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方案4篇(優秀)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實施方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施方案 篇1
體育、藝術“2+1”工程是進一步推動學校體育、藝術的改革與發展,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為了全面推進該工程的開展,努力構建活力校園、藝術校園、和諧校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特制定此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為指針,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合理配置體育和藝術活動器材;以“2+1工程項目”建設為平臺,充分發揮我校樂器教學的優勢和體育訓練的傳統,進一步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健康、樂觀的生活情趣,形成健全人格,使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實施原則
1.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指導思想,切實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根據健康發展的需要和學生體育鍛煉的需求,系統地設計能切實提高學生運動技能和鍛煉能力的內容和方法體系。
2.以深化學校體育、藝術教育課程和教學改革為核心。積極貫徹新的教育理念,積極推進課程標準的實驗和相關的教學改革,設立適當的體育、藝術共性與個性選修項目,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參加體藝活動的興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藝術技能水平。
3.以傳統特色學校為核心,以建設有特色的體育、藝術教育課程為
基礎。逐漸形成各具特色的體育、藝術活動內容體系,形做大、做強學校體藝工作品牌。
4.以提高體育、藝術教育師資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為先導。通過轉變觀念的教育和各種業務培訓,提高廣大體育、藝術教師的教學能力,以滿足“2+1項目”對教師教學技能的較高要求。
5.以大力改善體育鍛煉和藝術活動環境為必要條件。要根據推進“2+1項目”的需要,加強學校體育、藝術場館的建設和體育、藝術器材的配備,要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時,合理地配置體育、藝術教育資源,以滿足“2+1項目”對體育運動和藝術活動條件的新的要求。
三、內容選擇
體育自選
50米、100米、跳繩、籃球、排球、羽毛球、呼啦圈、仰臥起坐、三級蛙跳等
藝術自選
課堂樂器、聲樂、舞蹈、剪紙、色彩、素描、鉛筆字、鋼筆字、毛筆字等
四、實施的基本步驟
1.20xx年9月上旬,成立由孫漢峰為組長,薛振銀、馬強為副組長,王青山、姜寶山、齊永順、趙艷玲、裴海鳳、楊明慧、李長奎、蔡國文、劉永福、王國生、崔玉軍、汪麗、汪月秋、劉貴斌、李紅梅為成員的“體育藝術2+1項目”領導小組,張國勇負責“體藝2+1項目”的協調工作,教導處負責具體組織實施。
2.9月中旬,進行教師體藝特長情況統計。
3.9月13日,召開部分年級組長座談會。
4.20xx年9月16日,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上級有關文件,學習并深刻領會學校推進“2+1”項目的重大意義。
5.9月20日,發放學生《體藝2+1項目選擇表》。召開六至九年級學生家長會,爭取學生家長的理解支持。
6.9月中旬,全面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
7.開展“2+1”項目實施過程的研究,不斷總結經驗,改進缺點,推動“體育藝術2+1項目”工作更加有序規范的開展。
五、實施的基本要求
1.開齊并上好體藝類課。
