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電影《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通用5篇)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3電影《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1
下午到電影院看了《流浪地球2》。電影不錯,票價貴了點,但是超過兩個半小時的時長,全程場面宏達,故事節奏感極佳,沒有多少拖泥帶水的“劃水”鏡頭。所以覺得還是價有所值。
從時間順序看,《流浪地球2》其實是一個“前傳”。講述的是《流浪地球》之前發生的故事。這就明顯可以看出來,由于《流浪地球》票房的成功,以及流浪IP的增值,這一次制片方投入了更為高昂的制作成本,花了更大的心思。
如果說,《流浪地球》第一部,大家多少還帶著一些包容的心態,愿意為國產科幻片提供點“良心支持”。其實大家也多少明白,流浪地球1大致也就是好萊塢基線水準。但是,自己家的孩子自己疼,好萊塢制作效果再好,講的也是美國故事,或者是美國式思維的故事。
要講中國的故事,講中國人的科幻故事,講中國人對世界、對宇宙的責任、思考和擔當,那只能是中國的科幻片。
時隔四年,《流浪地球2》相對于之前作品的進步,不僅僅是顯而易見,嚴格地算來,可以說是巨大飛躍。預算的充足,可以從每一幀畫面都看出來。無論是從商業片、科幻片、故事片、爆米花片,甚至是科普片等角度,這都是一部合格或者說優秀的作品。
如果聯想更豐富一些,《流浪地球1》和《流浪地球2》兩部大片,上映時隔四年。中間的三年,正好是疫情封控比較長的時間。我的寫作正好也記錄這幾年的魔幻時光,因此在看電影的時候,疫情這三年,各種魔幻場景,也交替和劇情關聯著想起。
和第一部作品相比,我覺得是經過這幾年的疫情教育,大家對“國際主義”思維也有了“不過如此”的看法。體現在劇情里,基本上都是中國人做主角,甚至說是中國人帶著“主角光環”完成拯救人類的故事。
這當然是現在的.超級大國,不愿意看到的,《新鄉時報》似乎還發了評論,說流浪地球的故事,走得太遠—— 無非是故事里,現在的超級大國不僅不重要,而且甚至有某種“拖油瓶”的感覺。
這世界好萊塢拯救得,美國人拯救得,中國人就拯救不得?《流浪地球2》,可不慣這個毛病。你們干不來的,干不動的,撂挑子的,中國人來干,而且還能夠干好.......
所以,這個故事好就好在這里,他甚至映射了很多現實的東西。當然,也有遺憾,這個遺憾,就是把反對的力量,過多集中在街面上、集中在對抗沖突中,實際上更應該是“輿論”。沒有反映出“輿論戰”的殘酷性、真實性,以及在重大事件中的破壞作用,這毫無疑問,有點不接“互聯網地氣”,也缺了互聯網時代的反對精髓。
照我看,《流浪地球2》就該有各種網紅專家在網絡上表演的橋段:
—— “太陽都多少億年了,哪有什么太陽老化?”
—— “氦閃就是個太陽小周期爆發,和一般的太陽黑子有什么區別!”
—— “氦閃未必會死人,但是流浪地球一定要死很多人的......”
—— “人家美國人要退出什么行星發動機計劃,日子過得像花一樣,反觀我們......”
......
網絡輿論戰的爭奪,沒有寫入劇本中反映在劇情里,當然不符合現實。不過我也理解,電影本身就是意識形態戰場。約束條件極多,尺度也不好把握。也只能說有一點遺憾。
當然,電影里的裝備、科技,確實很酷炫很現代。比如,一開始的無人機大戰,我覺得就場面感來說,就絲毫不遜色于以前看的美國《星球大戰系列》.......
