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幼兒園課程現狀調查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農村幼兒園課程現狀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村幼兒園課程現狀調查報告 1
[摘要]本次調查顯示,農村幼兒教師對課程的性質和實施存在不同程度的認識偏差,因此研究者提出了一些促進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課程;農村地區;幼兒園
一、提出了一個問題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學前教育改革,其核心是課程改革。為了掌握本質為加快課程改革步伐,構建有利于兒童發展的課程模式,我們對寧波市鄞州區所有農村幼兒園的課程現狀進行了調查。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研究對象為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14個集體公園和165個私人公園(1個六星級、4個五星級、3個四星級和15個三星級我們把幼兒園分為六個等級,六星為最高。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共發放問卷180份,回收14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0%。
三、結果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寧波市欽州區農村幼兒園現有四種課程模式:主題教學模式、綜合主題教學模式、單元主題教學模式和單元與綜合主題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綜合主題模式占50%以上,所選教材大部分是浙江省編寫的教材(新舊都有)。對園本課程的研究處于觀望狀態,50%沒有開展,40%構思,只有10%嘗試。可見,我區農村幼兒園的課程設置已經趨于多樣化,《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的基本理念已經得到認可,尤其是綜合主題教學模式已經被廣泛使用。
同時,在調查中也發現了課程設置和改革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對課程性質的片面理解
1.課程是一門學習科目或教學材料
這種對課程的理解源于傳統的應試教育學校教育的真實反映。在采訪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問答:你的幼兒園開設什么課程?語言、數學、常識、音樂、藝術所以在老師眼里,課程就是具體學習科目的總和。教科書成為了課程的具體表現形式,教師只是教科書和孩子之間的媒介。
這種理解雖然抓住了課程的主要問題,但視野狹隘,只重視教什么,而沒有注意為什么要教和如何教;只注重孩子的認知學習,忽視孩子興趣、需求和能力的發展,忽視孩子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直接經驗。
2.課程是學習活動
課程是學習活動受進步教育思想的影響。課程是教材但由于缺乏經驗和理論,一些幼兒園片面地將課程理解為兒童的學習活動。這種認識在星級幼兒園尤為突出。在對這些幼兒園的采訪中,當被問到什么是課程當時,許多幼兒園表示,他們已經開展了許多實踐活動,如自己制作小吃,帶小的,種植小樹等有的幼兒園認為很重視孩子的操作,在操作中設立實驗室讓孩子發展;其他幼兒園把角落活動作為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幼兒園將課程理解作為孩子的學習活動,與前者相比,可以關注孩子的體驗、孩子的需求和興趣,而不僅僅是關注教什么,也注意如何教,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然而,這種理解傾向于將注意力引向表面活動的形式,取決于活動本身的目的,而忘記了活動的目的。過于強調從實踐中獲得直接經驗,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和主導地位,不能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和兒童學習的.本質特征。
(二)課程的實施僅限于課堂
從下表中不難發現,有些老師把課程實施簡單理解為上課,經常安排一整天的活動,總想把孩子喂成大胖子。在這一天的活動中,老師組織了7次集體活動,時間長達3個小時,上課時間占孩子在幼兒園時間的40%。即使是最注重學科教學的前蘇聯的幼兒園,大班作業教學時數也只有每周15節(6天),占7.5小時,約占幼兒園兒童總時數的17.8%。我國198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大綱》規定大班每周12節課,占6小時,僅占幼兒園兒童總學時的16.7%。可見孩子的學習時間已經大大超標了。孩子如何在一天內消化這么多教學內容?在這里,雖然老師把課程理解為活動,但這活動顯然只是老師傳播知識的過程,忽略了孩子主動的學習和情感體驗。
(三)高度重視利益集團的活動
從27份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有18所幼兒園開展了興趣小組活動,占67%。開展的科目有書法、美術、珠心算、舞蹈、器樂、英語等。其開設原因如下:
1、以興趣小組為課程改革的旗幟。從訪談中了解到,許多幼兒園將興趣小組與特色課程的開發聯系起來,這被視為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一個方向。《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頒布后,以人為本。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所有幼兒園都片面地認為興趣小組是培養和促進兒童個性化發展的唯一途徑,于是紛紛成立了興趣小組。
