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醫院科室高質量發展方案(通用16篇)
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你知道什么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醫院科室高質量發展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醫院科室高質量發展方案 1
為深入實施健康廣東行動,推動我省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以下簡稱縣域醫共體)高質量發展,構建更加優質高效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制定本行動方案。未納入縣域醫共體建設的地市可參照本方案開展醫療聯合體建設。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黨對縣域醫共體的全面領導,堅持政府主導,堅持公益性,以強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不斷健全完善體制機制,全面提升縣域醫療衛生綜合服務能力,推動縣域醫共體高質量發展。不斷完善縣域醫共體“總院+分院”組織架構,逐步實現行政、人員、財務、質量、藥械、信息等六個方面的統一管理,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中醫藥服務下沉基層、縣域內上下信息聯通、醫防協同等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著力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實現人民群眾“頭痛腦熱在鎮村解決、常見病多發病在市縣解決”的工作目標。
到2025年,全省開展縣域醫共體建設的15個地市70個縣(市、區)基本建成目標明確、權責明晰、分工協作、服務優質、有效運行的縣域醫共體,大部分縣(市、區)的縣域內住院率達85%左右,縣域內基層就診率達到65%以上。全省縣域醫共體運行管理更加優質高效,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服務模式進一步完善,縣域內財政保障和醫保支付可持續,分級診療格局基本形成,患者逐漸回流縣域、下沉基層,群眾健康服務獲得感顯著增強。
二、工作任務
(一)健全領導體制和組織機制。加強黨對縣域醫共體的全面領導。健全高效有力的縣域醫共體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醫管委)領導體制,由各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醫管委主任,醫管委日常工作由縣(市、區)衛生健康部門承擔。縣(市、區)政府常務會議每年不少于兩次專題研究縣域醫共體建設事宜。選優配強縣域醫共體領導班子。完善縣域醫共體部門協調機制,推動各項政策落實落細。將縣域醫共體建設情況作為各地各部門全面深化改革和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鼓勵支持縣域內社會辦醫療機構主動聯合社會辦診所等組建縣域醫共體,作為縣域公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有益補充。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和康復院、護理院加入縣域醫共體。(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有關部門配合,各市、縣政府負責)
(二)實現人員統一管理。認真落實《廣東省加強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實施方案》(粵府辦〔2019〕18號)關于統一人員管理各項要求和人事制度改革任務。縣域醫共體總醫院(以下簡稱總醫院)擁有對各分院負責人的任命權。大力推動縣域醫共體內部人員統一招聘、培訓、調配和管理。到2024年,全省的縣域醫共體全部實現內部人員統一管理。(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衛生健康委配合,各市、縣政府負責)
(三)全面落實財務統一管理。落實《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廣東省財政廳 廣東省中醫藥局印發〈關于落實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財務統一管理的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粵衛規〔2021〕9號)要求,建立縣域醫共體單獨設賬、獨立核算、統一管理的財務管理新機制,加強財務收支管理,積極推進成本和績效管理,加強資產的統籌管理,完善內部控制和監督管理機制。到2023年,全省的縣域醫共體全部實現財務統一管理。(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財政廳配合,各市、縣政府負責)
(四)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擴大省級醫保支付方式綜合改革試點范圍。縣域醫共體結余留用資金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縣域醫共體人員薪酬或獎勵。患者在縣域醫共體內部轉診醫保起付線連續計算。各級醫保部門要強化醫保基金日常監管和專項治理工作,從事后稽核轉為事前提醒和事中監管,對推諉病人、降低服務質量、轉移醫療費用等損害參保人利益行為開展重點監督,動態監測縣域醫共體醫療費用、轉外就醫、基金運行等情況,設置預警閾值并開展數據分析,及時向縣域醫共體反饋信息并加強業務指導。各級衛生健康部門要督促縣域醫共體完善內部績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機制,完善內控約束、績效管理制度,形成相互監督、合作高效的利益共同體。(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牽頭,各市、縣政府負責)
(五)著力推動總醫院高質量發展。加大省市三甲醫院對縣級公立醫院的幫扶力度,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縣域下沉,補齊總醫院醫療服務和管理能力短板,進一步發揮總醫院在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龍頭作用和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橋梁紐帶作用。堅持以縣域服務體系整合為抓手,提升總醫院專科能力,將縣域醫共體建設與縣級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省“百縣工程”、“組團式”緊密型幫扶總醫院等各項行動緊密結合,以利益共享機制引導優質資源下沉,提升總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到2025年,全省的縣域醫共體中80%的總醫院達到縣級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國家推薦標準。(省衛生健康委牽頭,各市、縣政府負責)
(六)深化內部運行機制改革。全面落實縣域醫共體慢病管理中心、聯合門診、聯合病房等18項運行指南,將縣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串聯,引導縣域醫共體建立利益共享的激勵機制,構建縣域醫共體“總院+分院”“專科+全科”“全縣域運作、上下貫通”的一體化服務模式。到2025年,全省的縣域醫共體全部實現縣鎮一體化的分工協作、分級診療運行機制。(省衛生健康委牽頭,各市、縣政府負責)
(七)落實“公益一類財政保障、公益二類績效管理”。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全面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一類財政保障、公益二類績效管理”政策,拓展服務項目,通過提供優質醫療衛生服務獲取合理報酬,實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到2023年,全省建設縣域醫共體的70個縣(市、區)全部落實“公益一類財政保障、公益二類績效管理”政策。(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配合,各市、縣政府負責)
(八)建立縣域醫防協同機制。建立健全縣域醫共體與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常態化協同工作機制,構建全縣域分級分層分流的疫情防控體系。縣域醫共體要建立公共衛生統籌管理機制,各醫院要明確承擔公共衛生工作的科室,加強基層防控能力。要完善縣域醫共體慢性病醫防融合管理機制,上下聯動,全專融合,提升縣鎮村一體化的慢病服務能力。到2025年,基本形成較為成熟的縣域醫防協同機制。(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疾控中心配合,各市、縣政府負責)
(九)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特色專科建設。各地要根據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際情況和縣域內居民疾病譜,結合診療需求,按照功能互補、差異化發展的要求,科學制定實施各醫院特色科室建設規劃和年度計劃。要通過聯合門診、聯合病房等方式,下沉人力、技術、管理等各種資源,推進縣域醫共體成員單位完成特色科室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特色科室的門急診量或住院(手術)服務人次、診療技術服務性收入,要分別達到該機構年對應指標總量的20%—40%。到2025年,全省建設縣域醫共體的70個縣(市、區)中70%以上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至少建成1個特色科室。(省衛生健康委牽頭,各市、縣政府負責)
(十)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加快推進縣域醫共體檢驗中心、影像中心、心電中心、病理中心等各種資源共享中心在縣域內全域運行,提高醫療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強對縣域醫共體各分院檢查檢驗項目的質量控制和培訓。到2023年,基本實現縣域醫共體各分院之間的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形成“基層檢查+縣級診斷”格局。(省衛生健康委牽頭,各市、縣政府負責)
(十一)加強藥事同質化管理。建立縣域醫共體藥事同質化管理機制,落實總藥師制度。鼓勵總醫院建立審方中心,規范處方點評,實現藥品的統一目錄、統一采購、統一價格、統一配送,加快藥學服務下沉基層。加強合理用藥同質化培訓,加快藥學服務信息互聯互通,實現縣鎮遠程藥學服務,切實提高各分院藥事管理水平和藥學服務能力。到2025年,全省的縣域醫共體內部全部實現藥事服務質量同質化管理。(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配合,各市、縣政府負責)
(十二)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立家庭醫生激勵制度,完善簽約服務費、績效考核與薪酬分配方案。允許總醫院全科、其他臨床醫師(含中醫類別)在各分院以個人或團隊形式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總醫院要為家庭醫生提供綠色通道,將30%以上的專家號源、預約檢查、床位等醫療資源交由家庭醫生管理支配;要推動資源下沉,通過聯合病房、聯合門診、遠程醫療,為簽約居民提供“一站式”全專結合服務,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融入簽約服務全過程。推動“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創新服務形式,增強服務的連續性、協同性和高效性。到2025年,全省建設縣域醫共體的70個縣(市、區)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率達到80%以上。(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中醫藥局配合,各市、縣政府負責)
(十三)推動中醫藥服務下沉基層。落實《廣東省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粵衛〔2021〕10號)要求,著力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大省級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推動院內制劑研發和推廣使用。充分發揮縣級中醫院的積極作用,推動縣級中醫院協定處方在縣域內統一使用,總醫院可對醫共體成員單位的中藥制劑進行調劑使用。推進中醫藥適宜技術和中醫藥學服務下沉至各分院,實現縣、鎮、村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同質化。(省中醫藥局牽頭,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配合,各市、縣政府負責)
(十四)強化信息化建設。各地要加快總醫院和各分院的`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助力落實總醫院對分院人財物的統一管理,以及對縣域醫共體各類業務進行分析、監管、評價。依托省遠程醫療平臺,通過遠程心電、影像、視頻系統,實現專家遠程會診及診療指導,讓縣域內居民就近享受二級以上醫院診療服務。提升縣域醫共體智慧管理服務水平,打造數字化、智慧型縣域醫共體,支撐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輔助診療、人口健康、醫療保障、藥品供應、財務管理、人事管理和績效管理等應用,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到2025年,打造一批上下聯通信息共享的數字縣域醫共體示范縣域。(省衛生健康委牽頭,各市、縣政府負責)
(十五)做實鎮村一體化管理。各地要在縣域醫共體組織結構下,利用縣鎮一體化管理帶動鎮村一體化管理,按規定落實鄉鎮衛生院院長擔任公建村衛生站的法定代表人,落實對鎮域公建村衛生站的一體化管理,進一步提升村衛生站服務能力和規范化管理水平。到2025年,全省建設縣域醫共體的70個縣(市、區)形成更加優質高效的縣鎮村一體化三級服務網絡,為群眾提供連續、綜合、上下貫通的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醫防融合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省衛生健康委牽頭,各市、縣級政府負責)
三、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高度重視,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結合實際細化政策措施,制定推進各項重點任務的時間表、路線圖。省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指導各地聚焦重點難點問題,深化改革創新,加強督促指導,積極穩妥推動相關重點工作,確保相關工作落到實處。
(二)強化監測評估與績效評價結果應用。省有關部門要將縣域醫共體建設列入省鄉村振興及深化醫改年度考核指標體系,各地要將縣域醫共體建設與鄉村振興、深化醫改等工作一并部署落實,加強統籌協調。要充分運用監測評估與績效評價結果,定期通報縣域醫共體建設進展情況,對真抓實干的縣(市、區)和地市予以通報表揚,對建設進展落后的縣(市、區)予以督促推動。
(三)加大投入力度。各級政府要結合實際完善縣域醫共體建設相關政策,統籌用好上級相關轉移支付經費及本級財政資金,形成政策和財政補助的合力,按期完成縣域醫共體高質量發展的各項任務。
(四)加強宣傳總結。認真總結和推廣各地各部門在縣域醫共體建設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加強輿論引導,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注重宣傳的引導性和時效性,積極宣傳推介我省縣域醫共體建設成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醫院科室高質量發展方案 2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18號)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鄂政辦發〔2022〕13號)等文件精神,切實推動我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高舉公立醫院公益性旗幟,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為引領,以學科、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為支撐,以醫療質量、醫療服務、醫學教育、臨床科研、醫院管理提升為重點,以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指數為標尺,促進全市公立醫院綜合能力再上新臺階。
二、工作目標
“十四五”期間,深入推進“三明醫改”經驗在荊門落實落地,全面深化“三醫聯動”改革,全力打造“荊門模式”;創建一批全省乃至全國高水平的優勢學科,建成一個在全省有影響力的臨床科研和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基地,培養引進一批高層次領軍人才,建成一批不同層次的高水平數智化公立醫院,形成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區域專科醫療中心、區域中醫藥健康服務中心為骨干,其他高水平市、縣級公立醫院為支點的公立醫院網絡,推動全市公立醫院整體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為建設健康荊門提供有力支撐。
“十四五”期間,市縣兩級公立醫院共謀劃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項目73個,其中市級42個、縣級打包項目31個,計劃總投資42.82億元。建立全市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項目庫,分批分年度組織實施。
三、主要任務
(一)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
1.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市級層面,堅持高水平綜合性或專科醫療服務定位,重點推進市傳染病醫院、市一醫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市二醫院精神衛生康復中心、市中醫醫院中醫保健康復大樓、市婦幼保健院婦兒健康大樓等擴容項目建設;力爭2—3年內,建成市傳染病醫院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市一醫院綜合醫療中心、市二醫院專科專病特色醫療中心、市中醫醫院中醫醫療和康復中心、市婦幼保健院婦幼保健中心等“五大中心”。縣級層面,重點推進京山市人民醫院整體遷建并新建傳染病大樓,以及沙洋縣人民醫院傳染病大樓、東寶區婦幼保健院大樓、掇刀人民醫院門診醫技綜合大樓等擴容項目建設;大力推進“市縣共建”,幫助縣級醫院建設腫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創介入、麻醉疼痛診療、重癥監護等臨床服務“五大中心”;鞏固鐘祥市人民醫院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創建成果,推進京山市人民醫院和沙洋縣人民醫院創建三甲綜合醫院。
2.推進緊密型醫聯體(醫共體)提質增效。建立健全醫聯體(醫共體)綜合管理辦公室、資源調配部、質量控制部、公共衛生部、信息化建設部、財務部等“一辦多部”職能管理部門,在持續深化“人財物”緊密運行機制建設基礎上,圍繞急診急救、慢病管理,構建整合型一體化服務體系。在急診急救方面,以龍頭醫院為主導,著力建設市縣兩級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等“五大中心”,幫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成規范化救治單元(站),形成全鏈條無縫對接急診急救網。在慢病管理方面,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主導,以慢病管理及“323”攻堅行動為載體,建立健全各類高質量慢病管理中心,由龍頭醫院統籌專科醫師、全科醫生、全科護士、公衛醫師、鄉村醫生等醫療人才資源,實行按病種分類簽約服務和管理,每個專科醫生包聯多家慢病管理中心、若干個村衛生室,建立“1 N X”的防、篩、管、治、研一體化服務體系。支持市中醫聯盟、市婦幼保健聯盟建設發展。
3.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構建以市傳染病醫院為基地、公立醫院傳染病區為樞紐、發熱門診為網點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構建“市區一體、市縣協同、部門聯動”的緊急醫療救援體系,中心城區打造“10分鐘急救圈”,縣(市)打造“30分鐘急救圈”。依托市中醫醫院建設中醫疫病防治基地,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獨特作用。
(二)激活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4.建立健全財政保障長效機制。堅持公益性主導,加大財政對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政策性虧損,以及承擔公共衛生任務和公共服務等投入保障。逐年提高財政對公立醫院人頭經費的補助標準。
5.深入推進人事編制制度改革。推行公立醫院人員總量管理、動態調整,在核定的總量內,逐步將行政后勤人員占比減少至15%—10%。允許在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創新設立特設崗位,建立人員競爭上崗、擇優上崗、優勝劣汰、崗變薪變等機制。用足用好編制資源,按照“保基本醫療、保公共衛生、保學科引領”原則,通過省級考務平臺統一公開招聘,或通過專項招聘、人才引進等形式將引進培養的人才納入編制管理。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統籌編制內外人員待遇。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
6.深入推進績效薪酬制度改革。按照“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的“兩個允許”要求,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合理確定人員支出占公立醫院業務支出的比例。支持公立醫院自主設立體現醫療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項目,鼓勵對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改革完善公立醫院內部績效分配制度,建立以DRG(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IP(病種分值)、CMI(病例組合指數)、RW(DRG與DIP權重)、時間消耗指數、費用消耗指數、滿意度等為關鍵指標的績效評價體系,建立落實工分制、信息化、公開化的績效考核機制,全面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7.深入推進人才培養評價機制改革。編制、財政、人社、教育等部門積極支持高端醫學衛生人才引進,在其就醫、子女上學等方面給予優先照顧。在市衛健委設立醫學衛生人才專項資金,市財政每年給予一定數量的引導資金支持,市直公立醫院引進培養碩士、博士等高層次領軍人才的費用從醫學衛生人才專項資金中列支。做好三級甲等醫院高級職稱自主評審工作,按國家、省統一部署適時擴面。完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評價標準,進一步改進評價方式,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突出評價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落實服務基層制度,鼓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向基層一線流動。
8.深入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啟動基本醫保DIP付費,確保2023年1月起正式運行,2025年開展住院服務的.醫療機構按DIP付費實現全覆蓋,按DIP付費的住院費用比例達到70%。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DIP付費方式,合理確定付費標準。完善居民醫保普通門診統籌運行機制,全面推行職工醫保普通門診統籌。進一步拉開市、縣級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醫保支付比例差距,引導群眾選擇性就醫。及時跟進落實國家、省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落實醫保資金結余留用政策。
9.深入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靈敏有序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開展調價評估,穩妥有序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理順比價關系,支持公立醫院逐步提高醫療服務收入比重。加強醫療服務價格分類管理,對普遍開展的通用項目,管住管好價格基準;對技術難度大的復雜項目,尊重醫院和醫生的專業性意見建議。簡化新增價格項目申報流程,促進醫療技術創新發展和臨床應用。
(三)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趨勢。
10.打造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立完善省衛生健康委、市人民政府“省市共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機制,3—5年內,建成以市一醫院為主體的骨科、兒科、重癥、呼吸專科類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以市二醫院為主體的腫瘤、精神、傳染病、心血管專科類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
11.打造專科專病協同錯位發展“荊門樣板”。市級層面,市一醫院、市二醫院重點發展急診急救、重癥醫學、生殖醫學、腫瘤、精神等專科專病;市中醫醫院重點發展中醫特色專科專病;市婦幼保健院重點發展婦幼保健、婦科、產科、兒科等專科專病;依托市級醫院建立全市專科專病標準化診療體系,“五化”(內科外科化、外科微創化、微創機器人化、影像介入化、診斷分子化)引領學科建設,發展影像AI診斷、手術機器人、3D打印等專科專病核心技術,以專科專病建設帶動學科進步。縣級層面,通過市級醫院專科專病“品牌、技術、管理”平移,形成市、縣專科專病聯盟,推動同質化發展。到2025年,建成1個省級疑難危重癥診療中心,再創建3—4個國家級重點專科、60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40個縣級醫院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和100個基層特色專科。
12.打造多學科融合優勢學科集群。按照“共建共享、效率優先”原則,依托市級三甲醫院構建急危重癥救治中心、腫瘤防治中心、精神康復中心、婦產生殖醫學中心、傳染病防治中心、心腦血管防治中心、運動損傷和康復醫學中心等多學科集群,與其他市、縣級公立醫院建成專科協作關系,形成布局合理、技術較高、特色鮮明的學科集群發展新局面。支持市一醫院、市二醫院建成國家級胸痛中心示范單位、國家級卒中中心示范單位、國家級創傷救治中心。
13.打造一體化綜合診療服務品牌。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持續優化診療流程,打破學科、專業、學組之間的條塊分割,推廣MDT(多學科診療)、無痛診療、整體護理、快速康復、“一站式專病診療”“日間手術”“互動式”慢病管理等新型服務模式。建設以市級醫院為引領、縣級醫院為支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的學科協同發展模式,縣級醫院聚焦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向上對接市級醫院,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向下輻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打造基層示范性健康管理中心、康復中心、護理中心,發展基層臨床藥學服務,樹立基層中醫藥特色服務品牌,整體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級。
14.打造中醫藥傳承創新服務標桿。支持市中醫醫院建成國家三甲示范中醫醫院和全省有影響力的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醫養結合”中醫藥保健服務中心。支持市縣級兩級中醫醫院重癥醫學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診科建設,推動提升中醫優勢病種診療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深度實施名師、名醫、知名中醫工作室“三名”工程,推進中醫藥服務傳承創新。大力推廣中西醫綜合、多專業一體化診療等模式,依托市中醫醫院、鐘祥市中醫院建設省級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研究中心。到2025年,市縣兩級中醫醫院國家級、省級重點專科分別達到3個、30個以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實現零的突破,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科技成果均達到20項以上,培養或引進10名以上省級中醫名師、30名以上優秀中青年中醫學科帶頭人,建設30個以上知名中醫工作室,培養30名以上知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傳承人。健全完善中醫藥服務網絡,全市二級以上醫院全面設置中醫科和中藥房,100%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有規范化國醫堂,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80%的村衛生室能提供10種以上的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
15.打造高質量發展人才梯隊。深入實施高層次人才柔性引進、萬名校友資智回荊、急需緊缺人才崗位特聘、招碩引博和大學生引進“五大工程”。堅持“醫教協同、外引內培并重”,建成3個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強化住院醫師、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和繼續教育,創新現代師承教育模式,加強多學科協同特色人才培養。以學科專業化布局為導向,構建“分類評價、多維考核、分層支持、逐級提升”的人才隊伍建設體系。到2025年,力爭培養或引進緊缺急需領軍人才10名以上、高層次專業人才和學科帶頭人30人左右,培養科研骨干35名以上、實用骨干210名以上,每年引進博士碩士研究生50人左右,托舉有望沖擊國家級、省級人才項目的實用型、科研型和管理型人才。
16.打造臨床科研和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基地。聚焦生命科學、生物醫藥科技前沿領域,集聚市級三甲醫院優勢資源,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加強復合型創新團隊建設,用2-3年時間,建成在全省有影響力的臨床科研與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基地,打造集臨床研究型診療平臺、產業導向型科技平臺、數據密集型支撐平臺為一體的“宜荊荊”轉化醫學中心及研究院,搭建科研患者AI篩選系統、抗腫瘤藥物評價系統等信息系統,實現研究數據采集和稽查等全流程自動化。到2025年,力爭爭取國家級科研項目6個以上,省級科研項目立項50個以上,年均立項科研經費不低于400萬元,轉化科研成果10個以上。
17.打造“三位一體”數智融合現代醫院。大力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到2025年,所有三級公立醫院電子病歷全部達到6級水平,二級公立醫院達到5級水平。做實預約掛號、掃碼就醫、報告查詢、健康教育、互聯網醫院等線上服務,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打造掌上醫療健康服務圈,預約診療比例逐步達到年門診人次的70%以上。改造升級市縣兩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全市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引入5G技術開展全市醫療機構檢驗檢查互認、分級診療和遠程醫療服務。推進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借助智能化診療支持設備和技術提升服務效率。建立貫穿各診療環節的綜合運營管理系統以及醫療廢棄物管理系統、智能被服管理系統、智能設備監控系統、智能能源管控系統等醫院“智慧管家”。
(四)提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效能。
18.改革完善公立醫院運營管理體系。建立整合型醫院運營管理監測決策支持系統,實現數字化驅動醫院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基于大數據、云平臺,建立病種組合標準體系,形成不同病組的量化治療標準、時間消耗標準、費用消耗標準、藥品消耗標準和耗材消耗標準等,對每醫生CMI、成本產出、時間消耗等指標進行監測評價和績效考核。
19.加強全面預算和內部控制管理。強化預算約束,實施預算績效評價,將評價結果、項目執行進度與預算安排掛鉤。定期公開醫院相關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加強全流程成本控制,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著力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減輕群眾看病負擔。推廣后勤一站式服務,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全市三級公立醫院萬元收入能耗支出降至全省中位值以下。
20.加強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績效評價。落實公立醫院內部人事管理、中層干部聘任、人員招聘和引進、內部績效考核與分配等經營管理自主權。改革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完善醫聯體績效考核制度,強化考核結果應用。
(五)塑造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文化。
21.推進優秀醫院文化塑造行動。挖掘整理醫院歷史、文化特色和名醫大家學術思想、高尚醫德,提煉院訓、愿景、使命,凝聚精神力量。
22.推進偉大抗疫精神弘揚行動。激發醫務人員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不竭動力。
23.推進清廉醫院和精神文明建設行動。推動清廉思想、清廉制度、清廉規則、清廉紀律、清廉文化融入醫院建設發展的各方面全過程。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堅守純粹醫者信念,尊重醫學科學規律,遵守醫學倫理道德,遵循臨床診療技術規范,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適宜、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
24.推進關心關愛醫務人員行動。建立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長效機制,堅決維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保護醫務人員安全。健全職工關愛幫扶機制,切實解決醫務人員實際困難。建立醫務人員職業榮譽制度,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
