學校領取課程資源,并下發至參加培訓的教師手中。
5、熟悉學習的平臺(6月21日—7月10日,各市教育局、各高中學校)
指導教師、各級技術人員熟悉學習的平臺,下載整理各類手冊,對參訓教師進行相關培訓,檢查各校培訓場所、設備是否正常,為正式培訓做好準備。
6、試點培訓
6月21日—7月初,擬組織部分地區開展試點培訓。試點培訓方案另行通知。
7、培訓實施(7月13日—8月8號):
(1)各學校根據統一要求,根據課程表的安排播放已經準備的課程資源,組織各學科教師觀看;
(2)學校在區域教科研部門指導下組織本校學科教師開展面對面的互動研討;
(3)各市指導教師在學科課程專家團隊指導下對研討內容和學員作業根據相關評價標準進行評價、點評和互動研討。
對于培訓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及賬號密碼錯誤等問題,由各校技術人員在本校依托“山東教師繼續管理系統”予以解決。
六、考核評價
為保證培訓工作順利進行,省項目辦將制定、下發課程專家團隊、指導教師團隊、技術人員工作手冊和學員學習手冊;制定優秀、合格組織單位(市和學校)、指導教師、學員評價標準,明確工作職責,量化學習標準,作為培訓考核的重要指標。高中教師達到合格標準,在本人《繼續教育證書》記A類學分10分。對達不到合格標準的指導教師、參訓學員由所在市和任職學校進行通報。
研修過程中,研修主頁每天公布各市、各學校參與研修情況的實時數據。研修工作結束后,各高中學校向本市教育局提交研修總結報告,各市教育局向省廳提交總結報告;兩批研修任務完成后,依據研修平臺后臺管理數據和各市總結報告形成培訓工作的總結評價。依據有關標準評選優秀組織單位,優秀學校,優秀班級,優秀學員,優秀指導教師。
新課程標準培訓方案 6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組織實施“國培計劃20xx年普通高中課改實驗省教師遠程培訓項目”的通知》(教師廳函[20xx]5號),和《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方案》,為確保我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于20xx年秋季全面展開,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訓目標
立足甘肅實際,借鑒先期進入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省份和我省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的有益經驗,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幫助教師準確理解和把握高中課程改革的理念、目標、結構、內容和教學要求,增強實施新課程的緊迫性和責任感;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編寫思路、體例特征、結構特征及各學科之間的關系;了解和掌握高中課程改革實施的情況,促進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逐步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指導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完善高中教師繼續教育遠程培訓體系,為教師終身學習提供支撐和保障,為各普通高中學校順利實施高中新課程提供師資保障。
二、培訓內容與對象
(一)培訓學科:思想政治、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等13門學科。
(二)培訓內容: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總體情況及各學科課程方案的介紹;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結構框架和主要內容介紹;各學科有關重要內容的解讀;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方式方法的培訓;有關指導學生有效學習方法的輔導;教學評價方法的指導;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師教研活動特別是校本教研和教師專業成長的引領等。
(三)培訓對象:20xx年我省進入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的各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學、民辦高中,下同)起始年級學科教師、學校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分學科參加)、省市縣高中學科教研員,共計約1.5萬人。
三、培訓時間
(一)準備階段:6月5日—7月20日,各市(州)完成各學科班級組織工作,組織對班主任、輔導教師和技術人員的培訓,配發課程資源,組織學員做好學習前各項準備。
(二)培訓階段:7月28日—8月6日,組織思想政治、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等13個學科教師學習。每天5學時,共計50學時。其中學習視頻課程2小時,在線學習、交流和研討時間不少于3小時。
(三)總結階段:8月7日—8月17日。各市(州)培訓主管部門將本地區培訓工作總結報告(電子版)報送至“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師遠程培訓項目執行辦公室”郵箱。
四、培訓組織與管理
(一)本次遠程培訓工作在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進行,省教育廳專門成立項目管理小組,由分管副廳長擔任小組組長,成員由省教育廳基教處、師范處、財務處、民教處、督導室,省教科所、省電教中心負責人以及十四個市(州)教育局負責人。省教育廳成立 “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師遠程培訓項目執行辦公室”(以下簡稱項目執行辦公室),執行辦公室設在甘肅省教育科學研究所。項目執行辦公室在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領導小組和省項目管理小組的領導下,負責對我省培訓實施工作進行統籌規劃和組織管理,協調多方力量組織開展培訓工作。主要包括研究制定培訓實施方案,組織新課程省級骨干培訓,組織培訓者培訓,加強與教育部相關部門和各網絡平臺服務單位的溝通、聯系。省教育廳成立巡視督查組,對各地培訓工作進行巡視、指導與督查,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
(二)網絡培訓服務平臺的主要職責。“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項目執行辦公室(掛靠在中央電教館)負責項目組織實施的具體協調工作。通過招標機制遴選有關專門網培訓機構提供遠程培訓的服務和技術支持工作,具體任務分配為: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負責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音樂、美術、體育學科;北京今日園丁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負責物理、化學、生物學科;北京百年樹人遠程教育有限公司負責思想政治、信息技術學科。
網絡平臺的主要任務和職責是:參與培訓課程資源開發和培訓光盤制作,協助專家團隊進行教學,組織專家在線輔導、遠程答疑,提供教務管理服務,制作操作指南,配合培訓者培訓的實施,組織在線研討和提供培訓信息交流服務,提供技術支持與咨詢服務。
(三)各市(州)教育局的主要職責。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進一步分解、細化我省的遠程培訓項目實施方案,制定本地區針對培訓工作的'保障措施和應急預案;組織開展市直高中的培訓工作;成立檢查小組,對各縣(市區)培訓工作的準備、進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及時向網絡平臺服務單位和省教育廳上報本轄區輔導教師、班主任、聯絡員、參訓學員編班情況等信息;審核各縣、區呈報的學員培訓成績報表;為本轄區遠程培訓項目的實施提供相應的配套經費,并對本地區培訓工作進行全面總結。
(四)各縣(市區)教育局的主要職責。根據上級主管部門項目實施方案的要求和本縣(市區)學校、教師分布的具體情況,確定本縣(市區)集中學習點(以下稱為“學習中心”);做好本縣(市區)各“學習中心”班主任、指導教師、計算機網絡技術人員的遴選工作;及時向所在市(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上報本縣(市區)班主任、指導教師、聯絡員、學員編班情況等信息;制定本縣(市區)保障培訓工作順利實施的相關措施和應急預案,對培訓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做好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選派輔導教師的接待和在各學習中心的分配工作;做好本縣(市區)普通高中教師參與培訓的相關信息的收集、存檔、上報工作。
(五)普通高中的校長、“學習中心”配備的班主任和指導教師是培訓的具體組織者、管理者、指導者,對順利實施和完成本次遠程培訓任務、保證培訓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校長的主要職責是:擔任“學習中心”的主任,全面負責該中心培訓期間的組織和管理、協調工作;對班主任和輔導教師履行工作職責的情況進行監督,確保所有參加培訓的教師按時參加培訓,保證培訓質量。
