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調研報告
在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調研報告1
1.規范用工的單位及人數。
48所幼兒園,100%的幼兒園按照文件要求順利完成編外用工規范工作。
787名編外人員100%按照要求辦理相關保險。
從反映的情況看,目前在崗的編外人員規范用工工作,基本無遺留問題。
2.規范用工的經費及來源。
此次規范用工,幼兒園共投入835.956萬元,資金來源皆為幼兒園自籌。
3.工資標準及提高的幅度。
所有編外人員的工資標準總體上在700元以上,最高月工資達1502.5。
編外人員月工資調整幅度在65-300元之間不等,除jxz的yk幼兒園外,其他幼兒園的提高幅度都在100元以上,其中38所幼兒園增幅在150元以上,本地區人均增加月工資163元。
二、效果分析
(一)主要成績
1.通過這次規范用工,使過去的不規范的用工行為得到了糾正,一些遺留問題提前得到了消化,減少了幼兒園今后發展過程中與編外人員之間的勞動糾紛,同時,對幼兒園今后的用工行為起到了規范作用,一定程度上,對事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2.編外人員待遇總體上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教職工隊伍穩定。由于規范了勞動關系、提高了工資收入,編外人員的待遇得到了落實,達到和超過了規定的企事業單位的用工規定的工資標準,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編外人員的后顧之憂,對穩定教職工隊伍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3.各地及各幼兒園對編外用工規范工作高度重視,積極穩妥。一是針對實際情況制定了工作方案,并認真實施;二是在具體工作過程中,積極依靠地方黨政的支持,認真宣傳政策規定,使此項工作得以順利推進;三是想方設法,積極籌措資金,保障了各項保險資金的到位;四是堅持公平公正,積極化解矛盾,確保無遺留問題,保證了穩定和諧局面的形成;五是教育助理、幼兒園園長規范用工、依法辦園的意識性進一步增強。
(二)問題說明
1.幼兒園經費困難將進一步加劇。由于一次性補繳有關保險費用、結清對聘用的編外人員的一切補助,據了解,目前,48所幼兒園中負債的有35所。有很多幼兒園通過借貸資金來解決經費不足的.困難,以后,這些幼兒園還要經歷較長一段時間消化債務的歷程。
2.保育教育活動的正常性支出受到影響。目前,本地區幼兒園都是以公辦全民性質幼兒園的收費標準收費的,這些幼兒園的收費理應當主要用于正常的保育教育活動,但是,現在的收費收入,不僅要用園舍建設、維修保養以及教職工工資的發放,現在,還要用于繳納各類人員的保險,這樣,幼兒園的保育教育活動的正常性經費便產生了嚴重的危機,幼兒園的保教質量將受到一定的影響。
三、兩點建議:
調研過程中,基層的建議集中在下面兩點:
幼兒園調研報告2
為了全面了解我市民辦幼兒園目前的辦園狀況,我們于xx年組成專題調研組,分別對全市128所成型民辦幼兒園進行了調查研究。調查研究采取聽取介紹、實地察看、查看資料、檢查賬目、個別走訪、問卷調查等方法,重點從依法辦園、辦園條件、園務管理、保教工作等四個方面加以調研,每所幼兒園調研結束時均把有關情況與被調研幼兒園的負責人作了交換,并對其中的19所辦園較差的幼兒園提出了整改意見。
一、主要成績
1、辦園理念不斷更新。農村幼兒園改制后,廣大辦園業主的辦園理念在教育實踐中逐步提升。他們不僅把辦園作為一種家業,更作為一種事業。他們普遍認識到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把全面貫徹幼兒教育方針,全面提高保教質量作為辦園的指導思想,認真貫徹《民辦教育促進法》、《幼兒園管理條件》、《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自覺接受當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統籌規劃和監督管理,接受教育主管部門的教育管理和業務指導。
2、辦園條件不斷改善。改制前我市幼兒園的辦園條件普遍較差,改制后廣大業主積極籌措資金建造園舍,添置教育現代化設施設備、購置大型玩具和圖書資料等,辦園條件得到較快改善。目前各鎮中心幼兒園的教學、生活用房及衛生、安全、消防、供水、排水、供電等設施設備基本配置到位。各幼兒園的廚房設施能嚴格按照市衛生監督所的要求改造、添置。與此同時,不少幼兒園重視了幼兒園環境的凈化、綠化、美化工作,努力使幼兒園的生均占地面積、生均建設面積、生均綠化面積逐步達標,園內環境逐步優化。