25.推進和諧醫患關系建設行動。保護患者隱私,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權,完善患者投訴處理機制,暢通醫患溝通渠道,構建和諧診療和執業環境。
(六)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26.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公立醫院黨委承擔黨建工作主體責任,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制定完善公立醫院章程,以章程為統領,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著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
27.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建立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建立黨支部參與重大事項討論決策的制度機制。實施臨床醫技科室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的“雙培養”機制。
四、組織實施及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市長任組長,常務副市長、分管衛生健康工作的副市長任副組長,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荊門市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負責全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研究重大政策、解決重大問題、部署重大工程。領導小組在市衛健委下設辦公室,市衛健委主要負責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在衛健系統層面成立荊門市醫院協會,為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搭建交流平臺。
(二)凝聚建設合力。領導小組辦公室充分發揮組織協調職能,制定重點任務清單,明確牽頭部門、責任部門及完成時限,督促各項重點任務落實。各地、各相關部門按照全市統一部署,制定完善相應的工作方案和行動計劃,充分調動各方資源,扎實組織實施。
(三)強化政策支撐。各相關部門結合職能職責,圍繞組織保障、財政保障、人事編制、績效薪酬、藥品供應、價格機制、醫保支付等重點領域,積極對接國家、省相關政策,研究制定促進荊門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系統、整體、協同推進改革任務落實。
(四)落實資金保障。建立由各級政府主導,財政部門統籌的資金籌措機制,落實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項目建設專項資金,加快項目預算執行進度,加強資金監管,確保專款專用。
(五)確保項目安全。各地、各單位依法依規建立責任明晰、安全可控、能力完備、協同高效的項目安全保障體系,將項目安全與項目建設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確保各建設項目管理規范、流程完善、萬無一失。
(六)嚴格績效考核。建立準確反映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水平的統計和評價指標體系,對本實施方案執行情況進行常態化監測評估、跟蹤分析、動態調整。加強對重點任務完成情況、主要預期性指標完成情況、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情況等內容的動態考核,定期通報進展。
醫院科室高質量發展方案 3
為推動全區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安徽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皖政辦秘〔20xx〕120號)、《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亳州市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亳政辦秘〔20xx〕25號)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力爭“十四五”末,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一)綜合實力提級,診療能力明顯提升,縣域內就診(住院)率提升至90%以上;
(二)精細管理提級,綜合效益明顯提升,物耗成本降至50%以下;
(三)要素配置提級,學科水平明顯提升,綜合醫院建成省級醫學重點專科項目1個以上、市級重點專科項目5個以上,中醫醫院建成省級中醫重點(特色)專科1個以上;
(四)持續推進區級醫院服務能力提升,鼓勵支持亳州市華佗中醫院完成三級創建工作。
二、重點任務
(一)構建高質量發展新體系。
1.打造市級高水平醫院。統籌資金、項目、政策等資源,集中支持區級公立醫院,重點打造優勢學科群,疑難危重癥診療能力基本達到市同類醫院水平。
2.構建整合型服務體系。
(1)鞏固完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高水平區級公立醫院,根據縣域病種外轉情況,建設重點專科,柔性引才引智,落實“兩包三單六貫通”政策,建設縣鄉一體、鄉村一體、醫防融合的整合型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左右。
(2)建設緊密型城市醫聯體。集中力量支持亳州市華佗中醫院建設成高水平市級公立醫院,提升疑難危重癥診療能力。按照網格化布局要求和“五包十統一”路徑,高水平建設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2個緊密型城市醫聯體。
(3)促進醫療資源下沉。醫共體牽頭單位將以慢病為主的普通門診逐步下沉基層,到2025年三甲綜合醫院普通門診服務量減少30%以上。持續推進亳州市人民醫院、亳州市中醫院、亳州市華佗中醫院“千醫下鄉”工作。
(4)建設智聯網醫院。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互聯網醫院+醫聯體”,構建不同層級醫療機構互聯互通、覆蓋院前院中院后和全生命周期的整合型服務體系,并逐步拓展到各級公立醫院。按照上級要求,做好“智慧中藥房”建設。
3.構建“1+5+N”傳染病醫療救治體系。全區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部建設相對獨立的傳染病病區和可轉換病區。
4.加強專科醫院建設。推進區級公立醫院精神專科、口腔專科建設,實現區級精神衛生、口腔專科全覆蓋。推進婦幼保健院規范化建設,逐步提升婦幼保健機構服務能力。
5.建設更有特色的中醫醫院。亳州市華佗中醫院建成“三級”中醫醫院。力爭建設1-2個省級中醫優勢專科和特色專科,建設有中醫藥特色的服務體系。
6.減少跨省異地就醫。依托高水平醫院,健全工作機制,強化醫保政策聯動、轉診備案管理和專項考核,力爭到2025年縣域內就診(住院)率提升至90%以上。
(二)引領高質量發展新趨勢。
7.提升臨床專科能力與水平。
(1)加強臨床專科建設。以滿足重大疾病臨床需求為導向,建設省、市級臨床重點專科。“十四五”期間,建成省級醫學重點專科項目1個以上、市級重點專科項目5個以上。
(2)加強急危重癥患者救治能力建設。力爭建立區級緊急救援中心和隊伍,加強院前急救轉運與院內救治協同銜接,打造城市15分鐘和農村30分鐘急救圈。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初步建設胸痛、卒中和創傷中心,加強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
8.推進醫學技術創新。
(1)實施科研強院。爭取到2025年,申報獲批省衛生健康委科研項目立項項目不少于1個。加強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以技術創新推進高水平研究型醫院建設,部分臨床學科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2)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積極與省級高水平醫學轉化中心對接,拓展院、校、企合作,爭創科研成果轉化;科技成果轉化收益主要用于獎勵做出重要貢獻人員。大力支持臨床單中心、多中心研究,支持公立醫院開展藥物臨床試驗,承擔仿制藥一致性評價。逐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收入占比。
(3)促進醫院新技術臨床應用。及時學習、引進國內、省內先進成熟醫療技術用于臨床。積極支持醫院開展的醫療新技術價格立項,加快審批,促進醫療新技術臨床運用、收費內容與標準與滬蘇浙等地醫院對接。
9.創新醫療服務模式。
(1)綜合醫院全面開展多學科診療,中醫醫院推廣中醫綜合診療和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
(2)建立臨床藥師下臨床制度,臨床藥師參與疑難復雜疾病多學科診療。
(3)加強責任制整體護理,開展延續護理服務。
(4)規范開展日間手術,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比例達10%以上。
(5)優化預約診療服務流程,設置入院準備中心,提供入院一站式服務。推廣院前院中院后一體化服務。
10.信息化賦能高質量發展。
(1)加快推進智慧醫院建設。2025年,三級公立醫院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分級評價達到5級以上,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達到4級以上,全區二級和三級公立醫院智慧服務平均級別達到2級和3級,智慧管理平均級別達到1級和2級,三級公立醫院院內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達到四級甲等以上水平,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達到四級乙等以上水平,能夠支撐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醫療服務新模式。推動醫療、醫保、醫藥等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加強醫療、醫保、醫藥大數據分析,賦能智慧醫療體系。
(2)落實國家和行業信息化標準,鼓勵有條件的公立醫院加快應用智能可穿戴設備、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和治療系統等智慧服務軟硬件,提高醫療服務的智慧化、個性化水平和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標準化、規范化水平。
(3)加快推進公立醫院間信息共享。落實全省醫療機構信息互通共享實施方案工作要求,“十四五”期間實現公立醫院跨地區、跨機構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數據共享互認。20xx年,實現醫共體遠程心電平臺應用;完成區域影像中心建設,基本覆蓋本地區二級以上公立醫院、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并接入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安徽省影像云平臺。
(4)加快推進全系統數據資源整合應用。探索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推進基于平臺的互聯互通和數據資源整合,推進等級保護測評,提升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和網絡安全水平。2023年實現電子病歷和電子健康檔案居民授權調閱共享。2025年實現醫療服務、醫療保障、公共衛生和綜合管理等數據資源互聯互通。改造用卡環境,推進電子健康卡(碼)運用,與安康碼互通互認,實現區內不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健康管理、疫情防控、信息查詢等一卡(碼)通用。
(三)提升高質量發展新效能。
11.健全公立醫院運營管理體系。成立運營管理委員會,建立科學決策、分工負責、協同落實、分析評價、溝通反饋的高效運營管理機制。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強化預算約束,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推動運營管理全面融入現代醫院管理理念方法技術,深度融合醫院核心業務,強化成本管控與投入產出評價,提升運營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水平。
12.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健全機制,發揮總會計師在醫院經濟管理中的主導作用。建立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衡內控機制,對經濟和業務活動的重點領域重要事項關鍵崗位定期開展風險評估與內控評價,有效防范管控風險,提升醫院服務效能和內部治理水平。
13.實行績效考核目標管理。將市級和區級績效考核結果作為公立醫院發展規劃、重大項目立項、財政投入、經費核撥、薪酬分配、院長年薪制、評優評先等重要依據。公立醫院達到B等級及以上。
(四)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14.改革人事薪酬制度。
(1)深化公立醫院編制周轉池制度建設。加強制度規范管理,優化運行管理機制,將社會化用人員額納入崗位基數,開展周轉池編制使用評估。根據公立醫院發展需要,合理制定落實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并建立動態核增機制,實行編制動態調整。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合理設置崗位,科學編制崗位責任書,競聘上崗、合同管理、動態考核。
(2)增加護士配備。科學測算護理服務成本,合理確定護理服務價格標準。按照崗位標準,合理配備護士,2025年底前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1.3左右。
(3)加強高層次人才培養。實施人才強區戰略,著力培養達到省內、市內先進水平的學科帶頭人。遴選綜合素質優秀、發展潛力大的中青年骨干到國內外高水平醫院或科研機構深造培養。實施“江淮名醫”“徽鄉名醫”“安徽省名中醫”、“安徽省基層名中醫”培養工程,培養一批德藝雙馨的“江淮名醫”“安徽省名中醫”。
(4)改革薪酬制度。落實“兩個允許”要求,根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結果,合理確定、動態調整醫院獎勵性績效薪酬水平和主要負責人年薪水平,人員支出占比力爭達到40%。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逐步提高固定薪酬比例,合理確定臨床執業醫師、其他醫務人員、行政后勤人員薪酬水平。在核定的.薪酬總量內,公立醫院可自主設立體現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項目,采取多種方式自主分配。20xx年,公立醫院全面推開主要負責人年薪制。
15.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
(1)實施衛生招才引智工程。區級公立醫院積極引進高學歷人才;鼓勵柔性長期引進高層次人才;創新“星期六醫師”制度,柔性短期引進省外專家來我區開展疑難病例會診和手術等。
(2)落實人才保障措施。加大政府投入,強化政策保障,積極支持公立醫院引進來、留得住高層次人才和專科團隊,按規定對引進人才落實安家費、生活補助、工資報酬、職稱晉升、安家落戶、子女入學等保障措施,為引進人才開展臨床新技術、新項目和科研等創造寬松的政策環境和工作環境。
(3)加強引進人才目標考核。區級公立醫院高層次人才引進情況,納入目標考核。力爭“十四五”期間,區臨床專科醫療水平顯著提升。
16.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對照滬蘇浙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內涵、水平和報銷比例,穩妥有序優化醫療服務價格,對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積極申報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學習三明經驗,改革優化調價規則和程序,建立靈敏有度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開展調價評估,重點提高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重點支持公立醫院開展標志性領先技術,對于技術難度大、外轉率高的項目,優先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支持兒童專科等薄弱學科發展;支持中醫傳承創新發展,積極申報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提高技術勞務性收入占比,逐步達到30%以上。積極申報國家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
17.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積極穩妥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DRG)、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DIP)試點。探索按床日付費。落實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按人頭總額(含外轉病人額度)預付政策,加強監督考核,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嚴禁挪用醫共體內醫保結余資金。實施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
18.優化醫保管理改革。科學制定區域總額預算,合理確定、動態調整付費標準。規范協議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細化結算規則,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指導推動公立醫院積極參與藥品(耗材)集中采購使用改革,簡化考核流程,嚴格落實醫保資金結余留用政策。規范醫療服務行為,加強醫保基金監管。
(五)建設高質量發展新文化。
19.持續改善醫療服務,始終堅持把“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貫穿于醫療服務的各環節和全流程,推動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建設患者友好、老年友善醫院。改善醫務人員工作環境和條件,減輕工作負荷,落實帶薪休假等制度。提供年輕醫務人員進修培訓機會,構建多層次、多渠道職業成長通道。開展平安醫院創建,依法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為。加強公立醫院人文關懷制度建設,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注重文化傳播和品牌塑造,加強愛崗愛院教育,創建人文關懷醫院,提高公立醫院公信度美譽度軟實力。
(六)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20.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黨組織建立衛生健康行業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督促指導行業黨的建設,確保相應的機構、人員、工作機制落實,符合條件的醫院配備紀委書記;建立黨支部參與科室重大事項決策制度,注重發展醫療專家、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醫務人員入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強化組織領導,明確一位政府負責同志統一分管醫療醫保醫藥工作,統籌協調“三醫”聯動改革。要確定重點任務和配套措施清單,定期研究推進,健全工作機制,落實工作保障。要加強督查考核,區政府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納入區直相關部門目標管理績效考核。
(二)落實投入責任。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落實對中醫醫院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參照滬蘇浙有關做法,結合地方實際,合理有效、逐步提高公立醫院財政投入力度,財政補助收入占比逐步提高。公立醫院長期負債率逐步降至全國平均水平以下。
(三)建立監測評價體系。區級公立醫院要對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按季度開展自評;區政府按年度對所屬公立醫院進行評價,評價結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鼓勵各醫院積極探索創新,及時總結經驗并復制推廣,培育名院名科名醫,促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醫院科室高質量發展方案 4
按照“觀念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安排,根據市《“轉作風、提效能、促發展”作風建設集中整頓實施方案》要求,結合醫院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要求
按照“六個破除”“七個明顯增強”要求,著力解決紀律不嚴、履職不力、作風不實、效率不高等“庸懶散慢拖”問題,根除作風頑瘴痼疾,正院風、促學風,弘揚新風正氣,凝聚發展合力。
(一)工作作風更加務實。嚴肅整治機關作風、醫德醫風,引導和促使廣大黨員干部、員工增強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拼搶意識,干工作盡力到最大限度、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實現第一,讓主動作為、擔當干事、逢一必爭、逢冠必奪成為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
(二)工作落實更加高效。嚴格“13710”工作制度,醫院各部門迅速提升執行力,對重大決策、重點工作、急難險重任務,大抓落實快抓落實狠抓落實,把工作標準調整到最高、精神狀態調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調整到最嚴,做到分秒必爭、雷厲風行、馬上就辦、優質高效。
(三)推動發展更加有力。圍繞建設學科建設上檔升級、三大中心建設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動醫院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等大事要事,凝聚共識、提振士氣,破除制約因素、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使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真正躬身入局、擔當作為,自覺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以實際行動為醫院發展獻智獻力。
二、整頓重點
聚焦中央、省、市部署要求解決的作風頑疾,聚焦妨礙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頑疾,聚焦損害群眾利益的作風頑疾,開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掃除,從根本上清除作風之弊、行為之垢。
(一)畏難畏險、擔當不足問題。重點是政令不暢,落實不力,干工作挑三揀四、討價還價,面對任務左躲右閃、瞻前顧后等;在崗不敬業,履職不盡責,工作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只守攤子,不思進取,業績平平,無所建樹等;存在避責思維,怕擔當、怕受累,見到困難就躲,碰到麻煩就繞,遇到阻力就退,等靠要思想嚴重,一提干事先擺困難,一讓擔當躲避退讓,一味上交矛盾、下卸責任等。
(二)標準不高、動力不足問題。重點是對上級政策研究把握不準,外院先進經驗學習借鑒不夠,專業化水平不高,本職工作業務不精;責任感、使命感不強,工作“庸懶散”,缺乏“拼搶爭”;學習不積極主動,心浮氣躁,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識匱乏、本領恐慌,導致工作能力不足、辦法不多,思路提不出,對策想不出,局面打不開;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強,工作不推不動,甚至推而不動,消極應付等。
(三)敷衍塞責、執行不力問題。重點是落實“13710”制度不到位、落實醫院各項制度和具體工作任務不到位,做事拖拉,執行力差;對醫院的決策部署口號喊得多、實際行動少,不推不動,一推一動、甚至推而不動;滿足于口頭布置、紙上檢查,把說了當做了,把做了當做成了,過分依賴微信群、釘釘群,搞“指尖上的形式主義”。
(四)創新不足、效率低下問題。重點是開拓創新意識不強,發展理念、工作思路、研究課題不能與時俱進,對新形勢新情況醫院發展、專業建設不熟悉不掌握,對新常態新決策不適應,習慣憑經驗考慮問題和辦事,缺乏開拓創新活力和爭創一流的精神;對推進重大任務,工作抓得不緊不實,推進工作的辦法措施不多,工作效果不明顯等。
(五)麻痹懈怠、服務不夠問題。重點是宗旨意識樹立不牢固,主動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意識不強,方法簡單、態度冷漠、語言生硬,甚至一推二拖三刁難,使得辦事群眾多次跑;作風漂浮,工作不在狀態,得過且過,在其位不謀其政,思想上不求實,行動上不落實,工作上不扎實等。
(六)紀律不嚴、散漫松懈問題。重點是組織紀律意識淡薄,不講法紀、不講規矩、不按程序辦事,執行政策搞變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工作紀律松懈,自由散漫、遲到早退,擅離職守,上班時間從事與工作無關的事情等。
三、實施方法
把學習教育、查擺檢視、整改落實、建章立制貫穿始終。
(一)學習教育。采取集中學習、專家授課、專題研討、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學習黨章黨規,學習省、市黨代會精神以及南陽建設副中心城市部署;學習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作風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的有關要求;學習復建張仲景國醫大學的重要部署等。在持續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六對照六看”,即對照入黨誓詞看初心使命、對照外院先進看自身差距、對照醫院發展目標看思路舉措、對照工作職責看服務質量、對照“13710”工作制度看效率效果、對照群眾反映問題看工作短板。
(二)查擺問題。采取“內查”和“外查”相結合的方式,深入查找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確保找全找準查透。“內查”即在領導班子內部和領導干部個人,對照整治重點,逐一進行認真審視、仔細對照、全面檢查,綜合運用自己找、領導點、互相幫、集體議等方式,實事求是查找自身存在的作風問題。“外查”即通過多種渠道發動管理和服務對象幫助查找問題,主要是:分層開設專門舉報電話、信箱、電子郵箱,在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開辟舉報專區,組織管理服務對象提意見,廣泛收集問題和意見建議。對查找出的問題不足,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分別進行認真梳理,列出問題清單,形成查擺檢視材料。醫院主要負責同志要主持研究(黨政領導班子)院班子問題清單和查擺檢視材料。
(三)整改落實。在查擺問題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臺賬,按照即時整改、階段整改、長期整改三類事項,分別明確目標要求、方法措施、時限進度和責任主體,實行整改工作領導負責制,以上率下、緊盯不放、強力整改,確保條條落實、件件落地。堅持開門整改,根據整改工作進度,適時公示整改情況,主動接受監督,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真改的態度和實改的成效。實行問題整改銷號管理,完成整改一項、核對銷號一項,確保清零見底。對各部門的問題整改情況,不定期開展抽查核實,對搞虛假整改、遲滯整改的.嚴肅處理。
(四)建章立制。堅持破立并舉、邊改邊建,著眼于建立健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針對集中整頓中反映出的問題和工作薄弱環節,加強源頭治理和有效預防,建立完善規章制度,確保從根本上扶正祛邪;召開總結提升會議,認真梳理總結一些好做法、新經驗,用制度形式固定下來、堅持下去,鞏固拓展集中整頓成果,對常態化作風建設作出安排,把好作風在新時代持續弘揚。
在集中整頓結束前,各部門要對集中整頓情況進行認真總結、開展自查自評。把群眾滿意不滿意、實際問題解決沒解決、對醫院發展促進作用大不大,作為衡量標準,針對不同部門,分別進行滿意度測評,并公布測評結果。
四、推進措施
(一)明查暗訪“抓督導”。堅持把明查暗訪、真查實督貫穿集中整頓工作全過程。突出“檢查、核實、督促”職能,不間斷地隨機隨地開展查訪,并全程錄音錄像,精準發現作風方面的問題,對群眾舉報反映的重要情況進行現場查核,督導查找出問題的整改。對于明查暗訪發現的一般性問題,及時反饋給有關單位和部門進行處理、整改;對于重大、典型問題,嚴格督辦,限期整改。
(二)曝光典型“促整改”。堅持每兩個月召開一次全院作風建設集中整頓典型問題曝光會,對每個階段發現的突出問題、查處的典型案件及處理結果,采取多種方式予以曝光,并由被曝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做檢討發言,深刻剖析原因,明確自身責任,作出整改表態,警示警醒,促進作風問題整改。
(三)疑難問題“提級管”。實行首問負責制,推動全院構建“首問責任人——部門負責人——分管領導——主要領導”四級責任鏈條,對疑難事項、棘手問題實行提級管理,下級向上級領導報告,由其上一級領導研判處理,使有關事項盡可能在本單位內部閉環解決。
(四)重點處室“群眾評”。為有效破解“中梗阻”問題,采取群眾評議的方法,倒逼中層干部轉作風、優服務。對承擔人財物管理、患者就診以及職工工作、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部門主要負責人,院黨委定期組織有關人員對其履職盡責、服務質量、工作作風、廉潔自律等情況進行“背靠背”民主評議,凡評議結果屬于差檔次的,首次的發函提醒,連續兩次的誡勉談話,連續三次以上的調離崗位或予以免職。
(五)聚焦問題“專項治”。針對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不力、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假作為問題、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以“切口小、發力準、效果好”為原則,分別確定目標任務,明確責任主體、進度時限和工作措施,糾正違規和偏差行為,查處違紀違法問題,推動舉一反三、以案促改、系統整改,全面提升各部門治理能力。
(六)嚴格問責“強震懾”。對作風集中整頓中發現和暴露出的違規違紀問題,建立快查快辦綠色通道,先受理、先研判、先處置。對作風問題的當事人、責任人嚴肅追責,對問題嚴重的,實行“一案雙查”,同時追究相關領導責任,發揮好執紀問責的強大震懾作用。
醫院科室高質量發展方案 5
為貫徹落實《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冀政辦字〔2021〕124號),推動我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近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邢臺市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一、出臺背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公立醫院是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必須把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放在突出位置。2021年9月20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按照市政府工作安排,市衛生健康委研究起草了《實施方案》,在征求意見和反復修改完善的'基礎上,經市政府同意后,以市政府辦公室文件印發實施。
二、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
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推動我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每千人口公立醫院(含中醫類醫院、婦幼保健院,下同)床位數達到5.37張(含醫聯體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3.36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達到3.64人,每千人口藥師數達到0.45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
第二部分:重點任務。包括6個方面具體任務。
一是優化公立醫院資源布局。推進現有醫療資源提質增效,推動有實力的市級醫院向城市中心區以外擴容。推進醫聯體規范發展,完善醫聯體運行管理機制。以滿足重大疾病臨床需求為導向,以專科發展帶動診療能力和水平提升。依托邢臺市人民醫院,建設市級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改造升級,提升傳染病救治能力。每個縣(市、區)依托1個縣級醫院,加強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對獨立的傳染病病區建設。
二是提高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水平。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以腫瘤、疑難復雜疾病、多系統多器官疾病為重點,推廣門診和住院多學科診療模式,將中醫納入多學科會診體系。推進醫學領域技術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完善中醫醫療服務網絡,逐步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提升中醫藥急危重癥和疑難復雜疾病診療能力。
三是加強公立醫院運營管理。落實公立醫院內部人事管理、中層干部聘任、人員招聘和人才引進、內部績效考核與分配等經營管理自主權。三級公立醫院以及有條件的醫院落實總會計師制度。推動醫院運營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堅持和強化公益性導向,扎實推動公立醫院績效考核。
四是提升公立醫院治理效能。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推行以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DIP)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探索按床日付費、門診按人頭付費,科學制定付費標準。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實“兩個允許”要求,公立醫院在保障單位正常運轉和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健全公立醫院引才、育才機制,加快培養引進高層次復合型醫學人才,打造一批市級杰出專業技術人才、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
五是提升公立醫院服務品質。建設特色鮮明的醫院文化,大力弘揚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增強醫務人員職業榮譽感。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推行分時段預約診療、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等服務,開展診間結算、床旁結算等多元化服務。糾正醫藥購銷領域不正之風,保持打擊回扣行為高壓態勢。依法依規妥善處理醫療糾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六是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全面執行和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黨組織全面覆蓋醫院各內設機構及所屬單位。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