班主任的主要職責是:負責組織和管理本班學習活動,了解本班學員學習進度,記錄學員學習活動參與情況,對跟進不足的學員進行督促,檢查審核作業。輔導教師的主要職責:負責本班學習指導,組織并引領學員研討,點評并推薦優秀作業,編輯并提交學習簡報。各地要選擇富有經驗和責任心的骨干教師和教研員擔任班主任和輔導教師,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聘請已進入實驗省區的高中課改優秀教師承擔輔導工作。同時,要切實發揮教研部門的力量,要求各市(州)教研部門積極總結和利用在“甘肅省基礎教育網絡教研教師教學遠程研修”平臺中開展的兩次研修經驗,保證本次培訓的順利實施。
(六)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配備網絡技術人員,其職責是:密切配合網絡平臺服務單位開展工作,協助行政部門、班主任、輔導教師進行管理與輔導,解決學員在注冊及學習中遇到的相關技術問題,做好本地的技術保障工作。
五、培訓原則及方式
(一)堅持“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對進入新課程的高中一年級各學科教師進行系統的全員崗前培訓,原則上各學科任教教師都必須接受不低于50學時的系統崗前培訓,并經考核合格才能上崗。
(二)組織方式:采取班級化組織管理。組班方式以縣為單位,分學科組班(網上虛擬班級)。每個班不超過100人,設班主任和輔導教師各1名。各市(州)、縣(市區)要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組織學員以縣(市區)為單位按學科集中參訓。各市(州)、縣(市區)根據實際情況設立若干“學習中心”,組織學員集中培訓。
各市(州)、縣(市區)高中學科教研員、各學校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按相應學科組班進行學習。
(三)學習方式:由市(州)、縣(市區)集中安排學員在“學習中心”學習。其學習形式主要包括:通過多媒體投影在線或離線(dvd光盤播放)集體收看專家主講的視頻課程;輔導教師組織學員針對專家授課內容結合各自教學實踐開展網下的研討和交流;學員個人借助可上網的計算機自學網上的拓展性課程資源和相關學習資料,參與網上的案例研討和專題討論,提出問題或咨詢,接受專家的問題解答和教學指導;按要求完成相關作業等。
(四)輔導方式:本地研討、在線交流與專家答疑相結合。本地研討應在班主任與輔導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開展。在線交流應在本地研討的基礎上,在課程專家團隊的主持和指導下,組織學員進行學習交流和專題討論。針對各地學員學習研討和交流中普遍關注的突出問題,由課程專家集中答疑指導。
六、培訓實施及流程
我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師遠程培訓工作從20xx年6月啟動,分階段、分學科逐步推進。具體實施步驟為:
(一)6月10日前,各市(州)應負責將參加本次培訓的不同學科的教師人數(含高中學科教研員、各高中學校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學校多媒體教室、計算機網絡教室等設施設備的數量及技術狀況以電子文本的形式上報“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師遠程培訓項目執行辦公室”郵箱。另外,各市(州)對各縣(市區)學校上報的上述信息數據進行認真審核,按照參訓學員的數量和分布狀況,設立和確定“學習中心”。(注:“學習中心”在冠名時可以其所在學校為基礎,冠以“xx高級中學學習中心”、“xx學校學習中心”等),確定學習中心負責人與技術保障人員。指定“學習中心”所在學校的一名校長和兩名副校長擔任“學習中心”的主任和副主任,負責培訓期間該“學習中心”培訓的具體組織、領導和協調工作。
(二)6月11日,省教育廳將通過視頻會議方式,組織進行對管理者進行培訓,一是部署我省“國培計劃20xx年普通高中課改實驗省教師遠程培訓項目”工作;二是對各市(州)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學習中心”負責人、技術保障人員進行培訓,主要內容包括培訓流程,各級培訓管理者的職責任務和工作要求。
(三)6月20日前,各市(州)按附件2的信息上報要求(相關表格請在省科所網站下載:xxx.com),完成統計參加培訓相關信息:
1.將各縣(市區)應接受培訓的教師按學科進行編班,原則上每個學科為一個班,并確定每個培訓班級培訓期間所在的“學習中心”。對于學員人數超出50人以上的較大班級,可再將其劃分為若干個學習組,便于組織網下的交流、研討。
2.為每個培訓班級配備一名班主任和培訓輔導教師,對人數較少的小學科,可二個班級配備一名班主任。
3.各市(州)指定一名同志作為聯絡員,負責與“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師遠程培訓項目執行辦公室”和各網絡平臺服務單位的溝通、聯系、接洽工作。
(四)7月1日前,各網絡平臺服務單位將帳號分配到我省;7月10日前,完成輔導教師、班主任的注冊報名工作;7月20日前完成學員注冊報名工作,以便學員及早體驗網絡平臺操作。7月22日班主任在各學校校長的配合下完成審核確認工作,7月24日之前,“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師遠程培訓項目執行辦公室”將確認信息(線下)上報給平臺,7月25日完成用戶調整工作。
(五)7月 15日前,省教育廳將組織全省培訓者培訓,屆時邀請國家學科課程專家及網絡平臺教學管理和技術人員對我省班主任與指導教師進行培訓。
培訓者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介紹培訓組織流程、培訓輔導者工作職責、課程主要內容、講解課程特點、組織交流研討與輔導答疑的方法和技巧、教學教務管理與技術操作辦法與流程、學習簡報內容與編制、與課程專家組交流溝通及信息反饋形式與辦法。期間,組織學員做好學習前準備。
新課程標準培訓方案 7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地方。為了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真正落實“教”是為了“學”,“學”是為了不“教”。使學生從“學會”轉變為“會學”,讓學生“樂學”,“易學”。現根據我校初中部各年級實際情況,為促使我校教學質量和辦學品位再次跨越,只有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大膽突破,大膽改革,破舊立新。經研究決定,從20xx年秋季學期10月份開始在初中部實施“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打造高效課堂”的課堂教學改革,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xxx
副組長:xxx
組員:教科處、初中部全體教師
二、指導思想
“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操作原則:以學科知識體系為載體,立足培養學生的學習力(閱讀能力、交流能力、理解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課堂結構:滲透學、議、講、練、評”五要素。
三、高效課堂五步教學法“學、議、講、練、評”的操作流程和要點。
1、學(課堂自學)3---5分鐘
教學中要求學生學會自學,每一節新課之前,學生先自己閱讀教材,完成自學要求:
①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邏輯聯系。
②復習回憶有關舊知識,并和新知識聯系起來。
③找出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和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④做自學筆記,可適當做些批注,勾畫出定理、定義、公式等概念敘述中的關鍵詞語。
⑤嘗試練習,可試做課本上的例題、習題或試著寫定理的證明過程,公式的推導過程等。
⑥最后要合上課本,圍繞教材內容思考以下問題:課本中的材料是否熟悉,自己懂不懂,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是什么,自己是否已經掌握,通過理性思考和直覺經驗的對接,新知識和舊知識的對照,想到一些什么(即有什么猜想),還有什么問題沒有解決,需要課上和老師同學們共同研究。
⑦課前自學還可以為課上聯想作好必要的心理準備。學生帶著課前自學的喜悅與成功、問題與疑點走進課堂,可以有準備、有策略地分配有意注意,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知識難點及其疑問之處。課前自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理能力,有益于學生結合自己原有的經驗體系來學習探索新知識,將新知識與原有的知識經驗聯系起來,將課本知識與自己日常的直覺經驗聯系起來。
2、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5----8分鐘
圍繞問題情境,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問題的解決過程,從而在過程中開發學生的智能,展示主體的個性、創造性、能動性,提高學生的素質。
