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物聯網技術人才培養方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高職人才培養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方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職人才培養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職人才培養方案1
論文摘要: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和汽車技術的飛速發展,現階段的維修企業人才結構及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汽車維修業的發展需求,為了改變這種現狀,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該走模塊教學道路。
論文關鍵詞:教學改革 模塊教學 汽車維修 高職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作為我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汽車工業發展也十分迅猛。繼20xx年全國汽車產銷量突破700萬輛大關后,20xx年超過870萬輛,20xx年達到930余萬輛,今年1至5月,汽車產銷483.77萬輛和495.68萬輛,汽車產銷量有望突破1000萬輛大關。截至20xx年6月底,全國汽車保有量為6962.6萬輛。同時,汽車技術也日新月異、飛速發展,大量高新技術產品和電子裝置在汽車上的應用越來越普及,特別是微機控制技術在汽車上的廣泛應用。現代汽車已發展成為集計算機技術、光電傳輸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為一體的高科技載體,其動力性、經濟性、排放凈化性、安全性和舒適性等各方面,正逐步進入智能化高級控制階段。這給高職汽車維修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
1現代汽車維修對技術人才的要求
作為第三產業的汽車維修業,其技術發展雖滯后于新車開發,但也緊隨汽車技術現代化的步伐邁入了高科技領域,傳統的維修設備和檢測手段將被現代汽車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所替代,各種現代化檢測診斷儀器、設備和新的維修技術應運而生。面對現代汽車的.高技術含量和維修工藝規程化,以及維修、檢測診斷設備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決定了直接參與汽車維修人員,必須以技術型為主,既需要掌握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專業人員,熟悉現代汽車結構原理、傳感技術、液壓控制及自動控制技術,掌握計算機應用知識且操作熟練,能判斷并解決現代汽車出現的各種疑難雜癥;當然,同時也需要有實踐經驗,會利用各種工具及設備檢修或更換各零部件的技術工人,要求技術工人逐步向“一專多能,機電合一”的方向發展。
2我國維修企業人才結構及高職教育現狀
2.1我國維修企業的人才現狀
從我國汽修行業的人才結構來看,遠遠不能適應現代汽車維修技術發展的需要:從業人員文化基礎落后,技術素質不高,大量未經任何培訓或學習的人員從事汽修技術崗位。調查數據顯示:汽修行業人員中,初中及以下為38.5%,高中階段51.5%,專科及以上10%,并且目前我國現有的技術工人中,有22.4%無任何技術證書,且技師和高級技工比例偏低,僅為8%,這就導致我國汽修人才還是以初級人才占多數,中、高級人才緊缺,復合型優秀人才稀缺的局面!
2.2現行教育體制滯后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承擔著培養“汽車醫生”的艱巨任務,但由于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響和高等職業教育各種因素的局限,現行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與實際需求差距較大,不僅教材因編寫出版周期過長而遠遠跟不上技術發展,而且存在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知識面狹窄、重機輕電與重理論輕實踐等通病。
3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教學改革設想
為了培養適應現代維修企業,適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實用型技術人才,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必須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和實際情況,在教學改革上大膽嘗試,積極探索模塊教學新模式。
在劃分模塊時,從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入手,把最重要的、基礎的、必須的內容提出來,打通各種知識,將學生應該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分成多個模塊,模塊與模塊之間形成一定的梯度,改革目前的教學模式,不求多而全,只求精而專。真正讓學生學有所成,成有所專,專有所用。
3.1實施模塊教學的意義
從現實和長遠兩個角度來看,實施“模塊教學模式”改革,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在時間、空間、思想、行為等四個方面的限制,對于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專業技能,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倡導“雙師型”教師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一,通過整合課程和教學內容的知識點,形成知識集團,將每一知識集團的前期教學與后期專業技能實訓、實操緊密結合,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與學生實際技能培養之間的針對性、實效性。第二,通過精簡整合課程,縮減了課堂教學時數,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時間和條件開展實踐教學、專業實訓、技能實操、專業實習等學習活動,有助于學生的專業動手技能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使得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能夠盡快地找到工作、適應工作要求。第三,這種模式可以一定程度克服現行單向性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被動性,給了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條件進行自主學習、自行組織實操活動,既有利于在現階段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又有利于培養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長遠自我發展的方法、能力。
3.2推行模塊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及基本原則
采用模塊教學方法,以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切實提高為中心,著力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行業第一線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第一、深刻領悟“模塊教學”的本質內涵。“模塊教學”不能僅理解為一種教學方法,它是對我國傳統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全面改革與創新后產生的教學模式。第二、結合專業特點,扎實穩步推進。我們應當聯系院內外實際,結合專業特點、年級具體情況,分頭實施,制定培養目標、教學計劃、課程整合方案。第三、教學計劃的制定、課程知識模塊的整合以專業培養目標為中心,著眼于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基礎理論知識強調“必需夠用”,實踐能力越強越好。
模塊教學是一種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且用在教育教學中的系統化教學模式,其中不僅包括傳統的理論、實踐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也結合了當今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仿真模擬教學技術,使得整個模塊教學既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又能提升教學質量,教學相長。通過模塊教學,使學生應用能力得到提升,學生走入社會所具備的素質得到提高,使學生能成為汽車維修企業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高職人才培養方案2
高職院校以培養職業技能強,提高學生就業為基本出發點,因而其教學方式也以實踐為主,并面向企業發展。高職影視動畫專業為此需引進項目化課程體系,完善和革新傳統的教學體系、課程內容和組織形式,從而提高質量,構造符合自己專業特色的課程,為學生的就業提供方便。
高職影視動畫專業特色
高職影視動畫專業結合了動畫和漫畫兩者的特色,要求學生在掌握動畫設計理念的同時,也要熟悉動漫設計并能實際操作。另外,該專業也需要學生及時了解影視界的發展方向,熟悉并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這些都是高職影視動畫專業獨有的特色。
項目化課程體系
項目化課程指的是在原有教育的基礎上,通過以學習任務為核心,有目的的選擇和安排課程內容,并完成所安排的任務的一種學習模式。這種模式具有兩大要點,其一:在整個課程安排過程中都以學生意愿為前提;其二:項目化課程多用于解決問題這一方面。不難看出項目化課程的寓意在于通過學生自愿的學習,運用他們所學的知識技能來解決一些問題。同時學生在整個課程模式中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素養。
項目化課程通過將教與學結合到一起,完善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點,使得理論可以在實踐中很好的被應用。傳統教學中老師是主角,都是通過老師主動教、老師催促學生們學,而項目化課程則轉換了角色,學生由原來的被動轉變為主動,同時也由原來的以課本理論為主轉變為實踐為主。
教育的目的是人才,而不是培養讀書機器,為此高職學校教育也主要是為社會培養可以在實踐中很好發揮特長的人才。他們既熱愛學習也對操作很感興趣,并且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不僅肯定了他們的能力,也給予了他們信心,最終結果是他們對工作的積極性也有所提高。由此我們可以肯定教學方案的知道思想就是:以個人能力提升為目標,著重于實踐,培養操作力強的人才。
如何運用于影視動畫專業人才培養中
1.項目化課程內容的設計
從前面的講述可以看出,項目化課程對于培養新型高技能人才極其重要。為此有必要在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同時合理規劃課程內容及目標。此處,我們就高職影視專業的影音處理為例,從中選取了比較典型的任務,并且通過精讀提出了合理的課程教學內容。
(1)基本模式劃分,在動漫課程的影音處理中通常將內容以模塊形式劃分,工作流程則按這些模塊進行,各個模塊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的課程學習內容,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影音處理中用到的軟件及計提實施步驟。(2)畢業設計階段的職業素養,職業素養的提高與畢業設計完成的好壞密切相關,為此做好這一模塊的工作相當重要。畢業設計通常包括5個方面:第一:清楚所做項目的背景以及具體內容;第二: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小組探討制定實施方案,這一過程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和工作能力;第三:依據制定的方案,通過組內成員的合作順利完成工作;第四:將所得的成果展現給人們看,并進行解說;第五:項目結題,這個階段可以增強人們的團隊精神,提高職業素養和技能。在整個畢業設計階段,一直都強調在畢業設計中要有創新性,這樣做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知識應用能,使得他們不僅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也具有強的操作能力,為他們以后找工作做一鋪墊。
2.評價方式
任何事物或是工作的好與壞都可通過相應的標準來進行評價,同樣的課程教學的`還壞以及學生學習的情況也可以進行考核。在進行項目化課程的考核時,通過考核其職業技能為方式進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考慮學生的基本情況,以學生平時所表現的能力并依據評價方案來進行評價。評價方案的制定需結合以下4個方面:(1)針對項目課程考核,首先就每個項目進行評價,最后各個項目的總成績作為學生的項目課程的得分;(2)結合小組和學生自身的考核;(3)評價時同時考慮項目完成的過程和最終成果;(4)評價異同化。
3.推行與企業合作,重視基地建設
合作是當前最為火熱的一種實現雙贏的方式,動漫專業課程實施時,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實現了訂單式培養,并且建立了相應的培訓工作室,并且學校也給學生去企業實習的機會,使得學生更好的掌握專業技能,并能熟練操作。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實習平臺,同樣的各大企業也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服務,他們對學生到他們各自的企業實習很是歡迎,并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指導,為學生盡快適應工作環境起到很大的幫助。
高職人才培養方案3
我校在計算機實訓基地創建以來,計算機教學硬件得到很大了改善,計算機物聯網專業核心課采取邊教、邊學、邊做,實現了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實行過程考核,將理論考核與實訓考核一體化。
(一)整合教師隊伍,建設一支適合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師資隊伍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辦出高職特色的關鍵。傳統上在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管理上采用的是理論課教師與實踐課教師人為的分開。新的職業教學理念要求教師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素質為基礎,突出能力訓練,以學生為主體,以貼近實際工作項目為載體,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訓練為主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進行實施和推廣,首要的就是要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我們計算機系以師德建設為核心,“雙師型”為導向,分層次訂規劃、提措施、抓考核,變封閉式為開放式的培養模式,通過多年努力,在“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好的進展。我們系85%以上都是“雙師型”教師。
(二)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升學習能力
注重實踐教學,把能力培養落到實處,就要在學生能力的形成上有所突破,有效地解決學生“從學校到社會過渡”的問題,整合學校本位學習和工作本位學習,培養學生對專業學習的情感,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適應能力,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興趣和進一步學習的自信心,學生有了興趣,就會自覺鉆研,更刻苦學習,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實現高等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走出一條具有高等職業院校辦學特色的內涵發展之路。
(三)構建能力評價體系,強化信息反饋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對學生的考核通常是在學期末出一份理論試卷,通過筆試的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這樣的評價模式導致了一批會考試但不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生,使得他們畢業走入社會后無法很好地適應崗位的工作要求。在職業活動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下,教學評價方式也發生巨大的變化,考核不再僅僅是一份試卷的事情了,而是依據課程模塊的教學目標設計不同的考核方案,考核通常是將知識、技能、綜合職業能力結合在一起。
結語