所以,這電影很值得一看。看熱鬧也好,看門道也好,安心去思考一些東西也好,都有不少的“看頭”,配得上中國科幻巨片的進階作品。
順便說一聲,最近的《三體》劇,也拍得不錯,春節期間也可以追一追。
電影《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2
一、《流浪地球2》的主線
《流浪地球》原著小說內容并不長,這本電子書,只有短短的37頁。早在1977年,就有天文學家根據太陽活動歷史記錄推測太陽核心聚變加速;2026年,爆發了超過G5等級的太陽風暴,國際開始重視氦閃危機,并逐漸形成乘坐飛船逃離的飛船派和帶著地球流浪的地球派;2030年,地球派方案被采納,開始建造推動地球的行星發動機;2039年,剎車時代,通過發動機停止地球自轉;2042年,逐月計劃啟動;2044年,太空電梯危機;2058年,月球墜落危機;2065年,地球停轉,推進發動機點火,進入加速時代;2075年,木星引力危機;2078年,太陽氦閃危機。簡單來說,太陽即將毀滅,世界危在旦夕。面對困難人類提出了各種方案拯救人類。
由于太陽膨脹即將吞沒地球及整個星系,人類不得不團結起來共同應對災難,起初,關于采取何種方式自救一直爭論不休,到了后面地球聯合政府明確中國方案,給地球裝發動機推動其離開太陽系尋找合適環境的方案,也依然因為無法證實是否能夠成功而被許多人反對。當中國政府決定率先實施“移山計劃”來贏得地球聯合政府支持,計劃利用1萬臺發動機花費2500年時間推動地球進入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來解決太陽危機時,部分公眾卻更傾向于利用“數字生命計劃”令人類獲得數字永生,在虛擬世界繼續生活下去。于是影片前一小時,數字生命計劃的支持們發動對太空電梯的襲擊,被反對派侵入的系統,漫天失控的無人機,飛速墜落的天空電梯……逼真而宏大的場景設計,貢獻了全片最令人難忘的戰斗戲份和感官盛宴。
《流浪地球1》主要講述地球被迫流浪之后人類如何克服困難,繼續遠行的故事,而《流浪地球2》的時間線則發生在移山計劃剛開始啟動的時候。
所以,《流浪地球2》的困難要比第一部更復雜,它不僅需面對惡劣的環境及隨時出現的變故,還要防備來自人類內部的破壞和懷疑,更要凝聚全人類的智慧、科技和力量來執行和完善。這是流浪地球2的第一條主線。主要表達者是決策者和執行者,前者有中國在聯合政府的代表周先生和發言人,后者有劉培強為首的宇航員們。
同時,由于移山計劃的不確定性,又引申出另外一種自救方式,即數字生命,脫離肉體以信息媒介得到永生,相比可能面對的死亡,這種不痛苦的方式顯然更容易獲得很多人的青睞。
電影在開始就拋給觀眾一個問題,那就是文明的本質是什么?它是否需要以人作為載體?
圍繞著這點,在完善上部劉培強那條主線之外,本片又加上由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讓女兒丫丫復活的副線,主線與副線平行推進,通過月球危機,交集到一起,再通過極端環境下人類的選擇,為觀眾亮明答案。
本片想講的東西很多,例如社會的不平等、人類自身的不信任導致面對困境時互相掣肘、以及生死關頭的挺身而出,這些元素的加入,不僅豐富了影片的內涵,更讓它有了諸多可討論性。
二、《流浪地球2》中國科幻的敘事邏輯
故事和視覺,就是構成這部電影的兩根骨頭,更是該電影一體兩面的體現。視覺若沒有故事的支撐就是爛片一部,說的好聽些,頂多就是科技爛片或口水片。震撼的特效一定要有豐富的故事來做支撐。《流浪地球2》卻緊緊抓住故事和視覺這兩方面,震撼觀眾。
放眼世界,科技片的頂流絕對是好萊塢的科技片。但,《流浪地球2》成功跳出了好萊塢的套路,使整部電影充滿了中國色彩,《流浪地球2》和我們以往看到的美式科幻片不同,從基調上來說,該影片就是講述了一個非常中國的故事——因為只有我們這個5000年綿延不絕的文明才會有信心去執行一個需要花費2500年的任務。
導演郭帆坦言:一部優秀的電影,特效牛逼絕不足以取悅于觀眾,更重要的是要傳遞自己的價值觀。《流浪地球2》出彩的地方在于,它是真正的,是中國人拯救地球的故事。
按《流浪地球2》的敘述,共有四大計劃,分別是中國提出的移山計劃,俄羅斯提出的逐月計劃、美國提出的方舟計劃和人工智能科學家們提出的數字生命計劃。
(1)移山計劃:建造1萬座行星發動機,推著地球離開太陽系,去往半人馬星座,這是中國方案。
(2)方舟計劃:建造大型飛船,帶走極少數的人類,這等同于放棄了絕大多數人類,讓他們在地球上等死。方舟計劃主要由美國主導推進,但最終方舟飛船墜落,宣告了移山計劃試驗的成功和方舟計劃被放棄的消息。新一代的方舟飛船變成了領航員號空間站,且方舟計劃依舊作為備份計劃被保留了下來,這就是《流浪地球1》中MOSS為何要帶著保存著人類受精卵的方舟飛船逃走的原因。
(3)逐月計劃:最早由俄羅斯主導推動,意圖把月球當做人類遷移的大飛船,飛往半人馬座,這比推動地球走要容易很多。但由于月球不具備生物圈條件,以及后來的月球危機,導致逐月計劃失敗。
三臺行星發動機就能推動月球了
(4)數字生命計劃:最早由一群人工智能科學家提出并實施,試圖將人類進行數字化,這樣人類可以用機械體在宇宙中遨游。但后被立法禁止。
