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市場調查報告(精選13篇)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醫藥市場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醫藥市場調查報告 1
針對近期對醫藥行業的調研結果,現對醫藥行業的市場前景,發展中面臨的問題,以及對其進行放貸的可行性分析:
一、宏觀情況:
醫藥行業在20xx到20xx這8年間由于藥品價格管制和招標政策比較寬松,配合充足的行業資金支持,以及市場自身穩定的需求,醫藥行業在這8年間發展較快,產值增速平均保持在20%,20xx年以來受醫保控費、招標延緩、新版GMP改造檢查等影響,行業增速較往年有所下降,維持在13%左右,不過政策面上也有許多利好消息,無疑仍將會刺激著醫藥行業穩步快速發展。
醫藥行業利潤外在因素是國家的醫療醫保政策,內在因素是市場需求,核心是產品藥效質量和招標政策。
首先:新一屆政府大力發展醫療保險,把城鎮居民大病重病均列入醫保統籌范圍提高了報銷比例,無形中能促進醫藥行業整體銷量利潤,另外僅以20xx年來講,全國醫保結余資金總額超過9500億元,占藥品消費的102%,醫保資金具有強大的消費欲望和動力。
其次:目前隨著疾病多樣化,復雜化,再加上本身人口基數大的現狀,無論是在醫院就醫型,還是在家療養型對醫藥及醫療器械客觀上都有大量穩定需求。
再次:國家藥監局逐步放開藥價管制,可能導致低價藥有所上漲,高價藥價格回落,藥品市場充分競爭,這將對醫藥連鎖零售企業有益,大大促進銷售額度,增加利潤。
最后:政策逐漸探索試水:醫院藥房“對外托管”;允許鼓勵社會資本辦醫;擬放開網上藥店處方藥互聯網銷售。又增加了一個醫藥銷售渠道,市場銷量廣闊。
二、微觀分析:
醫藥行業整體前景好,但好的行業不一定百分百有好的企業。具體到一個企業公司來講要想實現高利潤運營,需要有核心的安全且吸引人的產品和技術,有專業營銷中介如經銷商,貨物儲運商,穩定的供應商,下游客戶要廣而分散,要有金融中介持續穩定支持。
決定醫藥公司發展中幾個關鍵運營板塊分析:
(一)原料供應商
供應商地位舉足輕重,是整個價值傳遞系統中重要的一環。尤其作為藥品生產企業,原材料的質量直接決定了藥品的質量。客戶滿意程度,產品銷量,公司利潤。所以醫藥企業都很重視和供應商保持好關系,原料價格直接影響成本,所以一般也會多選擇幾家供應商,不過分依賴于某個或某幾個,防止因供應成本走高,而使企業產品價格上升,從而影響企業的銷售額。關于醫藥生產公司與上游供應商之間供銷結算方式,以調研的兩家生產型藥企業河南明仁藥業(該公司具有Ⅲ類醫藥器械生產銷售資質)和順康中醫藥批發連鎖公司來看,除了針劑供應商可以賒銷購銷或開承兌外,中藥材,酊劑,西藥化學原輔料多使用現金結算。藥企在進貨過程中對流動性資金有需求。
(二)生產環節
在生產環節,營銷,人工,財務成本遠不及研發成本,公司直接設立研發部研究所,所投入的資金回報周期長,有時很可能成為沉沒成本,所以有的藥企可能會直接選擇與高等院校、醫藥研究機構合作購買他們的專利,再進行直接或仿生生產,以節約研發成本。產品定型后還需要由藥監部門組成專家組進行GSP、GMP質量認證,方能對外銷售。這期間購買專利和藥品生產批號的費用,以及公關認證費用是一筆較大開支。一旦產品得到相關部門技術認證,方能參與各大醫院招投標,進藥房,以此能夠保證有較好市場銷量。所以藥企在進行技術認證和后期招投標過程中,也是具有強烈使用資金欲望的時期,能夠且愿意承擔高利息成本,所需資金一般在200萬以上。
(三)銷售環節
醫藥公司的銷售渠道主要以醫院、藥店、診所為主,三者都有可能成為同一家醫藥公司的客戶。尤其是連鎖藥店,渠道能量很強,是一股不可忽視的銷售力量。在省內例如張仲景藥房,省醫藥超市,健康人藥房,千禧堂,老百姓等大的藥房還有一些名氣稍弱的小連鎖藥店零售收入占比頗大。藥企在跟這些醫院,藥店,診所合作時資金結算上是先收取一定比例定金,然后全額結算,所以賬期一般不會太長,所以在此經銷過程中,藥店大型診所會涉及進貨流動資金、周轉資金需求,但期限根據調查來看均以2到3個月為主,承擔利息成本在2分以內。
(四)小型藥店零售
單一個體戶經營的藥店,其利潤增長首先靠的是好的店鋪選址,其次就是有價格競爭優勢的`進貨渠道,再次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夠取得省市醫保刷卡資質。根據調查顯示一個經營剛滿一年,面積在350平左右的中型藥店在醫保資質下來之前月均營業額在15萬左右,醫保資質審批下來后,零售業務達到23萬左右,有突飛猛進增長。所以一般藥店大多都有意愿申請醫保刷卡資質,其公關活動費用省、市加起來至少20萬左右。
診所及其藥店也有相對的淡旺季之分:一般在5到7月份是淡季,進入下半年8到10月份庫存周轉率加快,年底12月份備貨需求增大。所以中小型藥店在采購藥品、補充流動性資金需求、以及申請特殊資質時期,對資金有非常急切的渴求,一般所需資金在50萬以下,利息成本在1.8左右。因為經營相對穩健風險較小,所以需要的是短平快資金不愿承擔過高利息成本,融資渠道一般是以拿房本抵押辦理的大額生意人信用卡為主,或是親朋之間轉借,支付1分左右利息。
三、風險因素
目前省內醫藥生產企業經營較好的應屬新鄉的華蘭生物和信陽的羚銳制藥,二者均是上市公司,它們具有自己核心的生產專利技術,有一定核心競爭力,其他的一些中小藥企大多是生產國內外仿生藥品的,企業沒有研發實力,所以利潤空間有限。另外,藥企在原料采購時多以現金結算,銷售環節收到醫藥連鎖公司的多是承兌,所以容易產生一段時間賬期,造成流動性資金緊缺,因此對銀行等金融部門有很大程度依賴性,經營稍有不善,會面臨抽貸風險。
四、綜合分析及應對策略
在當前形式下,我們要幫助一個好的行業好的企業找到融資需求融資點,由原來被動選擇客戶到主動發掘客戶。綜合衡量來看,醫藥行業的利潤率及增長空間還是蠻不錯的,可以覆蓋融資成本。受政策層面影響較大,但市場需求較為穩定,一定程度降低了風險。藥企在研發、生產、銷售環節都存在短期流動性資金需要。所以我們可以針對于此,專門設計適合他們需求的信貸產品。實現互利共贏。
具體產品設計如下:
(一)尋找一優質藥企,打通它的上下游企業,走供應鏈金融模式,做到從采購到生產再到銷售全方位資金支持,這樣可以避免以往合作模式中銀行等金融機構壓貸,抽貸造成的資金枯竭風險,單筆貸款額度不宜過高,但可以循環使用。
(二)針對單一小規模藥店而言,設計短平快信貸產品,可以面積在40平以上房本抵押,設計單筆貸款額度在10萬元以下,期限60天左右信貸產品,要優于信用卡45天免息期條件,突出產品優勢。
(三)另可以月均收入在3000以上,醫保社保公積金齊全的企事業單位員工做連帶責任擔保走信用貸款,期限也不宜長,可以約定有循環使用功能優勢。
(四)針對醫藥生產企業在銷售環節結算上,收取承兌占比較大這一現狀,可以設計以應收賬款抵押來做貸款,承兌視同應收款,大大降低放貸風險。
五、總論
在甄別公司,和對應的設計貸款產品的過程中,我們其實充當的是VC天使投資人身份,在保證我們自身利益前提下基于市場需求,設計一款雙方樂于接受的產品,方能產生互惠共贏目的。
醫藥市場調查報告 2
一、概述
專家指出,中國醫藥市場遠未飽和,但競爭業已開始。目前,中國每年人均醫療消費水平只是美國人的1/130,當一般發達國家年人均醫療衛生消費支出達到2000美元、美國人均突破4000美元的時候,中國年人均醫療衛生消費支出只有31美元。但在另一方面,國內醫療用品的銷售量持續增加,在今后3~5年的時間里每年將以12%的速度增長。20xx年的中國醫藥,面對的將是一個蓬勃發展和慘烈競爭共存的局面。這是值得每一個醫藥人認真思考的問題。
二、醫院市場分析
如何做好醫院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醫藥營銷的成敗,同時也是醫藥營銷的主要內容。我在實踐中摸索到推銷藥品的竅門,那就是必須打點好一些“關鍵人物”。
第一是醫生,他們手里有處方權,用哪種藥,用多少,全由他們說了算;第二是醫院的庫房,從醫藥公司進藥全由他們負責:第三是藥房,他們有一個“小賬本”,每個醫生用了多少藥,該得多少提成,全是由他們提供給我的;第四是醫藥公司,醫院從他們那里進藥,我憑藥款拿提成。
“打點”這些人的方法也簡單,不過是根據各人的“重要性”給予不同檔次的提成。有些人難打發,那么就給他多送點禮,多請他吃幾次飯。推銷同一種藥品的醫藥代表是競爭對手,常常互相“刺探軍情”,如果哪家公司給醫生的提成高,另一家公司的醫藥代表就會向上匯報,要求提高給醫生的提成。
三、OTC市場或社區醫藥市場分析
OTC市場或社區醫藥市場的開發,已經成為了現代醫藥營銷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社區治療的疾病,購買感冒藥的比例在所有購買的藥品類別中居首位,其次為咳嗽、咽喉疼痛、發燒及心血管病等疾病。隨著OTC市場和社區醫療市場的逐漸壯大,使得廣告、店員成為影響消費者購藥的主要因素,店員的作用僅次于電視廣告。
研究發現,一旦店員向消費者主動推薦某種藥品時,有74.0%的消費者會接受店員的意見。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明確具體品牌的消費者中,當店員向他推薦其他品牌的藥品時,有66.2%的消費者改變了主意。研究還發現,店員在向消費者介紹藥品時,大多將藥品的療效、價格作為促銷工具,而對生產廠商的知名度卻不做太多說明,這一點至今似乎未被經營藥品的.生產廠家重視。
四、醫藥代表工作的總體思路
由于醫藥代表工作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醫藥代表的專業知識水平及個人素質都比普通推銷員要求更高。善于運用推銷之術,對醫藥代表工作的順利開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會自我推介,贏得客戶真誠、友好的合作。良好的自我推介,是讓對方接納你和你的產品的首要條件。
1、要保持充沛的精神與活力,以整潔得體的儀容,彬彬有禮而不卑恭的形象面對自己的客戶,并不斷塑造自身良好的氣質與穩健的風度;其次,培養真誠、友善、豁達、樂觀的生活態度,磨煉自己的意志;再次,樹立不斷學習的思想,努力涉足包括醫藥專業在內的各種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含量與專業化水準。
2、實事求是展示企業形象,增加客戶的信任度。醫藥代表的工作不是獨立的,而是企業整合營銷的有機組成部分。企業與品牌在醫生心目中形象的好與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產品的使用程度。醫藥代表在充分推介產品的同時,實際上也在從另一個角度推介企業。
3、必須全方位深入了解自己的企業,充分理解企業的經營理念、經營原則與價值取向;其次,認真分析、提煉、歸納企業的優勢,同時不回避劣勢,正確對待企業的不足;再次,認清自己的工作目標,了解企業對員工的期望,充分利用企業所能提供的支持與幫助;最后,對企業充滿信心,時刻覺得自己的企業是最棒的。只有對自己的企業充滿信心,才能通過你的言行由衷地感染對方。
4、利用新產品的全新概念感染客戶。醫藥代表推銷的藥品一般是新藥,另有部分是新劑型或老藥新用,圍繞這些具有學術理論及新概念的產品,完整準確地推介是讓醫生接納產品的關鍵。
5、介紹新品種的功效理論、研發背景以及該藥與相關藥品的臨床發展歷史;其次,恰當介紹新藥品在臨床應用中的效果和在實際應用中的具體情況。只有熟練掌握新藥品的功效和臨床知識,才能從各方面回答醫生可能的提問。醫藥代表必須將扎實的醫藥基礎知識充分應用于藥品的推廣活動之中。
