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心理健康個體輔導案例分析報告(精選7篇)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生心理健康個體輔導案例分析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生心理健康個體輔導案例分析報告 1
摘要:15年3月,我校四年級的小李同學走進了我的視線。根據他的癥狀及班主任的介紹,我發現在他身上的問題不是智商低,成績差。通過觀察交談,發現該生突出表現為偏執、孤僻、自卑等心理問題。經過科學的診斷,我制定了相應的輔導目標及方案,通過一個階段的實施,他的心理狀態得到了較好的調整,收到了可佳的效果,最終基本上克服了以上心理問題。
關鍵詞:心理健康輔導、自卑、偏執、孤僻。
一、個例資料
小李,男,10歲。父親因偷盜而屢次關進看守所,母親在外打工常年不著家,平時的生活學習都是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
二、個例表現
我發現在小李身上出現了一些問題,通過觀察交談發現該生突出表現為在課堂上和各種活動中,表現冷淡,從來都不參與,從來不和同學、老師交談!如有同學主動邀請他出去玩耍,他會拳腳相加回應。性格偏執,合群困難,沉默寡言,不自覺的流露出自卑,不喜歡讀書,自己玩自己的!經常趴在桌子上睡覺、看窗外。
三、觀察分析
通過我的觀察、家訪、交談,我發現他身上的這些心理問題主要來源于害怕、畏懼!父親因偷盜而屢次關進看守所,從此他也背上了“犯罪”兒子的臭名,母親常年不回家,自我感覺是個“野孩子”時常莫名幻覺同學們歧視,嘲諷他。造成了他孤僻自卑!加上從小缺乏父母親的關愛和爺爺奶奶缺乏溝通交流的隔代教育,使得他性格十分偏執攻擊!
四、對問題行為的評估
“自卑”是指對自己有著不良的觀念、不適宜的評價以及賦予過低的自我價值”,包括軟弱無能、自我懷疑和低人一等。小李同學表現為對同學交往排斥,不喜歡學習,不樂于參加各項活動,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導致該生對生活越來越無望。
在本案例中,小李同學即使知道攻擊他人是錯誤的,但是他仍然不能友好的和同學們老師們正常交往,在課堂睡覺,下課后自己玩自己的,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這些行為的直接結果就是導致他的性格自卑。從他的表現中可以判斷他存在著極度的自卑,而且在這種自卑思想的影響下,他不敢和同學們交流,不敢和老師們說話。
“孤僻”是指青少年在與同伴相處過程中表現出的不利于與群體和個體建立和維持良好持久關系的心理行為問題”。 “偏執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為特點常常表現為:極度的感覺過敏,
對侮辱和傷害耿耿于懷;思想行為固執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狹隘;愛嫉妒,對別人獲得成就或榮譽感到緊張不安,妒火中燒,不是尋釁爭吵,就是在背后說風涼話,或公開抱怨和指責別人。
五、幫助制定近期目標
共同制定計劃,對她作出一些具體要求。
1 、要求他在校要友好的對待同學,不準挑釁罵人,動手打人。 2 、給一個月作為適應期。在這一個月里,盡量減少與同學們的沖突,允許他在心情不佳時發泄,但一定不能打人。
3、給兩個星期作為過渡期。在這兩個星期里,要求他和同學們一樣,每天認真學習,和同學們友好相處,積極交流,互幫互助。考慮到他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我每天給他留了一個小時與我談心,溝通的時間。
4、 鞏固期。要求他不僅要和同學主動溝通,樹立自信,盡力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5 、定期幫助他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確定訓練內容,養成豁達、開朗、友善的性格。
六、輔導方案和過程
1、與家長多聯系、溝通,希望他們用正確的方式對待孩子,走出愛的誤區并和他的父母親溝通,讓他們明白要做孩子學習效仿的榜樣,而不是做孩子的反面教材。在和爺爺奶奶交流時,首先我肯定了老人們帶孩子的.辛勞,但同時我也指出了隔代交流的誤區,讓他們意識到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的嚴重性,在孩子
犯錯的時候,應當對他進行適當合理的批評與教育,讓他認識到錯誤,鼓勵他改正。使他們明白:孩子應樹立自信,剔除消極。勇于承擔,自我接納!積極上進,友善待人!多給孩子一些心靈上的關心,關懷,特別是他的學習生活,心理動態!并對孩子取得的每一點微小進步及時肯定與贊美。這樣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對自己關心,要讓孩子知道你們是愛他的。他并不孤單,他不是沒人要的孩子。