要把實施“2+1項目”融入新課改之中,要以保證體育、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有效教學為核心,充分發揮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禁止擠占音體美、綜合實踐活動課課程的時間給學生補習文化課。
2.強勢推進大課間操活動,督促學生走向操場。
上、下午各進行一次大課間體育活動。上午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間為30分鐘,主要內容為廣播操、公共性體育活動,下午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間為30分鐘,主要內容為跑操和公共項目,各年級可結合學校的體育節開展的有關活動,形成各年級特色。
3.合理安排個性項目時間,讓特長生特長更長
“2+1”個性項目時間為周五下午三四課(時間為60分鐘左右),
以興趣組的形式出現,學校加強監督與抽查,要求各組必須定時、定地、定內容,創造性地開展各項目活動。
4.積極開展校園體育競賽,讓操場吸引學生的眼球
學校將結合學生體質測試、“冬季三項”競賽、傳統項目競賽,開展校園競賽,要求競賽活動貫穿到學校工作計劃的每一環節,達到“月月有比賽、人人有項目、個個有成功”讓學生走進操場,走到陽光下愉悅體育。
5.教師全員參與
根據實施
“2+1項目”要以提高體育、藝術教育師資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為先導的原則。要堅持“眼睛向內,自我培養”的原則,以專職體育、藝術教師為核心,輔導帶動一批有業余愛好的專長教師。讓全體教師人人至少學習并初步掌握一項體育或藝術技能,每位教師至少能輔導一個課外文體興趣小組活動,以滿足學生開展“2+1項目”對教師教學技能的較高要求。
6.認真做好體育藝術 “2+1”項目的評價工作
學校成立由體育教師、音樂教師、美術教師、各項目負責教師和班主任聯合組成的“體育、藝術2+1項目”多個評價小組,根據市局制定的《“2+1項目”體育與藝術技能標準》和學校實際,由學校在學期末安排時間進行評價,并將認定結果記入《學生綜合素質報告單》和學生成功箱。
(1)“2+1項目”的評定工作,由學校組織認定。評定工作由校長負責,教導處組織班主任及專業教師實施。技能標準力求簡明易行,體
現激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復評,努力達標。
(2)為使更多的學生參與“2+1項目”達標活動,應鼓勵學生通過體育藝術課程的學習,參加課外文體活動、社會文體活動及家庭教育等多種方式,獲得項目評定等級。
(3)“2+1項目”的年度評價中應參考學生的興趣、態度、知識的修養等全面表現,以促進學生對項目的關注,并終身受益。
(4)評定應采取本人現場表演、創作和測試等方法進行。美術類還應按標準規定數量的作品進行認定。學生獲得項目認定后,可由學校在成績冊中,設2+1項目認定專欄加以評定。
(5)凡本標準中沒有列入的項目,可由學校根據本地本校實際情況,參考相似或相關項目的技能標準,加以考評認定。
7.積極創建體育藝術特色學校
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和設施,結合實際設置多樣化的文體活動項目,積極參與縣及以上部門組織的比賽和各類展示活動。特色項目力爭在縣市有一定的知名度。
8.重視資料的積累,及時總結經驗,形成學校特色
在義務教育段開展“體育藝術2+1項目”活動,是一項開拓性的全新工作,全體教師要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真抓實干,結果上注重實效。要積極組織實施,認真備課,及時總結經驗,善于收集資料,注重個案積累,積極探索2+1項目測評的實踐模式,逐漸形成學校自己的特色。
實施方案 篇2
地名辦組織召開地名普查培訓,召集各鄉鎮、街道及相關部門的地名普查人員參加此次會議。會議由長興縣地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主持召開,公司派人從旁協助,并對參加地名普查的人員進行專業培訓。
一、培訓前期準備。
1、培訓目的。
通過地名普查培訓,使參加地名普查的各鄉鎮人員了解此次地名普查的必要性和目的性,了解普查的方法,學會地名普查各類表格的填寫及發放與回收工作,組織人員搜集地名信息,幫助專業普查人員進行地圖實解和野外測量,各鄉鎮普查人員通過此次培訓能夠掌握地名普查要領。