把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改重點任務統籌推進。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六項投入政策,確保公立醫院良性發展。加強對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評價監測,適時通報進展。
三、出臺意義
《實施方案》有利于持續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運營效能,為建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公立醫院服務體系提供制度依據,是新階段公立醫院改革發展遵循的主題。為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指出路徑。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邢臺提供有力支撐。
醫院科室高質量發展方案 6
為認真貫徹落實《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云政辦發〔2022〕3號)精神,加快推動麗江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切實增強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結合麗江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健康麗江建設為主線,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抓手,以全面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為目標,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補短板、強弱項、建機制、提質量。力爭用5年的時間,公立醫院發展實現“三個轉變,三個提高”,全市醫療衛生結構更加優化合理,服務更加優質高效,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明顯增強,科學合理的就醫秩序和分級診療格局基本形成,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麗江提供有力支撐。
二、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
(一)打造市級高水平醫院
加強與省內外高水平醫院合作,加快省級臨床醫學分中心、省級臨床重點專科、重大疫病防治基地等項目建設,重點提升市級醫院危急重癥、疑難復雜病癥診療救治和心血管病、呼吸等專科服務能力。支持市人民醫院在控制單體規模的基礎上,向“一院多區”發展,新建市人民醫院榮華分院,建成市傳染病醫院、市中醫醫院。到2025年,力爭把市人民醫院建設成為綜合性區域醫療中心,市婦女兒童醫院、市第二人民院牽頭建設1-2個專科類區域醫療業務中心,建設2-3個省級臨床醫學分中心,麗江市人民醫院達到三級綜合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指南推薦標準,麗江市婦女兒童醫院達三級乙等標準。市級醫院每年至少新開展1-2項疑難重癥診療技術,全市公立醫院住院量占比達90%以上,基本實現“減少跨區域就醫”目標。(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建設縣級區域醫療中心
推進縣級公立醫院(含中醫醫院)基礎設施、臨床重點專科、薄弱專科和第二階段提質達標。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健全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長效機制,加強縣域腫瘤、心腦血管等臨床專科能力建設,補齊縣級綜合醫院口腔等薄弱專科短板。到2025年,力爭1-2所縣(區)級公立綜合醫院晉升為三級醫院,3所縣級公立綜合醫院達到《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要求,1所縣級中醫醫院達到《縣級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試行)》要求,建設臨床服務“五大中心”,建強急診急救“五大中心”,所有縣級綜合醫院設置獨立的精神科、口腔科、康復科、眼科、老年病科、呼吸與重癥科、公共衛生科,建有標準化PCR實驗室和標準化ICU,縣級醫院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業務實現深度融合,縣域醫療服務能力和疾病防控水平全面提升,縣域就診率保持在90%以上,基本實現“常見病多發病在市縣解決”目標。(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建設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
持續推進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加快基層慢病管理中心、心腦血管救治站、一級甲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爭取建成一批縣域醫療衛生服務次中心和綜合健康管理中心。到2025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病管理中心實現全覆蓋,50%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成心腦血管救治站,50%的鄉鎮衛生院達到云南省甲級標準,不少于2個達國家推薦標準。基層急診搶救、二級以下常規手術、正常分娩、高危孕產婦初篩等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流動的分級診療秩序全面建立,基層診療量占比達65%以上,基本實現“頭痛腦熱在鄉村解決”目標。(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組建城市醫療集團
探索在麗江市主城區,由市人民醫院牽頭,其他若干家市級醫院、公共衛生機構等為成員,按網格化布局組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統籌負責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一體化、連續性醫療服務。健全醫療機構與公共衛生機構人員、信息、資源“三通”和監督管理互相制約的醫防協同服務機制,加快診斷治療新技術、新項目的臨床運用和推廣,支持多學科聯合、多專業一體、中西醫臨床協作等診療服務模式,形成錯位發展、專業互補、有序競爭的格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編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醫保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快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
落實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定位,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加快組建醫共體內醫療質控、人力資源、運營管理、醫保管理、信息管理等“一體化管理中心”,實現縣鄉醫療衛生機構行政管理、人員、財務、物資后勤、業務、信息、藥械管理采購、績效考核、醫保支付、公共衛生等“十統一”管理,構建管理共同體。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及醫共體牽頭醫院醫療資源,鼓勵設置獨立的遠程醫療、檢驗、心電、影像、病理、消毒供應等“醫療資源共享中心”,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實施“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構建服務共同體。協同推進醫共體基本醫療保障資金打包付費改革,強化績效考核和結果運用,建立“總額控制、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約束機制,構建責任和利益共同體。發揮醫共體牽頭醫院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管理和技術支撐作用,推動醫務人員、醫療技術、藥品下沉基層,提升居民健康“守門人”能力,推進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構建發展共同體。(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六)筑牢平急結合公共衛生防護網
加強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完善公立醫院公共衛生服務補償機制,加強各級公立醫院與公共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和業務融合。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和“七項能力”建設。健全分級、分層、分流、中西醫協同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爭取省級支持,把市人民醫院改造升級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擔危重癥患者集中救治和應急物資集中儲備任務。高標準完成麗江市傳染病醫院、永勝縣傳染病分院、寧蒗縣人民醫院傳染病病區及華坪縣人民醫院傳染樓改擴建任務,完成公立醫院發熱門診、急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室等業務用房改造任務,支持公立醫院儲備一定規模可迅速轉換的傳染病房、重癥病房、醫療物資和人力資源。加強中醫醫院感染性疾病科、急診科、肺病科、重癥醫學科等薄弱科室建設,提高中醫藥應急救治能力。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建立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和監督監管相互制約的機制。(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趨勢
(一)加強臨床專科建設
針對嚴重影響全市健康水平的主要疾病,重點提升各級公立醫院心腦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創傷、重癥、腫瘤、急診、精神、康復等核心專科能力,夯實麻醉、影像、病理和檢驗等支撐專科基礎,補齊口腔、康復、精神、眼科、老年病等薄弱專科,做優做強骨傷、肛腸、針灸、推拿、腎病、脾胃病、皮膚科等中醫傳統優勢專科。建設不少于7個(中醫2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至少25個(中醫10個)市縣級臨床重點專科,每年遴選5個薄弱專科(含中醫)加強建設,有計劃地推進綜合醫院臨床重點專科分層分類建設。聚焦“一老一小”健康需求、職業健康等領域,規劃設置兒童、老年病、婦產、康復等專科醫院,引入優質資源建設醫養、康養中心。以專科發展帶動診療能力提升。(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推進醫學技術創新
通過“內培外引”、建立專家團隊工作站等方式,引入一批掌握高新技術的高素質醫藥衛生領域專家型人才,積極開展診斷治療新技術、新項目的臨床運用和推廣,鼓勵開展醫學應用基礎研究、臨床研究和群醫學研究。加強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推進康復技術創新。支持中醫醫療機構針對重點人群、慢性病患者制定并推廣中醫特色治療方案。爭取國家級、省級支持在我市布局建設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中醫藥重點實驗室、民族醫藥研究機構等,支持公立中醫醫療機構開展院內制劑研發、中藥新藥研發和民族醫藥研發,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所獲收益主要用于獎勵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探索開展公立醫院科技創新能力評價。落實職務發明制度。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促進新產品進入臨床使用。(市衛生健康委、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醫保局、市市場監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
優化服務流程,利用手機APP、微信等新平臺,提供分時段預約診療和檢查檢驗集中預約服務,三級醫院預約診療率達50%以上。開展診間(床旁)結算、檢驗檢查結果查詢、推送、互認等便捷服務。開設多學科診療門診,探索建立單病種多學科聯合診療和查房制度。擴大日間手術病種范圍,提高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的比例。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實現優質護理服務全覆蓋,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鼓勵開展社區延續護理、居家護理等服務。在公立醫院逐步推開合理用藥咨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引導優質藥學服務向基層延伸。探索院前急救機構與“五大中心”信息實時交換,提升急救效率與能力。推廣中醫綜合診療模式、多專業一體化診療模式、全鏈條服務模式,實施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協作試點。(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
推進智慧醫院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確保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和醫患個人信息依法合規使用,三級甲等醫院電子病歷應用分級達5級以上,其他三級醫院及二級甲等醫院達4級以上,其他二級醫院達3級以上,能利用大數據信息技術開展醫療質量控制、規范醫療行為、評估合理用藥等。加快推進麗江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縣域醫共體信息平臺建設,加快發展互聯網醫院,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推動全市醫療服務、公共衛生服務、電子健康檔案等醫療健康數據互通共享,逐步形成“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檢查檢驗結果區域互任”模式。建立藥品追溯制度,探索公立醫院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落實統一的醫保藥品、醫用耗材分類與編碼標準。推進醫療器械唯一標識應用。(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網信辦、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醫保局、市市市場監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提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效能
(一)健全運營管理體系
全面落實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等法律法規,提升法治保障水平。整合業務系統和資源系統,建立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推動醫院核心業務與運營深度融合,推進運營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在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醫共體總院設置總會計師崗位,進入領導班子。以大數據方法建立病種組合標準體系,形成疾病嚴重程度與資源消耗在每一個病組的量化治療標準、藥品標準和耗材標準等,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進行監測評價,引導醫院回歸功能定位,減輕患者就醫負擔。(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網信辦、市財政局、市醫保局、市市場監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強全面預算管理
科學制定醫院戰略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實行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預算管理,貫穿預算編制、審批、執行、監控、調整、決算、分析、考核等各環節,從數量、質量、實效、成本、效益等方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強化預算約束,促進資源有效配置和使用。完善全面預算管理評價體系。每半年公開醫院相關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以業務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重大風險、重大事件、重要流程為重點,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強化內部授權審批控制、預算控制、資產控制、會計控制、政府采購控制、信息公開控制等,防范財務風險、業務風險、法律風險和廉政風險。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推廣醫院后勤“一站式”服務。(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健全績效評價機制
堅持和強化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導向,由醫改領導小組結合實際,優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每年統一組織開展績效考核評價。公立醫院重點考核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等,考核結果與財政補助、績效工資總(增)量、主要負責人薪酬、職務任免等掛鉤。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重點考核有序就醫格局形成、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醫療衛生資源利用、醫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等,考核結果與打包醫保資金、醫共體院長薪酬及職務任免等掛鉤。引導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及醫共體改革完善內部績效考核辦法,以聘用合同為依據,以崗位職責完成情況為重點,將考核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鉤,推動公立醫院以評促改、提質增效。(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組織部、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醫保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激活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一)改革人事管理制度
全面貫徹落實《麗江市促進衛生健康人才隊伍發展三十一條措施》。貫徹落實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按照控制總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的要求,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推進公立醫院人員總量管理試點工作。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完善公開招聘政策,對急需緊缺專業或崗位在公開招聘中不設開考比例。落實崗位管理制度,按照醫、護、藥、技、管等不同類別合理設置崗位,科學編制崗位責任書,實行競聘上崗、合同管理,激勵人才脫穎而出。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委編辦、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改革薪酬分配制度
落實“兩個允許”要求,貫徹國家、省關于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鼓勵探索借鑒“三明醫改”經驗,按照醫療服務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績效工資總量,從根本上杜絕“大檢查”、“大處方”行為。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實行以崗定責、以崗定薪、責薪相適、考核兌現。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醫院可自主設立體現醫療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項目,不同崗位、不同科室、不同風險承擔、不同工作強度、不同專業類別人員間薪酬要有差異,充分發揮保障和激勵作用。具備條件的地區鼓勵探索實行公立醫院、縣域醫共體總院主要負責人年薪制、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協議工資制或項目工資制、職工目標年薪制以及年薪計算工分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健全醫務人員培養評價制度
強化醫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加強醫學人文教育,拓展“滬滇合作”、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麗江英才計劃等人才培養項目,依托專家團隊工作站,拓寬人才培養和引進渠道,實現博士生招聘或引進“零”的突破,每年至少招聘3名研究生、培養5名學科帶頭人及10名中青年優秀醫師。加強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基地臨床技能中心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落實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制度。加強與醫學高等院校合作,建強教學醫院,發展高等醫學院校附屬醫院。開展名老中醫藥專家醫術經驗傳承工作,培養一批名老中醫藥學術繼承人。加強老年、兒科、重癥、傳染病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培養培訓,推動護理崗位科學管理,提升護理服務水平。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堅持分層分類評價,合理設置評價標準,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增加臨床工作數量和質量指標,淡化論文數量要求。(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
穩妥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建立靈敏有序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開展調價評估,達到啟動條件的要穩妥有序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理順比價關系,支持公立醫院優化收入結構。落實中醫(民族醫)、互聯網等醫療服務價格政策。到2025年,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達到省級要求或評價水平。(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推行以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精神疾病等長期住院病例按床日付費,探索按門診按人頭付費。推進縣域醫共體醫保資金打包付費改革,加快建立“總額付費、監督考核、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約束激勵機制,結余資金作為醫共體成員單位醫療服務收入,主要用于績效分配、人才培養、專科建設等。科學制定醫保總額預算,合理確定和動態調整按病種、按床日、按人頭等的付費標準。健全公立醫院與醫保經辦機構協商談判制度,規范醫保協議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細化結算規則,逐步規范醫保支付審核標準,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落實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醫保支付政策,探索符合中醫藥服務、“互聯網+醫療服務”等服務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推動公立醫院積極參與國家組織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使用改革,落實醫保資金結余留用政策,根據考核結果按規定比例及時撥付醫保結余資金并主要用于人員績效,建立合理用藥、優先使用中選產品激勵機制。(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六、建設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文化
(一)強化患者需求導向
堅守純粹醫者信念,尊重醫學科學規律,遵守醫學倫理道德,遵循臨床診療技術規范,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適宜、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持續改善醫療服務,加強患者隱私保護,開展公益慈善和社工、志愿者服務,建設老年友善醫院。加大健康教育和宣傳力度,加強醫患溝通交流,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市衛生健康委、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市紅十字會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建設醫院文化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提煉醫院院訓、愿景、使命,多角度講好醫院故事,凝聚支撐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樹立先進典型,激發醫務人員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不竭動力,傳播大醫精誠、醫者仁心主旋律,提高職工價值認同感。塑造行業清風正氣,建設清廉醫院。(市衛生健康委、市委宣傳部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建立健全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長效機制
為醫務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加強職業暴露防護設施建設和防護設備配置。落實醫務人員學習、工作、休息和帶薪休假制度,維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鼓勵公立醫院通過設立青年學習基金,在思想引領、青年組織建設、職業技能培養、科研創新、婚戀交友等方面服務青年醫務人員成長。健全職工關愛幫扶機制,切實解決醫務人員實際困難。強化醫院安全防范,加強人防、物防、技防建設,落實安全保衛責任制。將解決醫療糾紛納入法治軌道,落實醫療責任保險制度,健全完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機制,依法嚴厲打擊醫鬧、暴力傷醫等涉醫違法犯罪行為,堅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市衛生健康委、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團市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七、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一)全面執行和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健全黨務工作機構,配齊配強專兼職黨務工作人員,健全完善醫院黨委等院級黨組織會議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規則,著力構建黨委等院級黨組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切實發揮公立醫院黨委等院級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集體研究決定重大問題。在公立醫院章程中明確黨組織設置形式、地位作用、職責權限和黨務工作機構、經費保障等內容要求,明確黨委等院級黨組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的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和現代醫院管理各環節。發揮各級醫院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和公立醫院黨建聯席會議制度職能作用,完善相關制度,建立指導工作機制,把黨的建設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市委組織部、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
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成員,強化領導班子政治建設、思想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推動落實公立醫院院長任期制和任期目標責任制。按要求完成黨委等院級黨組織書記和院長分設、領導班子成員選配調整等工作,黨委等院級黨組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等院級黨組織副書記,黨委等院級黨組織書記和院長由一人擔任的可設專職副書記。推進公立醫院黨委等院級黨組織領導班子與行政領導班子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醫院黨委等院級黨組織要按照干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設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加強對人才的政治引領、政治吸納和政治把關,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建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探索建立以醫德、能力、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體系。(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全力提升公立醫院基層黨建工作質量
健全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長效機制,切實發揮醫院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全面推行黨支部(黨小組)建在科室,實施臨床醫技科室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推行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業務骨干培養成管理骨干和學科帶頭人的“三培養”機制,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建立黨支部參與科室業務發展、人才引進、隊伍建設、職稱職級晉升、績效考核、薪酬分配、評獎評優、設備配置等重大事項討論決策的制度機制,把好政治關、醫德醫風關。
(四)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
組織部門要履行牽頭抓總責任,加強政策指導和工作協調。衛生健康、殘聯、民政、云南省麗江監獄、云南省第四強制隔離戒毒所等部門要加強對所辦醫院黨建工作的指導。公立醫院黨委等院級黨組織承擔黨建工作主體責任,黨委等院級黨組織是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領導班子其他成員落實“一崗雙責”。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市委組織部、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市衛生健康委、市殘聯、市民政局、云南省麗江監獄、云南省第四強制隔離戒毒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強組織實施
(一)落實工作責任
各地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壓實各方責任。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形成協同聯動的工作合力。各級各類公立醫院要大膽創新、積極作為,加快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二)落實投入責任
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落實對中醫醫院和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等投入傾斜和保障政策。
(三)加強監測評價
按照屬地原則對轄區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進行評價。對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落實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定期通報。分級分類制定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等有機結合。
(四)總結推廣經驗
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政策培訓和調研指導,挖掘、總結、提煉、推廣典型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醫院科室高質量發展方案 7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總體部署,加快推進我縣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持續改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可及性,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寧政辦發〔2021〕74號)精神,2022年4月1日,出臺了《涇源縣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為使各相關部門、單位及社會公眾更好地了解意見內容,現對《實施方案》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及過程
