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精選8篇)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 1
一、總體就業情況與分析
至每年7月,我院根據畢業生提交的就業協議書,統計的就業率為:09年91.96%,10年92.08%,11年94.08%,12年94.58%。而麥可思公司提供的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為:20xx屆91.3%比全國骨干校(94.0%)低2.7個百分點,20xx屆89.7%比全國骨干校(93.3%)低3.6個百分點。我院總體就業情況良好,但就業率與全國骨干校相比偏低。由于就業率統計口徑與時間上的差異,院校公開就業率是根據就業協議書的累計計算,第三方調查機構則是統計畢業半年后某時段上的就業率;本校基本是在畢業生畢業前夕的實習階段進行統計,部分專業是由學校安排整體實習所以就業率偏高,而畢業半年后又正值春節前夕,又有部分畢業生辭工回家過年,造成第三方調查機構此時的就業率偏低。
(一)畢業生生源與總體就業分布情況
08年我院的本省生源812人,新生總人數為2506,本省生源占總體生源的32%。09年本省生源734人,新生總人數為2432人,本省生源占總體生源的30%。至10年本省生源占總體生源的43%,12年逐步過渡到50%。
本省生源比重不斷提高目前總體接近一半。據麥可思公司的調查本校(08級)20xx屆畢業生,近半數(45.6%)選擇在海南就業。本校(09級)20xx屆就業的畢業生中,41.9%的人選擇在海南就業。由以上數據可得知我校畢業生主要集中在本省就業,除了本省生源外,每年大約有百分之十幾的外省生源在本省就業,生源地、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是我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范圍。
我院09、10屆畢業生在國企與事業單位就業的約占畢業生的1%、外企15%、股份制2%、民營企業82%;而到11屆在政府機構與事業單位就業的為4%、國企8%、外企13%,民營企業73%;12屆在政府機構與事業單位就業的占4%、國企11%、外企12%、民營企業71%。由上述的數據可見民營中小型企業是我院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這幾年畢業生通過公務員考試的比例逐漸加大,與此同時進入國企就業的比重也逐漸加大,反映出隨著我院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也日益增強。
(二)就業層次
據我院的調查,09、10屆畢業生就業主要面向酒店餐飲業與旅游服務業的基層崗位與銷售業務員,就業的行業與崗位單一,境外就業尚未開展起來。11屆畢業生就業主要集中在零售業與銀行業從事的職業主要是財會及銷售人員。12屆畢業生就業的主行業有零售商業、媒體信息及通信業、金融業與住宿飲食業,從事的職業主要是財會及銷售人員。經過努力,畢業生就業的行業與崗位不斷豐富,已走入了各行各業,就業層次不斷提升。近幾年,我院還積極開拓境外就業市場,每年成功組織幾十名同學到澳門、新加坡等地實習與就業,創造了更廣闊的就業市場。
(三)畢業生的收入
根據調查20xx屆畢業生實習起薪范圍在700至4500不等,畢業半年后的平均收入20xx
屆為2698元,20xx屆為2712元均與全國骨干校的水平相當。涉外旅游、旅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國際商務、報關與國際貨運、營銷與策劃、連鎖經營與管理專業20xx、20xx屆畢業半年后的平均收入在2900元以上,而20xx與20xx屆畢業半年后收入都偏低的專業有投資與理財、計算機多媒體、會計、藝術設計、機電一體化等專業。
本院畢業生收入較高的專業主要在旅游類、商務類與銷售類。收入偏低的專業主要在財會類、理工科類與藝術類專業。
(四)畢業生工作的專業相關度與滿意度
據我院的統計,12屆畢業生實習工作比較對口的占被調查人數的33%,完全不對口的占13%。麥可思調查的數據顯示我校20xx屆畢業生專業相關度為59%,20xx屆為56%,比全國骨干校20xx屆的63%低7個百分點。20xx與20xx屆畢業半年后工作與專業相關度高的專業有:稅務(72%)、審計實務(73.5%)、涉外旅游(74%)、會計(75%)等,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偏低的專業有:國際商務(38%)、報關與國際貨運(39%)、投資與理財(42.5%)、計算機多媒體(41%)等。我校進行的調查顯示,我院的工科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與與汽車檢測技術的實習起薪連繼兩年都是所有專業中最低的,在海南與廣東的對口實習起薪普遍在700、800元,部分達到1500左右,造成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相關度由11屆的71%快速下降到12屆的51%,汽車檢測技術專業相關度由11屆的59%快速下降到12屆的45%。在兩屆的調查中無論是工作的專業相關度還是滿意度都偏低的有投資與理財專業保險方向。
(五)招聘信息來源
我校畢業生得到有效的實習機會來源于校園招聘會的占被調查人數的32%,16%來源于學校及老師提供的信息,8%來自各類招聘網站,17%來自于社會人才市場,14%來源于親朋好友介紹。據麥可思的統計我校12屆畢業生獲得第一份工作的最主要途徑是專業求職網站26%,通過朋友和親戚得到招聘信息23%,直接向用人單位申請的`有16%。由以上數據得知,在尋找實習機會的階段,畢業生還沒有太多的社會經驗,招聘信息的主來源是學校舉辦的校園招聘會、學校網站和老師處,所以校方建立起的各種招聘信息提供平臺就十分重要了,一旦離開學校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后,專業求職網站的作用就體現了出來,此時,親朋好友處也能提供許多的機會。(六)擇業看重的因素與期待
據我校的統計,畢業生在實習階段選擇單位時看重的因素,由重要到不太重要的排序是:
工作單位所在地理位置,經濟收入高福利待遇好,個人發展前景好符合興趣愛好,工作舒適勞動強度低,專業對口,工作單位的聲譽。在麥可思的調查中顯示,我院12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后認為職業不符合期待的原因,有46%的人選擇不符合職業發展規劃,有25%的人認為不符合興趣,有16%的人認為是不符合生活方式,有13%的人認為不符合性格。由以上不同時段的調查結果對比可見,畢業生在剛步入社會的時候選擇單位理想化,看重工作帶來的福利,畢業半年后多數人會從長遠的職業規劃與發展及個人志趣的角度來考慮工作選擇,工作選擇更加理性化。
二、存在的問題與思考
近年來盡管我院的就業工作也做出了一些成績,但通過跟蹤調查依然反映出我的的工作仍然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對離校畢業生的就業動態狀況掌握不足、畢業生離校后就業服務工作開展的范圍小,本省以外各地區的就業服務工作的覆蓋面小。全程化的職業指導服務要求在畢業生離校后依然持續提供服務,加強信息服務平臺與校友會的建設,將就業服務延伸到省外我院畢業就業集中地區是解決之道。