2、培訓時間。
在地名普查組織發動階段進行培訓,培訓時間分為一個工作日,具體時間可根據地名辦具體情況而定。
3、培訓地點。
由地名辦提供培訓場地,并提供培訓所需的設備,包括投影儀、音箱、麥克風、桌椅。
4、培訓人員。
公司專業人員對各鄉鎮、街道以及相關部門參與地名普查的成員代表(一般為1-2名)進行地名普查培訓,到場后進行簽到并留下聯系方式,同時領取地名培訓資料。
相關部門包括:交通局、水利局、建設局、民宗局、文廣新局、人事局、工商局、供電局、民政局、商旅局、人民銀行、教育局、衛生局等。
5、培訓方式。
(1)現場講解,結合ppt文檔,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讓參與地名普查培訓人員更好更快地了解整個地名普查的內容。
(2)現場答疑,參與普查人員對地名普查有任何疑問或不解,可在講解完后向專業人員提出問題,公司人員進行現場答疑。
6、培訓主要內容。
(1)地名普查的目的與意義。
(2)地名目錄的核對。
(3)地名普查各類表格的填寫(地名登記表)。
(4)名資料的收集、填寫、上報。
(5)多媒體文件采集方法及存放規則。
(6)地圖實解。
7、培訓材料。
(1)部門、鄉鎮和街道簽到表,簽到時留下聯系方式。
(2)地名普查信息登錄表通用填表說明。
(3)多媒體文件采集方法及存放規則。
(4)各類地名信息登記表(提供電子文檔)。
(5)屬于各部門、鄉鎮和街道的地名目錄。
(6)地名普查工作小組聯系方式,包括專門的工作電話、專門的QQ工作群、郵箱、傳真等。
二、培訓過程。
1、領導講話(介紹當地概況、地名普查范圍、目的、內容等)。
(1)當地的簡介:
長興縣地處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與該省安吉縣、湖州市吳興區、和安徽省廣德縣、江蘇的宜興市接壤。北緯30°43- 30°11,東經119°33- 120°06之間,曾榮獲全國統合實力百強縣、全國科技創新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城市管理統合治理先進縣、浙江省雙擁模范縣、浙江省小康縣、浙江省教育強縣、省級文明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等稱號。
(2)地名普查范圍。
長興縣地名普查涉及全境,總調查面積約2321平方公里,共有行政區域名稱、非行政區域名稱等11大類近7000多條地名資料需要調查,并將資料錄入到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試點規定的樣式表中。
①行政區域(鎮、街道)名稱。
②非行政區域(礦區、農、林、漁區、工業區、開發區、市場、口岸、地片、區片)名稱。
③群眾自治組織(村委會、居委會、社區)名稱。
④居民點(居民住宅區、自然村、安置點)名稱。
⑤交通運輸設施(鐵路、公路、道路、街巷、汽車站、火車站、航空港、停車場、橋梁、隧道)名稱。
⑥水利、電力設施[池塘、水庫、蓄(瀉)洪區、水渠、渡槽、堤壩、發電站]名稱。
⑦紀念地與風景點(寺廟、教堂、公園、風景區、紀念地、遺址、文物保護點)名稱。
⑧單位名稱(黨政機關、民間組織、事業單位、大型企業)。
⑨建筑物[房屋(有地名意義的房屋以及大型建筑物、建筑群和15層以上高層建筑物)、亭、臺、碑、塔、廣場、體育場]名稱。
⑩陸地水系(河流、湖泊、三角洲、河島、湖島、井、泉、磯)名稱。
(3)地名普查的目的和意義:
此次長興縣地名普查需要對全市進行全面調查核實普查范圍內的地名、行政區劃等基本情況,建立起相應的民政地名數據庫。
地名作為人民群眾最常使用的空間地理信息,具有信息量大、類型結構復雜、空間性強、動態變化大等特點,既具有相對穩定性,又具有相當的變動性。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距離第一次普查已有30年得時間,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多、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新的地名不斷出現,地名信息的總量在不斷增大。而且,總有一些地名因為種種原因在發生變化。特別是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時期,城市數量逐步增多,城市建設規模逐漸擴大,新生地名大量涌現,舊有地名變更頻繁。與此同時,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社會經濟活動的總量和范圍不斷擴大,人民群眾的交往、交流、出行活動也大大增加,這些因素都使社會對地名信息服務的需求呈現出強勁的增長趨勢。依托計算機、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地名信息化服務,是滿足人民群眾和社會公共管理對地名信息服務需求最靈敏、最有效的形式,也是現代化地名管理必不可少的支持手段。地名普查要與地名法規要求緊密結合,通過普查,充實完善我縣的地名數據庫、地名
