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愛心》有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愛心》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愛心》有感1
上周在一堂讀書課上,老師給我們介紹了《愛心樹》這本書,據說看了這本書能讓我們懂得感恩。老師還說,只要你一翻開這本書,你就會被它深深的吸引。我在想,這本書真有這么大的魔力嗎?一放學,我便催促媽媽帶著我去了博文書店,迫不及待的買走了這本書,生怕被別人給搶走了。
一翻開書本,看到的是并不逼真的圖畫和了了無幾的幾個字,我心想,這也算是書?可是,當我認真翻開書,仔細看時,我卻驚奇的發現這本書中簡單的`話語和很少的幾個字,卻在訴說著一種愛,無私的愛……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棵大樹和一個孩子的故事,故事里的孩子在向大樹的不斷索取中長大,男孩離開大樹后也一直沒有來看望大樹。在這中間,大樹從沒有想過要男孩回報給自己什么,相反,大樹還覺得很開心。
文中“大樹都很快樂”這句話出現了N多次,我反復了看了幾遍,終于我讀懂了,我懂得這句話的含義了。我懂得了大樹就像我們的母親一樣,她會盡自己所能滿足我們,她很快樂;我懂得了這種不求回報又無私奉獻的高尚只有媽媽才會有;我懂得了我們的媽媽就像這棵愛心樹一樣,心里結滿了愛心果。媽媽把所有的愛都給予了我們,而我們卻只顧著不斷的向媽媽要這要那,哪里想到要關心一下辛勞了一天的父母,我們真是不應該啊!
當我輕輕的合上這本書的時候,我總覺的除了這些,作者一定還要說明點什么。書中的小孩在向大樹索取的過程中,從沒有給過大樹什么,哪怕是一口水。在得到許多東西后,他似乎也不快樂。想到這里,我終于明白了,原來我們在索取的時候也要懂得回報。懂得去幫助別人,才會感到快樂,難道不是嗎?
不覺我抬頭看一眼陪我一起讀書的媽媽,我輕輕的站起來,在媽媽的額頭上送上一個甜甜的吻。媽媽,請您不要疑惑,這是兒子發自內心的。因為我想到了在寒風中您抱著我的溫暖懷抱;我想到了在我生病時您對我的悉心呵護;我想到了……我分明看到了,您一定是感動了,眼睛里含滿了淚花,媽媽一定知道兒子讀懂了這本書。
媽媽,兒子長大了,在這個感恩的歲月里,兒子會用我的愛來回報您,請您相信我!
讀《愛心》有感2
在這短暫的寒假當中,我讀許多書,有:《愛心樹》、《青銅葵花》和《秘密花園》這三本書。這幾本書都讓我受益匪淺。但其中令我感慨最深的書那當然就是《愛心樹》啦!這本《愛心樹》雖然能說是小嬰兒看的低幼兒的書,可是我想:張老師讓我們看肯定有些什么意圖的呀。于是,我就認認真真得看了一遍,果真的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愛心樹》主要講得是一個小男孩和一棵樹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小時候男孩和大樹一起玩耍、嬉戲,可是小男孩長大了之后,卻一直再向大樹索取東西,而大樹卻一直滿足了他的心愿,從不說一句怨言,還不求回報,到最后竟然使用自己唯一的身軀去完成男孩的心愿坐一會兒。可見大樹是多么的愛那個男孩,多么的`無私呀!
讀完這本書,我深有感慨:生活中,我也經常幫助別人,哪怕只是幫了一點忙,自己心中也會感到快樂的。這讓我更深一步的了解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含義了,又讓我想起了高爾基說的一句話:給永遠比拿愉快。還讓我知道了,人類和其他植物、動物是一樣的,出生到老都是一樣的過程。
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例如:爸爸媽媽一直在我們的身邊幫助我們,卻一直不求回報,而且還默默無聞,這種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貴呀!