個別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定位模糊,師資力量與實踐課程不足造成就業層次低待遇差,競爭力弱。針對這些專業要根據就業市場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專業定位,對競爭力弱的專業削減招生并順應招生來源與就業地主要集中在本省的發展趨勢,為廣大的中小企業培養應用型人才。
雖建立起畢業生跟蹤調查機制并開展起來,但校內開展的跟蹤調查缺乏理論體系的指導,調查工作缺乏系統性,調查指標不夠科學與完整,難以全面深入反映就業情況。跟蹤調查后繼的數據整理與分析是也體現調查意義的關鍵所在,由于工作繁忙,本校開展的調查結束后往往不能及時地將情況匯總并進行分析,跟蹤調查的效果難以及時體現。
本校的跟蹤調查手段單一,紙質問卷的調查方式費時費力且統計起來不方便。實地走訪式的調查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在本省與廣東省開展較多,其他省份實地走訪難度較大開展較少。要充分采用信息網絡平臺和郵箱與實地調查相結合,第三方調查機構與本校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跟蹤調查是有效獲得調查材料的基本方式。
畢業生跟蹤調查是就業中的重頭戲,通過對以往工作的總結與分析可以提高就業工作水平為工作調整與決策提供依據。此階段的調查工作必能促進我院的就業工作更上一個臺階。
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 2
前言
會計專業近年來成為就業領域的熱門專業之一,受高薪、高就業率的誘惑,報考人數逐年增加。大學生就業已成為我國當代大學生面臨的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隨著高校連年擴招,每年畢業生人數也在逐年增加,教育部表示,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將達到727萬人,比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的20xx年再增加28萬人,創下歷史新高。會計專業的畢業生人數也在逐年增長,但市場需求并沒有明顯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很突出,就業壓力大。每年大批量的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問題已成為社會的關注熱點。
為了加強學校與社會的聯系,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結構及人才市場的現狀,以及會計專業畢業生走向工作崗位后的表現,進行了一次信息調查,比便比較全面了解畢業生的情況,現將調查情況總結如下:
一、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
通過調查發現會計專業畢業生工作于企業單位者居多。大部分學生對工作較滿意,有一部分畢業生已經在單位擔任要職,大部分會計專業畢業生走向公司、企業等一線工作崗位,這主要是因為各高校會計專業畢業生數量的增加,使得就業形勢空前嚴峻,專科生就業比較困難。調查顯示知識面廣、計算機水平較高、動手能力強的同學更是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在單位發展也較快。
現在從事本專業的畢業生都對其所從事的專業和工作崗位較為滿意,據分析,對他們的工作影響最大的因素是知識技能和社會經驗,以及一些專業課等。當然,理論知識與實踐動手也占有更重要的地位。畢業后,有些同學還和母校的一些專業課老師保持密切的聯系,經常探討一些涉世經驗和專業理論知識。而那些在自己工作單位較有成就的校友也都是理論知識功底厚,動手能力和社交能力強的'優秀會計專業畢業生。
但是,也有很多的畢業生暫時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的是與專業并不對口的工作,這也反映出當前會計專業畢業生在就業上的理想化、浮躁的現象。同時,40%的畢業生選擇考研,一方面反映出用人單位對求職者學歷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也是部分大學生沒有提早做好就業思想準備盲目選擇考研的結果。種種跡象表明,當前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已不容樂觀,就業壓力仍然很大。
二、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一是供需差:會計專業畢業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來公認的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直接原因。全國高校畢業生劇增,然而用人單位比例卻遠遠小于此。
二是選材刁:應屆畢業生不吃香,在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然知道其公司的棟梁和骨干全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他們,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
三是缺經驗:教授多,教練少。畢業生在求職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缺乏工作經驗,眼高手低,知識脫離實際,不愿從基層做起,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人際溝通能力差。
目前會計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狀況呈現幾大特點:一是基數大,呈現“雙高”現象。所謂“雙高”,即高就業率與高失業量并存。“雙高”現象的存在足以表明會計畢業生基數之大,這直接導致更為激勵的就業競爭;二是就業容易擇業難,對于一名會計專業畢業生,找到一份普通工作并不難,但是想要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卻不那么簡單。
還有就是會計人才供需結構失衡,不少人力資源人員指出,高端出彩的畢業生太少,大部分畢業生只能勝任低端的基礎工作,造成高端領域供不應求,低端崗位卻又供過于求。
最后,學生就業觀念不盡相同。在受訪者中,就業觀念差異較大,主流想法是“先擇業,再就業”,考研深造和自主創業,分別占52.8%,10.4%和15.8%。數據顯示,在新的形勢條
件下,選擇繼續求學深造已不再成為大學生畢業后的首選,找工作和自主創業將更加適合大學生的發展。會計專業畢業后所從事的工作大部分都與自己的專業不符,這說明學生獨立意識和自我肯定意識已明顯增強,就業觀明顯開放。
三、會計專業畢業生在用人單位的定位
作為一名應屆畢業生,在校期間應該如何修煉自身,做好就業準備呢?
