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孝敬父母的調查報告
在當下社會,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孝敬父母的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孝敬父母的調查報告 1
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父母把我們含辛茹苦地拉扯大,每天無微不至地照料著我們。可又有多少人懂得去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今天,老師帶著我們進行了一次全班問卷調查,調查結果令我感慨萬千。
第一項調查項目:
你知道母親的生日嗎?我們班共有61名同學,據統計,知道母親生日的有52人,不知道的有5人,知道的人約占全班人數的91.2%。顯然,大多數同學是關心著母親的,調查結果令人滿意。雖然我們沒有能力在母親生日時送上一束美麗的鮮花或一個美味的蛋糕,但我想,兒女一句真誠的“生日快樂”會是送給母親的最好禮物。
第二項調查項目:
你一回家就和父母打招呼嗎?據統計,一回家就和父母打招呼的有35人,不打招呼的有22人。打招呼的約占全班人數的61.4%。據了解,這些因為“事務繁忙”而來不及打招呼的22名同學一部分是因為急于寫作業而“不拘小節”。另一部分呢,則是因為在家里當慣了“小皇帝”、“小公主”,壓根兒沒有這個習慣。我相信,一個親昵的稱呼再加上一句溫暖的問候會使父母一天來的疲憊一掃而光。
第三項調查項目:
你會在父母感到不適時為他們送上一杯熱茶嗎?據統計,選擇倒茶的有19人,不倒茶的有38人,倒茶人數只占全部人數的'33.3%。這個調查結果令人心酸。兒女稍有不適,父母便立刻端茶送水、噓寒問暖;而在父母不舒服時,大部分同學卻不聞不問,真令人咋舌。
第四項調查項目:
你知道母親節的日期嗎?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據統計,有46人知道,11人不知道,知道人數約占全班人數的80.7%。想必大家都知道6月1日是兒童節,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母親節的日期?我們班的調查結果多少令人欣慰。
百善孝為先,讓我們用一顆孝心對待自己的父母吧,一句祝福、一杯熱茶、一聲問候,都會使父母感到幸福和快樂。別忘了在母親節和父親節時對父母道一聲:“節日快樂”!
孝敬父母的調查報告 2
在第十屆“挑戰杯”參賽作品中,一件名為“感恩父母,點亮親情”的教育類作品格外引人關注,來自河北工程大學的薛秀麗、謝志龍等同學運用科學的方法,在全國不同區域的7所大學內進行了調查,發放調查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629份,做出了《關于大學生感恩親情缺失的調查報告》。
調查顯示,62.0%的大學生清楚地記得父母的生日,17.8%的大學生只記得父親或母親的生日,更有21.2%的大學生對父母的生日都不記得。
據薛秀麗介紹,河北工程大學最近組織了一次“一封家書”征文活動,一些大學生通過參賽,重新開始使用書信的方式抒發對父母的感激、懺悔與愧疚之情。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對“寫家書”持不以為然的態度。“現在各種通訊設施這么齊全,給家里寫信多浪費時間啊。”一名大學生表示。
調查顯示,90.5%的大學生選擇用電話與父母聯系,只有7.9%的大學生選擇用書信的方式與父母聯系。有72.9%學生從未當面對父母說過“我愛你們”或其他類似的直接表達感情的話,其中男生占78.7%,女生占21.3%。
有大學生認為,是中國人含蓄的傳統造成了孩子與父母交流的減少,“盡管有時想和父母聯系一下,可是時間又比較緊張,想用那種傳統的方式和他們交流,但拿起筆來一時也不知說些什么,甚至出現提筆忘字的情況。絕大多數人還是把孝敬父母落實在了刻苦學習、掌握知識的實際行動上”。