2、幫助孩子樹立自信,融入集體,找到和同伴交往的樂趣。 在與班委開會的時機,與班委約定,要用愛心感染他,耐心幫助他,他的缺點要包容,幫助他克服;對于他的任何進步我和班委們都不要吝嗇我們的贊美。作為輔導員的我去除居高臨下的態度,盡量與他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和藹可親的態度和他交談,用語重心長的、幽默的和富有啟發性的語言,適時引導他。班委們接納她,理解他,更加關心愛護他,和他做知心朋友;我建立個別和小組輔導形式,讓他在和諧、輕松、安全的氛圍中和大家交流。另外把他座位調到一些性格開朗的同學旁邊,使其“近朱者赤”,減少了自卑感。在每周的隊會活動上表揚他一點一滴的進步,樹立他的自信。經常在課間對他說“你真棒!你進步了!”等鼓勵性語言。
七、效果評估
自卑是一種消極的心理表現,其產生的原因與過程相對比較復雜,所以輔導員一定要耐心地與輔導對象進行溝通,在溝通時要
了解輔導對象的家庭出生,父母職業,父母的教養方式,兒時的成長歷程等。并采用“層層剝筍法”對輔導對象的回答不斷深入追究,挖掘其消極的核心觀念,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這個個案中,很明顯,小李的自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出生,父母的職業、教養方式,兒時特殊經歷等以及爺爺奶奶所采取的并不恰當的教育方式而導致的,父母親的教育以行為示范造成了小李的不健康性格。因而在對小李進行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就要特別注重家庭的作用,讓家長參與咨詢過程,促進家長與孩子的交流與心靈的互動。利用合理情緒療法可以使小李對健康心理及積極行有更為客觀的理解,從而調整心理狀態及主觀動機水平,促進其從思想上改變對周圍事及人有個正確的認識,從一個更為積極的角度看待學習生活;強化法可以對小李同學的積極學習予以強化,從而保證其學習過程的持續性;利用認知療法可以幫助小李同學認清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有助于完善其人格。
我多次鼓勵他要振作起來,積極自信的面對未來。我深知改變偏執自卑心理是一個漫長及反復的過程,我應給予他足夠的時間、耐心、寬容。小李孩提時代經歷了很多挫折及失敗,我要求班上其他的孩子給他足夠的理解及溫暖。融化他那顆傷痕累累的心。在我的鼓勵、同學們的尊重中他找回了自信,丟掉了自卑,遺忘父親進看守所帶給他的陰影,他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學會與別人交往,體驗交往的樂趣。
小學生心理健康個體輔導案例分析報告 2
我校五年級的小蔣同學走進了我的視線。根據他的癥狀和家長及班主任的介紹,我發現在她身上出現了一些問題,通過觀察交談發現該同學突出表現為厭學孤僻等心理問題。于是經過科學的診斷,我制定相應的輔導目標及方案,通過一個階段的實施,她的心理狀態得到了很好的調整,收到了不錯的效果,最終基本上克服了以上心理問題關鍵詞:心理健康輔導厭學孤僻
一、個例資料
小蔣,女,13歲。父母常年在常州打工,去年父親因與人打架而坐牢,母親平時仍在外打工,無暇顧及女兒的學習與生活,只好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二、個例表現
我發現在小蔣身上出現了一些問題,通過觀察交談發現該同學突出表現為在課堂上和各種活動中,小到一次課堂發言,大到學校組織的活動,都顯得沒有熱情,參與意識淡漠。合群困難,平時沉默寡言,獨來獨往,偶爾也流露出想和同學們交往的思想,但顯得不知所措,不自覺的流露出自卑,不喜歡讀書,不想上課,逃課、曠課時有發生,在上課的時候經常趴在桌子上睡覺、看窗外。
三、觀察分析
通過我的觀察、家訪、交談,我發現她身上的這些心理問題主要來源于爺爺奶奶的過分溺愛與保護,事事遷就他,缺少嚴格的監督與管教,這就造成了她既膽小怕事又固執任性;為了補償她失去的父愛母愛,每次家長回來就給她大量的零花錢,對于她提出的各種物質上的要求有求必應,但對于學習基本不提,和生活上出現的各種問題漠不關心
四、對問題行為的評估
“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包括厭學情緒、厭學態度和厭學行為。小蔣同學表現為對學習厭惡反感,經常逃學或曠課,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下降。在本案例中,蔣同學即使知道學習的結果直接影響到他的未來,但是她仍然對學習表現得非常反感,或是逃課,或者是在課堂上睡覺,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這些行為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習成績的急速下降,從她的表現中可以判斷他存在著極度的厭學心理,而且在這種厭學思想的指導下,她無心向學,與同學交往出現困難,都導致了嚴重的后果。