有效的學習方法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去思考,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通過這種能力的培養來實現學生自身能力與素質的提升,使教學效果更加的顯著。學生間存在明顯的差異,依靠統一式的.教學方法無法顧及到全部學生的感受,很可能使學生產生厭倦的情緒,因此雙語教師需要重視個體間的差異,學會因材施教,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與學生建立起更加融洽的師生關系。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不斷的豐富課堂,使學生能夠感受到不同的樂趣,教師要合理的分配教學時間,保證課堂內容的合理性,采取經濟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課堂總體質量。
高職人才培養方案4
論文摘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質量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各高職院校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斷調整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突出高職特色,加強管理,促進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質量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高職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為社會培養了大批急需的各類專門人才,但縱觀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全局,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如辦學特色不鮮明,課程及教育內容體系不合理等,嚴重影響了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導致高職就業缺乏競爭力。為改變這一現狀,各高職院校正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筆者擬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切入點,來談談通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改革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工作的總體設計和實施藍圖,是學校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對教學質量進行監控和評價的基本依據,可以說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與制(修)訂,是高職院校所有改革與建設工作的“總綱”,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突出高職特色,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突出高職特色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人才培養方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人才培養目標是整個高職教育的領航塔,引領著高職教育前進的方向。雖然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職教育有了很大發展,但發展過程舉步維艱,到目前仍然是高等教育的薄弱環節,發展不平衡,吸引力不強,高職教育的入口——招生和出口——就業,都處境艱難,這一方面是由于中國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更是由于高職教育在其本身的發展過程中,未能準確定位,不能彰顯其人才培養的特色。當前,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在育人方面,很多地方仍然是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的簡單復制,或是普通中專的合并與升格,相對于本科而言,高職教育“職”的類型特色不明顯;相對于中職而言,高職教育的“高”又無處體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沒有與中等職業教育或普通本科教育形成差異化競爭。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種類型,有其自身的特點與規律,它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與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相比,它的教育模式是以職業能力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科知識的內部邏輯體系為中心,高職教育中的“職”決定培養出來的學生必須具有突出的實踐操作能力;與中等職業教育相比,它是高層次的職業教育,高職教育中的“高”決定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是只會動手的技術工人,還應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還可以向更高層次的崗位發展。因此,必須根據高職教育的本質特征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首先,在人才培養目標總體定位中應滿足如下要素:(1)滿足職業崗位(群)所必需的職業技能及職業素質;(2)滿足合格的高等教育屬性應使學生具備的職業發展與遷移所必需的某一專業技術領域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術理論;(3)滿足合格的高等教育屬性應盡可能在人文素質、思維方法及終身學習能力等方面,為學生成就其人生的事業打好一定的基礎。
其次,面對繁多的就業崗位需求,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要向多元化轉變,要研究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職業針對性的具體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完善符合客觀需求的多元化目標體系。由于我國區域廣闊,經濟社會的區域差異十分顯著,高職教育作為直接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的教育類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應根據區域差異的不同而進行調整,每一所職業院校在確定其培養目標時,都應該充分考慮學校所在地的區域經濟,如廣東地區,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達且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面向廣東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應定位于培養具有精湛技藝和創新能力,掌握現代服務技術的高技能人才。
二、構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職課程體系
課程是所有教學理念的承載者和體現者,合理的課程設置是整個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當前,高職學生就業缺乏競爭力,原因之一就是課程設置不合理,導致培養的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不合理,無法滿足職業崗位(群)的要求,一些學校的課程設置趨向于強調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形成了“本科壓縮型”的學科型課程體系,使得大量的知識學而無用,不能支撐就業技能的發展需要,有些學校則將職業教育的定位和含義狹隘化,課程設置過分強調職業發展要求,形成了培訓課程體系,導致學生擇業能力差,自我完善和發展的知識基礎薄弱,職業遷移困難,無法適應社會發展要求,因此,加快高職課程建設改革,是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按照現代教育學的課程概念,應從兩個層面入手,一是課程體系的建設,二是每一門課程的建設。
第一,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上,要打破依據知識本身的邏輯設置課程和組織內容的傳統學科課程模式,要根據崗位定位進行職業能力分析,按照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設計專業課程體系。首先,通過市場調查分析,明確專業所對應的核心就業崗位,并預測分析經過3-5年的工作后,學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可能,確定其發展崗位。其次,進行崗位能力分析,明確專業的能力目標,核心崗位所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就是該專業的核心能力,發展崗位所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就是該專業的拓展能力。最后,在崗位能力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確定4-6門專業核心課程,形成核心課程系統,根據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確定5門左右的專業拓展課,形成拓展課程系統。公共基礎課程也要適時進行改革,根據職業崗位對人才的職業素質要求,完善職業素質課程體系,作為通識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態度、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這樣,組成通識課程、核心課程、拓展課程科學組合的現代高職課程體系。
第二,在具體每一門課程的建設上,首先,每一門課程要與整個課程體系相一致,課程與課程之間,要體現職業能力培養的邏輯主線,前后銜接,內容不脫節。每一門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作用,主要解決什么問題,主要講授哪些知識點,要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都必須明確。其次,進行課程內容整合,根據實際的職業崗位工作過程,把相關的理論知識、技能訓練進行任務式或項目化的整合,不斷提高課程教學過程與實際工作過程的仿真度,從而提高整個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再次,在教學模式的選擇上,要摒棄以往的學科型理論化教學模式,要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目標,注重強化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訓練,建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行、互動的教學內容體系。
三、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管理
以現代高職教育理念為指導,制(修)訂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切實貫徹到真正的學校教學活動中,才能真正在人才培養中發揮作用。因此,強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管理至關重要。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雙師”素質教學團隊
師資隊伍素質的高低是人才培養方案能否取得實效的關鍵。人才培養方案需要通過教師去實施,如果沒有一批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去實施,再完美的人才培養方案其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建設和培養一批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學校各項工作的首要任務,對高職院校而言,就是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雙師”素質教師隊伍,這是由高職教育的本質屬性所決定的,高職教育是類型性(實踐性)和層次性(高教性)兼具的一種教育類型,其培養的人才既要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應對職業崗位繁雜多樣且靈活多變的形勢,又要具備一定的適應未來職業技術變化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些都決定著高職的師資隊伍既要有比較豐富的理論知識,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動手能力,既要能“教學生動手”,又要能“教學生動腦”。
培養具有“雙師”素質的師資隊伍,應采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的雙重策略,與行業企業合作培養專業教師,將具有行業企業工作經歷作為新引進專業教師的必要條件,引進行業企業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承擔實踐教學任務。對已有的專業教師實行下企業掛職鍛煉的制度,以保證其實踐能力和對產業行業的了解,強化其職業教學能力。
2.加強實訓基地建設,保障實踐教學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一線應用性人才,這類人才的鮮明特征在于不僅應具有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具有過硬的、優于其他教育類型的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在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具有獨特功能與價值的實踐教學體系是高職教育區別于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的主要標志。有效的實踐教學需要學校軟硬件資源的共同支持,一是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它是實踐教學的物質載體,二是實踐教學以何種方式組織實施。
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是實踐教學的物質保障,各高職院校要加大實訓基地建設的力度,開拓校企合作途徑,高職教育實訓基地的建設需要高昂的投入,單靠學校一己之力,很難承擔,學校應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一方面,引入能代表區域支柱產業的實力型企業,建設生產性校內實訓基地,共同制(修)訂實踐教學計劃,共同開發實踐教學特色課程,呈現真實的職業環境,企業補充設備、師資、技術、管理,讓企業生產與學校育人有機結合,互惠共贏。另一方面,積極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實際的生產、工作過程創造條件,把實踐教學搬進企業,在工作崗位上對學生進行實際訓練,使學生熟悉現代化生產工藝,學會運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積累實際操作經驗,增強創新能力,真正形成“第一線、應用性、高素質、技能型、零距離”的實踐教學特色。
3.加強人才培養方案執行過程的監督管理與指導
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權威性的基本教學文件,各教學單位必須嚴格執行,需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落實每一門課程的授課教師、教學大綱、教材,安排好各教學環節,并以此進行規范的教學管理。為了保證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應制訂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管理規定,對執行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教學計劃的調整和各個環節落實都要作出明確的規定,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的課程、學時及開課學期等,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申請同意不得隨意變更,定期進行教學計劃執行情況的檢查,強化執行過程的監督管理與指導,確保人才培養方案的有效實施。
高職人才培養方案5
一、國內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現狀
1.國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研究。由于在經濟、教育水平上的差異,各國的校企合作有各自的特點,并有不同的側重點和作用,從而使校企合作教育呈現出大致不同的模式。如:德國的雙元制模式,它堅持以企業培訓為主、學校教學為輔的原則,企業在具體的職業培訓中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學校要從企業際需要出發,開設為本企業所需的專業技能和學習課程;美國的合作教育計劃,堅持突出以學校計劃組織為基礎的特征,以勞動和教學相結合、工讀交替為原則;加拿大CBE模式,它以職業綜合能力為基礎,以勝任崗位要求為出發點的教學體系;以及英國的工讀交替式培訓,日本的產學合作,新加坡教學工廠,等等。我國的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學習了德國的雙元制模式的經驗。但德國的雙元制具有深厚的社會背景,一方面是政府對于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有著實質性的鼓勵政策,另一方面德國社會貧富差距較小,社會分工沒有很大的高低層次之分,即使是技術工人也能夠有較高的收入和體面的生活。這兩個方面的特點,我國目前都還不具備。國外的這些培養模式,主要還是以培養技術工人為目的,而國內高職畢業生愿意進入技術工人崗位的十分少見,一般都從事于生產第一線的管理工作或技術員工作。因此,國外的經驗不能照搬,要有原則性吸收。
