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依賴調查報告
我們眼下的社會,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手機依賴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手機依賴調查報告1
一、調查時間:x年x月x日——x年x月x日
二、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三、調查方式:網絡問卷
四、調查方法:
自己制作調查問卷,通過e-mail發送給認識的朋友,并請他們轉發給熟識的同學進行調查。通過回復統計數據進行分析。
五、調研統計人:xx
本次調查共有167人參加并且完成了問卷,有效回復率為90%.并且參加調查的朋友具有很高的隨機性,保證了本次大學生手機調研具有一定普遍意義。我們主要針對大學生手機擁有和需求狀況、學生手機的使用要求分析、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力分析、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機分析、學生手機族的目標確立分析5個方面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并最后給出結論。
在接受調查的167名大學生中,涵蓋了從大一到大三的樣本,性別構成上基本持平,其中女性占53.3%,男性比例是46.6%。
1、大學生手機擁有和需求狀況:
你現在是否擁有手機?
調查數據顯示,在被訪者中有89%的學生擁有手機。同時45%的學生將會在近期更換手機。在沒有手機的學生中,71%學生將會在近期購買手機。
從這些數據可看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在大學里已不再是新鮮事物了,已開始普及化了。大學生已經成為手機市場中一個不容忽視的消費者群體。
現在使用哪個牌子的手機?
這是手機商們最想知道的問題,到底哪個手機商擁有的顧客最多呢?馬上揭出我們的謎底,最多人使用的手機牌子是--諾基亞,在調查中,一共有40%的人使用這款手機,耐用是它的一個最大賣點,而不斷擴張的功能也使不少人選擇它;而排名第二位的是索尼愛立信,雖然使用者人數卻是諾基亞的一半,即總人數的22%,但它的市場份額有不斷擴大的趨勢,亮麗的外形與實用的功能是不少人選擇的重點;第三位是三星,占15%,三星雖然擁有高技術,但價錢卻令不少學生消費者望而卻步;接著是摩托羅拉和西門子均占6%;阿爾卡特占3%;飛利蒲占2%;接著是tcl和國產牌子,均是占總人數的1%。
可見諾基亞這一世界手機銷售商果然不負眾望,霸占了頭位,而其他牌子也不甘示弱,擁有一定的支持者。可見需求成上升趨勢。
你獲得手機的途徑是?
家人購買的占總調查人數的45%;自己購買占51%;朋友贈送占3%;來歷不明占1%。
以上調查表明,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提高,部分學生有穩定的收入以滿足他們的消費。
2、學生手機的使用要求分析:
①最重質量
選擇手機時,消費者考慮的主要因素依次為:質量21%,外型19%,價格18%,功能18%,品牌11%,售后服務9%,廣告宣傳2%,其它方面也占2%。其中,消費者對質量的要求最高,手機是日常的通訊工具,如果質量不好,將會給消費者帶來極大的不便。
另外,部分消費者對外觀款式要求也較高,手機廠商不斷推出新款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他們的口味,由于大學生都是年輕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持手機者年齡的下降,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會降低,而對外觀款式的要求會更高。
②中抵擋產品較受
在手機價格的調查中,我們發現消費者比較傾向于1000元至1500元的價位,其比例高達44.5%。另外,有29%的`消費者表示會選擇1000元以下的手機。當然,也有部分消費者購買高價位手機,其中,選1500至XX元的消費者占15%,XX元以上的占12%。
③購機地點較集
中對消費者購買手機地點的調查發現,消費者購買手機的地點較為集中,大體上分布在手機大賣場和品牌專賣店,其比例分別為56%和38%,其它的只占6.5%。手機是高科技產品,普通消費者難以了解其功能是否完善、質量是否可靠,他們只好以銷售人員的信用和專業知識作為判斷標準,而手機大賣場或品牌專賣店的銷售人員素質相對較高,因而容易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此外手機大賣場的價格優勢也是學生朋友們考慮的重要因素。
④手機品牌比較復雜
在此項調查中我發現,使用諾基亞的最多,占46.25%,其他的如摩托羅拉15.00%,索尼愛立信6.25%,西門子6.25%,三星13.75%,飛利浦5.00%,其他的有7.50%。
⑤手機用途比較統一
大學生使用手機用途較統一,在已有手機用戶中,多數用于聯系親友,占67.7%。還有少數只是跟著大家走(受周圍人影響的)和追趕時尚的,各占9.8%。
家長方面認為,手機是用于方便和孩子聯系的,學生手機族的手機58.0%都都是家長掏錢買的。同樣學生也認為有了手機可以方便與親友進行溝通,以維系家人及朋友的感情。
⑥手機費用普遍較低
在學手機族中,每月手機費用普遍較低。每月消費在50元以下的占40%,在100元以內的占88%。但也存在一些高消費學生,在100―200元內的占12%,其中200-300這一高消費段也占6%。超過300元手機費用的基本沒有。在被訪中,有進82%的是采用充值卡方式。同樣,手機費用用于短信服務的占87%。這充分說明了,學生的消費能力有限。
⑦良好的服務態度和購機環境
配合度檢驗結果表明:被試者大都傾向選1米或是0.5米;和選沉默的、微笑的傾向較為明顯。;和喜歡擁有柔和音樂的購機環境。
手機依賴調查報告2
前言:21世紀的今天,手機等高科技電子產品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于大學生來講更是如此。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有著不同于社會其他群體的心理和行為。大學生有著旺盛的精力,不太成熟的心理,他們希望自己和其他人之間得到更多的交流和溝通,希望得到更多更豐富的信息,以適應現代生活的節奏。
本文以在校的大學生為對象,在大學生群體中以調查問卷的方式,調查了當前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基于以前學者的研究———大學生已經患上了 “手機依賴癥” 的觀點,本文通過自制調查問卷,對大學生們使用手機的目的,時長,以及使用心理進行調查,分析其成因以及對學生自身和學校方面提出一些建議。使學生擁有健康的生理及心理素質,更好為社會做出貢獻。
關鍵詞:大學生;手機依賴;對策建議
手機依賴癥:
基本概念:手機依賴是指由于某種原因過度地濫用手機而導致手機使用者出現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適應的一種現象。有研究者認為界定手機成癮的標準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手機的濫用,不該用的時候也頻繁使用;二是手機過多地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三是停機或手機不在身邊時, 身體會出現一系列的不適反應,包括生理和心理反應。也有專家強調“手機成癮者”嚴重時 會出現手腳發麻、心悸、頭暈、冒汗、腸胃功能失調等癥狀。手機幻聽大致表現為擔心手機會響,每半小時看一次手機;手機無來電,卻能“聽”到手機鈴聲;無論手機放在哪里,都覺得手機在響鈴或振動;手機來電時異常緊張,甚至心跳加速。