議這個環節,要求學生提出問題,圍繞問題,與同桌合作、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展開討論,在相互啟迪,相互質疑中解決問題,這樣的`學習方法,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參與性,變學生的被動學為主動學。
3、講(教師的點撥)8----10分鐘
課堂中的講主要體現了教師適時的點撥過程。點撥過程中不僅有四兩撥千斤的“畫龍點睛”,也常伴有發人深省的傳授式的精講。要具有提示性,重在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共同參與、和諧共振的過程,而不是完全按預設的教案執行的過程。教師及時進行教學診斷,給以搭橋鋪路,提示引申,點撥解疑,充分發揮好“主導”作用。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排難解惑,指路點化;還可以有意識地裝點糊涂,在一些容易混淆的問題上鼓勵學生重新思考,自己“解放”自己;也可以利用學生樂于考驗教師的心理,調換位置,把自己擺在受檢查的地位。在新內容的精講過程中要注意“一培養二積極”
① 注意培養學生積極思維,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 注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發生過程,讓學生在獨立的思維活動中學習新知識。
③ 注意積極引導學生對定理、例題、習題的分析和解決問題,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進行總結、延伸、發展和推廣運用。
4、練(鞏固知識)10----15分鐘
數學課堂中,學生練習要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針對班級學生的能力差異、認知差異,擬定或精選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題和習題,設計有梯度的`練習題,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新知識的接收和消化。同時,學生練習可通過“口答、板演、筆練”等多種方式使學生在練習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教師在備課時要作好練習題的精選工作,同時,提倡學生多角度思維、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一解式(即構建模式和通解通法)
5、評(激發學習熱情)2---3分鐘
評價是一門學問,又是一門藝術。把評價滲透于教學和學習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之中,是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確保學習質量的一種極其重要的策略。
(1)注重多種形式的激勵性評價,使學生愛上你的課堂。
①鼓勵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暢所欲言。如通過“從這段對話中,你了解到什么?誰先試一試看,講錯也沒關系”
②鼓勵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相互評價。如“誰還有補充?“請你再斟酌一下,如何表述得更完整” 等評價用語來尊重學生的獨特想法,樹立學習的信心。
③鼓勵師生角色互換的評價。如通過“這位小老師有點拘束,靦腆,但他們組舉得例子真不錯”,“這位小老師怎么樣?大膽、自信,舉手投足都像一個老師,送你一個大拇指,真棒!”,“聲音響亮,表述清晰,為大家樹立了好榜樣,謝謝你”,“為剛才幾位小老師的精彩表現,我們用掌聲鼓勵一下”等評價用語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加以肯定。
④、鼓勵學生進行反思的評價。如通過“經過這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感受?請大膽地講出來與大家分享”,“很好,我為你今天的獲得感到驕傲,也為你敢于再次暴露自己的想法而高興。誰還想說一說?”等評價用語來尊重學生的個人想法。
(2)關注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
教師應注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關注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的心理需求,從多個角度,以積極的眼光,從多個角度去審視學生,抓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微小的閃光點和點滴進步給予表揚。經常給他們的潛能和優勢提供選擇和參與表現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自信地表現,激勵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之獲得“我也行”的情感體驗,讓每個學生在自尊、自信中快樂的成長。
四、課改推進時間流程
1、9.25——9.30 全員動員階段(負責人:各年級主任)
2、10.1——10.7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學、議、講、練、評”學習階段(教師自主學習、班主任進行學生分組研究)
3、10.8——10.12各教研組長、初三年級推選文化學科各一名優秀教師利用教研組活動時間進行課改示范課,并研討存在問題和改進方向。(教科處)
4、10.15——11..2以年級為單位、年級主任作為第一責任人。各備課組長(組內負責人)作為直接責任人帶領備課組所以教師全面進行課改實施。并每周組織至少一次情況反饋會。由年級主任進行組織指導并將課改中存在問題、改進措施電子稿上報陳躍宏助理。
5、11.5——11.30以備課組為單位,依托集體備課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科、不同課型的特點,對照“學、議、講、練、評”五步教學法,檢查課堂教學是否能體現五要素,不斷發現并改進和優化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年級組、教科處)
6、12.1——12.29課改初期交流展示及回頭看階段。由年級選派教師代表參加展示。要求:所有文化課教師按備課組參加聽課、評課、議課。并由學術委員會委員進行考評,頒獎。
7、1.2——1.20上學期課改總結階段。要求:所有文化課教師。內容:
(1)課改現狀分析和存在問題。
(2)課改中個人得失思考。
(3)下步課改中的改進措施和努力方向。(年級組)
8、3.1——6.30課改全面推進階段。教研組、備課組利用好教研活動、備課活動時間安排所有人員進行課堂教學展示。發現問題、及時幫助解決問題,全面提高教研教改能力。(教科處、年級組)
新課程標準培訓方案 8
普通高中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地方指導、學校開發與實踐的課程,其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會成員實踐和社區服務三個科目。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僅對學生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培養組織紀律性、集體觀念、吃苦耐勞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等人文精神有獨特的價值,而且對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和學科領域的學習也有明顯的作用。認真實施綜合實踐活動將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基本原則
1、綜合性原則
在活動中,既要對以往所學的各學科知識加以綜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綜合;也要關注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以提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實踐性原則
強調在體驗中獲取知識,在實踐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自主性原則
強調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及指導教師,自己解決活動方案、實施過程和表達結果。教師的指導應有利于學生自主活動的開展和深化。
4、開放性原則
強調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在時間安排、主題確定、方法運用、活動操作和成果表達等方面有相當大的靈活性,為學生發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廣闊的空間。
5、過程性原則
關注學生在過程中獲得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表現,關注不斷生成的新的目標和主題,關注實踐活動的方法、態度、體驗及誠信和尊重知識產權等情況。