首先,明確個人定位。從許多成功就業的畢業生的經驗來看,每個人都對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性格有全方位的剖析,都能定位適合自己的企業類型與工作性質,然后根據各類企業的不同要求,從各方面著手提高自己的競爭實力。
其次,突出個人優勢。對于競爭力比較強的畢業生大體可以分為三類:實踐型、考證型、學術型。實踐型畢業生有著名企的實習經歷,能夠很好地將理論與實際結合,對于工作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考證型畢業生有著專業的證書,比如CPA、會計證、英語及計算機證書,這些都是其綜合素質強的表現;學術型畢業生往往專業知識扎實,有良好的文筆和邏輯性。
最后,調整心態,注重禮節。在求職過程中,一方面需要調節壓力,切忌攀比,另一方面注意言行舉止,從小事著手,注重細節。
調查發現大部分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觀念還比較成熟,定位較為準確,了解社會就業形勢,能積極面對各種就業單位或尋求更為合適的用人單位。但是,仍然有部分畢業生存在觀望等待、高不成低不就、心態不穩定等通病。具體表現在:認為專業不對口,待遇相對較低,工作辛苦;也有部分畢業生到了某家單位上班后,覺得待遇低而跳槽,出現多次就業的現象。
四、總結及建議
針對目前和未來職業發展的形勢,為了提高就業質量,高校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提供高質量的實習機會。不少企業反映,畢業生缺乏基本的實踐常識,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上手速度較慢,培訓成本太高。
2.優化課程體系與結構,強化人才能力培養。根據相關調查結果,實務界普遍認為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學、會計報表分析等課程極為重要,職業道德、溝通能力、職業判斷能力、邏輯分析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五大能力最為重要,各大高校應予以重視。
3.提高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切實提高專業水平。
4.在今后的學生工作中,加強學生日常工作的管理,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新生入學開始逐漸滲透正確的就業觀念,先就業再擇業,腳踏實地。
6.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動手實踐的能力,讓他們更好的適應社會。
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 3
一、調查目的:
管理學院07屆畢業生在10月底,共有716名,已經找到工作的有673位畢業生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崗位,就業率達93.99%,其中自主創業的有18人。為了更好的了解這些畢業生在單位的工作情況,并及時了解和掌握用人單位對我校在人才培養模式,需求信息,教學質量及畢業生綜合素質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按市場需求培養畢業生,我院在05、06屆畢業生之后,繼續對07屆畢業生進行了就業跟蹤調查。
調查過程中得到了各有關單位的積極支持和大力配合,調查取得了圓滿成功。
二、調查對象:
管理學院07屆畢業生及其工作單位的人事主管部門,包括企事業單位、集體單位、私營企業、外資企業等。
三、調查時間:
6月— 10月
四、調查方式:
調查形式以座談會及電話詢問形式為主,輔之以非正式的交談。對12個方面的問題:專業設置是否適應社會需求、思想道德素質業務能力、單位急需何專業等和對學校人才培養的建議為主。
五、調查結果:
經過統計,結果如下:
表現:很好(%)比較好(%)一般(%)不好(%)
思想道德素質:65% 29% 6%
愛崗敬業精神:69% 21% 10%
專業基礎知識:51% 46% 3%
知識結構:47% 42%11%
計算機水平:28% 54% 18%
外語水平:24% 51% 25%
團隊精神:56% 41% 3%
獲取知識和信息能力:41% 43% 16%
組織管理能力:49% 39% 18%
開拓精神及創新能力:76% 19% 5%
社會實踐能力:47% 41% 12%
受歡迎程度:79% 17% 4%
六、調查情況綜述
(一)畢業生所在單位對我校學生的評價
在對畢業生所在單位的調查結果看,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愛崗敬業精神予以充分肯定,特別是對我校學生的開拓精神及創新能力和受歡迎程度給予較高的評價。而對我校學生計算機水平、外語水平與綜合協調能力評價不高。
從我院就業服務部的工作人員經過電話詢問、和在用人單位的座談會及非正式交談的情況看,畢業生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學生思想素質高,業務過硬,能吃苦耐勞,勤學好問,上進心強,一般都會成為企業的業務骨干。用人單位強調,隨著人才競爭的不斷加強,用人單位不但僅重視學生的專業知識,更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
希望學校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強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與訓練,注重對學生的創新意識與開拓精神的培養,提高她們的應變能力、公關能力、計算機水平、外語水平、口頭表示能力、服務意識等等,使畢業生不但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同時也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成為一個“多面手”,能不斷適應新環境和新形勢的挑戰。
(二)畢業生對學校教學工作的評價
畢業生對學校的總體教學工作評價較好。其中,90%以上的畢業生認為我校教師師德、學校學習秩序和自我管理為優秀;近90%的畢業生認為我校的專業設置、教學管理制度、后勤管理人員素質為良好;80%以上的畢業生認為我校的教學儀器設備、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為中等;個別學生認為我校在圖書資料、綜合能力培養和教學改革等方面是偏低的。從座談會反映的情況看,畢業生對學校教學工作的意見集中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表現在教學上就是教師只教會學生“是什么”和“怎么做”,而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因此然。反映到工作上就是學生只能或只會“做事”,而不能“做人”。其結果是學生尖子少。畢業生們一再強調,學校應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教給學生一種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并不一定非要專業對口,只要學生掌握了開啟社會和知識大門的鑰匙,就能經過自身的奮斗,到達光輝的彼岸。
2.社會活動少,缺乏對社會的了解和能力的鍛煉。部分畢業生反映,學校生活就是讀書,很少接觸社會。希望學校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時間,每學期組織一次到單位實習、實踐活動,到實際工作中學習工作經驗,鍛煉工作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3.部分課程設置不合理,部分課程教學質量需進一步提高。畢業生反映,當前某些課程脫離實際,學了沒用;更有不少課程教學存在問題,希望學校要保證基礎理論課、主干課的教學質量。
