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小區調查報告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開放式小區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不久的將來,達到一定規模的京內新建居民小區要求必須有供小區居民健身、休閑、娛樂之用的會所,同時小區的各項服務設施要向全社會開放。其實,小區的配套包括會所的經營完全可以根據不同的項目檔次、居住人群、周邊環境等情況實行不同的經營模式:高檔樓盤采用社區專屬或是會員制,打規模品牌的大開發商可以讓旗下各項目的所有業主共享這些社區會所的使用權……那么,大量的中低檔社區會所經營該走一條什么樣的路近日,京城首次出現小區聯手社會文化機構運作會所的半開放式做法,更有將社區配套設施向社會開放的大膽嘗試。
開放式小區的價值在哪里
當北京一個個新的小區落成,不少人喜遷新居之時,他們不得不直面一個事實:圍墻里的小區雖然帶來了安全感,但卻不能帶來與周圍環境——街道、店鋪、公園所賦予的社區感。許多小區的圍墻真正將自己與社會進行了隔離,最終,他們發現:小區并不能提供完善的服務,要享受這些服務,他們往往要走到較遠的地方,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由于小區會所客流稀少,他們可能還將為購買日用品支付更多的錢,而物業管理公司也會為物業管理費入不敷出而叫苦。
開放小區沖出封閉空間
今天,新建的小區往往都有一道圍墻,通過圍墻將居民區與外部世界完全隔離,也將小區外的噪音、閑雜人(更多的是防止小偷大搖大擺地進入)攔在了外面。在小區內,開發商一大賣點就是配套設施,不少開發商恨不能商業、文化、娛樂、體育、學校一應俱全,但這樣一來,就產生了許多問題:為了這些配套設施的建設,房價要增加多少此外,為了長期維護這些設施,居民要多掏多少錢
我們很少考慮的一個具有社會學意義的問題是:在封閉小區內成長起來的孩子,他們如何來認識小區外面的世界,為了空間上的便利,我們一定要使他們成為“圍墻內的一代”這些孩子由于缺少與社會接觸、交往,注定要成為和電視機一起長大的“單面人”。
也許是為封閉式小區找理由,不少人常常提到一個社會分層的問題,許多高檔小區的開發商因此不無得意:不同社區的.層次是不一樣的。在一個開放社會,社會財富的分層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富豪階層與其他階層的差別,但是,這種分層可以在區域、戶型、材料、裝修等方面具體體現,而不是一堵圍墻就能解決的。
我們到底要犧牲多少社會資源才能滿足“社會分層”呢這是需要討論的問題。
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習慣了學校、機關等大院的存在,在服務設施方面,進行了大量重復建設,由于封閉的大院,這些重復的設施往往得不到很好的利用,有的甚至閑置。頗有諷刺性的是:在開發商一律向配套設施齊全的會所看齊的時候,北京市卻在不久前發文,要求各單位的服務設施要向全社會開放。
開放小區讓內外居民共享
豐臺的莊維花園提出了開放式社區的想法,這個想法不只是去掉形式上的圍墻。他們首先對內進行調整:把一期和二期原規劃的大社區按照市政交通遠期規劃的縱橫三條道路分割為相對獨立的四個住宅園區,讓出近期可以為小區內獨享的道路供社會公用。對外,沿小區邊緣按照生活區的休閑鍛煉、教育和餐飲購物三大功能設定三個功能街區,形成小區居民與社會居民共享的融合帶。這樣,小區與臨近的豐臺公園便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獨享的道路變成了開放式的休閑鍛煉、教育和餐飲購物的三條道路,小區居民的活動空間得到延伸,小區居民能夠有效地與小區外的居民自由交往,營造出良好的社區氛圍。
而像西四環旁世紀城這樣的社區,由于建筑規模超過百萬平方米,居民上萬人,在社區配套方面,超市、幼兒園、中小學等設施齊全,社區周圍相應的設施太少,因此,這個小區很可能成為小區居民和周圍居民的生活中心,因而具有了“城”的概念,這無可厚非。但對于城區眾多的規模較小的小區而言,似乎沒有必要一定要強調“會所”和配套的重要性,這需要對周圍環境進行仔細考察,看看哪些資源可以利用。莊維花園附近有幼兒園,他們僅僅是出資改造擴建這個幼兒園,為了解決原居民的就業問題,他們修改了原來規劃回遷樓的豐臺中心市場,而是將其變成一條以商鋪裙房為主的步行商業街,吸引名牌店鋪和餐飲業在這里落戶。