“孤僻是指青少年在與同伴相處過程中表現出的不利于與群體和個體建立和維持良好持久關系的心理行為問題”。
五、幫助制定近期目標
共同制定計劃,對她作出一些具體要求。
1要求她不論是否完成作業,都要堅持到校上課,認真聽講。
2給兩個星期作為適應期。在這兩個星期里,別人一次做完的作業,允許他分兩次做,但一定要做完。
3給一個星期作為過渡期。在這個星期里,要求他跟別人一樣,每次作業都要一次完成。考慮到他基礎較差,允許他當天要交的作業最遲不能超過放學前交。
4鞏固期。要求他不僅每次作業能一次完成,還要和同學們一樣,按時交作業,并且準確率要有提高。
5定期幫助她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確定訓練內容,就訓練內容與她達成共識,社交訓練的步驟,同時給她傳授交往知識。
六、輔導方案和過程
1、與家長多聯系、溝通,希望他們用正確的方式對待孩子,走出愛的誤區。
我與他的爺爺奶奶多次交談,讓他們明白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教會他如何解決,而不是替她做。并通過電話與他的父親進行溝通,讓他們意識到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的嚴重性,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應當對她進行適當合理的批評與教育,讓她認識到錯誤,鼓勵她改正。使他們明白:錢不能彌補自己對孩子的歉意,無節制不合理地滿足孩子物質上的任何要求實際上是在害孩子,會讓孩子滋生好逸惡勞、鋪張浪費的惡習,其實孩子在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多關心她,給她關懷,特別是她的學習生活情況,并對孩子取得的每一點微小進步及時肯定與贊美。這樣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對自己學習的關心,要讓孩子知道學習的重要性。
2、幫助孩子樹立自信,融入集體,找到和同伴交往的樂趣。
在與班委開會的時機,與班委約定,要用愛心感染他,耐心幫助她,他她的缺點要包容,幫助他克服;對于她的任何進步我和班委們都不要吝嗇我們的贊美。作為班主任的我去除居高臨下的態度,盡量與她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和顏悅色的表情和她交談,用語重心長的、幽默的和富有啟發性的語言,適時引導她。而班委們要接納她,理解她,更加關心愛護她,并成為她的知心朋友;然后再適當的時間選擇組成個別或小組輔導形式,讓她在和諧、輕松、安全的氛圍中和大家交流。把她座位調到一些性格開朗、外向的同學旁邊,使其“近朱者赤”,減少自卑感。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的一點一滴的進步,樹立他在同學之間的威信,改變他總是默默無聞的處境。經常在課間對他說“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等鼓勵性語言。
七、效果評估
厭學心理是一種常見于學生群體的心理問題,正因為它的涉及之廣、危害之深而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在積極地尋找厭學心理的干預技術與方法的過程中,應針對具體個案進行分析,找出適合問題行為人的具體方法,有所側重地對問題行為進行干預,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這個個案中,很明顯,蔣同學的厭學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環境中家長對孩子對學習的態度及其所采取的并不恰當的教育方式而導致的,家庭的教育方式同時也導致了桑同學不良性格的形成。因而在對蔣同學進行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就要特別注重家庭的作用,讓家長參與咨詢過程,促進家長與孩子的交流與心靈的互動。利用合理情緒療法可以使桑同學對學習過程以及學習目的有更為客觀的理解,從而調整學習態度與學習動機水平,促進其從思想上改變對學習的認識,從一個更為積極的角度看待學習過程;強化法可以對蔣同學的積極學習予以強化,從而保證其學習過程的持續性;利用認知療法可以幫助蔣同學認清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有助于完善其人格。