五、結束語
根據以上調研分析,在完成了藥品招標工作后,關鍵是對醫院和醫藥公司進行業務公關,尤其是對醫院的重點公關,力爭在最大程度上贏得藥品訂購合同,以最終實現公司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與他們打交道的時候,必須樹立從藥品訂單的收集、藥品運輸的執行、公共關系的維護以及貨款回籠的監控的全程服務的意識,兢兢業業地做好公司的藥品銷售工作。
現代醫藥銷售的實踐告訴我們,只有切實地把醫院的臨床用藥需求和疾病治療的發展趨勢掌握好,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醫藥代表的實際工作。具體的說,就是通過醫藥代表的努力,使醫生完成從嘗試用藥、保守用藥、二線用藥一直到首選用藥這樣一個認知和用藥過程。
總之,每一個醫藥代表在具體的醫藥銷售中,不僅要做好藥品的銷售,而且還要加強學習醫藥知識,并且用后者來指導自己的藥品銷售,努力改變過去那種“光賣不管”的被動。
醫藥市場調查報告 3
一、發展現狀
國家有5家藏醫機構,其中國家藏醫醫院為二級甲等醫院,縣中醫院、縣、縣、縣藏醫醫院為二級甲等醫院,正在新建一家縣級藏醫醫院(貴德縣藏醫醫院)。泉州40個鄉鎮衛生院85%提供藏醫服務,420個村衛生室85.7%提供藏醫服務。國家級、縣級和鄉鎮級醫療機構現有藏醫專業技術人員140人,其中藏醫133人,中醫7人,高級職稱19人,中級職稱34人,初級職稱87人。村衛生所有371名藏族和中國醫生。20xx年泉州市各級藏醫機構門診10萬人次,人均門診費用52.1元;住院4298人次,發生醫療費用1234.7萬元,人均住院費用2872.6元。
二、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我國藏醫藥產業穩步推進,在治病救人和基本醫療衛生保障網絡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人們對醫療服務需求的不斷增加,特別是在民族地區,由于農牧民長期以來的用藥習慣和藏醫在治療慢性病、康復和保健方面的特殊功效,藏醫的發展并不適應群眾的需求。目前,我國藏醫藥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是:
第一,項目建設、資金投入、設備配置等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各級藏醫醫院基礎薄弱,投入低,發展慢,基礎設施薄弱,診療準備設備差。
第二,漢藏醫藥特色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藏醫藥醫療、保健、科研、產業發展協調性不足。
第三,藏醫專業人才嚴重短缺。數量不足、質量低下、結構失衡、人才缺口等現象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人員短缺非常突出。現有人員普遍存在綜合素質低、服務能力低的問題。
第四,藏藥醫療服務體系不完善,制劑設施落后,藏藥利用率低,其獨特的醫療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第五,中醫醫療機構分布不均。泉州只有一家綜合性中醫醫院,服務半徑有限,中醫普及率低。
三、發展思路
1.高度重視藏醫藥的`發展。將藏醫藥納入各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編制和實施地方藏醫藥中長期發展規劃,切實加強對藏醫藥工作的領導,制定和出臺各項優惠政策措施,不斷加大對藏醫藥的專項投入,及時研究解決藏醫藥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加大對藏醫藥的政策支持。通過資金、項目、科研、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加快發展藏醫藥。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醫療保障體系中,符合政策規定的藏醫服務技術、項目和住院制劑納入報銷范圍,在醫療保險的價格制定、臨床應用和報銷比例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和支持,研究制定支持藏醫醫院發展住院制劑的優惠政策。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和管理模式,引進民間資本,享受平等待遇,加快推進藏醫藥發展。
3.加快藏醫隊伍建設。制定優惠政策,合理確定西藏醫療機構人員編制名額,吸收和引進相結合解決藏醫專業人才短缺問題,鼓勵懂藏漢的專業技術人員到基層服務。要理論培訓與臨床培訓相結合,學歷教育與繼續教育相結合,經典學習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探索建立人才培養新機制。加大培訓力度,每年培養100名藏醫藥技術人才。
4.加強藏醫藥整體服務能力建設。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要加大對藏藥制劑建設的投入,完善藏藥制劑設施,規范工藝流程,改革劑型,更新包裝,全面提高藏藥制劑的科技含量,確保人民群眾安全有效用藥。整合泉州藏藥制劑資源,建立藏藥制劑中心,實行統一生產、價格、配送和管理,促進藏藥制劑的標準化、規范化和科學化。探索建立以藏醫醫院為中心、輻射各縣藏醫醫院、規模適度、協同增效、優勢互補的藏醫聯合體模式,并逐步向基層推廣推廣。加大投入,開發藏醫藥服務系統應用軟件,建立藏醫藥信息服務平臺,逐步實現資源共享。
醫藥市場調查報告 4
一、基本情況:
1、調查總人數:共回收調研表格113份。
2、應用分類:用于養生11人,藥食聯用2人,藥食交替2人,食療94人,病后康復1人。
3、有可比性材料數:具有應用保健食品前后對比數據的材料72份。
4、材料來源情況:美羅國際按中華亞健康研究協會的要求,發放統一表格,由消費者填寫后直接寄給協會。
5、調研涉及產品:均為美羅國際產品,靈芝菌絲體膠囊、香杞膠囊、松茸膠囊、仙葉膠囊、慧源膠囊、新慧通膠囊、慧清膠囊、玫瑰膠囊、仁美營養膠囊、和中膠囊、紅鈣D將囊、欣舒寧膠囊、桑菊靈芝茶、多糖蛋……等。
二、調查主要內容與結果:
㈠、產品應用定位:
1、養生:單獨應用食用菌類保健食品,目的是“治未病”即養生、防衰、強生(防感冒等疾病)。
2、藥、食聯用:在應用明顯毒性藥物的同時,加用可減輕毒副作用的食用菌食品。如腫瘤化療時,加用靈芝系列產品。
3、藥、食交替:在應用具有依賴性(成癮)的藥物(如藥物)時,為減輕依賴性,開始服藥時,同時加服于藥物相似功效(如鎮靜、安眠)的食用菌類食品,然后逐步減少藥物用量,最后僅用保健食品,完全解脫藥物的依賴。
4、病后康復:在病后或手術后,應用保健食品加快體力恢復。
5、食料:對一些長期“藥療”無效的人群,干脆放棄“藥療”,改用“食療”,用保健食品進行全身調理,讓體內慢慢增強抵抗力,從而獲得康復。
㈡、經濟對比
對72例保健食品應用前后有藥物治療作對比的人群,進行了經濟負擔分析,72例在應用保健食品前,曾以藥物治療花去醫藥費共計208.4352萬元,人均花費2.8949萬元,但結果均未獲得滿意效果,臨床癥狀獲得暫時緩解的人僅20人,占27%,其余均無效。這72位消費者因藥療效果不佳,停止用藥。改為食療,共花費25.1573萬元,人均消費0.3494萬元,取得顯效的60人,占83.3%,有一定效果的12人,占16.6%。
㈢、治療與時間對比:
對上述72位消費者,在藥療和食療上所耗的時間進行了對比,72位位消費者進行藥物治療所耗的時間總數為6558個月,人均消耗時間為91.08個月(相當于7.59年),停用藥療,改用食療后,72人用于食療的總時間是327.89個月,人均消耗為4.55個月。
三、對調研結果的分析:
1、保健食品應用定位的思考:
保健食品應用定位,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定位不當往往會有違反食品管理的有關法規之嫌,但消費者是講實效的。因此,這次調查出現了五種應用定位,這是消費者從實際需要出發,靈活處理“食療”與“藥療”關系的結果,是群眾自發的創舉。這五種定位,從我國傳統“食療”的觀點分析,應該認為是合理的,是符合科學的,對疾病的治療,隨著科學的發展,也開始強調不能單純的依賴藥物,而應該從全方位(包括飲食、環境、工作壓力、生活習慣……)來進行綜合治療。因此,五種定位中提到的“藥食聯用”、“藥食交替”都是十分科學的“藥、食”結合。癌癥的化療藥物公認具有明顯的毒副作用,抗結核藥亦是公認有毒副作用的藥物,而有些保健食品就能夠減輕抗癌藥物的毒副作用,能夠減輕抗結核藥對肝臟的損害,實際上“藥、食”結合應該是今后醫療技術創新的一個方向。
關于定位中的“食療”,有人會認為是把保健食品當作藥品,是違規、是誤導消費者,這實際上是對“食療”的認識問題。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指出“為醫者,當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療之,食療不愈,然后命藥”可見食療為治療之首選,以食治病由來已久。現在科學進步了,卻否定了“食”與“治”的關系。把“藥”作為治病的首選甚至是“唯一”,但在實際生活中單純“藥治”無效現象是屢見不鮮的。這次調研中采用“食療”的消費者,都是“藥療”無效后才改用“食療”的,是消費者處于絕望的情況下,寄希望于“食療”。《現代醫學報》07.3.27題為“望聞問切、把脈中醫”一文中,談及中醫是否偽科學時,引用了一位普通群眾的一段話“科學不時最高目的,中醫是科學還是偽科學并不重要,只要中醫中藥能夠在西醫之外,提供另外一種就醫的可能性,就沒有舍棄中醫的理由,西醫也不是萬能的,那么多一種選擇,對病人來說不是更好嗎?”對待“食療”,筆者認為也應該持有這種觀點,“藥療”不是萬能的,多一種“食療”對病人來說有什么不好呢?當然這里面有一個“度”,食品和藥品絕不能等同,“食療”是“食療”,要讓消費者明白二者的區別,不要誤導消費者。
2、保健食品的'經濟意義:
從調研材料分析,在“食療”前,用于藥療的費用是人均2.894萬元,開始“食療”后人均費用為0.349萬元,“食療”費用為“藥療”費用的12.06%。有效率從“藥療”27%上升到83.3%的顯效率。(這里的“藥療”有效率低,不是泛指“藥療”,而是由于調研中都是“藥療”效果不好的對象。
醫療費用明顯高于“食療”,其原因除醫、藥本身因素外,很重要的一條,調研中的人群均屬慢性、頑固性疾病,所耗治療時間長,總費用相應較高,而食療所耗時間均較短,見效快,費用就較低(實際上保健食品在一定的范圍內,其費用不一定低)
3、時間就是金錢:
72位消費者,藥料時間,人均所耗時間為7.59年,采用“食療”后,所耗時間僅4.5個月,是“藥療”的4.9%。這不僅減少了疾病折磨的時間,更重要的是病人提早康復,恢復了工作能力,能為社會、為家庭創造新的財富。這是不可低估的效益。
4、“治未病”尚需努力:
調研材料中,保健食品應用于“養生、防病、美容、抗衰”的有11例,占調研總數的9.7%,其中純粹是為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的有5例,占4%,他們每年購買保健食品的投入數為4050元,人均每年810元,其中全年食用的有4人,每年僅服3月的1人。最突出的效果是抵抗力增強全年無感冒發生,年齡偏高者還呈現“年輕態”!