調查顯示,32.3%的大學生表示,上大學是為了“改善父母生活,孝敬父母”,38.5%的人認為上大學是為了“找份好工作,好好過日子”,18.4%的'大學生是為了“實現自己在學術領域的理想”,此外還有10.8%的大學生是為了遵從“父母的命令”。薛秀麗等同學的調查報告認為,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還是懂得感恩父母的,他們在以實際行動表達著對父母的愛。
“這個調查題目設計得好,不僅對大學生要注重感恩教育,就是企業、政府,對職員、公務員也越來越重視加強對他們的感恩教育。我和一個著名企業的總裁聊天時就曾經說到感恩,他表示,他所在的公司要求中層領導回家必須要向父母表達愛意,因為只有愛父母才能愛企業,才會對下屬有感染力和領導力。”“挑戰杯”大賽的一位評委向記者表示。
孝敬父母的調查報告 3
第一、什么是孝道
俗話說,父母在,不遠行也行。
每個人都知道孝順父母,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如何孝順父母。有人認為買房、請保姆、吃大餐、旅游都是孝順父母的。其實只能是“從外面安全”。子曰:“今日之孝,謂能養。至于狗和馬,可以養,不尊重。為什么不呢?”如果不能發自內心的尊重父母,那就不是真正的孝順。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中,人們往往會鄙視老年人的經歷和社會地位。
“很難給你姑姑好臉色。如果表現出你的輕視和不耐煩,這種孝心是不到位的,因為會讓父母感到不安。”
論語說:“父母之年,你一定不知道,一個高興,一個害怕。”
作為孩子,我們孝順過父母嗎?是親切的問候。還是關心的動作?要孝順父母,不僅要從外表保護自己,還要從內心保護自己的心。如果我們真的孝順父母,就要從現在開始行動,不要等到明天。
二、城鎮和農村如何看待“孝”?
中國城市孝道調查:中國一直有孝道實踐,涉及年輕一代對老年人行為的六個方面,包括照顧老人、在經濟上幫助老人、尊重老人、服從老人、關注老人的好惡、時不時地慰問老人。
總的來說,中國人的孝道并不盡如人意,其中最好的行為是尊敬老人,最差的是在經濟上幫助老人。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科學系教授在香港舉行的“全球華人孝道敬老研討會”上發表了題為《京滬粵廈喜安港老、中、青三代孝道實踐研究》的報告。
當研究人員對不同城市的背景進行統計調整后,發現北京樣本在父母孝道實踐方面得分最高,上海樣本得分最低,香港在“經濟助老”方面得分最高。
分析表明,道德教育對地方孝道有明顯的影響,這解釋了為什么北京和南京的孝道實踐水平較高,傳統多代家庭較為普遍;相反,上海、廣州、香港的德育相對薄弱。
進一步的變量分析表明,中年人實踐孝道更多,因為他們大多有健在的老年父母,社會經驗促使他們有更多的孝道實踐技能。
另一個有影響的變量是收入。收入較高的中等收入人群更熱衷于孝道實踐。大多數已婚婦女都是孝道的忠實實踐者。以上內容摘自中國新聞網。
說到尊重父母,有時候農村出來的孩子比城市長大的孩子還要差。也許是童年的艱辛讓他們早日意識到生活的艱辛,也許是因為在簡單樸素的環境中,他們更能感受到真情實感。簡而言之,他們熱愛土地,懂得感恩。
大部分城市的孩子從小就有很強的依賴感,被慣壞了,慣壞了太多。與農村相比,家庭環境的優越并沒有讓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體驗到生活的艱辛,像溫室里的花一樣,舒適地成長。他們見過大大小小的場景,熟悉繁華的都市大雜燴。相比之下,感恩會對他們有點陌生。
三、如何盡孝?大學生的理解,父母的期待。
我們大學生明白,我們家是嚴父慈母,我也很尊敬父親,但畢竟是兩代人,很難讓他們幸福。下學期畢業。我父母想讓我和他們在一起,但我想出去冒險。雖然你可以在外面掙更多的錢,但你可能無法滿足你的父母。這真的是矛盾。父母需要心理安慰,希望能經常見到孩子,享受家庭幸福。不管我未來的工作是什么,我都會盡力讓父母開心。