一、 調查的原因及目的
現在手機成為通訊的工具,集多種功能與一身。除了方便人們之間的聯系,并且獲取到大量的信息外,還可以通過游戲,音樂等娛樂豐富我們的生活。現在的大學生們幾乎人手一臺手機,而且是多功能的手機,這對我們帶來很多的方便,可是這畢竟跟網絡一樣對我們來說是一把雙刃劍。針對現在的大學生使用手機非常頻繁,甚至手機不離手的情況,做了一個調查,以便分析這種現象的成因并改善。
二、調查時間、地點、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時間:20xx年11月----12月。
(二)地點:大學。
(三)對象:在校的大學生。
(四)方法:首先自主設計問卷,然后將其上傳至“問卷星”專業的問卷調查網站,并將鏈接廣泛發 “問卷星”專業的問卷調查網站 送給各位同學,收集數據,并進行深入分析。 內容大概為同學們對手機使用的時間,原因,以及使用的心理進行了解。
三、調查內容及分析
(一)參與調查的男女比例
本次的調查報告以男女比例差不多為二分之一分配。
(二)使用手機主要目的
現在大學生們使用手機的目的還是以方便聯系為主,但是以上網為目的的占到了13.64%,玩游戲的也有2.27%。以這些數據看來手機對我們的負面影響還是存在的,它像網絡一樣是一把雙刃劍,看到它給我們帶來好處的同時也要注意危害。
(三)使用手機的時間長短
根據數據體現大學生們使用手機都有一定歷史了,而且使用時間特長的比例也不少.所以很多人都是在上大學之前就擁有自己的手機的.使用手機的習慣不是一日就形成的.
(四)你是否覺得手機豐富了你的課余生活
手機可以用來辦很多的事情:聯系朋友、查閱資料、地圖導航、玩游戲、看視頻等;特別是在大學生的手里,手機使用方式更是多樣化,對大多數大學生來說,手機是確實是豐富了他們的大學生活。
(五)你的手機通常放在哪里
正在上課的時候,拿出手機看看時間;正在走路的時候,突然手機響了,然后拿出來手機接電話;突然看到有個挺不錯的畫面,然后拿出手機拍下來在這些時候,手機放在口袋里應該是最佳的選擇,為了方便手機的使用,大多數的大學生還是把手機放在口袋里。一小部分大學生是把手機放在包包里,這一部分人估計女生比較多,極少數的人會隨時把手機拿在手里。
(六)無聊的時候會不會第一時間找手機
一大半人都將手機放在輕易拿到的地方,在感覺無聊時都會第一時間拿出手機。
(七)一天玩手機的時長
玩手機時間在1—4小時的大學生有將近60%的占有率;六小時以上有7.69%;其余的實在4—6小時。
(八)長時間玩手機你會有什么感覺
雖然長時間玩手機會覺得無聊并且會感到頭暈等不適的情況,但是同學們每天玩手機的時間卻不少,每天玩四到六小時的人都占到32.97%。
(九)如果忘記帶手機你會怎么辦
雖然會有不舒服的感覺,但大多數還是不會太任性,畢竟時間有限,所以拿不拿看心情吧。如果確實忍受不了這種感覺,還是需要回去拿。
(十)手機在你生活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手機在同學們的心中地位是重要的,大多數認為它是必需品,并且豐富了我們的課余生活。還有一部分同學認為不用手機就會不舒服。
還有一些問題反映了同學們通常在使用手機時的常見心理,有很多人都覺得沒有手機帶在身上會很不自在,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一感到無聊或空閑的時候就會翻看手機,睡前,睡后,都第一時間拿起手機查看的人都超過一半。偶爾會有人存在手機幻聽癥。這些都是對手機依賴的癥狀。
綜合分析:通過對大學生對手機依賴程度的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最初使用手機的目的是與家人和朋友取得聯系,手機花費占據大學生生活費用相當一部分比重,影響了大學生的生活水平;手機確實給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便利,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但同時也讓大學生對手機產生了一定的依賴,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心理健康。
四、成因
(一)內因
①大學生人生目標不明確。根據心理學原理,人的某種需要未得到滿足,則就會產生 滿足這種需要的動機,而動機則會促使人采取一定的行為去實現目標。人若是沒有動機,就 相當于沒有目標,進而也不會產生相對應的`行為。大學生進入大學后,學習壓力驟然減輕, 而未來的目標不明確,就會產生無所事事、茫然的狀態。進而感到生活空虛,將注意力轉移 到別的事物上,沉迷于手機。 ②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低。大學期間,課余時間較多,學生自由度比較大,有些學生不能夠合理安排課余時間,而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玩樂上,對手機誘惑無法抵擋。
(二)外因
①大學氛圍的影響。大學課余時間充足,雖然這不能確定大學生依賴手機,但也為大 學生對手機依賴提供了客觀條件。因為大學課程少,許多大學生下課后無事可做,便把注意力轉移到手機上來。②手機本身對大學生具有一定誘惑。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大量智能手機涌入市場,而且價格也越來越便宜。隨著手機越來越智能化,手機的功能也越來越豐富。大學生易接受新事物,是智能手機主要的消費群體。手機各項娛樂功能的拓展對于易于大學生本身具有極大誘惑。
五、 對策與建議
(一)對學校:
(1)制定相應的校紀校規控制手機過度使用。
(2)通過第二課堂進行宣傳、教育,讓學生知曉“手機依賴”的危害,并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
(3)鼓勵學生與朋友聯系多采用其他方式,如書信往來,直接見面等,逐步脫離對手機的依賴。
(4)適當參加有益的身心活動,加強與人之間的直接交流,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5)提供相應的心理咨詢途徑,并引入相關檢測量表,為一些癥狀明顯學生提供心理援助,當依賴癥比較嚴重時,應當尋求心理醫生的指導,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情況惡化;
(6)提升學生自我保護意識,發現自身或者同學有相關依賴現象時,應及時求助于心理教師;
(7)對于已經形成手機依賴的人,則應通過監督、 治療,逐步減少 非必要的使用時間,盡量使自己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從而達到減少癥狀,擺脫依賴 的目的。
(8)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一個學校的文化氛圍直接影響這個學校學生的學習態度。 高校有義務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健康發展、 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高校可以通過祖師各 種集體活動,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
(二) 對個人:
(1)樹立遠大的理想。做好大學的學習計劃,有目標有目的的完成學業。
(2)多與人溝通,與人友善。
(3)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4)晚上睡覺時盡量關機,減少手機對身體的輻射。