3、辦園行為不斷規范。總體上說,廣大辦園業主的法制意識逐步增強。一是依法保障教職工人員工資、社會保險和福利,按政策規定發放教職工的工資。二是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規范辦園行為。三是按類別、按政策收費,財務、會計制度逐步建立,代辦費和伙食費能按時結清并公示,辦園所需經費和發展資金基本有保證。四是在多數幼兒園實際擬訂了辦園的目標和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五是加強了幼兒園的安全管理、建立了安全長效機制,尤其是幼兒接送等制度,基本消除了“幼兒接送車”現象。六是大多數幼兒園能按年齡限班額編班。
4、辦園質量不斷提高。各幼兒園都把提高保教質量放在重要的位置。一是提高保教隊伍的思想素質,主動派送教師和保育員外出學習培訓交流。二是制訂園務、教研、衛生保健與保育、一日活動安排等計劃,并按計劃實施、檢查、總結,保證教學有序進行。三是加強了家園聯系活動,重視幼兒個性發展和良好行為養成教育。四是科學安排一日活動,以游戲為幼兒的基本活動內容,激發興趣,開發智力。五是重視健康教育,建立了幼兒健康檢查制度和健康檔案。
二、主要問題
1、法規意識比較淡薄。一些幼兒園沒有辦園許可證照樣在辦園;有個別幼兒園仍違規使用幼兒接送車;有個別幼兒園違規收費;一些規模小、設施差的村小幼兒園為搶生源惡性、壓價收費競爭、缺乏規范管理;一些幼兒園不按年齡、超規定人數編班,不按編制規定配備保教人員;多數幼兒園沒有為教職工辦理社會養老保險,部分幼兒園教職工缺少健康證件。
2、辦園理念存有偏差。一些法人投資幼兒園的目的就是贏利賺錢,在這樣的辦園理念支配下,幼兒園缺乏先進的辦園宗旨,缺乏明確的辦園目標和發展規劃,缺乏科學的管理措施,由此造成幼兒園改革和發展的速度不快,水平不高,阻礙了幼兒園的健康發展。
3、師資隊伍不夠穩定。農村幼兒園普遍工資低、福利差,導致隊伍不穩定。在市場競爭形勢下,不少幼兒園靠壓縮編制、增加班額、降低工資等方式維持生存,致使一些不合格人員進入幼教隊伍。因此農村幼兒教師學歷低,文化底蘊較薄、專業合格率較差,整體素質明顯下滑。
4、辦園經費不能到位。除匯龍鎮部分幼兒園經費投入較多外,許多幼兒園沒有按照有關規定提取發展基金用于改善辦園條件,不少村幼兒園設備簡陋,有的放在民宅和倉庫中辦園,缺少電教設備和大型玩具,尤其是用于教育研究、師資培訓、教育活動的經費嚴重不足。
5、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目前我市128所成型幼兒園中,主辦者來自方方面面,除一部分畢業幼教專業外,一半以上的幼兒園辦園者沒有受過專業學習培訓,也沒有保教及管理經驗。這些辦園者的管理水平較低,往往違背教育教學規律辦事。
6、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仍然存在。一些幼兒園,尤其是村小幼兒園,為了爭取生源或向家長展示其所謂的教學質量,熱衷于幼兒識字、拼音、寫字、算術教學,這種錯誤做法嚴重違背幼兒教育和幼兒成長的規律,危害了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7、布局設置不太合理。部分鄉鎮農村幼兒園規模小,條件差,生源少,布局分散,如有的鄉鎮一個鎮范圍內就有21所幼兒園,大部分村級幼兒園只有四、五十個幼兒,由于規模小,管理措施跟不上,辦園質量差。
三、建議意見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幼兒教育,對于兒童的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高質量高水平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實現“兩個率先”,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建議如下:
1、規范辦園行為,提高法人素質。要進一步加強對民辦幼兒園的`監督與指導,規范辦園行為,對持有辦園許可證但條件較差的幼兒園要限期整改;對尚未辦理辦園許可證的符合辦學條件的要督促其迅速辦理民辦幼兒園辦園許可證;對非法舉辦的幼兒園要堅決取締。要進一步加強幼兒園園長的培訓力度,尤其是要更新法人的辦園理念,使其取得任職資格證書,要進行資格考核制度,對其經營理念、辦園水平進行經常性考核,提高管理水平。
2、穩定教師隊伍,提高教師水平。要依據《教師資格條例》的有關規定,實行幼兒教師資格準入制度和注冊管理制度。民辦幼兒園教師的聘任和錄用盡量在教育部門注冊的合格教師中選拔,逐步辭退不合格人員。要依法保障幼兒教師在進修培訓、評選先進、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資、社會保險等方面的合法權益。要切實加強對幼兒教師的培訓,一是經過園本培訓,使全體教師與時俱進,確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不斷改進教育方法;二是繼續建立持證上崗制度,構筑教師入口關;三是幼兒教師培訓交流,展示才能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要鼓勵、甚至強制要求各鎮中心幼兒園和市區幼兒園吸收錄用正規師范畢業的幼兒教師,為幼教隊伍增添新鮮血液。