2.滿足父母的需求。因為父母看著成龍,看著女人變成鳳凰他們渴望并且經濟富裕,為了彌補教育的不足,他們盡最大努力讓孩子參加各種興趣小組。因此,幼兒園的興趣小組越來越繁榮。
3.經濟誘惑。興趣班收費一般在每學期100-280元不等,農村幼師收入不高,對幼兒園的誘惑很大。
四.討論
(一)進一步深化對課程性質的認識,樹立正確的課程觀
對課程本質的不同理解影響了課程實踐。課程改革不在于追求表面的教育形式,也不在于認識幾個課程概念,而在于建構一個有利于兒童發展的課程。簡單來說,就是要明確:要把孩子培養成什么樣的人,也就是選擇什么樣的教育價值取向,什么樣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其中,教育價值取向是核心,教育內容是支柱,教育組織是關鍵。這就要求我國農村幼兒園教師認真學習學前教育理論,反思課程發展的歷史軌跡,了解不同教育理念對課程模式的影響,樹立正確的課程觀,這樣才有可能設計出有利于兒童健康成長的課程。
(二)調整農村幼兒園布局,加強園本資源和地方資源開發,推進園本課程建設
農村幼兒園分散,難以管理,大多數小型幼兒園條件較差,給課程改革帶來很大阻力。因此,應加強農村幼兒園總體布局的調整,定期進行評估和考核,促進幼兒園更加規范和規模化,為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奠定堅實基礎。
另一方面,農村幼兒園在經濟條件上可能不如城市幼兒園,但可以發揮優勢,根據當地特點開展園本課程研究。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就是教育。陳鶴琴先生還指出,自然和社會是活生生的教材。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應著眼于充分開發當地資源,開展園本課程研究,逐步構建適合自身的課程體系。
(三)加強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雕刻家是課程的實施者,教師是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因素。從對該區教師的調查中得知,隨機抽取的880名教師中,大專以上學歷的有183人,占20%;中專512所,占58%。其中高級教師32人,占4%,一級教師124人,占14%,二級教師43人,占5%,77%不分級。因此,教師的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從教學年限來看,20xx年以上168人,占19%,5-20xx年167人,占19%,5年以下513人,占59%。可以看出,教學經驗長的教師供不應求,師資隊伍相對年輕。這從一個方面反映了這一地區農村幼兒園教師的不穩定性。同時,由于各種原因,該地區農村幼兒園教師人均年收入不高(平均收入不超過2萬),也缺乏深造和出國留學的機會。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專業成長,也削弱了改革的力度。
雕刻家培訓僅限于教師個人職業技能培訓是遠遠不夠的。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從工匠式教師轉化為專家教師。這種教師角色的關鍵特征之一是滿足反思和合作。因此,建議建立以各級業務部門負責人、中央幼兒園為出路、各幼兒園共同參與的網絡輔導體系,積極組織教師開展理論學習、校本教研和園本培訓,努力提高教師素質和課程研究與實施能力。
(4)加強政府部門對農村幼兒園工作的重視和支持
雕刻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沒有穩定的師資隊伍,就沒有穩定的教育質量。該地區農村幼兒園教師人均收入低,與該地區經濟發展不相適應,是教師不穩定、流動性大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部門應該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努力提高農村幼兒園教師的福利待遇,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他們能夠投身于當前的課程改革和建設。
農村幼兒園課程現狀調查報告 2
[摘要]本調查研究表明農村幼兒教師對課程本質、課程實施等的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為此研究者提出了一些促進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課程;農村;幼兒園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學前教育改革,核心是課程改革。為了抓住幼兒園課程的“實質”,加速課程改革步伐,建構有利于幼兒發展的課程模式,我們對寧波鄞州區所有農村幼兒園的課程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研究對象為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集體園14所,私營園165所(六星級1所,五星級4所,四星級3所,三星級15所——我們將幼兒園分成6級,六星級為最高)。
本研究采用了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共發放問卷180份,回收14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0%。
三、結果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目前寧波勤州區農村幼兒園現有的課程模式有:分科教學模式、綜合主題教學模式、單元主題教學模式、集單元與綜合主題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四種。綜合主題模式占50%以上,選用的教材大多為浙江省省編教材(新舊均用)。園本課程的研究則處于觀望狀態,沒有開展的占50%,構想中的占40%,嘗試中的只占10%。可見,我區農村幼兒園的課程設置已成多元化狀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的基本觀念已得到認同,特別是浙江省編《幼兒園課程指導》中的“綜合性主題教學模式”已被廣泛運用。