(5)大學生上課時盡量不要帶手機進教室,上課時盡量不要玩手機,不要讓手機影響到聽課狀態。
(6)不要過度依靠手機,盡量多一些和家長、朋友面對面的交流。
手機依賴調查報告3
一)導言:
調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程度及引導大學生對手機的使用有個正確態度。
調查意義: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手機功能的不斷完善使得年輕一代對手機的依賴程度逐年攀升,為什么大學校園中會掀起‘‘手機熱”。大學生作為知識水平和能力素養都比較高的群體,為什么依然會出現“手機依賴癥”這一社會逐漸熱趨化的病癥呢?同時,手機對他們的生活又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呢?通過調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學生在手機使用上存在的問題,了解手機依賴癥的發生現狀及其不良影響,為今后開展相應的研究提供科學依據,從而更好的了解手機在大學校園中引發的各種問題的原因,達到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手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樹立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調查對象:華南農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在校大學生
調查內容:是什么導致大學生會出現手機依賴性;手機依賴性的影響;如何減少對手機的依賴性。
調查人員:xxx
(二)問卷調查方法
1.文獻回顧
手機改變著你我的生活,在潛移默化中我們是否能意識到手機的問題?因此我們小組給大家介紹不同時期關于手機各個方面的相關文獻資料和相關報告。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機誕生以來,于1987年手機在中國大陸出現,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現在性能多樣,樣式各異,手機不再是身份和社會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隨著手機的普及,關于手機的研究也逐漸興起。
為了能吸引消費者,國內外研究者更多關注于手機的設計、使用和消費者購買手機指導等方面。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人們更多的將關注集中在手機這個物體本身表層上,忽略了手機的使用者、使用手機的影響等方面。
90年代中后期至世紀之交,隨著手機的普及,手機的使用率逐漸提高,人們開始關注手機使用對使用者生理的影響。同時期相關的研究詳細的分析了手機硬件對人體的傷害,如輻射、燃燒、爆炸等。但是,這些研究忽略了長時間使用手機所引起的非手機硬件上的傷害。如長時間發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損傷等。同時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響方面,忽視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影響。
新世紀至今,手機的研究也發展到了從經濟學角度、哲學角度、傳播學角度、生理角度等層面上。
2.研究假設
我校大學生對手機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賴性。基本依據: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身邊的同學們手機使用頻率非常高;其次是大量的調查結果顯示出大學生對手機具有依賴性。
3.研究方法
首先我們小組自主設計問卷,一部分印發400分問卷給各院各級同學,另一部分將其上傳至問卷調查網站,收集數據,并進行深入分析。
4.樣本及抽樣
以我校以及附近大學擁有手機的同學作為對象,然后進行隨機發放問卷,最后對其進行數據資料經微機處理分析以及網上數據統計得出調查結果。
(三)調查與分析
1.關于“手機依賴癥”
“手機依賴癥”可以說是一種對手機產生病理性依賴的綜合癥,由于某種原因過渡用手機而導致手機使用者出現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適應。
標準主要表現三個方面:一是對手機的濫用,不該用的時候也頻繁使用; 二是手機過多使用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三是手機不在身邊時,經常看手機,看是否有短信電話等,會感覺到焦慮,緊張,必須要找到自己的'手機。
雖然目前,國內外尚無手機使用時長的科學標準,但一般認為,過度頻繁地使用手機,如每天發短信或打電話10次或娛樂超過5小時以上即是使用時間過長。
2.調查研究數據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55張,回收率89%。從問卷情況上看,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較重。
如問卷第8題,如果離開手機,15.2%的人只能忍受半天以內,36%選了一天,過半的人對手機嚴重依賴,如果忘記了拿手機,17.1%的人感到焦慮不安,46.4%的人感到不適應,心理上這已經影響到他們的心情,從而可能影響到他們的行為,手機成了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們如同遙控自我的線,一旦離開了就魂不守舍。
(四)討論與小結
1.大學生出現手機依賴的原因 主觀原因:
一是大學生從眾心理和盲目攀比的錯誤價值取向造成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隨著經濟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的消費不僅僅是滿足于消費品的使用價值,手機更是成為一種彰顯品味個性的工具。根據心理學原理,人的某種需求未得到滿足,則就會產生滿足這種需要的動機,認為手機作為一種時尚型、炫耀型消費品的錯誤價值觀念就易造成大學生對手機的沉迷。
二是自制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通過我們對周圍同學調查發現對手機依程度與自制能力反相關。大學與其他學習階段有相當大的區別。大學期間課余時間比較多,學生的自由度比較大。學校對手機的監管放松,所以有些學生因為無聊,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手機玩樂上。 以上都是內因,外因也有兩點:
第一是對外的誘惑。不僅包括大學中玩手機的氛圍的影響,手機本身功能不斷完善更加豐富。大學里課程少,很多人跟風隨之注意力轉移到了手機上來。電子技術的先進性。大量智能電子產品涌入市場。大學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其消費主體。手機娛樂功能的拓展是對大學生的極大誘惑。
第二是當今大學生就業、學習、人際壓力過大。大學生是處在校園和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蟻族”、“蝸居”這些都成為大學生面臨學習就業壓力的難題。生活壓力巨大,人際交往頻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更快,這使得手機成為必不可少的重心。把人際間的溝通通過手機來完成,手在某種程度上代替的人際直接溝通。或者因學習過于壓抑,需要通過游戲聊天來排遣。