在各種方案被否決后,地球聯合政府明確采用中國方案,給地球安裝行星發動機,推動其離開太陽系,整體搬遷尋找合適環境再安家落戶。人類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試圖帶著地球離開太陽系,尋找嶄新家園,開啟流浪地球計劃。中國方案是中國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星球災難時的實際版操作方案,也是中國責任最強大的最全面的體現。
《流浪地球2》除了華麗的特效,嚴謹的設定之外。讓整個科幻系列立體起來的重要原因是擁有獨特的人文內核,尤其是中國人的家園情懷,就算到了世界末日,為了家庭和孩子,也可以付出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
無論是圖恒宇對女兒的牽掛,還是劉培強對妻子的思念,都在訴說著家人是中式家庭永恒的母體,也是每個中華兒女最堅強的后盾。
在末日背景下,影片書寫著最真摯的情感。危難中,這些普通人選擇肩負責任,守護親人和家園。正是這種柔軟的中式情感表達,成就了該影片最打動人心的底色。
《流浪地球》系列電影有別于好萊塢式科幻片的地方,是除了弘揚個人主義外,它還滲透著更宏大的集體主義。當月球發動機啟動成功后,所有人都在歡呼!移山計劃逐漸被大部分人支持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人類社會空前團結形成地球文明的感覺
這種中國人才有的特有宏大敘事方式特別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大家都是中國人,特別能感受這種共同一體對人類、對文明都是最大的推進,從迷惘到堅定方向,也是我們尋求真理的過程。
影片中,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周喆直有句臺詞,「團結延續著文明的火種」。這是對「人類股骨」概念的`總結。末日危機下,只有團結起來,才能拯救人類。
這種聯合性,是集體主義思維的一種延續。它沒有刻意渲染任何情緒,因為中國人自古就有心懷天下的胸懷。這段氣勢磅礴的演講,也直擊人心,廣受好評。
看到這你會發現,影片把格局直接拉滿。
用廣闊的視野與人類文明、宇宙空間對視,回到了一開始說的,「人文永遠是電影的第一根骨頭」。這是電影的魅力,也是《流浪地球2》的魅力。
極少有科幻片能同時做到,兼顧硬核和人文,燃點和淚點。
當然這部戲這不僅僅是中國人拯救世界的故事,其實是以中國人為主線聯合各國人,是全人類拯救自己唯一家園的故事。
在幾次大危機當中,如山的機械從蒼穹而降、滔天的驚濤巨浪、雨點一樣砸下來的火流星……無數的人會死。每一次都可以質問:為什么沒有準備得更周全。但地球聯合政府已經盡了自己的全力。
壯士們踏上注定不歸的征途,留在行將消逝的過去,地球卻朝前走。無論有多少災難、多少痛苦、多少生離死別,但在末日危機面前,還是有許許多多的人踏上征程,這就像劉培強中校說的——我選擇希望!
三、《流浪地球2》中的溫情
《流浪地球2》的科幻感,有深度的同時,也有溫度。第二部里,完美揭開了前作的懸念。
雖然《流浪地球2》是一部科幻商業大片,但電影卻用大量筆墨去刻畫人類之間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那些真摯的牽絆,總能夠在不經意間就融進觀眾心田,讓人破防。在刻畫人物上,導演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刻畫的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的堅持、盤算、情感和閃光之處。他沒有通過貶低已有角色,去讓角色降智的方式去塑造任何一個角色。因此使所刻畫的每一個人物都活靈活現,都能直擊人心。
兩部《流浪地球》,都與家人和抉擇有關,它雖然是以人類的生存危機作為外部困局,但是人類一直沒有真正的擺脫過生存危機,第一部是木星危機,這部(《流浪地球2》)是月球墜落危機,在這樣的情況下,人與人之間還是會產生很多關聯,有友情,有愛情,也有親情。最打動我的正是這一段段斷不開的聯系。劉培強和韓朵朵的愛情,不是熾熱的情話,而是放不下彼此的相濡以沫。
吳京跟沙溢,那是開得起玩笑和能交付后背的師徒和戰友。劉德華對女兒的愛,則是一個父親最淋漓盡致的守候。我們挺需要這樣的科幻片的,文本好,畫面大氣磅礴,情感表達真實感人。
吳京飾演的劉培強是續集主要角色中唯一的“老人”,由于上一部這個角色已經塑造的較為飽滿,因此續集更多是對其感情線進行一個補充。他和老婆韓朵朵從相識到相知,直到相愛,中間經歷了無數困難和波折,特別是方舟空間站墜落時的生死考驗,不僅拉近了有情人之間的距離,更促進他們步入婚姻的殿堂。電影中有一段是韓朵朵身患絕癥,劉培強開飛機陪她去看已經大部分被海水淹沒的,滿是破舊的樓房的上海。那個曾經一個經常超速被師傅罵“開慢點”的愣頭青,在成了父親之后,他變得穩重了,還被老婆催促“開快點”。兩個人就那樣依偎在一起,就算知道是死別,也過得如此溫馨浪漫。
為了給兒子爭取到進入地下城的名額,劉培強(吳京飾)參加了飛行員面試,被觸及到底線時忍不住發火,可又只能選擇立馬妥協。關于地下城名額,“莫斯”系統給了他一個最優解。然而無論選擇哪種解決方式,他都會撕心裂肺。把這樣的問題拋給他,讓他在現場做出解答,怎能不崩潰?