七、調查結果對我們的啟示
經過本次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就業服務部的工作人員深受啟發。從畢業生所在單位和畢業生反映的問題看,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影響著她們的前途和未來,它也將決定著我校未來的發展,應在提高教學質量,加快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等方面采取措施。
1、堅持和加強素質教育
當前就業愈來愈難,學生必須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在社會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這就要求學校堅持和加強素質教育。要經過書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等多種途徑,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正如本次調查的結果一樣,畢業生很少反映自己的專業知識不夠用,而過多地反映自己的實踐能力低。
2、加大力度進行教學改革
首先,要繼續加大精品課程的設置。課程設置既要有利于培養學生專業素質,也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要加強基礎課的教育,為學生的今后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要加強實踐課程教學,以更好的適應工作需要。
其次,在教學內容上,要摒棄陳舊的教學內容,注意知識的更新,要把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放在首位;在教學方法與手段上,要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潛能,重點加強對于進行創造性活動有關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
第三,要加強實踐教學。事實證明,實踐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同時實踐教學有利于學生了解社會實際,認識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從而調整心態,有利于縮短學生畢業后與社會的適應期。
3、大力營造學習氛圍,為學生成材創造良好的環境
今年調查的畢業生反映,我校學習氛圍不夠高。我們要經過舉辦講座、論壇、比賽等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環境,培養創造性能力;還可聘請企業、工廠的專業技師來校作報
4、精心組織多種學生活動,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在畢業生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在學校各項活動表現出眾的學生,在企業也很優秀。事實表明,學生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團隊合作精神、開拓創新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學生的總體素質。要精心組織學生開展諸如社會調查、社會服務以及各類文娛、體育活動,融素質教育于活動之中;各類活動應注意考慮與專業培養相結合,同時要注重發揮學生個體的不同特點,力求做到讓學生人人積極參與、人人從中受益。
5、加強師資力量培養
在畢業生調查過程中,我們常聽到學生對某些上課上得好、對學生認真負責的老師的稱贊和感激,也聽到過學生對少數課上得不好,甚至對學生也不負責的教師的責備;還有不少畢業生說,學生想不想學,很大程度取決于老師教得好不好,這些都說明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的極其重要性。
因此,學校必須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培養。
一是從制度上和政策落實上如何維護教師的權利和利益。
二是要注重發揮教師的主人翁精神和工作積極性。
三是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師激勵和約束機制,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 4
調查目的、內容
為深入掌握畢業生的實習狀況,了解用人單位的看法和意見,做好畢業生信息反饋工作,使學院教育教學工作有的放矢,就業指導中心于10月末至11月中旬有針對性的對我院07屆中職畢業生及其實習單位進行了回訪,同時根據07屆高職畢業生的實習問題對部分單位進行了考察。此間,我走訪了煙臺和威海地區的9家單位。
調查方式
對單位進行訪談,并請單位填寫《畢業生跟蹤調查表》,和部分畢業生交流,全面了解情況。
調查結果與分析
回訪情況:
綜合各單位來看,回訪的富士康(煙臺)有限公司、樹研光學(煙臺)有限公司、煙臺青湖電子有限公司、威海普潤電子有限公司、文登南洋電子有限公司等5家單位對我院的畢業生總體評價良好,對畢業生的`專業知識、動手能力、敬業精神、團隊協作精神、工作效果等表現的評價均為好或較好。他們一致表示非常愿意繼續和我們合作,他們對我院畢業生的評價是:在工作中能吃苦、踏實、敬業。 從畢業生方面來看,起初去這5家單位實習的181名畢業生中有163人仍在公司工作,并能夠適應工作崗位,對工作狀況比較滿意。其中一部分畢業生表現很好,得到了單位的高度認可,獲得了榮譽與獎勵,如煙臺青湖電子有限公司的李圓圓、呂冰潔、田美玲,威海普潤電子有限公司的曹雙霞、江瞧麗、楊翠翠、李文靜,富士康(煙臺)有限公司的張娜、田秋平、馬 建 超、張煥軍、劉艷兵等同學都以良好的表現深得單位好評與重視。另外,樹研光學(煙臺)有限公司的信淑青、任劍慧、吳全會三名同學已被公司派往韓國進行為期3個月的培訓進修,她們本月底將完成培訓,返回公司,公司領導告訴我們,她們返回公司后首先可以休假一段時間,上班后崗位和工資都將有一定程度的上調。據了解,在這5家單位實習的畢業生的月薪基本在1000—1500元之間。
通過此次回訪,我們也了解到了畢業生中的不良因素:業務不熟、心情浮燥、急于求成、定位不準、不求創新。主要是由于對自己的職業缺少規劃,擇業不充分、不善于積累經驗教訓,知識技能掌握不到位、工作中好逸惡勞、好高騖遠、不能正視困難、和領導同事缺少溝通、依賴家人等原因所致。
考察情況:
考察了LG伊諾特、奧威制冷、豐安電子等公司,公司的工作環境、工作崗位、工作性質等基本情況均能滿足要求,通過相互介紹、交流,幾家公司均和我院達成了合作意向。
總結
總體來看,我院畢業生在實習過程中表現良好,為學院贏得了較好的口碑,也為自己贏得了榮譽,實現了自身的價值。從中我們也明確了工作中的不足,有利于我們全面改進,不斷完善。
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 5
一、調查背景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大學生就業是檢驗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的指標之一,為了進一步了解我系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及特殊教育(學前方向)專業的就業情況,我們開展了畢業生就業跟蹤調查。
二、調查的目的與意義
開展畢業生就業跟蹤調查,一方面可以了解我系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和特殊教育(學前教育方向)兩個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另一方面可以促進我系在人才培養、教學改革、課程設置等方面的調整與改革。