我多次為她提供嘗試成功的機會,讓其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榮譽,使她擺脫自閉心理,激發起自信心和上進心。同學們真誠的笑容,熱情的鼓勵,溫暖了她那顆冷漠的失望的心,在我的表揚、同學的贊賞目光中看到了自己的自信,丟掉了自卑感,遺忘父親坐牢帶給他的陰影。她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學會與別人交往,體驗交往的樂趣。找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增添信心,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歡迎。對父母的態度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理解了自己的父母和爺爺奶奶,在家會幫助做家事。
小學生心理健康個體輔導案例分析報告 3
一、案例簡介
本案例的研究對象是我校五年級的學生小張,男孩,13歲。在校表現一般,平時上課開小差,有時不完成作業,學習成績較差。情緒偏激,經常頂撞父母和老師。
二、案例分析
1、觀察和他人反映:
看上去很正常,可是詢問他問題時,總表現出一種不配合的態度,有時甚至表露出敵視的神情。
據小張爺爺說:小張同學在家只與母親有極少的語言交流,與父親基本無話可說,對父親的態度“就像對待仇敵一樣”。在家不聽話,不學習,總是看電視打發時日。父母越是管得嚴,他越是對著干。我從與小張爺爺的幾次談話中得知,他對父親的反感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第一、父親不理解也不尊重他。例如他身體不舒服,卻強迫他去鍛煉;成績不好就經常當著親友的面數落他,讓他感到無地自容,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
第二、父親的期望值太高,切望子成龍心切,給他帶來巨大的壓力。第三、,父親在生活上要求太嚴,也較為刻板。例如每天一定要洗頭、洗澡等,讓他感到有點不可理喻。
2、心理社會發展歷史
主要因素:父親太不近人情,讓他無法忍受。
促使因素:父母的高期望和高要求。
附加因素:母親則沒有主見,無論什么事都對父親言聽計從,一點也不懂得為他著想。
社會文化因素:父母教子方法及學生自身成長中的個性修養存在問題。
3、評估與診斷
經過多方了解,細心觀察,查閱書籍,認真揣摩。我認為這是一例較為典型的由于家庭教育方法不當而引發逆反心理問題的個案。
逆反是指孩子對父母的意愿做出相反反應的行為和態度。父母讓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追其緣由,往往是由于孩子看待事物較為極端和片面,對父母的很多行為不能形成正確的認識,父母的教育方式跟不上青少年心理發展的要求,親子間缺乏溝通造成的'。
案例中父親的專橫、不尊重、期望值過高等都引起小張的極大不滿,進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當這種壓力不斷積蓄、沉淀,但又找不到渠道排解時,便在感情上對父母的教育產生抵觸情緒。但是父母并沒有意識到,反而認為這是孩子不聽話的表現,因此對他更加嚴格要求。隨著時間的推移,類似的生活事件一再重復出現,終于使得小張的不滿情緒逐漸外化為敵對行動,最終造成逆反心理。具體表現為: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不論父母的要求是否正確,他都只有一種態度——與之對著干。因此,要做好小張的心理輔導工作,必須解決下面兩個問題:
第一,改變小張不合理的認知和思維方式。
第二,幫助家長改變錯誤的教育習慣和教育方式。
三、輔導過程
1、方案設計
目標:希望通過輔導,能改變小張對家庭的逆反心理,從而改善他與家庭的關系,進而幫助他提高學習成績。
步驟:幫助小張分析自己不良行為的現狀及可能引發的不良后果;幫助家長改變教育觀念和教育習慣;自我檢討并提出各自的期望;為小張創造良好、民主的家庭教育環境;為小張提供學習幫助。
輔導方法:情感溝通、就事論事、用技巧說話、眾志成城、激勵機制。治療時間:整個過程約九周,分三個階段進行。
2、實施過程:
第一階段:創設條件,向雙方滲透輔導理念。(約1周)
(1)了解小張與家庭關系的現狀,幫助他認識自己的錯誤。
幾次的接觸,我已經取得了他的信任,基本上成長無話不說的朋友。他坦然承認自己對父母尤其是父親極為不滿,自己的所作所為,目的就是為了激怒父母。有時甚至把成績差作
為一種報復的手段。面對他的坦言,我又以一個爺爺的身份向他說明父母的良苦用心。告訴他從客觀上說,父母的教育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但自己的看法也不完全正確。引導他正確地看待父母的教育,傳播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他意識到自己行為和態度的錯誤之處。
(2)幫助家長改變教育觀念和教育習慣
在對家長的幾次家訪中,我告知小張已經表示愿意改善與他們的關系,