理智上說我們當然會選擇“莫斯”的答案,但從情感上來看,誰能接受與自己相濡以沫的愛人,在難以生存的地表帶著病痛孤獨死去?他痛苦的抉擇,是這個末日場景下的一個小小縮影,地下城只能容納一半的人口,可以想象,有多少個家庭會面臨這種生死離別……
起初,他做飛行員的初衷是:“我只想讓我的家人活下去”
后來,他想讓人類都活下去,哪怕兒子再也見不到他。
為家庭而戰的個人英雄主義,和為人類而戰的集體英雄主義——格局的升華在劉培強這個人物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更多的是對女兒丫丫過早離世的愧疚。正是因為這種執念,他想盡各種辦法推進數字生命的延續。如果說劉培強是流浪地球計劃的常量,那圖恒宇則無疑是這個計劃的變量,正是這種突破生死的執念,才最終拯救了人類,并讓未來有了更多可能。
整部劇中的圖恒宇一直以來有個心病,那便是自己的女兒,因為自己的女兒在一場車禍中逝世了。為了交待劇情的需要,在影片中有個閃回畫面,閃回到了車禍現場,當時,圖恒宇帶著自己的老婆和孩子,開開心心開著車去玩,結果,雙方就是在這樣一片歡樂的時候,圖恒宇邊開車邊轉身逗妻女,一轉眼發生了車禍。圖恒宇身體上只是受到了一點輕傷,但他的老婆孩子就沒那么好運了,老婆當場逝世,孩子搶救后留下短暫的數字生命。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劉德華扮演的圖恒宇,在片中是有兩種狀態的,一種是年輕時的他,一種是“現在”的他。圖恒宇是研究數字技術的工程師,數字技術同樣也運用在了演員身上,完美重現了劉德華二三十歲的模樣(吳京也是如此)。
圖恒宇這條線,是片中最具有科幻味道的。是拿著通行證進入地下城避難,從此與女兒切斷“聯系”,還是“陪伴”女兒,坐視人類被毀滅,只剩下數字世界。
四、《流浪地球2》中女性角色
《流浪地球2》的主演陣容豪華,集結了吳京、劉德華、李雪健、沙溢、寧理、王智、 朱顏曼滋等,
影片中確實由男性擔綱,女性角色只是配角。但在《流浪地球2》里,女性不再是花瓶般的存在,其中有兩位女性配角,形象極具代表性,一文一武的鮮明角色特點,彰顯女性在人類危機應對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王智突破以往形象,飾演的韓朵朵英姿颯爽;朱顏曼滋以柔克剛,飾演的郝曉晞巾幗不讓須眉。
王智在影片中韓朵朵,以女漢子形象示人,漂亮流暢的過肩摔,顯示了深厚的武術功底。她和吳京上演的太空之戀,得到了國際戰友的祝福,也成為影片最讓人傷感和感動瞬間。影片中的韓朵朵,在選拔時的成績就比劉培強更優異。在劉培強與太空電梯的攻擊者搏斗時,韓朵朵想方設法加入戰斗,也是她完成了最后一擊,鎖定了戰局的勝利。王智可以暴打吳京,女性宇航員也可以成為中流砥柱,在演技上,王智那種面對生死的淡然,真的讓人觸動,看的觀眾熱淚盈眶。可以說小姐姐的爆紅實至名歸,演技炸裂!
在《流浪地球2》二十年的時間跨度中,郝曉晞從周老師的學生,變成了獨當一面的老師,國際交流對她來講駕輕就熟。她承接了周老師(李雪健飾演)的意志,繼續發出中國聲音,同時也帶領著下一代繼續前行。
從沒有經驗的小姑娘到自己帶學生的領導,當曉晞變成郝老師,笑著對學生說出周老師(李雪健飾演)當初對她講的相同的話時,感覺這個人物是真正立住了。
客串演員也是一大驚喜。
佟麗婭,她演的角色就是圖恒宇的老婆,是丫丫的媽媽,也是在車禍中死掉的女士。她這個角色從出場到涼涼,按秒鐘來算的,只有少得可憐的5秒鐘,請注意,這五秒鐘里面,可能很多觀眾壓根就沒有記住她,甚至有的觀眾連她是誰都還沒有認出來,然后,人家就是嘎了,可想而知佟麗婭到底有多悲催了,而且這個角色連名字都沒有。
克拉拉雖然出場時間短,但演技著實讓人覺得驚艷。作為反派是突出破壞分子,出場就大秀好身材,隨即又大展好身手,武力值爆棚,奉上了既快又狠的打戲。在片中,克拉拉和吳京有一場打戲,不過,縱使武力再高,終究還是不敵“太空戰狼”,這個角色很快便下線,出場才幾分鐘,但比佟麗婭所客串出演的角色出場時間稍微長些。
五、《流浪地球2》中的科幻
《流浪地球2》的震撼上映,給影迷、科幻迷和大劉迷們帶來了一場絕對的視覺盛宴。在《流浪地球2》中,最為搶眼的是圍繞月球墜落、空間站和太空電梯的硬核科幻大戲,讓人拍案叫絕,直呼過癮。
《流浪地球2》是一部科幻片,它通過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的結合,將國產科幻拔高至世界級高度。《流浪地球1》是號稱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大門的精彩之作,而《流浪地球2》無論是劇情還是場面宏大程度都比第一部優秀了許多,絲毫不遜色好萊塢的科幻大片。