三、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查對象為20xx(請自填)屆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及特殊教育(學前方向)兩個專業的畢業生,共99人。其中女生98人,男生1人。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共發出問卷99份,回收99份回收率為100%,有效率為100%。
四、調查結果分析
(一)獲取計算機和普通話證書情況
普通話證書和計算機等級證書是師范生必備的畢業條件之一。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看出,兩個專業的同學專業基本技能較為扎實,全部通過計算機一級考試,通過率為100%、在普通話證書方面,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專業畢業生100%獲得了普通話二級乙等及以上證書,特殊教育(學前方向)畢業生98%獲得了普通話二級乙等及以上證書,其中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的畢業生普通話獲得一級乙等的有1人,所占比例為2%,獲得二級甲等有25人,占50%,獲得二級乙等的有24人,占48%。特殊教育(學前方向)普通話獲得一級乙等的有1人,所占比例為2.04%,獲得二級甲等的有9人,占18.37%,獲得二級乙等的有38人,占77.55%。
(二)獲取教師資格證種類情況
通過表2我們可以看出,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的學生在校期間均獲得小學教師資格證,比例為100%。特殊教育(學前方向)47人獲得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比例為95.92%。
(三)職業資格證獲得情況
從表3我們可以看出,兩個專業的畢業生在校期間積極考取職業資格證書并獲得了多種證書。其中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的學生在校期間均獲得教師資格證,比例為100%。特殊教育(學前方向)47人獲得,比例為95.92%。這可以看出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的畢業生在校期間專業知識較為扎實、基本技能的掌握優于特殊教育(學前方向)的畢業生。
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獲得心理咨詢師的達到47人,所占比例為94%,考取育嬰師的有20人,占40%,考取其他證書的有3人,比例為6%。特殊教育(學前方向)獲得育嬰師的有48人,占97.96%,獲得保育員的有37人占75.51%,獲得其他證書的有6人,占12.24%。
(四)就業信息渠道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兩個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信息的獲得比較多樣化。其中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的畢業生中有24人次通過親友師長提供獲得就業信息,占48%,通過實習見習單位的有11人次,占22%,通過校園雙選會和網站的有3人次,占6%,通過單位的招聘會和網站的有22人次,占44%,通過其他人才招聘會和網站的有26人次,占52%。特殊教育(學前方向)的畢業生中有26人次通過親友師長提供獲得就業信息,占53.06%,通過實習見習單位的有4人次,占8.16%,通過校園雙選會和網站的有1人次,占2.04%,通過單位的招聘會和網站的`有16人次,占32.65%,通過其他人才招聘會和網站的有16人次,占32.65%。
(五)就業單位類型
調查結果顯示,作為師范院校的畢業生,大多數的學生選擇了學校和事業單位,少部分的學生選擇了民營企業或者其他工作。說明畢業生的專業思想比較牢固,從事與專業對口的工作觀念比較扎實,其中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的畢業生中有33人選擇學校,4人選擇在事業單位工作,13人選擇了民營企業及其他單位。特殊教育(學前方向)的畢業生中33人選擇了學校,從事與教育相關的工作,7人選擇事業單位,9人選擇民營企業或者其他單位。
(六)畢業生自我評價
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畢業生在對自我的評價比較客觀。在對目前工作的滿意程度及目前工作崗位表現及交際協調能力三個方面方面,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的畢業生比例高于特殊教育(學前方向)的畢業生。從結果來看,初等教育(畢業生對自身能力的綜合評價為較好,特殊教育(學前方向)的畢業生對自身能力的綜合評價一般,兩個專業的在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方面評價一般。
(七)學校綜合評價
調查結果顯示,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的畢業生89.36%認為在校期間教學法、心理學等課程對實際工作最為重要,其次是音樂、美術、形體等藝術課程和科學、數學、文學等常識課程;特殊教育(學前方向)的畢業生中77.55%認為音樂、美術、形體等藝術課程對實際工作最為重要,其次是教學法、心理學等專業課程,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用人單位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重視程度。
兩個專業的畢業生對我校學生管理和學風和校風最為滿意,對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專業設置和課程結構、教學效果評價一般,說明我們在專業設置和課程結構、教學方法與手段上仍需要進一步改革。
五、建議
(一)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深化課程改革
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及特殊教育(學前方向)是兩個需要專業知識和技能比較扎實的專業,要保證兩個專業畢業生的人才質量和就業保障,首先要從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另一方面增加專業技能課程的學習,初等教育(心理健康方向)除了需要心理學科方面的知識外,學生的心理咨詢實踐技能更需要進一步的拓展。而特殊教育(學前方向)的學生因為可以選擇的范圍更廣,既可以從事幼兒教師工作,又可以從事特殊教育教師工作,這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該專業的學生,系部一方面要增加兩個行業所需要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還要加強兩個行業所需要的實踐技能。
(二)加強就業指導,轉變就業觀念
學校要進一步加強就業指導工作力度,不斷提高就業指導部門的服務功能,培養學生向良好、成熟的就業觀念轉變。
(三)加強創業教育,拓寬就業渠道
學校要積極探索在專業課教學中融入創業教育,就業指導課程也要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重要內容;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通過舉辦創業講座、創業大賽、社團活動等,豐富學生的創業知識和創業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要積極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利用國家相關優惠政策自謀職業、自主創業。