2、手機的過度依賴造成的影響
“手機依賴”對成長中的大學生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
(1)大學生消費觀造成了偏差,盲目從眾,用手機在虛擬世界排遣無聊和空虛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
(2)不利于大學生的生理健康。科學家研究表明,手機產生的輻射可使靠近手機的大腦部位消耗更多能量,更會對皮膚有刺激。手機輻射危害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盡量少使用手機,減少手機輻射對身體的傷害。
(3)相比生理健康影響,手機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更大。一些對手機依賴性嚴重的人總是把手機放在身上,如果沒帶就心煩意亂,無法做其他事情。當長時間手機鈴聲不響會感到不適,并下意識的看看是否有未接來電或短信。經常擔心手機沒電,會出現幻聽。焦躁不安、抑郁、脾氣會變得暴躁長時間沒精神等。
3、解決對策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對手機的依賴性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針對手機依性對大學生造成的消極影響建議:
大學生自身:
(1)樹立遠大理想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素質和認知水平,充實社會生活努力實現人生價值。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為自己的理想奮斗。
(2)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多參加積極的課外活動來不斷充實自己加強與人的直接交流,增強自信心。
學校及社會方面:
(1)加強“手機依賴危害”的宣傳教育。對其有相關依賴性的學生較強心理輔導工作。讓大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提高,克服對手機的依賴心理。
(2)營造良好校園氛圍,創建校園文化。高校有義務營造一個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組織各種趣味活動,以展現大學生團隊精神和創新精神。培養新時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豐富其課余生活。
4.小結:
大學生是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群體,應該理性思考、積極調整不合理的生活習慣。樹立樂觀的生活態度,制定使用手機計劃,同時多與人溝通,學習和娛樂結合、拓寬視野,做到全面發展自己。 在問卷的派發與回收、整理的過程中,同時也發現了一些有待改進的不足之處,下面是我們小組對這次調查的失誤總結與反饋。
1、題目不夠創新,不能夠很好的更深入剖析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
2、題目的排序沒有做到循序漸進的效果,部分題目的選項中關于范圍的劃分較狹隘,容易導致以偏概全的結果出現;
3、被調查者的年齡、及年級跨度沒有一個較明顯的區分,由于組內人力資源、信息來源等有限,導致被調查者相對集中在大一這一個群體。
手機依賴調查報告4
一、調查背景
(一)隨著21世紀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和提高,全新Android手機已越來越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之一。手機功能日趨豐富,除了通話、短信傳統功能外,手機增加了上網、游戲、音樂等功能。
(二)當我們走進大學的校園,隨處可見拿著手機聽歌聊天的同學們。目前大學生擁有手機的數目迅猛增加,然而手機的頻繁使用一方面極大的方便了溝通與交流,另一方面也因此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部分學生對手機已經產生嚴重的依賴,在無法使用手機或忘記攜帶手機時,常會出現煩燥、情緒低落、抑郁寡歡等不良情緒,而這種現象實際上已經是手機依賴癥的表現。
二、調查目的
手機依賴這個現象在大學生這個群體中越來越受到關注,針對此情況,我小組進行了題為“大學生手機依賴狀況”的調查,通過調查大學生對手機的使用度,可以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大學生對手機依賴的程度,從而可以更好地了解手機在大學校園中引發的各種問題以及找出其原因,達到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手機的目的。
三、調查對象與統計
本次調查活動的對象為淮南師范學院的在校大學生,為了使調查結果更科學,我們按照男女等量原則,分別在大一至大四的各個專業發放問卷和進行訪談。共發放調查問卷192份,回收192份,有效率為100%。共做訪談64組,訪談成功60組,有效率93.8%。
(一)調查問卷
樣本中各個年級分布比例、院系分布比例見
(二)訪談
樣本中各個年級分布比例、院系分布比例見
四、調查時間與方法
(一)時間安排:
1、調 查 階 段: 20xx年11月30日——20xx年12月23日 2、圖表 統計 制作 階段: 20xx年12月24日——20xx年12月28日 3、調查報告初稿完成階段: 20xx年12月29日——20xx年1月3日 4、調查 報告 定稿 階段: 20xx年1月4日——20xx年1 月XX日 (二)調查方法:問卷調查、訪談、統計分析
五、調查地點
教學樓、宿舍、圖書館
六、調查結果與分析
根據我們的調查,在校大學生中87%的人都感覺自己在不同程度上對手機有依賴,82%的人上課都會攜帶手機。每天使用手機2小時以內的占27%,2—6小時的占69%,其中以男同學為多,使用手機6小時以上的占4%。經常在上課時或睡前躺在床上使用手機有67%,隨時無規定時間使用手機的所占比重也不少,達38%。 經常用手機接打電話和收發短信的只占19% ,與此相比玩QQ、MSN、微博、飛信、微信、拍照、看電子書、玩游戲、聽音樂、學習、鬧鐘、備忘的則達到了80%,其他的占1%。認為手機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占86%,認為僅僅是生活用品的占10%,認為可有可無的人占4%。犧牲睡覺時間熬夜玩手機的同學也有很大部分,有多次熬夜玩手機經歷的同學有73%,其中男同學占大部分。有58%的同學時不時的掏出手機看看有沒有電話或短信,42%的同學偶爾掏出手機看看有沒有電話或短信。當自己忘帶手機時,78%的受訪者都會想方設法去取。不僅如此,根據調查,在那些不去立即取回手機的受訪者中,感覺相對空虛或安全感降低的同學占69%,感覺不方便或感覺無所謂的僅占31%。 (一)大學生的手機依賴原因分析:
1、大學生的家庭情況是否會對大學生的手機依賴狀況產生影響
起初,我們認為大學生的手機依賴程度會與自身的家庭情況有很大關系。但根據我們的調查,事實并非如此。89%的來自農村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對手機有依賴,86%的來自城市的受訪者也認為自己對手機有依賴;每個月生活費在500以下的受訪者中只有21%的人認為自己對手機有依賴,而每個月生活費在500至900的受訪者中有90%的人認為自己對手機有依賴,每個月生活費在900以上的受訪者中65%的人也認為自己對手機有依賴。