每年花不足1000元,能獲得全年無病災,真正實現了“花錢買健康”。
醫藥市場調查報告 5
近年來,醫藥行業頻出,各項政策密集落地,未來的行業形勢走向如何?醫藥企業如何面對新的政策做出新調整?中國醫藥行業運行指數及解讀一直被業內認為是醫藥行業的晴雨表。以下是20xx年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1.醫藥產業增速持續高于GDP
此次發布結果顯示,近幾年來我國醫藥市場需求旺盛,終端規模持續上升,醫藥行業持續高增長。20XX年我國醫院終端購藥市場規模達到12246億元,其中化藥市場規模7696億元,占比達到60%以上,中藥3848億元,占比30%,生物藥是869億,占比 7%。政府近幾年在衛生的投入逐年加大,從2010年的19980億元一直發展到20XX年的36999.85億元,衛生費用在GDP中的比重也是穩步提高。
廣闊的市場容量是醫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20XX年中國大健康產業的市場容量將近4500億元,其中醫療服務市場容量是 21400億元,占比將近50%,藥品市場容量約占40%,器械類占3%。未來在藥品價格改革影響下,藥占比將逐漸下降,醫療服務占比會相應提升。
醫藥工業增速高于GDP增速。自從2011年以來,醫藥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高于全國工業整體水平(高35個百分點),遠高于其他的工業產業。并且醫藥工業在全國工業中的占比不斷提高,從2007年占1.5%到20XX年占2.2%。
發布結果可以看出,我國GDP走勢和醫藥行業發展走勢相近,在2011年之前的階段十年,甚至放大到二十年,增長速度都比較快。近幾年來增長速度逐漸往下,在緩慢下降。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華雪蔚認為,2017年增速還會進一步降低,主營業務增速預計在11%左右,利潤總額增速約7.5%左右。醫藥行業依然保持較高的行業利潤率,一直在10%上下,遠高于工業總體水平,工業整體水平不到6%。預計2017年依然保持相對較高的利潤率水平。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分析認為,近十年來醫藥行業穩定增長,到去年為止,整個醫藥產業藥品生產收入總金額在2.45萬億,今年預計2.7萬億左右。到去年為止,整個醫藥產業藥品生產收入總金額在2.45萬億,今年預計2.7萬億左右,總量增長很快。
明后年,如果沒有特別大的變化,醫藥行業壓力會比今年大,于明德認為,一是醫藥行業周邊行業壓力大,二醫保費用控費要求強烈。這將導致今年、明年、后年醫藥行業增長幅度比較低。大家應對可能面臨的形勢有清醒的認識、充分準備解決、克服困難,要千方百計通過轉型、升級改變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提高競爭能力。沒有積極的出路,永遠不可能走入低谷。于明德說。
2.中成藥發展向好
榜單顯示,從經濟規模看,行業景氣排名是化學制劑、中成藥、原料藥、生物制品。從利潤水平來講,排名是化學制劑、中成藥、原料藥、生物制品。從榜單分析,中藥飲片、衛生材料、生物制品、中成藥未來成長性好,制藥機械、中藥飲片盈利能力強。
華雪蔚分析認為,2017年及十三五重點發展的子行業將是化學制劑、中成藥、生物制劑,中藥飲片和衛生材料分別在大健康產業驅動與在生物創新技術驅動之下將具可預期的成長性;制藥機械則可能成為潛在的行業盈利黑馬。
中成藥跟化學制劑類似,主營業務收入指數和利潤總額指數跟行業整體水平保持一致,并且呈上漲態勢,利潤率高于醫藥行業整體水平。從榜單上看,化學制劑、中成藥、生物制品和原料藥位居利潤總額前四位,只是在排序上略有差別。雖然中成藥的主營業務收入規模逼近化學制劑,我國對中藥發展政策強力扶持,中成藥質量標準不斷提高,未來中成藥發展會更好。中成藥有望超過化學制劑。華雪蔚說。
3.尋找轉型升級突破口
于明德認為,我國醫藥行業面臨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轉型升級必須走國際化道路。目前中國醫藥產業過剩,走向歐美市場必須通過國際最高水平的藥品許可,這需要中國藥企提升藥品質量,加強研發,走在國際化前列的藥企,未來不可限量。生物技術將改變現在醫藥產業總體結構。很多重大醫療技術的突破都需要新的.生物藥品配合,基因藥物、新型疫苗、單抗體藥物等領域要密切關注,投資生物技術。
世界衛生資源的70%投資在吸煙、喝酒、營養、運動、肥胖、血壓、糖尿病、高血壓等健康因子,這些創造了醫藥產業新的發展契機。在新契機中,對于家政生活服務、醫生衛生康復護理這些方面的需求會越來越高。
要想轉型升級藥企還應勇敢擁抱互聯網。中華海峽兩岸醫療暨健康產業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喬培偉認為,在互聯網+新生態下,產業布局是企業戰略地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應該思考如何創造客戶價值、如何經營客戶、如何拓展新通路、如何傳遞產品價值、如何運用新科技、如何培養創新人才。
從商業角度來看,對于醫藥行業而言,互聯網的引入其實為業務增長帶來了巨大的創新空間和發展機遇。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首席咨詢師黃東臨認為,藥企對于互聯網的專業應用包括公眾教育/病人教育、植入廣告、醫療/藥品門戶網站、醫藥電商和醫藥交易平臺、醫學遠程服務、專業APP服務、企業內部在線管理和在線項目、網上社區互動、專業APP溝通、與醫療專業人士在線交流、藥品品牌自媒體、讀者閱讀跟蹤、消費者人群互動等。
如果國家政策放開互聯網+藥品銷售,將給藥品流通環節帶來顛覆性變化。互聯網效率高成本低,降費增效將給藥企帶來益處。對于工業企業來說,應該擁抱互聯網+來突破傳統格局、革新業務模式、挖掘更多價值。更多相關行業信息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醫藥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醫藥市場調查報告 6
為了提升我公司的醫藥器材銷售量,為我公司的醫藥器材開拓更大的市場,促進我公司的進一步發展,經公司各級領導研究討論決定對省的無紡布,紗布等醫藥耗材銷售做一次全面而深入的市場調研。本次調研采用走訪、電話調查、網上調查、實地考察等方式進行;通過調查統計,進而分析出省醫藥耗材市場的各項經濟運行數據,為我公司的市場發展做好充分的準備。本次調研重點調查了市、市、市這三個城市的醫藥耗材市場分布情況和銷售業績情況。
一、醫藥器材的市場發展現狀和銷售現狀
醫藥器材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被譽為“永不衰落的新興朝陽產業”。目前我國的醫藥器材產業發展迅速,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醫藥器材市場,近年來每年的銷售增速均保持在17%以上,這樣的增速提醒我們在未來醫藥器材產業將會以銳不可當之勢占據銷售的大部分市場。據有關數據顯示,如果一直保持現在的發展速度,我國將有望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醫藥器材銷售大國。我國的醫藥器材產業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等地區,其中省是我國的醫藥保健品出口大省,據統計數據顯示,省的醫藥器材出口量占全國的17.7%,其中中高端醫療器材就占51.9%,20xx年出口銷售額更是達到了26.08億美元,占我國總出口額的16.6%。由此可見,省的醫藥器材產業的銷售業績是相當可觀的,在未來也會有有很大的發展市場。為此我分別對省市、市、市三大城市的醫藥耗材市場銷售情況做了調查與統計。
(一)市醫藥耗材市場銷售情況
作為的省會城市,各種產業的發展都影響著省的整體形象。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疾病、車禍、意外傷害等都隨之而來,這就警示了人民健康的重要性,隨著人們對自己的健康越來越重視,醫藥耗材的市場發展規模也越來越大。據有關數據顯示,20xx年6月到8月的醫藥市場銷售曾上升趨勢,增長度達到36.7%,其中藥店和醫療所占的銷售比例較高,可見市的醫藥耗材市場正在逐步擴大,銷售量也連年遞增,人們對無紡布、紗布等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這就為市醫藥耗材市場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市醫藥耗材銷售情況
同市一樣,市的醫藥耗材市場也在擴大規模。據統計數據顯示,一次性醫療耗材銷售代表平均月薪為4241元,區域銷售經理平均月薪為5855元,醫院銷售部經理平均月薪為6119元。由此可以看出,醫藥耗材的銷售不僅給人民帶來了方便,同時也提高了銷售人員的經濟收入,甚至提高了整個市的居民平均月收入,為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動力。
(三)市醫藥耗材銷售情況
與和一樣,市的醫藥耗材銷售量也在不斷提高,市場也在不斷擴大。全國政協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曾這樣評價的醫藥發展:“醫藥城把研發、生產、交易、醫療四大板塊進行整合,建設國際一流水平的醫藥衛星城,這在國內是唯一的。”可見市的醫藥市場發展是讓人震驚的,而醫藥的發展必然帶動醫藥耗材的市場發展,據調查,20xx年市的生物醫藥等產業實現產值1500.66億元,增長19.7%,所以市的醫藥耗材市場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可觀的。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三個地區對口罩、紗布、棉球等醫藥耗材的需求量都很大,特別是醫療、藥店、門診占據了主要的市場,其如下表所示。
二、醫藥耗材市場銷售存在的問題
經過調查與統計可以看出,省的醫藥耗材市場的銷售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但調查的同時也發現醫藥耗材市場銷售存在許多的問題。
(一)盲目申辦許可證,毫無經營風險意識
據國家有關規定,申辦經營企業是完全免費辦理,再加上我國醫藥耗材產業發展前景可觀,一些企業就盲目跟風,也想在醫藥耗材市場分一杯羹,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先辦理《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取得醫療器械的經營資格,至于具體要不要經營就視情況而定,這就導致《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滯留在一部分企業中,審批的企業數量與實際經營的企業數量不相符。也有的企業則是辦理了經營許可證,卻因為對市場風險論證不足,遲遲未能開展經營活動。這種種的原因就造成了醫藥耗材市場擴展規模遲緩,影響醫藥耗材的銷售業績。
(二)隨意更換經營人員,超范圍經營企業