儲備庫、老地名保護庫和消亡地名資料庫。全面提升我市地名管理和地名服務水平,更好地促進我縣經濟發展和居民生產生活。
2、地名普查過程介紹。
(1)總體介紹地名普查的過程(結合ppt,進行同步講解)
(2)各鄉鎮、街道及相關部門需配合的工作介紹
①地名目錄核實。
各鄉鎮、街道及相關部門,對于下發的地名目錄進行核對,各鄉鎮、街道根據各自所管轄的范圍,對下發地名目錄進行審核與修改,查漏補缺,然后將完整的地名目錄上交。
②資料收集、填寫。
根據整理好的地名目錄,查找相關資料,包括對地名普查、地名補查與資料更新的成果,歷年地名命名更名文件和資料、地名志、地名錄、地名詞典、地圖、文物考古資料、黨政機關和各專業部門的文件、統計資料、勘界協議及附圖等與地名有關的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對下發表格中已經填寫的內容進行核實或修改,還未填寫的補充完整,不確定的信息進行確認,重新查找到的資料相應得制作表格填寫。
實施方案 篇3
一、“教學專業素養提升工程”的人員范圍
幼兒園所有教學管理人員和全體教師。
二、“教學專業素養提升工程”的目標
(一)教學管理人員
1、確立學校課程教學改革的理論支撐體系并實踐;
2、建立與課程教學改革相配的常規管理新舉措;
3、建立適合學校實際的教師業務培訓與專業素養提升辦法;
4、探索適合學校教師、學科實際的課程教學改革模式和風格;
5、構建具有濃厚學校特色的書法教育體系;
6、養成撰寫教學管理反思的習慣;
7、每年至少完整閱讀兩本教育教學專著;
8、具備觀察跟蹤教師、教研組和學生成長變化的實踐研究能力;
9、每學期完成一份有實踐、有思考、有設想的教學管理調研報告。
(二)教師
1、確立自己最鐘情并愿為之實踐的教育論體系;
2、探索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教學方案設計;
3、逐步形成與所學(創)教育理論、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相融合的'課程教學風格或教學模式;
4、養成撰寫教學反思或教育敘事的習慣;
5、建立具有個性化特點的作業批改范式;
6、具有跟蹤學生成長變化的耐力與觀察研究的實踐能力;
7、教育教學質量力爭全區前茅;
8、每年完整閱讀至少兩本教育教學專著;
9、設計并開發獨屬于自己班級或學科的師本課程。
三、“教學專業素養提升工程”具體措施
(一)教學管理人員
1、確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為園所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支撐體系。教學管理人員加強對理論的學習,并在日常進行實踐。
2、實施掐單檢查,月報課制度和中層領導年級負責制。
3、邀請市教研員來園作全員培訓,指導教研活動。
4、制定并執行“青藍幫教”方案。
5、構建區域活動園本化模式;進行戶外體育活動年級一體化的研究。
6、建立個人博客,每周至少撰寫一篇教學管理反思。
7、每年至少閱讀并給教師推薦兩本教育教學專著。
8、每年至少跟蹤一個教研組,一名教師,一名幼兒。
9、每學期完成一份有實踐、有思考、有設想的教學管理調研報告。
(二)教師
1、學習各種先進的教育理論,學期末確立自己最鐘情并愿為之實踐的教育理論體系。
2、規范書寫教案的基本格式。
3、形成與所學教育理論相符合的班級管理模式。
4、建立個人博客,每周完成一篇有一定思考深度的教學反思或教育敘事。
5、重點跟蹤一至兩名幼兒(跟蹤期限最少一年),跟蹤結束時完成跟蹤報告。
6、每年至少為教師做一次好書推薦活動。
7、每學期進行班級和教師的創新項目評比。
實施方案 篇4