讀《愛心》有感3
吃過了晚飯,一家三口倚在沙發上其樂融融,我拿來了老師發給孩子的那篇《愛心樹》,清了清嗓子開始讀起來。從兒子小的時候,我就喜歡和他一起讀故事,讀課文,甚至分角色朗讀,所以兒子一直喜歡閱讀東西,對朗誦詩歌也蠻有心得。
“從前有一棵大樹,它喜歡上一個男孩兒。男孩每天在下。小男孩很愛這棵樹,非常非常愛它,大樹很快樂”讀到這里,我感覺回到了自己的孩提時代,依偎在父母身邊,單純而快樂,一室的陽光,明媚而溫馨。讀到“隨著時光的流逝,孩子逐漸長大,大樹常常感到孤寂。”時,心里漸漸升起了一片陰郁,大樹在我眼里就是一個孤寂的老人,盼望著長大后的孩子依然如小時候一樣依偎在自己身邊。大樹對孩子說:“來吧,孩子,爬到我的身上來,在樹枝上蕩秋千,吃幾個蘋果,再到陰涼里玩一會。你會很快活!”“我長大了,不愛爬樹了,我想買好玩的東西,你能給我錢嗎?”大樹說:“我沒有錢,只有樹葉和蘋果,把我的蘋果拿去賣錢吧,你就會快活了。”孩子拿走了蘋果,很久很久沒有再來看望大樹,大樹很難過。讀到這里,我的眼淚不知不覺流了出來,聲音也開始哽咽,我拿了張紙巾抹了抹眼角,抑制了下已經激動的心情繼續讀下去。
當我讀過了,大樹奉獻出了它的樹枝、它的枝干,去給孩子造房子,造船,直到變成了一個老樹墩,依然對孩子說:“孩子,我沒有什么可以給你了,我沒有蘋果,沒有了枝條,沒有樹干,我希望還能給你點什么,但是我什么都沒有了,我現在只是一個老樹墩,真是抱歉”“大樹盡量把身子挺高,對孩子說,你看,我這個老樹墩正好叫你坐在上面休息,來吧,孩子,坐下吧,坐在我身上休息吧。”,眼淚再也抑制不住,順著臉頰流了下來,我讀不下去了,我的身邊也靜悄悄的,兒子默默的遞給我一張紙巾,讓我擦拭滾滾而下的淚水。他的爸爸也深深感動了,一家人久久沒有說話。
老樹就像我們的父母,一生為我們操勞,有人說過,世上最疼愛自己的莫過于自己的.父母,一如這棵老樹。但是,當我們漸漸成長以后,卻漸漸忽略了父母的孤獨和寂寞,忙著學習、工作、戀愛、婚姻、家庭,還有自己的孩子,忽略了“老樹們一顆即使一味奉獻,也會快樂的心”,所以很多人才會有“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悔嘆”。父母對我們來說就像老樹,而當我們面對自己孩子的時候,我們又甘愿成為一棵老樹。我贊頌老樹的無私奉獻,可是更多的卻是愧疚與那個孩子的自私,也許,在我們成為一棵老樹的時候,要教育好我們面對的孩子,讓他們有一顆感恩的心,讓他們不要當自己也成為一棵老樹的時候,才想起曾經有棵老樹對自己的無私的關愛和奉獻......
讀《愛心》有感4
今天,我讀了《愛心、感恩》這本書,使我受到很大的教育。這本書中每一個愛的小故事都感人至深,其中《感恩的心》給我的印象最深。故事講述的是一個不會說話的小女孩和媽媽相依為命。媽媽每天早出晚歸地掙錢養家,到了傍晚,媽媽就會給她帶一塊年糕回家。可是有一天,媽媽出去了,很晚沒回來,小女孩就出去找媽媽。終于找到媽媽了,但是媽媽睜著雙眼,倒在地上死去了,她的手里還拿著一塊年糕。
小女孩哭著用手語“唱”著《感恩的心》,直到媽媽閉上眼睛。故事中的媽媽對女兒深切厚重的愛是多么令人感動呀!讀了這本書,就像上了一堂愛的`教育課。愛可以打破一發界限,使人與人之間變得親密無間,在付出和擁有愛的瞬間,人就能體到到無比幸福的感覺。我們不僅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更有健康高尚的情感素質。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用一顆愛心來對待身邊的人,那么,我們的生活就會充滿陽光。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們要滿懷一顆感恩之心,報答所有愛我們的人。
讀《愛心》有感5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名叫《愛心企鵝》的書,講的是企鵝塔明諾尋找愛的故事。他為了救企鵝公主娜努瑪,歷經千辛萬苦,越過千山萬水,克服重重困難,永不放棄,終于找到了娜努瑪。在尋找愛的`途中,他還結識了許多朋友,有章魚、老鼠、奶牛……,他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得到了朋友們的熱情相助。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什么事要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廢;要有信心,相信自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還要有愛心,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我們應該向小企鵝塔明諾學習!