與此同時,我們在調查中也發現了課程設置和改革中的一些問題。
(一)對課程本質理解的片面性
1。課程即學習科目或教材
這種對課程的理解源于傳統應試教育,是“學校式教育”的真實反映。在訪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問答:“你們幼兒園開設了什么課程啊?”“語言、數學、常識、音樂、美術……”可見,在教師眼中,課程是具體學習科目的總和。教材成了課程的具體表現形式,教師只是教材與幼兒之間的媒介。
這種理解雖然把握住了課程的主要問題,但卻目光狹小,只重視“教什么”,沒有關注“為什么教”以及“怎么教”;只關注孩子的認知學習,忽略了幼兒的興趣、需要、能力的發展,忽略了幼兒在生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直接經驗。
2。課程即學習活動
“課程即學習活動”的觀念受進步主義教育思想對“課程即教材”一說的反思與批判的影響,但由于經驗與理論的不足,一些幼兒園片面地將課程理解為幼兒的學習活動。這一認識在星級幼兒園中尤為突出。在對這些幼兒園的訪談中,當問及“什么是課程”時,很多幼兒園表示開展了很多實踐活動,如自制點心、大帶小、種植小樹等&也有的幼兒園認為他們很重視幼兒的操作,開設了實驗室,讓幼兒在操作中發展;還有的幼兒園將區角活動作為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幼兒園將“課程”理解為幼兒的學習活動,和前者相比,能重視幼兒的經驗,注重幼兒的需要、興趣,不僅關注了“教什么”,也注重“怎么教”,可以說是一大進步。但這種理解往往容易將注意力引向表層——活動的形式,視活動本身為目的,而忘卻了活動的宗旨。過分強調從實踐中獲取直接經驗,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和主體地位,也不能完全反映幼兒園教育和幼兒學習的本質特征。
(二)將課程實施局限于上課
從下表中不難發現,一些教師將課程實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他們往往將一日活動安排得滿滿的,總想一口氣將孩子喂成一個大胖子。在這一日活動中,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就有7個,時間長達3個小時之多,上課時間占幼兒在園時間的40%。而即使在最注重學科教學的前蘇聯幼兒園,大班作業教學的時數也僅為每周(六天)15節,計7.5小時,約占幼兒在園總時數的17.8%。我國198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綱要》中,規定大班每周12節,計6小時,也只占幼兒在園總時數的16.7%。由此可見,幼兒的學習時間大大超標,一天中如此多的教學內容叫孩子如何消化得了?在此,教師雖然將課程理解為“活動”,但這種“活動”顯然只是教師傳播知識的過程,忽視了孩子的主動學習與情感體驗。
(三)非常重視興趣小組活動
從抽查的27份調查表中我們發現,有18家幼兒園開展了興趣小組活動,占67%,開展的科目有:書法、美術、珠心算、舞蹈、器樂、英語等。其開設的原因:
1。將興趣小組作為課程改革的旗幟。在訪談中了解到,很多幼兒園將興趣小組與特色課程的開展聯系起來,將之作為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一個方向。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頒布后,“以人為本”,培養個性化幼兒成為教育的`熱點,在這一形勢的影響下,各個幼兒園片面地認為興趣小組是培養和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的惟一途徑,因此紛紛開設了興趣小組。
2。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由于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加之經濟上也寬裕了,他們為了彌補自己受教育的不足,因而想方設法讓孩子參加各種興趣小組。于是幼兒園的興趣小組也就越辦越興旺。
3。經濟上的誘惑。興趣班的收費一般每學期在100~280元不等,農村幼兒園教師收入不高,這對幼兒園是一個不小的誘惑。
四、討論
(一)進一步加深對課程本質的理解,樹立正確的課程觀
對課程本質的不同理解影響了課程實踐活動。課程改革不在于追求表面的教育形式,更不在于知道幾個課程概念,而在于建構有利于幼兒發展的課程。簡單地說,必須明確:我們到底應把孩子培養成什么樣的人,即確定什么樣的教育價值取向,選擇什么樣的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其中教育價值取向是核心,教育內容是支柱,教育組織是關鍵。這就要求我們農村幼兒園教師認真學習幼教理論,反思課程發展的歷史軌跡,了解不同教育思想對課程模式的影響,樹立起正確的課程觀,才有可能設計出有利于幼兒健康成長的課程。
(二)調整農村幼兒園的布局,加強園本資源、地方資源開發,促進園本課程的建設
農村幼兒園分布零星,管理起來有一定難度,而且大多數規模小辦園條件差,從而給課程改革帶來很大阻力。因此,應加強對農村幼兒園整體布局的調整,進行定期評比、考核,促使幼兒園日趨規范,上規模,從而為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奠定扎實的基礎。
另一方面,農村幼兒園可能在經濟條件上不如城市幼兒園,但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根據地方特色開展園本課程的研究。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陳鶴琴先生也指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應著力于充分挖掘本地資源,開展園本課程的研究,逐漸構建適合自己的課程體系。
