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報告會上的發言稿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使用上發言稿的情況與日俱增,發言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眾。為了讓您在寫發言稿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書報告會上的發言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書報告會上的發言稿 篇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晚上好!
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雖然我們不能真正從書中尋找到富貴和美女,但書中自有我們所需要的。剛才聽了幾位老師精彩的報告,感覺里面確實有許多自己所需要的,需要的就是最好的,我想我們讀書讀的就是一種需要。我讀的書并不多,給我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的有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和魏書生老師的《班主任工作漫談》。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題目是《書中自有你所需》。《班主任工作漫談》我以前瀏覽過,寒假期間,我比較細致地讀了讀前125頁,摘抄了14頁的筆記,寫了18篇讀書體會,今天把我讀書的點滴體會向大家匯報一下。
魏書生老師在這本書的自序中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屬于愿意當班主任的那類老師。我總覺得,做教師而不當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長能力的機會,吃了大虧。”從魏書生老師的角度來看,他是建議我們當班主任的。當班主任累、苦,但更充實。
讀這本書我有如下感受:
一、與其埋怨,不如改變
魏書生老師在書中說:“用黃金般寶貴的光陰,換來一大堆無用的指責埋怨,這真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環境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少。”
我的體會就是:擺在我面前的環境我無法改變,但我可以改變我的心態,去適應環境。與其埋怨,不如改變心境,以一種淡定的心態、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努力去做的心境去工作,就會感受到一種從容,一種滿足。
與其一味地埋怨,不如嘗試一下改變,也許會是另一種境界。
二、扮演好屬于自己的角色
魏書生老師在書中說:“面對同一件事,我們可以扮演多種角色……變換角度思考問題,選擇積極的角色進入生活,容易使人成為一個成功者。”
我的體會就是:“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努力研究教育教學規律,探究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努力讓自己的課堂被學生所喜歡,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學到更多的學科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己的教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們要關心學生的進步和成長,讓學生在學會學習的同時更要學會做人,要打造和諧團結的班集體,讓每一個學生盡可能地感受到班級的魅力所在,要讓學生分清假惡丑和真善美,明白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懂得感恩,懂得回報,敢于承擔,努力付出。”
三、在互助中進步
魏書生老師在書中說:“咱們不要埋怨學生難教,教師埋怨學生難教,就像醫生埋怨患者難治一樣,醫生埋怨患者得的病太重,就不給治了,那他的醫療水平就不會高。醫生的醫療水平是在治療疑難雜癥的過程中提高的。教師的教育水平也是在把難教的學生較好的過程中提高的。”
我的體會就是:我們的責任是教書育人,不放棄每一名學生。做好學生的助手,幫助他們戰勝自我。其實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兩個我,一個是真善美的自我,向往完美,追求優秀,渴望進步;另一個是假惡丑的自我,虛偽自私,懶惰庸俗,貪小便宜。一個人怎樣才能算是進步?那就是用真善美的自我戰勝假惡丑的自我。