讀《愛心》有感6
寒假里,我讀了一本特別好看的書,書的名字叫《愛心樹》,這本故事書是美國的謝爾、希爾弗斯坦爺爺寫的。故事的內容非常感人。
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棵大大的蘋果樹,它喜歡上一個男孩兒。男孩每天和大樹一起玩,小男孩愛這棵樹,大樹很快樂。可是時光流逝,孩子逐漸長大,他不再找大樹玩,大樹經常感到寂寞,非常想念男孩。男孩第一次回來了,大樹十分高興,可是,男孩沒有心情和時間陪大樹玩,他想買一些玩具,需要錢,大樹就給他蘋果,讓他拿到集市上去賣錢,男孩立刻照做,大樹很快樂。男孩第二次回來找樹,他有了妻子和孩子,需要一棟房子,大樹又讓他把自己的樹枝砍斷,拿去造房子,男孩毫不猶豫地用樹枝造了一棟房子,大樹很快樂。男孩第三次來找樹,他很累,很煩,需要一艘大船去遠行,大樹連忙讓他把自己的樹干砍去做船,孩子開心的'走了,大樹只剩下唯一的樹墩,卻依然很快樂。最后,孩子老了,再也走不動了,再次回到了大樹身邊,大樹連忙努力的挺直起自己唯一的樹墩,讓孩子坐下來休息,孩子坐在樹墩上望著遠方,思考著什么,大樹快樂地笑著。
看完故事,我問媽媽,“那個孩子坐在樹上想著什么呢?大樹只剩下樹墩,他會離開這個世界嗎?”媽媽笑著沒有回答,我想,那個男孩長大以后過得一定不算幸福。小時候大樹給他那么多的快樂,長大后他有了開心的事卻獨自享受,從來沒有帶著自己的妻子,孩子來看望大樹,直到有困難,有挫折才會想起它。他坐在樹墩上一定是在后悔,因為快樂和幸福是要分享的!看著看著,我覺得媽媽,爸爸,外公,外婆不也就是就我身邊的愛心樹嗎?從小,他們就無微不至的照顧著我,每當遇到困難,他們總是在我身邊全心全意地支持我,他們是那么的無私,那么的慷慨!我長大后一定也要關心他們!
媽媽摸摸我的頭,笑著說:“超超,你長大了!你放心,大樹是不會離開你和這個世界的,因為生命因愛永存!”
讀《愛心》有感7
今天是周日,閑暇時間,我看了一篇文章——最準確的愛心。讓我頗有感受。
這篇文章講的.是:有一個小女孩,她叫小研,她在小時候失明了,別的小朋友總是嘲笑她,她很自卑,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和別人溝通,交流。老師發現了小研這樣的性格,多次與她溝通,可是小研還是一聲不吭。直到有一天,老師把小研叫到辦公室,對她說:“有一家飾品廠需要10000只紙鶴,小研你愿不愿意疊嗎?”小研怯怯地點點了頭。
第二天,大家都去上體育課了,教室里靜靜悄悄,只有小研自己在那里疊紙鶴,過了一會兒,老師進來了,發現小研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在盲文寫字板上練習寫字,那10000只紙鶴早就疊好放在了一旁。老師也發出了會心地微笑。
這故事讓我明白了,幫助他人的方法很多,但是,給他人勇氣、信心、希望,教人堅強最重要。不管自身有什么缺陷,都會像正常人一樣,甚至比正常人還要快樂!