在申辦經營許可證的時候企業的設施人員全部到位,但取得許可證之后有的企業就隨意更換企業人員,新企業剛開始人員較少,隨著企業的不斷擴大,對人員的需求也增加,招兵買馬是正常的,但有的企業卻連企業法人、負責人、質量監管人員等重要崗位的人員都隨意更換,事后也不去相關部門辦理相應的手續,造成企業申辦許可證時的人員檔案與實際工作的人員檔案不相符,降低了企業在客戶眼里的信用度和真誠度。部分企業因為想賺更多錢就順應客戶的需求,什么賺錢就做什么,全然不顧當初申辦的企業經營許可證,導致部分醫藥器材企業經營范圍嚴重失控。這些原因也會導致醫藥耗材市場出現滯留的現象,降低醫藥耗材的銷售量。
(三)部分企業降低經營條件
部分醫藥耗材企業的銷售對象主要是醫療機構,覺得守株待兔的經營方式是落后的,要想發展就要采取主動,所以導致企業大都采用上門推銷的方式,固定的經營地址和庫房都形同虛設,導致醫藥耗材銷售可掌控的市場份額較少。
(四)沒有形成集中的產業群
醫藥耗材的銷售存在散、小等問題,各種藥店、門診部、服務站等數不勝數,缺少集中的讓人們可信賴的醫藥耗材銷售地點。個別藥店或門診部圖個人利益,對外售出部分過期變質的醫藥器材,導致人們對醫藥器材存在誤會,覺得是一種不負責任的銷售產業。
三、采取的措施
(一)嚴格監管申辦機構,樹立企業的`經營風險意識
嚴格把關申辦機構,不能任由各企業想辦理經營許可證就辦理,對辦理經營許可證的企業進行GSP認證,提高辦理條件。通過對企業的認證工作,提高企業的思想意識,進一步完善企業的管理體系;同時也要強化企業的經營風險意識,要求企業人員不斷學習專研業務,熟悉醫療器械產品的性能,為企業的經營降低風險。
(二)加強日常監督,提高企業的經營素質
一個企業的經營素質是由整個企業的員工共同體現的,所以要提高企業的經營素質首先就要提高企業員工的銷售素質。加強對員工銷售情況的監督工作,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提高員工對醫藥器材的熟知程度,以便在銷售的過程中體現出專業的水平,尤其是上門推銷的情況,推銷時的態度與專業水平非常重要,要讓對方認同自己的觀點就要拿出自己的專業水平與良好的銷售態度,提高銷售業績。
(三)建立集中的產業群
任何企業的經營或是產業的發展都要有一個經營或發展的核心,圍繞這個核心進行展開。醫藥耗材的銷售也一樣,要建立集中的銷售產業群,為醫藥耗材的銷售找到核心,這樣才會博得其他企業或機構的認可與支持。
(四)配備專職人員,提高醫藥耗材的生產質量
醫藥耗材對現在許多家庭而言都成為了生活必備品,直接與廣大人民群眾接觸,所以提高醫藥耗材的生產質量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不法商人為了圖一己私利,在生產醫藥耗材的過程中偷工減料或是“李代桃僵”,以求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這樣生產出來的醫藥器材外表看來質量與別的正規醫藥器材沒有差異,但如果人們長期使用或是與某些藥物同時使用問題就會出現問題,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由此可見醫藥器材的質量監管是很重要的,現在很多重要的監管職位都缺乏專職人員,所以配備專職的監管人員迫在眉睫。
此次通過對省無紡布,紗布風的醫藥器材銷售的市場調查統計與分析,得出雖然省的醫藥耗材市場發展現狀良好,發展前景也很可觀,但同樣也存在一些問題,只有將這些問題解決了才能促進省的醫藥器材的市場發展和銷售業績的提高,同時也分析出了我公司存在的部分問題并為我公司以后的銷售道路找準了方向。
醫藥市場調查報告 7
醫院位于街,占地面積近27000平方米,在職人員345人,開放床位300張,是保健、科研教學于一身的全民所有制綜合醫院。
一、藥品、器械、耗材采購情況
醫院根據《藥品集中采購實施方案》(政辦字[20xx]113號)、《市醫療機構藥品集中采購實施方案》(衛計[20xx]13號)文件精神,在藥品、耗材采購中嚴格按要求在河北省醫藥集中采購網上進行網上采購。在藥品采購上,我院共有藥品品種462個,自去年10月份后,我們對所有藥品進行了重新疏理,嚴格按照上級文件要求進行網上采購,凡不能進行網采的藥品一律進入新平臺中自采平臺進行采購,確保網采率達到100%,改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存在網下違規采購藥品現象。
在醫用高值耗材采購上,我院除骨科手術用的鋼板、鋼釘及人工關節外幾乎沒有,對骨科手術所用耗材全部通過省集中采購陽光平臺進行掛網采購。
藥品、耗材供應能夠及時到位,到位率和及時入庫率達到95%以上,未接收與網上訂單不符的藥品及耗材。
我院所購藥品全部都是由河北省醫藥集中采購網上所備案的配送企業進行配送。
在基藥平臺進行網采時,配送企業只有一家,醫療機構選擇范圍少,配送企業往往會出現無貨不能配送。建議能否與醫保農合平臺一樣,添加配送企業。
二、醫療機構經濟增長情況
我院醫療收入20xx年—20xx年分別為4128萬元、5267萬元、6612萬元。連續三年實現超25%的快速增長。
我院總資產20xx年—20xx年分別為6769萬元,8381萬元,10161萬元。資產增長原因包括綜合門診樓列入固定資產賬面價值5188萬元等。
我院年度業務總支出20xx年—20xx年分別為4398萬元,5213萬元,5386萬元;人員支出分別為1519萬元,1652萬元,1926萬元;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分別為34.54%,31.69%,35.76%。
我院藥品收入20xx年—20xx年分別為1524萬元、1798萬元、2362萬元。藥占比分別為36.92%,34.14%,35.72%。
我院耗材收入20xx年—20xx年分別為257萬元、564萬元、269萬元。耗材占比分別為6.23%,10.71%,4.06%。
三、醫院債務情況
我院債務總額20xx年—20xx年分別為3908萬元,5185萬元,6101萬元。主要是由于樓建設融資借款增加而致。
我院流動負債20xx年—20xx年分別為401萬元,1873萬元,3171萬元。也由于基建占款增加了藥品應付款而致。
四、關于分級診療開展情況
1、我院20xx年、20xx年、20xx年分別服務出院患者10857人次、12105人次、12712人次,同期外轉患者504人次、664人次、455人次。
由于多種原因下轉及接收上轉患者未進行統計。
2、目前外轉、下轉存在的問題:想留的患者不能留或留不住,想下轉的患者不能轉。
有以下原因:
(1)、患者病情較危重或某些特殊手術患者,我院診治水平有限。
(2)、不具備某些特殊檢查設備,輔助診斷能力不足。
(3)、某些患者憧憬三級醫院,一經查出需要手術,直接轉診上級醫院等。
(4)、基層衛生院目前專業技術人員嚴重不足,綜合醫療服務能力有限。
3、工作建議:
(1)、控制三級醫院規模擴張,真正落實醫院分級所承擔的社會責任。
(2)、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服務能力,做好省級頂層設計,利用信息化平臺管理分級診療體系。
五、留住人才舉措
1、根據需求有計劃地為縣級醫院公開招聘醫藥衛生類的專業技術人才,防止人才梯隊斷檔。
2、制定優惠政策引進人才,為醫院引進高層次人才暢通渠道。
3、對急需的短缺專業人才,可適當放寬條件要求,保障急需人才能及時得到充實。
4、設立醫療衛生人才專項資金,建立優秀醫療衛生人才獎勵辦法,加大對重點專科、學科建設的扶持力度,激發專業技術人員努力鉆研業務,提升水平,早日做到患者大病不出區,造福全區人民。
醫藥市場調查報告 8
為了強化稅收管理,我局近日組織了一次稅源管理專項大檢查,對醫藥流通企業作了重點調查,發現該行業在醫藥市場監管和稅收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亟待加強管理。
一、存在的問題
(一)醫藥商貿企業銷售毛利下降,增值稅減少。部分藥品價格下調,進銷差價降低,醫院藥品競標采購,醫藥銷售行業終端市場毛利率為5%-7%。醫藥零售行業為了占領市場,實行連鎖經營,分支機構迅速增加,導致庫存增加,當期應納稅額減少。由于經營方式及經營品種不同,傳統藥品和新特藥品毛利率差別較大,也造成同行業間稅負高低不一。
(二)企業自身會計核算和申報不實,導致稅款流失。主要表現為多計成本,少計收入,銷售藥品不開具發票;利用計劃生育用品用具免稅,中草藥低稅率的稅收優惠政策,人為擴大這兩項商品的收入;部分商品體外循環不計購進,取得購貨方折扣折讓后不扣減進項稅額;將當期銷售收入后移,減少當期申報銷售額,不如實反映當期應納稅金;變相出賣藥品經營資格證書,形成假連鎖,假統一核算,財務管理混亂,核算體制不健全,對其分支機構疏于管理,這都造成了稅收流失。例如,某醫藥連鎖有限公司下設分支機構7家,為了避稅形式上注冊成立多家分支機構向稅務機關分別納稅,其實質是統一核算,規避高稅負。多數分支機構以掛靠、租賃、承包形式存在,總公司只收取管理費,沒有統一核算,增加了稅收征管難度。
(三)管理手段不足,監管不力。醫藥商貿企業改制后經營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稅務機關以及醫藥監管部門沒有及時適應變化,調整管理方式,信息沒有進行交流共享,對企業分支機構管理辦法研究不足,對醫藥行業日常管理不到位。
(四)醫藥來源混亂,質量難以保證,且管理難度大。目前我市醫藥經營單位的供貨渠道眾多,有本地醫藥公司供貨的`,也有企業供貨的,供貨企業多以不開發票,低價讓利為惠手段占領市場,導致本地正規經營的醫藥批發企業銷售份額急劇下降,連年虧損,無法生存。另外,供貨企業多采取直接送貨到門方式進入市場,即不出具發票,又沒有專業人員認真驗收,也規避了醫藥監管部門的監管,給偽劣假藥的流入造成了可乘之機,藥品質量難以保證,也保證不了我市老百姓吃上放心藥。
二、加強管理的建議
(一)加強部門協作,規范行業管理。由市政府統一協調藥監、衛生、工商、質檢、稅務等部門要強化協作,共享企業基本情況、基礎數據信息,要求醫藥商貿企業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新《藥品管理法》和GSP認證的操作規程,統一驗收、統一入庫、統一配送、統一銷售,統一實行計算機管理,打擊三無經營(無證、無票、無固定經營場所),規范醫藥行業稅收等方面的管理,營造公平、公開、公正的競爭環境。
(二)強化稅源管理,減少管理漏洞。近年來,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醫藥商貿企業逐步轉變為股份制、私營、其它有限責任制企業,改制后分配制度和所有形式隨之改變,出現了改、轉、租、包、賣、聯等多種經營方式,稅源也由顯性稅源變為隱性稅源、由固定稅源轉為流動稅源、由重點稅源變為零散稅源。稅務機關要針對企業改制后稅源發生的變化,制定相應管理措施,掌握企業動態變化,提高稅源管理的及時性和針對性,變被動為主動;要注意宣傳企業財務制度和稅收法律法規,加緊推廣稅控收款機運用宣傳,提醒消費者購買藥品要索取發票,定期輔導、適當培訓醫藥商貿企業的法人代表、財務人員、辦稅人員,促進醫藥商貿企業準確核算,據實申報,依法納稅。
(三)轉變工作思路,實現精細管理。各有關管理部門要及時轉變觀念,建章建制,依法各負其責,強化協調溝通、信息共享,加強日常巡查,及時掌握納稅人生產經營、財務、納稅情況,運用現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手段,抓住薄弱環節,實現管理精細化。
醫藥市場調查報告 9