2.國內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我國的高職教育起步較晚。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及其他相關職業教育觀念和方法的引進,我國職業教育培養模式的探索逐漸從產學研合作、產教結合深入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目前,我國校企合作模式,總體上來說還屬于以學校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有:
(1)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企業主動參與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來,與校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共同組織教學。學生畢業后優先到企業就業。訂單式模式強調學校為企業量身打造所需人才,滿足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同時意味著一旦學生成為訂單培養的對象,畢業后即可優先成為企業的員工。
(2)2+1模式。學生前兩年在校內學習與生產實習,后一年到企業完成頂崗實習和崗位綜合實訓。通過兩個階段的學習使學生具有較高的素質和職業技能,實現與就業崗位零距離接軌。2+1教育模式由于客觀條件所限,學校與企業往往難以緊密合作,造成相互之間意見和信息交換不夠及時與通暢,容易導致兩個階段脫節,難以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學工交替模式。即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在企業的生產實踐與在校學習交替進行,學做結合。這種校企合作形式簡單,但實施起來比價困難,適用于勞動密集型專業。
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分析校企合作是一種與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相適應,與高職教育改革相協調的一種新型辦學模式。要做好校企合作,首先應明確校企合作高職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
1.市場的需求。近幾年,我國勞動力成本上升較快。隨著西部大開發的不斷深入,大量外來勞動力人口從東部回遷中西部。另一方面,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明顯,每年的勞動力增量在下降。因此,建筑行業對于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極為迫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的勞動技能指數僅居世界第59位。我國技師和高級技師只占技術工人的1.5%,其中高級工只占3.5%,中級工占35%,初級工占到了60%。新的人才需求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院校只有加強與行業企業的溝通合作,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形成校企共同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合作教學模式,才能使學生具備滿足企業要求的具有較高綜合素質、較強實踐動手能力和較好職業道德的綜合職業素質。
2.人才培養的要求。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是面向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因此,高職教育課程體系有明顯的職業性特征,理論夠用,實踐為主的理念已經得到了公認。高職院校通過與企業合作,能夠更好地確定教學與實踐內容,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踐環境。因此,校企合作對于高職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更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
3.整合教學內容,明確專業定位的需要。我國高職教育發展至今,仍有一些院校存在專業設置不夠合理、教學內容與企業人才需求不配套甚至人才定位不準確等問題,這些都與校企之間缺少緊密的聯系和溝通有關。通過校企合作,使高職院校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的設置崗位來制定人才培養目標,調整教學計劃、專業設置與課程內容,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人才。
4.高職院校、企業發展的需求。在校企合作中,高職院校可利用師資力量為提供企業員工進行培訓、技術咨詢以及科研項目聯合開發等各種服務,不僅為企業準備了大量應用型、技術型人才,還增強了企業內部的研究能力,企業獲益很多。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可通過校企教師的雙向流動,即企業定期選派有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為學生授課,學校教師可定期參加企業舉辦的培訓,或到企業掛職鍛煉。這不僅可以提高年輕教師的實踐經驗,更主要的是通過讓教師深入到生產第一線,了解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在工程中的應用,促使教師的更新專業知識,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三、我院建筑設備專業校企合作成功案例
上述國內外校企合作分析中,中國知網論文可以看出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如何培養符合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如何改革,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校企結合是當今職業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解決的具體的方法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建立各種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平臺,而不是簡單的訂單班或2+1等獨立模式,真正將教、學、做融為一體。因此要求高職院校應在專業建設、課程設置、實訓基地建設和就業等方面實行校企全方位結合,培養適銷對路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以下以我院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校企合作為例進行說明。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是建筑類中的小專業,近幾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建筑在安全、舒適、高效、便利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作為國家新的發展戰略而大力推廣的綠色建筑、節能建筑,都離不開建筑設備專業的支撐。對于建筑設備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這也對建筑設備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1.校企聯盟,共育企業特色人才。我院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校、企業的各自優勢和積極性,相互補充,走出了獨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共同培養之路。根據企業用人需求,我院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以特色訂單形式組建企業冠名班實施教育和培訓。目前已與甬港現代工程有限公司和浙江五洲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甬港安裝特色訂單班和五洲安裝特色訂單班。所謂特色訂單班,是以合作企業人才需求為特色,以行業人才需求為基礎,將企業個性人才需求與行業共性人才需求合理結合,形成了以綜合素質+職業能力+特色崗位技能為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在與企業合作過程中,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密切合作,根據企業崗位對知識和能力的需求、行業社會普遍性需求等諸多因素確定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標準,共同選擇專業教學內容、共同編寫教材。這樣設置的課程即符合企業的需要,也能夠適應本專業社會的普遍人才要求;根據企業工程特點,開發出具有企業特色的實訓課程。企業獎學金是校企雙方深入合作辦學的標志項目之一。中國期刊特色訂單班均由企業出資獎勵那些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和資助品學兼優的學生完成學業。對企業來說,這部分資金既能夠在學生中營造對企業實力的一種信任,產生歸屬感,有利優秀學生留在企業工作,同時也能夠通過合作辦學冠名獎學金的形式擴大企業知名度。總之,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特色訂單班人才培養方案的特色有三點:①專業方向特色。訂單班對學生的主要培養方向做了修正,強化了建筑設備施工管理和造價方向,削弱了原專業中的設計方向。②地域經濟特色。針對企業性質,訂單班對學生的課程體系做了改革,強化了建筑給排水安裝、建筑電氣安裝,通風工程安裝、削弱了供暖工程和集中式空調工程安裝。③企業文化特色。訂單班對學生的企業實踐環節做了改革,將實習環節設計成生產實習+綜合實訓+頂崗實習三階段。從企業的管理出發,要求學生從基層做起,認識企業、了解專業,然后進入技術管理。高校畢業生與企業都有著雙向選擇的權利,訂單班并不意味著全部學生都在合作企業就業,因此我們這種特色訂單班,避免了普通訂單班僅面向合作企業、就業面偏窄的問題,在企業利益和學生利益之間找到了最大公約數,也最大限度地保護了企業和學生的利益。
2.校企攜手,共建校內實訓。根據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崗位需求、前后課程的銜接,課程實訓必須堅持以崗位要求和工作過程的分析為基礎,內容必須強調工學結合,突出技能培養,能體現技術領域或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這就要求應當參照相關的企業用人標準和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選取實訓內容;這些工學結合的教學內容,不僅僅是在教室、校外實訓基地,而更多的是在實驗室、實訓室等真實或仿真的實踐性教學場所完成。因此,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是高職院校專業建設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多元投資、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新途徑,也是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另一模式。例如20xx年我院與上海吉博力房屋衛生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博力)共同建設的給排水實訓室,由吉博力成本價提供設備,并培訓學院教師。此實訓室至今已為我院培訓相關專業學生上千名。又如我院正與浙江偉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即將要建的輻射地板供熱實訓室和地源熱泵系統展示臺,由我院提供適合需求的相關場地及空間、水電等基礎條件,偉星集團負責對展示裝置的技術設計、材料配置及安裝工作。本實訓室將展示給排水、暖通、管道安裝等專業領域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不僅針對在校生培訓,更針對企業員工、社會人員培訓,真正發揮我院服務社會、服務經濟、服務行業的積極作用。
3.校企結合,促進專業改革。在與企業的合作過程中,我們充分認識到原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的不足,中國知網論文檢測在合作企業的帶動下,分析當前建筑設備專業形式,分析常規企業對建筑設備人才的需求,分析學生應具有的職業素質、職業能力、職業技能,培養能夠零距離上崗、滿足生產一線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設備人才,我們對原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其課程體系、課程教學、實踐環節更具區域特色,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我們對課程的知識點按照企業工作內容進行整合,對不同課程內容按照實際工作需要進行整合。我們不僅強調水、暖、電等相近專業內容有效合理的相互滲透,而且注意到跨學科(如安裝、土建、裝飾的互相配合)的交叉滲透。在教師培養方面,我們通過組織教師經常性地到相關企業參觀調研,及時了解企業的最新技術和企業人才需求,促使教師改革教學方法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技能培訓和從業意識的培養。在學生成績評價體系方面,考慮到企業在關注學生成績同時,更注重學生的職業素養、勞動態度等綜合能力。教師不再簡單地以學習成績的高低來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而重新制作評價體系,不僅考核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考核其學習態度、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合作等;不僅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更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
總結
我院建筑設備專業校企結合的工作經驗,我們認為,這種特色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企業、學院、專業學生三者的共贏局面。職業教育的進步離不開企業的參與、支持和推動。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發展的明確方向,但如何進行有效的校企合作,使企業真正參與到高職院校的人才培訓中區,將是高職院校共同面臨的一個艱巨任務。
高職人才培養方案6
摘 要:針對目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及專業建設的現狀與問題,從人才培養方案出發,引入專業群這一概念并明確其內涵,通過對專業群規劃與設置下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與設計,提出了一套針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實現具有普適意義的操作框架,力圖解決高職院校在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推進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及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明確的思路與方案。
關鍵詞: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專業群;專業建設
回顧我國高職教育的辦學歷程,質量與特色始終是政府主管部門和各院校工作的主旋律,但為什么質量與特色仍是目前高職院校生存和發展面臨的緊迫問題呢?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高職教育直到目前仍缺乏一套針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共同遵守的操作框架和質量標準。它直接的反映即是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及實施的隨意性,并帶來質量標準考核的不可操作性,更不用談質量標準的確定。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與制訂直接涉及高職院校內涵建設中最核心的一項工作——專業建設,同時它也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可以說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與制訂,既是高職院校所有改革與建設工作的“總綱”,也是專業建設能否取得實效的基礎性工作和能否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根本保證。