讀《愛心》有感8
新的學期開始了,媽媽說送我一份禮物,我和媽媽來到書店,挑選了一本叫《愛心企鵝》的書。
一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書,一口氣就把它讀完了。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個住在帝企鵝王國的小企鵝諾明塔,它要遠渡重洋去解救被“大腳獸”抓走的好朋友帝企鵝公主娜努瑪。有一頭鯨告訴它只要找到了愛就能找到公主,并解救公主。于是,諾明塔歷經千辛萬苦橫渡太平洋,最后在一群朋友的幫助下解救了公主。從小企鵝諾明塔的身上我看到了友愛的力量。
在生活中,我也時刻感受著友愛的溫暖。那個星期六的.上午,爸爸出差了,媽媽有事去公司了。正當我準備去出發去上拉丁舞課時,天下起了傾盆大雨。雨總下也不停,如果再不出發,就要遲到了。耽誤功課可怎么辦?但是冒著大雨去上課也不是辦法呀,這么大的雨,肯定一出門就會淋成個“落湯雞”的。我一邊想,一邊感到身上涼涼的。正當我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不行的時候,好朋友悅悅打來了電話:“小瑜,你爸爸不是出差了嗎?你去上課了嗎?”“還沒呢,爸爸不在家,媽媽沒空,我得自已去了。”我懊惱地說道。悅悅急忙說:“正好我們順路,我和爸爸來接你一齊去吧。”太好了,我高興地跳了起來,這下我不用淋雨了,一股暖流流進了我心窩。一會兒,悅悅又來電話了:“我到快你家樓下了,趕緊下樓吧。”我興沖沖的跑下樓……
友愛溫暖了我的心,有好朋友的感覺真好!我們也要像悅悅一樣,凡事多考慮別人,盡自己的可能,能給別人多一點就給一點關愛,給別人多一點幫助就給別人一點幫助。這樣,就會像那首歌唱的一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讀《愛心》有感9
假期里,我認真拜讀了肖陳穎老師撰寫的《愛心伴孩子成長》這本書,這本書雖然內容淺顯、語言樸實,但字字句句能看到一位老師的對孩子愛的寫照,那種愛是發現、是理解、是寬容、是期待…。讀后使我耳目一新;肖老師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態度四個方面闡述她是如何抓住生活點點滴滴的事情教會學生做人、做事。教育效果突出,方法獨特,另我佩服。
肖老師講的教學方法不陵節而失之為遜——因材施教
循序漸進
不陵節而失之為遜,什么意思?就是不要跨越孩子當下的能力去讓他做超出他能力的事情。其實換句話說,就是循序漸進,給孩子一個臺階。
根據不同的孩子因材施教。
舉個例子,在我們平時的課堂中總是有一些孩子上課不發言,沒信心,甚至有的孩子站起來啞口無言,怎么辦?我們要針對他們的情況,給他降低難度。比如說有的孩子回答不了問題,我們會讓他重復同學的問題都可以,同學回答完了,讓他再重復一遍。有的同學講話,一句都講不通,我們就可以把這句話寫在黑板上,讓他讀一遍。
再比如:教學生問問題,怎么問?有的孩子就不會。那么我們老師就會給孩子一個模式,在黑板上寫:[請大家翻到語文書_頁][請大家看到第_段],[請問大家_是什么意思?]我們給他這些句式,讓這個孩子即使以前從來沒有回答過問題的'這樣同學,他站起來也沒有壓力。所以,我們在培養孩子發言的過程,其實都是在提升孩子心境的過程。
同時肖老師在培養孩子發言能力的時候,極其自然巧妙的把弟子規融入進去,如回答問題首先要起立,怎么站?"立端正"如何講話"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聲音要怎樣?"將上堂,聲必揚"目光怎樣?"問起對,視勿移"這些方法特別值得我們學習。
肖老師認為讓孩子有個良好的學習態度,雖然要付出很多很多時間和精力,看起來有時會很慢,其實不然,當一個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以后,我們的教學會愈來愈輕松,甚至我們孩子的上課習慣很好了以后,他非常專注,老師講一句他就記一句,效率非常高。他這種專注的態度不光讓他在課堂上受益,甚至能夠讓他在做每件事情的時候,他都會用這種專注的態度去做,他會受益一輩子。
讀《愛心》有感10
近年來很少系統完整地去閱讀書了,說實在的開始我也是帶著為完成學校布置寫《愛心與教育》讀后感去翻翻這本書的,結果出乎我的意料,使我連讀了二遍。然而是帶著欽佩的心情去讀這本書了,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著我,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真是感人至深,受益匪淺。
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盡責,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
特別是他轉化后進生“萬同”的故事。遵循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讓每一位孩子抬起頭來”,在李老師的智慧行動下,在集體目光的關注下,萬同最終成了全校國旗下的講演者,終于是萬同真正感受到自己能抬起頭來了!