沙溢說:以前看外國人的科幻片,感覺像是小時候別人有變形金剛,自己只有小木頭槍,而現在我們自己也有能變形的大機器人了。
視覺團隊花了4年來籌備這些特效場面,每一個場景,都是用上千張概念設計圖換來的。
這,足以證明它的用心好和誠意。《流浪地球2》不是一部普普通通的科幻片。它通過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將國產科幻拔高至世界級高度。這正好也呼應了片中提到的「人類股骨」的概念。
(一)天空電梯、9萬公里長的太空電梯
太空電梯以及某種形式存在的“天梯”一直是人們對于航天的終極夢想之一,它能以非常小的成本將人和物資送到太空進行生產和研究,與發射火箭相比更節省也更環保。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可以克服本文提及的所有困難,建成太空電梯,并且防止“方舟空間站墜毀”的災難發生。
太空天梯是俄羅斯著名火箭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最早提出的。他設想在地球靜止軌道上建設一個太空城堡,和地面用一根纜繩連接起來,成為向太空運輸人和物的新捷徑。
超級工程在電影當中也得到了堪稱氣勢恢宏的還原。比如大劉所暢想的那個未來承擔起天地之間“運輸大動脈”任務的“太空電梯”就在電影當中被真的建設了出來。其中剛開場的太空電梯,還原度很高,是近年來對這個大膽設想表現效果最好的電影,對太空電梯的各類細節的體現也很高。
在起飛階段,電梯使用火箭助推的方式進行加速;在中部上升段,電梯被磁力吊索緊緊抓住上升;在返回階段,電梯使用“冰盾”的方式克服與大氣層高速摩擦所產生的高溫……
相比起《流浪地球1》,《流浪地球2》里計算機的戲份大幅度增加,劉德華扮演的圖恒宇整條故事線都在圍繞計算機展開。只不過這里的計算機分成了兩類,一類是550系列量子計算機,另一類則是部署在“未來航天中心”里的那些計算機。雖然前者距離我們還很遙遠,但后者已經是觸手可及的現實了。
高潮段落用核武器引爆月球,則堪稱全片特效的集大成者。就如片中臺詞所說:當所有的核武器一起引爆時,那個畫面實在太美,可這種殘酷的美,代價是幾百條生命。電影中特效與劇情的完美結合,讓特效不再是冷冰冰的輔助工具,而變成可以打動、溫暖人的利器。
《流浪地球2》的攝制成功,除了電影工業上的成就,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中國工業的整體成就——如果中國沒有工業化,如果不能在現實中拿出J-20、無人機、超級計算機等先進“黑科技”,電影雖然不會差,但肯定是沒有那種自豪感的。
六、《流浪地球》系列續集
在經過系列的討論后,地球上出現了兩大派,一是飛船派,二是地球派。顧名思義飛船派想要建立超級飛船最終帶著部分人類逃生,地球派則是想要帶著全人類去太空流浪,把地球也帶走,最終大家決定要帶著地球去流浪。
整個過程主要分為五大步驟:
01、剎車時代:首先必須要讓地球的自轉停止,科學家建立行星發動機,把噴口對準和地球自轉方向相反的方向,全力開機讓地球停止自傳;
02、逃逸時代:當地球完全停止自轉,啟動行星發動機,把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最終逃脫太陽的束縛向太陽系外飛行;
03、流浪時代I(加速):當地球進入外太空,將繼續在星際空間中加速前進;
04、流浪時代II(減速):當地球快要接近目標后,調轉行星發動機進行減速,同時讓地球重新獲得自轉;
05、新太陽時代:調整地球速度,讓地球被4.22光年外的比鄰星所捕獲,最終人類將擁有新的“太陽”,新太陽時代也將開啟。
流浪地球首部拍攝的就是逃逸時代,地球加速接近木星,要利用木星的引力彈射進一步加速,過程中發生的危機。
而正在上映的《流浪地球2》算是剎車時代,在逃逸時代之前,人類為帶著地球去流浪做準備,例如建立行星發動機,在出發前還必須要在月球上建立發動機,先“放生”月球,避免加速的時候撞上月球。
流浪地球系列如果有續集,可以在不同的時代拍成不同的主題,可在同一個時代挖掘具體內容拍,甚至可以從不同的文明視覺來拍,當然也和好萊塢科幻系列有交集的拍………只要有優秀的編劇,豐富的故事,可以做大做強做系列,更可以做出和世界比肩的系列片………
流浪地球之月球開發
流浪地球之太空電梯
流浪地球之海王星
流浪地球之加速
流浪地球之奧爾特星云
流浪地球之地下城危機
流浪地球之減速
流浪地球之到達
………………
影片中有幾處邏輯上的bug有待于更好的處理:
1、千枚核彈頭爆炸為何會引發月球核聚變,月球粉碎性破壞,月球上核元素氦元素如此之多?