孝敬父母必須體現在經濟上。我父母是農民。如果他們太老了,將來不能種地,他們就沒有收入來源。現在父母回家只能多陪陪他們,尤其是放假的時候一起看電視聊天,他們很開心。在家里,我受母親影響最大。我媽媽教我努力爭取成功。每次回家,我都不忘給她帶些禮物。雖然她說沒有,但是她很開心。如果以后自己工作,一定要在經濟上多為父母分擔。
我認為經濟方面非常重要。上學給我的家庭帶來了很大的負擔。在我的'兄弟姐妹中,我從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多,我應該承擔未來最大的責任,尤其是對父母。很少有農村考上大學,他們考上大學為家庭確立了地位。他們以后能不能出人頭地,關系到父母和家庭的聲譽,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在父母眼里,這是最大的孝道。現在感覺很有責任感,壓力很大。我父母工作非常努力。當我回到家,和我的家人一樣,我做農活,做飯,洗衣服,挖掘,以及所有的事情。
自從上了大學,和父母的交流就少了,對家人和父母的感情也漸漸淡了。以前一次寫幾頁,現在不滿一頁。去年假期后我沒有回家,因為學校里有很多事情。我曾經看過一部漫畫,大意是孤獨是對老年人最大的傷害。看完覺得愧疚。
現在說起對父母的孝順只能是精神上的,就是父母的生日和節假日打電話問候;假期早點回家,多陪陪父母,和父母聊聊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些在經濟上對他們來說是不可能的。以后,我不和父母一起工作,所以我沒有太多機會回家。我需要多給父母打電話,盡量回家看望他們。如果你有條件,和父母住在一起是孝順父母的好機會。
我覺得“孝順”就是盡可能多的和父母溝通,讓父母知道你記得他們,經濟上的事情其次。父母還在工作,總是問我要不要贊助,所以給我多點錢好像有點虛偽,還是多打幾個電話比較好。我主要的表達就是讓他們知道我一個人在外地過得很好,讓他們互相照顧,不用擔心我。我有時回家給家人買一些小東西。記得那次買了厚厚的塑料桌布。我媽高興得說兒子懂事會給家里買東西,還拿去鄰居家炫耀了好久。那是我第一次給家里買東西。后來一想到媽媽這么開心,我就一直關注家里少了什么,把它拿回來。
父母期望:最大的希望是孩子能好好學習,能獨立,能有立足社會的技能。孩子能在社會上自立,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父母為孩子奉獻自己。當然,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關注作為回報,但是需求不多。現在孩子還小,可以幫我拿東西。當我累的時候,我覺得很滿足。
有時候她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使做不好,心里也很開心。現在的孩子太聽話,體會不到生活的艱辛,感覺沒有那些走過人生艱難時期的人孝順。當時父母與子女共患難,感情深厚。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他們不要求孩子承擔太多,減少對孩子的依賴。以后孩子的工作壓力會比現在大很多,只要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幸福的生活。我們經濟富裕,不想增加孩子在這方面的負擔。只要孩子能在生日或者生病的時候打電話問候他,他就滿足了。在和孩子的關系上,希望端莊,保持朋友關系。生活方面,以后年紀大了可以去老年公寓或者養老院。孤獨的家庭生活毫無意義,不如集體生活。有人認為去老人院說明孩子不孝順,不有福。我不這么認為。孩子的愛代替不了老人之間交流的需要。這樣既不會拖累孩子,也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什么不好?