四、擁有寬容的心胸
魏書生老師說了這樣一個故事:獨木橋上兩人相遇,誰也不肯相讓,不愿先退回來讓對方過去,于是兩人在橋中對立著,堅持著,都想當勝者,其實此時,他們已經都是失敗者了。首先他們都已成了鼠目寸光、低層次的人;其次,他們都已失去了想要得到的東西——搶先過去的那段時間,并且不知已失去了幾倍于那段搶先過去的時間。
我的體會就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如果我們有了寬容的心胸,多發現學習別人的長處,就不會斤斤計較,就不容易和別人產生矛盾,就會和領導、同事、學生和諧相處,心情就會舒暢,工作就會高效,生活就會愉悅。
我的體會是:無論面對什么樣的.處境,不管我們有多少不足,我們“要有勇氣面對現實,人一旦企圖掩蓋自己的弱點便要付出一系列脫離實際的努力,進行一系列維護自己面子的浮夸,采取一系列不友好的言行對待提出忠告的朋友,結果會使自己的弱點越來越多,朋友越來越少,成為落后而又可憐的孤家寡人。”
很喜歡這本書里魏書生老師說的一句話:“世界也許很小很小,心的領域卻很大很大。”
讀書就是學習,就是反思,就是進步,就是成長。
讀書報告會上的發言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日子里,我們濟濟一堂,暢談讀書心得。非常榮幸被優秀的地理組,推薦出來作為紅頭代表發言,感到無上的光榮。在上臺之前我有“橫刀立馬,舍我其誰”的勇氣,一上舞臺,則立即生出“兩股戰戰,幾欲先走”的欲望,因為在諸位專家面前談讀書,真是班門弄斧,貽笑大方了。
古往今來,書籍浩瀚如大海,沒有人能夠以一己之力篩選出最好的書籍來。不同的人,喜好不同,篩選書籍差異很大。作為有點讀書癖好的我來說,平生只愛看三類閑書,即無用之書,說它無用,是因為讀這類書不為功名,無關利祿,只為打發休閑時間。書籍自己挑選,地點自己把握,時間自己掌控,可以隨時隨地讀書,隨心所欲地讀書,所以今天我報告的題目就是《天馬行空論讀書》。
第一種閑書:有魅力文字的書。文字是有溫度和力量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類書能給人以啟發。在學問方面,我最佩服兩種人:一種是有非凡記憶力的人,一種是有出色口才的人。或許這原本就是一種人。能言善辯是以博聞強記為基礎的。本人在此方面相當地自卑,讀過的書只是留下模糊的印象,談論起自己的見解也就是寥寥數語,無法旁征博引。為了豐富自己的語言,增加自己的深度,偶爾閱讀這類閑書。《卡耐基寫給青少年的口才書》就是其中之一。最初讀過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給我很多人生的思考,今天再讀作者的文章,又重新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我先談談讀完本書后對好口才的感想。
好的口才一定會有故事。在座的各位資深的老師一定還記得我們學校前些年舉行過幾次青年教師師德演講,有一些老師準備的很充分,演講的聲情并茂,游刃有余,也有一些老師不知道如何演講,手足無措,十分尷尬。讀了卡耐基的口才書之后,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別。一篇好的演講稿,一定有生動的故事,而不僅僅是高深的理論。吸引人的故事更能打動人心。想想當年自己弄的演講稿,只是在網上下載了些華麗的詞藻,沒有和現實生活聯系,內容是什么今天我一點都不記得了,當然不能打動聽眾和評委。好在那時候我們都正年輕,所以就無所畏懼。
有好口才的人是會講故事的人。同樣一個老師給你的印象是否深刻也不是取決于他淵博的知識,而是他是否有故事。初中階段特別喜歡上歷史課,是因為我的歷史張老師每節課都講一個歷史故事,也包括一些名家野史,于是我和同學們就都盼望著上歷史課,不求成績,只聽故事。到了高中,大學,歷史老師換了許多,但是沒有一個老師像張老師一樣給學生講故事,印象就暗淡許多。受張老師影響,雖然不會講故事,但我可以播放歌曲,每一節課我給學生播放一首和課堂有關的歌曲,那時候學生是安靜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可以幸福的大膽的設想,總有一天有我的一名學生,也上臺演講,他可能會說,中學階段我最喜歡上地理課,因為陳老師每節課都給我們播放一首歌曲。
時間在變,評價也在變。正如一首歌,原來只是關注旋律是否優美,現在我更注重文字是否有深度,這就是文字的魅力。
第二類閑書:古典名著和名家名作。我對一部書的好壞的評價是——是否想看第二遍,甚至多遍。百看不厭的即是好書。像我國古典四大名著。《紅樓夢》和《水滸傳》我讀了無數遍。有時候我看完電視劇之后還要翻出來原版書來讀才過癮。近代作家我喜歡張愛玲、三毛、張恨水、錢鐘書、林語堂;現代作家我讀莫言、劉震云、方方、六六的書。這類書之所以稱之為經典是因為它貼近生活。“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故事來源與生活,往往給人以啟迪和警示。今天我要說的是《圍城》。