綜上所述,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也要主動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體現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思想,把畢業生的需求和社會的需要作為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充分尊重畢業生的主體地位。開拓創新,更好地做好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
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 6
一、調查對象
1、農業中學對種植類、養殖類年畢業學生
2、畢業生所在用人單位
二、調查內容
1、畢業生基本情況
2、畢業生所在用人單位基本情況
3、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
4、用人單位、畢業生對教學的建議
三、調查方式
(一)問卷法
經畢業生本人答填后返回;向用人單位發放《農業中學用人單位情況調查表》,經畢業生所在用人單位答填并蓋章后返回。畢業生每班發放,回收26份。
(二)電話訪談法
(三)座談法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用人單位性質分析
今年的畢業生跟蹤調查數據表明:隨著家經濟結構和大學生求職預期的轉變,私營企業已經成為畢業生就業的首選。在被調查的畢業生當中,在私營企業工作,占到被調查人數的50.71%。這與私營企業規模不斷壯大,用人門檻低有很大關系。相反,畢業生進入有、集體和機關事業單位則相對比較少。
(二)就業單位規模分析
在今年的畢業生調查中,系學生超過半數在企業規模相對較小的單位工作,單位規模主要集中在50人以下和50—100人的企業,本次調查的畢業生在這兩類單位工作的分別占到36.5%和34.6%。其余100—500人占到15.1%,500—1000人占到9.5%,有4.3%的畢業生工作單位規模超過1000人。
(三)月收入情況調查
在本次調查中,近幾年的畢業生工作收入基本都達到1000元以上。其中月收入在1500—2000元的最多,達到38.2%,其次為1000—1500元達到31.2%,另外在本次調查的畢業生當中也不乏高收入者,在被調查的畢業生里面有18人月收入超過2500元,占到總數的6.47%。從今年的情況來看,高收入者比例有一定的提高。
(四)工作流動性分析
正常的人才流動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但是過于頻繁的人才流動也會給正常的經濟發展帶來阻礙。今年的調查表明:系畢業生跳槽現象比較頻繁,統計中發現共有75.5%的畢業生有過跳槽經歷。其中更換過一次單位的占有48.2%,更換過二次和三次的分別占15.8%和7.3%。另外有4.2%的'畢業生更換工作崗位有3次以上。
(五)專業對口情況分析
從調查的結果中發現,系畢業生就業后所從事的工作與在校所學專業對口者占35.5%,基本對口者占41.8%,兩者之和為77.3%;而有22.7%的畢業生就業后所從事的工作與在校所學專業不對口,造成這種原因的是金融危機的影響擴散,導致就業壓力加大,本專業對畢業生需求量萎縮,學生就業的難度加大,有些降低就業標準和預期。
五、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相關評價
(一)用人單位對院畢業生稱職情況的評價
對用人單位情況的調查,們分兩部分進行分析。一是畢業生在用人單位的總體表現分析,二是用人單位對系畢業生的綜合評價方面分析。
1、畢業生在用人單位的總體表現分析
對用人單位滿意度的調查,通過圖六可以發現用人單位對系畢業生的綜合評價比較好,其中優秀的達到41.5%,稱職的達到43.80%,兩項相加已達到了85.3%。另外基本稱職有13.6%,不稱職比率為1.10%
2)、用人單位對系畢業生的綜合評價方面分析
通過表一發現,系畢業生在計算機能力、思想道德、業余愛好、專業技能和心理素質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得到認可的。所學的知識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時以較強的社會交際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作風得到所在單位的認可,而外語能力、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等素質方面相對較差,自學能力、外語和創新能力評價為一般的分別占到26.5%、20.5%和24.7%。
六、畢業生就業質量調查分析
1、畢業生工作環境調查
從調查中發現,系近幾年的畢業生工作環境較好,在調查的學生當中有75.2%的學生認為工作環境很好,工作環境一般的有18.5%,工作環境差的僅為6.3%。
2、畢業生就業質量調查
今年院組織老師對大量的畢業生進行了走訪,通過走訪發現院前幾年的畢業生當中,有很多人在事業上一定有了較大成就。有很多學生通過幾年的努力已經成為所在單位的業務骨干或者單位領導,也從一個方面說明系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比較強。另外從調查的結果和用人單位的評價情況來看,們學生經過大學三年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能力,并且學生的能力得到所在單位的認同。這無疑是對系學校工作的最大肯定,也從一個方面說明系的教學質量在全系所有老師的努力下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調查結果對們的啟迪
通過本次調查,得出的結論是系畢業生的總體水平已經得到社會的認可,學生素質比以前又有了很大的提高,就業質量較好。但是系學生存在的問題也值得們去注意,特別是外語水平、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要為學生提供各種方式來加強薄弱環節的提高,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
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對于人才的培養和教育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已由應試教育逐步轉向綜合素質教育,這是以提高人才素質為重要內容和目的的教育,是一種更加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綜合素質的提高,重視人才人格的不斷健全和完善,也就是說更加重視使大學生學會“做人”的教育理念。抓好綜合素質教育,就是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促進家的繁榮富強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2、進一步加強就業市場的建設
系近年來處于高速發展時期,畢業生人數逐年不斷增多,就業壓力隨之增加。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就業壓力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第一、就業市場的建設不夠齊全,沒有與企業建立長期關系。第二、招生專業設置前瞻性不夠,有些專業設置時課程和實訓夠用,但三年后有些意料之外的變化。