作為父母,我們希望能在思想上不斷與孩子溝通,在一些事情上統一看法。我們的生活不是問題。我們更渴望家庭,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孩子生病了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不能的時候可以幫助。老人害怕孤獨,孩子經常和我們聊天,聊他們的自信。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理解并尊重我們的意見。總的來說,孝的傳統是有道理的。這不是原則問題。孩子可以讓步,盡力讓老人開心。老人有自己的脾氣,孩子要尊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犯了很多錯誤,父母都原諒了。父母也可能會犯錯,如果有一些考慮不周或者錯誤,應該原諒。
現在的孩子學習很努力,長大了也會很榮幸。我上課老,上課年輕。我在生意上非常努力,只是為了我的孩子。
我們有保險,生活沒有問題。我們寧愿將來讓孩子跑路,也不愿意在我們面前被裁員。父母為了自己的意愿養育子女,期望他們能夠自立,將來為社會做出巨大的貢獻。如果孩子以后能這樣,自然對父母好,父母什么都有。
孝敬父母的調查報告 4
一、前言
實踐主題:孝敬生我養我父母,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實踐時間:20xx年2月25日——20xx年2月26日
實踐地點: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江蘇理工學院
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二、正文
(一)調查初衷
孝敬觀是人生觀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的孝敬觀有利于大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對大學生開展孝敬觀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也是培養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的優秀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為此,我特意在網上做出一個問卷調查,針對在校大學生對孝敬觀的看法和態度,以便于了解這次調查的過程。希望作出一些教育建議能夠幫助、引導大學生走向正確的人生觀的方向,更希望有利于我們大學生自身的素質的提高,進而全面發展。
(二)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是采用網上調查問卷的方式,調查活動的時間為期三天,調查對象為在校大學生,調查對象的年齡為20~22歲,平均年齡20歲。問卷內容包括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生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學生對父母的態度、孝敬道德觀念等。采用無記名的形式,學生自主選擇填寫。問卷結果采用計算機和人工計算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處理。
(三)調查結果
1、大部分大學生心懷一顆感恩報答的心,與父母的關系和諧、融洽
在傳統倫理道德的影響下,學生們展現出了重孝道、較負責的一面。從調查中發現:在回答“您知道父母的生日在哪天嗎?”這一問題時,超過半數的學生選擇知道,部分的學生知道父母親兩者中的一者;學生在將來就業時,大部分會選擇就業地區與家距離較近的地方,便于照顧父母;大多數學生會在一個星期左右與父母聯系,少數的學生會選擇一個月內與家人聯系;絕大多數學生會在過節時問候自己的父母,并且送上自己的關心與祝福;半數以上的學生在與父母發生爭吵時,會有道歉的態度,約20%的同學會主動與父母道歉;學生在家里會幫助父母做家務,幫父母洗衣服,大多數的學生都能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并能盡自己的努力讓父母滿意。
2.大學生基本都擁有手機,通訊工具的發展便利了大學生與父母之間的聯系。
大部分的學生會在一周左右主動和家人聯系,其余的一般也會兩周之內主動與父母聯系,且與父母之間的通話時間超過五分鐘,由于電話的方便和快捷,父母與孩子雙方都比較主動。通過電話來問候和關心父母,并把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告知父母,使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做到了多一點溝通,多一點關愛,多一點安心?
3.部分大學生生活條件優越,自我中心意識比較強烈,缺乏感恩之心。當代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自小生長在一個比較特殊的環境中,生活條件比較優越,不需要為溫飽問題而擔心;其次父母大部分只有一個或兩個子女,所以子女在家庭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加之父母和祖父母的溺愛,對子女的要求都能答應,故自我中心意識比較強烈。
(四)存在問題
雖然家長和學生之間的聯系較多,但是在與家人的交流過程中,大多數只是談一些生活上的膚淺瑣事,有的也只是僅限于生活和學習上的關心,亦會出現同學報喜不報憂,甚至一些頹廢的同學給家長反饋的信息幾乎是完全相反的,這樣導致父母與孩子真正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時間很少;孩子對于父母愿望、憂愁和喜悅,學生只知道一些,但是對于父母的生活狀況和身體狀況卻不是很了解;在與父母吵架后,有的`只說抱歉的話語,卻沒有任何行動去表達自己的悔意和歉意,甚至有的不當一回事;由于時代的不同,再加上學生與父母對政治、經濟、文化上理解的差異,會造成雙方在某些觀念上存在很大的分歧,這就為大家的了解與溝通增加了障礙,矛盾、誤解將會導致出現這些情況:有的認為自己與父母之間存在代溝,有的認為父母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想法,無法了解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時也出現了非常叛逆的同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一意孤行??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的不足,生活上自理獨立的能力較差,不會處理生活小事,不會合理安排生活費,不會處理好人際關系,不會很好地調整自己的情緒,遇到小小的挫折、困難只會找家人抱怨、哭訴,久而久之,生活上自主獨立能力明顯減弱,不利于自己獨立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五)原因分析