(三)加強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課程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教師是關鍵因素。從對該區教師隊伍的調查中了解到:在抽查的880名教師中,大專及以上學歷183名,占20%;中專512名,占58%。其中,高級教師32名,占4%,一級教師124名,占14%,二級教師43名,占5%,未定級的為77%。由此可見,教師的整體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從任教年限來看,20xx年以上有168名,占19%,5~20xx年167名,占19%,5年以下513名,占59%。由此可見,教齡長、有經驗的教師緊缺,教師隊伍相對年輕化。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該區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不穩定。同時由于種種原因,該區農村幼兒園教師年人均收入不高(平均不超過2萬),又缺乏進修、外出學習的機會。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專業成長,也削弱了改革的力度。
教師培訓僅僅局限于教師個體的職業技能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從“工匠型教師”轉型為“專家型教師”。這種教師角色的關鍵特質之一就是會“反思”與“合作”。因此,我們建議建立各級業務部門主管、以中心幼兒園為網點、各幼兒園共同參與的網絡輔導體系,積極組織教師開展理論學習、校本教研和園本培訓,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提高其課程研究與實施的能力。
(四)加強政府部門對農村幼兒園工作的重視與支持
教師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沒有穩定的教師隊伍,就沒有穩定的教育質量。該區農村幼兒園教師年人均收入低,與該區經濟發展不相適應,是教師隊伍不穩定、流動性大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部門應出臺一系列的政策、規定,努力提高農村幼兒園教師的福利待遇,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使之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當前的課程改革與建設中去。
農村幼兒園課程現狀調查報告 3
一、調查背景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早期教育對人的一生的巨大作用,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幼兒教育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我國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也明確提出:“實施素質教育,要從幼兒階段抓起。”然而,農村地區的幼兒教育仍然面臨諸多挑戰,課程改革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二、現狀描述
課程模式:農村幼兒園現有多種課程模式,如主題教學模式、綜合主題教學模式、單元主題教學模式等。其中,綜合主題教學模式占比較大,所選教材多為地方或省級編寫的教材。
課程設置:農村幼兒園的課程設置已經趨于多樣化,但園本課程的研究仍處于觀望狀態,大部分幼兒園尚未開展園本課程的研究。
課程實施:部分農村幼兒園的課程實施存在一些問題,如過于注重認知學習,忽視孩子的興趣、需求和能力的發展;過于強調從實踐中獲得直接經驗,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和主導地位。
教師素質:農村幼兒園教師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缺乏高學歷和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同時,教師的待遇較低,流動性大,影響了課程改革的力度。
三、存在問題
缺乏適宜于農村幼兒園的教材:農村孩子身邊豐富的自然與文化資源在教材中極少體現,教師只能照本宣科,幼兒被動學習的狀況難以改變。
課程安排不盡合理:教學內容比較單一,主要是學習,而像繪畫、唱歌、進行小制作等很少,不利于孩子興趣的培養和全面發展。
教學設施簡陋:農村幼兒園的條件普遍較差,缺乏必要的設施和設備,影響了課程的實施效果。
管理混亂:部分農村幼兒園處于無人管理的混亂狀態,導致辦園方向不明確,教育教學質量難以保障。
四、建議措施
加強園本資源和地方資源的開發:農村幼兒園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根據當地特點開展園本課程研究,逐步構建適合自身的.課程體系。
提高教師素質:加強對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培訓和教育,提高他們的學歷和教學經驗。同時,提高教師的待遇,穩定師資隊伍。
改善教學設施:加大對農村幼兒園的投入,改善教學設施和設備,為課程的實施提供必要的條件。
加強管理和監督:建立健全農村幼兒園的管理體制和監督機制,確保幼兒園的辦園方向和教育教學質量符合國家和社會的要求。
五、總結
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政府、社會和幼兒園的共同努力。通過加強園本資源和地方資源的開發、提高教師素質、改善教學設施和加強管理和監督等措施,可以逐步解決農村幼兒園課程存在的問題,促進農村幼兒教育的健康發展。
農村幼兒園課程現狀調查報告 4
一、引言
隨著社會對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斷加深,農村幼兒園的教育質量也備受關注。本次調查旨在了解農村幼兒園課程的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以期為農村幼兒園的課程改革提供參考。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對多個農村幼兒園進行了深入調研。問卷內容涵蓋了課程設置、教材使用、教學活動組織等方面,訪談則主要圍繞教師對課程的理解和實施情況進行。