2、核武器解密如此復雜也符合當前各國特色,但為何不給各國各自解密,2058年核彈頭都上交了,密碼留著還有什么用?急需時臨時解密導致無法完成解密任務。
3、三臺月球超級發動機設計居然沒有冗量,萬一發生某一臺發生故障就引發危機月球無法脫離地球的危機。地球上行星發動機建設了上萬臺,做了冗余處理,可月球上為何不多建幾臺做備份?
4、高齡宇航員人工引爆矩列陣核彈頭很煽情,表達了不同國家里前輩宇航員對后輩的愛,50歲以上宇航員降落月面人工引爆核武器,這種集體自我犧牲令人潸然淚下。從科技進步的角度而言2058年為何不安排智能機器人去完成布彈和引爆的任務,非得犧牲幾千名宇航員。高齡宇航員也是宇航員,在地球流浪的過程中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當然這幾處bug即使存在也是瑕不掩瑜,更有可能是有合理的劇情解釋只是小編沒有看懂而已。
電影《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3
昨夜剛剛把流浪地球Ⅱ看完,有些感觸,先簡略的說一下吧。
《流浪地球2》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為《流浪地球》的前傳。流浪地球二為什么主要排的是前傳,而非后記,個人認為,可能是后接的筆法太過犀利吧,很有可能是過不了審。當然,它比第一部特效更棒,同時內涵更勝一籌。還有一部分人士認為,吳京所飾演的劉培強,不能死因為吳京曾經飾演過戰狼,很多人就認為他不能死,必須要戰狼起來。這個觀點個人不敢茍同,很不符合現實了。但考慮多種因素,所以這個后記遲遲沒有開始,拍拍的就是前傳了。《流浪地球2》講的是《流浪地球1》發生之前的故事,該片以提出計劃將建造1萬座行星發動機的時代為故事背景,講述了“太陽危機”即將來襲,世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人類將面臨末日災難與生命存續的雙重挑戰。影里設計各種的矛盾很突出,故事節奏也比1更加緊湊,地球面臨的三次危機(太空電梯危機、月球墜落危機、太陽氦閃危機),特效比第一部更震撼,師徒情、父女情、夫妻情、情懷殺、戰友情等感人至深,人情內核讓電影有了更豐富的內涵。3小時時長,層層鋪墊、多線索交錯,后半部分高潮爆發、酣爽淋漓,緊張刺激,看片體驗爽爆。《流浪地球2》在不僅故事性上更加完整與完美,人物形象塑造也很完美。通過對一系列配角的刻畫,塑造了一個個血肉豐滿的人物。危難當前,每個人都可以是英雄,團結互助才有希望,不舍不棄,一起守護家園。彰顯了故土情懷和大國擔當。目光聚焦于國際視野下人類命運共同體,致力于團結、生命與希望,格局更宏大。李雪健有句臺詞:人類的團結,延續著人類文明的火種。
也許,這正是《流浪地球2》想要表達的。不過不管是1還是2都在提倡人類命運共同體,我想這是更加重要的思想。每一部影片都是很多人心血的結晶,希望我們能吸收其營養,從中得到啟發,有利于我們走更好的人生。
昨晚在看完電影之后,我有些意猶未盡,特意又找到劉慈欣老師流浪地球原版書籍,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可以在微信讀書上面去搜索一下,這只是一篇短篇小說只有2萬三千字左右,不到半個小時就可以讀完。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在看了電影之后再去讀這部小說的話,你可能會略有失望,因為你會發現電影所講述的故事和原著差別挺大。從載體的角度來說一個是小說,一個是影視。他們的側重點本身并不相同,電影的根本是講好一個故事,從這個角度來說第二部不僅達標而且達到了叫好又叫座的地步,互聯網上對第二部的評價明顯比第一部要高,盡管第一步已經是中國科幻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觀影后我簡單瀏覽了一下網絡上的評價,在一眾的表揚聲中不乏一些批評,這也身實屬正常,畢竟每一位觀眾都可以自由發表個人的觀點與看法,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人是在“秀智商”覺得電影當中的某些細節有bug,且時不時“抖機靈”,我覺得就沒有太大必要了(畢竟這部影片導演明確說請了中科院相關的專家進行了顧問指導),這讓我想起來了大劉在三體當中的那句名言: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對人與人工智能區別的思考人和人工智能很大的區別就在于人是理性和感性的結合體,而人工智能則是純粹理性計算的結果,從輸入出發經過精密的計算之后返回給人類一個冷冰冰的事件概率和“最優決策”。任正非經常引用克勞塞維茨的一句名言,“當戰爭打到一塌糊涂的時候,將領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茫茫黑夜中,用自己發出的微光,指引著你的隊伍前進。”在劉慈欣的短篇小說《流浪地球》中我讀到了如下的文字:
“你聽著親愛的',我們必須抱有希望,這并不是因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為我們要做高貴的人。在前太陽時代,做一個高貴的人必須擁有金錢、權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擁有希望,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和寶石,不管活多長,我們都要擁有它!明天把這話告訴孩子。”
