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中學生讀書感悟范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我們常常會因為所接觸的人和事而備受啟迪,避免會忘記,不如寫篇感悟的文章,記錄下來吧。為了幫助不會寫感悟的同學,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羅生門中學生讀書感悟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羅生門中學生讀書感悟范文1
因為黑澤明拍的一部同名電影,《羅生門》可能要算芥川龍之介所有小說里最為人所知的一個。但看過小說后便知,電影其實并非改編自這一篇,而是取材于另一篇《竹林中》。真正的小說《羅生門》,故事十分簡單,篇幅也很短小,講的就是一個饑寒交迫的武士遇到一個同樣食不果腹的老婦,在與之對話后突然大悟,放棄了思想掙扎,下手搶劫了老婦然后逃走的事。
動亂災害不斷的年代,給包括人心在內的一切都披上一層灰暗的色彩。落魄的武士在走投無路、無以為繼的情景下,不得不放棄良知以求活命,但能夠看出,即使在作出了決定之后,他仍然對殺人越貨這種行徑心存懷疑。可是,偶遇老婦的一番話,讓他放棄了原本處于道德層面的掙扎,退回到活著還是等死的簡單自問,從而做出了棄義偷生的選擇。
老婦是為了生計去拔死尸的頭發,武士是為了生存搶走老婦衣裳,這么做都非他們所愿,但除此之外,便沒有更好的活下去的出路。在那里,生死變成了超越道德的首要矛盾,而一條生命本身并沒有善或者惡的區分,于是正義與罪惡的界限模糊了。
武士最終心生歹念搶劫而逃,小說也在這荒誕的結局之中,引人走向對自身行為更深層的思考。善與惡的界限究竟在哪里?是否為了生存就能夠無所不為?是否為活命而被迫做出的事就都能夠得到諒解,都能夠逃脫良知的審判?
芥川龍之介并沒有給出他的答案,他只是借筆下的人物承認了人性的黯淡一面,卻并沒有說這即是必然。
羅生門中學生讀書感悟范文2
很多課外書都值得我們去看,一些國外的小說也值得我們去閱讀,這個暑假,我讀了很多書,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羅生門》這本書。
小說《羅生門》是芥川龍之介發表的第一篇小說,故事梗概是:大災后,一名被主人辭退的仆役,在京都的羅生門下避雨。走投無路的他,起了“除了當盜賊,別無他法”的念頭。他爬上羅生門的門樓準備暫過一夜,卻發現一個老嫗正在薅死者的'頭發。他心中猛然升騰起正義感,質問老嫗。老嫗回答說用死者頭發做假發賣錢來維持生存,并且,這些死者,生前也不是善良之人。仆役對老嫗的憎恨之心慢慢減弱,最終竟剝下老嫗的衣服在黑夜中逃遁——也許賣了去換頓飯吃吧。
小說中的奴仆為生存所迫,一開始就有了當盜賊的念頭。可是當看到老嫗薅死者頭發時,他心中的善良和正義感還是本能地表現出來。他聽了老嫗的解釋,那種當盜賊的念頭又重新升上心頭,罪惡感慢慢消解了——這是個復雜的社會,許多人為生活所迫而走上邪惡之途。或許,社會本身就存在邪惡,對邪惡的邪惡,也算不上缺德。甚至,他在剝老嫗的衣服時,為自我找到了打劫的理由:“我不這么做,就得餓死嘛。”
應對復雜的社會,善與惡都不是那么容易定義的。更何況,人心之復雜多變,善惡觀是以人對社會認識的深度和目標取向為依據的,作為一般人,總是選擇對自我有利的方向。
僅有在生活無憂、風氣淳樸的社會里,人才會活得有尊嚴,有善良的愿望和對罪惡的憎恨。在一個貧窮、不公正、風氣惡劣的社會里,罪惡感會被消解,善良和正義成為一種擺設和借口。
當下,人們對社會公權力的濫用已經習以為常,對官員和國企經理貪污款額的理解程度已經越來越高,對各種各樣的愚弄和欺騙已經不再憤怒,對種。種的不公平已經無話可說。
【羅生門中學生讀書感悟】相關文章:
《羅生門》讀書筆記03-13
《羅生門》讀書筆記范文07-16
《羅生門》讀書筆記1500字02-22
《羅生門》讀書筆記(精選8篇)07-13
羅生門的讀后感03-30
羅生門讀后感04-11
《羅生門》讀后感03-18
《羅生門》觀后感07-18
羅生門名著讀后感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