1、社會環境的影響和教育的不完善
在孝敬觀上,大學生講究奉獻少了,索取多了;在新的大學生活帶來的不適應,社會上的攀比之風、享樂主義風、拜金主義風、極端個人主義風等錯誤思想對大學校園的沖擊,同時,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價值取向出現了多元化,在選擇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時候,我們沒有把握好尺度,容易走偏了方向;教育體制仍未完善,仍舊以成績為主要要素去衡量學生,而倫理道德的教育、情感意識的教育卻很少,甚至未達到教育的標準,這樣使在校的大學生對家庭對父母的關心熱愛度逐漸降低,從而導致他們的孝敬觀的思想逐漸流失。當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引起了質變。
2、長輩的溺愛、縱容
自從我國貫徹落實計劃生育這一長期的基本國策后,大部分的家庭一般有一個或兩個子女。再加上經濟的快速平穩發展,社會的和諧安定,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對子女的態度和要求一般是有求必應,吃、穿、住、用都給子女最好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子女以個人為中心思想的滋生,逐漸發展成享樂生活,不顧及父母的感受,不懂得關心父母。
3.學生自己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
部分學生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導致人生觀出現偏差,以自我為中心,追求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只講索取,不講奉獻,自私、自我,不顧及家庭和親人的感受。
(六)建議
1、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校園環境
大學生應該摒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和個人主義人生觀等錯誤思想,警惕和抵制它們的侵蝕,努力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合理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主動地加強與父母溝通和交流,互相理解和關心。尤其是大一的新生,盡快適應新的環境,學會過集體生活,學會獨立處理生活、學習和人際中的各種問題,不能遇到問題就向父母訴苦、抱怨。
2、學校應給予一定的重視
在我校的倫理教育中,主要以講授為主,可以嘗試改變教育形式,組織同學們觀看一些孝敬教育片;開展全校性的孝敬教育活動,比如說寫一封家書活動,學唱幾首與父母有關的歌曲,或開展大合唱。學校應該開設感恩教育課程,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樹立正確的孝敬觀,完善倫理道德教育。
3、家庭要重視對孩子的教育自小,家里就應該給子女講授有關于孝敬,親情的故事詩篇,如《孟母三遷》、《游子吟》等等,讓他們從小就學會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勤儉持家、兄友弟愛等傳統美德。父母的期望、關心、理解可以讓學生努力奮斗,積極進取,可以成為他們要求上進的恒久動力,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持恒心,推動他們不斷完善自我。但是切不可讓這些東西轉化成無形的壓力,影響子女的正常生活和心理,也不能過分溺愛子女,要讓他們學會獨立,能夠面對挫折。
4、大學生應提高獨立生活能力,同時要擔負起照顧父母的責任當代大學生要確立生活的獨立意識,不能過分依賴父母,要確立自己的人生目的、人生道路、人生價值標準,做到認真、務實、樂觀、進取,要努力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抵制不良思想的入侵,要經得起困難的考驗,要勇于奉獻,不求索償,要做到勤奮、嚴謹、求實、創新,報效國家,回饋社會,感恩學校,孝順父母。
(七)調查體會
孝敬父母是大學生必備的意識,也是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品格。懂得孝敬長輩能使家庭和睦,從一個家風優良的環境中走出來的孩子,有著他獨特的魅力與和善的氣場,能迅速構建起自己的人際關系網,也容易被認可。孝敬父母的中華傳統美德不能拋棄,而傳統文化逐步被人淡忘的社會現狀令人擔憂。素質教育的呼聲正在高漲,相比于實用主義的大潮仍是星星之火。
【孝敬父母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青少年孝敬父母的調查報告06-21
三年級《孝敬父母》評課稿10-05
我的調查報告作文|我的調查報告05-14
勞動關系問題調查報告_調查報告05-01
噪聲污染調查報告-調查報告08-08
專業知識調查報告-調查報告08-08
農村高中教育的調查報告-調查報告08-08
調查報告作文 寫調查報告作文11-10
“白色污染”調查報告_調查報告08-11
春節孝敬父母倡議書(通用5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