第一次讀《圍城》還是高中時代,那時候純粹是看故事情節,沒有發現它的魅力,反而覺得缺乏跌宕起伏的生死離別和蕩氣回腸的愛情宣言,沒有吸引力。現在再讀此書才發現它的味道:婚姻就像圍城,外面的人想沖進去,里面的人想逃出來。文章的格調很小資,沒有高深的語言和空洞的大道理,一聲一息都是那樣的自然淳樸。文章中主人公都是普通的小人物,沒有一個十全十美的完人,也沒有一個徹頭徹尾的壞蛋。他們一個個就像生活在你身邊的老街坊。生活就是這個模樣,原來小說也可以這樣寫呀。
《圍城》里面一些教育者的經驗,值得我們反省。最典型的是方鴻漸的教學。方鴻漸自費留學德國,沒有潛心修學,臨畢業時弄了個假博士文憑糊弄家人。回國后找工作就很困難,好不容易才謀了個民辦大學副教授的職務。假的文憑就像偷來的鑼鼓敲不得,當然就不敢拿出來示人,在學校里領導不重視,更悲摧的是所教學科沒有教輔材料,全憑自己查資料,往往忙活半天備課,上課還是空洞無趣,到下課前五分鐘根本是無內容可講。后來鴻漸想到了拖延時間的兩個方法。其一是上課點名,這樣可以浪費掉一些時間,另一就是老師板書也要求學生做筆記,也可以延續些時間。我們可以想象疲于應付的課堂該有多么蒼白乏味。可見“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任何時候都是有效的,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準備一桶水,甚至一缸水,一池水。
其實本人覺得做筆記真是一個不錯的學習和教學方法,只要上課風趣幽默,學生還是樂于做筆記的。
第三種閑書:人物傳記書。這類書通常有夸張和勵志的成分在里面。小時候娛樂匱乏,最大的事情就是晚飯后,全家圍坐在收音機旁邊,聽劉蘭芳講評書。諸如《岳飛傳》、《楊家將》、《薛剛反唐》等等,那時候真是如此如醉;我,區區一介小女子,文不能拿筆,武不能扛槍,對英雄人物天生敬仰。中學階段,看武俠小說上癮,避開大人悄悄地讀遍了金庸和梁羽生的所有小說。再讀其他作家的武俠就“曾經滄海難為水”了;如今光陰虛度,歲月空添,不知不覺到了不惑之年,我在小說的選擇上更傾向于真實的歷史人物了,如《宋靄齡》、《曾國藩》等。此類小說最大的好處是不用費腦筋思考問題,完全是對人物故事的一種獵奇,這是休閑娛樂的最佳選擇。現在我要說的是《曾國藩》。
這是一本氣勢磅礴的書,介紹了中清第一忠臣——曾國藩大起大落、波瀾壯闊的一生。曾國藩是清代第一個以文人而封武侯的人,同時也是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曾國藩的人格魅力一在于他的勤奮好學的態度,二在于他的永不放棄的精神。秀才考了三次,進士考試考了兩次,只有翰林一舉中的。為官期間,恰逢太平天國起義,在與之十余年的戰爭對抗中,屢戰屢敗,在失敗中曾自殺兩次,最終鼓起勇氣,屢敗屢戰,歷經千難萬險,為風雨飄搖的大清朝穩定了局勢,取得最后的勝利,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千古民賊”的罵名。很欣賞曾國藩的這句名言:不為圣賢即為禽獸,莫問收獲但問耕耘。這真應該成為各位老師的座右銘!換成今天的流行語就是“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要么走路要么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當我們擺脫功利,用從容的心情讀一本好書時,一定如登上青山聽高山流水,一定如閑坐搖椅看人生百態,是多么愜意和享受!
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讀書到底有什么用,恰巧,前天我聽了一個段子,很好地解釋了讀書的作用。今天我把它分享給大家。說呀,我們之所以多讀書,多受教育,就是因為當我們看到湖面上有一群鳥飛過時,能吟誦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在那里吵吵“我去,全都是鳥呀!”當我們去隔壁旅游,騎著駿馬奔騰之時,心中默念“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而不是在那里喊“唉呀媽呀,都是沙子,快回去吧。”讀書就是這樣讓我們從蠻荒變得文明,從粗俗變得文藝。
以上就是我對讀書的一些感想,管中窺豹,不成文章,感謝各位老師的聆聽,不當之處,懇請大家批評指正。非常感謝!
【讀書報告會上的發言稿】相關文章:
寒假告家長書發言稿01-02
大班家長會上的發言稿01-13
經理在年會上的發言稿12-24
平凡的世界讀書報告發言稿(通用5篇)04-20
關于感恩答謝會上的發言稿12-26
年會上發言稿(精選6篇)01-13
同學聚會上發言稿大全01-05
家長會上優秀生發言稿01-05
老師在家長會上發言稿12-26
服裝年會上的發言稿(精選6篇)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