在郭帆導演拍攝的電影版本中,更是將有關“信念”“希望”展現的淋漓盡致,哪怕未來渺茫且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但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奮斗不止。正像小說中的地球派哪怕要經過一百代人的努力,哪怕在流浪的過程中遭遇不測,正如小說中寫的:人類將自豪地去死,因為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大數據時代》一書中警醒我們隨著人工智能越來越強大其預測可能會愈加精準,從表面上看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最優選擇,但是在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則潛藏著巨大的危機,作者寫道:
如果大數據分析完全準確,那么我們的未來會被精準地預測,因此在未來,我們不僅會失去選擇的權利,而且會按照預測去行動,我們也就失去了自由意志,失去了自由選擇的權利。我們將生活在一個沒有獨立選擇和自由意志的社會。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工智能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不得不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一方面它可以幫助我們披荊斬棘,同時一不小心就會傷及我們自身。就像第一部中Moss對人類的評價一樣“經過計算,保存人類文明的最好方式就是消滅人類自身,因為人類自身有著太多的缺陷,比如沖動、感性”,這在第二部中得到了完美的回應“沒有人類的文明將毫無意義”,哪怕人有著眾多的缺陷,可是歸根到底我們是人而非機器。
電影《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4
在大年初一,由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2》在萬般矚目之下,總算是上映了。我也是在第一時間里趕去電影院看了這一部影片。走出電影院時,我感到感慨頗多。
《流浪地球2》是在2018年上映的《流浪地球》的前傳。整部影片講述了在地球得知了太陽即將發生氦閃之后,人類準備逃亡的過程。和原著不同的是,電影中人類的派別并沒有像原著一樣,分成“飛船派”和“地球派”,而是分成了“數字生命派”和“地球派”。估計借此,導演想要和我們討論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如果可能,人類要不要成為數字生命?這是一個很值得人們思考的問題。但是在整部影片中,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導演所要表達的主要內容——團結就是力量。故事當中,那個時候的人類各國政府已經組成了一個叫做UEG的國際組織,相當于現在的聯合國。這個組織就主要負責著逃亡計劃的運行。在當時,人類最終選定的逃亡方案由中國提出,叫做“移山計劃”。這個計劃雖然比較現實,但是卻沒有太多的國家和民眾支持。更多人所支持的,是數字生命。顧名思義,就是將自己的記憶上傳到電腦當中,以獲得永生。隨著移山計劃的質疑聲音越來越高,群眾也對此計劃的核心——太空電梯發動了恐怖襲擊。雖然人類克服了沒有太空電梯的困難,成功地啟動了月球上的行星發動機,準備把月球推走了。不過,由于種種原因,月球上的行星發動機發生了故障,而月球又因為停止了公轉,導致它徑直地撞向了地球。人類為了讓月球不向地球撞來,制定了一個新的方案:將全球的核武器都聚集起來,放到月球一個特定的地點上引爆,從而引發月核聚變,導致月球坍縮,分裂成許許多多的碎片。這個計劃十分地危險。即使算上冗余,人類的核彈數量也只能夠勉強超過使月球發生月核聚變的臨界點。這就說明,只要有任何一個國家不同意將核武器獻出,那么就不能夠成功把月球炸碎,月球就會撞向地球。令我十分感動的是,地球上凡是有核彈的國家,都把這些昔日是國家頂級機密的“大殺器”,給無償捐獻了出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提出了反對意見。在電影的'設定里,那個時候,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的領袖。可是,沒有別的國家支持,只靠中國的力量,是無論如何都不夠的。危難當前,人類就像是一個個纖弱無力的手指頭,只有握在一起,變成一個拳頭,才能夠發揮出它的力量。在各國都獻出了全部的核武之后,破譯核彈密碼的工作就開始了。由于全球各國引爆核武的密碼都各不相同,想要同時引爆它們,就需要把這一系列的密碼都串聯起來,組成一個統一的新密碼。可是,這件事實在是太難完成了。這一些核彈的生產時間從上個世紀末到本世紀的二三十年代,從中俄到英美,各個型號的都有。即使像是550W這樣的超級計算機,也不能夠做到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破解并串聯所有的密碼。人類就只剩下一個選擇了:近距離手動引爆核彈。這也就意味著,這些執行任務的航天員,都將有去無回。在距離月球最近的空間站上,宇航員們接到了這個命令。在當時,那個空間站上有一千多名航天員。空間站長問他們:“你們有誰自愿去引爆核彈?”起初,一片寂靜。所有的人都肅立著,沒有人答應。過了一會兒,一只手舉了起來。就仿佛是傳染了一般,第二只,第三只,第四第五只手,也都接連舉了起來。不下一會兒功夫,手就越舉越多,至少有一大半的人舉起了手。就在這時,一個人說話了。他就是中國航天隊的隊長,張鵬。他默默地將一旁年輕人舉起的手壓了下去,說:“讓你們年輕人去啊,我還是不太放心,還是讓我們去吧。”