綜上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來自農村還是來自城市對大學生的手機依賴程度影響甚微;但家庭經濟情況對大學生的手機依賴程度影響較大,其具體表現為家庭經濟條件相對拮據的同學對于手機的依賴程度較小,家庭條件一般和較為寬裕的同學對于手機的依賴程度較大。究其原因,由于有的學生家庭較拮據,自身感覺生活壓力比較大,在校期間,時間安排的比較緊,一方面要努力學習,一方面還會從事一些兼職,而且他們為了以后能爭取到一個好的就業機會,也都很努力的
通過在一些社團或學生會等組織里面工作來鍛煉自己的能力。一言以蔽之,他們的生活都很充實,所以這一切,使他們對于手機依賴的程度比較低。相反,由于有的`學生家庭較為寬裕,他們身上的壓力較小,從而大學生活過得比較散慢,感覺生活也比較空虛,這一切導致了大部分人會不由自主的通過玩手機來娛樂和打發時間。
2、性格是否會對大學生的手機依賴狀況產生影響
根據我們的調查,在校大學生中24%的人認為自己性格偏于內向,36%的人認為自己性格偏于外向,40%的人認為自己性格內、外向程度差不多。那么他們各自對于手機的依賴情況又是怎樣的?是否有區別呢?懷揣著這些疑問,我們對綜上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人的性格會對手機依賴產生影響,但不是非常明顯,這打破了以前人們所認為的人越內向,對手機就越依賴的觀點,它表明人的性格和手機依賴沒有非常明顯的正比例關系。
3、所學專業是否會對大學生的手機依賴狀況產生影響
根據我們的調查,工科類專業的學生中有85%認為自己對手機有依賴,文科類專業的學生中有88%認為自己對手機有依賴。所以對此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專業對于大學生的手機依賴程度影響不大,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
4、年級是否會對大學生的手機依賴狀況產生影響
根據我們的調查,大一年級的學生中98%認為自己對于手機有依賴,大二年級的學生中89%認為自己對于手機有依賴,大三年級的學生中77%認為自己對于手機有依賴,大四年級的學生中68%認為自己對于手機有依賴。
根據我們的調查和分析,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年級對大學生的手機依賴情況影響比較大,大一學生手機依賴情況比較嚴重,這應該是因為他們剛進入大學,對新生活還不夠適應,經常感到空虛和無聊,從而通過玩手機來排解這些苦惱、打發時間。大二到大四的學生中手機依賴比例呈下降的趨勢,在大四的學生中手機依賴比例僅占68%。這原因也很簡單,隨著步入高年級,大家對于以后的生活慢慢有了目標,而且學習壓力和工作壓力也比較大,從而內心的那種空虛感也慢慢消失,所以手機依賴狀況有所好轉。
5、性別是否會對大學生的手機依賴狀況產生影響
根據我們的調查,男生中80%認為自己對手機有依賴,女生中94%認為自己對手機有依賴。
對此我們進行了分析。眾所周知,男生與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有很大差異,生活中,男生一般都表現得活潑和外向、;而女生則表現得更加矜持和內斂,這些性格上的差異無疑對男生和女生的交友狀況產生了重要影響。
活潑開朗的性格增強了男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這給他們帶來了更多的朋友,也使他們的興趣愛好更加廣泛,這一切使得男生的課余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內心也更加充實。而對于女生,矜持和內斂的性格不由地縮小了她們的交友圈,相反,卻增加了她們內心的孤獨感,從而她們不得不更多地依靠手機來打發時間,認識更多的朋友。
綜上,我們不難發現,女生中的手機依賴問題較男生嚴重是由于心理上的差異引起的。
(二)大學生手機依賴問題造成的危害分析:
手機依賴癥,又稱“手機依賴綜合癥、手機綜合癥、手機焦慮癥、手機癮”, 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手機的濫用,不該用的時候也頻繁使用;二是手機過多地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三是停機或手機不在身邊時,身體會出現一系列的不適反應,包括生理和心理反應。目前,上述癥狀在大學生群體中有多方面體現,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同學都感受到過度使用手機給自己的身體和學習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消極影響。
手機依賴調查報告5
近日,溫州一女子邊走路,邊低頭玩手機,不慎掉入河中溺亡;鄭州公交車上一男乘客因長時間低頭玩手機,患上短暫缺血昏厥癥,昏倒在地…科技予人方便,但不可過度依賴。走路一定不能玩手機、盡量不要睡前玩手機…與手機好好相處。
如何才能擺脫手機依賴癥?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這句網友們的調侃之言正是“手機族”的真實寫照。自從手機有了“智能”的稱號,就搖身一變成了人們的“貼身秘書”。當人們越來越依賴手機,它帶來的負面影響也隨之而來———健康不在、親情疏遠、隱私泄露……
正因如此,近年來全球多個國家不同領域的研究者發起了對“手機罪狀”的聲討,呼吁人們放下手機。近日,美國《赫芬頓郵報》的一篇文章為這些呼吁找到了更充分的理由。
我們為什么依賴上了手機?
亞洲積極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汪冰分析稱,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手機依賴的本質是對信息的依賴,通過看手機提高提高安全感。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祝卓宏還指出,大多數手機依賴者是由于形成了習慣化的行為,掏手機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
有的.人是因工作所限,需要隨時接電話,否則就有被職場“邊緣化”的危險。不管是有意還是無心,如果你正在被手機束縛,不妨找幾個理由放下它。
遠離手機,你將獲得這些
①讓自己睡個好覺。睡覺前看手機會擾亂正常作息。有研究顯示,白天頻繁看手機、發短信的人睡眠質量越差。
②有個好身體。手機是“健康的定時炸彈”,除了對腰椎、視力等有害,澳大利亞癌癥兼神經外科專家庫拉納研究發現,手機與腦瘤等嚴重健康狀況有關。雖然這一結論還未得到充分證實,但研究肯定了手機對健康的危害。
③遠離疼痛困擾。人們在玩手機時忽略了身體的疲勞感,事實上,長時間低頭會導致脊椎壓迫,頸脖、頭部和肩膀疼痛。英國一家知名醫療保健供應商調查發現,84%的18~24歲的年輕人在過去1年里,因為玩手機而遭受過頸脖和背部疼痛。
④讓出行更安全。英國的一項研究發現:1/3的人走路時會發短信、聽音樂、打電話,他們忽略紅綠燈的幾率比不發信息的人高4倍;八成人開車會打電話或發短信,這一行為導致事故發生的風險高出4倍。
⑤讓工作和學習更專注。美國密歇根大學一項研究分析表明,工作中僅僅發一條短信,都會使失誤的次數增加。對于學生來說更是如此,研究發現,手機會讓人持續處在多任務狀態中,長此以往會出現注意力障礙等問題,影響孩子的創造力和學習能力。
⑥感受親情。我們慢慢淡忘了從前的歡聚時光、游戲互動、聊天暢想,人際交流變成了“人機交流”,冷落了父母、孩子和愛人,自己也顯得更孤獨。因此,別讓手機成為“第三者”,跟家人在一起的時候最好放下手機。
逃離“手機依賴癥”
不少人已經意識到手機對人類健康和情感掠奪問題的嚴重性,想出不少方法來應對。洛杉磯一家餐廳可以為顧客代管手機,買單時將給予9.5折的優惠;網友發起了“手機疊疊樂”活動,呼吁大家聚會時,所有人都交出手機,誰先碰手機誰就要被罰款;有的大學設立“課堂手機休息室”,號召學生上課前將手機上交。這些行為都是為了提醒大家玩手機應有所節制。