一、高職人才培養定位及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與制訂首先要解決的是人才培養定位問題。高職院校目前的辦學定位是一個爭議較大的熱門問題,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基礎性問題。筆者認為高等職業教育應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較為寬廣基礎理論及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高素質的生產、建設、管理與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及高技能型人才,這是一種具有明確職業價值取向和職業特征的高等教育。對現有的'本科教育的最大區別應在于它明確的職業價值取向和職業特征,與中職教育的最大區別應是它的高等教育屬性。因此在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上應該滿足以下的要求:(1)滿足就業崗位(群)的技術能力(技能)與職業素質作為職業教育的特征體現,應成為培養學生就業謀生的必需; (2)滿足合格的高等教育屬性應是使學生具備一生職業發展與遷移所必需的相對完整的某一專業技術領域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結構;(3)滿足合格的高等教育屬性應盡可能在人文素質、思維方法及終身學習能力等方面,為學生成就其人生的事業打好一定的基礎。
二、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規劃
由于高職院校辦學歷史較短,各院校雖有強烈的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識,但究竟如何來規劃自己院校的專業設置與布局尚存在相當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這就造成目前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存在“名稱多、設置亂”這一突出問題。筆者認為這固然有由其職業培養特點與就業導向導致的因素,但根本上講是由高職教育尚處于初始階段決定的。目前的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現狀既有面向市場靈活性一面,也造成了在培養環節和組織教學以及質量控制上的不確定性和隨意性,給專業建設的長期資源積累和品牌打造帶來很大的困難,也與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業技術的綜合性與多樣性的統一要求不相適應。因此如何積極探索形成既相對穩定又具靈活性的專業設置與布局,以促進專業建設及專業教學管理與質量水平的提高,就成為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之一。
基于對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現狀、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與專業建設發展的思考,筆者引入“專業群”這一概念,提出基于“一個公共技術平臺、多個專業方向”的專業群的專業設置框架模式,并認為此模式應成為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建設的總體指導原則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體系的基本框架模式,即基于專業群規劃與設置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具有“一個公共技術平臺下的核心課程群及核心能力培養模塊十多個面向崗位(群)專業方向(知識+技能)模塊”的課程體系結構。
1.專業群的內涵。專業群是指由若干個專業技術基礎相同或緊密相關,表現為具有共同的專業技術基礎課程和基本技術能力(技能)要求,并能涵蓋某一技術或服務領域的由若干個專業(方向)組成的一個集合。專業群各專業(方向)可以是同一專業大類(或學科體系)中的專業,也可以是不同專業大類(或學科體系)中的專業,能否歸為一個專業群主要用是否擁有共同的專業技術基礎課程和基本技術能力(技能)要求來劃分。
2.基于專業群設置的特色所在。技術平臺相對穩定有利于建設、專業方向開放靈活針對市場需求;專業建設目標清晰、任務易明確、核心專業依托群體易于打造品牌;優質資源高效共享投人產出好、教學管理規范方便易于提高效率。概括起來講,按專業群劃分進行專業設置與布局的意義在于它能夠較好地滿足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的特殊要求:既要求專業相對穩定以進行專業建設與積累,又要求專業必須靈活適應市場需求。通過按專業群劃分進行專業設置與布局,各院校才能夠圍繞區域或行業的需求和發展,規劃各自的專業{群)布局,明確每個專業群中的核心專業,并針對核心專業著力打造各
專業(群)核心競爭力,以實現學院專業建設的高質量、高效益及可持續發展。
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基本框架的設計
1.總體設計原則:本著有利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有利于提高專業建設質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學管理效率,體現一個公共技術平臺與多個專業方向;本著能反映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要求、反映專業特色建設要求和反映職業資格證書要求,體現知識、能力和素質的模塊化課程;本著課程教學實驗教學合一、產學結合落實(校內)實訓和校企合作落實校外 (頂崗)實習,構建相對獨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本著必修選修課相結合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方案制訂的規范化和標準化以有利于教學管理,構建基于彈性學制和學分互換為核心的學分制模式下的培養計劃。
2.課程體系結構及課程設置的原則和依據。基于專業群規劃與設置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體系結構應有三部分組成:①公共基礎課程模塊。這一課程模塊應使學生盡可能在人文素質、職業素質、思想道德、數理基礎、外語交流及學習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礎。②公共技術平臺課程模塊。該模塊應能為各專業方向學生構筑一個基礎理論較為寬廣、核心技術(能)要求明確,能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與遷移提供良好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的綜合性核心課程及核心技術 (能)實訓模塊。其中核心技術(能)實訓模塊的教學應通過產學結合辦學模式,采用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機制加以實現。③各專業方向課程模塊。這是具有明確職業價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業導向為目標的教育教學內容。它是具有“準訂單”性質、靈活開放的課程和實訓實習模塊。它直接反映高職教育的職業特征。各專業方向課程模塊設置應緊密貼合市場與企業需求,依托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根據對應崗位(群)應具備的綜合職業能力所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構建方向課程模塊,并通過校企合作,采用學工結合和頂崗實習方式完成相應方向的技能培訓模式。
筆者提出的課程體系框架,在保證高職教育的高等教育屬性的前提下,通過各專業方向課程模塊為學生的謀生提供其就業(第一次)所需的崗位技能與基本專業知識,能夠靈活適應市場(企業)的需求。鑒于其方向的靈活性、開放性和“準訂單”特性,凸顯了高職教育中職業教育的特征特色,使其更具普遍意義和可操作性,它既為由企業技術與管理專家、行業職業資格認證機構專家組成的教學指導委員會提供了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的空間,也為各專業方向教師開展校企產學研合作提供了準確的定位,是使高職院校真正將校企產學研結合落到實處的根本保證。
四、幾點說明
在以上形成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框架中尚需進一步對課程體系中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實施途徑及質量標準要求加以明確,這樣才能將高職教育的職業教育特色(特征)固化為制度化的正常的教學形態,達到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1.按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條線,構筑各自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任務與評價標準的課程教學內容。①技術平臺課程模塊中由“理論課程+實訓教學”兩個環節組成,總體上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訓教學為輔。理論課程構成該專業群各方向的核心課程群;實訓教學構成該專業群各方向學生必需具備的核心技術技能,以在校內實訓基地實施為主,并用相應的技術 (能)認證證書來保證教學質量。②各專業方向模塊中也由理論課程與實訓實習兩部分組成,但在方向模塊中以實訓實習為主,理論教學為輔。基本上在最后一年通過教學進程安排予以實現。
理論教學內容圍繞學生就業崗位(群)所需能力的專業基礎與職業知識來構筑,以適度、夠用為目標來優化;實訓實習教學以學生就業崗位(群)所需技能證書的獲得及頂崗工作為目標來安排并作為質量考核標準。主要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以企業頂崗實習為主、校內實訓基地實訓為輔的方式進行。
2.與國家職業資格相銜接,實現職業資格“直通車”。根據國家職業標準應達到的專業和職業資格的認證內容,圍繞技術平臺課程模塊及各專業方向課程模塊,考慮理論課程教學及實訓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證書培訓內容的融合。各院校應該根據自身的歷史背景、現實環境、基礎條件以及資源的可獲取程度,在操作層面上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上述目標和任務,并在此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五、結束語
筆者引入專業群這一概念并明確其內涵,通過對專業群規劃與設置下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與設計,提出了一套針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實現具有普適意義的操作框架,一方面回答了目前高職教育面臨的根本性問題,同時也提出了目前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專業眾多、設置隨意、資源利用差且不均衡、課程改革與建設缺乏明確思路和目標等諸多突出問題的解決思路,并為下一步專業建設中課程改革與公共教學資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實訓條件建設及教學管理建設等各項建設工作明確了目標、奠定了基礎。
高職人才培養方案7
一、現狀分析
1.目前高職院校對創新創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尚未真正到位。創新和創業教育尚未變成高職院校師生的共同行動。原因是一部分管理者認為,現在學校擴招,教育資源嚴重不足,能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就不錯了;一部分教師覺得現在生源質量下降,傳統意義上的學習質量都難以保證,還談什么創新創業?大多數學生則在應付著各種考試,能否創新那是走上工作崗位以后的事。
2.“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沒有得到根本性的確立。一是各種政策、制度和措施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體系,而只是在傳統培養模式基礎上的局部修正和補充;二是形式重于實質,在“雙創型”人才培養中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3.創新創業教育缺乏強有力的目標導向。長期以來創新創業教育還沒有真正納入教師教學工作業績考核范圍。對學生傳統單一評判模式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依然在教學領域保持,成為實施素質教育、培養“雙創型”人才的“瓶頸”,阻礙著人才能力和素質的提高。
二、方案探討
1、轉變教育理念,實現創新創業的`一體化教育創新與創業是一個辯證的統一體,創新是一個從新思想的產生到新知識、新技術、新產品或服務的發現、發明和設計的過程,創業是一個發現和捕捉機會并由此創造新產品或服務并實現其潛在價值的過程。創新是創業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是創業活動的最核心要素和最本質的特征,是創業的靈魂和關鍵,也是創業可持續性的保障。而創業基于創新,并推進創新。高職教育“雙創型”人才的培養也應實現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一體化。
2、確定“雙創型”人才培養目標“雙創型”人才的目標特征有以下二個方面:一是“雙創型”人才應具有扎實的知識根基和較完備的知識結構;具有良好的自主學習、再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具有典型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堅忍不拔的精神;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獨到的思維方式,善于判斷和把握機會;具有高超的創新、實踐、實施和拓展能力;具有優秀的團隊精神和社會競爭力。二是“雙創型”人才也應該具有專業人才的行業特征。
3、優化“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由學校培養與學生自我發展相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校內理論教學和模擬教學與校外實踐教學相結合、國內社會形勢教育與國際背景教育相給的開放式教育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學校、社會在“雙創型”人才培養中的多元作用。
4、創新“雙創型”人才培養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習過程比學習的結果更為重要,要摒棄傳統的以講授式為主的教學方法,積極推行以下三種教學方法:一是案例教學法,通過組織學生討論一系列實際存在案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使學生掌握有關的專業技能、知識和理論;二是模擬教學法,運用模擬器或模擬情境使學生在接近現實情況下扮演某個角色,并和其中的人或事產生互動,以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以培養學生資訊獲得、動作技能和決策等能力;三是“實戰”教學法,在一個真實的社會環境和工作環境中,使學生在現實情況下扮演某個真實的角色,開展業務工作,以達到真實的學習目的。
5、強化“雙創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育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要求,不斷更新和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增加綜合性、設計性、開放性、創新性實訓內容,確保學生在實訓教學環節中得到充分的基本技能和創新能力訓練。
6、改革考核方式考核內容應以針對學生的能力、素質與創新因素進行檢測,要盡量具有挑戰性、競爭性,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欲望、創新激情,能激勵學生不遺余力地去探討、鉆研;在考核標準上,把創新因素作為最主要的評判指標。采用開放式、靈活多樣的考試方式,建立以開卷考核、分散考核、過程考核等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式。
7、建立保障機制一是健全組織機構,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領導小組和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中心,負責全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加強對“雙創”教育的組織、協調和管理。二是健全規章制度,制定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指導意見,將“雙創”教育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管理。三是設立“雙創”專項基金,對學生的“雙創”活動進行專項資助。
三、結束語
本文旨在確定“雙創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分析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與“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差異,在創新創業教育中人才培養模式如何進行轉型提供探討方法。
高職人才培養方案8
一、背景與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高職必須不斷優化和完善。本指導意見旨在為高職院校提供一套科學、合理、可行的高職人才培養方案,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二、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
1. 指導思想: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就業率為目標,堅持質量、效益、結構、規模協調發展的基本方針,優化課程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