2021年5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18號),2021年10月,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寧政辦發〔2021〕74號),2021年12月,自治區醫改領導小組印發了《自治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寧醫改發〔2021〕2號),明確了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方向、舉措,是新階段公立醫院改革發展的根本遵循。為貫徹落實自治區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研究起草了《涇源縣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先后書面征求縣醫改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和各醫療機構意見,縣醫改辦進一步進行了修改完善。2022年4月,經涇源縣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審議通過,印發實施。
二、總體要求
堅持政府主導、堅持分類指導、堅持因地制宜、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以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進一步加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力爭到2025年實現縣域醫共體下醫療綜合業務均衡發展,縣醫院發展方式以提質增效為主,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醫療服務結構更加合理優化,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涇源提供有力支撐。
三、主要任務
面向“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重點推進6個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包括組建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實施縣醫院達標工程、推動醫防融合發展、推動臨床專科建設、加強對口幫扶、實施縣人民醫院急救救治能力提升項目、實施中醫藥康復提升工程等內容,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促進優質資源下沉,形成“常見病不出縣、一般病在基層”的就醫新格局。建立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
二是推進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模式創新。推進公立醫院臨床重點專科和薄弱專科建設。推行預約診療、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日間手術等服務模式。推進院前醫療急救網絡建設。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建成縣域內緊密型醫共體信息化平臺,實現縣域內醫療服務、公共衛生、醫療保障、綜合管理系統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
三是深化公立醫院體制機制改革。改革人事管理制度,落實公立醫院人員總量管理和動態調整政策。改革薪酬分配制,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健全醫務人員培養評價制度,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高層次、高質量、高素質臨床、中醫、護理、管理等領域人才。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靈敏有度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提高醫療服務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動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實行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
四是提高公立醫院運行管理水平。健全醫院運營管理體系,推動公立醫院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加強全面預算管理,推動縣域醫療健康總院落實總會計師制度。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公立醫院內部審計和重大風險評估機制。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堅持和強化公益性導向,引導醫院提高效能、節約費用、回歸公益性、保障可持續。
五是加強公立醫院文化建設。強化患者需求導向,持續改善醫療服務,做好醫患溝通交流,增進理解與信任。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激發醫務人員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不竭動力。關心關愛醫務人員,關心年輕醫務人員成長,維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堅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
六是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全面執行和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充分發揮公立醫院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健全完善醫院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制度,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質量。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
四、組織實施
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納入政府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和縣委深改委全面深化改革考核重要內容,縣衛生健康局牽頭抓總,各有關部門各司其職,落實責任,縣醫改辦建立任務臺賬,對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落實情況動態監測,根據自治區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對縣公立醫院實行考評,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醫院科室高質量發展方案 8
近日,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了我州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監測臺賬、責任分工,對于系統推進我州公立醫院發展,深化醫改工作,切實提高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施方案》出臺的背景和目的
20xx年xx月xx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20xx年1月13日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云政辦發〔20xx〕3號)。
我州出臺《實施方案》,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是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力量。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必須把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推動各族群眾健康福祉達到新水平的根本要求。困擾我州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已得到基本解決,基礎醫療衛生能力已得到明顯增強,有必要也有基礎進一步提升衛生健康發展,提高優質醫療資源供給可及性,滿足全州人民更加高質量的醫療衛生需求。三是公立醫院改革發展的必然選擇。經過改革開放多年來醫院能力建設、10年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踐探索,公立醫院已經到了從“量的積累”轉向“質的提升”的關鍵期,必須把發展的方向和重點放到提升質量和效率上。
二、主要內容和任務目標
《實施方案》分3大版塊,共24條意見:
(一)第一部分:工作目標,高質量推進健康西雙版納建設。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傣)西醫并重,加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力爭通過5年時間,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科學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推進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式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為全州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高質量推進健康西雙版納和“一城兩區”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第二部分:具體措施。分別從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趨勢、提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效能、激活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動力四個方面共24條具體措施,明確了重點任務,細化了責任分工。24條具體措施共涉及衛健、醫保、財政、人社、編辦、發改、工信、市場監管等18家單位或部門。具體包括:人才培養、重點臨床專科建設、臨床醫學分中心、城市醫療集團、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升醫院信息化水平、深化人事管理、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多層次、全方位的做了詳細分工,明確各部門的具體任務,確保落實到位。
(三)第三部分:實施保障。明確了強化組織領導、落實投入責任、加強檢測評價、總結推廣經驗四方面保障要求。
各縣(市)、各部門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建立全鏈條推進改革落實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形成協同聯動的工作合力,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三、實施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縣(市)、各部門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建立全鏈條推進改革落實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形成協同聯動的工作合力,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二)落實投入責任。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落實對中(傣)醫醫院和傳染病醫院、精神病衛生防治中心、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等投入傾斜和保障政策;探索創新投入模式,強化對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投入保障。
(三)加強監測評價。建立完善全州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及深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任務臺賬等工作有機結合,按照屬地原則,由各縣(市)結合實際分類對轄區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進行評價,不搞“一刀切”。
(四)總結推廣經驗。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調研指導,挖掘、總結、提煉、推廣典型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全州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醫院科室高質量發展方案 9
推動我區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按照《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重慶市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渝府辦發〔20xx〕5號)、《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重慶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十四五”規劃(20xx-2025年)的通知》(渝府發〔20xx〕6號),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加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堅持醫防融合、中西醫并重,以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夯實基層醫療網底為目標,強化體系、技術、模式和管理創新,推動全區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二)總體目標。到2025年,全區公立醫院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建成體系完整、布局合理、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運行高效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注重人才技術要素。公立醫院醫療水平、服務能力及運營效率明顯提升,打造“區域特色醫學高地”,為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防范化解突發公共衛生風險、推進健康中國南岸行動提供有力支撐。
二、重點任務
(一)全面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
1.支持在區市級醫院發展。支持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建設傳染病、心血管、呼吸等專科類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支持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第一醫院建設職業病防治專業國家醫學中心。支持武警重慶市總隊醫院建成“部隊、駐地雙一流醫院”。支持重慶市東南醫院建成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和醫學院校非直屬附屬醫院。
2.做強區級公立醫院。到2025年,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市五院”)基本建成以老年醫學研究為特色、老年醫學相關學科統籌發展為主線的研究型、智慧型、友善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南岸區人民醫院建成“總體布局合理、醫療技術優良、醫療服務滿意”的具有一定競爭力和特色的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南岸區中醫院建成中醫特色突出、專科優勢明顯、病種療效顯著的現代化綜合性二級甲等中醫醫院和南岸區中醫醫聯體龍頭醫院。南岸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建成二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完善中西醫臨床協作機制,打造成南岸區中西醫結合示范醫院。南岸區婦幼保健院建成保健與臨床相結合,為婦女兒童提供防治一體連續性醫療服務的二級甲等婦幼保健院。南岸區精神衛生中心建成的人文、專業、現代的三級精神專科醫療機構。
3.筑牢基層醫療網底。到2025年,銅元局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醫聯品牌、醫防示范”的美麗社區醫院。龍門浩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以口腔、康復等為特色的優質服務示范社區醫院。南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以老年服務為特色的社區醫院。長生橋鎮衛生院建成服務能力達到二級醫療機構水平的“區縣域醫療次中心”。迎龍鎮衛生院建成以中醫康復、醫養等為特色的乙級鎮衛生院。峽口鎮衛生院建成以醫養結合、精品家醫為特色的乙級鎮衛生院。雞冠石鎮衛生院建成運營效率良好的群眾滿意鎮衛生院。廣陽鎮衛生院建成以精神、康養等為特色的甲級鎮衛生院。優化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一體化”管理。
4.組建醫聯體整合優勢資源。依托在區市級醫院、高等院校資源優勢助力高質量發展體系。支持市五院與知名大學建立非直屬附屬醫院關系,建設區域老年醫學中心。以市五院為核心醫院牽頭組建“1+3+N”網格化區域醫聯體,統籌負責網格內居民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服務,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市五院的龍頭作用,以“醫通、人通、財通”為主線,推廣“市五院—銅元局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共體試點經驗,全面推開區域醫共體“三通”建設。支持區中醫院牽頭組建中醫類區域醫共體。區精神衛生中心牽頭建立精神衛生區域專科聯盟,提升基層精神衛生防治能力。加強區內二、三級醫院對基層醫療機構的對口幫扶,嚴格落實幫扶效果考核。力爭轄區居民區域內住院量占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的比例逐年提升,三級公立醫院門診人次數與出院人次數比逐年下降。
5.全面完善醫療服務體系。20xx年區中醫院、區精神衛生中心完成遷建,2023年市五院新院區建成投用,2024年區婦幼保健院完成改擴建、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完成遷建,推動龍門浩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遷建,啟動南坪鎮衛生院新建、涂山鎮衛生院新建、雞冠石鎮衛生院遷建前期工作。探索以共建、租賃、收購等方式整合現有醫療資源,推動“一街一中心、一鎮一衛生院”落地。依托市五院建設區域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創傷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咯血中心、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中心。支持區人民醫院建設基層胸痛中心、宮頸病變診療中心。到2025年,全區每千人口公立醫院床位達到4.69張,其中:每千人口中醫醫院床位數0.5張、每千人口康復床位數0.26張、每千人口精神科床位數0.5張。
(二)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能力
6.加強臨床重點專科建設。以滿足疾病臨床需求為導向,加強區級公立醫院專科能力建設,力爭新建成重慶市區域專病臨床診療中心3個、重慶市醫學重點學科8個、重慶市臨床重點專科10個、重慶市醫療特色專科8個,南岸區臨床重點專科7個。到2025年,爭取市五院冠心病、放射、檢驗建成重慶市區域專病臨床診療中心;市五院神經內科、心內科、普外科建成重慶市醫學重點學科;市東南醫院兒科、急診、產科、骨科、神經內科建成重慶市醫學重點學科;市五院老年醫學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消化內科、內分泌科、骨科、泌尿外科、肝膽外科建成重慶市臨床重點專科或重慶市區域醫學重點學科;市東南醫院普外科、區人民醫院骨科(運動醫學)建成重慶市臨床重點專科;市五院普外科(肛腸疾病)、心臟介入治療專科建成重慶市醫療特色專科;市東南醫院消化科、康復科、耳鼻喉科建成重慶市醫療特色專科;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婦產科、心內科、骨科及龍門浩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口腔科建成南岸區臨床重點專科。加強胃腸外科、生殖醫學、腫瘤等薄弱學科建設,鼓勵開展醫學美容、口腔正畸、心理咨詢等特色專科。甲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和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立精神(心理)科門診達到100%。加強醫療質量管理,提高不同級別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三級公立醫院三、四級手術占比逐年提升,到2025年,三級公立醫院出院患者手術占比達到32%,出院患者四級手術占比達到22%。
7.著力打造中醫優勢專科。實施“中醫名院名科”建設,建成1個重慶市中醫重點專科、3個重慶市中醫特色專科、2個南岸區中醫重點專科。依托區中醫院打造區域高質量中醫診療中心,中醫骨傷科、康復科、國醫館打造成“龍頭”科室,骨傷科建成重慶市重點專科,內科(脾胃病科)建成南岸區重點專科。加強區中醫院康復(針灸)、治未病、中醫皮膚等學科建設,康復(針灸)科建設成重慶市特色專科。龍門浩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峽口鎮衛生院針灸科建成重慶市特色專科。銅元局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建成南岸區重點專科。到2025年,區中醫院門診中藥處方比例達到60%、門診中藥飲片處方比例達到30%;區中西醫結合醫院門診中藥處方比例達到40%、門診中藥飲片處方比例達到20%。
8.逐步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加強醫療新技術臨床應用研究,加大對基礎和臨床研究的投入力度,醫院科研經費投入占業務收入的比重不低于全區研發投入強度。到2025年,三級公立醫院衛生技術人員人均科研經費投入不低于5000元。大力支持開展疑難重癥等診療技術攻關,加強中醫實用經驗及方劑整理。實施10個重點科研項目,爭取5項進入市級科衛聯合立項。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改革,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所獲收益主要用于對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健全職務發明制度。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促進醫療新技術進入臨床使用。
9.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力度。健全醫務人員培養引進和評價
制度。積極開展人才“線上+線下”培訓、上級醫院進修、基層醫療機構對口幫扶等行動,持續開展高層次人才交流培訓、專家學者定期授課等活動,著力建設一支高端強、中端足、基層穩的衛生健康隊伍。加大頂尖人才及團隊引進力度,力爭至少引進知名專家、博士等高層級人才30名。力爭培育國家級及市級中青年高端人才5名、區縣醫學頭雁人才20名、優秀基層衛生人才20名。做好中醫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開展第三屆“南岸區名中醫”評選。持續開展“好醫生、好護士”評選,樹立學習榜樣。到2025年,區中醫院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占執業醫師總數比例達到60%;區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和經過2年以上中醫藥知識和技能系統培訓的`臨床類別醫師占執業醫師總數的比例達到60%,其中中醫類別執業醫師達到30%。加強全科、兒科、麻醉、重癥醫學、精神衛生、急診、康復、公共衛生等緊缺專業人才培養。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完善臨床工作數量和質量指標,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淡化論文數量要求。
10.配置必要醫療設備。加強公立醫院基礎設備配置,在市級大型設備配置規劃內,支持市五院新配手術機器人、PET/CT、SPETCT/CT,適當增配MRI、DSA、CT、DR等大型醫療設備。支持區精神衛生中心新配16排螺旋CT等醫療設備,為創建三級精神衛生中心打下基礎。支持區人民醫院增配1.5T磁共振提升影像醫學檢查能力。按照《發熱門診設置管理規范》,支持市五院、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配置發熱門診專用CT。按照二級及以上醫院至少配置2輛入網且配置達標的120救護車等要求,支持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區精神衛生中心、區婦幼保健院、長生橋鎮衛生院增加配置救護車。
11.加強傳染病救治和重大疫情防控。加強市五院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對獨立的傳染病病區建設,發生重大疫情時發揮定點救治功能。到2025年,區人民醫院建成感染性疾病科。推廣中醫藥預防推薦方案,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獨特優勢。依托區中醫院“夏中和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打造高水平中醫疫病防治隊伍,推動區中醫院、區中西醫結合醫院規范設置感染科和發熱門診。建立公立醫院公共衛生責任清單,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提高重大疫情應對能力。到2025年,公立醫療機構每100張床位配備1名公共衛生醫師,三級綜合醫院應至少配備5名公共衛生醫師。
12.強化信息化推動作用。持續推進5G醫療專網示范建設,實現市區兩級多云協同的“混合云”服務體系。持續推進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2025年完成3所公立醫院“智慧醫院”示范創建。依托市五院醫學影像質控中心,完善區域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心電診斷、分級診療、遠程會診平臺功能與應用。到2025年,完成市五院、區人民醫院互聯網醫院平臺建設。推動基層醫療智能輔助診療系統的推廣應用,20xx年完成智能輔助診療系統的建設與運行。推進“互聯網+藥品流通”改革,建立藥品追溯制度,探索公立醫院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
13.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推動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病科和康復科,全區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不低于60%。支持有條件的基層醫療機構轉型為老年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等接續性醫療機構。提倡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簽約合作。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抓手,為老年人提供居家健康養老服務。實施南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峽口鎮衛生院醫養結合能力提升工程。推動南岸區中醫院中醫藥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
(三)不斷提高現代醫院管理水平
14.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醫院內部管理治理機制,以患者安全為目標,以醫療服務品質為核心,以《醫院章程》為基本加強醫療機構全面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管理。全面落實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強化醫療差錯、醫療風險環節管理。到2025年,三級公立醫院手術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不高于0.2%。提升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分級,到2025年市五院達到6級、二級醫院達到4級。擴大處方審核和點評范圍,不斷改善合理用藥指標,到2025年三級公立醫院抗菌藥物使用強度(DDDs)控制在38以下。推進公立醫院參與臨床實驗室室間質評,到2025年通過國家室間質量評價的臨床檢驗項目數達到250個,室間質評項目合格率達到98.5%。完善31個區級醫療專業質量控制中心管理規范。通過檢驗質控中心持續推進檢驗結果互認,通過影像質控中心完善線上檢查質量控制互認標準體系。健全職工關愛幫扶機制,關心關愛醫務人員。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全面推行依法執業自查制度,防范法律風險。推行醫療責任險保障醫患雙方合法權益,完善投訴管理逐年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嚴格落實醫院警務室工作機制,嚴厲打擊醫鬧、暴力傷醫等違法犯罪行為,推進平安醫院建設。
15.提高醫院運營效率。建立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建立健全財務報告、第三方審計和信息公開機制,二級醫院逐步推進總會計師制度。對醫院CMI(病例組合指數)、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進行監測。到2025年,市五院CMI值達到1.09。公立醫院制定戰略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實行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預算管理,做到無預算不執行、有預算不超支,20xx年區屬公立醫院全部納入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管理。強化成本核算與控制,在市五院、區人民醫院等醫院逐步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和成本核算,加強成本消耗關鍵環節流程管理,市五院建設后勤“一站式”服務模式。探索推廣區屬公立醫院后勤服務集中招標采購。到2025年,區屬公立醫院百元醫療收入的醫療支出(不含藥品收入)降到100元,萬元收入能耗支出降到85元,管理費用占費用總額的比例降到9.5%。
16.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堅持和強化公益性導向,全面開展公立醫療機構績效考核,重點考核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等,二、三級公立醫院分別在全市、全國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的分值及名次逐年提升。公立醫療機構績效考核結果作為財政投入、領導干部任免、醫保總額測算、績效總量核定的重要參考依據。改革公立醫療機構內部績效考核辦法,以聘用合同為依據,以崗位職責完成情況為重點,將考核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鉤。加強區域醫共體績效考核,促進資源下沉,提高基層服務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
17.持續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堅持以患者為中心鞏固優化預約診療等12項醫改便民措施,持續改善醫療服務。三級醫院預約診療率保持50%以上,門診患者預約后平均等待時間降到20分鐘以下。實現醫聯體內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建設患者服務中心等集成式服務單元,開展診間(床旁)結算。建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人綜合服務門診。挖掘醫院文化底蘊,支持市五院建設院史館。到2025年,力爭市五院、區中醫院、區精神衛生中心建成市級“美麗醫院”,區婦幼保健院、龍門浩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長生橋鎮衛生院、迎龍鎮衛生院、廣陽鎮衛生院建成區級“美麗醫院”,門診患者滿意度達到90%,住院患者滿意度達到92.5%。
(四)深化公立醫院全面系統改革。
18.改革完善人事薪酬制度。建立公立醫院人員編制動態核增機制。在市五院試點推進公立醫院人員編制總量備案管理,穩步擴大試點范圍至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等公立醫院。優化崗位聘用考核機制,深入實施競聘上崗。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用好用活“周轉編制”、“備案編制”,穩妥推進“縣聘鄉用、鄉聘村用”改革,實現人員逐年到崗到位。落實“兩個允許”要求全面推開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動態調整薪酬水平,人員支出占費用總額的比例合理。建立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實行責薪相適、考核兌現。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公立醫院可采取多種方式自主分配,可自主設立體現醫療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績效工資項目。探索年薪、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發揮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人員薪酬中穩定收入的比例合理。
19.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全面實施多學科診療模式,二級及以上醫院開設多學科診療門診。在三級醫院和有條件的二級醫院推行日間手術,到2025年,市五院日間手術占比提升到20%以上,公立醫院平均住院日下降到8天。做實責任制整體護理,強化基礎護理,以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開展延續護理服務。推動二、三級醫院藥學人員占衛技人員總數比例達到5%,在二級及以上有條件的醫院實施藥學門診、處方前置審核、臨床藥師駐科,開展藥物重整、治療藥物管理等藥學服務,以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慢支炎、腦卒中、哮喘、肺氣腫、心肌梗塞、高血脂等10 種慢性病用藥為基礎推進醫共體內上下級用藥銜接。完善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中西醫會診制度,加強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應用。到2023年,三級醫院50%的出院患者、二級醫院70%的出院患者按照臨床路徑管理。