為了更好地貫徹國家對在校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規定,促進學生每天自覺地進行體育鍛煉,樹立“健康第一”思想,養成自覺鍛煉習慣。同時為了豐富學生校園生活,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根據學校的體育場地、器材等實際情況,擬在10月上旬舉行全校體育達標測試。
一、活動安排:
(一)9月中旬體育教師做好宣傳、組織工作,體育活動課的教師組織安排班級進行測試項目的練習。
(二)9月底以前,體育組分別安排裁判、場地規劃、器材準備、安全措施、攝像。做好一切準備工作
二、測試時間: 10月1----10日
三、測試對象:全校1——6年級學生。
四、測試項目:
一年級:身高、體重、肺活量、坐位體前屈、50米跑、一分鐘原地跳繩 二年級:身高、體重、肺活量、坐位體前屈、50米跑、一分鐘原地跳繩
三年級:身高、體重、肺活量、坐位體前屈、50米跑、一分鐘(跳繩、仰臥起坐) 四年級:身高、體重、肺活量、坐位體前屈、50米跑、一分鐘(跳繩、仰臥起坐)
五年級:身高、體重、肺活量、坐位體前屈、50米跑、一分鐘(跳繩、仰臥起坐)50米×8 六年級:身高、體重、肺活量、坐位體前屈、50米跑、一分鐘(跳繩、仰臥起坐)50米×8
五、測試要求:
運動員必須穿運動服裝與運動鞋參加測試,注意安全,不能亂跑、要以班級按順序進行測試,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
六、參加辦法:
(一)由班主任組織統一組織帶到測試場地,測試(病、殘學生除外)。
(二)達標測試教師、負責達標基礎數字、測量、測試、編寫記錄。體育教師負責、算分、匯總、分析、上報數據
七、測試項目規則:
(一)身高、體重:
(二)身體端正、立正站立站到測量器上、對照準確刻度。
(二)肺活量:
首先告知被測者不必緊張,并且要盡全力;以中等速度和力度吹氣效果最好。令被測者面對儀器站立,手持吹氣口嘴;面對肺活量計站立試吹1至2次,首先看儀表有無反應,還要試口嘴或鼻處是否漏氣,調整口嘴和用鼻夾(或自己捏鼻孔);學會深吸氣(避免聳肩提氣,應該象聞花式的慢吸氣);學會吸氣后屏住氣再對準口嘴吹氣,防止此時從口嘴處吸氣;測試中不得二次吸氣。
被測試者進行一兩次較平日深一些的`呼吸后,更深的吸一口氣,向口嘴處慢慢呼出至不能再呼為止;吹氣完畢后,液晶屏上最終顯示的數字即為肺活量毫升值。每位受試者測三次,每次間隔15秒,記錄三次數值,選取最大值作為測試結果。以毫升為單位,精確到個位數。
(三)50米、50×8往返
1、每次考生只測試一次,編排以4人為一組,考生胸前要班級佩戴號碼。
2、每組考生按號碼編隊,采用弧形起跑線,起跑后分跑道。起跑采用站立式起跑。起跑發令信號為:各就位——鳴槍。
3、遇有搶跑,哨音追回,起跑二次犯規,本項得分為0分。
4、考生在測試中如因他人而影響成績,由考生本人提出,檢查員核實,經測試組長批準,在該項測試結束后進行一次性補測。
5、成績以秒為單位計算,取兩位小數。
(四)坐位體前屈
考生兩腿伸直,兩腳平蹬測試縱板坐在平地上,兩腳分開約10~15厘米,上體前屈,兩臂伸直向前,用兩手中指尖逐漸向前推動游標,直到不能前推為止。測試計的腳蹬縱板內沿平面為0點,向內為負值,向前為正值。記錄以厘米為單位,保留兩位小數。
(五)一分鐘跳繩
每跳躍一次搖繩一個回環(一周圈),記錄一分鐘跳繩次數。考試過程中如繩子絆腳中斷,可繼續跳,連續記數。考試中若繩子斷開可補測一次。
分鐘后測試為好。
(六)仰臥起坐:
被測者平躺在墊子上,雙手抱住腦后,收腿拱起、另一人坐以腳前,雙手抱住腿彎處。折起一次,并雙臂觸及腿處為一次。
八、評定辦法:參照《國家體育鍛煉標準》。
岳崗小學體育達標測試組
20xx年9月
體育達標工作人員安排
領導小組及工作人員分工
一、 領導小組
組長:賀更臣(校長)副組長:張龍虎(校長) 、陳維欽(主任)
成員:王書杰、李永安、韓艷霞 、孫偉嶺、孔維真、鄭佳薈、各班主任
二、 工作人員
1、 總 指 揮:陳、王
2、 音箱攝像:胡鳳玲
3、 器 材:王書杰
4、 醫 療:韓艷霞
5、 后勤:劉春霞
【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小學安全實施方案實施方案03-27
實施方案04-24
實施方案(精選)09-08
實施方案[經典]07-28
[經典]實施方案09-04
【經典】實施方案08-09
實施方案(經典)08-17
(精選)實施方案08-20
[精選]實施方案07-30
實施方案[精選]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