并婉轉地指出他們教育方法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建議他們找時間與小張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家長認同我的看法,覺得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表示愿意接受我的建議,向小張檢討自己的錯誤,并請求我協助共同教育。
第二階段:家校合作,實施行為輔導措施。(約6周)
本階段為整個輔導過程的關鍵所在,共分為三步進行。
第一步、家庭會談。
會談有我、小張及其父母參加。我安排小張首先發言。他談到了對父母反感的原因和一些具體的生活片段,還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時,我也要求他做了自我檢討。然后我安排其父母向小張檢討了自己的錯誤,并提出了合理的要求。盡管小張一時間未能接受,但他表示可以嘗試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態度。整個過程氣氛較好,雙方都表現出積極的合作態度。
第二步、布置家庭作業。
事后,我分別對雙方提出如下建議:
給父母的建議:
給孩子的建議:
第三步、為小張提供學習幫助。
測驗、考試成績不理想、不完成作業等問題是父子倆沖突的導火線,所以我幫他制訂了學習計劃,并特意安排兩個品學兼優的男生專門幫助小張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其中一個與他同桌,并叮囑兩人平時多與小張談心,了解他的思想動態,同時適當開導他。
剛開始的時候小張并不合作。但是經過大約差不多四周的時間,家長來電告知小張與家庭的關系開始出現轉機,愿意由父母陪同去買衣服,書籍等東西,在家會完成作業,與父親的關系沒有那么緊張了。
第三階段:鞏固輔導效果。(約2周)
為了鞏固取得的成果,我決定采用激勵機制。在與小張的閑聊中要求他說出自己的兩個愿望。他說希望能有一臺MP4學習英語。我把此事告知其父母,他們表示完全能夠滿足。我和他們商量后對小張提出如下要求:第一,想辦法進一步改善與父母的關系。第二,努力學習,爭取提高成績。他表示同意。事后我幫他制訂了復習計劃,并監督他是否努力完成。此后,小張在學習方面表現出來的積極性比以前有較大的提高。
四、輔導效果
學期快結束時,對小張的心理和行為輔導已經進行十周了。據父母反映,小張頂撞父母的情況基本消失,與父親也有了一定的交流。由于家庭關系的改善,他的學習成績雖然仍不太理想,但是有了較大進步,所有的課程都由原來的不及格變為及格,基本上符合預定的目標。父母也兌現承諾,買了MP4。家庭關系進一步改善,小張也終于走出了逆反心理的誤區。
點滴的進步讓我欣喜,但良好的親子關系的形成不是朝夕之事。小張短期的良好表現能否持久并伴隨一生,仍需觀察、追蹤、指導。我堅信在持之以恒的正確引導幫助下小張同學一定會成為品行皆優的好少年。
小學生心理健康個體輔導案例分析報告 4
一、基本情況
XX(化名),X,XX歲,小學X年級學生。
1、該生學習成績差,上課不專心聽講,作業經常不完成,而且書寫馬虎。
2、人際關系不好,總是欺負弱小的同學,總以強者形象出現,喜歡捉弄別人,在校經常會因一些小事與別人鬧矛盾,然后就開始罵人,打人。同學們都不喜歡與他相處。
3、組織紀律差,上課時有話就說,沒有留心聽課、認真思考、舉手回答的習慣。
二、原因分析
1、該生從小就跟在爺爺、奶奶生活,學習方面,在家里也沒有人輔導,一到家就是去玩。
2、因為從小跟爺爺奶奶生活,大人對他言聽計從,沒有約束他去做一些不應做的事情。千方百計滿足他,漸漸形成橫蠻任性的性格。
3、后來父親怕他吃虧,叫他回擊欺負他的人,漸漸地,他由一個受他人欺負的人轉為一個欺負他人的人,由一個弱者變成一個大“天王”,令老師極其頭疼。(父親錯誤的引導方式)
總之,該生以自我為中心,不接受別人的意見,他并沒有認識到來學校是來學知識、學文化的,更沒想到來學校是要遵守紀律的。對待這類孩子,一下子的批評教育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解鈴還須系鈴人,來源于家庭的病癥,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學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養。
三、綜合分析與診斷
該兒童目前要解決的主要有三方面問題:
1、攻擊性行為;
2、人際關系;
3、學習習慣。
為什么會有這些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1、攻擊性行為:
根據兒童的成長經歷,攻擊性行為的產生主要是經驗習得的結果。人的行為都有"趨利避害"的特點,之所以選擇某種行為,主要是這種行為能給當事人帶來某種利益。本案中的"攻擊性行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轉換,但當他打了小朋友后沒有任何的"懲罰"出現,就再一次證明了這種行為是可行的。"強者打人"與"弱者挨打"的體驗在認知上讓他強化了這種打人的行為,讓他在認知上強化了這種行為的合理性。