3、加強園務管理,提高保教質量。要進一步貫徹原國家教委《幼兒園工作規程》和教育部《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重視幼兒園教育和科研工作,加強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常規管理,促進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要建立幼兒園安全長效管理機制,明確職責,落實到位;隨時消除各種事故隱患,防患于未然,加強綜合治理,整治幼兒園周邊環境,要采取多種方式對教師、家長和幼兒進行安全常識教育,切實做好幼兒園安全工作。要尊重兒童的人格尊嚴和基本權利,為兒童提供安全、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兒童多方面的要求;尊重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關注個體差異,使兒童身心健康成長。要加快建立社區和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和監督機制,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加強幼兒園與家庭、社區的合作,充分利用幼兒園和社區的資源優勢,不斷提高保教質量。
幼兒園調研報告3
[摘要]從幼兒生活具有整體性與連續性的視角出發,為了充分發揮幼兒園作為“親子共育”基地和社區“幼兒教育”中心的作用,以幼兒園為核心整合多方資源,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健全發展,日本政府從本世紀初開始大力推進幼兒園的育兒援助事業,其理念與具體措施對推進我國的“家園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在政策支持下,日本幼兒園為在園和未入園幼兒及其父母提供了多種形式的育兒援助,主要包括由心理醫生等外部人員或幼兒園教師實施的育兒商談、對未入園幼兒實施保育、園舍開放、通過報紙雜志網絡等提供育兒信息、由園外人員或園內教師實施的育兒講座、家長助教、以父親為重點的保育介入等。為了保障育兒援助的質量,日本文部科學省還組織開展了以幼兒園教師、保育所保育員、教育委員會相關負責人為對象的“育兒援助指導者培訓”項目,并提出了諸多注意事項。
[
關鍵詞 ]育兒援助;家園合作;家長教育政策
一、背景與理念
隨著核家族化、少子化、都市化、信息化等進程,兒童成長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針對這一變化,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在20xx年《關于少子化與教育》的報告中指出: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出發點,應該明確家庭在兒童教育中所起的作用。為了發揮家庭特有的教育功能,應該站在全社會都要肩負起教育兒童的使命這一立場,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區,都應該認真探索自身在兒童教育中應有的作用,并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在幼兒時期,應該以幼兒教育的專門機構——幼兒園為核心,把家庭、社區納入幼兒教育的視野,全面、綜合地考慮如何開展幼兒教育,為此幼兒園要充分調動、挖掘、整合全社會的兒童教育資源。日本幼兒教育振興調查研究者協會秉承了中央教育審議會的觀點,強調要用整合的觀點來考慮幼兒期的教育,特別是要發揮作為專門幼兒教育設施的幼兒園的核心作用。
20xx年2月,為了振興幼兒教育,日本幼兒教育振興調查研究者協會啟動了以今后幼兒園教育條件整備措施為核心的調研工作。20xx年7月,該協會圍繞幼兒園的教育與教育環境的充實、幼兒園育兒援助的充實、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幼兒園與保育所的銜接等四個方面的內容提交了中期調研報告。在此基礎上,20xx年2月2日,該協會又提交了終期調研報告——《為了幼兒教育的充實:幼兒教育振興計劃制定的調研報告》,提出了應把幼兒園作為“親子共育的場所”的重要觀點。該報告的第二部分還重點論述了實現新時期幼兒園教育振興的四個方略:充實幼兒園的教育活動與教育環境;充實幼兒園的育兒援助;推進幼小銜接;推進幼保(幼兒園與保育所)銜接。對于如何充實幼兒園的育兒援助,該報告進一步提出應主要從四個方面展開:一是幼兒園運營的彈性化(適應家長的需求);二是推進“臨時保育”;三是推進育兒援助活動,在開展與育兒援助相關研究的同時,對公立與私立幼兒園給予財政支持;四是推進不同年齡兒童與不同世代的人際交流_(主要指幼兒與中小學生以及社區成人的接觸)。