20.改革創新醫防融合機制。到2025年,全面完成公立醫院公共衛生專業科室標準化建設,促進區域醫院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和業務融合。健全完善醫共體二、三級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通過“縣聘鄉用”方式,在屬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織下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按照“兩員一機構兩聯盟”模式建立醫共體醫防融合體系,由區疾控中心向醫共體牽頭醫院派駐公共衛生專員和聯絡員。醫共體牽頭醫院負責醫共體內公共衛生管理、指導、監督、考核工作。由區婦幼保健院牽頭組建區域婦幼健康聯盟,由區中醫院牽頭組建區域中醫藥服務聯盟。建立醫防管理、隊伍、服務、信息、績效“五融合”工作機制。
21.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和完善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監測醫療服務價格、成本、費用、收入分配及改革運行情況等,全面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穩妥有序落實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到2025年,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提高到40%,患者次均費用年均增幅控制在5%以下。
22.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進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付費國家試點,到2025年DRGs付費醫保基金占全部符合條件的住院醫保基金支出的比例達到70%。科學制定醫保總額預算,規范醫保協議管理,細化結算規則,探索按床日、按人頭付費。落實區域醫共體總額付費政策。推動公立醫院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實行醫保資金結余留用政策。落實國家、重慶市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推動中醫優勢病種按病種付費,中醫與對應的西醫病種實現“同病同效同價”。
(五)加強黨對公立醫院全面領導。
23.加強黨建對醫院治理的引領。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院長分設,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把黨的領導全面融入醫院治理。醫院黨組織參與重大事項討論決策的比例達到100%。修訂完善醫院黨委會、院長辦公會議事規則備案率達到100%。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干部回訪等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24.加強黨組織及干部人才隊伍建設。以“一單位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強化公立醫療機構黨組織建設。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推廣黨支部、黨小組“五建”模式。設黨委的醫院臨床醫技科室黨支部書記由業務骨干擔當的比例達到85%以上,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及黨員業務骨干“雙培養”機制。建立醫療機構黨組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1名領導班子成員至少聯系1名專家。將人才工作納入績效目標考核。將醫療機構領導班子成員推動發展、加強管理、隊伍建設、統籌協調、團結協作等方面納入干部回訪。
三、保障措施
(一)落實高質量發展工作責任。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區醫改領導小組負責全區統籌協調。區財政局落實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公立醫院“六項投入”政策,落實對中醫、傳染病、精神病、婦幼保健等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和資金保障。區醫保局負責公立醫院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和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等政策配套。區委編辦、區人力社保局分別加強公立醫院人員編制、崗位設置、人事薪酬等政策保障。區委組織部加強對公立醫院黨組織及干部人才隊伍建設政策指導。區醫改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有關單位要加強協同配合,深化“放管服”調整完善相關政策,要強化保障、管理、監督責任。區內各公立醫院要落實主體責任,實行黨組織書記、院長負責制,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各項任務落實。
(二)加強監測評價和經驗總結。建立區級層面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主要評價指標體系,由區醫改辦建立重點任務臺賬,督促指導工作推進,定期組織效果評價。區醫改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有關單位要加強調研指導,及時挖掘、總結、提煉、宣傳、推廣典型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全區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醫院科室高質量發展方案 10
為貫徹落實《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吉政辦發〔20xx〕43號),全力推進我市公立醫院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持續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健康服務需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高舉公益性旗幟,突出公立醫院主體地位,提升公立醫院醫療質量和管理水平,爭取用5年時間,努力實現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轉向人才技術要素,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遼源提供有力支撐。
二、優化高質量發展布局
(一)加強市級公立醫院建設。
通過醫聯體建設和分級診療制度,推動市級公立醫院服務能力整體提升,力爭實現市級設有1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和1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以市區為規劃單元,將服務區域按照醫療資源分布情況劃分為若干網格,組建由轄區內的三級公立醫院或代表轄區醫療水平的醫院(含社會辦醫院、中醫醫院)牽頭,其他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為成員的城市醫療集團,統籌為網格內居民提供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一體化、連續性醫療服務。各醫院結合實際建設優勢專業專科,形成特色鮮明、專業互補、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的發展格局,帶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升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強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市衛生健康委)
(二)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建設。
加強縣級醫院(含中醫醫院)能力建設,提升核心專科、夯實支撐專科、打造優勢專科,提高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防治能力,縣域就診率達到90%以上。加強城市三級醫院對縣級醫院的對口幫扶,力爭每個縣設有1家二級甲等縣級公立綜合醫院,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逐步覆蓋全市50%以上的縣。按照縣鄉一體化、鄉村一體化原則,加強縣級醫院對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統籌管理,發揮縣級醫院醫務人員對家庭醫生團隊的技術支撐作用,提升居民健康“守門人”能力。加強縣級醫院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婦幼保健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分工協作和業務融合,做實公共衛生服務。支持中醫醫院牽頭組建縣域醫共體。實現縣辦中醫院全覆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建設率達100%,形成縣鄉村三級中醫藥服務網絡。
(三)建立醫防融合重大疫情救治體系。
在現有資源基礎上,加快推進傳染病、創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等專業類別市級醫療中心建設。支持公立醫院重點加強疫情救治能力建設,發生重大疫情時能夠迅速實現功能轉換。在市級選擇1家綜合醫院針對性提升傳染病救治能力,設置1家傳染病醫院,對現有獨立傳染病醫院進行基礎設施改善和設備升級。縣域內依托1家縣級公立醫院,加強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對獨立的傳染病病區建設。加強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公共衛生機構與醫療機構建立健全分工協作、優勢互補、業務融合的合作機制。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獨特作用,建設一支高水平中醫疫病防治隊伍。(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排名不分先后,按部門職責分工負責)
三、提高醫療服務能力
(一)加強臨床重點專科建設。
依托五大醫療中心,培育一批在醫療技術、醫療質量、臨床研究等方面具有省市一流水平的優勢專科。以滿足重大疾病臨床需求為導向,根據市域內醫療機構優勢專科資源,建設一批市縣級臨床重點專科,發展重癥、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兒科、麻醉、影像、病理、檢驗、老年醫學科等臨床專科建設,以專科發展帶動診療能力和水平提升,為開展先進醫療技術、高難度手術和疑難復雜疾病診療提供高技術支撐,提升區域專科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加大對中醫醫院的支持力度,加強針灸、推拿以及心腦血管病、周圍血管病等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市衛生健康委)
(二)加強醫療質量管理。
落實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推動醫療服務流程,以質量安全優先為醫療服務導向,不斷改善群眾就醫體驗。推動醫療機構建立醫療質量管理三級網絡,形成質量管理委員會、職能管理部門和業務科室之間的互動和聯動。以績效考核為抓手,對標績效考核體系,對醫療質量控制要素進行系統梳理和分析,全面評價醫療質量管理,促進醫院建立良好的醫療質量管理與改進體系,圍繞安全、質量、服務、管理、績效五個要素,加強質量管理與改進。開展公立醫院等級評審,全面提高醫院管理水平、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強化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數據評價工具的應用,加強病案首頁質量管理,建立數據采集、共享和業務協同的質控監測系統。(市衛生健康委)
(三)推進醫療技術科研攻關。
建立臨床需求導向的科研機制,對接生命科學和生物醫藥領域科技前沿,聚焦新發突發重大傳染病、罕見病、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等重大疾病,加強基礎和臨床研究,推動原創性疾病預防診斷治療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等的產出。強化科研攻關對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的支撐作用,堅持臨床研究和臨床診療協同,科研成果服務臨床一線。建設和完善中醫藥科技創新平臺,支持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開展中藥材生產關鍵技術、中藥新藥、民族藥、中醫藥健康產品研究。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促進醫療新技術進入臨床使用。(市衛生健康委、市科技局)
(四)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
開展多學科診療模式,對腫瘤、疑難復雜疾病、多系統多器官疾病,開設多學科診療門診,為患者提供“一站式”診療服務;落實國家單病種多學科診療規范,建立單病種多學科病例討論和聯合查房制度,為住院患者提供多學科診療服務。全市所有三級綜合醫院和符合條件的專科醫院均要開展日間手術,日間手術占手術量的比例逐步提高。推行分時段預約診療和檢查檢驗集中預約服務,開展診間(床旁)結算、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等服務。做實責任制整體護理,強化基礎護理,開展延續護理服務。開設合理用藥咨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開展精準用藥服務。大力推進院前醫療急救網絡建設,創新急診急救服務模式,有效提升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能力。進一步強化預防為主、關口前移、防治融合理念,建立醫防融合新型服務模式。推廣中醫綜合診療模式、多專業一體化診療模式、全鏈條服務模式,實施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市衛生健康委)
(五)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推動手術機器人等智能醫療設備和智能輔助診療系統的研發與應用。嚴格落實藥品追溯制度,以“互聯網+電子處方”模式,探索公立醫院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
四、加強公立醫院運營管理
(一)創新運營管理體系。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有效提升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等核心業務供給效率,整合醫療、教學、科研等業務系統和人、財、物等資源系統,建立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推動醫院運營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提升內部資源配置效率和運營管理效益,實現醫療成本、醫療質量雙控制。以大數據方法建立病種組合標準體系,形成疾病嚴重程度與資源消耗在每一個病組的量化治療標準、藥品標準和耗材標準等,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進行監測評價,引導醫院回歸功能定位,提高效率、節約費用,減輕患者就醫負擔。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市衛生健康委)
(二)加強全面預算管理。
推進所有經濟活動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增強公立醫院預算收支管理意識,提高預算資源利用效率。以醫院戰略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目標為依據,實行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預算管理,貫穿預算編制、審批、執行、監控、調整、決算、分析、考核等各環節,從數量、質量、實效、成本、效益等方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強化預算約束,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將全面預算管理納入醫院預算績效考核范圍,強化績效考核導向,推動落實公益性,提升醫療服務質量,促進醫院可持續發展。定期公開醫院相關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市衛生健康委)
(三)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堅持公益性原則,對經濟活動及相關業務活動的運營風險進行有效防范和管控,實現醫院經營活動合法合規、風險可控、優質高效和可持續發展。以業務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重大風險、重大事件、重要流程為重點,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強化內部授權審批控制、預算控制、資產控制、會計控制、政府采購控制、信息公開控制等,防范財務風險、業務風險、法律風險和廉政風險,促進公立醫院服務效能和內部治理水平不斷提高。加強公立醫院智慧后勤建設,推廣醫院后勤“一站式”服務。(市衛生健康委)
(四)健全績效評價機制。
全面開展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推動二、三級公立醫院發展方式轉型、管理模式轉變,促進收入分配更科學、更公平,實現效率提高和質量提升。堅持和強化公益性導向,持續優化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促進公立醫院主動加強和改進醫院管理,加強內涵建設。改革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以聘用合同為依據,以崗位職責完成情況為重點,將考核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鉤。(市衛生健康委)
(五)加強執業行為監管。
公立醫院要加強行業自律,對本機構依法執業、規范服務、服務質量和安全、行風建設等承擔主體責任。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機制,嚴守法律法規,加強從業人員管理、考核,強化主體責任意識。建立健全服務質量和安全、人力資源、財務資產、績效考核等內部管理機制,自覺接受行業監管和社會監督。健全綜合監管結果與公立醫院校驗、等級評審、醫保定點協議管理、重點專科設置、財政投入、評先評優等的掛鉤機制,以及從業人員醫療衛生服務監管結果與職稱聘任、職務晉升、評先評優、績效分配等的掛鉤機制。加強對失信行為的記錄、公示和預警,建立健全醫療衛生行業信用機制。(市衛生健康委)
五、激活公立醫院發展動力
(一)改革人事管理制度。
落實《吉林省機構編制委員會關于印發吉林省試點縣市公立醫院機構編制總量控制標準(試行)的通知》(吉編發〔2013〕43號)精神,結合我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需要,研究制定我市公立醫院人員編制管理辦法,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優化編制資源配置。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對編制內外人員待遇統籌考慮。落實崗位管理制度,按照醫、護、藥、技、管等不同類別合理設置崗位,科學編制崗位責任書,實行競聘上崗、合同管理,激勵人才脫穎而出。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市委編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
(二)改革薪酬分配制度。
全面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建立適應我市醫療行業特點的公立醫院薪酬制度,保障醫務人員合理薪酬待遇,進一步調動醫務人員服務群眾積極性。落實“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要求,在確保醫療機構良性運行、基本醫保支出可承受、群眾整體負擔不增加、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上,科學合理確定并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合理確定人員支出占公立醫院業務支出的比例。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實行以崗定責、以崗定薪、責薪相適、考核兌現。對高層次人才聚集、公益目標任務繁重,承擔科研、教學任務以及需要重點發展或績效考核評價結果優秀的公立醫院,以及中醫藥特色優勢突出的中醫醫院,予以適當傾斜。落實公立醫院內部分配自主權,在核定的薪酬總量內,公立醫院可采取多種方式自主分配。可繼續完善崗位績效工資制度,也可結合本單位實際,自主確定其他更加有效的分配模式。醫院可自主設立體現醫療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項目,充分發揮各項目的保障和激勵作用,更加注重發揮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適當提高低年資醫生薪酬水平,統籌考慮編制內外人員薪酬待遇。鼓勵對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
(三)健全醫務人員培養評價制度。
加強醫學生臨床技能和醫德素養的培養,強化醫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讓醫學生盡早接觸臨床實踐,培養職業認同感。落實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制度。加強中醫藥師承教育,強化早跟師、早臨床學習模式。加快培養高層次復合型醫學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人才、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強老年、兒科、重癥、傳染病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的培養培訓,推動護理崗位科學管理,提升護理服務水平。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堅持分層分類評價,合理設置評價標準,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增加臨床工作數量和質量指標,探索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淡化論文數量要求。落實下放職稱評審權限有關政策精神,探索在崗位設置合理、人事管理完善、具有自主評審意愿的三級公立醫院試點自主開展高級職稱評審。(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
(四)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
穩妥有序試點探索醫療服務價格優化。建立健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醫療機構充分參與、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統籌兼顧醫療發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調控醫療服務價格總體水平。建立靈敏有序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開展調價評估,達到啟動條件的要穩妥有序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理順比價關系,支持公立醫院優化收入結構,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加快審核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
(五)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國家試點,開展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探索按床日付費、門診按人頭付費。探索對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行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科學制定醫保總額預算,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按病種、按床日、按人頭等的付費標準。規范醫保協議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細化結算規則,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指導推動公立醫院積極參與國家組織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使用改革,落實醫保資金結余留用政策。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
六、加強公立醫院文化建設
(一)踐行公立醫院辦院宗旨。
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堅守純粹醫者信念,尊重醫學科學規律,遵守醫學倫理道德,遵循臨床診療技術規范。不斷改革創新、優化流程、深化內涵,創辦有溫度的醫院。建設醫術精湛、醫德高尚、醫風嚴謹的`醫務人員隊伍,塑造行業清風正氣。恪守服務宗旨,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適宜、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市衛生健康委)
(二)凝聚強大精神動力。
加強黨對公立醫院文化建設的領導,以黨的政治建設統領醫院文化建設,在公立醫院打造紅色陣地。挖掘整理醫院歷史、文化特色和名醫大家學術思想、高尚醫德,提煉醫院院訓、愿景、使命,凝聚支撐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激發醫務人員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不竭動力,唱響大醫精誠、醫者仁心主旋律,以充滿人文關懷的醫療服務贏得患者、社會的信任和尊重。(市衛生健康委)
(三)關心關愛醫務人員。
建立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長效機制。改善醫務人員工作環境和條件,減輕工作負荷,落實學習、工作、休息和帶薪休假制度,維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鼓勵公立醫院通過設立青年學習基金等多種方式,關心年輕醫務人員成長。健全職工關愛幫扶機制,切實解決醫務人員實際困難。建立醫務人員職業榮譽制度,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讓廣大醫務人員感受到實現價值的自豪感、貢獻社會的成就感、受到尊重的職業榮譽感。加強醫院安全防范,強化安保隊伍建設,完善必要安檢設施。將解決醫療糾紛納入法治軌道,健全完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機制,依法嚴厲打擊醫鬧、暴力傷醫等涉醫違法犯罪行為,堅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市衛生健康委)
七、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一)執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堅持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公立醫院黨委等院級黨組織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集體研究決定重大問題。醫院黨委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在公立醫院章程中明確黨建工作的內容和要求,明確黨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的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把黨的建設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市衛生健康委)
(二)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
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醫院黨委要按照干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建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探索建立以醫德、能力、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體系。(市衛生健康委)
(三)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
公立醫院黨委承擔黨建工作主體責任,黨委書記是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領導班子其他成員落實“一崗雙責”。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合理設置醫院黨建工作機構,配齊配強黨建工作力量,推進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建立健全醫院內設機構黨支部,選優配強黨支部書記,推進公立醫院基層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實施醫院臨床醫技科室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市衛生健康委)
八、加強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縣區政府要加強對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組織領導,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政策環境。各級各類公立醫院要把握發展契機,結合現狀加強統籌謀劃,明確階段目標,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二)落實工作責任。
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強化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統籌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與體制機制改革。
(三)落實投入政策。
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公立醫療機構建設主體責任,全面落實政府對公立醫院符合規劃的六項投入政策。落實對中醫醫院和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等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
(四)加強輿論引導。
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及時總結工作經驗、挖掘典型,加強對工作成效的宣傳,正確引導輿論,開展政策解讀,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醫院科室高質量發展方案 11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結合本市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首都發展為引領,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加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加強醫學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推動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更好服務首都功能,更好服務人民健康,打造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北京模式。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公立醫院分級分類功能定位更加明確,分級診療體系更加健全,醫患關系更加和諧,醫療服務流程不斷優化,醫療服務質量加快提升,在疑難危重癥診斷治療、醫學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等方面有力發揮牽頭作用,信息化、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水平明顯提高,醫防協同、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的重大疫情防控體系更加健全。
二、重點任務
(一)構建高質量發展新體系
1.加快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分類分級分區統籌規劃、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有序調整中心城區醫療資源規模,規范公立醫院分院區管理,推進區屬醫院提質改建。推動優質中醫、中西醫結合資源均衡布局。提升區域醫療救治能力,重點在康復護理、精神衛生、婦幼保健、中醫藥等領域填平補齊資源缺口,推進婦幼保健院標準化建設,有序推動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部分一級、二級醫院轉型為康復醫院。到2025年,優化安貞醫院通州院區等10個以上醫療資源均衡布局項目,努力形成與首都功能定位相匹配的醫療資源布局。
2.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實施非急診全面預約,推進基層預約轉診,二、三級公立醫院號源優先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放。完善基層預約轉診和雙向轉診工作機制。加強醫療聯合體建設,完善腫瘤、腎病等專科醫療聯合體建設。健全“區辦市管”等合作模式,帶動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鼓勵公立醫院符合條件的人員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多種方式簽約服務。持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優化號源供給,改善就醫體驗,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加強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到2025年,分級診療體系更加科學合理,基層診療人次占總診療人次比例進一步提升。
3.健全重大疫情防控和應急醫療救治體系。完善傳染病救治定點醫院布局,加快傳染病專科醫院和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設,做好輕癥方艙儲備。規劃建設北京佑安醫院新院區。加強傳染病國家醫學中心建設。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加快二、三級公立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院發熱門診規范化建設,推進有條件的綜合醫院設立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發揮中醫藥在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獨特作用,建設中醫疫病防治及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打造高水平中醫疫病防治隊伍。