如果吃飯、上廁所都強迫性地看手機,手機不在身邊就坐臥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生活、情緒、社會功能受到影響,就需要調整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改變:
①睡前聽音樂。對于那些晚上必須玩夠手機才能睡覺的人,不妨聽聽舒緩的音樂,或者看一會兒書,通過這種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慢慢戒掉壞習慣。
②多交談。每天留出一定時間和家人交流,規定自己在交談的時間內,除了接必要的電話,不可以玩手機。
③帶孩子出去玩。對于愛玩手機的孩子,家長應多抽時間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帶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
④試著不帶充電器。為了保證電量,這個做法可以逼自己減少使用手機的時間。
⑤逐漸減少玩手機次數。給自己制訂一個計劃,從減少次數開始。很多時候,人們玩手機是種習慣性行為,如果心理上能夠明白沉迷玩手機有害,并去克制,就能收到一定效果。
手機依賴調查報告6
調查時間:20xx年7月8日
調查地點:
調查對象:
調查課題:關于當代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的調查情況
前言:現在的青年學生,是“低頭族”的代表。那么,大學生對手機使用的狀況如何?手機對大學生產生了怎樣的消極影響?對此,我們以**大學為例展開了調查。
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看出,**校大學生僅有11%是大學以后有的手機,其中只有1%的學生沒有更換過手機,有72%的'學生更換至少3部。可見,手機已經是大學生必需用品。
二、大學生的手機主要用于聯絡好友、瀏覽網頁,玩手機游戲和查資料等。其中只有7%的學生多用手機查資料,3%的學生僅用于玩游戲,絕大部分是用手機聊天,短信、微博、微信、QQ等通訊功能。可見,少數學生仍沉迷在手機游戲中,其中有22%的同學安裝至少3個游戲以上,這對于他們的學習是會帶來影響的。
三、有近66%的學生每天使用在3個小時以上。有32%的學生習慣于使用手機。可見部分同學已經對手機有了依賴性。
四、有13%的學生有時會產生手機震動的錯覺;51%的學生有睡前刷空間、微博和朋友圈的現象,也說明學生對的依賴性程度。
五、74%的同學希望手機更加智能,便捷。也有7%的學生希望手機只能打電話,發信息即可。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由于手機功能的不斷增加,給學生的學習帶了負面影響,不僅是依賴手機的問題,還表現在過度沉迷于網絡。
總結:通過調查,學生在手機使用方面存實存一些不良現象,主要表現在:占用日常生活時間較多,對手機有了某種程度的依賴,卻忽視手機的學習功能,沉迷手機游戲更重要的是,一些網聊和游戲會分散學生們的學習精力,希望大學們能夠正確認識,不再依賴手機。
手機依賴調查報告7
一、導言
調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
調查意義:在生活中我們發現,手機的使用在大學生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為進一步了解該現象,分析其對大學生生活的影響,我們進行了這次調查,希望能夠通過本次調查給予大學生適當的引導。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存在問題:由于時間和個人精力的限制,問卷發放范圍過窄,數量過少,調查對象主要集中于大三在校學生,其他年級學生只占少數,且參與人數有限,收集到的有效問卷30份,得到的結果說服力不強,只適用于類似的小群體。
二、方法
1、文獻回顧
隨著手機的廣泛應用,針對大學生群體的手機使用情況的調查也越來越多。很多調查結果顯示,科技進步使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也使人們對手機的依賴性越來越高,且對手機的過度依賴,對人們的身體和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大學生群體也不例外。 2、基本概念
手機依賴是指由于某種原因過度地濫用手機而導致手機使用者出現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適應的一種現象。有研究者認為界定手機成癮的標準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手機的濫用,不該用的時候也頻繁使用;二是手機過多地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三是停機或手機不在身邊時,身體會出現一系列的不適反應,包括生理和心理反應。也有專家強調“手機成癮者”嚴重時會出現手腳發麻、心悸、頭暈、冒汗、腸胃功能失調等癥狀。
手機幻聽大致表現為擔心手機會響,每半小時看一次手機;手機無來電,卻能“聽”到手機鈴聲;無論手機放在哪里,都覺得手機在響鈴或振動;手機來電時異常緊張,甚至心跳加速。 3、研究假設
我校大學生一定程度上患有手機依賴癥。
基本依據:一是作為一名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身邊的同學們手機使用頻率非常高;二是大量的調查結果已經顯示大學生群體患有手機依賴癥。 4、研究方法
首先自主設計問卷,然后將其上傳至“問卷星”專業的問卷調查網站,并將鏈接廣泛發送給各位同學,收集數據,并進行深入分析。 5、樣本及抽樣
以我校全體擁有手機的大學生為研究總體,然后進行隨機發放問卷,最后獲得30份有效問卷。
三、結果
現象分析:根據數據顯示,幾乎每個同學都有在課堂上玩手機的經歷。課堂是同學們學習的場所,然而仍有80%的同學因為感到課程無聊而選擇玩手機,20%的同學迷戀手機游戲或小說,13.33%的同學沉迷于網絡聊天,只有36.67%的同學偶爾將其做學習之用。
有50%的同學在忘記帶手機時,63.33%的同學在手機無信號或信號較差時都會產生焦慮感,同時有高達80%的同學表示出現過“鈴聲幻聽”,甚至有6.67%的同學經常出現這種情況。
四、討論
1、關于“手機依賴癥”
“手機依賴癥”可以說是一種對手機使用產生病理性依賴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患者手機在身邊時,經常查看手機,看是否有短信、電話等;不在身邊時,會感到緊張、焦慮,必須要找到自己的手機;手機出現問題后,會異常的焦慮和煩躁等。
過度依賴手機對大學生的生活產生了一些嚴重的消極影響:
(1)不利于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最近的一些科學研究表示,手機產生的輻射可使靠近手機的大腦部位消耗更多的能量。雖然對于該問題仍存在一些爭論,但科學家建議人們在通
話時使用有線耳機或擴音器功能可減少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大學生正處在學習的黃金時期,大腦非常重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盡量少使用手機,減少手機輻射對身體的危害。