20xx年3月,日本幼兒教育振興調查研究會在《幼兒教育振興計劃》中指出,為了進一步充實包括家庭、社區在內的幼兒教育,必須完善作為幼兒教育專門機構的幼兒園的教育活動與環境,加強作為幼兒園與家庭、社區聯系最重要內容的“育兒援助”,特別是在當今社會家庭孤立化、育兒困難化的時代背景下,“與家庭共育”的呼聲越來越高,其重要性日益突顯。與此同時,為了促進初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日本文部科學大臣于20xx年5月就“今后初等教育改革的推進措施”問題向中央教育審議會提出了咨詢。通過再次征求多方意見并進一步審議,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最終在20xx年1月28日完成了咨詢報告。該報告第一章第五節提出幼兒教育今后發展的兩個方向分別是:家庭、社區、幼兒園等機構三方協作共同促進幼兒教育的發展;保持幼兒生活的連續性及發展、學習的連續性的幼兒教育。以上兩個發展方向是先后承接的,即只有通過家庭、社區、幼兒園等機構相互協作,充分發揮其教育機能,才能保持幼兒生活的連續性及發展、學習的連續性。
日本從20xx年開始實施第三個《幼兒園教育綱要》,在強調幼兒園全體教師要密切配合完成教育任務的同時,突出強調幼兒園應該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使幼兒獲得豐富的生活體驗。這意味著打破了長期以來將幼兒教育局限于幼兒園內的教育活動的狹隘認識,而將幼兒園教育拓展為由教師、家長、社區人士等組成的教育共同體來完成的活動。這不僅沒有弱化幼兒園的教育功能,相反能夠更好地發揮幼兒園作為教育機構的職能。
幼兒園作為育兒援助的重要基地,主要有三大職能:一是作為親子聚集的場所發揮其應有的教育作用。家長通過彼此交流育兒經驗,可以互相答疑解惑;二是與家庭密切聯系和合作,在幼兒園通過集體教學活動促進每位幼兒的成長;三是以育兒咨詢為切人點,通過促進家長的成長來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
二、育兒援助事業的推進
早在1998年,日本文部省就指定一些地區開展了幼兒園育兒援助活動,主要內容包括:教育專業人士開展育兒咨詢,心理咨詢師開展育兒心理咨詢,育兒主題演講,家長育兒沙龍,未人園幼兒的親子登園,園庭園舍開放,通過《園報》提供育兒信息,育兒小組的援助等。針對伴隨著少子化、核家族化等社會變化所引發的家長育兒不安與孤獨感的日益加深,以及兒童與同伴游戲場所的減少等問題,20xx年7月9日,基于《培養下一代支援對策推進法》和《兒童福利法》,日本政府開始全面推進育兒援助事業。其中,基于《培養下一代支援對策推進法》推進育兒援助事業的舉措主要包括教育咨詢、信息提供、園庭園舍開放等;基于《兒童福利法》推進育兒援助事業的重要舉措則是開展臨時保育(注:本文不涉及這部分育兒援助的內容)。20xx年,日本開展育兒援助事業的園所占其幼兒園總數的72.4%,20xx年上升為77.0%。
20xx年,日本幼兒園為在園幼兒及其父母提供了多種形式的育兒援助,其比例為:育兒商談(由心理醫生等外部人員實施)16.6%、未人園幼兒的保育25.2%、園舍開放36.2%、提供育兒信息(通過報紙、雜志)33.8%、提供育兒信息(通過網絡)7.8%、育兒講座(由園內教師實施)26.7%、育兒講座(由園外人員實施)41.7%、家長助教54.2%、以父親為重點的保育介入40.8%。同時,日本幼兒園還為未入園幼兒及其父母提供了多種形式的育兒援助,其比例為:育兒商談(由園內教師實施)29.O%、育兒商談(由園外心理醫生等外部人員實施)9.6%、育兒經驗交流會20.0%、未人園幼兒的保育52.3%、園舍開放48.5%、育兒小組等的援助12.4%、提供育兒信息(通過報紙、雜志)20.40/0、提供育兒信息(通過網絡)8.7%、育兒講座(由園內教師實施)15.2%、育兒講座(由園外人員實施)20.9%。