在日常生活中,總會難免有些疾病,此時該如何選擇所需藥品,這是直接關系到民生的問題。近期我國藥品市場產生了哪些變化,出現了哪些新的問題,這將會導致怎樣的后果,這些一直為人們所關注的問題。為了了解消費者如何選購藥品及選購藥品時所受影響因素,我們在對周邊的同學及親朋好友(年齡在20-30之間)進行了藥品市場調查。本次調查是通過網絡進行的問卷調查,其內容主要涉及到人們自身藥品知識程度,關注的藥品廣告類型,藥品選購的影響因素和對待藥品宣傳及出現問題的態度等方面,其調查結果如下:
一、人們對藥品知識了解程度不高
在當今社會,許多年輕人對藥品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還是比較有限的,這可能是由于現在的年輕人不太重視這方面的知識,因而很少關注。在調查過程中,對于“您認為你的藥品知識符合哪種情況”的問題,回答“一般”的占到了55.17%,回答“比較匱乏”的占到了31.03%,這兩個回答所占的比例是本問題中最多的。由此可見,當今年輕人對有關藥品方面的知識還是比較匱乏的,因此,他們在選購藥品的時候,總是很依賴醫生或藥店服務人員。對于“您一般選購藥品時的依據是什么”這個問題,有87.36%的被調查者表示是“醫生的指導”。
二、人們關注的藥品廣告類型
現在許多藥品廠家都通過各種渠道來宣傳各自的藥品,但人們日常生活中關注得最多的是哪些渠道呢?本次調查也涉及到了這個方面。調查中,對于“對于藥品廣告,您比較關注哪類媒體”這個問題,大部分人表示關注的是“電視”,占了59.77%,其次到“網絡”,占了39.08%。這可能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電視機的普及率較高,人們能接觸最多的媒體也就是電視了,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計算機網絡也將慢慢會普及。對于藥品宣傳廣告,人們不是很熱衷于明星或名人做廣告,“對于明星或名人做廣告,您感到”,有64.37%表示“無所謂”,“您是否信賴明星或名人所做的藥品廣告”,有56.32%表示“無所謂”,“下列哪類廣告更能引起您購買藥品的欲望”,有47.13%的被調查者回答是“單純介紹藥效的廣告”,有36.78%的被調查者回答“純解說性質的廣告”,由此可見,現在的明星廣告已經不再具有明星效應,普通老百姓都比較傾向于直截了當、簡潔明了的藥效廣告。
三、人們選購藥品的影響因素
普通老百姓在選購藥品的時候,通常會把療效放在第一位,先考慮到什么病適合吃什么藥,吃什么藥最有效,這是非常正常的思維方式。其次,在買藥時會考慮到價格,想盡力能買到療效最好價格最便宜的藥品,這也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在本次調查當中,當問到“您在選購藥品時一般會考慮哪些因素”,有82.76%的被調查者選擇了“療效”,其次有44.83%的被調查者選擇了“價格”。由此可見,人們在購買藥品時,通常著重考慮療效和價格這兩方面。現在醫藥市場上經常會出現一些有關藥品安全的事故,這些事故是否會影響藥品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呢?這些事件會給藥品消費者造成怎樣的影響?本次調查也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相應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對于近期頻頻出現的藥品安全問題,有79.31%的被調查者表示會影響到其對所有藥品企業和產品的信任度。當問到“被曝光企業的藥品,您今后是否還考慮購買”時,有55.17%的被調查者表示“不會”。由此可見,現在的年輕人對于藥品安全問題還是比較重視的。調查中發現,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藥品,人們比較放心購買的藥物類型為外傷用藥、消炎藥、成人感冒藥、皮膚病用藥。
四、人們對藥品宣傳及藥品出現問題的態度
現在有關藥品的宣傳廣告隨處可見,但其中也不缺乏過于虛高夸大的廣告,在調查中,對于“您認為我國目前的藥品廣告中虛假廣告的現象”這個問題,有35.63%的被調查者表示“十分普遍”,有40.23%的被調查者表示“比較普遍”。還有57.47%的被調查者認為在藥品行業中,廣告宣傳的功效與產品實際的功效不符的情況經常發生,其中有39.08%的被調查者遇到這類情況,由此可見,我國目前的藥品廣告存在著比較嚴重的虛假問題。出現這類情況的企業或藥品名稱及其調查結果如下:
對于頻頻出現的藥品安全問題,有78.16%的被調查者認為責任在于“企業本身”,有75.86%的被調查者認為是在于“政府監管部門”,還有71.26%的被調查者則認為是在于“執法部門執法不嚴”。而且有78.16%的被調查者表示藥品行業頻頻出現問題會影響其對政府監管部門的印象。如果藥品企業出現問題,而且該藥品企業拒不承認事實、繼續錯誤并欺騙共眾、拒不配合檢查以及不采取任何補救措施的,大部分群眾(60%以上)表示堅決不能原諒其行為。如果由藥品企業牽頭,定期向消費者介紹一些有關選購和使用藥品的知識,43.68%的消費者表示非常歡迎,有29.89%的消費者表示比較歡迎。有54.02%的消費者表示對于藥品企業的監管,除了政府部門、衛生部門之外,媒體和非政府的第三方組織非常應該介入加大對此行業的.關注度。
由此可見,對于藥品安全問題,大部分消費者認為責任在于企業本身,相關的監管部門應輔助監管,第三方組織應該加入對企業的監督;對于出現問題的企業,如果采取消極的處理措施將會導致消費者對其堅決不原諒,因為大部分人都有所謂的正義感,因此對這些危害消費者的行為是非常憎恨的;對于企業牽頭開展的宣傳藥品知識活動,消費者是會很歡迎的,因為現在的年輕人本身藥品知識不夠,需要從別的渠道去了解,企業的這種活動就能為提高消費者藥品知識做出貢獻,同時也能很好的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如果一個企業能以積極的態度面向群眾,不做坑害消費者的行為,相信這樣的企業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也是非常好的。在本次調查中,我們也涉及到了企業的社會形象問題,調查結果如下表:
由以上調查結果可知,消費者認為在社會形象做得比較成功的企業有哈藥六廠、云南白藥、修正藥業、輝瑞、海爾集團、強生;做得比較失敗的企業有三鹿、感康、腦白金。
五、結論
通過本次調查發現,現在的年輕人對藥品知識的了解程度不是很大,可能是由社會風氣所影響,也有可能是因為傳播這方面知識的媒體較少。而且從這份調查結果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在日常生活中,有關藥品性質療效及使用方法的宣傳媒體較為有限,人們大多只能從電視上的廣告來了解一些藥物的性質療效,而且廠家為了盈利,在廣告中有時會夸大藥物的療效,或者只是介紹藥物好的一面,而藥物的一些毒副作用、具體用法及相關的注意事項并未能傳達。因此導致了現在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消費者藥品知識比較匱乏,選購藥品時比較依賴醫生或醫務人員,這也是目前社會普遍存在藥價虛高的一個因素。除此之外,過于夸大的藥品廣告,給消費者帶來了心理上的負面影響,從而會導致消費者對藥品企業的信任度及購買率。因此,現在消費者比較放心購買的藥品為:外傷用藥(44.83%)、消炎藥(41.38%)、成人感冒藥(40.23%)、皮膚病用藥(25.29%)。觀察可知,普遍為外用藥。
醫藥市場調查報告 10
一、基本情況
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食藥監管工作,堅持問題導向,采取各種措施,推進食藥監管責任落實,有效規范了全市食品藥品市場秩序,目前全市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穩中向好,連續16年未發生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全市現有各類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單位10917家,其中:食品生產加工企業139家,食品流通戶4011家,餐飲服務單位3710家,小餐飲、小熟食、小食品加工xx07家;藥品、醫療器械、藥包材和藥用輔料生產企業30家,藥品、醫療器械經營企業361家,各類醫療機構459家。
(一)監管機構履職能力持續增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成立了食品藥品綜合執法支隊和葛店開發區食品藥品監管分局;在原市藥檢所的基礎上,組建了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鄂城、華容和梁子湖三區相應成立了食品藥品監管機構,并組建了16個鄉(鎮)食品藥品監管所;通過職能整合后的人員調整,全系統執法隊伍得到加強。
(二)安全監管責任進一步落實。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鄂州市食品藥品安全“十三五”規劃》、《鄂州市食品攤販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強化對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的指導。全市380個村(社區)均落實了食品藥品安全協管員(信息員),并列支專項經費對協管員進行考核,基層協管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三)安全監管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藥品行業實行“九證合三”,食品行業實行“兩證合一”,進一步優化了發展環境。深入推進“五化”監管模式,加強部門協作,與公安部門簽訂《執法銜接配合機制備忘錄》,協調設立了食品藥品執法警務室,與公安、檢察、法院等部門共同建立四方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了聯合辦案、信息共享、案情通報等合作機制,加強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
(四)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成效明顯。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堅持按照“什么問題突出首先解決什么問題”的原則,先后開展了無證餐飲、散裝油、“三小”行業、豆制品、桶裝水、早餐米面粉、學校食堂、養老機構食堂、肉及肉制品、活禽、藥品冷鏈管理和“掛靠走票”、醫療器械等50余個專項整治行動。食品“三小”行業全面提檔升級,放心豆腐、放心油、放心水、放心米面粉等放心食品相繼端上了市民餐桌。
(五)社會共治格局初步形成。成立了食品藥品安全志愿服務隊,開展了食品安全宣傳周、安全用藥月、食為民安音樂情景劇巡演等大型宣傳活動30余次,建設食品藥品科普宣傳基地15個、科普站73個。通過親民熱線和在線訪談與群眾、xx民互動,普及食品藥品安全法律法規和安全常識;成立了投訴舉報中心,完善了12331食品藥品投訴舉報專線24小時值守制度;與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簽訂質量安全承諾書,明確食品藥品安全責任和義務。建立了食品藥品企業誠信檔案、紅黑榜制度、臉譜管理制度等,督促企業自覺落實主體責任。