(2)不利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與手機給人們身體上帶來的危害相比,手機對人們心理上造成的危害則更大。一些對手機依賴較為嚴重的人往往有以下表現:總是把手機放在身上,如果沒帶就會感到心煩意亂,無法做其他事情;當一段時間手機鈴聲不想,就會感到不適應,并下意識地看一下書籍是否有未接電話;總有“我的手機鈴聲響了”的幻覺,甚至經常把別人的手機鈴聲,當做自己的手機在響;經常下意識地找手機,不是拿出手機看看;經常害怕手機自動關機;晚上睡覺也開著手機;手機經常連不上線、收不到訊號時,就會產生焦慮和無力感,而且脾氣也會變得暴躁。這些情況的出現嚴重影響到大學生的學習以至生活,所以大學生一定要擺脫對手機的過分依賴,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
2、現狀分析
在手機依賴癥候的問題上,我們一共設計了10個相關問題,選項涉及了調查者手機使用情況、手機對生理、心理影響情況:在受調查者中,有70%的人每天使用手機上網的時間在3個小時以下,有46.67%的人在被問及在什么時候上網時選擇了“隨時隨地”,有73.33%的受調查者的月話費在10-50元之間,有96.67%的受調查者在教室里會將手機調成震動或靜音模式,有76.67%的同學在手機用壞之后才選擇更換手機,其中有33.33%的同學因為現有手機功能不足和3.33%的同學因為市場上產品的更新換代選擇購買新的手機,受調查者基本上都有在課堂上玩手機的經歷,當被問到上課玩手機的原因時,80%的同學因為感到課程無聊而選擇玩手機,36.67%的同學偶爾將其做學習之用,有76.66%的同學表示使用手機頻繁,被問及是否手機沒帶在身上是否會出現焦慮情緒時,有50%的受調查者選擇了“會”,有63.33%的受調查者在手機無信號或信號較差時也會產生焦慮感,有高達80%的同學表示出現過“鈴聲幻聽”的情況,有6.67%的同學甚至經常出現這種情況。
有上述各項數據及現象顯示,在受調查者中,大部分人存在一定程度的“手機依賴癥”,其中一小部分的癥狀更為嚴重。 3、原因分析(1)內因
①大學生人生目標不明確。根據心理學原理,人的某種需要未得到滿足,則就會產生
滿足這種需要的動機,而動機則會促使人采取一定的行為去實現目標。人若是沒有動機,就相當于沒有目標,進而也不會產生相對應的行為。大學生進入大學后,學習壓力驟然減輕,而未來的目標不明確,就會產生無所事事、茫然的狀態。進而感到生活空虛,將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物上,沉迷于手機。
②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低。大學期間,課余時間較多,學生自由度比較大,有些學生不能夠合理安排課余時間,而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玩樂上,對手機誘惑無法抵擋。
(2)外因
①大學氛圍的影響。大學課余時間充足,雖然這不能確定大學生依賴手機,但也為大
學生對手機依賴提供了客觀條件。因為大學課程少,許多大學生下課后無事可做,便把注意力轉移到手機上來。
②手機本身對大學生具有一定誘惑。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大量智能手機涌入市場,
而且價格也越來越便宜。隨著手機越來越智能化,手機的功能也越來越豐富。大學生易接受新事物,是智能手機主要的消費群體。手機各項娛樂功能的.拓展對于易于大學生本身具有極大誘惑。
4、解決對策
(1)大學生自身方面
①樹立遠大人生理想。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其素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發展。新時期的大學生要樹立崇高的社會理想,圍繞著自己的理想不斷努力奮斗,充實自己的生活,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只有這樣,大學生才能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才能克服各種不良因素對自己的影響,這不僅有利于大學生自身的健康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整個社會和國家的進步。
②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在目標管理中強調員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對提高組織效率具有重要意義,這給大學生自我管理提供了重要借鑒。大學生處于身體、心理逐漸成熟的階段,這個時期大學生尤其要注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這對于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2)學校方面
①加強“手機依賴”方面的宣傳教育。隨著大學生對手機依賴的日益加重,這一嚴重影響到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學校應該給于高度重視。針對大學生心理出現的問題,學校應組織相關老師、研究人員進行深入的實際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詳細深入研究,探究其產生的根源,最后組織相關老師進行宣傳、教育。
②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一個學校的文化氛圍直接影響這個學校學生的學習態度。高校有義務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高校可以通過祖師各種集體活動,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主持各種文體活動,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不斷完善各種文化、體育場所設施建設。培養良好的文化氛圍是一條漫長而充滿困難的道路,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都應該做到堅持不懈、鍥而不舍。
五、小結
大學生正處于學習、積累知識的重要時期,且具備了相應的理性思考能力,應該認識到對手機過度依賴的消極影響,合理安排時間,學習與娛樂結合,全面的發展提高自己。
手機依賴調查報告8
一、調查背景
隨著科技的進步,昔日昂貴的手機現已進入尋常百姓家。人們不用遠行,就可以及時問候對方。向自己所愛的人表達思想,言語和文字盡在其中。手機也能在危難之時顯身手,堪稱貼身保鏢。手機現在還能手機支付和網上購物,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購物。除此之外,用手機的閱也是十分的便利。人們可以用手機每天隨時隨地的了解世界上發生的事情,與時俱進,耳聽八方,盡知天下事。因此,可以說手機廣泛涉及地球上的幾乎每一個人,手機真的已經無處不在。手機為人們帶來了無可厚非的便利,它為人們的生活作出了巨大作用。
但是手機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隨著社會逐漸步入信息化時代,手機的使用已經越來越頻繁,大學生擁有手機的比例亦相當之高,而且使用非常頻繁,部分甚至對手機已經產生嚴重的依賴,在無法使用手機或忘記攜帶手機時,常會出現如煩燥不安、言語粗俗、情緒低落、抑郁寡歡等不良情緒,而這種現象實際上已經是手機依賴癥的表現。這不禁讓我們聯想到網癮初成時的情況,手機會不會成為繼網癮之后又一個對大學生產生巨大危害的現象呢為了解大學生手機依賴癥的發生現狀及其不良影響,我們對河北大學生使用手機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此次調查旨在提高大學生對手機依賴危害的認識和關注,為了更好的引導大學生更加合理的使用手機,涉弊趨利。