經過兩年時間的努力,日本育兒援助事業有了明顯發展。截止20xx年,以在園幼兒及其父母為對象實施的育兒援助形式比例增長情況為:育兒商談(由心理醫生等外部人員實施)19.6%、未入園幼兒的保育30.6%、園舍開放41.3%、提供育兒信息(通過報紙、雜志)38.0%、提供育兒信息(通過網絡)12.5 010、育兒講座(由園內教師實施)28.4%、育兒講座(由園外人員實施)43.7%、家長助教57.5%、以父親為重點的保育介入42.1%。以未人園幼兒及其父母為對象實施的育兒援助形式增長情況為:育兒商談(由園內教師實施)33.5%、育兒商談(由園外心理醫生等外部人員實施)11.6%、育兒經驗交流會21.8%、未入園幼兒的保育55.1%、園舍開放53.3%、育兒小組等的援助13.90/0、提供育兒信息(通過報紙、雜志)24.7%、提供育兒信息(通過網絡)12.5%、育兒講座(由園內教師實施)16.7%、育兒講座(由園外人員實施)24.8%。
20xx年1月,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在《關于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及特別援助學校的學習指導綱要等改善咨詢報告》中闡釋了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密切聯系與合作的必要性。與此同時,第四次修訂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第三章第八條就相關問題也做出了闡釋:“幼兒的生活是以家庭為基礎,通過社區逐漸擴展的,應該加強與家庭的聯攜,使幼兒園的生活成為幼兒在家庭以及社區生活的延續與擴展。因此,要充分挖掘社區的多種教育資源,使幼兒獲得豐富的生活體驗。幼兒園與家庭的聯攜,應該通過創設與家長交流信息的機會,創設與家長和幼兒獲得交流的機會,來提升家長對幼兒期的認識。
為了加深對幼兒園教育的理解,充實與振興幼兒園教育,日本文部科學省從20xx年開始實施“幼兒園教育理解推進事業”。這項事業在各都道府縣開展,其主要舉措以幼兒園課程編制為核心,就幼兒園教育的內容、保教方法、幼兒園的經營管理等主題舉辦講座,展開研討。20xx年12月,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在各都道府縣審議會的基礎上,就六個方面的議題進行了審議研討,其中第四個議題就是“幼兒園的育兒援助與臨時保育”。20xx年至20xx年連續4年,各都道府縣延續了相同的審議主題。20xx年的審議就幼兒園育兒援助的功能列舉了五點:促進兒童成長的場所;豐富游戲經驗的場所;家長分享育兒喜悅的場所;家長交流育兒困惑與經驗的`場所;構建社區人際交流網絡的場所。20xx年各都道府縣的審議都特別強調“要從家庭、社區生活的連續性的視角來保障幼兒的健全發展”,“無論是對在園幼兒的家長還是對未入園幼兒的家長,都應使其認識到幼兒期教育的重要性”。20xx年各都道府縣審議研討的第四個議題是如何對有特殊需要的幼兒給予特殊的援助,以及如何加強幼兒園與家庭、醫療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的連攜。可見,日本育兒援助的對象與內容得到了進一步擴大與充實,也更好地體現了教育起點公平。
三、育兒援助質量的保障
(一)育兒援助指導者的培訓
育兒援助活動需要根據各幼兒園、社區的實際情況以及家長需求展開,因此開展育兒援助活動時,無論是面對家長的援助還是面向乳幼兒發展的援助,與基于幼兒園課程的“教育教學”活動相比,在對象、內容以及方法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有必要通過開展專門的培訓項目來豐富與提升廣大教師的相關知識與能力。
為了保障育兒援助的質量,20xx年8月,日本文部科學省與獨立行政法人教師研修中心共同開展了以幼兒園教師、保育所保育員、教育委員會相關負責人為對象的“育兒援助指導者培訓”項目,主要圍繞以下三大模塊的內容開展:
第一,育兒援助的意義。主要是解讀與育兒援助相關的法規、政策,如教育基本法、學校教育法、兒童福利法、虐待兒童防止法、認定兒童園法、個人信息保護法、下一代育成援助推進法,以及幼兒教育振興計劃、市町村等行動計劃。在此基礎上,講授幼兒園開展育兒援助活動的途徑與方法。此外,還介紹社區育兒援助活動,如育兒援助中心、兒童館等的育兒援助活動。
第二,育兒援助的基礎理論。主要是講授兒童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與特點,特殊兒童的特點及其教育對策,兒童健康(包括食育與疾病預防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兒童成長的環境(家庭環境、父親的作用以及虐待兒童的對策)等。
第三,育兒援助的實踐策略。主要是講授心理咨詢的基本技藝、集體活動的組織與開展、與學校的連攜策略、與兒童互動(以游戲活動為中介)的技巧等。