二、主要問題和困難
(一)食品藥品安全隱患不容忽視。一是食品藥品安全的產業基礎還比較薄弱。食品藥品生產企業集約化程度不高,還存在低、小、散、亂、差的現象。隨著個性化、多樣化消費的增加,食品藥品行業出現了更多的新產品、新模式,產業組織方式也呈現生產經營小型化、智能化、網絡化的趨勢,形成了新的風險形態和類別。二是誠信體系建設效果不明顯,企業責任意識不強、履職不到位的現象時有發生,不能自覺執行索證索票等食品安全制度。三是食品流通終端大多為個體經營戶,經營方式和管理水平較為落后,餐飲業衛生狀況還有待進一步提升,街頭飲食攤點和夜市大排檔衛生仍不同程度存在“臟、亂、差”的問題。
(二)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一是在新的監管體制下,全市各部門如何貫徹落實“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共同責任機制的監管體系,在確保監管實效的機制上仍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創新;
二是監管力量有待加強。目前全市一線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人員不到百名,而監管對象近萬戶,每名監管人員監管任務達百余戶,還需擔負執法辦案、舉報投訴處理、食品安全保障、食品抽樣、免費快檢、普法宣傳、創衛、創城等多項任務,整個系統都在超負荷工作。
三是監管機構建設還需加強。各鄉鎮(含鄂州經濟開發區)定編的16個所,目前仍有3個所未組建到位。鳳凰、古樓、西山三個辦事處均未定編監管所,而已組建的基層監管所,人員落實、專業人才、辦公條件、執法裝備、工作經費等基礎性工作仍需加大推進力度。此外,檢驗檢測力量薄弱,經費預算也有待追加。
(三)社會共治格局還未全面形成。受人員、時間、渠道和經費的限制,目前對食品藥品安全知識、法律法規的宣傳手段較為單一,缺乏有針對性的多樣化宣傳活動;食品經營者安全意識淡薄,主體責任落實不夠;消費者食品藥品安全意識還不夠強,部分消費群體只注重價格,忽視了質量;消費者協會等民間組織的監督作用發揮還不夠。
(四)農殘快檢工作亟待升級。該工作是20xx年12月以來推行的一項民心工程,當時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從辦公經費中列支近10萬元購置農殘快速檢測儀和小冰箱發至主城區20家農貿市場,并組織專門培訓,每日的檢測工作由市場開辦方來完成。運行兩年半以來,存在著市場開辦方實施快檢的積極性不高,檢測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檢測數據可信度不高,儀器和試劑損耗大等問題。
三、幾點建議
(一)完善監管體制,夯實監管基礎。加快推進黨政同責的食品藥品安全責任體系。積極推進區級監管機構和鄉鎮監管所的組建工作,實現人員、設備、辦公場所三到位。著力調整、充實和加強一線監管力量,加大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人員、經費保障力度。針對我市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的實際情況,在推進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時,建議成立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城區分局,在鳳凰、古樓、西山三個辦事處和鄂州經濟開發區設立監管所,落實屬地責任,加強對主城區食品藥品安全的監管。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要進一步強化綜合協調機制,督促相關部門采取綜合執法、聯合監管的方式,真正做到檢測同步、信息共享,密切配合、無縫對接,確保各部門主動監管無死角、相互銜接不脫節。
(二)創新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水平。要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做好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新路子、新途徑,進一步創新工作方式和技術手段,嚴格按照我市食品藥品安全“十三五”規劃,構建食品藥品安全質量源頭可溯、全程可控、風險可防、責任可究、公眾可知的.智慧監管體系,逐步實現監管方式從人力向技術、從粗放式向精細化的轉變;進一步加大日常監管力度,及時發現并消除安全隱患,強化食品從農田到餐桌、藥品從實驗室到醫院的全程監管;不斷推進食品安全示范創建,積極發揮引領作用,促進行業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開展專項整治,加強監督管理。各級政府要將從嚴打擊食品藥品安全違法行為作為日常監管重點,常抓不懈。扎實開展食品、藥品、保健食品、化妝品、醫療器械專項治理,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領域違法犯罪行為。要堅持問題導向,集中時間和力量開展專項整治,打好每一場攻堅戰,一個行業一個行業整治,一個產品一個產品規范,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堅持抓、反復抓,集小勝為大勝。
(四)增強監管合力,推進社會共治。要大力開展行業信用體系建設,推動行業規范發展;要不斷完善投訴舉報渠道,鼓勵發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食品藥品監管;要積極發揮報紙、電臺、電視臺、政府門戶xx站等主流媒體作用,大力開展食品安全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等宣傳活動,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食品安全知識,增強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和維權意識;要積極發揮行業協會、志愿者和協管員、信息員的作用,努力構建各方良性互動、有序參與、有力監督的社會共管共治大格局。
(五)服務企業發展,力促行業升級。建議出臺與我市航空都市區建設相銜接的航空偏好型食品醫藥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對產業布局、園區發展、結構升級、人才培養等進行整體布局、全面推進,由當前食品醫藥產業的自主發展轉變為有序發展、規劃發展。
(六)建議打造民心亮點工程。建議由政府統一投資,在主城區集貿市場、大型超市建設食用農產品、水產品和肉類快檢系統,在醒目位置設置電子滾動屏,循環顯示檢測結果。所有信息全部聯網,讓市民不出家門就可以看到每天的檢測情況,讓農殘獸殘快檢工作成為我市的民心亮點工程。
醫藥市場調查報告 11
食品藥品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民生之本、和諧之基、安民之策。隨著我縣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物質水平不斷提高,無論是食品還是藥品行業作為一類關系人民生命健康的關鍵性行業,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加強對食品藥品市場的監督管理,是考驗我縣食品藥品監管能力的現實問題。為全面掌握我縣食品藥品監管情況,進一步做好全縣食品藥品監管工作,對我縣食藥市場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基本情況
(一)食品市場基本情況
全縣現有餐飲服務經營企業560家,學校、托幼機構食堂28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工地食堂近52家。由于政府職能調整,原由衛生部門承擔的餐飲服務監管職能劃歸縣工質食藥監管部門。
(二)藥品市場基本情況
全縣藥品零售企業17家,藥品批發企業1家,醫療機構24家。藥品市場經過多年來的有效監管,假、劣藥品發生率明顯下降。
二、存在問題
(一)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學校周邊小飯桌缺乏監管。學校周邊小飯桌多為私人經營行為,大多以家庭為單位在民宅內經營,其食品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監管缺位,給學生飲食安全帶來隱患。二是建筑工地食堂監管有待加強。建筑工地食堂多為臨時性,多則一年,少則半年甚至幾個月,食堂經營者辦理有效證件的意識淡漠,若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即為群發性食物中毒事故,危害嚴重。三是小攤點、市場內加工點、流動兜售盒飯經營者無部門監管。此類經營行為多為各部門聯合監管范圍,沒有明確的單一監管要求,實際工作中也相應的`產生出推諉扯皮現象,給百姓飲食安全帶來嚴重隱患。
同時,即使是有許可的餐飲服務單位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和安全隱患。一是采購食品及原料索證不全,食品進貨查驗記錄不及時、不全面,臺賬記錄不完整。二是各種規章制度執行情況欠佳,落實不徹底,貫徹不到位,有近三分之一工作人員無健康證上崗。三是不能按要求做到每餐食品留樣,或者留樣不足48小時,甚至無留樣記錄。四是防蠅、防鼠設施不完善。無紗窗或紗窗損壞后更換不及時,未設防鼠板等防鼠設施。五是餐具消毒保潔措施不規范。存在有消毒設施不利用,餐具不消毒,餐具消毒保潔措施不規范或無封閉式餐具消毒保潔柜現象。六是食品加工環境差。食品加工區清掃不徹底,食品處理區內存放個人用品。七是容器具及水池無功能標識,未按功能區分使用,存在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的風險。
(二)藥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軟件、硬件設施差,給藥品的貯存帶來安全隱患,尤其無法保障一些有特殊溫濕度貯存藥品的質量。二是存在不合理用藥現象。藥物的不合理應用甚至濫用都將危害百姓用藥安全。三是藥學專業人員缺乏,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差,不能夠提供合理的指導用藥,甚至給予不切合病情的盲目指導也將帶來用藥安全隱患。四是技術監管手段嚴重缺乏,不能通過有效的技術保障杜絕假劣藥品的出現,致使不符合規定藥品流入市場,危害群眾用藥安全。五是虛假違法廣告屢禁不止,誤導和欺騙消費者,給群眾帶來財產損失和生命健康的危害。六是藥品流通環節違規行為仍然比較嚴重,部分藥品經營企業放松質量管理,違規出租出借經營許可證、出租出借柜臺,采取非法手段銷售藥品、擅自擴大經營范圍,違規使用醫保卡,致使藥品流通使用環節秩序比較混亂,帶來用藥安全隱患。
(三)食品藥品監管基礎建設亟待加強。由于餐飲及保化監管隊伍沒有到位,監管手段相對落后,仍在采用落后的人工方式進行監管,食品藥品檢驗檢測設備嚴重缺乏,技術支撐力明顯不足,嚴重影響了對食品藥品安全的有效監管,食品藥品監管基礎建設亟待加強。