然而聯想到我們學校也有一些“學困生、貧困生”,學校布置了黨員與“學困生、貧困生”接對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應該說也有一定的成效,但與萬同的轉變相比是甚微的。為什么呢?這是因為李老師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后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同樣在結對過程中只是把它當作任務去完成,甚至是應付,所以效果就大打折。
昨天上課前播放了自己制作的放燈片,二行醒目的大字,第一行是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第二行是××班因我而精彩,并簡單介紹第一行字的來源及含義,著重說明了第二行字的含義。從學生投入的眼神可知他們的認同。盡管我不是班主任,但同樣有責任有義務去做后進生的轉變工作,積極協助班主任建設好班級。同時,我想到我們學校的勵志課,是不是也可以介紹一些有關李鎮西、蘇霍姆林斯基…精彩片段,比天天聽到××班的喊口號、唱歌要強一百倍!
關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盡管我們的教學中,總會碰到這樣的學生:倔強、不聽話、不愛學習。其實他們的內心是很脆弱的,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幫助、和信任。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力求“以人為本”,尊重每一位學生。首先要與學生之間建立一座心靈相通的愛心橋梁。這樣老師才會產生熱愛之情。許多事實證明,一個被老師所愛的學生常常充滿信心,朝氣蓬勃,積極進取。心理學家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對于特殊的后進生我應尊重他,敞開心扉,以關愛之心來觸動他的心弦。用師愛去溫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說服他,從而促使他主動地認識并改正錯誤。讓他在快樂中學習、生活,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無窮的快樂!
讀《愛心》有感11
在期末考試后我們就進了假期。我十分高興,因為在假期里我可以讀很多書來豐富自己的大腦,感受書給我帶來的樂趣。我在推薦書單中選擇了《潤澤心靈的愛心故事》這本書。
買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開書的第一頁,看看它的內容介紹,這本書收錄了近一百篇關于愛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傳遞著愛,傳遞著尊嚴,傳遞著品質。這些故事都很感人也,教會我們一些道理,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是教育部“十一五”規劃課題《中小學實效性閱讀與寫作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組專家,《讀者》雜志簽約作家,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推薦的。這本書也名不虛傳,它講述了近百個感人的故事,教會我們用愛來看待這個世界。多一份愛心,就會多一份溫暖,多一份收獲。當我讀到第三十四個故事《成本的.籠子》時極為震驚。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件因為澳大利亞等國家為了保護樹木立下了一個規矩,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澳大利亞中如果要砍一棵樹要寫報告,還要讓部門調查,拍照,取證……需要好長時間才能確認信息,而且砍一棵小樹要花200美元甚至更多。園林部門的這種做法得到了當地人的擁護。
而我們國家砍樹手續不會如此繁瑣,所以中國的綠樹面積比不上其他國家。其他國家的居民似乎生活在森林里,我想正是因為對樹木環境的重視。現在的地球和以往比減少了許多的綠色面積,在一些城市往往有:“請愛護樹木”,“請不要隨地吐痰”等環保標語。但是,砍樹的屠刀卻一直沒有放下,我們也要像其他國家一樣不亂砍伐樹木,將“不馴的猛獸”--每個人的行為關進成本的籠子,在我們心中用砍不起樹這種心志來監督自己,,這樣森林的樹面積也不會減少。我從不認為澳大利亞是天生就懂得保護樹木的國家,是因為他們對綠色環境的重視和這種高價的懲罰。愛往往伴隨著敬畏,喚醒了那種敬畏,更喚醒了人們對環境的愛。破壞了森林和藍天,人類又將何以立足?