培訓的方法主要包括專題講座、主題沙龍與問題研討、經驗分享、現場觀摩與體驗。日本文部科學省要求地方公共團體參考育兒援助研究計劃制定協會于20xx年3月編制的《關于幼兒園育兒援助的研修——為了研修計劃的制定》等手冊來制定適宜的研修計劃,強調地方公共團體應在育兒援助活動的意義與內容、方法、行政基礎,育兒援助的現狀與課題,乳幼兒發展援助等相關研修內容與方法方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根據地區實際開展育兒援助的研修活動,切實提升教師的資質。
(二)實施育兒援助的注意事項
幼兒園調研報告4
認識上重智育輕德育。重智育輕德育變得“智肥德瘦”。由于社會上人們對 “應試教育”的認可,對學校和教師評價的“應試”化,學校和教師自不自覺的抓考試科目,教師為 “考”而教,學生為 “考”而學,“應試”成為學校工作的主要目的。許多學校領導和教師盡管認識到了“應試教育”的弊端,但迫于社會的輿論、教師評優評先、職稱評定等方面的原因,德育工作也被放到了次要位置。還由于評估體系不完善,其他指標難以操作,衡量學校、教師工作效果的最終落腳點還是教學成績。這是當前我們學校德育工作中存在問題的根源所在。
教育方法缺少學生的主體地位。學校德育教育方式主要是在課堂上“灌”,在大會小會上 “灌”,即我說你聽,不容分說,沒有商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德育必須經過學生內化的過程。只注重道理的傳授,不注重對學生行為的檢驗,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嚴重脫節。對學生說的行為中重堵截輕疏導,將“堵”奉為上策,思想品德問題一“堵”了之。當發現學校德育環境方面有消極因素存在時,傳統的方法便是“堵”,調動一切力量,全力以赴把所有的消極因素消除干凈,千方百計不讓學生接觸到有害因素。例如:禁止玩電子游戲,禁止私自上網,禁止破壞公物,禁止打架抽煙,禁止下河洗澡等等,但缺乏必要的疏導。對不遵守紀律的學生也多是機械地按學校的條例規章進行處罰,其結果,使學生產生對抗情緒,既傷了學生,又失去了育人功能。
教育措施重形式輕實效。學校組織的德育活動較多的是為了應付,實的不多。以往的檢查只看資料“有”和“沒有”,有的學校為了應付檢查一場一個多小時的活動主題卻有三、四個。開展的活動大多是 “一陣風”,缺乏持久性和長效性,不講求德育的實效。縱觀很多學校管理的規章制度,一條條,一項項,可謂具體全面,但效果如何呢?往往是貼在墻上,掛在嘴上,落實不到行動上。學校對班級的管理,動不動則扣班級分,有的班主任上行下效,在班上也以記分的形式來測評同學的操行。只有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才會有個性潛能的釋放,靠 “火藥味兒”很濃的“管、卡、壓”是培養不出現代人才的。學生們在這種被看管、被監督的環境下,人人自危,師生之間感情被冷漠了,教育者本身缺乏榜樣。重言傳輕身教。“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然而,在對學生開展德育工作時,往往強調如何去教育別人,而忽視了自身的言行,沒有以身作則,往往喊破嗓子,就是不做樣子。如禁止學生打牌,禁止學生抽煙喝酒,而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并沒注意這些,這種臺上臺下的反差,削弱了德育的效果,甚至引起學生反感。有償家教,指定書店購買教輔書等不良行為都影響著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等,既是師德的規范,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特征的體現。沒有教師的“身教”,就沒有真正的德育,學校教育就不可能實現它的道德目的。
德育的實效性不能簡單地要求立竿見影,也不能簡單的理解為眼前的學生在我們的嚴加管束下,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規范的水平就是我們的德育實效。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受到的教育影響是多方面、多方位的,給學生的終生留下一個良好堅實的基礎,從小培養其良好的個性與行為習慣,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要正確認識德育工作在學校中重要地位。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須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是長時間多方面教育影響的結果,我們不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