說完,他就站出來,高聲喊了一句:“中國航天隊,五十歲以上的出列!”說完,自己就站了出來。受到了張鵬的鼓舞,別的國家的航天隊長也接二連三地出列了:“俄羅斯航天隊,五十歲以上的,出列!”……同樣的,沒有任何一個人吭了一聲。就這樣,整個空間站里,來自各個國家,五十歲以上的航天員,就這樣默默地走出了隊伍,站在最前面。不約而同地,所有年輕的航天員,都齊刷刷地向著這些英烈們,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目送著他們,一步一步,堅定地走向了自己的墳墓。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是超級英雄,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擁有特異功能。所有人都是那么的普通。但是,正是因為有了那么多平凡的英雄,為了自己至生所愛的東西而不惜獻出自我,才能夠換得一片安寧。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負重前行。
在《流浪地球2》里,守衛地球的,正是這樣一群普通人。董爸說大年初一,董爸董媽和小董興沖沖地觀賞了《流浪地球2》。影片非常精彩,可是小董卻犯了難:看完電影好像有很多感悟,但要寫成觀后感卻不知從何落筆。于是,我幫他梳理了一下思路,從五個維度拆分了整部電影,分別是中國電影工業的里程碑、數字人的覺醒、中國價值觀的全面輸出、中國力量的集中展示和致敬經典。小董盤算良久,最終從中國價值觀中選取“集體主義”作為文章脈絡,串聯起整篇文章,圍繞“團結就是力量”,闡述了他對影片的解讀。略有不足的是,文章對影片的介紹偏多,而真正的解讀和感悟偏少,而后者才應該是觀后感的主體。
電影《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5
情節整體來說分為兩個部分,較為詳細地描寫了人類解決2044年與2058年兩次危機的過程,《流浪地球2》成功地講述了兩個故事,但是中間卻沒有將他們很好地銜接在一起,有些草率,導致在觀看時會感覺電影的結構會感覺有點不完整。
相比于前作被觀眾調侃成“太空戰狼”,這一部的個人英雄主義少了許多,即使有英雄出現,但是也沒有像前作中劉培強以一己之力拯救全人類的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來的夸張。反而,這一部對于眾多小人物的刻畫很真實,很好地反映出了在災難當前普通人的恐慌和不安與在劫后余生后的感動與慶幸。我之所以喜歡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書中對于小人物的刻畫栩栩如生,極好地描繪了大的社會背景,毋庸置疑,電影對于原作的改變顯然是保留了這一特點。如果讓我說記憶最深刻地情節,那可能是在最后緊要關頭空間站中50歲以上的各國航天員主動請纓完成那項有去無回的任務。看著一個個年過半百的英雄紛紛出列,很難不讓人心生敬佩之情。當人類真正面臨危機的時候,人性之中的光輝才最為閃耀。當他們一個個按下按鈕時,無數明亮的火球騰空而起,仿佛正在閃耀著的人類群星。我曾經想過,為什么國外的電影都是人類乘坐飛船逃跑,而只有大劉能夠想到帶著地球一起逃跑。我想,應該是中國人骨子里的家國情懷吧。西方自古為海洋文明,地理條件逼迫他們乘船遠航,這也在西方人的精神中種下了冒險精神的種子。而中國是大河文明,古代的先人可以依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自給自足,久而久之,對于給予糧食與財富的土地就產生了難以割舍的依賴之情。也就是說,這是一個非常“中國式”的想法,也極具想象力,當你在電影院看到了仿佛近在咫尺的行星發動機時,你肯定能夠感受到這是屬于中國科幻的大氣磅礴。但是,我還是不得不吐槽一下。個人感覺,電影中涉及情感片段有點多,導致電影有點像是災難片,而非一個科幻片,也沒有那么“硬核”了。特別是在最緊要的.關頭,音樂突然緩慢下來,圖恒宇竟然還在和女兒溫柔地輕聲細語,“你和爸爸一起拯救地球”,雖然最后地結局是圓滿的,但是看完還是覺得這個片段很“膈應”。
其次,是在電影的后半部分,當聯合國決定重啟互聯網時,主角們去重啟北京的服務器,服務器已經在水里泡了很久,居然還能夠正常運行,有點匪夷所思。總的來說,這部電影維持了流浪地球系列一貫的高水準,特效也比較逼真,可以稱得上是國產科幻電影的第一梯隊了,也希望《流浪地球》系列的下一部作品能夠繼續提升中國科幻的水平。
【電影《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電影流浪地球臺詞01-26
2023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01-31
2023《流浪地球2》電影的觀后感02-27
電影《流浪地球2》觀后感范文06-07
關于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05-23
《流浪地球2》電影的觀后感(精選8篇)02-01
《流浪地球2》電影的觀后感(精選25篇)02-13
電影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5篇)01-29
電影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6篇)01-29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精選52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