三、調查結果
課程設置
農村幼兒園的課程設置已經趨于多樣化,主要包括主題教學模式、綜合主題教學模式、單元主題教學模式和單元與綜合主題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其中,綜合主題模式占比較大,所選教材多為地方編寫的教材。然而,對園本課程的研究仍處于觀望狀態,大部分幼兒園尚未開展園本課程研究,僅有少數幼兒園進行了嘗試。
教材使用
農村幼兒園使用的教材多為城市幼兒園編寫的教材,內容大多源于城市課程資源,而農村孩子熟悉的自然與文化資源在教材中體現較少。這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以結合農村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孩子被動學習的狀況難以改變。
教學活動組織
大部分農村幼兒園在教學活動組織上較為單調,缺乏創新和多樣性。一些幼兒園在課間活動中缺乏組織,孩子基本上是自己玩自己的。此外,部分幼兒園的教學內容過于小學化,導致孩子接受困難,影響學習興趣。
教師素質
農村幼兒園教師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部分教師受教育水平未達到要求,缺乏正規培訓,職業技能水平較低。同時,由于工資待遇較低,農村幼兒園教師流動性大,難以保證教學質量。
四、存在問題
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
部分農村幼兒園在課程設置上缺乏整體意識,導致課程設置不夠科學、適宜。一些幼兒園過于注重學科教學,忽視了孩子的興趣和需求,導致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教材使用缺乏針對性
農村幼兒園使用的教材大多源于城市課程資源,與農村孩子的實際情況脫節。這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以結合農村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影響了教學效果。
教學活動組織缺乏創新性
部分農村幼兒園在教學活動組織上缺乏創新和多樣性,導致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單調乏味。同時,一些幼兒園的教學內容過于小學化,超出了孩子的接受范圍,影響了學習興趣。
教師素質有待提高
農村幼兒園教師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部分教師受教育水平較低,缺乏正規培訓,職業技能水平較低。同時,由于工資待遇較低,農村幼兒園教師流動性大,難以保證教學質量。
五、改進建議
加強課程設置科學性
農村幼兒園應加強課程設置的科學性,注重孩子的興趣和需求。在課程設置上應充分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避免過于注重學科教學而忽視孩子的全面發展。
開發適合農村孩子的教材
農村幼兒園應開發適合農村孩子的教材,注重結合農村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農村孩子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經驗,使教材更加貼近孩子的實際生活。
創新教學活動組織方式
農村幼兒園應創新教學活動組織方式,注重多樣性和趣味性。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農村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提高教師素質
農村幼兒園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管理,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同時,應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降低教師流動性,保證教學質量。
六、結論
本次調查表明,農村幼兒園在課程設置、教材使用、教學活動組織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為了提高農村幼兒園的教育質量,應加強課程設置科學性、開發適合農村孩子的教材、創新教學活動組織方式、提高教師素質等方面的改進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為農村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農村幼兒園課程現狀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現狀調查報告03-08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調查報告03-08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調查報告03-29
關于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調查報告范文06-09
農村環境污染現狀調查報告04-02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調查報告5篇08-06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調查報告6篇03-27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調查報告(6篇)03-27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調查報告(8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