三、幾點建議
(一)加大食品藥品監管的投入和支持。進一步加強對食品藥品監管的人員配備,改善辦公條件,配備相應的執法車輛,保障監管需要。要加大監管機構檢測裝備投入力度,提高檢測能力,實現檢測常態化。
(二)繼續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建議組成民間學術團體,采取有償服務,聘請專家、學者及借助各相關部門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對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使用單位的負責人和從藥人員加強法律法規和藥學專業知識的培訓,使從業人員知法、懂法、守法、自覺依法辦事。同時,要加大對廣大群眾的普法宣傳,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形成食品藥品監管的群防群治網絡。
(三)強化責任意識。一是強化政府保障公眾飲食用藥安全的責任意識。進一步落實藥品安全責任,建立健全各級政府食品藥品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定期分析評估本地食品藥品安全狀況,找準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狠抓食品藥品安全監督檢查工作。二是強化監管部門齊抓共管的責任意識。食品藥品安全涉及相關部門,在使用環節管理、廣告監管和聯合打假行動等方面,各相關部門要密切合作,齊抓共管。三是強化企業作為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加強對企業的引導,大力推動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高生產組織化、加工集約化程度,提升產業整體發展水平;推進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建立企業誠信檔案,將生產使用偽劣產品的企業列入“黑名單”,向全社會公布,促使企業真正成為產品質量的第一責任人。
(四)加大專項整治和綜合監管力度。大力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和專項整治。監管部門要從實際出發,突出重點,扎實有效地搞好食品藥品各個環節的專項整治和綜合治理。認真組織開展食品藥品市場安全整治行動,堅決防控藥害事件的發生。
(五)增強執法的權威性。要將專項檢查、食品藥品抽檢、日常監督、食品藥品質量管理(使用)規范檢查相結合,堅持教育和懲罰相結合,強化執法力度。針對生產、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經常出現的問題,建立不良紀錄檔案,制定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檢查預案,對查出問題并有懲處依據的,要不折不扣予以懲處;對尚無明確處罰依據的則下達懲戒通知書,責令規范整改;對不服監管、列為重點監管的對象,要增加監管頻次。同時,發動社會力量對食品藥品安全進行監管,形成專業執法隊伍監管、有關部門協同監管、社會力量參與監管的齊抓共管格局。
(六)切實加強監管基礎建設。一要加強監管隊伍建設,充實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構的執法力量。二要加快推進監管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基礎,搭建食品藥品安全信息共享平臺,不斷提高食品藥品安全監測分析、信息通報和公共服務水平;抓緊建立并完善企業監管、應急指揮等監管應用系統,對藥品在線監控和動態監管,不斷提高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置能力。
(七)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要強化藥事法律法規宣傳,重點宣傳食品藥品法律法規以及省市相關的規章制度。通過宣傳教育,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使用機構的責任意識、依法誠信規范經營意識,切實保證食品藥品質量,為廣大群眾提供優質、放心的食品藥品消費環境。要通過開展食品藥品安全知識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等活動,增強公眾科學飲食用藥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形成全民參與抵制假劣食品藥品的良好氛圍。
醫藥市場調查報告 12
一、調查目的
為了能夠更深入的了解企業目前的財務管理狀況,更好地在未來的工作中履行財務管理的責任。我于20xx年1月中旬至20xx年4月末對中麒醫藥有限公司的財務風險管理進行了調查實習。
二、調查對象及調查方法
(一)調查的對象
本次調查的對象是中麒醫藥有限公司,該公司的基本情況如下:吉林中麒醫藥有限公司地處于吉林省長春市高新開發區。該公司成立于20xx年,總投資200余萬元,占地800平方米。該公司主要經營各種藥品:皮膚病、婦科病、風濕骨病、糖尿病。該公司在董事長劉總的帶領下,經歷了幾年的努力,如今的中麒醫藥有限公司在市場上已經占有一定的地位,手中擁有自己固定的網絡。但是近兩年該公司在企業財務活動中受到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該公司的財務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致使該公司的銷售額持續下降,根據報表顯示,20xx年的凈銷售額為70萬元,與去年相比降低了5%,造成了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
(二)調查的方法
根據被調查對象的實際情況。本次調查采用的是實地調查方法。
三、調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一)資本結構不合理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長期資本構成及其比例關系。資本結構的不合理將使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導致財務風險的產生。由于該公司自身資本有限,市場競爭激烈,要在嚴酷的市場競爭環節中實現快速發展,該公司不得不通過銀行貸款解決問題。從公司負債結構來看,長期負債較少,短期負債過多,該公司對銀行的依賴較大。該公司過分依賴銀行,當出現支付危機時,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用而加大其財務風險,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資成本加大。可見,該公司資本結構存在比較大的問題。
(二)投資缺乏科學性
企業投資包括對內投資和對外投資。在對外投資上,該公司投資決策者對投資風險的認識不足,盲目投資,導致該公司投資損失巨大,從而財務風險不斷。該公司對內投資主要是固定自產投資。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過程中,該公司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加之決策所依據的經濟信息不全面、不真實以及決策者決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資決策失誤頻繁發生,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的收益,投資無法按期收回,這也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
(三)資金回收策略不當
現代社會企業間廣泛存在著商業信用。該公司為了增加銷量,擴大市場占有率,大量采用賒銷方式銷售產品。從會計核算角度來看,這可以增加公司利潤,但該公司在信用銷售過程中對客戶的信用等級了解不夠,盲目賒銷,造成大量應收帳款失控,相當比例的應收帳款長期無法收回,直至成為壞賬。資產長期被債務人和存貨占用,使得該公司缺少足夠的流動資金進行再投資或歸還到期債務,嚴重影響該公司資產的流動性及安全性。
(四)收益分配政策不規范
股利分配對公司的生存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分配方法的選擇會影響投資者對公司狀況的判斷和公司的聲譽,從而影響公司資金的`來源,也可能影響告訴潛在投資者的投資決策。該公司的利潤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結合公司的實現情況,不進行科學的分配決策,必將影響公司的財務結構,從而形成間接的財務風險。與國際上廣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我國公司較少分配現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紅股的分配方法,這一方面有意無意間助長了證市場上的投機氣氛,另一方面無助于投資者形成正確的投資理念。不僅如此,我國公司股權政策的制度也往往無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資者無所適從。
四、針對存在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一)建立公司財務風險識辨系統
要對公司的財務風險進行防范,首先必須準確的、及時的識辨公司的財務風險。按照財務比率指標的性質及綜合反映公司財務狀況能力的大小,預警公司財務風險的比率只要有:現金債務總額比、流動比率、資金凈利潤、資產負債率和資產安全率。公司可以應用比較、比率分析來考察其自身歷年以來財務比率指標的變化趨勢,并借鑒行業指標的平均值與先進公司的指標值來判斷本身財務狀況的好壞,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控制風險、延緩危機甚至杜絕危機。當然,一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應該具有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以及稽核制度,否則即使是先進的預警系統也得不到正常的運轉。由于各公司的組織形式、公司規模等存在差異,公司應當根據實際情況來設計符合其自身要求和特點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二)建立有效的風險處理機制,增強抗險能力
為了有效防范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公司必須從長遠利益著眼,建立健全公司財務風險防御機制。
(1)可以通過某種手段將部分或財務風險轉移給他人承擔的方法,建立健全公司風險轉移機制。
(2)可以通過公司之間聯營、多種經營以及對外投資多元化等方式及時分散和化解公司財務風險,建立健全公司風險轉移機制。