因此,觀念中形成了這樣的推理:“弱者”受到別的小朋友欺負,“強者”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武力來保護自己。而且,在"我是強者"的強烈暗示下,往往會對外界發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強者姿態。
當行為不斷反復后,將會變成為一種習慣,甚至成為人格特征之一,就現狀及年齡階段,還談不上"攻擊性人格",只能說有攻擊性傾向,也正因此,及時的干預是可以矯正的,否則隨年齡的增長,行為復現率的提高,會使改變難度增大,演變為人格特征。
2、人際交往問題:
該兒童的人際交往問題與他的攻擊性行為密切相關。攻擊性行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負",但卻引起了同學的"注意",這些行為也就形成了他在別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動不得、說不得、脾氣大、愛打人、即使有些行為是暗示"我想跟你們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認同和接受的。
3、學習習慣:
現該生學習沒有多大的進步,這是發展過程中的適應不良表現。這除了影響行為與人際協調外,還有對學習態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響。
目前,該生所面臨的學習問題主要是如何調整好情緒,給予學習相應的注意力,提高上課效率,并且這也是促進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在行為上給予積極的建議與指導,兩者結合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四、進行晤談引導
1、詢問基本情況。
2、向家長反映該生的在校表現,表明想教育好其兒子的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與孩子交談,探尋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
5、著重讓孩子表達"當時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覺如何",目的一在于讓孩子宣泄;二在于讓父母學習與演練與孩子的溝通;三可以順勢引導家長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6、讓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歡迎的學生,讓他明白如何與同學相處,做個受同學歡迎的人。
7、指出繼續努力的方向:繼續自我監督與控制。
8、制定行為目標,加強自我管理能力;
五、咨詢效果評價
基本達到預期目標:改善了攻擊性行為,促進了良好人際關系的發展,提高了學習適應性水平。
小學生心理健康個體輔導案例分析報告 5
一、案例基本情況
小郝,男,12歲,小學六年級學生。該生從小長期跟爺爺奶奶生活,對他很是溺愛,總是欺負周圍地同學,總以強者形象出現,無緣無故地,就打同學一巴掌或踢同學一腳。上課時有話就說,不認真聽課,令老師極其頭疼。
二、綜合分析與診斷該兒童目前要解決地主要有三方面問題:
1、攻擊性行為;
2、人際關系;
3、學習適應性。
為什么會有這些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攻擊性行為:
本案中地“攻擊性行為“是因為溺愛導致這種打人地行為,讓他在認知上強化了這種行為地合理性。
人際交往問題:
該兒童地人際交往問題與他地攻擊性行為密切相關。攻擊性行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負“,但卻引起了同學地“注意“,這些行為也就形成了他在別人眼中地“不良形象“:動不得、說不得、脾氣大、愛打人、即使有些行為是暗示“我想跟你們玩“,但“打“地方式是不被認同和接受地。
學習適應性:
現該生學習沒有多大地進步,這是發展過程中地適應不良表現。這除了影響行為與人際協調外,還有對學習態度和方法等方面地影響。
目前,該生所面臨地學習問題主要是如何調整好情緒,給予學習相應地注意力,提高上課效率,并且這也是促進人際關系地重要方面。在行為上給予積極地建議與指導,兩者結合才可能取得預期地效果。
三、進行引導措施
1、詢問基本情況。