3、進一步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就業指導作為就業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們要在以往的工作上加大力度。此前們在日常就業指導之外,們經常邀請學院就業指導辦公室的老師們的畢業生開設相關的就業講座,因為此種模式受利范圍比較小,所以們在日后的工作中把就業講座貫穿大學三年,除邀請學校的老師外,們還將邀請邀請一些教育、人事部門分管人才資源的負責人,企業人力資源部的人事經理與在校大學生分享就業經驗與成長的經歷;組織大學生走進企業、走進學校、走進管理部門、走進行業、走進市場。與此同時,們還要加強學院就業網的利用率,加大就業網的宣傳,進而提高系就業指導工作的效率
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 7
為了總結多年以來的辦學經驗,加快學院的改革發展,使其主動適應社會需求,2007年我院繼續開展畢業生跟蹤調查,收集社會對畢業生個人能力、自身素質等方面要求的市場信息,為學校人才培養提供信息。我院20xx屆畢業生共23個專業1680人,截止20xx年9月1日,初次就業率95.90%。
一、調查的基本做法
(一)畢業生跟蹤調查工作組成員
學院就業指導中心、各系主任、副主任、畢業生輔導員
(二)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是20xx屆各專業畢業生
(三)調查內容
1.社會對畢業生的評價
2.社會對學院的評價
3.畢業生對學院的評價
(四)調查的方式、方法
1.調查組向每位調查對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發放問卷
2.到用人單位進行實地調查,與畢業生進行訪談
(五)主要工作階段
1.準備階段:20xx年6月末,學院成立5個調查小組(人員由各系正副主任、應屆畢業生輔導員組成),并召開動員會,對參加調查人員進行培訓,最后由就業指導中心對調查任務提出具體要求。
2.調查階段:20xx年7月1日至9月1日,歷時60天,對我院20xx屆畢業生進行了全面的跟蹤調查。
(六)信息獲取情況
本次調查發出學生問卷共900份,收回837份,收回率93%,發出企業問卷共500份,收回459份,收回率92%;從中獲取有效數據18468個,意見和建議952條。
二、關于調查結果的統計與分析:
(一)畢業生工作感受與自我評價
表一:畢業生自我評價表
略
1、畢業生自我評價。通過表格數據分析,與前幾屆畢業生比較,學生對學院為其提供的就業機會期望值仍然很高,另一方面也是近幾年學院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對畢業生進行積極有效的就業教育,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提供大量的就業信息,確保應屆畢業生充分就業的結果;大多數畢業生比較熱愛工作,希望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有所成就,絕大多數畢業生能夠勝任本職工作,而且對未來充滿信心。自我院試行模塊式教學方法以來,大部分同學都認為較傳統教學方法更為先進和有效,待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
(二)畢業生自評情況:
表二:畢業生根據社會崗位實際需要對自己知識能力素質評價表
略
畢業生在知識與能力方面的自我感受、自我反思:通過對表中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我院畢業生專業基本功比較扎實,實踐技能和環境適應能力較強,但在人際交往、文字處理及組織管理能力方面相對不足;從事本專業的畢業生對工作崗位較為滿意,他們認為對他們工作影響最大的就是知識技能和社會經驗,在問卷中也充分顯示出在實際工作中理論知識與實踐動手能力占有同等特殊需要地位,他們贊同我院多開設一些動手性較強的專業課,有的畢業生未從事對口專業,但由于適應能力較強,也都取得了不錯的工作業績;畢業生普遍認為在工作中,創新意識和適應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此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程度也較為重要。
對母校的意見和建議:
首先是教學工作方面。對公共課的意見和建議,問卷結果如下:
表三:畢業生對學院公共課教學評價表
略
以上數據分析情況如下:62%的畢業生認為德育課和政治理論課的課時基本適合,內容可以,但收效不盡如人意。對外語和計算機教學上,大部分畢業生意見是學院應多重視外語、計算機教學,將外語、計算機教學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數學、語文的課時和內容較合適,但教學方法合手段需進一步提高,體育課課時和內容設置都比較合適。
畢業生對部分教學環節的評價:
表四:畢業生對部分實踐教學環節評價表
略
表中顯示:50%左右的畢業生要求在實驗課、實習實訓、頂崗實習和社會實踐上再延長時間,60%以上的畢業生感到從中收效明顯,學院應盡可能多地創造讓學生動手的機會,增加頂崗實習和實訓教學內容。
畢業生對母校今后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集中的有:
①專業設置要有前瞻性,培養方式上更注意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多與企業交流,探討人才需求。
②專業建設要注重實用性,模塊式教學很有價值。
③希望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
④加強外語、計算機教學水平。
⑤在保證所學技能課程完整的同時,提前進入社會課程實踐。
(三)用人單位的評價:
表五: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綜合評價匯總表
略
表六: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基本評價匯總表
略
表中顯示: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的愛崗敬業、組織紀律、團隊精神、吃苦耐勞精神、職業道德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再次印證我院畢業生良好的職業品格。其次,對實踐動手能力強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各用人單位高度評價了我院師資力量的雄厚,感謝我院為他們用人單位輸送了優秀畢業生,部分用人單位已與學院簽訂長期合作意向書。
三、調研情況總結:
通過本次跟蹤調查發現,我院的畢業生都有著扎實的業務知識、較好的交際能力和創新意識。有不少畢業生取得了突出的業績,已成為所在單位的業務骨干。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評價較高,普遍認為我院畢業生思想素質高,基礎理論扎實,業務水平較高。用人單位一致認為,學院走出校門,主動開展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是高校服務社會的具體體現,也是學校了解社會需求,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做法。畢業生則表示,大學的學習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希望學校繼續加強教學中的實踐環節,更好地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 8