(3)可以在選擇理財方案時,綜合評價各種方案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在保證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前提下,建立健全風險回避機制。
(4)可以建立健全公司的風險基金和累積分配機制,及時足夠的增補公司的自有資金,壯大公司的經濟實力,提高公司抗擊財務風險的能力。
(三)建設財務風險制度文化,增強風險防范意識
公司財務風險的高效管理得益于公司上下一心的全員參與和制度支撐。在文化層面上加強公司員工的財務風險意識,打破傳統的風險自我無關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體的風險觀,在工作中自發的協調和實現團隊化風險控制,把風險管理的觀念和行動落實到每個人的身上。同時,管理層應致力于調查和規劃本公司的風險制度和文化建設,努力提升公司的風險管理水平。要使財務管理人員明白,財務風險存在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任何環節的工作失誤都可能會給公司帶來財務風險,必須將風險防范貫穿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始終。公司領導人員應加強科學決策、集體決策,摒棄經驗決策,降低財務決策風險。
(四)完善風險管理機制,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公司財務風險管理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要求公司必須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組織機構對風險實施及時有效的管理,只有把公司的財務風險實現組織化運作,才能實現公司財務風險管理得到足夠的重視和真正的規模運作。公司可以單獨設立一個財務風險管理配備相應的人員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分析、監控,以便及時發現及化解發現,建立健全風險控制機制。因此,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實現科學決策、科學管理,形成完整的決策機制、激勵機制和制約機制。其次要建立監督控制機制,特別要加強授權批準、會計監督、預算管理和內部審計。再次是財務和審計應該分設,單位分管領導分開,分別設置管理中心,各行其責。最后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的作用,搞好內部控制的評審和風險評估。
通過這次實習讓我知道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風險及其影響是不現實的。所以,公司在確定財務風險控制目標時不能一味最求低風險,而應本著成本效益原則把財務風險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圍之內。因此,要加強公司財務風險防范,如何防范公司財務風險,化解財務風險,以實現財務管理目標,是公司財務管理工作的重點。
公司在經營管理中,要建立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加強籌資投資資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風險管理,實現公司效益最大化。同時,要加強對中小公司的服務指導。對創業初期的中小公司,政府要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行業,大力改善投資環境。為公司提供較為完善的市場調研及行業前景分析,盡量減少投資盲目性。為防范財務風險,公司還須理順內部的各種財務關系。各部門要明確其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職責及被賦予的相應權力,做到權責分明,各負其責。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企業應兼顧各方利益,以調動各部門參與企業財務管理的積極性,從而真正做到責、權、利相統一。
醫藥市場調查報告 13
近年來,我國的醫藥工業持續快速發展,醫藥流通企業也逐步向大型化、實力化、網絡化方向發展,不少企業紛紛將大力發展醫藥物流網絡作為面對未來市場競爭的戰略。另一方面,為了解決我國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真正降低藥品價格,近幾年來政府開展了醫療體制改革,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掛網招標、二票制、醫藥分家、GMP及GSP認證、流通體制改革、藥限價、零價差等等,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規范了行業的發展,但同時也加劇了醫藥企業間的競爭,企業利潤率不斷走低,企業生存環境日益嚴峻。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醫藥物流逐漸升溫,并在實踐中獲得了較好發展。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目前我國醫藥物流的發展仍然存在一系列突出的問題,亟待解決。本文結合實際,調查醫藥物流公司內部成本基本情況、和探索該醫藥物流公司長期存在的問題,同時,以客觀科學的態度分析提出解決建議。
一、對醫藥物流公司內部成本基本情況與存在的問題
在醫藥行業流通的實際操作中,由于同類型企業太多,規模不一,所以整體來說我國醫藥企業采用的基本上都是分散的物流體系,在運作上主要依靠人力,與國際醫藥同業相比差距很大。醫藥物流公司的內部成本基本情況是是如此。在現階段,醫藥物流公共的物流作業基本上是以人工作業為主,因此,完善、高效的信息系統可以有效去除物流作業流程中的冗余環節,提高作業效率,降低差錯和人力浪費。而在醫藥物流公司的物流系統中,信息系統軟件上不能支持對藥品的“批次管理”,不能支持對藥品存儲的“整零分開”,無法支持貨位管理,導致差錯較高;另外,庫區布局的不合理、流程設計的落后也導致物流成本高:該醫藥物流公司的配送倉庫分布在多個樓層,其出庫單傳遞流程采取“接龍”模式,導致單據丟失、低效等諸多問題。醫藥物流公司的職工的工資支出方面,包括維持自身運轉中合理支出,包括辦公室采購、貨物運輸費用、員工和臨時搬運工的保險費等這些都是合理損耗成本上做的比較好。而醫藥物流公司在營銷過程中產生的費用,包括制作和播出的廣告費、參加大型展會的費用、獲得各種營銷渠道的信息費方面,重視度不夠。
二、針對醫藥物流公司產生長期存在問題的分析
1.競爭性因素
在中國藥物物流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對于這類醫藥物流公司,規模化的物流管理的難點和重點就在于以合理的物流成本使用最少的倉儲面積存儲最多的藥品,為醫藥門店提供最佳的藥品配送服務。而現階段醫藥物流公司由于發展規模不夠大,物流管理更不上層次,競爭力不夠強大,導致物流成本增加。
2.時間、空間因素:
空間因素是商業物流中心,制造業相對于目標市場或倉庫或供應商的位置關系體系比較偏遠。所以此類企業在購買物品的方向、目標市場定位應該有一個清楚的物流成本的核算概念。對物流成本的影響因素還有時間。物流流通速度更快,更快的流動。一方面必然減少,如縮短另一方面通過減少資本積壓,提高訂單周期,庫存,運輸路線設計合理,營業額可以降低物流成本,降低了庫存成本和運輸成本:從物流系統理論的角度來看,時間空間的合理配置間接降低了成本。而醫藥物流公司在這方面做的'還不夠完善。
3.資金成本因素:
醫藥物流企業向各個醫院銷售藥品,醫院會有1-5個月的帳期,所以就會造成物流企業的資金回籠緩慢,有些甚至會造成年終呆賬現象,所以資金成本的管理很重要。
其他因素除上述因素外,影響成本的因素還包括醫藥物流公司的資金利用率、貨物的保管制度、物流管理合理化程度、企業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等方面的因素。這些因素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單純地加強某種因素的影響,必然產生對另一種因素的制約。所以說,物流成本的控制并不僅僅是各個因素簡單地相加,而是一個復雜的平衡、協調過程。
三、提出解決建議
針對目前醫藥物流公司存在的問題以及現狀,我們該從哪些方面入手,才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經營效益呢?我的建議如下:
首先,宏觀上合理規劃企業物流配送模式,微觀上合理規劃物流配送路線。企業一定要制訂嚴格的、科學的費用預算制度,并將其作為控制日常管理費用的標準,當運輸費用出現異常或者與企業的實際經營出現差異時,及時給予關注,從制度上來約束運輸費用的不合理。在制定費用預算制度的同時,應合理規劃企業的配送模式,如按地理區域與不同的物流公司簽訂運輸代理協議,按照客戶群描繪配送曲線,不允許擅自更改區域配送路線,不允許業務人員私自簽訂運輸協議或與沒有資質的運輸公司合作等。
同時,整合行業內外部資源,最大程度地少物流成本。另外,就是要應用先進的科技設備、流通技術,使設備科學化、組織規模化、經營行為科學化。從行業發展的趨勢來看,應用發展現代醫藥物流技術、合理運用科技化是未來醫藥流通領域的發展潮流。一些中小型醫藥商業公司將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慘遭淘汰,從國家的政策上也能看到這一點。
四、總結體會
在調查報告中,我們得出結論,醫藥物流公司在建立現代物流配送體系不能盲目。建立現代物流配送體系存在利潤低、回報期長、投資不一定能獲得合理回報、受國家和當地政府政策影響大等因素,醫藥物流公司在決策前一定要核算項目的利弊得失,同時還要考慮國內物流基礎設施能否和行業發展配套、若干年后能否跟上行業潮流、項目實施后能否持續實現創新經營、管理成本能否控制好、標準化程度高和現有企業經營質量低的沖突能否妥善解決等問題,這是一個系統的、全面控制的過程。
要不斷調整和改革現有配送網絡,創新配送模式。管理需要細化,更需要創新。在日常管理中,大部分公司對運輸管理沒有細化,把運輸理解成“配送”,其實“配”和“送”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其產生的成本也是不一樣的。筆者提倡“配”和“送”相結合,“送”即完全由上游企業給下游客戶送貨到門,由于上游企業承擔一切費用,因此對時效性和績效性要求都比較強烈,一旦出現問題,上游企業負全責;而“配”的操作方式有很多,如客戶上門提貨、第三方物流代理配送、易貨等,一旦合同成立,風險基本轉移,甚至不發生費用。
【醫藥市場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醫藥市場調查報告02-28
醫藥市場調查報告范文05-26
醫藥市場調查報告8篇03-07
醫藥市場調查報告10篇03-28
醫藥市場調研報告07-07
醫藥市場調研報告范文02-28
醫藥市場調研報告范文05-25
最新醫藥市場調研報告范文05-07
醫藥市場調研報告6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