2. 基本原則: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知識與相融合,注重個體發展與社會需求相匹配,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三、培養目標與規格要求
1.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能夠適應市場需求,具備一定的發展潛力,能夠在相關行業和領域中勝任崗位工作。
2. 規格要求:學生應具備基本的文化素質、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和身心素質,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學生還應具備自主學習、團隊協作、溝通表達等方面的能力。
四、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安排
1. 課程體系: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要求,課程體系應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教學環節等。同時,應注重課程的實用性、針對性和綜合性,加強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2. 教學內容安排:應根據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結合專業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知識傳授與技能培養相融合,注重課程之間的銜接和連貫性。同時,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管理和考核,確保教學質量和效果。
五、教學方法與手段
1. 教學方法: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組討論、項目實訓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2. 教學手段: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教學資源,如網絡課程、微課、慕課等,以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同時,應注重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的結合,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六、考核方式與質量保障機制
1. 考核方式:應建立科學、合理、可行的考核方式,包括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應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核,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 質量保障機制:應建立健全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包括教學檢查、教學評估、學生評教等制度。同時,應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及時了解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七、實施要求與建議
1. 加強組織領導:各高職院校應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確保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取得實效。
2. 注重宣傳推廣:各高職院校應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加強對人才培養方案的宣傳推廣,提高社會對高職教育的認識和了解。
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各高職院校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為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4. 不斷完善優化:各高職院校應根據市場變化和行業發展趨勢,不斷完善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確保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高職人才培養方案9
學院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 “以質量求生存、以創新求發展”的辦學指導思想,以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為重點,以就業為導向,實行工學結合、理論教學與專業技能訓練相結合的培養模式,結合擴招生的特殊性,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及工具,充分利工余時間,堅持標準不降、模式多元、學制靈活,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模式。
校外教學點將充分利用自身的軟、硬件條件和學院優秀的網絡教學資源,采用媒體教學,從學習和輔導兩個教學環節出發,網上輔導、面授輔導和面授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學環節包括面授輔導、小組活動、實踐活動等,面授輔導中可以使用網絡、課件、電子教案等媒體,每次小組活動、實踐活動應有主題,要有老師指導,實踐活動結束,學生應當提交小組活動、實踐活動的報告、小結,作為考核形成性成績的依據。
因此,根據開放教育對教學模式的改革要求,我院校外學習點將堅持以學生個別化自主學習為主、教師輔導為輔的改革方向,強調各個教學環節穿插安排、多種媒體綜合運用;面授輔導主要是講授重點、難點,并給與學習方法的`指導。
一、遠程教學模式
根據我省高職院校的發展實際和借鑒全國進行遠程教育的成功經驗,結合擴招生的特性,在高職擴招院校中開展遠程教育勢在必行,因此學院將制作全套教學視頻,擴散教學課件,建立每門課的教學微信群,充分利用網絡技術開展教學活動,有效地發揮現有的各種教育資源的優勢,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二、擬開辦校外教學點教學模式
成立陜西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校外學習中心,設立:教學計劃與運作、學籍管理、成績管理、教學質量與評估等教學管理事務、學生管理五個管理機構。校外教學點是學院的分校區,其持續時長至少是專科教育的一個培養周期。地理位置將優先考慮初設點當年錄取新生地理分布的集中地。校外教學點是學院的派出機構,被視為學院的分校區。學院將配置每個教學點具有本校區相同的功能。
具體如下:
教學環節組織與實施:教學環節的組織與實施包括:協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選課,上課,提問與答疑,討論,作業,考試,學分記載等。
輔導教師,除本校提供的師資外,我院為每個專業配備專業的指導教師1名,負責指導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管理。
三、教學課時
充分利用學生工余時間開展教學活動,擬定于周一至周五19:00至21:00進行網絡課程;周六、周日進行面授課程,合計周課時為22節。
高職人才培養方案10
一、高職院校商科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區別于普通本科院校的主要特色就在于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創新。當前,各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過程中,由于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暴露出一些問題。商科類專業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認識不足
目前,高職院校管理者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認識還不足,觀念較為陳舊,認為高職大學生基礎薄弱,無資金、無場地、無經驗,不具備創新創業的能力。他們在日常的教學中只是簡單地進行就業創業形式分析和短期的理論指導,認為不必要花大力氣來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技能,缺乏對高職學生在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創業能力等方面的指導。
2.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
商科類專業的課程體系借鑒了普通本科的模式,缺乏自己的特色,通常還是一年級僅僅開設普通適用的公共基礎課,大二教授商科類專業基礎課,大三安排實習實踐活動,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時間短而且晚。課程體系中幾乎沒有涉及創新創業知識和能力培養的安排和內容。課程體系缺乏系統性、靈活性和針對性,不利于商科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3.合作培養機制不靈活
商科類專業的人才培養需要具有一定的社會性,不能局限于校內教學和研究。傳統教育培養人才的模式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封閉的學校教育難以培養出出類拔萃的創新創業人才。當前,高職院校還沒有主動與政府、企業、社會構建聯動機制,廣泛的社會資源還沒有很好地被利用起來,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支持體系還不健全。
4.雙師型隊伍建設機制不完善
由于近年來高職院校規模擴張過快,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盡如人意。高職院校原有的教師疲于應付整天的課堂教學,沒有精力去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開發研究和實踐;新進的教師大多缺乏經驗,參加培訓的機會少。商科類專業的教師實踐能力普遍較差,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嚴重制約了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和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5.專業質量評價與監控體系不健全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對質量評價己經較為重視,但是還存在一些共性的問題。就商科類專業的質量評價與監控體系而言,一是監控與評價體系缺乏真實的行業評價和監控,企業參與的程度小,企業評價的可操作性和真實性還不盡如人意,存在學校質量評價體系與企業、行業需求脫鉤的情況。二是評價的方法和監控的手段單一,很多環節評價和監控不到位,管理松散,嚴重影響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實效。
6.專業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不濃厚
文化熏陶是高職院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手段。然而,許多高職院校還僅僅將其重要性掛在嘴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還是安于現狀,培養循規蹈矩、甘于平庸的一類學生。商科類專業學生應該是富有朝氣、不畏艱難、勇于探索的中堅力量,如果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那當代大學生的協作精神、創業精神、創新精神將會大打折扣,勢必影響到整體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二、完善高職院校商科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保障機制的對策
社會的快速發展、國家的振興需要培養創新型人才。為了保證商科類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需要從多個方面建立有效的保障措施。
1.要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新時代的社會急需創新創業人才,商科類專業涵蓋面廣,從工商管理、經濟貿易、財務會計到商務英語、金融、文化教育等多個專業,商科類專業的人才培養需要以能力為本位,學訓合一的培養模式。俗話說,有什么樣的教育理念就會產生什么樣的人才培養模式,只有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才是商科類專業實施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
2.確定適合商科類專業的培養目標
商科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應該側重在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創新創業能力、創新創業知識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具體而言,就是為了適應社會競爭的需要,要強化學生創新思維訓練,重視其個性發展,注重其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從政府、學校、企業三個方面的'需求出發,共同確定商科類專業的培養目標。
3.調控好商科類專業的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
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一項復雜的教育實踐活動。為適應人才市場的不斷變化,高職院校商科類專業要進行廣泛的市場結構調研,合理分析當地經濟發展情況,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和企業的引導作用,協調好政府、企業、學校三者的關系,吸引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用發展的眼光來進行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擴大創業實踐能力課程,增加特色專業課程,合理設置專業課程和調整專業結構。
4.建設好富有商科類專業特色的實習實訓基地
商科類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高職院校要本著多元化建設主體的原則,緊密聯系企業,積極探索校內校外產學研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爭取建設資金和人才支撐,充分挖掘和利用學校、企業和政府資源,建設富有區域高職特色的商科類實習實訓基地,將實踐教學、生產和培訓相結合,培養職業素質好、專業創新技能強的人才。
5.打造高素質的雙師隊伍,加強創新型教師的選拔和培養
當前社會,高職院校教師肩負著培養創新技能人才和推進改革創新的多重任務。雙師教師隊伍的質量和數量嚴重影響著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政府、企業、學校要加強創新型教師的選拔和培養,多為高職教師搭建學習平臺,積極創設條件,鼓勵高職院校教師勤于學習,勇于探索,增強培養創新型人才和服務經濟社會建設的能力。
6.營造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
國外高校創業型人才培養的實踐經驗證明:文化熏陶對創新創業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高職院校要培育有助于創新活動的文化精神,包括寬容精神、競爭意識、團隊和合作、誠實守信、公正平等、恪守創新等精神以及專心致志的敬業精神;要營造有利于創新的鼓勵創新、寬容失敗人際文化氛圍;高職院校要營造良好的物質文化環境,建設布局優美的環境和良好的硬件設施,全方位營造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
7.促進校企合作法規的完善和實施
政府應該出臺政策和法規,在扶持校企合作發展中應發揮引導、保護和監督作用,要制定有效措施保護企業和學校利益,鼓勵學校和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建立充滿活力的辦學體制和育人機制。比如,20xx年2月1日正式實施的《寧波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實施辦法》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解決方案和措施。寧波的職業教育發展成果與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8.構建鼓勵創新的人才考核制度,建立商科類專業多元化評價體系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20年)》提出要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人才;要根據培養目標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做好學生成長記錄,完善綜合素質評價。高職院校要制定適用于高職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評價體系,針對商科類專業的專業特色,強化對實踐能力的考察,同時,做好監督、調整和反饋信息,促進商科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并高效運行。
高職人才培養方案11
一、研究背景介紹