要重視德育的實踐性。實踐性是學校德育過程的特征。課堂理論教學自然會對德育的實踐造成抑制,只為應付而開展活動或為“趕時尚”而開展活動,這種不注意實效,輕視理論與實踐結合其結果這就有些象是在陸地上學游泳一樣,雖然是掌握了吸氣打水的動作要領,但是如果不實踐不下水終究是只旱鴨子,那些所掌握的理論技能永遠不會成為救生圈。
每周一的升國旗唱國歌等一系列活動,每到這一時刻,即是平時調皮、自律性差的學生也會安靜下來認真向國旗行注目禮,為什么會這樣呢?正是學校組織由學生參加的實踐活動刺激了學生的興趣,從而一方面履行學校集體、老師提出的道德規范行為要求;另一方面內心也不斷產生遵守道德規范、調節個人行為習慣的自我調適的結果。所以重視道德實踐成為學生道德實踐能力建構的推化劑。
要注重德育目標的層次化。目前的德育目標往往具有兩個特點,一是內容不明確,大而空在實際工作中難以操作、評定;二是要求過高,對學生提出的是圣人要求,所列舉的典型、樹立的榜樣也是超出常人的事例。學校應根據不同年級學生分階段分層次制定德育工作目標,包括學校總體目標、各年級的具體目標、每次活動的具體目標等,形成一個德育目標體系。德育目標首先要適度。適度的要求是增強可接受性的前提條件;其次,應堅持長善救失因材施教,這是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對德育的要求,要強調德育渠道多元化。德育工作是個系統工程,要大膽地調動社會有利因素來充實、完善學校教育,拓寬德育渠道。正確認識和對待接觸到的一些消極現象,增強抵抗力和兔疫力,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兒童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遠遠的丟在校門之外,懷著單純的學習愿望來到學校。學校德育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顯得更加廣泛和復雜。對此,大家只看到了社會環境對青少年成長的不利因素,于是,在修筑學校德育的“銅墻鐵壁”上狠下功夫:不準學生與社會上的人接觸,盡量減少學生與校外的聯系,嚴格控制學生放學后回家的時間……。在如此封閉的環境中進行純而又純的德育是無法適應社會的。我們應該像治理洪水一樣——關鍵在于 “疏”而不在于“堵”。現在很多的公用設施在用語上都作了改變,過去常用的那些“禁止”、“違者罰款”之類的話語,被 “請走…”
、“保護花草,會給每個人帶來一一份好心情”等話語取代。我們的德育工作也應該學習,少一點強制,多一點尊重;少一點疑慮,多一點信任;少一點不準,多一點關心,改變那些無人情味的現狀,變他律為自律,建立充滿人文關懷的管理模式,定會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定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影響力。要建立校內外結合的德育網絡,優化育人環境。現在學生每天從家庭、社會獲取大量的紛繁復雜的信息。學校德育方式必須適應這一新的情況,變單一渠道的教育為學校、家庭、社會多種教育渠道的整合一致。我們必須首先建立校內的德育網絡,使學校和家庭教育同步,把德育寓于各科教學之中,加強班集體、少先隊和共青團的建設;加強校園環境的建設,把全體教職工組織到德育網絡之中,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良性機制。要開辦家長學校,系統地向家長普及家庭教育基本知識。舉辦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會,建立家訪制度,加強家校聯系等。這一系列措施,幫助家長轉變落后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方法,從“單純生活型”轉變為“教育型”,從“封閉型”轉變為“開放型”,從“驕傲型”轉化為“培養型”,有力地配合了學校教育。通過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工作,使德育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園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民辦幼兒園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1-14
幼兒園調研報告08-10
最新幼兒園調研報告11-09
幼兒園開學調研報告01-14
幼兒園實踐調研報告12-03
民辦幼兒園調研報告01-11
民辦幼兒園調研報告04-19
參觀學習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8-26
基層城管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7-22