4.加強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強化中醫優勢專科建設,打造中醫藥臨床服務優質品牌。推廣中醫綜合診療等模式,開展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建立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體系。加強中醫藥師承教育。建設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加強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建設,圍繞癌癥、心腦血管病、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開展攻關。到2025年,爭創2—3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攻關50種以上中醫專科疑難病種。
(二)引領高質量發展新趨勢
5.大力推進醫學技術創新。加強醫藥健康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臨床研究和轉化研究,爭創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針對醫藥健康領域“卡脖子”問題,集中力量開展重大疾病防控等關鍵領域醫療技術攻關,推動疾病預防診斷治療新技術、新方案等的產出。加強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設,推進研究型醫院建設,加快醫學創新成果落地。支持公立醫院與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加強醫研企協同創新基地建設。落實《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完善鼓勵支持政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探索將醫療新技術等應用納入商業健康保險保障范圍,促進醫療新技術進入臨床使用。到2025年,在“三城一區”建設1—2家國際一流的研究型醫院,示范性研究型病房覆蓋主要疾病領域,引領全市臨床研究高質量發展。
6.高質量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強化現有國家醫學中心建設,爭取中醫、骨科、綜合等更多國家醫學中心落地北京,加強疑難危重癥診斷治療技術攻關,推動前沿醫學科技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到2025年,共爭創10家以上引領醫療技術提升、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醫學中心。
7.建設國際一流臨床專科群。推動臨床重點專科全面發展,重點發展重癥、急診、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內分泌、感染、老年醫學、兒科、康復、麻醉、影像、病理、檢驗等臨床專科。加快布局建設國際一流臨床學科和臨床、中醫重點專科項目。持續改進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和標準體系,整體提升公立醫院臨床學科水平和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到2025年,建成一批國家級和市級臨床重點專科。
8.創新醫療服務模式。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加強互聯網醫療監管平臺和互聯網醫院建設,探索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加強智慧院前急救,推進院前院中聯動醫療服務。推廣多學科診療、專家團隊診療,大力推行日間手術,鼓勵有條件的醫院設置日間病房。加強老年、兒科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的培養培訓,做實責任制整體護理,鼓勵開展上門護理、遠程護理等延續護理。支持開設合理用藥咨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開展精準用藥服務。推行檢查檢驗集中預約服務,逐步實現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9.健全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加強臨床路徑和醫療質量管理,完善醫療服務規范,促進合理醫療檢查。健全藥學服務,推廣應用處方審核點評系統,規范臨床用藥。加強高值醫用耗材管理和規范化使用,守牢醫療質量安全底線。
(三)提升高質量發展新效能
10.加強公立醫院建設和運營管理。完善醫療衛生項目功能建設標準清單,加強項目規模和成本的管控。健全公立醫院科學決策和運營管理體系。探索建立公立醫院專家委員會和公眾參與委員會,完善治理機制。強化預算約束,構建全面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定期公開醫院相關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規范重點領域、重要事項、關鍵崗位的流程管控和制約機制,及時防范化解各類風險。
11.完善績效評價體系。堅持和強化公益性導向,落實國家二、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優化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將考核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鉤。完善醫療聯合體評價指標,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高基層服務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
12.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推進健康醫療數據互聯互通和共享應用,推行“一人一碼”數字健康管理。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支持智能醫學影像設備、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AI輔助診斷系統等智能醫療設備和智能輔助診療護理系統的研發與應用。推動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建設醫保電子處方流轉平臺。
(四)倡導高質量發展新理念
13.樹立健康至上的文化理念。加大健康教育和宣傳,傳播科學的生命觀、醫學觀,引導公眾科學理性就醫。加強醫德醫風建設,鼓勵醫務人員參與醫學人文傳播。開展老年友善醫院、母嬰友好醫院和兒童友好醫院建設。
14.打造有溫度的醫院。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提煉醫院院訓、愿景、使命,強化人文醫院建設。支持有條件的三級醫院設立醫務社工部門,配備專職醫務社工。完善醫患溝通制度,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推動醫院做好接訴即辦工作,持續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15.關心關愛醫務人員。改善醫務人員工作環境和條件,關心醫務人員心理健康,健全職工關愛幫扶機制。建立健全醫務人員榮譽激勵機制。推進“平安醫院”建設,加強公立醫院安防體系建設,依法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為,切實保障醫務人員安全,營造尊醫重衛的良好社會氛圍。
(五)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16.完善公立醫院投入機制。落實政府辦醫責任,優化公立醫院財政分類補償機制,落實對中醫醫院、傳染病醫院、婦幼保健院、康復醫院等投入傾斜政策,強化績效考核結果在財政補償中的應用。建立健全公立醫院捐贈管理制度,支持和規范公立醫院接受并使用社會捐贈。
17.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完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和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開展調價評估,理順比價關系,穩步有序實施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調整。優化中醫價格項目。逐步優化公立醫院收入結構,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加快審核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將符合條件的診療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18.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合理確定公立醫院人員編制,建立動態核增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按規定自主確定崗位標準。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探索將科技成果轉化作為醫生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落實住院醫師、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及繼續醫學教育制度。分級分類優化公立醫院醫護比。到2025年,基本形成一支有力支撐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專業技術和醫院管理人才隊伍。
19.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優化薪酬結構。公立醫院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結合本單位實際自主確定有效分配方式。合理設置體現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工資項目及工資結構比例,充分發揮各項目的保障和激勵作用,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注重醫務人員的穩定收入和有效激勵,逐步提高基礎性績效工資占比。建立健全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薪酬激勵約束機制,鼓勵對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
20.培養和引進高層次醫學人才和管理人才。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加強公共衛生、臨床醫學與醫學工程等復合型人才培養。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探索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充分發揮特設崗位的引才作用,支持公立醫院引進高水平國際化醫學人才和管理人才,并給予相應保障。
21.持續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在總額預算下,不斷完善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定額付費等多種方式并存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加快探索門診慢性病按人頭付費,研究探索對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實行總額付費。推動公立醫院積極參與國家組織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使用改革,探索實施集中采購藥品醫保支付標準。研究制定符合中醫特色的醫保支付方式。推廣住院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將病種實施范圍擴大至全病組,到2025年,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或按病種付費的醫保基金占全部符合條件的住院醫保基金支出的比例達到70%。
(六)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22.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公立醫院黨委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集體研究決定重大問題。嚴格醫院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制度,堅持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落實公立醫院黨委討論決定事項清單及程序,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在公立醫院章程中明確黨建工作的內容和要求,明確黨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的'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把黨的建設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23.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組織人事部門按照干部管理權限,選優配強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醫院黨委要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
24.全面加強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建立黨支部參與重大事項討論決策的制度機制。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的“雙培養”機制。
25.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各級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衛生健康部門具體負責、有關部門齊抓共管,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格局。加強公立醫院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建設。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三、保障措施
(一)落實工作責任
各區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各有關部門要加強聯動配合,確保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二)推動試點示范
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逐步擴大范圍,加快探索高質量發展模式和路徑,率先突破瓶頸,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三)加大投入保障
按照事權和支出責任等劃分,各區、各有關部門依規落實對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重點向資源均衡布局、學科建設、科研創新、人才培育等方面傾斜。
(四)強化科學評價
按照屬地原則組織開展對轄區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績效評價,注重評價結果合理應用,充分考慮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實際情況,不搞“一刀切”。
(五)廣泛宣傳引導
各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營造良好氛圍;加強調研指導,及時總結經驗、樹立先進典型,以點帶面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醫院科室高質量發展方案 12
浙江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18號),結合我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等有關要求,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強化公立醫院主體地位和公益屬性,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圍繞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機制創新和治理創新,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到2025年,各級各類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更加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為加快衛生健康現代化和促進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撐。
二、重點任務
(一)優質醫療資源擴容計劃。
1.超常規推進“醫學高峰”建設。爭取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布局浙江。爭取國家級中醫類別的醫學中心、基地和特色醫院達到5個以上。到2025年,推動建設一批疑難復雜疾病診療能力拔尖、科研能力突出、管理水平較高、輻射影響較大的高水平醫院,三甲綜合醫院三級、四級手術占比達到45%以上,省域外轉住院病人的全國占比實現下降。(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列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2.高質量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支持寧波、溫州、湖州和金華等地依托高水平綜合醫院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推進杭嘉湖、杭紹、甬舟、溫衢麗、溫臺、金義等地高水平醫院協同發展。支持溫州、湖州、嘉興、衢州、麗水等地建設省際邊界醫療服務高地。建設20家左右省級中醫特色醫院。推進醫療衛生山海提升工程,32家山區海島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達到國家推薦標準。(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各市、縣〔市、區〕政府。以下均需各市、縣〔市、區〕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3.全面深化縣域醫共體和城市醫聯體建設。推動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提標擴能,縣級公立醫院中的三級醫院占比達到30%、床位占比達到60%以上,提檔升級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等五大中心,推進縣級重點專科和專病中心建設。深化縣域醫共體“一盤棋、一家人、一本賬”改革,實質性推進資源重組、體系重構和制度重塑。網格化推進城市醫聯體建設,創新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到2025年,縣域醫共體、城市醫聯體制度體系和發展模式基本成熟,縣域就診率達到90%以上,基層就診率達到65%以上。(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
(二)醫療技術能力提升計劃。
1.提高重大疾病臨床救治能力。支持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新增國家級中醫類學科(專科)8個以上。新建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5個以上,實施品牌學科、優勢學科、特色學科、潛力學科計劃,規劃30—40個省級醫學重點學科,優先發展10個醫學重點培育專科,布局一批省市共建學科、縣級龍頭學科。實施兒科醫療服務發展行動計劃,出臺加強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意見。推廣50項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結合診療技術和100個優勢病種中醫診療方案。(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
2.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加快中國科學院基礎醫學與腫瘤研究所二期項目建設,支持核酸適體與臨床診治重點實驗室發展,爭取建設生命健康領域國家實驗室基地。支持省工程研究中心建設,爭創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項目。出臺提升醫療衛生機構科研創新能力實施方案,開展研究型醫院和病房建設,健全職務發明制度,完善科技成果轉化與收益分配激勵機制,做強中國(浙江)衛生健康科技研發與轉化平臺。到2025年,全省醫院科技人才影響力進入全國第一陣營,成為全國衛生健康重要科技中心和創新策源地。(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
3.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水平。建設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創傷危急重癥立體救治中心,建設3個省級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推動建設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和中醫疫病防治基地。新建在浙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國家中醫疫病防治隊、國家中醫緊急醫學救援隊各1支。每個設區市依托1家三甲綜合醫院或傳染病醫院,規范設置傳染病定點收治院區(病區);每個縣(市)依托轄區實力最強的縣級醫院,規范設置傳染病院區(病區)。(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發展改革委)
4.加強高層次衛生人才培養。實施衛生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落實“醫學高峰”項目引進高層次人才類別與引才獎補標準,國家級衛生人才數達到350人以上。落實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制度。深入實施“杏林工程”“岐黃使者”培育項目,新增國醫大師1-2名、全國名中醫3名左右、省級名中醫60名以上。(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財政廳、省人力社保廳)
(三)改善醫療衛生服務行動計劃。
1.創新醫療服務模式。全面推行分時段預約診療、多學科診療、精準用藥、優質護理服務、醫院志愿者服務和一站式綜合服務,探索推進無陪護病房建設,全面推進醫療機構間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和醫學檢驗結果互認共享,省級三甲綜合醫院日間手術比例達到25%以上。建設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衛生健康行業),推進國家“5G+醫療健康”應用項目。推動醫防機構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推進醫共體公共衛生管理中心實體化運作。建設一批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和科室。(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醫保局)
2.打造“健康大腦+”多跨場景應用。以重大需求、多跨場景、重大改革等三張清單為抓手,迭代看病就醫“一件事”場景,打造院前醫療急救“一件事”“數字健康進社區”和“疫情精密智控”等一批標志性應用。到2025年,全面建成運行高效的“健康大腦+”體系,智慧醫療、數字健康管理和智慧公共衛生等領域率先實現流程再造、模式創新和制度重塑,深化“互聯網+醫療健康”建設,打造“浙里健康”金名片。(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
3.營造良好服務氛圍。建設特色鮮明的醫院文化,提煉醫院院訓、愿景、使命,傳承優秀醫德、醫風、醫訓,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實施醫務人員關心關愛行動,落實工作生活保障、臨時性工作補助發放、職業榮譽激勵等措施。深入開展平安醫院建設,加強人防、物防、技防,完善醫院安防系統,提升智防能力,優化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機制,依法嚴厲打擊各類涉醫違法犯罪行為。(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人力社保廳)
(四)醫院運營管理能力提升計劃。
1.健全運營管理體系。常態化推進公立醫療機構經濟管理年活動,規范和加強政府采購管理,推進業務管理與經濟管理深入融合。實行公立醫院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預算管理。定期公開醫院財務信息。健全內部審計,加強授權審批、預算、資產、會計、政府采購、信息公開等內控制度。強化臨床、醫技等業務科室運營指導,探索運營助理員制度。加強醫院運營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
2.加強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完善醫療質量控制體系,嚴格落實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全面開展醫療質量提升行動,持續推進臨床路徑管理,落實處方點評制度,強化合理用藥管理。推進醫療技術臨床應用分類管理和藥品不良反應、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管理。(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藥監局)
3.完善績效評價機制。全面開展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完善激勵獎懲掛鉤機制。優化省醫院質量管理與績效評價平臺,做好合理用藥、醫用耗材、醫療核心數據監測。加強公立醫院內部績效管理,強化考核結果與醫務人員薪酬分配掛鉤。完善城市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績效考核制度。(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
(五)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計劃。
1.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落實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每年開展調價評估,達到啟動條件的穩妥調價。落實分級定價機制,到2025年,全省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占比達到35%以上。規范醫療服務項目準入辦法。加快審核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責任單位: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
2.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醫保總額預算管理下的按病種(病組)、按人頭、按床日等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健全集體談判協商機制,合理確定醫保基金總額預算,完善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約束機制。全面實施住院費用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點數法付費。探索總額預算下門診費用按人頭包干結合門診病例分組點數法付費。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支付方式。(責任單位: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
3.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公立醫院人員編制動態核增機制,出臺省屬公立醫院機構編制管理規定。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統籌考慮編制內外人員待遇。落實崗位管理制度,實行分類設置、競聘上崗、合同管理。加強縣域醫共體統一招聘、培訓、使用和調配管理。落實“兩個允許”(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政策,出臺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實施意見。拓寬薪酬制度改革經費渠道。鼓勵實施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年薪制,探索醫務人員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等多種薪酬分配形式,適當提高低年資醫生的薪酬水平。到2025年,公立醫院人員薪酬中固定部分不斷提高,力爭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例達到45%左右。(責任單位:省人力社保廳、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
(六)治理能力提升計劃。
1.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各領域、各環節。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健全重大事項議事決策機制。實施公立醫院“院科兩優、德醫雙強”工程。(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
2.深入推進清廉醫院建設。落實清廉醫院建設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建立公立醫院清廉建設指數評價體系,有序推進公立醫院巡查工作,深入開展醫療服務行業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到2025年,醫療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得到進一步遏制,清廉行醫的良好風氣更加濃厚,清廉建設指數逐年提升。(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
3.強化衛生健康整體智治。以數字化引領、撬動、賦能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衛生健康“云網計劃”,建立全省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和數據服務能力體系。推進省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管理系統、互聯網醫院平臺、診療行為綜合監管系統等建設。加強醫療健康和醫保公共數據共享,明確醫療數據標準、統一接口技術規范,分級分類推動數據共享開放。到2025年,整體智治的衛生健康數據治理體系基本形成。(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
4.改革完善綜合監管制度。強化全行業、全要素、全流程綜合協同監管,建立機構自治、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相結合的多元化綜合監管體系。常態化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部門聯合雙隨機抽查。建立公立醫院依法執業管理體系和“一承諾三制度”(依法執業承諾和法律法規知識培訓制度、提醒告誡制度、依法執業述職制度)工作機制。持續打擊欺詐騙保行為,加大對假病人、假病情、假的發票等的專項整治力度。推進醫共體醫保行業自律體系建設。(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藥監局)
三、保障措施
省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省醫改聯席會議召集人。各地要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加強醫改工作領導的要求,由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或其中一位主要領導擔任醫改議事協調機構主要負責人,督促責任落實,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加強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合作共建高質量發展試點醫院,在全省選擇若干公立醫院先行先試。建立工作指標和評價體系并納入健康浙江考核,評價考核結果與資源配置、醫院等級評審、項目申報、資金獎補等掛鉤。加強宣傳引導,做好典型的培養、樹立和推廣工作。
醫院科室高質量發展方案 13
為了更好發展我院,隨著現的醫療市場的競爭,使醫院逐步的走上臺階,為了周邊百姓看病帶來優質的技術質量和更好的環境,明確醫院的發展目標和工作思路,特制定本規劃,作為今后一段時期醫院發展的指導綱要: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全面貫徹黨的衛生方針,以提高醫療質量和社會效益為核心,以創建二級醫院為重點,繼承和發展優良服務傳統、在擴大規模,加快硬件建設的同時,堅持走內涵發展的道路,站高起點,出新思路,干大手筆,以改革求突破,以創新促發展,與時俱進,艱苦創業,勵精圖志,再鑄輝煌。
二、發展目標、規劃目標
(1)院內機構功能:外科、五官科、內科、婦產科、疼痛科等科室,在高水平的專科醫療基礎上,提供綜合醫療服務,提供良好而完整的醫療模式回饋社會。引入全新醫療服務理念,服務于周邊地區的廣大群眾。
(2)醫療機構服務方式、時間、診療科目及床位編制。
服務方式:患者來院就診或上門服務;
服務時間:全天24小時服務、節假日不休;
診療科目:內科、普通外科、骨科、婦科、五官科。
醫技輔助檢查:臨床體液/血液、臨床生化檢驗、超室診斷、電子腸鏡、電子胃鏡、彩色多普勒、眼科顯微鏡、鼻內窺鏡、CT、DR、心電診斷。
床位設置:醫院設置床位99張、優質病房1間2張床,余為普通病房97張。
三、發展策略
(一)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構建和諧醫院,創建二級醫院。和諧產生最佳組合,產生最佳效益,未來一至五年醫院要以創建二級醫院為重點,以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為主線,大力實施和諧教育,構建和諧醫院,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醫院生態。
(二)實行院長負責制。醫療業務服從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統一管理,實行經營和醫療兩條線管理,醫院著為獨立法人對經營結果負責。院長必須精通國內外醫療產業的運作模式,深諳國際經典醫院經營理論,具備卓越的領導策劃能力、市場運行能力及組織調控能力;具備敏銳的市場經濟嗅覺和前瞻性思維習慣;全面負責醫院的經營、管理、醫療、科研等方面工作,嚴格按照授權權限履行職責。
(三)特色強院,打造優質品牌、牢固樹立“特色就是質量,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發展”的思想,堅持特色強院,立足于醫療體制的整體改革,著眼于醫院的長遠發展,追求“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形成個性鮮明的辦院風格。醫院將在鞏固原有特色專科建設成果的基礎上,按照現代醫院發展的規律和趨勢,搞好特色重點專科建設工作。要將特色重點專科建設提到重要議事日程,列入醫院發展總體規劃,并在人力、物力、財力及制度上給予充分保證。促使醫院不斷超越自我,不斷創新發展,最終形成品牌優勢,于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四、醫療機構的人員配備:
(一)中高級人才:全國范圍內招聘,注重理論素養和實際臨床操作水平,并來源于三級醫院。
(二)基本醫療人員:主要在當地和臨床地區醫務人員及醫科大學應屆畢業生中招聘。
(三)引進高新醫療技術,積極開展各類學術交流活動,邀請國內外專家舉行會診。講座及手術,開展遠程醫療服務,解決各種疑難危重病人的就近診治。
醫療機構的設備及配置
(一)基本設備:按國家制定的等級標準配備:十二道同步心電圖機,衛生部門要求的醫院信息管理系統,電動吸引器、自動洗胃機、婦科檢查床,呼吸球囊、氣管插管、萬能手術床、按手術要求必備的手術室器械、無影燈、沖洗車、顯微鏡、電冰箱、器械柜、紫外線燈等。
(二)開展的診療項目相應的設備:彩超機、半動生化分析儀、微波、B超、X線等。
(三)病床每床單元設備:床1張、床墊2條、被子2條、褥子2條、被套2條、床單2條、枕心2個、枕套4個、床頭柜1個、病員服2套。
五、醫療機構的通訊、供電、上下水道、消防設施情況:
1、醫療機構的通訊將采用中繼線方式,在電信部門輸中繼線接入及程控電話安裝事宜。
2、醫療機構供電將嚴格按照《醫療機構用電規范》的有關規定進行設置與安裝,采用雙路電來保障醫院的正常醫療用電。
3、醫療機構上下水道符合《醫療機構建筑要求》的規定,保證上下水道的暢通及消毒衛生要求。
4、醫療機構的消防設施將嚴格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的有關要求,并通過消防管理機構的審核批準,做到防患于未然。
醫院科室高質量發展方案 14
為加快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等的要求,結合《上海市衛生健康發展“十四五”規劃》(滬府發〔20xx〕10號),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推動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建設與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功能化、人性化、智慧化醫療服務體系,打造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上海方案”,提高群眾和廣大醫務人員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二)發展目標
立足“頂天、強腰、立地”三個層面,堅持“以人為本、改革創新、三醫聯動、促進均衡”和“試點先行、分類推廣、逐步覆蓋”原則,推進公立醫院內涵式發展。布局高品質、智慧化的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功能定位,加快新城醫療資源配置,強化區域性醫療中心服務能力建設,優化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做實分級診療。布局全球領先的健康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國際一流、全國領先的醫學學科,瞄準國際前沿領域和尖端醫療技術,加強科研攻關,提升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提升衛生健康信息化水平,成為智慧化健康服務高地。布局醫防協同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力爭到2025年,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二、主要任務
(一)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服務新體系
爭創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創建10家以上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含中醫),打造醫學研究高峰、成果轉化高地、人才培養基地和數據匯集平臺。支持公立醫院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允許引進國際最新、最先進的醫療技術裝備。試點醫院因臨床急需進口少量藥品的,經國務院藥品監管部門批準,可以進口并在指定機構內用于特定醫療目的。授予國家試點醫院國際交流合作更大自主權。
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擴容和區域布局均衡。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水平醫院通過“一院多區”建設,定向放大優質醫療資源,加快推進市級優質資源向“五個新城”及金山、崇明等遠郊擴容下沉。按照“提能級、增功能、補短板”要求,著力加強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依據服務人口和半徑,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優化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加強新城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建設,強化公共衛生服務。
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加快建設以市級醫院為依托、區域性醫療中心為核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基礎的醫聯體,強化資源整合,構建“管理、責任、利益、服務”共同體,創新分級診療協同機制。區域性醫療中心聚焦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向上對接市級醫院,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向下輻射基層醫療機構,帶動區域醫療服務能級整體提升。
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應急醫療救治體系。加快推進傳染病、創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等相關臨床專科建設,支持部分公立醫院分院區建設,發生重大疫情時快速轉換功能。建立公共衛生醫療急救預備役體系,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獨特作用,打造高水平中醫疫病防治隊伍。提升市級綜合醫院、區域性醫療中心感染科綜合救治水平,支持與呼吸、消化、重癥等學科融合發展,持續提升學科能力。
推動公立中醫醫院傳承創新發展。將市級中醫醫院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示范型中醫藥診療和研究平臺。構建中醫“區域+專科”醫聯體,建設“一區一品牌”重點基地,打造服務應用型區屬中醫醫院。“十四五”到“十五五”期間,著力建設1-2家國家中醫醫學中心、1家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1個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3-5家中西醫結合旗艦醫院、2個特色重點中醫醫院,2-3個高水平中醫特色專科醫院,打造國內領先的中醫醫療服務高地。
推進社區衛生服務高質量發展。加強公立醫院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方位支持,實施新一輪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功能標準建設,打造示范性健康管理中心、社區康復中心、社區護理中心,發展社區臨床藥學服務,樹立社區中醫藥服務品牌。支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整合各類社會資源,拓展健康服務資源供給。鼓勵發展“互聯網+診療”模式,實現功能向社區服務延伸。
(二)打造科創引領的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新趨勢
建設國際一流臨床專科群。加強平臺、交叉學科建設,形成在醫療技術、醫療質量、臨床研究等方面領跑國際、國內引領的優勢學科。“十四五”到“十五五”期間,力爭建成3-4個國際一流的臨床學科和若干臨床、中醫重點專科,培育3-4個國際一流團隊,培養若干國際知名的醫學臨床科學家。支持三級醫院與世界一流醫療機構、學術機構和生物醫藥企業合作,組織和參與多中心研究。
打造高水平市級臨床研究平臺。聚焦生命科學、生物醫藥科技前沿領域,集聚本市優勢資源,爭創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加快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科研成果。建設符合國際標準的專病數據庫、生物樣本庫等平臺設施,完善全鏈式臨床研究質量監管平臺和醫企聯動協同創新平臺。鼓勵試點醫院設立專門的臨床研究床位,開展研究者發起的臨床試驗(IIT),允許有條件的醫院按照國家要求開展自行研制體外診斷試劑試點。探索對多中心臨床研究實行倫理審查結果互認。
大力發展高新醫療技術。面向再生醫學、精準醫學、生物治療、腦機融合等前沿領域尖端科學問題,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和設備等研發的醫工結合、產醫融合,集中力量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原創性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新策略產出。支持公立醫院與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開展臨床研究與醫學科技成果轉化合作,積極參與本市健康服務業園區建設,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應用。
創新醫療服務模式。推廣多學科診療(MDT)、無痛診療、整體護理等新型服務模式,支持綜合性醫院建立腫瘤綜合診治中心,實行全周期一體化管理和綜合救治。推行日間化管理、加速康復外科診療模式,鼓勵試點醫院外科微創化發展。加強臨床藥師配備和培養,支持開設藥學門診,開展精準用藥服務。推廣中醫綜合診療、針灸全科化和全鏈條服務模式,促進中西醫臨床協作攻關。支持三級醫院開展特需診療、健康管理和國際醫療服務。進一步深化拓展“便捷就醫服務”應用場景建設,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守牢醫療質量安全底線。加強公立醫院臨床路徑管理,做到合理施治。推廣應用信息化處方審核和點評系統,規范臨床用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提升醫院感控業務能力和管理能力。健全醫療服務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完善醫療服務標準和規范。深化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完善投訴機制。健全醫院評審體系,促進醫院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
(三)激發數智融合的公立醫院現代化管理新效能
健全公立醫院內部運營管理。健全公立醫院決策機制和民主管理制度。夯實醫院運營管理部門及人員配備,建立分工明確、密切協作、高效運行的運營管理體系。完善全面預算管理、醫保基金使用管理、成本管理、財務報告、第三方審計和信息公開機制。優化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突出規范重點領域、重要事項、關鍵崗位的流程管控和制約機制,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有效防范各類風險。
建立分層分類的績效評價機制。創新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實行以崗定責、以崗定薪、責薪相適、考核兌現,引導醫務人員重醫德、重技術、重能力。優化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體系,重點考核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等,引導醫院落實功能定位。完善緊密型醫聯體績效考核體系,全面評價醫聯體運行機制、分工協作和區域資源共享、技術輻射作用、可持續發展等情況,引導醫療資源上下貫通、縱向流動,工作重心從治病轉向促進人民健康。
全面推進醫療衛生數字化轉型。落實全國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范。以5G等新基建為支撐,深度應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醫療服務流程再造、規則重構、功能塑造和生態新建,打造全面感知、泛在連接、數字孿生和智能進化的未來智慧醫院。推進數字健康城區建設和智慧醫療服務一體化發展,實現全要素、全流程、全鏈條集成優化。建立多維度病種組合評價指標體系和基于數據循證的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優化公立醫院資源價值配置和運行管理。
(四)激活“三醫聯動”系統集成的外部治理新動力
深化人才激勵制度改革。合理制定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建立動態核增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按規定自主確定崗位總量和崗位標準。穩慎開展三級醫院下放職稱評審權限試點,對引進高層次人才實行靈活的職稱評審機制。完善交叉學科和臨床研究人員崗位設置、職稱評審和晉升辦法。科學、分類設定公立醫院床人比,逐步使醫護比總體提到1∶2左右。落實“兩個允許”(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加大對公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績效工資水平和總量核定的傾斜力度。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額內,創新實施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和年薪制等分配機制。公立醫院科技成果轉化以及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獲得收益用于人員激勵不受績效工資總量限制。允許公立醫院和科研人員共有成果所有權,鼓勵單位授予科研人員成果獨占許可權。
加強衛生健康高端人才引育。推進醫學教育創新發展,促進醫工、醫理、醫文學科深度融合,培養“醫學+X”復合型人才和各類緊缺人才。創新現代中醫師承教育模式,加強多學科協同特色人才培養。支持公立醫院精準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集聚高端創新型人才,落實引進所需高層次人才和團隊在落戶安居、入學就醫、稅費優惠等方面的支持保障政策。
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健全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形成機制和動態調整機制,理順比價關系,穩妥有序實施價格調整。探索建立多層次的健康管理服務收費機制。暢通醫療新技術、新項目定價綠色通道,加快審核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完善特需醫療服務管理制度,探索對參與試點的公立醫院根據規定放寬特需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合理制定多學科診療、鎮痛、互聯網服務、上門服務等醫療服務收費標準和規范,將符合條件的診療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持續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進總額預算管理框架下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和按病種分值(DIP)付費,完善慢性精神疾病、康復和護理等長期住院按床日付費,探索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基礎、緊密型醫聯體為載體的按人頭付費。完善緊密型醫聯體醫保總額預算管理機制,做實“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以體現中醫臨床價值為核心,健全符合中醫藥特點的多元復合醫保支付方式。
有序推進藥品和醫用耗材招采機制改革。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常態化、制度化建設相關要求,嚴格執行國家及我市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做好集中帶量采購協議到期品種接續工作,穩定市場預期、藥品價格和臨床用藥,采用綜合競價鼓勵優質企業中選。針對未納入國家和本市帶量采購的藥品,支持開展多種形式的集中議價采購,構建多方聯動的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格局。
(五)建設健康和諧的公立醫院發展新文化
打造健康至上的行業文化。健全醫務社工和志愿者聯動服務模式,支持醫院設立患者體驗部,創建充滿人文關懷的就醫環境,打造有溫度的醫院,推進文明行業建設。加強患者隱私保護,完善醫患溝通制度,尊重維護患者知情權、選擇權。加強醫院健康促進工作,更好發揮健康科普“主陣地”作用,完善醫務人員開展健康科普的激勵保障機制。發展老年健康服務,建設老年友善醫院。
塑造特色鮮明的現代醫院文化。深入挖掘提煉醫院歷史文化特色、名醫大家思想精髓、院訓愿景等,凝聚高質量發展精神內核。加強醫務人員人文素養教育和醫德醫風建設,培育選樹先進典型,深入開展宣傳,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激發醫務人員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度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不竭動力,唱響大醫精誠、醫者仁心主旋律。
營造關心關愛醫務人員的社會氛圍。健全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完善醫療執業險、醫療意外傷害險和醫療責任險,保障醫務人員執業安全和合法權益。改善醫務人員工作條件,合理確定其工作負荷,科學配置人力資源,暢通利益訴求渠道。完善醫務人員收入合理增長機制,探索建立醫務人員職業榮譽制度,做好職業發展前景規劃。
(六)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公立醫院黨委充分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集體研究決定重大問題。健全完善醫院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制度,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著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把黨的建設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醫院黨委按照干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管理辦法,建立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建立以醫德、能力、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體系。
全面提升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質量。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建立黨支部參與內設機構人才引進、隊伍建設、職稱職級晉升、績效考核、薪酬分配、評獎評優等重大事項決策的制度機制,把好政治關、醫德醫風關。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的“雙培養”機制。
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各級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衛生健康、教育、國資等部門具體負責,有關部門齊抓共管,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格局。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質量評價考核制度,將黨建工作納入巡視巡察工作內容,評價結果作為醫院基層黨建工作年度考核結果,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醫院等級評審掛鉤,并作為醫院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結果的重要參考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三、組織實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將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改重點工作,強化市、區兩級政府的領導、保障、管理和監督責任。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充分激發試點單位“比學趕超”精神,實現提質增效,爭創一流。
(二)推動試點先行
分類遴選改革意識強、創新勁頭足、學科基礎扎實、提升空間大的醫療機構作為試點單位,包括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高水平醫院10家、示范型區域性醫療中心10家、高水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家,加快探索高質量發展模式和路徑,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三)落實資金投入
市、區財政按照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支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財政資金投入重點向資源均衡布局、學科建設、科研創新、人才培育等方面傾斜。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公立醫院多元投入機制,加強臨床研究、數字轉型、成果轉化等方面的醫企合作聯動。
(四)建立評價體系
開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重點評價專科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轉化、人才隊伍建設、優質資源下沉、基層能力提升、醫保基金使用、公共衛生任務落實等,評估結果應用于醫院財政投入、薪酬總量核定等方面。
(五)做好總結推廣
衛生健康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調研指導,做好政策解讀和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凝聚改革共識。挖掘提煉、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推動全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本實施方案自20xx年12月27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30年12月31日。
醫院科室高質量發展方案 15
為推動全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以人民為中心,全面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領導,推動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為健康湖南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主導。強化政府對公立醫院發展的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加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維護公立醫院的公益性。
堅持分類指導。充分考慮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實際,圍繞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總體目標要求,分級分類明確功能定位、具體目標、重點任務,強化工作指導和政策保障。
堅持因地制宜。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群眾需求和改革基礎等,制定改革舉措、實施路徑和發展指標,按屬地原則對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進行評價,不搞“一刀切”。
(三)總體目標。
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力爭通過5年努力,在全省建成30家省級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示范性醫院,率先形成符合我省實際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和模式,實現省域內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構建有序就醫和診療新格局。全省公立醫院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比例、人員薪酬中固定部分占比逐步提高,門診患者滿意度、住院患者滿意度和員工滿意度持續提升。
二、重點任務
(一)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1.建設目標。牽頭開展國際國內高水平臨床研究,解決一批醫療領域“臨門一腳”和“卡脖子”問題,推動醫學進步,帶動全省醫療水平不斷提升。國家醫學中心建設單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值力爭達到1.8,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單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值力爭達到1.5。平均住院日控制在8天以內,四級手術占比和技術服務性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力爭達到50%。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達到5級及以上。
2.建設任務。支持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創建國家醫學中心,開展國家衛生健康委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質量發展醫院試點。圍繞精神、腫瘤、心血管病、創傷、神經疾病、兒科、骨科、呼吸、傳染病、婦產、老年病等重點專科方向,爭取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共建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發揮湖湘中醫優勢,創建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加強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和救援隊建設,推進陸空一體醫療轉運與救治。
(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1.建設目標。建成一批省級高水平醫院,提升省域診療能力,實現大病重病在本省解決。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值力爭達到1.3,平均住院日控制在8天以內,四級手術占比力爭達到35%,技術服務性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力爭達到40%。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達到5級及以上。
2.建設任務。依托國家級高水平醫院的技術人才支持,規劃設置若干個省級綜合性和傳染病、創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等專科區域醫療中心。開展疑難重癥等診療技術攻關,設立一批省級多學科疑難病診療中心,啟動一批重大疾病診療技術創新項目建設。推進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全省建設50個國家級、300個省級和1200個市(縣)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10大中醫優勢專科,建立規范高效的多學科協作機制。
(三)地市級公立醫院(城市公立醫院)建設
1.建設目標。發揮公立醫院在城市醫療集團中的牽頭作用,每個市州至少建成1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城市三級公立醫院的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值達到1.1,平均住院日控制在8天以內,四級手術占比力爭達到30%,技術服務性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力爭達到35%。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達到4級及以上。
2.建設任務。按照網格化布局管理,組建由三級公立醫院或代表本行政區域醫療水平的醫院牽頭,其他若干家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等醫療機構為成員的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統籌負責網格內居民預防、治療、康復、護理、健康促進等一體化、連續性醫療服務。固化地市級定點醫院集中收治模式,各市州依托綜合實力強的城市三級醫院建成市級重大疫情救治中心。加強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強化公立醫院公共衛生服務職能,推進醫防協同。推進以全科醫生為主體、全科專科有效聯動、醫防有機融合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四)縣級公立醫院建設
1.建設目標。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全面提升,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5%左右。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值達到0.8左右,平均住院日控制在7天以內,三、四級手術占比和技術服務性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力爭達到40%。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達到4級以上。全省所有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實現“二甲”全覆蓋,50%的縣人民醫院、35%的縣中醫院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水平。
2.建設任務。發揮縣級醫院在縣域醫共體中的龍頭作用,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帶動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實施“強邊”計劃,支持湘贛邊界等省際邊界的縣級公立醫院建設,打造5—10個省際邊界地區醫療服務高地。實施“強基”計劃,重點建設急診急救、重癥、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兒科、麻醉、康復、精神心理和感染性疾病等11個臨床專科和中醫特色專科,補齊縣級公立醫院專科服務能力短板。實施“強鏈”計劃,依托大型公立醫院,建設一批縣級醫院緊缺人才與適宜技術培訓推廣基地,提升縣級醫院能力,推進全省醫療服務同質化。加強縣級醫院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和業務融合,推行終末期腎病等疾病“縣治、鄉管、村訪”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醫防融合等模式,強化縣級醫院對家庭醫生團隊的技術支撐,提升簽約服務質量。縣域內依托1家縣級醫院,完善重癥、呼吸、麻醉、感染性疾病等學科建設,建設獨立的傳染病病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健全組織領導體制和工作推進機制。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統籌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堅持由一位政府負責同志統一分管醫療、醫保、醫藥工作,統籌協調“三醫”聯動改革,強化部門協同,落實工作保障。
(二)落實投入責任。
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落實對中醫醫院和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等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支持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三)強化醫療服務支撐
1.加強臨床專科建設。以滿足重大疾病臨床需求為導向建設臨床專科,重點發展重癥、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兒科、麻醉、影像、病理、檢驗等臨床專科和中醫優勢專科。支持高等院校在“雙一流”建設中開展前沿科技創新,建設高水平的臨床學科。
2.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建設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信息化平臺,健全覆蓋主要專業的省、市、縣三級醫療質量管理標準和控制體系。強化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降低重點病種和重點手術死亡率。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提高重大疫情應對能力。加強用藥監測與處方點評,提升臨床合理用藥水平。
3.強化醫學技術創新。加強國家級和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實施省科技創新計劃,重點開展腦科學、重大疾病發病機理與防治、創新藥物和高端醫療器械等方面的研究和成果轉化;加快復合手術、微創手術、介入手術、手術機器人等臨床治療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再生醫學、精準醫學、人工智能輔助醫學發展。推動重大疾病中醫藥防治技術創新,發展中藥材精深加工。鼓勵商業健康保險參與特需服務,促進醫療新技術進入臨床使用。推動醫、教、研、產結合,打造醫學科技創新應用平臺與產業鏈。
4.創新醫療服務模式。推進預約診療與線上分診,推行“預住院”、日間手術服務。做實責任制整體護理,開展無陪護病房試點,開展延續護理服務。推進建設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五大中心”市、縣全覆蓋。推廣中醫綜合診療模式、多專業一體化診療模式、全鏈條服務模式,實施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開設合理用藥咨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開展精準用藥服務。
5. 構建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支持符合條件的公立醫院在控制單體規模的.基礎上,采取新設或并購、重組等方式適度建設發展多院區,發生疫情時迅速轉換功能。健全中西醫結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機制,提升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治能力。發揮軍隊醫院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國家生物安全防御中的作用。