二、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保持獨立的持續探究的興趣,獲得參與研究、社會實踐與服務學習的體驗,發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實踐與服務技能,學會合作與分享、尊重與欣賞,學會人際溝通,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增強服務意識與奉獻精神,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形成具有關注人生、社會和未來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二)具體目標
1、研究性學習活動。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和情感;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決問題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技能;培養嚴謹求實、不斷追求、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和對自然、社會與人類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2、社區服務。通過學生在本社區的集體或個人形式的活動,使學生關心社區的兩個文明建設,主動參與社區的公益活動,進一步了解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增長從事社會活動所需的知識;學會現代社會人際交往的本領,提高人際溝通能力、適應現代社會生活能力;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培養學生學以致用、服務社會的`意識,形成誠懇助人、樂于奉獻的積極態度和情感,體驗奉獻的愉悅和人間親情。
3、社會實踐。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科技、國防、勞動、法制、環保、歷史等多方面教育,使學生關心社會和科技進步、關心地球和生存環境、關心可持續發展,使學生獲得直接感受并積累問題解決的經驗;形成綜合思考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培養學生認識社會、探究社會問題的基本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協作能力、組織能力、獨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
三、組織實施
(一)組織機構
成立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組長:(校長),副組長:xx。下設綜合實踐活動指導中心,成員相關年段長、班主任,負責全校綜合社會實踐活動規劃、業務指導、考核、培訓、課題研究、活動管理等工作。
(二)實施策略
為確保綜合實踐活動有序、有效地進行,探索綜合實踐活動的途徑、方法,構建學校有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體系,具體采取以下策略:
1、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策略
學校要尊重學生發展的需要。根據實踐活動具有實踐性、自主性、創新性的特點,實踐活動要做到內容開放、過程開放和方法開放。通過課內與課外結合,拓寬實踐活動的空間,充實實踐活動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2、自主和指導相結合的策略
實踐活動要遵照新課程的`理念,突出實踐活動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教師是實踐活動的幫助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要在引導學生主動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能力。
3、一般活動和專題活動相結合的策略
在活動中,既有面上一般的團體實踐活動,又要重點開展以研究性學習專項課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一般與專題結合中,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從而培養創新性學習能力。
(三)實施過程
在高一和高二年級全面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每個班級建立以班主任為負責人的班級綜合實踐活動小組,配備兩名任課教師協助工作。研究性學習采取集中學習方式,即利用每年寒暑假的時間集中學習。學校安排專任教師擔任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工作,并作為教學常規進行考核。
1、實施準備
(1)培訓教師。對高一、高二年級教師進行培訓,通過參與、協商,與教師共同確立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線索與操作方式。
(2)保證課時,落實教師。通過合理統籌,確保高一、高二年級各班每周三課時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專用課時,由高一、高二年級的任課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并由綜合實踐活動指導中心教師指導活動。
(3)物質準備。協調學校各部門的工作,為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提供各種便利條件。購置檔案袋,存放學生的各類資料、成果和教師對活動的建議、評語,以此記錄學生的活動過程和成長足跡。
(4)動員家長。準備《致家長書》,使家長有機會參與課程建設,取得家長對課程開設的理解與支持。
2、具體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活動。
第一、研究性學習。
第二、社區服務
(1)組織形式:由教師組織或學生自由安排:
①周邊社區服務一般由學校組織;
②如果由學生自行組織“xx社區服務小組”,一般不少于3人。
(2)時間安排:利用課余、假期時間分散進行,三年內的服務總時間不少于10個工作日。
(3)活動記錄:學校組織的服務活動由學校政教處、團委統一記錄,錄入《綜合實踐活動檔案》;
學生自行組織的,由學生本人在活動結束后將《社區服務記載卡》交社區記錄。
(4)活動內容
(A)如到敬老院、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和孤兒,做好人好事,到火車站和汽車站打掃衛生、協助車站工作人員維持秩序,參加社區的義務勞動、科普宣傳等。
(B)安全月社區環境布置
①張貼各類安全招貼畫、安全標語、口號、條幅等;
②布設各類安全標志講解其意義的展板;
(C)社區保潔活動、社區護綠活動、社區綜合宣傳活動、社區陋習糾察活動、社區敬老愛老活動、社區幫困助殘活動、社區讀書輔導活動、交通服務活動、環保志愿者活動、社區公益勞動。
(D)見習社區干部活動:調查社區社情,參與社區規劃,提出社區建設合理化建議,體驗社區干部工作。
(E)志愿者活動:學校建設一定數量的志愿者基地,以小組為單位組織活動。
為了便于管理,提高考核的信度,我們要求社區服務活動必須是小組形式,小組成員要三人以上,要求學生記錄、獲取有關證明材料,這樣便于考核。三年中社區服務不少于十天,共有2個學分。
第三、社會實踐活動
(1)組織形式:由學校統一組織,以行政班或小組為單位。根據需要選擇,以小組為單位活動的,每組不少于3人。
(2)時間安排:每學年總數不得少于一周,三年不少于三周。一學年一統計。
(3)活動記錄:學校組織的服務活動由學校政教處統一記錄,錄入《綜合實踐活動檔案》;
社會調查、社團活動,以調查報告評獎情況、社團成果記錄折算時間。
(4)學分認定:由年段長初步認定,綜合課程學分認定小組確認。
(5)活動內容
(A)“走進綠色軍營,體驗軍人豪情”。軍訓是社會實踐的重要內容之一,每年8月底或9月初,我們都要對高一新生進行為期一周的軍訓活動,請尤溪消防部隊官兵擔任教官。
(B)校內自我服務性勞動:培養生活技能和主人翁意識,如班級值周,參與學校管理;又如,日常勞動衛生工作、日常生活技能競賽活動(以班級為單位)。
(C)高二和高三請公檢法司等部門來校開設法制教育報告;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
(D)社會調研活動。抓住焦點、熱點問題,利用課余、假期時間,進行環保、社情國情民情等調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參考主題如下,也可自選主題)
①市區交通安全問題調查
②市民交通意識及對策
③關于文明禮儀的調查研究
④家庭教育的調查
⑤家庭節能的調查
⑥以當地的居民小區為調查研究的對象和內容,可以“物業管理”、“商業網點”、“文化娛樂”、“教育設施”、“交通路線”等為研究方向
(E)開展常規的校園文化活動,如科技周、文化藝術節、體育節等。
(F)開展學生攝影比賽活動。以尋找文明、宣揚文明為主題,組織全縣各團組織廣泛發動團員青年去尋找身邊的文明瞬間,并用相機拍下,將照片進行評選。最后將獲獎照片在各個社區進行展示。來展示我市、我校的精神文明新風貌,新氣象。
(G)學生社團活動。參加1—2個校內學生的社團活動或校外合法社團活動。
說明:
1、研究性學習的專項考察活動、社會調查等不在社會實踐范圍。
2、學校日常教育活動如升旗儀式、班會課,課間操活動,節日紀念活動、行政班的主題活動等不在社會實踐范圍。
新課程標準培訓方案 9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為綱,以各科《課程標準》為標尺,以省教育廳、合肥市教育局《課改實施方案》為依據,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二、總體目標