義烏地處浙江中部,市域面積1105 平方公里,市場經營總面積400 余萬平方米,商位6.2 萬個。全市有各類工業企業2.67 萬余家,注冊登記的個體工商戶82453家,網商近50000家。作者從人事勞動社會保障局獲悉,當前實用型專業人才仍是義烏各行業爭搶的“香餑餑”。義烏各個行業的技術和設備已相對穩定,在用人上主要看重人才的操作技能以及工作經驗,不再硬性強求學歷。
隨著義烏經濟和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地方性中小企業需要大量的會計畢業生從事一線會計工作,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會計人才已經成為中小企業、私營企業需求的主要群體。而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作為義烏市唯一的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責任。
二、專業背景介紹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坐落在國際商貿名城義烏,是一所以培養工商貿易學科人才為特色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院高舉創業教育旗幟,努力朝著創業型大學的目標邁進。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建立和完善,會計學方面有關制度及相關規程逐步與國際接軌,人才市場對會計學方面的的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據統計,僅義烏市目前就缺會計專業的實用性人才約10000 人,除其他高等院校培養的以外,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十分充裕。故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在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會計方向)的基礎上積極努力申報會計專業,并于20xx年獲批并正式招生。
三、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普遍問題
(一)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
目前我國很多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普遍定位為培養高級財會人員,在培養過程中實行傳統的應試教育,重理論輕實踐,不注重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培養,其結果是培養出來的會計專業畢業生既達不到“高層次”會計人才的要求,也達不到企業對會計“熟練工”的要求。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培養模式,使學生的實際能力與社會需求相脫節。
(二)課程設置陳舊
很多高職院校沒有突顯職業教育的特點,也沒有考慮新形勢下人才市場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要求,盲目的照搬普通本科教學的課程體系,教學形勢仍然是教師、課本和課堂,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很難綜合運用知識,更無法將知識轉化為職業能力。
(三)會計教材沒特點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所用的會計教材內容仍然是來源于企業最初的傳統的實際工作經驗的總結,這些內容與方法已經非常成熟,但只是停留在企業的生產工藝過程和基本生產耗費,對現代企業所采用的新方法、新理念很少提及或只做初步介紹。隨著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出臺,部分會計科目已經發生變化,這就要求所用教材也要及時更新。很多會計教材沒有及時更新,就得新舊科目混用,這給學生帶來了許多誤解與困惑。
(四)會計教學手段不更新
很多高職院校仍然以教師授課為主,缺乏實踐操作,部分院校開始重視并鍛煉學生會計崗位的操作能力,但不明確崗位的工作職責,沒有按照嚴格教學規范流程教學。在實訓環節,各種崗位過于籠統,沒有區分,從而造成學生對會計崗位職責不明確,對會計工作內容不清楚,也極大的影響了學習效果。
(五)“雙師型”教師名不符實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師資大部分來自普通高等院校的畢業生,他們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卻缺乏實戰經驗。雖然很多教師通過考試取得中級會計師或高級會計師等資格證書,但沒有到企業進行專門的實踐,也不具備相應的職業能力。教師自身素質與社會需求脫鉤,極大影響了對學生的培養。
四、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準確定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綜合素質和會計職業道德,能熟練地處理工業企業、商業企業、處理非盈利組織賬務;熟練進行成本計算、使用計算機處理日常會計業務;熟練地編制報表并進行報表分析;熟練地使用各類發票、填制涉稅文書、進行網上納稅申報;熟練地運用各種審計方法,擬定審計方案、實施審計程序和撰寫審計報告的學生,可勝任中小型企業的出納、財務會計、稅務會計、財務管理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會計人才和中端實用性會計人才。
(二)優化會計課程設置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培養會計專業的學生是職業能力為核心,以知識面廣、綜合性強的理論教學為前提。與此同時注重“雙證”的取得,雙證指的是一個畢業證,一個會計從業資格證。設置課程時以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為目標,把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所需要的課程設置到高職教育之中,充分發揮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在大學3年期間不僅要學習公共、專業必修課,選修課,在課余和假期安排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使其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了解企業文化,培養工作責任心和認真工作態度,進一步將專業知識、會計電算化專業技能與實際工作崗位對接起來。
(三)自編符合會計職業特點的教材
教材是否完整、系統、新穎將直接體現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為彌補目前會計教材的不足,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專業會計教師著手編寫質量高、內容完整、新穎、操作性強、貼近實際工作的高職會計專業專用教材,主要從兩方面入手:
1.編寫教材時,不用文字描述經濟業務的發生,而是直接給出經濟業務發生所需要的原始憑證,讓學生通過對原始憑證的分析來填制記賬憑證,讓學生扔掉根據文字描述業務編制會計分錄的思維習慣,實現從理論到實踐、從原始憑證到記賬憑證填制的實際記賬的能力。
2.組織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到行政、事業單位,企業等實地調研、搜集資料,與從事實際工作的會計實務工作者共同編寫實踐教材,并根據最新的會計制度和新稅制的要求,及時把財稅改革的內容編寫進去,從而解決“教材永遠落后于實際變化”的.尷尬處境。
(四)采用多樣化的會計教學手段
1.研討型教學。在教學中留出一定時間,列出幾個會計工作中將會遇到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研究解決辦法。再分組討論,每組派代表講解各自的解決方案,最后由老師總結,評出最優解決方案。讓學生充分參與,加深對問題的認識,討論的又是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使教學更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2.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效率。用會計教學軟件將編制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的過程演示出來,與教師的講授相配合,使學生全面掌握了會計核算程序。在這種教學過程中,課堂學習氣氛活躍,同時使課堂教學的知識輸出量增加,提高了教學效率。
3.建立并完善會計模擬仿真實驗室。建立現代化的會計模擬實驗室,學生通過模擬一系列真實的會計工作,深化了課堂所學知識,對會計工作有了深刻的感性認識,知道今后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提前感受工作的氛圍,為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4.加強實踐教學。為了提供學生實習和就業的崗位,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各個分院、各個專業都積極聯系實踐基地。就會計專業來講,有浙江寶娜斯襪業有限公司、浙江金橋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等實訓基地,基地不僅派專業技術人員來授課講座,還提供學生參觀、實習的機會,成績優秀者可以吸收為正式員工,給學生很大的動力和積極性。
(五)打造“教”與“做”一流的師資隊伍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十分支持和鼓勵教師繼續教育和培訓,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一大批教師積極攻讀博士學位,80%以上教師均為“雙師”,鼓勵教師在假期下企業鍛煉,加強與企業之間的聯系,服務社會。在學校政策的導向下,會計專業大部分教師不僅有著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又有著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實現真正的“雙師”素質。除了這些專職教師外,會計教研室還擁有一支兼職教師隊伍,他們是工作在一線,非常有經驗的工作人員,是真正具有專業資格的“會計師”,兼職教師除了授課之外還舉辦各種“教做一體”的知識講座,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相互彌補,相互進步,完善對學生的培養。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提倡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中要時刻體現以能力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思想,強調理論與實踐的聯系、能力本位職業教育思想指導課程設置,進行人才培養,既符合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又較好的解決了課程的系統性和實用性互相融合的關系。隨著義烏市經濟的發展,教學體制改革的深入,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學生應當成為一線應用型人才,以適應義烏和崗位的需求。
高職人才培養方案12
摘要: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與實施,是人才培養落到實處的重要基礎。本文立足于高職會計專業的建設現狀,從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內容、方案實施的措施兩個方面,闡述了新時期高職會計專業的建設與發展。
關鍵詞: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實施措施
人才培養方案是指導教育教學,落實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依托。高職會計專業在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應突出人才培養方案的導向性,并充分落實到教學之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
一是要突出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屬性,以服務學生就業為重點,強化課程體系的優化;
二是契合會計專業特性,落實“理論”+“實踐”的教學構建,以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而在培養方案的落實中,落實條件的創設,特別是教師隊伍與精品課程的建設、教學管理改革的推進,都是落實人才培養方案所需的具體措施。因此,從培養方案的構建,到方案的實施,應立足高職院校的教育屬性、會計專業的特性,兼顧統一、全面部署,有效落實。
一、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關鍵在于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完善的課程內容體系,強化目標導向下,人才培養措施的有效落實。高職院校應突出專業能力的培養,以能力本位理念為指導,實現綜合型應用人才的培養。
1.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目標的導向性尤為重要,是教育教學構建的重要基礎。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突出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雙重兼顧。從市場需求而言,人才培養目標的構建,應突出就業目標的定位,以專業特色為亮點,拓展學生的綜合能力。面對不同的就業劃分、不同的市場氛圍,人才培養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更強調“專業+能力+就業”的集中體現。專業特色要突出會計的專業特征,強化崗位能力的培養。
2.課程內容體系。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落實,具體體現在課程內體系統的構建之中。高職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因此,課程內容體系要實現“理論體系”與“實踐體系”兩大板塊,通過“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突出人才培養的實效性。如圖1-1所示,是某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課程內容體系。在該體系中,強調理論知識內容的同時,也突出專業模塊的構建,通過“專業模塊課程群”,學生不僅有專業知識的學習、也有實踐實訓的空間,“理論”+“實踐”的教學環境得到優化,實現對學生專業綜合能力的有效培養。
二、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
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是方案發揮作用的重要基礎。而如何確保方案實施到位,并有良好的實施環境,強調高職院校應積極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強化精品課程建設、教學管理改革,夯實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基礎。
1.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應依托教師隊伍建設。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更適應當前會計專業的發展需求,并滿足專業教學改革的內在要求。高職院校一是要注重教師的教育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二是切實做好人才引進工作,依托綜合型應用人才的引進,壯大現有的教師隊伍。
2.推進精品課程建設。基于專業發展、人才培養的視角出發,高職院校應強化精品課程建設,提高專業教育質量,提高人才培養的有效性。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可以立足于院校的專業特色,結合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開發契合學校實際的專業教材,建設具有特色的精品課程,更好地服務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對于地方高職院校而言,應在特色專業的基礎之上,大力強化精品課程建設,深化會計專業發展。
3.深化教學管理改革。人才培養是變化的過程,僵化的教學管理顯然無法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為此,高職院校可以在傳統教學管理的基礎之上,實施“彈性學制”,為學生專業學習創設更加寬松的環境。在學分與學年的關系上,允許學生在2-4年間完成。并且,針對教學的實際需求,合理調整課程內容體系,確保教學內容體系能夠滿足并服務好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契合當前高職教育教學的改革發展。總而言之,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與實施,是一個系統而復雜的工作,強調方案構建的科學性、實施的有效性,才能確保方案在人才培養中的導向作用。在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中,應強化人才培養目標的目標,基于職業教育的特性,強化“就業、市場”在目標中的體現。而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著力點在于夯實實施的基礎,創設良好的內外環境。依托精品課程建設、雙師型教師建設等實施措施,確保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李建玲.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xx(03).