實行畢業生跟蹤調查,是實現完善辦學特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畢業生的質量不僅關系學校的教育質量、信譽和知名度,而且是社會衡量學校辦學質量的標準。我校應加強畢業生跟蹤調查工作,及時了解畢業生的動態,通過對畢業生的調查及時了解市場上的人才需求、專業需求等,同時使學生的就業工作進入一個動態的循環反饋系統,及時了解學校畢業生在工作單位的思想表現、人際關系、心理素質、專業技能、專業知識、適應工作程度等情況,以及畢業生的社會評價,尋找普遍規律及典型個案,積累就業指導經驗,并進一步運用于在校生的就業指導上,使畢業生更加適應職業發展的新趨勢和人才規格的多元化需求。
一、職校畢業生跟蹤調查現狀
這幾年來職業學校對畢業生進行過調查,但很抽象,不具體,無法真正了解畢業生的工作情況、專業設置及課程開發還存在哪些問題、行業的需求等,沒有形成一套長期合理規范的畢業生跟蹤調查機制,或者說沒有形成一套合理的跟蹤服務體系。另外這些調查有一些共同點:
(一)形式比較單一,即大部分是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這樣就缺少了和畢業生及用人單位面對面進行交流的機會。
(二)內容相對簡單,大部分院校的調查問卷體形比較單一內容較少,不能完全體現出畢業生的情況和用人單位的意見。
二、機制要健全,人員、經費要保障
學校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畢業生跟蹤調查制度,學校好比是個“企業”,而學生是一種特殊的“產品”,既然這種“產品”生產出來,我們就應該向其他企業做好售后服務工作,這不僅能了解其動態,而且能促進學校的發展,從而更好地培養對國家有用的人才。此項工作由學校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牽頭,就業部門、教務部門具體負責實施,各系、班主任負責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及反饋,并形成書面分析報告。在經費上學校要予以大力的支持,可以設立專門的經費,按比例劃歸系進行管理,從而保障工作的實施。
三、調查內容及范圍
畢業生調查可以分為兩步,一方面對應屆畢業生進行調查,另一方面對往屆學生進行調查,兩者有效地結合,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態。在時間上應屆畢業生每年進行一次,為期兩個月,調查覆蓋率要達到畢業生人數60%以上;往屆生可以每三年進行一次系統的調查,為期半年,調查覆蓋率要達到每屆畢業生人數30%以上。
調查主要圍繞畢業生的敬業精神與工作態度、團隊精神與人際關系、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綜合職業技能、崗位要求、用人單位滿意程度,以及單位對學校學生培養存在哪些不足及建議、個人就業是否滿意、月薪情況等內容進行。
四、調查的途徑、方法
1.調查主要采取問卷調查、實地走訪等多種形式進行。問卷調查主要由就業辦與教務部門商量后統一印制、部署,具體實施由各系在規定的時間進行;學生實地走訪由就業辦公室、教務部門及各系組成的調查組分片調查,重點是走訪畢業生比較集中地區的用人單位。通過走訪用人單位,聽取用人單位的意見和建議。用人單位在填寫時內容詳細、時間具體,并加蓋單位公章。各系對畢業生跟蹤調查的反饋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總結并撰寫調查報告。就業辦、教務部門根據各系提供的分析報告撰寫學校調查報告,并根據畢業生及用人單位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召開專題會議,提出整改措施,促進教學及學生管理工作,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
2.調查完畢后數據要進行整理,可以建立畢業生跟蹤庫,及時將學生工作的單位、電話等內容錄入并隨時進行更新。對于創辦了企業或者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現的畢業生,做好資料收集工作,不定期進行走訪或電話聯系;對一些工作中遇到困難的畢業生,要多關注他們,或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指導。
3.建立畢業生周年聚會機制,學校提供場地,及時向畢業生傳達學校這幾年的發展情況,通過交流了解他們的'情況及對學生管理、教學等方面的建議。
4.班主任在學生畢業前應通過建立QQ群、掌握學生手機或家庭電話等方式保證畢業生跟蹤調查的實施。
五、調查的目的、意義
1.能更緊密地依托行業,充分挖掘行業資源,鞏固和建立與用人單位長期的合作關系。
2.能加強與企業聯系與交流,進一步開拓畢業生的就業渠道,了解企業需求,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競聘崗位。
3.能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人才服務。
4.能教育和引導廣大畢業生進一步認清形勢,準確定位,主動就業,誠信就業。
5.能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宣傳學校,讓社會更多的企事業單位了解學校,進一步拓寬就業市場,拓寬校企業合作渠道,與更多的企業建立實習基地,訂單培養,促進招生,提高就業率。
6.不僅能了解畢業生的動態,而且可以指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更好地完成職業生涯規劃。
實施畢業生跟蹤調查,是學校掌握培養人才質量狀況的一條有效途徑,表明了學校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鮮明態度。進行畢業生跟蹤調查,不僅能掌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了解就業市場的基本行情,而且其所反饋的信息可作為學校專業設置、專業結構調整和制訂下一年度招生計劃的重要參考依據。對畢業生跟蹤調查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深刻反思,認真對待,積極進行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可使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人才質量和社會需要有機結合,克服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只管閉門造車、不顧人才培養與社會需要嚴重脫節的問題。社會人才需求情況調研分析與畢業生跟蹤調查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體系,符合實際情況的可行性預測,是進行科學決策的重要基礎。一個專業有無市場、有無生命力、有無發展的活力,只有通過社會人才需求情況調研才能作出判斷,但最終的結果與初始的判斷是否相符,是由畢業生跟蹤調查來加以驗證的。所以新專業的設立、專業結構的調整、招生計劃的制訂與畢業生就業狀況和社會人才需求情況預測,應該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處理好了兩者的辯證關系,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才有針對性,人才培養質量才可以說是合格的,辦學才會有活力,高職教育也才能呈現蓬勃生機。
【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08-04
畢業生就業跟蹤調查報告07-11
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4篇)10-11
家務勞動跟蹤調查報告09-05
跟蹤審計報告09-23
跟蹤審計報告10-28
跟蹤審計報告06-13
績效運行跟蹤監控報告10-07
居家勞動跟蹤小報告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