1、科學設置課程開設方案,加強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建設,注重學科整合,形成具有一六八中學特色的課程開設體系。
2、開展教育教學改革,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建立與高中課程方案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
3、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師培訓和教學研究制度,形成與新課程實施相適應的教師專業發展機制,全面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4、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綜合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評價功能,促使學生教師和學生積極、主動、全面、健康發展。
三、組織領導
為切實加強對新課程實施工作的管理,學校特設課程實施工作領導小組,新課程實施辦公室和課程指導小組,學生課程實施活動小組。
(一)學校新課程實施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其主要職責:承擔課程實施的領導和協調工作,把握課程實施方向,提供后勤服務保障。
(二)學校課程實施辦公室
主任)
副主任
職責:負責組織新課程的具體實施工作,制定實施方案,組織實施指導,經驗交流,成果推廣驗收,與上級課改管理機構保持聯系,接受指導并獲取信息,制定教師培訓計劃,負責對課改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總結。
(三)課程實施指導小組
組長
成員
職責:負責組織課程實施的具體研究和操作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組織各科教師進行課程的實踐活動;總結經驗教訓,收集課程個案,做好課程實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與第一線參加課程實踐的教師保持聯系,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提出調整意見。
(四)學生課程實施協調和聯絡小組
組長:學生會主席
副組長:學生會副主席成員:各班級班長、團支部書記、學習委員
職責:負責學生在課程實踐中的意見和建議的反饋;收集學生對課程的有關信息,及時組織學生參加有關課程的實踐活動;向參加課程的教師提供課程個案,協助教師做好個案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
四、具體措施
新課程改革涉及面廣,是一項牽動學校整體的全面改革,更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程。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要堅持以理論為支撐,以專家支持為依托,以實踐研究為主軸,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及管理工作,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1、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管理保證新課程的實施
(1)建立例會制度。在課改領導小組領導下,具體負責課改實驗的研究,組織管理、協調和實驗,利用每大周一次的備課組教師例會和教研活動,總結課改中出現的問題,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對策與措施。
(2)建立教學研討制度。在課改領導小組的指導下,教育教學部、年級管理委員會定期組織教學研討課,積極探索新課改理念下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
(3)建立家校聯系制度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載體作用,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組織家長聽課、座談會、交流會、咨詢活動等,使家長最大程度地參與到課程改革中來。
(4)完善教師培訓制度,切實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
(5)完善教學獎勵激勵制度。課改領導小組組織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的教學評比活動,對課改中成績突出的教師予以精神嘉獎和物質獎勵。
2、抓好教學研討,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深入開展課題研究,將課題研究與“課改”實驗結合起來進行。確立課程觀念,切實改變課程功能。
(2)理清課程結構,實施課程整合。著力于培養和發展學生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的責任感、使命感,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學生和諧全面地發展。
(3)開發課程資源,從學生的`經驗出發,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增強學生終身發展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4)優化課堂教學師生關系和教學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調查、探究。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會學習,學會創造,使學生在“差異發展、體驗成功”中,學有特長,發展個性。
3、完善評價和考核機制
(1)完善對學生的評價和考核機制,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a、在評價過程中,把對學生的智力因素評價與非智力因素評價相結合起來,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
b、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改變單純由教師評價學生的狀況,把教師評價、同學評價、家長評價及學生的自評結合起來;采取課堂觀察、課后訪談、作業分析、書面考試、口頭測試、動手操作、實踐活動等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實現評價形式地多樣化;堅持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激勵、導向功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2)改革對教師的評價方式,完善教育教學評價機制。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教師在教學中對新課程的內容、結構、實施方式、操作途徑等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努力做到課課有反思,周周有回顧,月月有積累,期期有總結。堅持平時考核和集中考核相結合;結果考核與過程考核相結合;教師自評、同事互評、學生評價、家長評價與領導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3)教育教學部、教研組、年級管理委員會應及時收集處理教師、學生的反饋信息,周期性地對學校課程執行的情況、課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評估,調整課程內容,改進教學管理,形成具有一六八中學特色的課程評價機制。
4、完善保障措施。
(1)實行經費傾斜政策,選配文化素養較高、業務素質較好、教學水平較高、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師承擔課改任務。
(2)確保學校經費優先用于開展活動,師資培訓,課題研究、設備添置,教學獎勵等,保證課改工作順利推進。
新課程標準培訓方案 10
暑假中,在x老師的組織下,我們共同學習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學習過后,我收獲頗多。這段時間的再讀學習,進一步明確了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要求,結合這幾年的中、高年級的教學工作經歷,也使我對閱讀教學該怎么教有了一些新的體會和想法。
一、新課標、新定位