[2]周艷.中高職教育銜接視角下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和實施[J].商業會計,20xx(02).
[3]劉波.以能力為主的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J].武漢電力職業學院學報,20xx(07).
[4]李輝.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五段遞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實施[J].財會月刊,20xx(03).
高職人才培養方案13
摘要:通過對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對相關指標進行量化分析,以職業市場為導向制訂出具有地域和專業特色的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幾年的實施,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用人單位滿意度顯著提高;實踐證明:依據職業市場需求動態調整制訂高職高專工程造價人才培養方案是合理的、可行的。
關鍵詞:高職院校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就業
高等職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就業教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及培養模式必須緊緊圍繞學生就業這個目標,滿足社會、經濟、崗位的需求的前提下制訂,最大程度地實現學生就業。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浙水專”工程造價專業通過對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以就業市場的需求為導向,制訂了浙水專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就業率連續四年均保持在98%以上,畢業生得到社會用人單位的認可。
l工程造價畢業生市場需求情況分析
1.1近三屆畢業生就業崗位流向調查
通過對20xx屆畢業生就業崗位專業流向問卷調查,浙水專工程造價專業畢業生主要流向的崗位為建筑工程造價員、安裝工程造價員、水利工程造價員、市政、裝飾、及園林造價員崗位。
1.2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調查
用人單位滿意度調查指標設計為25小項,每小項分4個等級,評價標準和分值分別為:好,3分;較好,2分;一般,1分;差,0分;滿分為75分。25個小項規類分別歸為以下6個大項: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效果評價、專業知i,nvak平教育培養評價、能力培養效果評價、身體素質評價、內在素質評價和工作適應度評價。其中六項評價指標的得分情況分別如下:1O.58±0.46、8.204-0.33、10.40±0.41、5.70±0.28、3.50±0.42、0.70±0.35,調查數據為90個。
1.3畢業生專業對口率
通過對20xx屆浙水專工程造價專業畢業生的問卷調查,畢業生專業對口率為74.4%。
2以職業市場為導向制訂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通過問卷調查后,將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從新調整和設計,緊緊圍繞用人單位的需求、崗位的需求,以就業為核心制訂了適合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
2.1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總體目標
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總體目標為:與浙江省經濟建設相適應,面向浙江省范圍內的施工、建設、中介、造價主管部門等企事業單位造價員崗位,培養具有工程造價員職業能力的應用性人才。
2.2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定
建筑工程造價、安裝工程造價、水利工程造價是浙水專畢業生就業最多的崗位。浙水專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思路按照“一個核心,四大模塊,多元拓展”方案進行,即,以造價員職業崗位能力為人才培養的核心;以土建工程造價員、安裝工程造價員、水利工程造價員、市政園林工程造價員為人才專業崗位技能培養模塊;向建筑工程管理與工程經濟兩個方向進行專業知識拓展模塊的培養,實現工程造價專業學生多方位就業的目標。
2-3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要求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專業知識水平教育培養評價度較好。對畢業生能力素質和工作適應度的評價較低。通過走訪眾多用人單位,具體分析了不同的崗位對知識、能力、技能等水平的需求,制訂了浙水專工程造價專業學生具體的人才培養的標準:
2.3.1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要求:掌握應用寫作知識;b.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自然科學基礎和社會科學基礎知識Ic.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d.了解我國基本國情及國家對建筑行業的方針、政策及法規;e.了解水利、建筑、裝飾、安裝材料及制品的'名稱、規格性能、質量標準、檢驗方法、儲備保管、使用等方面的知識;掌握水利、建筑、市政園林工程施工圖的識讀;掌握給排水、通風空調、電氣照明工程施工圖的識讀;掌握工業與民用建筑、結構的一般構造及施工工藝;掌握水工建筑物的一般構造及施工工藝;掌握給排水、通風空調、電氣照明工程的系統組成、工作原理和施工工藝;£掌握建筑工程造價、安裝工程造價、水利工程造價的基本原理和應用方法;熟悉工程招投標的基本流程;熟悉工程造價控制的基本方法:熟悉建設工程法規制度;昏掌握建筑企業財務報表的編制方法,了解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識、掌握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一般內容和方法等相關專業知識。
2l3.2崗位基本技能要求:a.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一定的應用文寫作能力;b.熟悉施工組織設計文件的擬定Ic.熟悉計算機應用,掌握ofice辦公軟件,能用計算機完成各類文字處理、表格設計和數據處理等工作;熟悉相關工程造價軟件的操作;d.能結合建筑工程、安裝工程、水利工程施工生產活動過程,從事工程造價計價和控制工作。e.具有良好溝通與協作能力。
2.3_3崗位綜合技能或技術應用能力要求:具備編制工程技術標書的能力.b.能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工程統計主要指標的計算和初步分析,能在工程造價管理工作中依法辦事案例分析.c.具備工程造價商務標書編制的能力;d.具備土建、安裝、水利造價員的基本技術與技能。
2.3.4執業素質要求:注重自身修養。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養.b.具有勇于開拓的創業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c.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真誠奉獻社會的意識;d.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與變革,具有靈活的社會適應能力.e.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在工作中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我;f-具有勤于思考、不斷探索新知識、勇于創新的意識與能力。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 2.3.5職業資格證書要求:學生畢業時除獲得畢業證書外,并要取得至少一種職業資格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有:造價員、施工員、資料員、質檢員、材料員、監理員等。
根據上述具體標準,合理科學地規劃了三年教學的學習內容,在理論與實踐的教學環節上緊緊圍繞上述標準,制訂了詳細周密的課程名目、教學內容、教學大綱、考核指標,并編制了各種教材、指導書、任務書等等。
2.4人才培養方案科學性評價指標
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否科學、適當,最終以三項評價指標來檢驗其合理性:畢業生就業率、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畢業生專業對口率。
2.5文中資料和數據的統計學處理方法
研究中所涉及的數據均采用spssl1.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p 3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前后的比較分析 3.1調整前后就業率的變化 20xx至20xx年浙水專工程造價專業就業率分別為98.8%,98%、98.6%,就業形勢良好。 3.2調整前后畢業生就業崗位流向分析比照 20xx至20xx屆三屆畢業生就業崗位逐年向建筑造價員、安裝造價員、水利造價員、市政造價員、裝飾造價員、園林造價員遞增,集中在建筑、安裝、水利三個造價員崗位。 3_3調整前后畢業生用人單位滿意度評價分析比照 近三年用人單位對浙水專工程造價畢業生的六項評價指標分值均有所上升,其中能力培養指標上升最快,由此引發畢業生對工作的適應性的評價也在逐年遞增。 3.4調整前后專業對口率比照 20xx至20xx屆學生專業對口率分別為74.4%、83.91%、86.05%。 4對高職高專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一些思考 4.1現狀及問題 工程造價具體業務的操作具有非常鮮明的地域特色,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其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都應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和行業特色。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建立在合理科學的人才培養目標上,如何制訂符合本地區要求的人才培養總體目標,必須摸清畢業生的流向和崗位需求情況,而這種數據信息的收集必須是及時的、新鮮的,對數據處理要體現嚴肅性和科學性,要使用必要的統計處理方法,目前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制訂工作上尚缺以上的操作。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指標設定的合理性也是一個重要的內容,雖然每個地區每個企業對人才滿意度均有相同性,但也要考慮到地域和企業對人才期望值的個別需求,因此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也兼顧到地域、企業的個別性。 4.2經驗和體會 浙水專從20xx年開始,每年都進行畢業生就業情況系列調查,同時走訪用人單位,根據本省工程造價專業發展的行情,及時調整我校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及時調整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結合每個學生即將從事的崗位來確定該學生的畢業設計任務和題目,對于就業崗位已明確的學生結合其畢業實習、頂崗實習的其體工程確定畢業設計任務和題目,通過兒年的運行,畢業生就業率顯著提高,用人單位滿意度不斷上升,畢業生專業技能水平逐年提高。 4.3結論 科學準確的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創建符合市場需求的特色辦學模式、教學計劃的動態管理是高職高專院校提升教育質量、走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依托行業、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依據就業需求制訂高職高專工程造價人才培養方案是合理的、可行的。 