6.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加強公立醫院信息化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推進公立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推進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5G)、區塊鏈、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融合發展。支持智能醫療設備和智能輔助診療系統的研發與應用。推進智慧醫共體建設,發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健全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推動同級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推行“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建立藥品追溯制度,探索推行公立醫院處方流轉。
(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1.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全面落實國家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建立動態調整機制。落實公立醫院人員招聘、職稱評審自主權,穩妥推進三級公立醫院自主開展高級職稱評審試點。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探索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建立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職稱評定體系。完善崗位管理制度,進一步優化公立醫院醫、藥、護、技、管人員比例和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提高高級專業技術崗位占比。公立醫院醫護比逐步達到1∶2左右。
2.改革薪酬分配制度。落實“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要求,建立健全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落實公立醫院內部分配自主權。合理核定和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總量,合理確定人員支出占公立醫院業務支出的比例,允許公立醫院在核定的薪酬總量內自主設立薪酬項目。落實科技創新激勵政策,科技成果轉化所獲收益主要用于對完成、轉化該項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貢獻人員的獎勵。鼓勵推行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年薪制。
3.完善醫務人員培養使用政策。健全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強化醫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推動醫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落實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制度,落實“面向社會招收的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培訓對象培訓合格當年在醫療衛生機構就業的,在招聘、派遣、落戶等方面,按當年應屆畢業生同等對待。對經住培合格的本科學歷臨床醫師,在人員招聘、職稱晉升、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與臨床醫學、中醫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同等對待”要求。加強中醫藥師承教育。加強老年、兒科、重癥、傳染病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的培養培訓。加強縣級醫院醫務人員培訓和向上級醫院跟班學習,提升醫務人員能力。持續實施高層次衛生人才“2xx”工程,加大海內外高層次醫學人才引進,培養一批高層次復合型醫學人才和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人才、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對醫療衛生領域優秀青年人才申報省級人才工程予以適當傾斜。
4.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價格科學確定、動態調整機制,定期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持續優化醫療服務價格結構。完善基本醫療服務價格政府定價和特需服務價格市場調節機制。規范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管理,優化對技術成熟、臨床療效確切的新技術新項目和特需醫療服務項目的審核程序,加快審核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
5.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推廣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改革,推進醫療康復、慢性精神疾病等長期住院按床日付費,門診特殊慢性病按人頭付費。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和中醫特色的門診、住院按病種付費管理。規范醫保協議管理,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建立健全綜合考核機制,做好國家組織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使用常態化管理工作。探索對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實行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
(五)提高醫院運營管理水平
1.健全醫院運營管理體系。加強法制建設,強化公立醫院法治保障。落實公立醫院總會計師制度。建立完善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推動醫院運營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以大數據方法建立病種組合標準體系,形成疾病嚴重程度與資源消耗在每一個病組的量化治療標準、藥品標準和耗材標準等,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進行監測評價,引導醫院回歸功能定位,提升管理效益。
2.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建立醫院全面預算和績效管理信息系統,以醫院戰略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目標為依據,實現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績效評價全過程的預算管理。強化預算績效約束,規范績效目標的設定、審核、監控、評價、應用,推進預算和績效管理相融合,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定期公開醫院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3.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以業務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重大風險、重大事件、重要流程為重點,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強化內部授權審批控制、預算控制、資產控制、合同控制、會計控制、政府采購控制、信息公開控制等,防范財務風險、業務風險、法律風險和廉政風險。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推行醫院后勤“一站式”服務。
4.強化績效考核和結果運用。健全績效評價機制,突出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改革完善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將績效考核結果作為公立醫院發展規劃、重大項目立項、財政投入、經費核撥、績效工資總量核定、醫保政策調整的重要依據,作為選拔任用醫院黨組織書記、院長和領導班子成員的重要參考。
(六)加強醫院文化建設
1.強化患者需求導向。堅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弘揚人文情懷,聚焦群眾看病就醫“急難愁盼”問題,優化就醫流程,改善就醫環境。設立一站式服務中心,開通軍人、老年人、殘疾人、孕婦等特殊群體便捷就醫通道,為患者提供預約、醫保、財務、病案、投訴等多種安全、適宜、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探索開展醫生醫療服務滿意度評價,突出品德能力和業績評價。
2.建設特色鮮明的醫院文化。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醫療衛生崇高職業精神,挖掘整理體現醫院發展歷史、技術特色、價值取向等各方面的文化特征,凝練成戰略目標、精神品質、服務理念、品牌形象、服務特色和院訓、院徽、院歌等文化共識,凝聚支撐醫院發展的精神力量。
3.關心關愛醫務人員。建立健全保護關愛醫務人員長效機制,推進臨床一線醫務人員辦公室現代化、值班室舒適化、帶薪休假常態化。推動建立醫務人員職業榮譽制度,宣傳表彰先進典型,提升醫務人員職業使命感。加強醫院安全防范能力建設,完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機制,全面開展醫院安檢工作,嚴厲打擊醫鬧、暴力傷醫等涉醫違法犯罪行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
(七)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1.全面執行和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充分發揮公立醫院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集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健全醫院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制度,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把黨的建設有關要求寫入醫院章程,落到實處。
2.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按規定設置醫院黨組織領導職數,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特別是黨組織書記和院長。黨組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組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組織副書記。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醫院黨委按照干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完善人才管理機制,建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
3.全面提升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質量。實施黨支部“五化”建設提質工程和基層黨建工作示范點建設,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標準化、規范化。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建立黨支部參與人才引進、隊伍建設、職稱職務晉升、績效考核、薪酬分配、評獎評優等重大事項討論決策的制度機制。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雙培養”機制。
4.全面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各級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衛生健康部門具體負責、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黨建工作責任體系和聯席會議制度。醫院黨組織承擔黨建工作主體責任,黨組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黨政領導班子其他黨員成員要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四、組織實施
(一)落實責任分工。各地要加強組織領導,統籌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與體制機制改革。各級醫改牽頭協調部門要牽頭抓總,協調各部門按照分工積極配合,調整完善相關政策,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各級各類公立醫院要結合實際,制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目標和實施細則并認真組織實施。
(二)完善督導評價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圍繞《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工作臺賬,定期調度、動態監測,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等有機結合,適時開展評估。進一步健全多元化綜合監管機制,加強醫療衛生行業作風建設。
(三)總結推廣經驗。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中醫藥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調研指導,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加強輿論引導,強化示范引領,重點培育一批示范性醫院,以點帶面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醫院科室高質量發展方案 16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推動全省公立醫院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需要,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標
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堅持“補短強基”和“創新引領”雙輪驅動,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加快我省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力爭通過3—5年努力,公立醫院體制機制逐步完善,制度短板基本補齊,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讓人民群眾更好享受公共醫療資源,不斷提高全省百姓看病就醫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海南提供有力保障。
二、重點任務
(一)完善機制,推動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1.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全面執行和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按要求完成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健全醫院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制度,集體研究決定重大問題,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成員,強化領導班子政治建設、思想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強化公立醫院基層黨組織建設,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健全“雙培養”機制,落實黨支部參與科室重大事項討論決策制度和基層黨支部書記向醫院黨委述職制度。(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委組織部、省委編辦,各市縣政府)
2.健全公立醫院治理體系。完善公立醫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實現形式,創新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探索建立各級公立醫院政事權限清單,強化政府辦醫責任,理順管理職能。健全綜合監管制度,強化行業管理,明確政府部門的監督職責。(責任單位:省委編辦、省衛生健康委,各市縣政府)
3.完善公立醫院管理制度。推動公立醫院全面完成醫院章程制定,全面落實民主管理、醫療質量安全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資產管理、績效考核、人才培養培訓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信息管理、醫院文化、便民惠民服務等管理制度。(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各市縣政府)
4.完善公立醫院運行機制。推進公立醫院去行政化改革,取消公立醫院的行政級別,逐步推行院長職業化和聘任制,全面落實公立醫院的經營管理自主權,實行全員聘用管理。行政部門負責人一律不得兼任公立醫院領導職務。探索三級公立醫院總會計師委派制度。(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委編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各市縣政府)
5.強化政府投入責任。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投入政策,加強財政項目支出管理,完善設備購置、學科人才建設等重點項目支出標準,保障公立醫院發展建設支出。創新投入方式,積極推進“以事定費、購買服務、專項補助”的財政補助機制。落實對中醫、傳染病、精神病、兒童、婦產、婦幼保健和康復等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全面鎖定和化解符合規定的公立醫院債務。(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各市縣政府)
(二)強基擴能,全面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1.加強省市三級公立醫院布局調整。優化省市三級公立醫院空間布局,實現部分三級公立醫院外遷到主城區外交通干道、自由貿易港重點功能新區。此輪調整后,嚴格控制三級公立醫院數量和規模,從嚴開展醫院等級評定,對超出規模標準和實際需求的三級公立醫院要逐步壓縮床位。(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各有關市縣政府)
2.實施縣級公立醫院能力提升行動。針對縣域疾病譜和患者外轉情況健全診療科目,通過引進人才、改善設施、配置設備、對口支援等方式提升縣級公立醫院專科水平。開展縣級中醫醫院中醫藥優勢重點專科(專病)建設。建設臨床服務“五大中心”,建強急診急救“五大中心”,組建醫療資源共享“五大中心”,持續改善硬件設施設備條件,加快推進國家衛生健康委“千縣工程”項目試點醫院建設。(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各有關市縣政府)
3.推動省市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探索建立“省屬縣用”工作機制,推動省市三級公立醫院人才、技術、管理等優質資源向縣域下沉,補齊縣級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和管理能力短板。逐步取消三級公立醫院普通門診。(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委編辦,各市縣政府)
(三)網格布局,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
1.推進醫學、醫療雙中心建設。以外轉率和病死率高的疾病為重點,建設3—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50個省級臨床醫學中心,支持建設一批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引進國內高水平醫院對口幫扶,提升省域診療能力,減少患者出島就醫。(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
2.推進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在海口、三亞和儋州等地級市,按照網格化布局管理,由地級市公立醫院牽頭組建公益性城市醫療集團,為網格內居民提供一體化、連續性醫療衛生服務。(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海口市政府、三亞市政府、儋州市政府)
3.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由縣級公立醫院牽頭組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行一體化管理。推進三級公立醫院與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建立對口幫扶和雙向轉診關系,推進分級診療。(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各有關市縣政府)
4.推進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建設。將公共衛生部門設置和履職情況作為公立醫院等級評審重要內容,推進省和三亞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重點區域醫療中心和縣級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以及傳染病區建設,構建“2+3+N”的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各市縣政府)
5.推動重大慢性病防治體系建設。構建省、市縣、鄉鎮、村四級重大慢性疾病防治體系,實施“2+3”健康服務包防治項目,推動重大慢性疾病防治力量重心下沉、關口前移。(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各市縣政府)
(四)創新驅動,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趨勢。
1.推動醫學技術創新。加強科研攻關與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全省臨床科研水平。發揮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政策優勢,支持公立醫院牽頭或參與建立研發機構,開展臨床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同步開展特許經營;支持按規定申報開展干細胞臨床研究和轉化應用;支持參與真實世界數據研究。(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科技廳、省藥監局、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管理局)
2.推動醫療服務模式創新。實現門診一站式服務中心全覆蓋,鼓勵建立住院一站式服務中心,積極推行日間手術。以器官系統疾病為中心,推行多學科診療模式,建立心臟、神經、腫瘤、呼吸、腎臟、消化系統等疑難復雜專病臨床診療中心。(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各市縣政府)
3.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充分依托“三醫聯動一張網”項目和基于5G物聯網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提升工程,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逐步實現醫療機構間信息共享互通、檢查結果互認。支持公立醫院參與海南電子處方中心建設。(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大數據管理局,各市縣政府)
(五)精細管理,提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效能。
1.健全運營管理體系。推動公立醫院成立運營管理部門,建立健全運營管理制度體系,建設基于數據循證的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以大數據方法建立病例組合標準體系,加強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監測評價。推廣醫院后勤“一站式”服務,建設后勤智能綜合管理平臺,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各市縣政府)
2.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建立健全公立醫院預算管理組織制度和體系,推動全面預算管理工作覆蓋人、財、物等全部資源,貫穿預算編制、審批、執行、監控、調整、決算等各個環節,強化預算分析報告和績效考核,加強信息化建設和預算信息公開,提高醫院預算透明度。(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各市縣政府)
3.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公立醫院多層次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實現醫院經濟事項全過程管控。建立日常監督機制。建設耗材和藥品入銷存、物價、特殊醫保提示、項目內涵、基本藥物提示等全鏈條信息管理體系,實現閉環管理。加強債務風險管理,嚴禁舉債建設。(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各市縣政府)
4.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全面開展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推動公立醫院建立內部綜合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從醫教科防以及學科建設等方面全方位開展績效評價工作,并將考核結果與改善內部管理有機結合。適時整合基于病種分值付費(DIP)和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的績效評價機制。(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各市縣政府)
(六)賦能增效,激活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1.改革編制管理方式。試點推進公立醫院實行人員總量管理。在人員總量內新招聘的人員,在公開招聘、崗位聘用、職稱評定、考核獎懲、薪酬分配、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解除聘用等方面統一適用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規定。(責任單位:省委編辦、省衛生健康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縣政府)
2.創新人事管理制度。支持公立醫院在機構編制部門核定的編制總量或人員總量內自主制訂崗位設置(調整)方案,實行自主設崗、自主聘用、自主管理。健全以合同管理為基礎的用人機制,全面實行競聘上崗制度。支持公立醫院自主開展人才引進和招聘工作。(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委人才發展局、省衛生健康委,各市縣政府)
3.改革薪酬分配制度。落實“兩個允許”要求,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支持以人員總量為基數自主核定績效工資總量,自主核定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和科研項目績效工資。支持實行靈活多樣的工資分配形式引進或聘用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重點專業、學科帶頭人或團隊核心成員。不斷擴大公立醫院院領導年薪制實施范圍。(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各市縣政府)
4.完善衛生人才評價制度。科學設置評價標準,把醫德醫風放在人才評價首位,注重臨床實踐能力業績導向,充分應用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等信息。三級公立醫院突出疑難雜癥臨床診治能力、基層服務實績和科研水平等業績成果,支持有條件的三級公立醫院開展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自主評聘。探索在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內開展職稱自主評審。(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委人才發展局)
5.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在醫療費用總體增長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圍的前提下,每年開展一次醫療服務價格評估和調整工作,逐步提高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的診療、護理、手術、部分中醫服務等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逐步降低檢查、檢驗等服務價格,優化公立醫院收入結構。(責任單位: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
6.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進區域總額預算管理下的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擴大區域點數法總額預付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范圍,探索公立醫院開展門診打包收付費改革,完善精神、康復類按床日付費和門診按人頭付費制度。支持緊密型醫聯體建設,落實醫保基金“總額預算,加強監督考核,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政策。(責任單位: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各市縣政府)
(七)兩“心”引領,建設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文化。
1.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以患者為中心設計服務流程和服務項目,持續開展醫療服務改善行動,推行便民惠民服務,打造舒適的就醫環境,做好醫患溝通交流,加強患者隱私保護,開展公益慈善和社工、志愿者服務,建設老年友善醫院。(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各市縣政府)
2.堅持以醫護為核心。針對醫護人員,不斷改善工作環境和條件,努力解決合理訴求和實際困難,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和平臺,落實帶薪休假等制度,暢通培訓、學習和晉升通道。加強醫院安全防范系統標準化建設,依法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為。(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公安廳,各市縣政府)
3.打造特色醫院文化。總結提煉具有醫院特色的核心價值體系,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疫精神和崇高的'職業精神,踐行人文醫療,打造溫馨和諧、積極向上、有溫度的醫院。(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各市縣政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市縣要把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今后一段時期深化醫改的重點任務,切實履行領導責任、管理責任、保障責任和監管責任,結合本地實際研究制定行動計劃,補齊短板弱項,穩步推進公立醫院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二)明確目標責任。各市縣要把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與網格化緊密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等重點工作緊密結合,明確目標任務和時序進度。各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加強體制機制改革和配套政策研究,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政策環境。
(三)堅持示范引領。省衛生健康委要在前期改革的基礎上,遴選3—5家條件較好的公立醫院作為綜合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示范醫院;遴選若干個改革意愿較強的市縣作為綜合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市縣。同時,建立激勵和退出機制,形成先進引領、示范帶動、爭先創優的生動局面。
(四)做好督導評價。省衛生健康委要發揮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和督導落實的職責,督促各市縣和各有關部門強化責任意識,落實落細各項措施。同時要結合國家要求,做好各級各類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考核評價。
(五)強化宣傳推廣。各市縣、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相關政策文件的解讀、宣傳和培訓,不斷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創新完善配套政策和支持措施,營造有利于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輿論氛圍。
【醫院科室高質量發展方案】相關文章:
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09-15
醫院高質量發展方案(精選5篇)05-25
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07-13
醫院高質量發展后勤方案(精選11篇)06-19
醫院護理高質量發展方案(精選14篇)06-09
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04-09
縣級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2-05
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05-18
醫院醫療高質量發展方案(精選6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