通過調整,莊維花園二期增加了區內綠地面積和休閑設施,提高了小區品質。更重要的是,開放式小區由于將一部分配套設施對外開放,使物業管理公司的收入可能增加,從而可能減輕小區居民的物業管理費。這樣看來,開發商的精明表現在對周圍環境的利用上,開發的不僅是房屋,還有周圍的環境。
北京人常常會懷念老北京的四合院,這種四合院對內是開放的,有利于鄰居之間的交流;對外常常與胡同、街道相連,出行也方便。街道上有店鋪、小吃,有時還會遇到賣糖葫蘆的老漢。對于孩子而言,他們能夠在四合院享受到許多童年樂趣。但是,城市化不可避免的要到來。城市化意味著人口增加,人們往往只能住進高樓大廈,電梯、樓梯、承重墻將人們從空間上進行了隔離,圍墻又將人們與周圍環境進行了隔離,因此,人與人的疏離感正在加深。在這種背景下,如何營造開放式的小區,值得開發商用心去思考。房子和環境通過一定的安排,是可以創造生機勃勃的生活,這是房地產開發商的社會責任感所在。而開放式小區的價值,取決于這些小區在中國人生活的歷史、習俗與開放的社會現實之間的某種平衡。
小區對接社會里應外合“玩轉”會所
還有一些已經建成的居民小區,花了很多錢蓋會所,可是每年高昂的會所維持正常運轉所需要的費用實在令他們承受不起。把會所委托給專業飯店管理公司做,怕會所變成“飯店俱樂部”,請物業公司又怕不夠專業或思想局限,不能超越小區的范圍運作會所,只有請“外來會念經的和尚”進來了。當然,只要“外來的和尚”經念得好,會所對社會半開放也可以。
“外來的和尚”要有專業管理能力
廣華軒小區想請“外來的和尚”經營會所,要求會所的經營者首先必須要具有專業性,科學、準確地指導并幫助小區居民積極地參與會所的活動;第二要管理規范化,要有開辦綜合性體育文化場所的經驗與能力;第三要懂得對會所進行市場化運作的程序與方法。已用市場化方式運營五年的北京青年宮正好符合開發商的這三個要求,既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聲譽,又有專業的師資隊伍、豐富的管理經驗……雙方對合作之事一拍即合。開發商提供會所場地、配備設施,委托青年宮進行會所的經營管理;青年宮把自己的文化、管理及市場資源輸送到小區,在小區里建立自己的分部,既實現了對小區居民面對面的零距離服務,又為本單位創了收。項目開發商與知名社會文化機構合辦的會所,向社會開放,應屬于半開放式會所。這樣的會所為小區帶來了濃厚的文化氛圍,不僅方便了社區及附近的居民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解決了會所經營難的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區的品質和開發商的形象,對樓盤的銷售也會產生利好,可以說是一個多贏的方式。
文化機構辦會所吸引了部分社會居民
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會所運轉得十分順利,不僅受到了小區居民的歡迎,還吸引了周邊小區甚至來自豐臺區、大興區和順義機場路的居民,形成了一定區域的輻射力。據統計,會所80%以上的經營收入來自于鋼琴、古箏、芭蕾形體、民族形體、老年保健操、青少年圍棋、少兒劍橋英語、新概念英語等各種文化培訓班,這主要是被培訓班良好的教學質量、青年宮的知名度及濃厚的文化味兒所吸引。而臺球、乒乓球等大眾廳室服務活動則以小區內的居民參與為主,住得稍遠點兒的居民只是在家門口附近進行一些簡單的體育健身活動。
當然,請社會文化機構操作會所,也存在著或多或少的風險,所以這個社會機構的知名度、信譽度、管理水平及能力如何是此類會所運作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從合作方社會機構的角度說,要不斷地想招數努力拼搶市場才有可能捧住這個飯碗。青年宮針對經營中出現的問題采取了相應措施:由于廳室活動相對參加培訓班的消費居民較少,青年宮下一步準備加強與周圍大型企業單位的聯系,爭取一些集體消費;以女子才藝班為突破口開發成人音樂培訓,擴大白領女性消費群體;開展老年培訓與健身活動,減少每周一至周五閑置場地,提高場地設施的利用率;調整部分廳室功能,加大培訓場地的面積,解決隔音、屏風等教室存在的問題,為培訓創造良好的環境和發展空間。
【開放式小區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小區停車通告03-06
小區文明守則08-31
小區物業公告范文11-20
物業小區停車通告02-24
小區提意見范文12-04
物業退出小區公告范文11-30
小區安全通告 (10篇)03-21
小區安全通告 10篇03-21
小區停車通告(12篇)03-06
小區停車通告12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