一、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供需矛盾 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供需之間的矛盾,也就是學校培養出來的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與企業對市場營銷人才的要求之間存在明顯差距。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與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的不斷加深,企業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僅僅能夠生產優質的產品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產品銷售出去,真正滿足顧客的需要,企業才能順利實現利潤目標并得到發展壯大。 因此,企業對市場營銷人才的需求一直處于十分旺盛的態勢。從全國各地人才市場需求信息看,近年來市場營銷類人才,一方面社會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存在著大量需求,而另一方面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卻不能順利實現就業。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存在供需矛盾。 二、高職市場營銷課程教學的現狀 (一)傳統的教學模式仍占主流 在當今教育界提倡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形勢下,很多高職高專類院校因為資金的不足,難以引進多媒體教學設備,因此,市場營銷課的教學只能在黑板、粉筆加彩圖演示的傳統模式中進行。在課堂上,大部分時間是教師講解、分析基本理論、基本原理等,學生被動地理解,看案例,無法通過多媒體感受市場營銷中對商戰案例的實際體驗。因此,面對著單調、枯燥、被動的教學模式,基礎普遍較弱的高職學生無疑對這些市場營銷的枯燥理論提不起興趣,從而使市場營銷課程的應用性、實踐性的本質特征無法實現。 (二)缺少良好的教學環境與條件 教學模式的改進與推廣需要發展的良好環境,但是當前高職院校的市場營銷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擁有市場營銷課程專用實驗室的院校還屬于少數,而在當前的專業實驗室中,要么設備和軟件配置落后,要么在實驗內容的設置上忽視實際的教學效果,形同虛設。即便是有較為完善的軟硬件和教學環境,由于信息技術支持需要付出較多的運行費用、損耗等形式的成本,再加上學校與企業之間尚未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渠道,按照企業的專業要求進行人才培養所需的交互式信息基礎尚不具備,因此很難保證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標準化。 三、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一)課程設置 基于整體素質對學生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完善知識結構,提升職業能力,這一切源于合理的課程設置。首先,合理設置人文素質課程,增加課時和增加屬于人文精神的`課程內容如文學、美學、哲學、社會情感與價值衡量和商業文化等知識內容,培養學生的誠信、敬業和團隊意識。 其次,注重專業基礎課在內容上的整合與更新。市場營銷專業與社會接觸密切,所以像社交禮儀、商務禮儀、營銷禮儀這些課程進行整合,避免在內容上重復;同時,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要及時更新專業知識內容,如數據庫營銷知識適當增加,豐富學生的市場營銷知識。 同時注意與專業技能課程的對接。突出高職教育的職業性、實踐性、針對性。工具性較強的課程如心理學、管理學、經濟學基礎、公共關系、外語等,突出他們的實踐性;最后,專業技能課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關鍵因素,所以實訓場地的建設有待加強,工學結合落實到位,真正為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創建一個良好的平臺。 (二)實踐性教學 1.注重綜合實踐技能和專項職業崗位技能兩個教學重點 以真實項目為載體,加強與企業分工協作,以企業為主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技能,以學校為主培養學生的專項職業崗位技能,校企緊密合作。 理論教學主要采取核心理論知識講授、案例教學、管理游戲等教學方法。技能養成課聘請來自企業的專業人士主講,主要在工作現場完成。實訓課程安排到企業和市場一線,通過學生頂崗實習,師傅(主要指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老師和企業專業人士擔任)指導幫帶的方式進行。 如:在企業現場或者調查現場進行市場調查,教師與企業經理一起指導學生做達到融教、學、作為一體廣告策劃與創意及品牌經營學的策劃以真實項目導入課堂,策劃案是學生在企業會議室進行現場提案,由企業經理和教師做點評,學生現場改方案的方式達到融教、學、作為一體。如: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了鄧老涼茶的創業拓展課,將自負盈虧的企業實體導入校園,跨越了模擬仿真的局限性,使學生在真實的項目中形成職業能力。加強產學研結合,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拓展實踐教學渠道 高職教育在辦學機制上與社會經濟發展有著直接的、緊密的聯系,培養目標上為社會各行各業輸送應用型專門人才,加強產學結合有著便利的條件。 高職教育實踐性教學改革要求學校有較完備的校內外實訓基地,在實訓基地的建設中,要立足于自身的特點,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充分利用企業的資源優勢,校企聯合建立實踐教學基地,使學生盡早接觸社會,了解生產實際情況。教師要積極進行科學研究和科研成果產業化,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出社會和經濟發展迫切需要的創新人才。同時,加強產學研相結合,讓行業參與教學過程,有效指導實踐教學,拓展實踐教學渠道,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在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改革中,應重視職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一方面,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必須親身投入學習,操作和完成每項教學內容,并且在學習完成后,組織學生總結并交流學習收獲,自我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體驗到自身的價值并獲得自我滿足。 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交互性,注重與學生的協作與交流,在教學實踐中通過教師講授、學生模擬、團隊協作、整體演練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并且通過設計符合教學內容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理論知識,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開展討論和交流。 一、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的主要問題 為什么電子商務人才缺口很大而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又很難就業?主要的問題是我國大部分高校早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上存在很大問題。 (一)培養方向模糊,課程設置欠佳。電子商務專業雖然在中國開設已有十多年,但這個專業的培養方向依然存在較多問題比如定位不明確,缺少崗位群細分,缺少具體崗位能力分析,培養的依舊是“萬金油式”學生。這從各學校的培養計劃及課程設置上就能看得出來,課程設置只是計算機課程和經管類課程簡單的堆砌,學生在校期間學的課程多而雜沒有系統性,造成學生什么課程都蜻蜓點水般得接觸下,但又都沒有學精,最后由于缺乏核心競爭力而不被企業所錄用。 (二)實踐教學匱乏。電子商務是一個交叉性很強的學科,既有商務與管理內容,又有技術內容,既有一定的理論性又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所以對理論和實踐要求都很高。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都有自己的電子商務試驗系統,但主要都是電子商務模擬實驗,通過這些模擬實驗雖然能使學生對電子商務有一個初步認識,但由于軟件本身脫離實際商業環境,再加之教師本身很少參與實際運作管理,課程的實習指導、創業指導都受到極大限制。并不能使學生感受到實際工作中電子商務的應用。 (三)師資嚴重缺乏。師資是困擾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師基本都是從計算機和市場營銷等專業轉行而來的',在教學中雖能應付部分專業課,但是由于本身缺乏系統的電子商務學習,再加之缺乏電子商務實戰經驗,所以在教學的時候難免會顯得力不從心。 二、問題解決 (一)給電子商務專業一個明確的定位。電子商務的特征決定了電子商務人才知識必須是復合型的,但復合型性決不意味著是一堆現有技術和商務知識的隨意組合。作為學院在培養電子商務人才時應給電子商務一個明確的定位,明白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競爭優勢來自于什么。這樣在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定位上,就可以有依托行業,根據行業特點和要求,比如服裝電子商務、旅游電子商務、汽車電子商務、地產電子商務等,確定職業崗位,制定人才培養規格。這樣圍繞特定行業的企業對電子商務的需求專門設計。既避免了人才培養目標上的“模糊不清”及“廣泛適應性帶來的不適用”等不足,又能讓高校學生在學習期間努力將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專業知識積累、電子商務應用技能向該行業看齊,繼而在就業時候沒有太大的難度。 (二)做活電子商務實訓。 1、增加校內實訓課程所占比重:電子商務專業本身是對實訓要求較高的專業,所以根據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要求,可以合理安排與理論教學相配套的實驗課,并采取多種實踐方式,加大實踐課程學時的比重,增強學生各知識層和多種技能的培訓。另外就是增加學生的商務類課程設計實訓環節; 2、建立校內電子商務模擬公司,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學院可以建立電子商務模擬公司并選拔優秀的學生參與到組織與管理中,并進行崗位競聘,輪崗,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就業技能,并豐富和充實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更能夠加強學生的組織協調及社交能力,為學生走向社會提供實踐經驗; 3、做好校企結合:作為學院應該同各類企業尤其是本經濟區域內有關企業加強合作。合作可以采取的形式有,聯合辦學,例如:企業網絡營銷推廣方案的設計、企業電子商務的實施方案等等,使得學生完成實際項目的同時能夠完成課程的學習與操作,并獲得一定的收益,提高學生的動手積極性。 (三)加大力度培養師資隊伍。 在電子商務師資隊伍建設這,作為學院除了重視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外更應該重視雙師結構,應采取不拘一格的方式來擴充提升自己的師資隊伍。比如: 1、從相關行業聘請實戰經驗豐富的電子商務人才充實到學校的教師隊伍中; 2、鼓勵專職教師參與企業實際營運,每學期選派教師到企業中掛職鍛煉; 3、加大教師培訓力度,選拔部分教師到更高的學府去深造,并鼓勵動員鼓勵教師進行一些創新型的教學改革。 總而言之,目前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仍有很多突出問題,致使很多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作為高校應該認真分析在培養電子商務人才時存在的問題,采取合理的解決對策,提高電子商務教學質量。培養出真正“為企業所需,為社會服務”的電子商務人才。 【高職人才培養方案】相關文章: 高職物聯網技術人才培養方案09-21 談高職文秘速錄人才培養模式論文10-01 人才培養方案03-10 (精選)人才培養方案10-28 人才培養方案03-13 人才培養方案[精選]10-04 人才培養方案01-15 人才培養方案[經典]05-12高職人才培養方案14
高職人才培養方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