談到語文閱讀教學,我們總要思考“為什么要學會閱讀呢”、“閱讀的目的是什么呢”這兩個問題。在平常的教學實踐中,這兩個問題最后常常會回到一個共同的糾結點——“讀就是為了寫嗎”?固然讀寫結合很重要,讀也能促進寫,但是讀就是為了寫嗎?而且讀了就能寫嗎?顯然,對閱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的位置擺放上,我們應該對這個問題提出新的考量了。閱讀應該有它自己的獨立意義與重要作用。解讀新課標,我們不難理解。閱讀,即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能力的開發,有利于學生理解和鞏固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閱讀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達方法,提高閱讀能力與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過程。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完成小學語文教學任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閱讀教學的質量在很大程重上決定整個語文教學的質量,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語文課程標準》為此設立了新的閱讀教學理念。因此,作為語文教育者,我們責無旁貸要讓我們的學生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的閱讀能力。
二、新定位、新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因為每個學生的對生活的認知和個人知識建構都不同,所以要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反應。如對文本中自己特別喜愛的部分做出反應;對自己認為特別重要的問題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應,甚至“突發奇想”;將自己的感受與文本的意圖進行比較,為文本的內容及表達另行設計等。在教學《麥哨》、《鄉下人家》時,文本中對鄉村兒童生活樂趣以及農家生活描寫的場面非常多,由于學生都是有著真實的農村生活經歷,因此教學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對比教學時,學生很容易在文字中找到共鳴,更能真切的體會到草地上翻著跟頭、吹著“麥哨”、露天吃著晚飯的樂趣。甚至學生在拓展中,能挖掘出更多的這種質樸而又獨特的鄉村生活場景。這種閱讀方法,并不需要教師一味代替分析、概括,學生也并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構建,甚至創造意義。再如:閱讀敘事性作品時,要求學生能了解事件的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會逐漸形成自己一套也許還算不上完整、良好的價值觀體系。但是教師在原有的價值體系上旁加引指導,學生會在閱讀中加引內化并遷移運用。如《夜鶯的歌聲》、《狼牙山五壯士》教學中,學生會逐漸對家國情懷、民族大義有一定的認知,這種認知在對夜鶯與德國軍官的人物形象認同中會遷移運用到對五壯士與日本侵略者的人物形象的概述中。而這個基本的憎惡的價值觀的體系形成正是老師與學生、文本、作者之間的一次的集體閱讀交流、建構直至內化。
三、新體驗、新理念
為了在教學實踐中落實新課標中閱讀教學基本理念,《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提出了要擴大閱讀面的要求,“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又具體規定了課外閱讀量,第一學段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不少于100萬字。這些都表明,在“大語文”教育觀念下,閱讀教學要立足于課本但決不能禁錮于課本。課內閱讀固然重要,但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僅閱讀二三十篇文章,也僅僅是多收了幾十條“魚”而已。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樹立“鏈接”性閱讀教學觀,授給學生以“漁”。如:以作者為鏈接點,以《冬陽童年駱駝隊》的作者林海音為縱向,拓展閱讀林海音《城南舊事》。以體裁內容為鏈接點,以童話體裁橫向鏈接國外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和安徒生悲劇童話《海的女兒》、《紅鞋》以及國內童話作家張天翼的《大林與小林》、《寶葫蘆的秘密》。加速學生的拓展閱讀,能迅速有效地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使學生的人文底蘊加寬加厚。
四、新理念、新策略
教學中把新課標的閱讀教學新理念轉化成教學策略,落實到教學實踐的層面,轉化成便于操作的具體方法,需要教師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這也給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
要讓語文課程標準的閱讀要求與閱讀量真正落到實處,必須在教學上做出相應的調整。我們要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減少不必要的冗長而瑣碎的分析,以教給方法和培養能力為主,幫助學生學會分析、理解、感悟,將多余的課時用于指導課外閱讀。每周我們會把學生帶入閱覽室指導學生自由選擇閱讀,學會為自己選擇的研究課題查找相應的資料、積累資料,班級中也會成立班級讀書角。這樣保證了“閱讀源”,在閱讀的基礎上,盡量培養閱讀的反饋能力,學會交流,訓練把讀的內容用精煉的語言復述并盡可能的談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在閱讀前,老師可作一些相應的關于這些作品的創作背景信息,讀后可以開展讀后感交流活動,增強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的水平。甚至可以開展一些講故事比賽,鼓勵學生將閱讀的作品以口述的形式講給同學們聽。這樣,學生最終能在老師有步驟有計劃的安排下做到增加了閱讀的量,也提高了閱讀的質。
這樣的閱讀,既不增加學生的負擔,又不養成對老師的依賴。大量的有指導的閱讀,并且是精品的閱讀,必能提高學生綜合的文學素養。所以閱讀教學能否落到實處,決定了一個學生基本的語文水平。我們呼喚真正的有實效的閱讀課,呼喚給學生更多的閱讀帶來的生活積累,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真實的體現出來。
五、新策略、新原則
幾年語文教學工作,我總是不經意陷入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喧賓奪主”的教學情況中。但在學習新課標后,我能清楚的體會到,其實,語文教學注重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的探究原則。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
新課程剛剛起步,而這次學習也讓我體會到,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我還要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新課程標準培訓方案 11
8月24日上午,我在縣教研室參加了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的培訓學習,此次的培訓精神是“學好新課標,用好新教材”落實到教學實踐中,經過這次培訓我得到了許多啟發。下面談談我在這次培訓過程中的一些體會:
一、對于課程標準的理解
新的課程標準共分為五部分,前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建議和附錄,這次培訓主要是對課程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1、整體目標,強調了提高全體學生科學素養,并且強調要注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探究能力、創新意識、科學態度等方面的培養。
2、強調了物理學習與生產、生活及時代發展的聯系。如:在內容標準中“用物態變化的知識說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等大量的課程內容目標體現了這一點。
3、進一步強調了“科學探究”的重要性
在20xx年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已將“科學探究”寫入了內容標準。這一次,同樣將“科學探究”寫入了課程內容中,強調了“科學探究”不僅是物理的教學方式,也是學生的學習目標。
4、內容目標中的行為動詞更明確。
課程標準在認識領域中只設立了了解、認識和理解三個層次,沒有了初步了解、大致了解等較含糊的動詞,并對用到的行為動詞都劃分到了對應的三個層次,教學要求更為明確,使老師們教學心中有底。
5、對物理實驗的要求更為明確相比實驗稿中的要求,在內容標準的三級主題中明確了實驗條目(如:通過實驗,理解密度;通過實驗,認識浮力等),并且在附錄中補充了20個學生必做的分組實驗,消除了教師們對實驗要求的疑慮(哪些實驗需要分組,哪些演示),也明確了實驗要求。
6、刪去了部分內容,降低了部分要求,切實地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比如:刪去了“顏料的混合”、“波長、頻率和波速關系公式”;對“機械效率”、“我們是怎么聽到聲音的”等降低了要求。
7、修改了實施建議
教學建議更切合了教學實踐、注重了多維課程目標的落實,不僅強調了知識,更強調了“過程”和“情感”兩個維度的目標。
教學評價體現了評價主體的多樣化,讓學生參與評價,家長、教師、學校共同評價學生,改變評價方式,用學習檔案等手段變單一的終結性評價為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相結合,強調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發展”而不只是為了選拔。