2、向家長反映該生地在校表現,表明想教育好其兒子地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地成長過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與孩子交談,探尋孩子地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著重讓孩子表達“當時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覺如何“,目地一在于讓孩子宣泄;二在于讓父母學習與演練與孩子地溝通;三可以順勢引導家長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5、讓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歡迎地學生,讓他明白如何與同學相處,做個受同學歡迎地人。
6、指出繼續努力地方向:繼續自我監督與控制。
7、制定行為目標,加強自我管理能力。
小學生心理健康個體輔導案例分析報告 6
一、個案基本情況
xx,男,9 歲,小學三年級學生。性格較為內向,在學校里很少主動與同學交流互動,總是獨自玩耍。課堂上也很少主動發言,即使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也會顯得非常緊張,聲音很小,有時甚至會臉紅、結巴。據班主任反映,xx 在集體活動中總是表現得很退縮,不愿意參與團隊合作項目。
二、問題表現及原因分析
1. 問題表現
社交場合極度緊張:在與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同學交流時,xx 會表現出明顯的不安,眼神躲閃,身體僵硬,不知道如何開啟話題或回應他人的交流。
回避集體活動:對于學校組織的各種集體活動,如運動會、文藝表演等,xx 總是找借口推脫,害怕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2. 原因分析
家庭環境因素:xx 的父母工作較忙,平時與他交流溝通較少,家庭氛圍相對比較沉悶。而且父母對他的要求較為嚴格,在他犯錯時批評較多,鼓勵較少,導致 xx 內心比較自卑,缺乏自信去面對外界。
早期經歷影響:在幼兒園時期,xx 曾因為一次在小朋友面前表演失誤而被其他小朋友嘲笑,這次經歷給他留下了心理陰影,使他對在他人面前表現產生了恐懼。
三、輔導過程
1. 建立良好關系(第 1 - 2 次輔導)
輔導教師主動與 xx 打招呼,用溫和、親切的語氣與他交談,了解他的興趣愛好,如發現他喜歡畫畫,便與他討論繪畫技巧和喜歡的畫家,逐漸拉近與他的距離,讓他感受到被尊重和接納。
2. 認知重構(第 3 - 4 次輔導)
通過故事和案例,引導 xx 認識到每個人都會犯錯,犯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夠從錯誤中學習。同時,讓他明白社交中的緊張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但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克服。例如,在與他人交流前先深呼吸,放松自己,并且不要過分在意他人的評價。
3. 社交技能訓練(第 5 - 8 次輔導)
模擬社交場景,讓 xx 進行角色扮演。開始時,輔導教師扮演同學與他進行簡單的對話交流,逐漸增加難度,如討論一些稍微復雜的話題或在有其他人在場的情況下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輔導教師及時給予他肯定和指導,糾正他的不當行為和語言表達,幫助他提高社交技能。
4. 系統脫敏(第 9 - 12 次輔導)
制定社交恐懼等級表,從最輕微的社交場景(如與同桌簡單交流)到最嚴重的社交場景(如在全校師生面前演講)。然后,從最低等級開始,讓 xx 逐步面對這些場景,并在他感到緊張時,引導他運用之前學到的放松技巧和認知重構方法來緩解緊張情緒。當他能夠在某個等級的.場景中較為自如地應對后,再進入下一個等級的訓練。
四、輔導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輔導,xx 在社交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在學校里,他開始主動與周圍的同學打招呼、聊天,課間也能參與到一些小組活動中。課堂上,他主動發言的次數逐漸增多,聲音也比以前響亮自信。在最近一次的班級文藝表演中,xx 雖然還有些緊張,但還是勇敢地參與了其中,這對于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突破。班主任和同學們都發現了他的變化,對他的改變給予了積極的評價和鼓勵,這進一步增強了 xx 的自信心。
小學生心理健康個體輔導案例分析報告 7
一、個案基本情況
xx,女,10 歲,小學四年級學生。原本學習成績中等偏上,但最近一段時間學習成績出現了明顯下滑。她對學習逐漸失去興趣,作業完成情況較差,經常出現拖延和錯誤較多的情況。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有時還會在課桌上畫畫或者發呆。