二、調查方式
我們采用了發放問卷的方式進行的調查。我們共發放問卷50份,共收回50份。回收率100%。調并且參加調查的對象具有很高的隨機性,保證了本次大學生手機依賴調查具有一定普遍意義。調查主要涉及資環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法政學院,教育學院等五個學院,覆蓋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數據翔實可靠。問卷題型為等級性選擇題。
三、調查時間
20xx年6月1日—20xx年6月5日
四、調查內容
主要針對大學生對手機依賴程度高低,設計了五個選項: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一般、基本符合、完全符合,分別對應的是1-2-3-4-5等級,涉及了調查者手機使用情況、手機對生理、心理影響情況,共向受訪者提出了17個問題(見附1)。
五、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經過數據分析整理,我們概括總結出了大學生手機依賴現狀
如下:
(一)大學生手機依賴之男女程度分析
男生對于手機的依賴程度平均數在逐步的增加,而女生的平均數相對較持平,說明男生對于手機的依賴程度較高,而女生相對較低些。
(二)大學生手機依賴之文理科差異分析
文科生依賴程度的平均數有逐步下降的趨勢,說明文科生對于手機的依賴程度不是特別嚴重;相反,理科生依賴程度的平均數確是呈上升的趨勢,而且達到了8.71之高,說明理科生對于手機的依賴程度是較文科生之高的。
(三)大學生手機依賴之年級差異
隨著年級的增長,手機依賴的程度平均數是逐步增長的,大三大四尤其明顯;而在大三大四兩個年級中,大四又更為明顯。所以,得出結論:手機依賴是年級越高,依賴程度越高。
(四)大學生手機依賴之對身心健康影響分析
大學生對手機依賴對身心健康的心想并不是特別關注或是沒有認識到手機依賴潛在的對自身的危害。
六、打學生手機依賴的因素和應對策略
(一)、因素:
第一、心理因素
(1)、從眾心理的影響。從眾心理是指個人在受到他人或社會群體的一致性影響力時,自己的認知或行為遵從于公眾輿論或群體大多數人,甚至出現違背自己意愿的現象,即通常所說的“隨大流”。大學生生活在校園中,朝夕相處,群體內部具有足夠的同一性和吸引力,再加上大學生年齡段的特點,個體獨立性較差、自制力弱,對群體有較強的依賴性和歸屬感。因此,在高等院校,大學生的從眾現象比較普遍。“別人有,我也要有”、別人玩,我也要玩”的心理,導致一些大學生購買和使用手機的初衷并不一定是自己真的需要,而是看到同學都買了、都用了,便認為自己也有這種“需要”,自己也購買并使用手機,才能和大多數同學保持一致。
(2)、心理訴求的需要。一方面,使用手機滿足當代大學生的社交需求。在現代社會,大學生通過手機通話、發送短信,隨時隨地與社會網絡中的其他人取得聯系,獲取社會資本,滿足社交需求。一般說來,手機上存儲的號碼越多,每天使用的時間越長,說明社交網絡就越大,獲取的社會資本也就越多,導致對手機的依賴也就越深。另一方面,借助手機包含的豐富的附加功能,滿足當代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需求。手機不僅擁有通話和發送短信的基本功能,還包含手機上網、音樂、游戲、電子字典等功能。處在黃金學習階段的大學生,充滿了對知識和信息的`渴求,手機豐富強大的功能、滿載的信息、方便快捷地傳遞,無不吸引著大學生的使用。
(3)、人格特質的差異。有研究發現,“粘液—抑郁質的大學生每月發送手機短信的條數最少,相對而言,膽汁質的大學生每月發送的短信條數最多;而在手機使用時間方面,粘液—抑郁質的大學生使用時間最少,膽汁質的大學生使用的最多。”
(4)、不良情緒的排遣。大學生處于人生的“第二次斷乳期”,缺乏生活的磨礪,心理尚不成熟,性格比較脆弱,情緒波動性也很大。 第二、環境、外在因素
(1)、學校中,課外活動較少以及大學氛圍的影響。大學課余時間充足,雖然這不能確定大學生依賴手機,但也為大學生對手機依賴提供了客觀條件。因為大學課程少,加之學校的課外活動不多、種類少,與大學生的喜好不相融合,不能引起大學生的興趣,許多大學生下課后便無事可做,便把注意力轉移到手機上來。 (2)、手機本身的影響。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大量智能手機涌入市場,而且價格也越來越便宜,許多高端智能機也不過千元。隨著手機越來越智能化,手機的功能也越來越豐富。大學生易接受新事物,而且大學生在有一定的經濟能力購買價格不高的手機,是智能手機主要的消費群體。手機各項娛樂功能的拓展對于易于大學生本身具有極大誘惑。
(二) 、應對策略:
第一、構建和諧校園文化,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學校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健康、有序的和諧校園環境。一方面,學校組織歌手大賽、演講比賽、運動會等學生感興趣的文體活動,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還可以滿足學生社會交往的需要,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團隊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學校開展這些活動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重建自己的交際圈,減少孤獨感,增加自信心,從而有利于擺脫手機依賴。
第二、加強人文關懷,調控學生的不良情緒。大學生都處在心理尚不成熟階段,在這一階段情緒不穩定、波動大。高校在教育時,就該把握好這一點,切實的在
學生生活中,注入人文人文關懷,讓學生感受到愛和關心,而不至于沉迷于手機中尋找虛擬的關懷,去排解學習的不如意,同學關系的不融洽。所以,因此,為克服手機依賴,高校教育者應給予學生合理宣泄的機會,傾聽他們的心聲,讓他們的不良情緒得到恰當釋放,進而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改變手機依賴心理。
第三、舉行大型的講座,以身邊實例告訴學生,手機依賴對人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不良影響,使學生把手機依賴不利于自身發展和身心健康發展真正的當一回事,真正的重視它,從何開始正確使用手機,而不是依賴手機。加強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從自身做起。
七、調查過程中的反思和收獲
在這個調查過程中,我進一步的知道了手機依賴對自身身心的危害,以往只是知道這一點,但是并沒有在真正的數據來使自己信服。但通過這個調查,在真正的數據面前,我不僅對手機依賴的含義、成因及其危害有了較為明晰的了解和認識,而且對手機依賴提出了粗淺的意見和建議。同時,還增強了我對宣傳手機依賴對身心造成的危害的愿望,我要讓身邊更多的人了解到這一點,并且能夠慢慢的走出手機依賴,合理的使用手機,趨利避害。在這里,真心感謝和我一起調查分析的小組成員,還有參與本次問卷填寫的同學。
【手機依賴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手機依賴癥調查報告(精選13篇)08-27
手機調查報告02-25
手機的調查報告04-02
有關手機調查報告02-16
手機市場的調查報告04-17
手機使用的調查報告04-18
手機使用調查報告01-18
手機消費調查報告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