二、對于新人教版教材的理解
新教材在內容的選擇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動的開展,符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反映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需要,具有時代性,有一定的彈性,為不同的學生發展提供空間。
1、內容次序進行了重大調整
將原來八年級下學期的電學內容放到了九年級進行了,將原來九年級的“機械運動”調整到了第一章,先學習測量知識和速度。相當于將力放到了八年級,九年級重點是電學的相關知識。這樣的調整降低了八年級下學期學習電學的難度,待學生能力有所發展再在九年級突破電學的難點。
2、刪去了部分內容從第一冊看,將“我們怎樣聽到聲音”整合到了“科學世界”、刪去了“顏料的混合”,將“看不見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節中等,這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
3、修改了部分習題
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車時刻表”相比老教材,學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內容
比如: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增加了“測平均速度”的實驗。
三、在課堂教學中落實課標理念的一些想法
1、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物理課程過分重視知識結果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操作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新課程改革的重點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以及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必須明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發展的主體。課堂教學的著力點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3、新課程改革中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上的變化很大。由于教學理念的.變化導致教師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教師們重視探究式教學,同時教學方式又是多樣化的。物理教學要教什么?物理學不僅僅是指知識、概念和規律,是一個更寬泛的范圍。教師教學方式的變化導致學生的變化。使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都有提高,學生視野得到拓展。教學方式的變化以教學理念上的變化為基礎。現在我們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此,在教學過程當中,老師們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再就是,我們提倡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因此,老師們在教學當中,積極創設教學情景,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閱歷,精心設計教學的引入,使學生意識到,物理知識是與生活有密切聯系的,是來源于生活的。課堂引入,這是決定學生是否用心聽你一堂課的一個非常關鍵的步驟,所以盡可能要出奇制勝,可以采用各種有趣的實驗,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謎語或者是生活中很鮮活的例子。
4、倡導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注重科學探究。這是在初中物理教學實施當中,最引起老師們重視和關注的一個環節。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事實上主要體現在科學探究過程當中。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探究,在探究過程當中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得出自己的結論。盡管有的結論還是比較稚嫩的,不太成熟的。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體驗到了物理學習的快樂,能夠在動手、動腦以及和同學們的交流、分析過程當中,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其意義并不在于他們探究的內容,探究的方式有多復雜、多深奧,而是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動手、動腦的習慣,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精神。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物理課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要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正確認識物理實驗的教學目標,注意把握實驗教學的特點,合理開發實驗教學的課程資源。除了正規的教具外,我們還要利用身邊的物品做了很多自制教具,這也是新課標大力提倡的。
經過這次培訓,我認識到了新課程標準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也認識到繼續教育的重要性。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學中找準自己的出發點和位置,并在不斷學習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教師如何實施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一)課程的實施者之一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把握每堂課的發展方和目標,要設計好引導學生學習的若干問題,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合理要求學生,規范學生的行為及語言表述。教師的靈活度可以更大,教學的形式可以更多。
(二)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學習的心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精力集中的時間是有限的,尤其是初中生,比較容易片面地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來選擇“聽與不聽”,也很容易根據教師講課的“有趣或無趣”來選擇自己“聽與不聽”。如果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中能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努力讓學生直接接受認識或意志支配的“有意注意”起到主要作用,這樣就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也是很多老師在課堂引入中很注重有趣實驗的原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放下教師的架子,參與到學生實驗中,在實驗活動中啟發、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從實驗現象歸納出物理結論或規律。這樣才能使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理解透,記得牢。
(三)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課堂內容的實施。新課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這就集中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中“活動、民主、自由”的主題。那么如何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在其過程中又應注意什么?作為課堂教學的對象雙方,眾多的新課程研究者告訴我們,要注重“雙邊活動”、“雙向交流”等。為了營造良好的物理課堂教學氛圍,教師應該在這幾方面多做努力
1.課堂演示實驗,這是讓學生加深一些自己從書本上無法直接獲取的知識,也是學生學習教師實驗規范的一個窗口,所以務必在這一環節中,力求可見性高,科學性強,規范性到位;
2.問題討論,這個步驟是消化課本知識的重要過程,教師要善于從與學生的討論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并且在此過程中增進與學生的感情,培養學生科學討論的價值觀,認識“討論”在學習課程環節中的重要性,不要讓課堂討論流于形式;