二、問題表現及原因分析
1. 問題表現
學習動力不足:xx 不再像以前那樣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老師布置的作業表現出抵觸情緒,經常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督促才能勉強完成。
學習效率低下:在學習時,xx 花費的時間很多,但效果卻不好。例如,做數學作業時,會因為一些簡單的計算錯誤而反復修改,閱讀課文時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含義。
2. 原因分析
學習壓力過大:隨著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增加,作業量也增多。xx 感到自己難以應對這些壓力,逐漸產生了逃避心理。而且家長對她的期望較高,經常拿她和成績更好的同學比較,這讓她更加焦慮和沮喪。
學習方法不當:xx 一直采用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在低年級時還能應付,但到了高年級,這種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習的需求。她沒有掌握有效的預習、復習和總結歸納的.方法,導致知識體系混亂,學習效果不佳。
三、輔導過程
1. 情緒疏導(第 1 - 3 次輔導)
輔導教師與 xx 進行一對一的談話,耐心傾聽她在學習上的煩惱和困惑,讓她盡情地傾訴自己的壓力和不滿。在她傾訴的過程中,輔導教師給予她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用溫暖的話語安慰她,幫助她緩解焦慮情緒。例如,告訴她學習成績有波動是很正常的,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夠克服。
2. 學習方法指導(第 4 - 7 次輔導)
根據 xx 的學習情況,輔導教師為她制定了個性化的學習方法。首先,教導她如何進行預習,如在預習語文課文時,先通讀一遍,圈出生字詞,然后嘗試理解課文大意,提出自己的疑問。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講,做好筆記,重點關注自己預習時不懂的地方。課后,要及時復習,通過做練習題、背誦等方式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引導她學會總結歸納,如制作思維導圖,將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知識網絡。輔導教師還通過具體的學科知識,示范如何運用這些學習方法,讓 xx 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目標設定與激勵(第 8 - 10 次輔導)
與 xx 一起分析她目前的學習狀況,根據她的實際能力,為她設定合理的短期和長期學習目標。例如,短期目標是在本周內完成作業的錯誤率降低 50%,長期目標是在本學期末將學習成績提升到班級前 15 名。每當 xx 達到一個目標時,輔導教師就會給予她適當的獎勵,如一本她喜歡的書或者一個小獎品。同時,也鼓勵她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關注她的進步,給予她及時的表揚和鼓勵。
四、輔導效果
經過輔導,xx 的學習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她重新找回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能夠主動完成作業,并且作業質量也有了明顯提高。課堂上,她能夠集中注意力聽講,積極回答問題。在最近的一次單元測試中,她的成績有了顯著提升,這讓她更加自信和積極。她開始主動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且學會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勵,為今后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小學生心理健康個體輔導案例分析報告】相關文章:
案例分析報告12-30
案例分析報告05-23
案例分析報告(經典)10-22
(經典)案例分析報告06-05
小學生心理案例分析報告06-14
【優選】小學生心理案例分析報告06-16
小學生心理案例分析報告【集合】07-04
心理案例分析報告07-03
典型的案例分析報告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