讀《愛心》有感12
在今天早上,我讀了《愛心企鵝》第58——90頁,從這幾頁中,我知道了:
小企鵝塔明諾是一個聰明的企鵝,是它學人的叫聲把自己的同伴小老鼠給叫醒的'。因為小老鼠害怕人類,而塔明諾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所以我覺得塔明諾很聰明。
在今后,我要學習塔明諾的聰明、智慧、樂于助人的精神。
讀《愛心》有感13
今天,我閱讀了一個故事——《男生賈里》之《愛心》。這個故事令我感動。主要內容是說賈里在醫院認識了一個叫林萍的女孩,她和賈里的爸爸在一間病房,賈里去看望爸爸時認識她的。林萍得了心臟病,她的爸爸媽媽在外地打工,她借居在叔叔嬸嬸家。她的父母每年寄回一筆優厚的撫養費,可她叔叔嬸嬸對她一點也不好。過年了,賈里的爸爸出院了,而林萍叔嬸卻說要等過年后再接她出院,怕影響氣氛。除夕那天,好心的賈里一家把林萍接出來,他們一同過了一個愉快的新年。在些之前,他們經常給林萍送吃的,陪她聊天,帶給她許多關心的溫暖。
愛心的力量是無限的!愛心,可以讓你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可以讓你從黑暗走向光明,可以帶給你無限的溫暖。一個有愛心的人,可以讓一個生命復活,甚至可以讓一群生命復活!看到受傷的'小鳥,給它治療傷口,看到流浪的小狗,給它一些食物……這都是愛心。
不要以為“愛心”是一件多大的事,其實,我們可以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處處都需要你獻出愛心。只要你幫助了需要幫助的人,你就獻出了愛心。
讓我們一起行動吧!讓愛心的力量注滿整個世界!
讀《愛心》有感14
卷首語:愛心傳承希望,知識啟迪未來。用愛心換取學生的真情是教育的一種手段,也是一門藝術,老師要從愛心、關心出發,以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為基礎,用我們的愛心換取學生的真情。
假期里,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著作《愛心與教育》,感觸很多。李老師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怎樣地愛他,真是讓人感動。《愛心與教育》應該怎么讀?我以為,應該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近學生,走進教育。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講的萬同的故事。萬同是書中的一個典型的后進生的形象,在李老師對他所寫的教育手記中,我深深地感到轉化一名后進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與耐心。教育不是神話,它給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漸變的,甚至會經常周而復始地回到原點。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復?后進生是不幸的,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難以過著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啊!我在想:如果萬同是我的學生,我會怎么做?剛開始我也會像李鎮西老師一樣耐心細致地對待他,談心,講道理,但是我會容忍他太多的反復嗎?我想不會,我會很憤怒,可能會放棄,更多的是傷心,會覺得他是不可教育的學生,我自己束手無策,無能為力。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后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著哪一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復,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跡。
因此,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了解他們的個性特征,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愛心才能傳承希望,但是,在愛心的背后,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甚至有對學生必要的懲罰。而李老師廣博的知識,深厚的學養,使他進入到了對教育本質的思考。李老師的教育手段是特別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李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贊嘆,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讀《愛心》有感15
曹文軒叔叔是個大作家,他寫的這本《根鳥》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
《根鳥》是一篇長篇小說,主要是寫一個少女到懸崖上采花,不小心跌入了一個大峽谷。她出現在一個叫根鳥的少年的夢里。根鳥堅信不疑地出發了,一飛沖天,去尋找屬于自己的夢。荒漠、草原、大山、村落......一個個場景奇異而玄妙。而根鳥,就成長在現實與夢幻之間,他決定以夢為馬,他在痛苦中品嘗著快樂......
根鳥憑借他那堅定不移的決心,到達了那個開滿百合花的大峽谷。但其中也有插曲:他因堅持不住回到菊坡,但在父親的勸說與啟示下,一把火燒了生他養他的茅屋,堅持不懈地西行;來到草原上,根鳥受不了生活的艱苦,又回到米溪,但很快。他又上路了......
這本書讓我們知道了,堅持總有一天會勝利的。但是,也不會缺少生活的考驗與磨煉。當你還在抱怨自己的生活時,是否想過她的美好結局?
曹文軒在封地寫道:當一個人對一個處于逆境的`人產生扶持、援助之欲望,并實施了自己的高尚行為之時,能讓自己的靈魂得到凈化。
我喜歡根鳥,喜歡他的堅強、執著、有愛心......
【讀《愛心》有感】相關文章:
讀愛心01-27
讀《愛心樹》有感06-11
讀愛心樹有感07-10
讀《愛心樹》有感12-27
讀《愛心與教育》有感07-29
讀愛心與教育有感03-26
讀《愛心與教育》有感03-22
讀愛心作文11-06
讀《愛心樹》有感范本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