3.收尾總結,很多老師忽略這一環節,容易造成“虎頭蛇尾”,對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網絡有阻礙。以上三點實施得好了,一堂課的條理性,規范性就可得到充分體現,課堂的氛圍就會較好,學習的成效也會較高。
(四)教師要努力汲取知識,不斷吸收“百家之長”。由于學生現在了解認知世界的途徑寬了,只要他們可能涉及到的知識都有可能被他們識記下來,教師要不落伍,要走在學生前面,只能不斷的用知識武裝自己,讓自己的知識更加的淵博,唯有如此才能成為學生的良師。教師有了淵博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就顯得得心應手,學生也會因為教師“淵博的學識”,而更樂于與教師接觸,這樣反過來也會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
新課程標準培訓方案 12
經過一個階段的高中數學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新教材的內容編排切實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思想,大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作為引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日常的事例來闡明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讓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真正實現《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應實現:
一、新課程的理念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們在教學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多動手、多操作。讓他們通過對學習資料,討論、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掌握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要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頑強的學習毅力,要有足夠的學習信心,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
一個人如果長期處于無問題狀態,就說明他思考不夠,學業也就提高不了。總之,同學們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勤奮的學習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不僅學會,而且學會,只有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總之,新課改下的課程體系更新了課程內容、變革了教育理念,強調把傳統的注重“雙基”教學,轉變到基礎和創新結合上來。在打好基礎的同時,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二、新教材在內容上的特色
教材突出了數學與實際問題的聯系,意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在教材編排上:章前圖的設計為了說明數學來源于實際;章前引言從實際問題導出;閱讀材料很多是介紹數學模型及應用方法;習題也適當地增加了聯系實際的題目,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創設聯系實際問題的氛圍,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增加“實習作業”和“研究性課題”是高中數學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它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把數學學習從教室走向了社會,使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群體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實現知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完善。
教材還突出一個“動”字,動手實踐,重探索,是新教材的又一特色。新課改要求:“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而數學必修5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比較緊密。與以往教材比較,本書加強了背景素材的挖掘,力求通過一定的生活或數學背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例如,“解三角形”通過一個測量問題引入:“在我國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明月高懸,我們仰望夜空,會有無限的遐想,不禁會問,遙不可及的月亮離我們地球究竟有多遠呢?”在解三角形內容展開的過程中,不斷與一些實際測量問題相聯系。
“數列”一章,突出了“數列作為一種特殊函數,是反映自然規律的基本數學模式型”的思想,利用大量實例,如三角形數、正方形數、存款利息、出租車收費、校園網問題、希爾賓斯基三角形、放射形物質的衰變、諾貝爾獎金發放金額問題、商場計算機銷售問題、九連環的智力游戲、購房中的數學等,引導學生感受數列是刻畫現實事物規律的重要數學模型。
與以往的教科書比較,本書更加注重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并努力使內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顯性化”,在適當是時候即使提醒學生注意函數思想,優化思想,以及類比、歸納等合情推理方法的使用。同時教科書注意體現“數形結合”的思想,數列通過圖象揭示與相應函數的聯系,“不等式”則更強調圖形的意義,強調用圖形來解釋不等式的意義,特別是線性規劃,從問題的提出到解決,都直接依賴于“平面區域”。
三、對教材重難點的理解及分析
與以往的教材比較,本書的三章內容在定位上都有較大變化。
1.“解三角形”一章,強調對任意三角形邊、角關系的探索,引導學生發現并掌握三角形中邊長與角度之間的數量關系,以及用這種關系解決一些測量與幾何計算的問題。因此本章的教學重點應當放在引導學生思考”確定三角形的條件”,從判定全等三角形的“SAS” “AAS” “SSS”中引出定量刻畫任意三角形邊、角關系的問題,并采用“從直角三角形到一般三角形”的研究思路,逐步獲得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2.“數列”一章,從基本思想看,要強調“數列作為一種特殊的函數,是反映自然規律的基本數學模型”的思想,重點是研究等差數列、等比數列這兩種特殊但重要的數列。因此,以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為載體,在函數思想及其研究方法指導下,研究有關的基本數量關系(如通項公式、前n項和公式等)是本章內容的核心。
在本章教學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容的延伸和拓廣。如有關等差數列的前n項求和和等比數列前n項求和,可以鼓勵學生探索其他可能的解答思路。對教材中有關探索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基本數量關系的題目,也可以有相應的問題拓展,這種已有資源的挖掘和拓廣,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好處的。
3.“不等式”一章不以“解不等式”或“證明不等式”為定位,而是強調不等式作為處理不等關系的數學工具的意義。因此,本章的著眼點是使學生理解不等式(組)對于刻畫不等關系的意義和價值,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區域以及基本不等式,并用這些基礎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新教材充分體現了一個“新”字,面向全體學生,重發現和探索,在內容上增加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動素材,眾多的研究性學習。為所有學生的數學學習構筑起點,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現代公民所必須的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同時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新課程標準培訓方案】相關文章:
中學新課程標準培訓方案03-09
學校新課程標準培訓方案06-05
學校新課程標準培訓方案08-04
新課程標準培訓感悟10-31
學校新課程標準培訓方案(通用15篇)04-07
新課程標準培訓感悟通用12-28
新課程標準培訓感悟(通用6篇)09-25
新課程標準、新教材培訓總結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